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江春水    时间: 2006-5-22 14:0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江春水在 2006/05/22 02:03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患者是一个49岁男性,为结肠癌术后2年,在外院已化疗9次,目前有双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症见:气喘,活动后尤甚,畏寒,全身多处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 而不能止,纳眠差,大便粘滞不尽感,每日3-5次,小便调。舌淡,边有瘀斑,六脉沉细。李老认为其久病正气亏虚,寒邪内阻三阴,少阴肾气不藏,重在温暖脾肾,方如下:

北芪120 制川乌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风30 辛45 红参30(另) 白术90干姜90 生姜45 大枣20个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当归50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

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

洋洋洒洒18味药,让我真的见识了“中医大家”的风采,不过主任尚未发表意见是否原方照用,具体疗效请见续后报道……”

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在自家人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他这样开方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哗众取宠,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开这样的方子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估计在当今中医界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开方子(对了还有一个,是李可老先生带出的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不管有没有效,都可以起到吸引大众眼球的目的。二、如果辨证思路没有错,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因为用量大,药力自然猛,这是必然的。但是,李老先生忘记了他针对的首先是一个人,其次 才是病,用如此猛药,即使获得暂时的疗效,甚至疗效显著,也必定给患者身体造成潜在的损害。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金庸在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写的张无忌给常遇春疗伤的情景,由于张无忌初入医道,只知医病,不知活人,给常下的药量过重,胡青牛说他这个方子虽然有效,但是必定折常的寿命,果然常遇春年四十而暴亡。我们且不说这是个小说中的情节,也不论金庸先生对中医的感悟有多深,但是金庸先生一个小说家也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晓得毒药用量过重必然伤人于无形的道理。为什么被喻为中医界奇人的李可老先生却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我看张仲景先生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也会羞的无地自容吧。

纵看中医历史长河可谓名医辈出,人才济济,但是用药不至于离谱。李东垣先生处方用药不可谓用药不多,但是其只是所用的药味多,用量却是少之又少,许多佐使药用量只有数分。叶天士老先生可谓是用药轻灵的代表,无论是新病,还是痼疾,很少见其数十味之方,一剂数斤重之量,叶老用药的经验不丰富吗?叶老对药性的把握不大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名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治病首先要活人,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名医蒲辅周先生在他的医疗经验集中写到,他到中年才明白李东垣、叶天士为什么用药那么轻,因为病人的身体本身就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受限,甚至不全,运化食物就有困难了,何况是药,用量太大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治病要以顾护病人胃气为先,在此基础上用灵用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君不知是药三分毒乎?何况附子、川乌这些有毒之品。

说到用药量大者,名医也不乏其人,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数傅青主、陈士铎两位。但是两位用药的量虽然大,但也不失灵巧,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同一方中君药有的用至数量,佐使之药仅用数钱或数分。并且其用至数量的君药大多是性和、无毒、可以久服之品,如熟地、金银花、白术、山药、茯苓、人参等药。从不见在一方中无君臣之分,悉用至两。

笔者自认为对各家学说略知一二,但是象李可老先生这样用药的,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对了,还有他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李老先生这样喜用附子,应该属于温补派,但是温补派的代表张景岳老先生看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说后生可畏,“火神爷”郑寿全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激动的从棺材里跳出来。笔者读过郑老先生的《医法圆通》,也很佩服其善用温补,但是郑先生是当补则补,绝对不是人人都要用温补(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

