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医养生与食疗(二)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weiheng    时间: 2009-7-28 07:21
标题: [原创]中医养生与食疗(二)
[watermark]二、中医传统养生方法
王惟恒/文
(一)法于自然  四时养生
{春季养生}
古代医家重视顺应四时而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谈到春季养生时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阳气初升,万物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百花绽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养生必须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顺应,春应于肝,要防春寒,注意保护阳气,畅达阳气。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调摄。
(1)精神调养:肝喜疏泄条达,恶抑郁动怒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血瘀致病。应制怒,顺应春光,踏青观景,游山戏水,加强户外活动,使心境愉快,气血调畅。
(2)起居调养:春回大地,人的阳气开始运行于体表,皮肤毛孔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肌体因此困倦,早睡早起,广步于庭,舒展形体,信步慢行,呼吸户外清新空气,欣赏万象更新景象,使情志愉悦,而充满生机。
(3)饮食调养:《千金要方》说:“春九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以甘甜少酸为佳,这样可以健养脾气以防肝气乘脾。《云笈七签》说:“春气温,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禁吃热食。”因此,春季宜多食麦子、葱、姜、枣子、花生,香菜等。不宜过量饮酒,少食过于辛辣温燥之品,防止损伤脾胃。
(4)防病保健:春日温暖,温热邪毒开始滋生,感冒、肺炎、过敏性疾病多发,应加强防御。春季气候刚刚转暖,天气寒暄不一,乍暖还寒,人体阳气尚未充盛,此季衣着增减要因地制宜,减衣不可过快过早,以防感受风寒。享用春天的新鲜空气,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但应注意少接触毒物、动物、花粉;慎用或不用损害肝脏药物,不过量饮酒,加强自我保健措施。
{夏季养生}
夏季如何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炎热酷暑,雨水较多,万物茂盛,闷热难熬,昼长夜短,赤日炎炎,夏应于心,须防暑热,要顺应阳盛于外,注意养护阳气。
(1)精神调养:炎夏季节,忌怒,切勿烦躁,保持情绪稳定,神清气和,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2)起居调养:应晚睡早起,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在烈日下裸体暴晒。中午烈日当空,气温过高,应做午休以消除疲劳。夏日衣服宜单薄,勤洗勤换,常以温水清洁皮肤,防暑防病,不过于贪凉,不可露宿,以免风湿之邪乘虚而入。
(3)饮食调养:《养生论》认为,“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少食油腻之品。以苦味、清淡为宜。适当选苦味酸辛食物,以增进食欲。米粥、红绿豆粥、乌梅赤小豆汤、苦瓜、豆腐、黄瓜、豆芽、蘑菇、白菜、西红柿等,搭配瘦肉鱼虾,都比较适宜。节制油炸、凉拌食,冰冷饮食适可而止。
(4)防病保健:夏季蚊虫孳生,肠道传染病流行,因此宜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与个人卫生,可适当食用大蒜以预防肠道感染。运动最好在清晨、傍晚较凉爽时锻炼,不宜剧烈运动,以免汗多伤损阳气,不要冷水冲凉,引发寒湿庳症。
夏季酷热多雨,易中暑,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晒,睡眠充足,饮食保洁卫生,衣衫宽大浅色、通气,常备防暑物品。
{秋季养生}
秋季,指阴历七月到九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静待收的景象。这个季节,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这样纔能保持神志安宁;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否则就会损伤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
秋季天高气爽,五谷丰登之季,气候由热转凉,万木日渐萧条,秋应于肺,谨防秋日之燥,护养阴气。
(1)精神调养: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自然界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许多人往往触景生情而产生悲秋的情感,轻则情绪忧郁低落,重则引发疾病。中医认为,秋季精神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乐观愉快。用无忧无愁的心情来迎接秋天,去登高望远,去收获果实,借秋季的美景以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调节了情绪,对增强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2)起居调养:早睡以顺应阴气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但入秋后加衣不要过早、过多,要适当减慢添衣的速度,让机体经受凉气的锻炼,增强耐寒能力。
(3)饮食调养: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不宜炙爆燥热之物,预防秋燥。水是生命之源。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在300毫升以上,因此,饮水润肺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每天应保证饮水1200毫升左右。在干燥的秋季,适量地多吃一些凉性而多汁的蔬菜水果对预防秋燥是有益的,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品,不宜冰冷或烈酒等刺激性强的饮食。
百合汤: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连同百合服食;梨汁饮:藕汁、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毫升饮服。能润肺止咳,养阴润肺。
(4)防病保健:秋高气爽,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晨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传统上有赏菊登高的习俗。如果陪伴父母老人,一起回归到大自然中,登高远眺,让长辈饱览秋果累累,红叶似火的成熟美景,尽享自然与人伦的愉悦和谐,定会使老人忘记忧郁和惆怅,焕发出夕阳般的光辉。秋天也是肠炎、痢疾、疟疾等病多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坚持用凉水洗脸,热水泡脚,增强免疫,促进血循环。
[attach]6804[/attach]
{冬季养生}
《孝经纬》说:“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关于冬季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的大意是:冬季的三个月是封闭,收藏和储藏的季节。由于天寒地冻,水结成了冰、地冻裂开了缝,因此一定不要使人身上的的阳气受到侵扰。为了躲避寒气,要早睡觉晚起床,以等待温暖的阳光。保藏自己的神志,如同埋伏、藏匿一样,如同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所得一样。要远离寒冷、趋近温暖,不要让皮肤外泄、以至阳气被寒气侵夺。这就是适应冬季天气、地气特点保养、储藏阳气的方法。如果违背它就会伤肾,到了春季的时候,人就会肢体无力、晕倒昏厥。因而不能为人体适应春季万物滋生的特点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冬季养生要领如下:
(1)精神调养:精神上要固密心志,情绪安定,不使七情过激,保证冬季阳气潜藏
(2)起居调养:注意避寒保温,减少房事,不骤暖大汗,以免积热于内,或阳气外。宜早卧晚起,安祥宁静,情志收敛,深藏阳气阴精。
(3)饮食调养:饮食宜性热,具有滋阴壮阳的食品。血肉有情之品养阳,羊肉、犬肉、牛肉、鸡肉宜常食。健脾滋阴也很重要,宜食山药、蜂蜜、大枣、银耳、木耳、鸡蛋等。冬宜减咸增苦,以使肺气宣达,肾气固实。
