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思考脉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3 22:59
标题: 思考脉学

篇首语:
      我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临床医生。
      我的立场:我是一个推崇脉诊的中医,而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尤其不甘心于把脉象视作摆设的现象。我同意四诊合参,但希望
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使用起来要有感觉。这样“四诊”不免要有所侧重,我偏于脉象。
      
      故此提出“思考脉学”。
   
      我的理想: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毫不逊色于西医的机器。
      我的立心:中医脉象源远流长,跨越千年的历史浮沉,我们有幸接触到了这笔历史财富,不知道网络这种东西可以存在多久?而今将心愿置于此处。希望这种思绪流传下去,能够超越现在的时空。即使逝去多少岁月,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思绪的种子总会遇到知音,得到回应,随因缘落地,生根发芽,让中华脉学这一瑰宝万世流传。

关于脉象,我有一个比喻。
我们从井里打水,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器具,打上来的都是水,但是,用不同的诊脉方法,它所提取的脉象信息绝对不一样,甚至形成了不同的脉学流派。就是因为他们针对脉象里海量的生命信息,采用特定的拣择方法之故。所以方法可以有很多,临床上往往采用数种提取方法。盲目的去摸手腕,只能导致茫然,大海捞针难,可是还有个针在等我们,它是目标。脉象中人体生命信息太多了,是个宝库。
脉象太丰富生动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任何一种描绘方式能代替手下的感觉。先去感受它,感受他的千差万别,让心空掉,不留一丝成见,让指下的感觉在心中纤毫比具。
我在此发出“思考脉象”的题目,并且想长期讨论下去,目的是要提供给大家一个诊脉时的思路,和大家共同思考脉学。找到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脉象的方法。其实象脉经之类的书,实际应该算是脉学的中级读物,而不是入门的东西。
  大家对脉学感到很神奇,但是下手的时候却看轻了它。就是因为对脉象感悟的量不够,导致不了理性认识。
我是山东人,电子邮箱是:tcmwp@163.com
望脉象爱好者不吝赐教,我们共同发掘中医脉象这一瑰宝。

作者: dmydxyaf    时间: 2006-7-3 23:12
标题: 思考脉学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乃脉诊之秘。以脉测百病,乃中医独有。若能发扬光大,乃中医幸事。
作者: 九天雪鹰    时间: 2006-7-4 08:41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7/03 10:59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理想: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毫不逊色于西医的机器。
我为你鼓掌!!!!!!!!!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7-4 08:53
标题: 思考脉学
建議看一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作者: 胡一段    时间: 2006-7-9 11:19
标题: 思考脉学
空话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10 22:49
标题: 思考脉学


      
       脉是微观的东西,似乎像是现在“全息”之类的理论。但我觉得任何理论都不会彻底搞懂脉学的奥秘,在人类没有破解生命现象之前,不要企图脉学首先被突破。我们这些临床医生的艰难探索,是脉学发展的原始动力。
    病人的所苦、其基本状况、脉象、中医医理、治疗方法,这是实践和发展脉学的轴心链条。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1 07:36
标题: 思考脉学

脉证合参,方能达到诊断准确的佳境。

有些情况下是仅凭脉象就可以的。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如此的,当今就没有几个人了。