我也很赞同在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很讨厌因为学术问题实施人身攻击。也因为陈修园先生对李东垣进行过人身攻击,好长时间不多陈老的书,虽然现在也读了一些,感觉陈修园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中医有其独到的见解,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很是不幸,今天我对刘力红博士进行了人身攻击,首先向你表示歉意,但是我没有改变我的表达方式。刘博士以一本《思考中医》在当今中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眼球,使许多学子又燃起了对中医的兴趣,起到的这些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思考中医》中错漏百出,自相矛盾。在这里我就不说这本书了,已经有许多专家对这本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三月份的中国中医药报,有个学者(我记不清名字了)对该书进行了指正,写的不错。在这里我只是想说说刘博士的临床水平。刘博士在中医理论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有过人之处,但是其临床水平在下就不敢恭维了。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我写了这么多并不是仅仅对李可、刘力红担心,而是为我们的广大中医学子担心,现在李、刘的学说已经被传为了一个神话,我不仅想起了几年前的《发现黄帝内经》和胡万林,那个事件给多少人带了希望,又给多少人带来了痛苦呀!今天又出了《思考中医》和李可,虽然二者不同,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呀!《内经》中说: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中医的精髓是在调和平上,而不是一味的蛮补。圣人张仲景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许老师没有给你仔细讲过,也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其中却包函着中医理论的最高境界,渴欲饮水,表明了患者体内津液亏损,因为缺少了才有这个欲望,少少与饮之,讲的是治疗的方法,其欲饮则予其饮,但是要少少,不可过多,为什么呢?担心其疾病初愈,脾胃的运化功能欠佳,水停为饮。令胃气和则愈,这是讲的目的,这句话的重点在“和”上,这正是《内经》中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具体体现。在临床上无论针对什么病人,用何种疗法,都应该依次为标准,为目的,为准绳。仲景治病用水尚且这样谨慎,何况是用附子、大黄等有毒之品。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对《伤寒论》的见地已经到达了大师级高度的刘力红博士,对仲圣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也不知道仲圣看到刘博士这个传人的方子有何感想。

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过寒、过热、过攻、过补都不是祖国医学的真谛。我们在历史上吃这个亏已经不少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的兴起是为了纠正局方的温燥之弊,张从正倡汗吐下三法是因为时医补法盛行,生灵含冤,薛己、张景岳等倡温补流弊无穷,叶天士才作《景岳发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希望后学末导覆辙,中医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为其疗效,平淡是因为其方法。不要刻意去追求方子的奇特,不是谁的胆子越大、谁敢开附子就是好的医生,而是谁能在损害患者身体最小的情况下治愈疾病才是好医生。学好中医没有什么捷径,好好读书,好好临证,多思考,多总结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生生山人   丁香园论坛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14:2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根据事实说话,不叫人身攻击。
此帖确实让人长见识,不由你不信“无奇不有”。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15:44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名”原来如此值钱,难怪千方百计弄得那么出名。是否“名医”,读过此帖人人都会自己判断。
作者: 附子    时间: 2006-5-22 15:5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我真不知道有些学中医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迷信人!医学是门实践科学,没实践就没理论;人们对理论的总结正确与否,不能脱离当时人们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看待我们要学的知识了.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2 16:1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原文:“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
此话说得好!
先生可否谈谈如何“和”、如何“调”?
作者: 11    时间: 2006-5-22 17:2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一江春水2006/05/22 02:01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
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
作者只有网名、没有署真名,没有医院地址,没有患者娃名,又不按病情变化加减用药
这种“三无”文章真实性可疑
作者: 11    时间: 2006-5-22 17:34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大家可看“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与上文思路是否一样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940&show=0

-=-=-=-=- 以下内容由 112006年05月22日 07:14pm 时添加 -=-=-=-=-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   少腹鼓凸症
   ?——一则腹部特殊症状的辨治要领
  一、胃下垂重症
   ?1.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脉细弱,舌淡无华。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固护下焦元气:
   ?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气机为病,瞬息万变。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
   ?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脉多细弱,右寸尤弱。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打小块吞服,人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
   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补中益气汤与人参胡桃汤、青娥丸合方再加山萸肉之酸收,升中有敛有固,使升降复常,效果甚好。
   ?2.灵石矿业公司司机张崇华,28岁,1983年9尸,因少腹鼓凸如孕,不能开车,特来求治。追询病史,知由夏季过食西瓜,损伤胃阳,脘痛隐隐。入秋又恣食桃梨,多次暴饮致醉。渐渐食少便溏,日仅进食2~3两,不食亦不饿。气短难续,腰困如折,人暮则少腹鼓凸坠胀,经透视诊为胃下垂重症(胃下缘在骨盆内)。脉大而虚,舌淡胖。
   消瘦,一夏减重5公斤。嘱戒酒,忌生冷油腻,予升陷汤去知母,加干姜10克,生芪加至30克,胃病及肾,下元已虚,重加肾四味120克,山萸肉30克,红参(打小块吞服)、灵脂各10克,服药1剂,主症消失,又服5剂,诸症均愈。
   透视则下垂之胃已复位。x光师大为惊异,认为胃下垂为慢性顽固性疾病,6日痊愈实属少见云。
   ?按:升陷汤加减治胃、子宫、直肠脱垂等脏器弛缓下垂症,较补中益气汤为优,治验不可胜记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22 17:3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基本上做過九次化療的病人
中醫是無能為力了

