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9-8-26 14:48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1cc140100el70.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2009-07-31 00:36:12)标签:农民 医保问题 文化   分类:课题组
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仲海亮杜艳艳 贾谦

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体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民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都难以享受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十分普遍。要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必须依靠中医药来实现。
一、重新确立中医药的主体地位
中医药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其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简、便、廉、验”,其疗效已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证实。
中医学能不断应对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抗生素在解决这种变得异常复杂的疾病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中医学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医学,它强调非对抗治疗、非伤害性治疗,引导病人依靠自身康复能力调节阴阳平和,用药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方法,能够适应治疗多因素集成的、有着明显个性化特征的“现代心身疾病”。
中医药学重视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强调要保持人体的阴平阳秘,因而对于尚未进入疾病状态、而人体的阴阳已经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通过其辨证论治,宏观调节、整体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人体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中医学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汤药治疗、非药物治疗,都遵循着两个原则,那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也就是说从人体整个系统去调节平衡状态,达到保障人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浩瀚的文献、精制的方剂,是数千年实践检验过的科学,因此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特别是中医药辨证论治,追求“以防为主”的理念和思路,对解决人类疑难杂病和“亚健康”问题成效十分明显。中医药还蕴涵着解决目前现代医学尚未彻底攻克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巨大潜力。中医药在我国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现在,中医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必须在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确立其战略地位,使其在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产生最广泛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保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力军。
在我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依靠中医药来保证健康的人数仍然不少,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的调查统计,就医者在选择医疗方式时:按文化程度分析,不识字、识字少、小学文化程度三者选择中医治疗的比例约为32%。
然而,我国中医萎缩得非常厉害:清末民初,全国有中医80万人,解放初,50万人;今天,我国人口从清末的3亿多人增加到13亿多人,中医却减少到23万多人。换句话说,清末民初,每万人口有26名中医,今天每万人只有2个中医,而且还不是纯正的中医,大约每10个中医中只有一个可以用中医思路看病。反之,西医人数由1949年的8.7万人增长到今天的175多万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这是民族虚无主义导致的恶果。因此,必须迅速改变这一状况,重新确立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为13亿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在农村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就我国广大农村的医疗现状和我国国情而言,必须在农村建立简便廉验、新型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真正为全体中国人民健康服务的,必须是公平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总之,这个体系必须是为13亿人服务,特别是要能解决占总人口70%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这个新型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体系,必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中医和西医并重的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而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的医疗更是与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相适应,最重要的是,中医的养生理论能被老百姓自然而然地接受,既能养生健体,使人健康长寿,又可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和各种传染病。
中医药与农村合作医疗有紧密的“血脉相连”。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合作医疗提倡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最初级的中医药疗法——“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俗称“土方土法”。这也是当时农村合作医疗“主力军”——“赤脚医生”使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例如,张自宽于1965年月10月13日,在湖北省麻城县区卫生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加强合作医疗管理时曾说:“坚持实行‘两减一保’,……公社卫生所都要做到:不该用的药,坚决不用;不该买的无效药品,坚决不买;能用土方土法治疗的,就坚决采用土方土法,并且要大力提倡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至今,他提起当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时,还是那么动情地说:“中医药当然很重要!当年如果没有‘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我们怎么搞合作医疗?”