日本已经在脉象的电脑化方面研究了二十多年,至今搞不出名堂,其原因就是不懂得中医理论规定的前提条件。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12 22:17
标题: 思考脉学
[ADMINOPE=南京陈斌|本於脉|威望由 0 增加至 1|值得思考。|1153482003]
        脉象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
        譬如人走路的步态,虽然迈开腿走就是,但一人一个样,公安部门甚至形成了“步态追踪”;还譬如人的口音,南腔北调,同样的话,说出来也不一样,是不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原理却不好懂。说明它们是有深刻道理的。脉象的形成要比口音和步态还复杂。我们要感谢祖先的伟大智慧,是他们发现了脉学的规律,记载下来,流传于后世。
         如何提取出脉象中的生命信息、生理、病理信息,至关重要。
        怎么正确的发展脉学,正确应用脉象里的信息?是应当深思的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16 23:05
标题: 思考脉学
涩脉:
     感悟如下:涩,是一种感觉,是脉气不流畅的表现,在传统脉学里面,对应着很多内容,主要是气血郁滞的病。
     但是,这种东西太笼统,一个涩脉,还可再细分下去。涩的程度不同,病也不一样。老人的脉通常涩,因其血浊;欠聪明的人脉涩,因其气浊;甚至穷人的脉也涩,因其志短。
作者: sijinmin    时间: 2006-7-16 23:22
标题: 思考脉学
看看三指禅,心理脉学什么的。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19 21:30
标题: 思考脉学
关于“硬脉”的感受,我体会不深,妄言几句:
      硬,可以是一种脉形,也可以是一种感觉,都是脉气不调和的表现。脉形的硬,很好感受,指下即是。脉意的硬则变化很多,发生在不同脉层、不同脉点,代表多种病机。如肝阳脉,硬在表层,症状是头痛、头胀、耳鸣等;硬在中层,病多在中焦,累及脾胃;硬在底层,病在肝肾、下肢。
   当然,对应的病种会多种多样,摸出脉中“硬”,根据指下的感觉,问诊就会有的放矢,望诊、闻诊就能发现大量的体征,辨证治疗才有根有据,不慌不忙,直到治的脉中的这一特征没有了,病也就好了。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06-7-20 20:54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7/19 09:30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硬脉”的感受,我体会不深,妄言几句:
      硬,可以是一种脉形,也可以是一种感觉,都是脉气不调和的表现。脉形的硬,很好感受,指下即是。脉意的硬则变化很多,发生在不同脉层、不同脉点,代表多种病 ...
弦脉,也有“硬”感。请问:弦脉和你所说的“硬脉”有何区别??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20 22:01
标题: 思考脉学
哦,大约弦脉是指脉形长一点吧,而硬,是指脉象的力度吧,的确,弦脉有硬的感觉,但是,硬一点的脉,不一定是弦脉。他们形容的是两个特征。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06-7-21 10:31
标题: 思考脉学
单部脉也可以出现弦脉,弦脉怎么会比“硬脉”长?
硬脉不一定是弦脉,我也有相同的观点。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7-27 23:35
标题: 思考脉学
当然,“硬”并不是只代表肝阳,那只是个举例。另外,硬,也分为不同程度。有时还可与其他脉象特征羼杂,形成复合特征,那代表的东西就更多了。
        硬脉,与紧脉关系密切,有时,硬是紧脉衍变过来的,什么道理?就是长期的紧。得不到改善,一紧到底了。再也松不开了。脏腑气机失括,气先变,形跟着变,形变超越气的固摄和调节,最后形气都收不回去了。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8-11 01:04
标题: 思考脉学
脉里硬,有时代表一种个性。
    硬脉有时代表个性心理直拗、刚强,脉气硬、挺,指下感觉冲,套用一句古语就是:皎皎者易折。
        有时,脉里硬,是严重的失养,脉要飞起来了,阳气浮越于外,失阴,潜藏不住了,这时指下的感觉是,硬在上,举之可得,按之常无,循之有踪迹,象风筝似的。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6-8-11 02:41
标题: 思考脉学
    为什么现在论脉,只论脉象不论部位呢?是脉的部位不重要吗?
作者: 喜迟    时间: 2006-8-11 08:39
标题: 思考脉学
想法很好! 支持你!
作者: hdcs4813    时间: 2006-8-16 21:34
标题: 思考脉学
脉学理论是有的,将来还有可能再出现新的理论,但对脉象的理解不可能相同,讨论起来意见很难统一,诊脉时也是心中了了,指下难名者多,还是不要做神化脉诊的蠢事,客观一点,让脉诊真正成为中医诊断的有力武器之一.
作者: 胡一段    时间: 2006-8-19 12:34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7/19 09:30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硬脉”的感受,我体会不深,妄言几句:
      硬,可以是一种脉形,也可以是一种感觉,都是脉气不调和的表现。脉形的硬,很好感受,指下即是。脉意的硬则变化很多,发生在不同脉层、不同脉点,代表多种病 ...
常言说得好,人穷志短.短者腰弯矣.腰弯者软也.故穷人不会硬?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6-8-19 13:45
标题: 思考脉学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19 14:57
标题: 思考脉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以下内容由 灵异怪医2006年08月19日 02:59pm 时添加 -=-=-=-=-
亚当兄,你最明白!
作者: 还看今朝    时间: 2006-8-19 20:15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6/08/11 02:41a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现在论脉,只论脉象不论部位呢?是脉的部位不重要吗?
我也觉得奇怪。是不是有些人指头的灵敏度不够,号不出部位之间的差别?
作者: 沭河    时间: 2006-8-19 20:34
标题: 思考脉学
直部寸关尺
是按照三才模型而机械化分的脉位差异
其实
真正的脏腑
你候不出来的
不要将中医故弄玄虚化
什么左脉男右脉女之类的无聊
时代变了
脉就是只能拭无形意义上的气血阴阳
也只是大略
至于脏腑
是推理的结果
作者: 竹叶清心    时间: 2006-8-19 20:44
标题: 思考脉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竹叶清心在 2006/08/19 08:5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沭河2006/08/19 08:34pm 发表的内容:
直部寸关尺
是按照三才模型而机械化分的脉位差异
其实
真正的脏腑
你候不出来的
不要将中医故弄玄虚化
什么左脉男右脉女之类的无聊
时代变了
脉就是只能拭无形意义上的气血阴阳
也只是大略
至于脏腑
是推理的结果
有何根据?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8-19 23:48
标题: 思考脉学
希望大家对于脉象要相信,这是个基本的态度问题。
脉象是科学的, 是客观的。
国内有许多脉家能从脉象中得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结论。这都是真的。作为中医的行家,没有理由怀疑四诊的价值。
作者: 存副尸身    时间: 2006-8-19 23:54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7/03 10:59pm 发表的内容:
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 ...
那应该把“脉象”看做什么?
还有,“脉象”是中医诊断的方法吗?
楼主天真可爱!

