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养生热”中两大害——误导与追风 【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9-27 09:15
标题:
“养生热”中两大害——误导与追风 【转帖】
“养生热”中两大害——误导与追风
--------------------------------------------------------------------------------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潘朝曦
今日视点 针对近年来全民养生热潮中出现的一些偏向,对照大众养生实践的实际效果, 最近有部分中医专家指出了当前健康科普出版物中的误区。
本刊近期围绕“养生保健你该听谁的”,连续刊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的《中医药科普需要真正的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审姚林琪的《学会辨别伪中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翁维健的《养生,热炒之下须冷静》等文章,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的同时,中国悄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养生热。养生热一起,商家马上从养生热的需求中把准了民意的脉搏,他们应对养生热的第一举措就是研制生产大量与养生保健有关的商品,这种商品花样繁多,随时随处可见,不仅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还有佩的、兜的、闻的、含的、洗的、玩的举不胜举,可谓应有和不应有的都有了。
商家的第二举措就是大力炮制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出版物。由于此举大有人气,故除养生出版业走红外,还引来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全面跟进。据有关统计,仅养生书一项,近年全国出版已高达1万种左右。那么编书者是谁呢?其中有“中央首长保健医”、“X太医”、“XX巴人”,还有已被判刑的台湾假博士林某某等。他们写的书有《水是最好的药》、《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等。这些书是否让人们把握准自己的养生方向?是否真正引导人们走上了正确的养生之道?人们有没有从这些书中受益,得到了真正的健康呢?现实很值得思考。
养生“妙法”层出不穷,为什么威胁人类寿命的疾病发病率不降反升?
这些养生书已热卖了近20年,人们每天也按照这些养生书亦步亦趋地实行。比如这类书多要人们去动,你看,公园天天早晨就有很多人跑、跳、做操;这类书要人们吃得有营养,要吃鸡、鱼、肉、蛋,不管你到哪家看,一日三餐餐桌上鸡、鸭、鱼、肉总会不少;这类书还号召人们大饮特饮牛奶,仅从上海来看,天还不大亮,就会听到街头巷尾送奶的吆喝声不断,男女老少,不仅在家里喝奶,且街道上、超市中处处都有牛奶供应。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尽管人们近些年一直严格按照当今当红的这些所谓养生专家的理论去吃、去动、去饮,然而令人们倍感困惑的是:威胁人类寿命和健康的疾病却不减反增。
目前威胁人类的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越来越肆虐,已成为夺走人们生命的三大元凶。尤具有嘲讽意味的是:越是秉持上述养生理念的城市人群,这类疾病发病率越高,而不太读这类养生书、不太照这类养生专家说法去做的农村,发病率反而比较低。
比如上海,知识分子比较多,民众养生意识非常强,读上述这类养生书的人也很普遍,但是却偏偏得了几个不光彩的“全国冠军”:第一是肺癌冠军,第二是肠癌冠军,第三是乳腺癌冠军。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临居高位。最有趣的是,城市牛奶大普及,天天大呼牛奶补钙,而普查下来,不太饮牛奶的农村缺钙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大大低于城市。
目前高血压病全国发病人数全国是1.6亿人,患高血脂的人也是1.6亿。全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已经达到6500万左右,并且还在猛增,且多分布在城市。此外,还有脂肪肝、子宫肌瘤等其他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这些现象就不能不引发人们思考——为什么天天看这类养生书,并照着执行,结果却越来越糟?按照这类养生书的指导去做为什么不能养生?
打着“名医”旗号、推销养生“圣经”,是关注百姓健康还是追求个人名利?
不仅媒体披露,刘太医、林光常等几人头上的“名医”、“博士”、“太医传人”的光环都是假的,而且这类专家写的书在医界人士看来,明显不合医理之处甚多,并且充满教条及形而上学。可以说发行量越大危害越大!然而可悲的是,至今仍有很多人真的将其奉为“圣经”,照做不误。
按照事理,凡某事形成潮流或形成运动、形成热,往往都是先失去理性,只要人们能稍稍冷静,让这种热退退烧,作点理性分析就可能发现问题。如某“首席专家”已近七十岁,据他自己说诊务特忙,而且每天还要陪家人话聊(谈心)三四起,散步几个半小时,近几年间他还在全国各地演讲千余次。这样,他业余的时间有多少一算就知道,可是就这么点业余时间,他却能在几年间一口气写了七十几本书,假设平均每本书是20万字(其实不止),用小学生算术一算就知道一共是多少字,不要说写了,让他读一遍恐怕都来不及。这些高速炮制出来的书是什么书呢,一是同类书改编,即把同一本书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二是凑一些过了时的洋观点,结合自己总结的错误口号,加上自己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在团队的“帮忙”下就出笼了。
那么其他群众热追的此类书质量又如何呢?例如《水是最好的药》一书,单看书名就有问题,既然水是最好的药,那么不管得什么病只要喝水就好了,是不是手术刀和药物、甚至整个医学都是多余的呢?还有所谓《求医不如求己》等等,这类书名的共同点就是强调自己给自己治病是可能的或万能的。假如你腹中生了一个化脓性脓肿或化脓性阑尾炎,按医学常理这是会马上引起脓毒血症导致死亡的。试想,不求医生用药或手术治疗,仅凭自己手指的按摩或一个不太懂医或懂医不深透的自己去开药治疗这能行吗?
