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关于中医的“病”和“证” [打印本页]

作者: 肖红    时间: 2003-11-30 01:59
标题: 关于中医的“病”和“证”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5 06:09pm 第 1 次编辑]

关于中医的“病”和“证”
按:不少同道,正在就“中西医结合谈‘辩证论治’和‘辨病论治’”那篇拙贴进行着热烈的争论。无论对拙见持何种态度和看法,本人都感到欣慰。因为这是诸位网友在讨论有关中医的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因为拙贴引起的。我相信,问题会愈争愈明,尽管不可能期望所有的朋友都达成共识。我想,关于辨病和辩证的问题,我再也无话可说了,所以不再答复诸位的批评。请原谅。
下面节录了那个帖子的姊妹篇“自中医谈‘证’的概念”中的一段文字。这样做是因为看来朋友们对第一个帖子过于感兴趣,忽略了它的姊妹篇。而我认为,只有两篇都看过,才能更明白拙见。自然,只看下面这一段,还不能完全明白拙见怎样自中医角度理解‘病’和‘证’。这里仅强调帖子中的一句话:
“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辩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

病证并提,以证代病,由来已久。读者试随手取一本金元以后方书,稍事流览便知。
笔者真的随手取了两本书。
其一为李东垣的《内外伤辨》。该书卷上目录为: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之邪、辨手心手背、辨口鼻、辨气少气盛、辨头痛、辨筋骨四肢、辨外伤不恶食、辨渴与不渴、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其二为徐灵胎的《杂病源》。目录为:阴阳、命门、君火相火、六要、表证、里证、寒热、寒热真假、虚实、治法、气味。
单看此目录,已知中医舍“辨证”便不能论治。
又无意中取出徐氏的《杂病证治》,书名即辨证论治之义。书中论每一病的次序是:内因、外证、辨证、辨脉、辨治、用药、选方等。
可见,若说中医不该辨证论治,而要审机论治,岂非要遍改或废掉大半古医书。再看徐氏论暑、湿、燥、火病竟直称暑证、湿证、燥证、火证。则病证通用矣。
不仅如此,试看医家称看病为“临证”,对具体的病也可称“汗证”。对外感这样一大类病也称作“感证”。此种放大“证”内涵的作法早已普及民间。笔者常遇见朋友或乡亲(自是年稍长、阅历稍多者,但不一定读过书)问:先生今天看了几个证儿?再过二十年,普通人大概不会再这样发问。近来那么多人争论“证”是什么。原因恐怕是人们已不熟悉旧时中医怎样说话,又没有认真读些古书。所以有必要把“证”的本义和演变,说清楚些。
(注意!本栏似乎已经看不到上面所说底那个帖子,但可以在争鸣栏中看到)

作者: 张天宇    时间: 2003-12-3 09:34
标题: 关于中医的“病”和“证”
“病”和“证”:我认为肌体失常为病;证,是医生用来证明疾病产生的原因,而现在的医生大多是用病症来证,这是中医走向西医的跷跷板,这是中医去掉经络、气机和气化核心后必然结果。
请问您想将中医引向何方?中医如何发展?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12-3 12:27
标题: 关于中医的“病”和“证”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12/03 12:42pm 第 1 次编辑]

   中国现代的“大医至圣先师”肖红先生,悲天怜人,慈航普渡,一再地晓谕天下众生,中医是只懂得辩证,不懂得看病的弱智者,纵观古今未来,中医如果不讲辩证,就会自我否定。就是要看病,也得遵从西医,在西医的屋檐下谋生存。肖红先生动辄侃侃而谈,长篇巨论,令人望而生畏,但他说教又是那样的大而无边,杂而无当!令人不知其可。山在再也有顶,海再宽也有岸。而肖红先生却让我们越来越感到他是多么的不可捉摸和高深莫测?我们本来还觉得自己多少还懂一些中医的知识,及至拜读了肖大师的宏论,却突然发现我们原来都只是一群白痴!
    哇哉,原来几千年来的中医都不懂的看病,只知道辩一些证什么的。古今往来的患者就医于中医,不是为了看病,只为了去辩证。中医们千辛万苦,殚精竭虑,只是对付了一些证,并没有能治疗病。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听了肖大师的话,可以胜读万年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