作者: 存副尸身    时间: 2006-8-19 23:59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7/03 10:59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理想: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 ...
树立?你上几年级的?
“一门绝学”,可能武侠小说看多了。
“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说句笑话,那个敲诊器是很硬的。
“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这想法有创造性,楼主是富于想象的。好!这个很适应写文章。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8-20 00:02
标题: 思考脉学
我为脉象正名
这是我一贯的看法:脉象是近道的东西。别把它简单化了、程式化了。
  要为脉象正名,打开中医脉象真正的大门让大家看一下,一个很奥妙的东西,
不是玄学,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医里面大量的精华退化了,剩下的是个形式,内涵丢掉很多。这是文化传承不连续的结果。现代社会科技昌明,相形之下,人活的明白多了,有西医和现代科技等很多的旁证,对比,从多方面反映事物。
  一个脉象,仔细体察,包括许多信息。如果摸到一个脉象,既有浮的样子,又有沉象,既滑又涩,有软还有硬,有的地方长,而有的地方短,甚或以上的形容方法都用上还不足以表达你对脉象的体会,那我应当恭喜你,而你应当站起来感谢病人,这是脉象的老师来到面前。因为时间短了形不成这样的脉,经历少了也形不成,脏腑损伤的不够形不成。
  这就是脉象,摆在那里,清清明明的。
  这不就是非可道的“道”吗。
作者: 大象若水    时间: 2006-8-20 12:15
标题: 思考脉学
同意先生看法。今日一男来诊,唯出双手不言,脉之:右沉细无力,左玄寸浮滑重按应指稍弱,对曰:心肺之病,彼言胸左侧酸痛,胃时不适,先生可否指教愚脉诊之疏? 一女,脉左玄浮,中空,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断为月经期,彼言值月经4天,请先生发明脉理?感激! 又,对于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 愿闻指教,拜谢了
作者: nnnn    时间: 2006-8-20 20:32
标题: 思考脉学
楼主太可笑了!楼主的老乡写了三大本,你还在讨论个没完!!!!
作者: hdcs4813    时间: 2006-8-21 12:02
标题: 思考脉学
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有在脉学上面有真知灼见的医家,他们可能是中医界的佼佼者,在他们身上可以体现胸中了了,指上也分明的气质.但是他们只代表了中医界的一小部分精英.对绝大多数中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最好还是强调四诊合参.四诊合参能掌握得好已经可以算是"工‘';巧';了.至于"神';圣"则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整个中医界的奋斗目标.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8-25 22:42
标题: 思考脉学
.                       清宫医案赏析
清宫脉案描述非常详细。 后面有病症分析,处方用药,及连续治疗过程。 是学习中医脉象不可多得之上品。
举例:七月二十八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左关肝脉较平,中侯稍带弦象。肝郁之气尚未全舒。余部平平。便红未见,唯脊背互凉互热,颃颡作干,或作酸甜之味,心脾气虚,中土不和。肝肾阴亏,伤及奇脉,阴阳不相维而然,议用养心归脾汤加减一帖调理。
党参三钱  冬白术一钱五分藕汁炒  丹参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土炒  白芍一钱五分炒  制香附一钱炒  茯神二钱  炙甘草七分 生黄芪二钱  合欢皮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酒炒
引用龙眼肉五枚   另煎人参五分,二十九日清晨空心服。