"作者只有网名、没有署真名,没有医院地址,没有患者娃名,又不按病情变化加减用药
这种“三无”文章真实性可疑"

作者: 袁建章    时间: 2006-5-22 18:1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李可能开出这样的方两个字:吃惊!
作者: 一江春水    时间: 2006-5-22 18:44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112006/05/22 05:26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只有网名、没有署真名,没有医院地址,没有患者娃名,又不按病情变化加减用药
这种“三无”文章真实性可疑
——见证李可老中医大家风范(丁香园论坛)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93&id=6218821&sty=1&tpg=1&age=0
作者: 11    时间: 2006-5-22 19:1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一江春水2006/05/22 06:44pm 发表的内容:
——见证李可老中医大家风范(丁香园论坛)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93&id=6218821&sty=1&tpg=1&age=0
知道“一江春水”先生也是转贴。
只是觉得此贴用药与“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中思路不一样,故此文真实性可疑

作者: zzz3848299    时间: 2006-5-22 20:2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说的是思考中医,我们不是去抄哪里的某一条方,上面只是为我们提供多一条可以走的路,具体用药还是人者见仁的.用药如用兵,兵无常法,以有形之方技去治无常的证型是没用的,我们要的是思路,不是某条方治某个病.
作者: 荒城之月    时间: 2006-5-22 20:3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zzz38482992006/05/22 08:20pm 发表的内容:
说的是思考中医,我们不是去抄哪里的某一条方,上面只是为我们提供多一条可以走的路,具体用药还是人者见仁的.用药如用兵,兵无常法,以有形之方技去治无常的证型是没用的,我们要的是思路,不是某条方治某个病.
不知道刘先生为大家提供了怎样的思路?您又获得了怎样的思路?不妨具体、详细的谈一谈,也帮助大家学习学习……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20:4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zzz38482992006/05/22 08:20pm 发表的内容:
说的是思考中医,我们不是去抄哪里的某一条方,上面只是为我们提供多一条可以走的路,具体用药还是人者见仁的.用药如用兵,兵无常法,以有形之方技去治无常的证型是没用的,我们要的是思路,不是某条方治某个病.
此帖给人的感觉是胜读十年书。若不真,李老先生和刘博士应该辟谣。

作者: 丙丁火    时间: 2006-5-22 21:5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22 04:19pm 发表的内容:
原文:“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
此话说得好!
先生可否谈谈如何“和”、如何“调”?
哈哈!!!先生你在这怎样学会“调”的????这可是“调气”为主!“和血”为副“呀!。。。。!!!哈哈
先生你还是不要炼那”返观内视“了!!!好好学一学”调“吧!!!!!!!!!!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2 22:4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丙丁火2006/05/22 09:58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先生你在这怎样学会“调”的????这可是“调气”为主!“和血”为副“呀!。。。。!!!哈哈
先生你还是不要炼那”返观内视“了!!!好好学一学”调“吧!!!!!!!!!!
此谓“天要使人亡,必先使其狂。”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3 08:4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此帖若有半分假,强烈要求李老先生和刘博士亲自辟谣。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3 21:1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
典型的附子中毒。竟然没有死,你说为什么?
作者: 石在升    时间: 2006-5-24 18:43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型的附子中毒。竟然没有死,你说为什么?
附子再加几克!加到70克也就玩完了!!!!!!!!!!!1
作者: 丙丁火    时间: 2006-5-24 20:0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哈哈有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5 09:35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没有别人抢救,早就完了。
作者: pigway    时间: 2006-5-25 12:32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现在中医不急功近利不行啊!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6 10:4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6 10:4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上面这段话是有确切地点的,事由、经过、内容都很确切,只是时间不很确切。
但总是很容易核实。
广州中医药大学去年是否请博士作过报告,那里会有很多人知道。他怎样看的病,也不是一两个人知道。
那位肝炎医生可能不愿意出面作证,附属医院是可以作证的——尽管这样的事情也不很愿意作证。
作者: 荒城之月    时间: 2006-6-10 06:4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这个贴子最后由荒城之月在 2006/06/10 06:49am 第 1 次编辑]