《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在分析之后,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中药的确是一种价钱比较低廉的药品,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更适合于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在此,我们不得不指出,此话说对了一半,不对的是: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并非因中医简便廉验而只适合农村,中医药同样适合城市;只因我国农民过于贫困,首先应用于农村;再者,城市已经形成现代医学的利益集团,难以一下突破。
三、加强农村中医人才培养,让“赤脚医生”重新焕发活力
中医不仅能治疗慢性病,而且中医是在与急性病、传染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张仲景治伤寒,吴鞠通、叶天士治瘟疫,解放后蒲辅周治乙脑,邓铁涛等治SARS,都是明证。我国20世纪70年代合作医疗能在农村有85%以上的覆盖率,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拥有大量的赤脚医生,他们掌握了中医的一些适合农村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农村中医人才极其匮乏,因而必须加强农村中医人才培养,为重建乡村医疗网络提供医疗人才的支撑。
在农村,一方面,完全可以通过师徒传承培养一大批适合农村的中医大夫,而且由于其乡土性而不会离开农村。中医学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继承发扬,主要靠的就是师徒相授的形式,在这样的一种世代沿袭过程中,中医学代有发挥,名医辈出。像刘渡舟、路志正这样的中医泰斗都是学徒出身。另一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每年应为农村定向招收一批学生,定向培养,毕业后返回到农村工作,而且对他们应该像当年对待师范生一样予以免费,管吃管住管生活费。另外,应对“赤脚医生”和卫生院医生中的中医举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术水平。这样,既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又可使农民用上当地的廉价中药。
我国20世纪70年代能以世界1%的卫生事业费用解决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赤脚医生制度。赤脚医生构成了农村三级卫生网的最下一层。他们既是卫生行政体系的下层,又因为出自当地而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生子夜出诊、突击接生、舍己救人的思想基础。如果完全以市场经济来建立农村三级卫生网,是有一定困难的,也是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广大农民还是相信中医药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对选择中医治疗者进行原因分析,以“信任中医”为原因的比例最高,约占51%。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就近采药应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药材可以解决当地大部分需用。早在民国初年,我国3亿多人口,有80万中医,多分布于农村,当时约1000名西医几乎全部集中于城市。1965年,毛主席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批医务人员下乡;60年代末,全国又掀起办合作医疗的高潮。到1975年,全国有赤脚医生156万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就近看病问题。到2000年底,由赤脚医生改称的乡村医生还有102万人,到2002年底又有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我国至少还需要培养百万名“赤脚医生”才能满足农村需要。按我国中医院校的教育能力,应该说,10年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些“赤脚医生”的培训当以针灸、拔罐、按摩、刮痧及中医基本知识为主,并教以简单的注射、吊瓶等西医疗法。因此,完全可以重建赤脚医生制度。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网,使广大农民回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年代。
四、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宏观调控,对特困农村施行医疗救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也是市场经济,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问题。市场也许能解决众多领域的问题,但是对于医疗卫生这一特殊领域而言,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只依靠市场经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刚刚解决温饱的广大农村,将医疗卫生事业这种既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成分的特殊资源完全推向市场,纯粹由市场运作,显然弊大于利。因而国家必须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农村有限的医疗资源,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预算的投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建立和健全农村医疗和预防保健网络,逐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等问题。作为基层医保中心的乡镇卫生院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重点做好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国家已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然而当面对贫病交加的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时,自然会想到要保持农村的稳定,要建设好小康社会,就必须首先保证农民的健康和生命。针对农民买不起药的问题,解决办法说起来似乎也简单,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的钱匣子能够鼓起来。但是这种治本的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恐怕这并非是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农民没钱看病吃药,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却是统一的,医药和医疗的价格更大程度上是依据城市的标准制订的。谁都知道我国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本来就差别巨大,而且还在不断的拉大。
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然而问题是:怎样发展?如何完善?为了让农民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有一些地方在尝试着建立一种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根本的问题就是钱从那儿来?由自愿参保的农民交纳一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一点,政府再支持一点,“三个一点”共同形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用。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种改革的尝试。因为从理论上讲这种制度在防止农民在得了大病之后会倾家荡产方面是有作用的。但是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对非常贫困的农村来说,由于农民的收入太微薄了,“小病扛,大病拖,拖不过去见阎王”是农民们非理性而理性的选择。农民的自愿性也就大打折扣了,三个“一点”中的农民的一点的能力非常的小,甚至是趋于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点也就不用说了,因为如果有一点点的话,它的最终来源还是农民自己的身上。那么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全靠政府了。因此在农村医疗改革中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之外应相应建立一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当作一种政府行为,主要针对没有能力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对其实施的医疗费用减免,以保障其最低医疗需求,这是农村医疗保障的最基本制度选择,医疗救助应由各级政府纵向实施。国家要分级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不同的救助支持。特别要加大对特别贫困的农村地区医疗的财政投入。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就可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买药治病。