七月二十九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较为有神,左关中侯尚觉弦大,脾肾久亏,水不养肝,肝阳易动,扰犯心肺。至颃颡作干,卧寐不实,肾水即亏,阴津不能上承,肝阳上扰,头目为之不清,有时作晕,唯有调养心脾,滋水潜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议用昨方,减丹参、香附、广皮, 加黑豆衣二钱,牡蛎四钱煅, 佩兰业五分,一贴调理。

作者: 本於脉    时间: 2006-9-15 22:54
标题: 思考脉学
诊法以平旦:
此乃内经所定诊脉之规矩。今且不论其可行性。既然古人讲了,
一定有他的道理。
      当然可以不以为然。这个规矩类似现代医学查体之前要求禁食、禁水,
为什么?就是排除干扰,找非常细致的东西。
     按照这个要求做,就有可能得到应有的结果。不听,就可能永远体会
不到某些感觉。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9-16 14:09
标题: 思考脉学
對脈學有興趣的人
最好看一下
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9-16 16:41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本於脉2006/09/15 10:54pm 发表的内容:
诊法以平旦:
此乃内经所定诊脉之规矩。今且不论其可行性。既然古人讲了,一定有他的道理。
说得好,赞成!
窃以为“把脉”应是上门服务医生所用的,早上患者在没有过多活动的前提下,脉象反应
出的情况应是更真实的。而现在的中医,多数是坐在诊所里,等候病人大老远的前来,此时
的“把脉”,到底有多大价值?其真实性,个人表示怀疑。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9-17 11:16
标题: 思考脉学
把脈有一難
醫生先得把自己身心弄"平""靜"
作者: 寻医    时间: 2006-12-4 09:54
标题: 思考脉学
能否将肪象通过网络传输,让医患双方能够进行远程诊断?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12-4 11:58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寻医2006/12/04 09:54am 发表的内容:
能否将肪象通过网络传输,让医患双方能够进行远程诊断?
若透過脈診儀是有能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12-4 20:26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侠客行2006/07/20 08:54pm 发表的内容:
弦脉,也有“硬”感。请问:弦脉和你所说的“硬脉”有何区别??
硬者 指下的感觉如石
弦脉 指下的感觉如绳
硬者 凝结重滞 雍塞不活泼之相
弦脉 盈实而滑 为血气收敛不舒之相
硬者 临床常见于动脉硬化 常年的高血压
我一见此脉 必量血压
弦者 有轻中重三态
又有阴弦阳弦之分
大家知不知道?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12-4 21:11
标题: 思考脉学
下面引用由大象若水2006/08/20 00:15pm 发表的内容:
同意先生看法。今日一男来诊,唯出双手不言,脉之:右沉细无力,左玄寸浮滑重按应指稍弱,对曰:心肺之病,彼言胸左侧酸痛,胃时不适,先生可否指教愚脉诊之疏? 一女,脉左玄浮,中空,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断为月经期,彼言值月经4天,请先生发明脉理?感激! 又,对于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 愿闻指教,拜谢了

第一 言上不言下 言表不言本
第二 何以中空? 阴血不足 血脉失充,脉中无物故按之中空 何以外浮?血虚不能内守 阳浮于外  何以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  虽曰去血 量必不多 若为崩中漏下之症 此脉就不可见了

第三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 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 阳气挺然 不断绝之相
但是临床上此脉很难把 半颗米大的东西 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我从来不敢说我能把出一周的妊娠
不知回答的对错
请指教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