李老说得很明白;在他行医过程中;除非是临症辨证失误了,处方用药与病机南辕北撤了才会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如辩证无误,按照伤寒方中原来剂量的处方用药是不会有死亡出现的————denhon wrote:

李老这话是过份了!过度神化了辩证的作用。我们不是听到太多这样类似的话吗:“如辩证正确,则不会导致。。。。。失败/中毒/死亡的!”
临床上的事实是有些病即使辩证正确,用药到位,病情还会恶化,病人还会死亡!医生能做的是减缓病情的发展和改善生命质量。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病情恶化都归于“临症辨证失误”。一个病人病情恶化至少有以下一种可能:1。疾病的自然进程;2。临床诊断/辩证失误;3。用药失误(用量过大,过小;用错药)。用“辩证失误”为唯一原因是不符合临床现实的。
我们在临床中确实有用超出正常用药规范的行为。有时这种用法也获得了良效。但这种行为不应成为常规,只应用于特殊情况下。同时应该将这种病例(不论成功或失败结果)以客观的详细描述报告于医学杂志上以告知同道。如果不同来源的同种治法成功病例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使用这种用药方法,如证实有效,就有可能修改药典,进入治疗规范了。最后这种超常用法就变成常规用法了!李老的个人经验就能变成整个中医的宝贝了。
反之,如果不同来源的报告不支持李老的个人经验,或者李老的用法没有明显的医疗优势或有害,那李老和他的学生们就得停止这种用法。
我不主张刚入门的年轻医生去看现代老中医的医案. 这种医案多是自己或学生写的,难免主观,成功案例多有夸张,失败案例则轻描淡写,这本是人性的弱点共性,人人皆有。其实仔细想一想,行医数十年,病人上万人,根据概率,你就是一言不发,一方不写,也能从这几万病人中找到几个“成功案例”,何况我们还是每人一方呢。故纪录有几十例成功病例写入书中对每一个临床医生来件并不是件难事。
要命的是很多这些案例,寥寥数语,语耶不详,即没有来龙也没有去脉,即不提供病情详细描述,检查所见,又没有鉴别诊断,理化证据,同期的其它治疗,不给读者以客观判断病情的信息。多以取得即时疗效为满足,不谈治后长期随访,病情反复之变化,用词夸张而不写实,语不惊人死不休,使其可信度大大降低。我倒喜欢看看专门纪录失败,失误的病例,受益更大。可惜不多也!
————blackface    丁香园论坛

作者: 少商    时间: 2006-6-10 11:2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难道说李可和刘力宏就是靠着这种出名的?我看不是吧,如果没有真正的疗效作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找他看病?如果不是他真的治好了病,那为什么他会出名?
清者自清
关于思考中医,我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别人怎么怎么哗众取宠。想想自己的水平先吧。
临床上的事实是有些病即使辩证正确,用药到位,病情还会恶化,病人还会死亡!医生能做的是减缓病情的发展和改善生命质量。--------那你自己好好想想,是真的辩证正确,用药到位了?
文中一再说到这两人水平不高,且想想自己先吧。学术论述中应该这样做人身攻击吗?傻徒弟刘力红博士??这种语言读来实在让人气愤。而且这种态度只能让人感觉到不客观。不像是学术讨论,倒飘出一股浓浓的酸味来了。