强调自己能代替医生,这恰恰是错把医学看成极其简单的儿戏或小学生的算术,一学就会,其本身就是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的藐视和无知。我们不否认有些中、西医学常识老百姓可以了解,但这仅仅作为常识,让你对疾病心中有数而已。绝不能因为掌握了常识就可以取代医生的职能。为什么医生的职能一般人不能取代?因为一个医生读了五年、七年或近十年的专业书,对医学中的生理、病理、药理和中医学理的认识,通过层层考核已基本掌握,虽不能面面俱到、精益求精,但这一番功夫却非一般人所能具备。难道你是天才?仅读了这本书就能成为医生?外科医生就更不能被取代,他们不仅需要具有解剖、病理、诊断治疗知识,其手术基本功还必须经多年实践磨炼才行。日常生活中就有好多病因为药物用得不及时、不当或手术不当、延误而导致死亡,这就是说即便是学了多年医学专业的医生也不能完全解决疾病的问题。
希望大众能读点古人谈养生的书,别被似是而非的养生“妙法”忽悠了。
实践检验真理,不仅大病不求医生不行,小病不求医生同样也不行,因为小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也会使病情延误,酿成祸患。事实最能说明问题,如网上和某些杂志披露,某医院护士按《XX使用手册》去治疗痛经,结果把所谓穴位都按肿了,痛也没止住,后来还是求医服中药治好了。我也曾亲眼见到几个朋友,他们按照《XX使用手册》去治疗皮肤湿疹、颈椎病,也是把穴位都按紫了,无丝毫效果。其实极其简单的另一道理在于,不管什么疗法,即使有效,所适应的病种都有一定范围,用一种疗法通治所有病是行不通的。如果仅一种疗法能行,为什么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要列出服药法、针法、灸法、熨法、药浴、心理疗法等多种疗法呢?故不求医又能熟练掌握多种疗法,对于大众恐不太现实。
然而就是这些表面上看上去都问题百出、内容更违反一般医学常理的书,我们的大众却热追非常。有调查显示,一般白领一个月就买两三本这类书,有的养生书销售量不是一两万册,而是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
造成这类书热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大众医学知识水平低下。调查下来一般大众不仅西医常识不知,中医常识就更不普及了,怎么能够要求他们一眼就看得出书的好坏呢?他们只好跟着感觉走。其二得归结于商家的炒作。作者和商家能够把准中国的国情和民情的脉搏,有意无意宣传自己是“中央首长保健医”、古代“御医”及其“传人”来招摇大众。而另一类,如《XX使用手册》、《XX不如求己》一类书,则采用另一种方式:求医难,看病贵,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和老百姓的一块心病。现在有人告诉你不用求医了,只要求自己就行或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就行了,中国老百姓本来为了生存,应付竞争,就已经身心疲惫,万事只求省事、实惠,现在有本这样的书只需花几十块钱就能让你这些目的和愿望都达到,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这类书自然就被大家热追起来。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养生热衷的最大问题就是:有人精心误导,有人盲从追风。
我由衷希望大众能从上述的剖析中辨明原委、真伪,不要被所谓的养生“妙法”、“圣经”忽悠,不要盲目追风。除此之外,我也希望有关管理部门能尽快制定健康养生书籍的质量控制和出版关卡。同时我还希望大众能去读一些古人谈养生之道的书,这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昧”,相信能让你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换上一个能独立思考、善辨真伪的头脑。
作者简介
潘朝曦 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五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等。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9-25
作者:
火树狂花
时间:
2008-11-23 11:30
标题:
“养生热”中两大害——误导与追风 【转帖】
要辨别,先需学,专家言,未必实,自己命,自己修!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