五、加强农村医保的科技支撑
虽然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是地区差异依然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农民还是处在贫困状态之中,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发挥科技对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撑作用有很大的空间。
首先要解决农村医疗人才和技术支持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高等医学院定向培养卫生人才来解决,亦可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对当地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办法解决偏远乡镇卫生院急需的人才问题。另一方面,组织中医非药物疗法专家讲师团深入基层传授实用医疗知识和技能。比如中医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以及一些民间验方、偏方,可以使农民花很少的钱治好病。可针对当地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选择有效的偏方、验方及针灸知识,组织医学专家讲师团,定期深入基层培训乡村医生。
加大对农村的医疗卫生保健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农村卫生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科普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普及卫生常识,使农民对地方病和常见病有正确的认识,使这些疾病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建议将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科普宣传作为科技扶贫工作和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安排。
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医疗保健工作的第一线,任务重,责任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指导十分重要。国务院386号令《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也强调了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建议组织专家研究建立我国面向基层和广大农村的远程医疗网络的可行方案,为一线工作的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提供经验获取和接受在职教育的便捷渠道,并实现远程诊断指导。
六、在农村推广新型医保模式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这些地区,可以借鉴山西左权县过去的经验和贵州省正在试点开展的——“以药换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农民在看病时,可以带上自采的草药交与医生,实行“以药换医”。农民受惠于中药材,就会自觉保护药材资源免遭破坏。这样可减少农村病人费用的支出,解决农民“有病不敢医”、“有病无钱医”等问题。这一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可以促进农民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其医疗负担、增加其收入,应予以总结、提高、推广。
再如,由祝总骧教授倡导的“312”经络锻炼法,简单易学,操作简单,还能强身健体,预防和治疗疾病,值得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推广。
总之,农村医疗保健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农村医保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如今,农村医保体系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国务院召集各有关职能部门,就有关农村医保问题成立联合调查组,以期从整体上理顺关系,使农村医保工作真正走向正规。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支持农村医保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系统,建立起一道保障农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作者: 王耀勋    时间: 2009-8-26 16:03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贾谦老师以及他们的课题组,非常关注中医药,更是关注农村、基层的医疗事业,他呕心沥血,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提出了很多深刻见解,对我国的中医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他老伴体弱多病,但是也很支持他的工作,只是有时不无幽默地埋怨道:他心里根本没有我,他完全“嫁给”中医药了。我知道,贾谦老师是很关心老伴的,只是有时力不从心而“怠慢”了老伴,老伴也只是发一些小“牢骚”了之。

作者: 杨生军    时间: 2009-8-26 16:19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将中医单和农民挂钩似乎是死胡同。因为全民都需要中医。
    农民相对缺少文化,中医只给农民以医保,这样无形将中医和没文化搅到一起。
    朱德元老的保健医生理直气壮呼吁“将中医进行到底”,所以让中医首先进入城乡兴旺人家无形起到表率作用。
    因此中医的人文特色必须得到法律的坚决支持。中国民间名医湖北省蕲春县的李贤云医生单用鍉针抵压人体十二正经穴位,就使得诊断与治疗、保健有机融为一体,对疑难杂症如乙肝、白癜风、各种急慢性胃炎、各期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取得神奇般的效果。2006年前报道的用鍉针治疗的2854例,治愈2512例,总共仅14例无效。一中年人脚踝扭伤一次治愈。15年之久的顽固颈椎病,经过18天的鍉针颈部穴位抵压,也顺利告愈。
    医保经费灵活些,多向困难户倾斜些中医技术是真。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9-8-26 16:29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下面引用由杨生军2009/08/26 04:19pm 发表的内容:
将中医单和农民挂钩似乎是死胡同。因为全民都需要中医。
    农民相对缺少文化,中医只给农民以医保,这样无形将中医和没文化搅到一起。
    朱德元老的保健医生理直气壮呼吁“将中医进行到底”,所以让中医首先 ...
贾谦先生是在推行“中医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吕炳奎老先生也有这个设想————目前城市的利益盘根错节,国家领导人的威望达不到毛主席的威望,真中医的力量又很弱小,搞中心城市开花是很难结出“果实”滴!
作者: 非常道    时间: 2009-8-26 16:57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解决农村医保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中医

   支持贾谦先生的观点。解决农村医保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中医。不提倡西医,更不提倡中西医结合。在农村高西医那一套,国家没有那个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培养西医,明显不如培养正统中医来得容易,而且效果好。
   贾谦先生提倡在农村也中西并重,是委屈求全。不利于中医振兴。对于中医,政府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创造条件让中医在农村自然成长,狠抓中药质量就够了。为此必须大力消减行中医政部门的管理投资。

作者: kknd1988    时间: 2009-8-27 16:16
标题: [推荐]依靠中医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看看吧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