作者: 万法归一    时间: 2006-6-10 21:45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说得再起劲都没有用!要看疗效来说话,可否告知病人的情况?光从药方上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这种病没有看见病人谁敢乱开方?有是证用是药,可知其中三味?!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6-11 10:2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天真的人才会认为博士傻,谁会从数千里之外请李某和博士讲学又看病呢?毫无疑问是看中了那个名,名是怎么来的呢?是博士的赫赫疗效吗?都知道是什么。
看了这个帖子,有人说不属实,再三要求博士辟谣无消息。
现在又说,有名必然因为博士疗效高。可惜就是本帖这样的高法。
被博士等治死而甘心情愿,于是就死于“名”了。
作者: 11    时间: 2006-6-11 10:5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作者: 少商    时间: 2006-6-12 21:02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又说,有名必然因为博士疗效高。可惜就是本帖这样的高法。”难道说本贴代表着他们的全部水平?就算本文是真的吧,怎么只看见人家的错?李老治好了多少人?这种思想,是中国人劣根性的形象表现,就像新闻联播一样,看到国外的全是灾,祖国上下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难问这种名老,没听说过西医的青霉素也常打死人?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6-6-13 08:2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楼主对中医的理解准确。对李、刘的用药量确是值得慎待。我曾想或这就是博士、名医的奇、水平?怕的是被那些半拉子中医骗子仿用害人。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6-13 09:5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r sG\#

作者: lupinghegege    时间: 2006-6-30 06:4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如果大家能了解李可上海杀人案,就很了解李可了。
作者: 和慈    时间: 2006-7-2 09:2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平衡是真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在治病的同时,让机体达到平衡,就是对证。
作者: 炎黄子孙    时间: 2006-7-2 09:5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一江春水2006/05/22 02:01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患者是一个49岁男性,为结肠癌术后2年,在外院已化疗9次,目前有双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症见:气喘,活动后尤甚,畏寒,全身多处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 ...



李可老中医的书有看过,感觉在治已病的症状中,还是有其的可贵优点,因为就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而言,似乎并没有谁能够有相当可靠的把握,
包括那些医疗设备尽管上千万元的大医院,又能怎样?
这一方帖,在这里刚见到,不知是否真实,用药可能是有点偏重,而且用药也好象不大对症.
不过,还是需要讲的是,无论那一个患了三大杀手病的患者,在经过西医长达一年或二年的治疗之后,基本上免疫功能[精、气、神]都已损失过半,而且患病的器官也差不多都已经接近腐化了,
试问:不要说李老中医,就你们包括此论坛上的所有中医,难道你们还有那一位能够觉很有把握吗?
为什么要如此评及李可老中医与刘力红博士,目的是什么?
中医是以黄帝内经为医学准绳,而有意思的是,黄帝内经并没有多少的实用药方,但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动静阴阳精气神,及天人合一的超前科学性,早就已经为我们指出了医学前进的方向,
所以,即使李医生与刘博士有什么错误之处,也是应该站在满腔热情的立场上给予善意的指正,而不是应该用锐利的词语来攻击,
因为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也不是很懂,需要的是相互沟通与探讨,需要的是相互学习,需要的是相互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我们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更不能用以教师的口气来说话,
因为我们都没有那种天生的先知的资格!
作者: dhyrph111hy    时间: 2006-7-2 12:0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转贴〕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仅仅是为了抨击李可和刘力红,如果他们不去到处现身说法,我不会说的,每个临床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用药策略,这是无容置疑的,我相信李可也有,在临床上摸爬滚打数十年谁能没有一点经验?谁能没有几个验案?但是问题是李可的这种治疗思路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只看到了他的验案,但是失败的病例有没有?失治死亡的病例有没有?这些验案和误案的比例是多少?即使李可全部病人都治好了。也不能就说全中医界都要遵循李老的用药思路。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象华佗的神术,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后人永远无法学的其中的精髓,这些神术都是个例。掌握不好不仅不能救人,反而杀人。何况李可与这些前人差之甚远。处方多用桂、附、姜、辛而且量大的惊人,动辄超出常规用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等用法即使有效,又与走方医何异?并且李可和刘力红到处吹水,好像中医就是温补,就是大量用药,不然就不是真正的中医,后学从者甚多,称其为中医泰斗,称当今中医界无出其右者,呼声震天,从者如云,称此用药方为大家风范。何其可笑,又何其可悲呀。仲景著《伤寒论》之所以为万世圭臬者,因其八法具备,寒热并施,当温则温,当清则清,而无偏颇之弊也。无偏才是中医的精髓,《伤寒论》才是中医的圭臬,如果只用大量桂附就可以治万病,那《伤寒论》就可以烧掉了。我只是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中医的精髓,中医的思想,不要为急功之心所蒙蔽。如果大家都能认清实事,那我写这些东西就是多余了,说心里话,我很讨厌打字,嗨,老了……
                                                 生生山人
作者: aawei    时间: 2006-7-16 10:0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中医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为其疗效,平淡是因为其方法。
很精辟!
作者: 心止如水    时间: 2006-7-16 17:03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版主说的是真是假?!是真?证据呢!  是假?目的何在???!!!!!!