(4)防病保健:冬季应坚持锻炼身体,但是应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大雾中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冬季是个进补的好时机,采取保健措施,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药酒、膏滋、食补都可因人制宜,合理选择。
冬令是老年病高发季节,如哮喘、高血压、心脏病。要时刻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患于未然。
(二)劳逸结合  运动养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孙思邈(约581~682)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对于养生保健,他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堪耳”。“小劳”,就是适度劳动。指出:经常适当地劳动,而不要使身体过度疲劳,不要强做力所不能及的运动,这是健身益寿的基本道理。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小劳”的实践者。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8人是体力劳动者。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农民寿星———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能吃能睡。她104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且养了3头大肥猪,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健康有何秘诀,她风趣地回答说:“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她一生从不吃药,最后无疾而终,享年109岁。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半数在75岁时,三分之一在80岁~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王公贵人好逸恶劳而体弱多病,农夫平民勤劳而身强刚健之理,论述得淋漓尽致。他说:“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劳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霜雨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经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肢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我国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尽管他们的死因很多,但终年养尊处优、出舆入辇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过于安逸少动,致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引起种种疾病的发生。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不少专家认为,消除“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体育锻炼,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这些古今的生动范例,充分说明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劳动为什么有助于健康长寿呢?首先,劳动能运动形体、流畅气血、锻炼筋骨,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经常劳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增强神经、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其次,体力劳动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步入中年之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都会出现老化。经常劳动的人,可增加肌肉的新陈代谢,减慢生理性萎缩,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延迟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衰老现象的发生,为健康长寿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劳动还可以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开启智慧。当付出的辛勤汗水变成累累果实时,更能使人心情舒畅,增加生活的情趣。劳动,还可作为一种享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写的即是这种心境。诚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肢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劳逸适度,不妄作劳
  劳动有益于健康长寿,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劳逸结合,例如当外界条件恶劣时,应暂时避开;长时间的劳动时,要适当休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年龄增长而体力逐渐衰减,要适当减少劳动强度,以“常欲小劳”,适可而止为宜。
运动养生的尺度是“形劳而不倦”、“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
量力而行,切勿久劳。《太平御览•老子养生要诀》说:“体欲少劳,但莫大疲。”人的体质有强有弱,不能做不能胜任的事。人的精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不能做损久不息的劳动,更不能猛力劳作,以防跌仆闪挫,伤筋折骨,尤其老年人精力已衰,筋软骨脆,更不宜做过重、过久的体力劳动。重者可以内伤五脏,形成虚劳之候。
勿贪过逸,劳逸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喜逸恶劳,从表面上看,逸者似乎很舒适,劳者似乎很辛苦。其实,结果适得其反,过度的休闲好逸,就会降低生命的活力,导致气血迟滞,经脉不畅,脏腑机能减退,四肢倦怠无力,其结果必体弱多病。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若劳逸失常、起居无节,则可影响健康导致早衰。养生之术,无须远求,只需在起居、行住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则会受益无穷。凡过劳过逸,均对人体不利。《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言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属于过劳;而“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则属于过逸。《保生要录》指出:“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如此知劳逸,慎起居,增寿延年,妙不可言。
介绍《保生要录》“小劳术”
宋人蒲虔贯根据前人导引术改编的一套“小劳术”。这套小劳术是一种以按摩为主的健身方法,因其在练功时要求运动量小,不应使人练的筋疲力尽,故称“小劳术”。这套动作包括简单的体操和头面部、四肢及躯干的按摩,简单易行,这三种导引术精练成套,简单易行,肢体活动兼保健按摩法,且紧密服务于健体祛疾,是古代导引养生新的发展。它对明清的导引术势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现作如下介绍:
〖基本内容和方法〗
(1)屈伸手足:上下肢作和缓的屈伸动作。
(2)两臂挽弓:两臂分别向左右拉开,作扩胸运动,似挽弓状。
(3)两手拓石:两手由下而上托举。
(4)双拳筑空:手握拳,一紧一松,反复多次,或反复屈伸五指。
(5)手臂轻摆:两上肢轻轻摆动如甩手状。
(6)头项左右顾:转头向后,左顾右盼。
(7)腰胯左右转:两手叉腰,俯仰转动腰部。
(8)两手互擦:两手相互搓擦、揉捏、转摇,似洗手状。
(9)掩目摩面:将两手掌搓热,轻掩于眼部,再揉摩额颞及面颊部。
上述术式各重复进行10余次。
〖自我保健应用〗
经常锻炼可畅通血脉、舒筋和络、消食除满,有益于健康。
〖注意事项〗
呼吸自然,动作柔和,不可过极。
【专家点评】生命在于运动,但又不可动之过甚。逸而不劳,则气血涩滞;劳而太过,则耗伤血气。宋代养生家蒲虔贯继承了汉代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的思想,设计了“小劳术”,简便易行,颇具特色。
[/watermark]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