-=-=-=-=- 以下内容由 心止如水2006年07月17日 04:19pm 时添加 -=-=-=-=-

作者: dhyrph111hy    时间: 2006-7-16 19:2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转)你要什么证据?把病例给你传上来吗?
居心何在?没有什么居心,只是对中医发展得一点担忧,我倒真得希望我的是多余得。
生生山人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06-10-18 21:5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6 10:40am 发表的内容:
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刘力红博士理论及思考方式值得学习,但临证经验不见得丰富。李可本身没有错。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0-20 02:3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针灸天下上面的一个帖子如下:
楼上说“若排斥一切现代科学,一味跟着师父学经典,就更有问题。那样只能培养出博士这样的人才——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经常说梦话,经典根本没有学好。博士本人就是样子”
某深有同感!
前段时间有学生以《思考中医》荐我,本想硬着头皮读完,无奈觉着它:一者离临床甚远,有些东西匪夷所思;二者,它许多东西都是无法验证的道听途说;三者,本人对于中医或是古典文化的修为甚浅,不敢妄言。故对其持“宁可信其有”之态度。听赵先生一讲,突然想起作者关于血气胸的证治。
原书18页,讲了一个血气胸的病例,病人肺被压缩2/3,博士讲此时“只能求诸于西医外科手术”,刘博士的一位师父辨证为阳明证,认为血气胸系阳明不降所致,于是以玉竹120克、陈皮120克、白芷120克、大枣120克,其云效果很好,治疗1周后血气胸完全吸收。并以此病例说明:“血气胸与阳明病有什么关系呢?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领悟和远用技巧问题,而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经典不仅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暂且不说这是什么#¥逻辑(特省2字,以免污秽版面)(20世纪与21世纪差多远?19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与2000年元旦相差多远?),况且血气胸就一定要手术吗?胸腔闭式引流行不行?另外,如果不引流,一天可吸叫多少血与气呢?多长时间会造成肺功能的损伤?这都是有定论的。
众所周知,阳明病的提纲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血气胸和胃家实有什么关系呢?血气胸和阳明不降又有何关系?什么叫“阳明不降”?是说的腑气不通的阳明腑实,还是邪热炽盛的阳明经热?实在不行,咱们可以方测证,好象玉竹、陈皮、白芷、大枣也没有一味是“阳明用药”吧?当然如果您硬说它是,我们也没有办法,那只能说明刘博士说的“阳明‘与现行教材上说的阳明不是一码子事,建议刘博士好好学学阳明病的辨证大纲,纲举才能目张嘛!否则“经典不仅不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也不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
原书135页,博士又讲他看了三个病人,一个坐骨神经痛,一个是胃痛,一个是26岁的肿瘤病人,均辨证为寒湿证,”异病同治“开了五积散;认为当时(1994年)的运气主要以寒湿,尤其是以湿邪为胜,故特别指出,这个肿瘤患者不可用清热解毒之品,而应用温热药。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首先,五积散不是治疗寒湿证的方子,这叫”方证不符“,咱们暂且不管它;其次,也许这个肿瘤病人有用温阳药的指针,但是因为1994年以“寒湿当令”就错了,难道1994年发病的肿瘤病人都不能用清热解毒法吗?根据博士的观点,这是断断不能用的,否则就不能顺应”病欲愈“之候了,且不说恶性肿瘤病人能不能”自愈“,单就现代流行病学的资料来看,肿瘤的发病并无明显的年度高发表现,不是寒湿当令或其它运气原因就可致病的。如此看来,刘博士是不是应当补习一下现代流行病学的入门知识呢?对中医临床不熟,完全以经解经,博士之”博“又在哪里呢?
原书159页,作者为了说明五色之重要,讲了一个重症肝硬化腹水的病例,他的师父令患者用煤水将其居室的一面墙刷黑,因为黑色聚北方,“肾主水,在色为黑”,加上服药静养,这样病人“很快地痊愈”了。呵呵,什么叫“很快”?是几天、十数天?还是数月?数年?什么叫痊愈?我以为所谓的痊愈就是肝硬化好了、肝的结构大致正常了,也许作者见过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没有我们多,肝硬化腹水的机质是什么?其自然病程又如何?是会因为黑色就能打断或缩短病程吗?照这样说,那么传染病房就要搞成黑墙好了,煤矿工作长期在井下工作,看的都是黑煤面,可是肾虚证多了去了,肝硬化的发病率不比其它工种低,甚至还要多些(因为大量饮酒);盲人(他的世界永远是黑的)的肝硬化愈后就应当是最好的了。请问刘博士作过流行病学调查吗?就敢这样信口开河?
例子还可以再举下去,但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偶的印象是,《思考中医》这本书至少2/3的篇幅与中医无关,仅有的1/3还漏洞百出。这本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给人们提供一个活标本——若排斥一切现代医学,一味跟师父学所谓的”经典“,那么只能培养出刘博士这样的人,即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素养、经常说梦话、经典也根本不可能学好的糊涂蛋博士!——赵先生之言,鄙人举双手赞成!

作者: 中医李星火    时间: 2006-10-20 09:1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丑人学美只看不足就你行说完师傅说徒第你长得流光水滑乍还长个臭屁眼哪?刘力红点燃所有中医之火,给大家百家争鸣述说学术观点的舞台。引起有关部门注意针对中医中药相适应的法规。别在以西医的规范中医。
作者: feng4922    时间: 2007-1-6 16:4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一江春水先生讲的中肯,祖国医学的精髓是“调、和”,“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慢性乙肝是湿邪(大多)不可轻易温,我这是经验之谈,但不可邯郸学步,要发挥独立试考的能力,刘博士的理论功底很好,相信他会成为一代名医!
作者: eric    时间: 2007-1-6 16:4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10/20 02:37am 发表的内容:
针灸天下上面的一个帖子如下:
楼上说“若排斥一切现代科学,一味跟着师父学经典,就更有问题。那样只能培养出博士这样的人才——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经常说梦话,经典根本没有学 ...
同意!
作者: 云游郎中    时间: 2007-1-6 19:3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怎么我好象是在上公安网的案情分析讨论一样?唉!算了,我下了吧。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8-5-14 20:3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转  丁香园
三七先生
发贴: 29
积分: 2
状态: 离线
2006-05-22 17:33
经主任签名后,上方已减量2/3用了三天,患者诉全身骨痛较前明显减轻,活动时已无明显气促,稍有口干,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舌边瘀斑减少,六脉有所起色,准备再加量1/3,观察几天,再慢慢加到原方用量。
其实我们主任到是挺大胆的, 昨天一个壶腹癌术后半年的患者,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2天收入我科,最后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主任力排众议,给他急煎大柴胡汤1剂口服,今日患者症状已明显缓解。
这段时间,来我院查房的老中医很多,真是大开眼界。待明天北京那个搞针灸的老中医来我科查房时,再请他给此患者做针灸,针药合治,看看有无更好的效果。
三七先生 edited on 2006-05-22 17:44

作者: highup    时间: 2008-5-14 21:10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这个贴子最后由highup在 2008/05/14 09:11pm 第 1 次编辑]

刘力红博士的水平,看他的《思考中医》就知道了,跟台湾的那个敲打胆经的有一比,根本谈不上学术,属于江湖骗子之列。
目前的火神们,恐怕不是郑钦安的真火神了,火神派本来是仲景学术之一端,当用姜附则用之,其用量亦尊仲景法,不过3钱而已,观今之火神,非生火也,直是纵火耳。
我校有一研究生,本是师从精通各家学说的名师,不精研各家,然竟迷恋假火神,到处纵火,所过之处,无人敢服其药,即无病之青年小伙,把脉后必开附子七八十克,曰阳虚,其炒作火神者,害人不浅。
作者: lufeng    时间: 2008-5-14 21:1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中医啊!你什么时候能真正站起来!
作者: highup    时间: 2008-5-14 21:25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读过赵洪钧先生对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的评论,大家不妨在网上找找看看,则高下自明。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8-5-28 07:0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坚决支持赵先生之言:《思考中医》这本书至少2/3的篇幅与中医无关,仅有的1/3还漏洞百出。这本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给人们提供一个活标本——若排斥一切现代医学,一味跟师父学所谓的”经典 “,那么只能培养出刘博士这样的人,即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素养、经常说梦话、经典也根本不可能学好的糊涂蛋博士!
这种思维混乱的博士误人不浅.

-=-=-=-=- 以下内容由 罗鸿声2008年05月28日 07:09am 时添加 -=-=-=-=-
47楼也说得好:刘力红博士的水平,看他的《思考中医》就知道了,跟台湾的那个敲打胆经的有一比,根本谈不上学术,属于江湖骗子之列。
作者: zjtns2345678    时间: 2008-6-1 22:18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大家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极短 不应该在此吹毛求疵
作者: 杏林一卒    时间: 2008-6-5 21:4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此文确有心得可读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6-8 11:59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那些把中医学篡改为〈中国养生保健学〉(第七版《中基》把养生保健放首位)的中医教授,是中医史上最大危机的内在因素。邓铁涛把中医往文化上靠(安慰剂?),误导中医、科学界和大众。
     刘力红不是有丰富临床实践的中医。他书中漏洞百出,大讲空话,误导中医的学习、使用。邓铁涛的高徙杨会长也不认同。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8-6-8 21:2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各味中药的用量在高等院校教材《中药学》和《中国药典》上都有明确规定,但是临床上却是医生各显奇能,常常超量用药,平和之品也还罢了,一些辛燥猛烈甚至有毒之品也数十克甚至数百克地大剂投用,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作者: hnzyts    时间: 2008-6-9 10:57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本来就人无完人,整天用别人不成功的病例说话,如果作为经验教训是可取的,但是从文章来看,其目的性应该大大的打个问号!!!!!
作者: 求明学子    时间: 2008-6-9 13:54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李可老中医在农村行医,面对太多的生死关头救治病人,令之回魂人间,转眼间己经几十年了,而且又是出于一片菩萨心肠,因救治过不少民众,临症经验丰富,即使或有一些不太成功的病例,千百分之一的比例,也无损他一代中医师的形象,救苦救难当代活菩萨,可以得天下人心允的(只要他的医书事例不是吹出来的)!!!
作者: 求明学子    时间: 2008-6-9 14:44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生生山人先生,读了你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啊.什么也不宜追风哩.!!!
作者: feng4922    时间: 2008-6-9 19:42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何者为实、何者是虚?

-=-=-=-=- 以下内容由 feng49222008年06月19日 07:28pm 时添加 -=-=-=-=-
李可刘力宏都不是神仙,我们不能把他们和张仲景,孙思邈相比较,现代也不可能产生那样的医生。就刘力宏博士来讲,象他那样一往情深的热爱中医经典的人是太少啦!我认为,凡学有专长的中医工作者,都会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正确的看待同道,分析这些是是非非。对于刘力宏博士,笔者的意见是,还要到三级医院的西医内科范围内、急症科待一段时间,能作作住院医师,是会大有益处的!
作者: dongyaming    时间: 2008-6-9 21:13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中医本来就是百花开放,百家争命
作者: 半枝烟    时间: 2008-6-12 12:31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不论众人如何说来道去,我认为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好方子.
作者: 中医初探    时间: 2008-6-16 13:56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年 10年 20年后再看就知道谁的医术确实高明了
作者: tcmdyjc163    时间: 2008-6-18 16:33
标题: [转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中医药学术问题,有异议者应当与当事者面对面交流,把取得医疗经验交流成果公布在论坛上,让大家增加知识也是好事。但是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传闻(未经证实的事实)拿来评头论足,那是不妥的。余认为李可先生《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是当代中医不可多得的一部临床经验之作,没有真知灼见是不可能写成的。当然要想熟练地引用他的经验,若没有传统中医的“四诊”基本功和辨证论治方法是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医圣张仲景所云:“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能成功!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