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阴阳虚实与寒热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命平安    时间: 2006-3-6 20:13
标题: [转帖]]“阴阳虚实与寒热的关系”
“阴阳虚实与寒热的关系”
张诚敬
现代有人认为:中医药是传统的经验医学,其理论是不能实证的?这种观点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科学性的论证,尽管众多捍卫中医药的人们据理力争,但提不出有力证据来进行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也就成了某种信念。
本人通过多年从人体生理角度对中医药理论探索的结果显示:中医在黄帝内经时代所发现的阴阳虚实的规律是人体生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内经中“阴虚者,阳必凑之。”就是对疾病引起的生理组织结构与机能间相互关系的总结,下面将对此进行简略分析。
1、寒热的概念
寒热与阴阳的虚实关系密切,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医药学从诞生到现代的整个历程中,现代的一般的人都习惯于将自身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时称自己某个部位有寒或有热。这种说法是机体对疾病的感受。正是这种感受导致中医药学寒热概念的产生,表明寒热是机体中的异常生理现象,【寒热】概念是在对疾病的认识中产生的。
内经在在逆调论中的阐述【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歧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黄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也?歧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水中出。】此段是讲人身不是经常出现温热的感受,为什么会出现热而烦燥的症状呢?回答是因为人的阳气胜,因此有热而烦闷的感觉。又问:人身的寒不是因衣少而寒,其中也不是由于有寒气造成的,为何寒会从人体中产生呢?回答是因为人阳气少,阴气多,故身体寒冷如从水中出来一样;认为【寒热】是人体阳气不足或阴气的过胜导致的。热而烦满和身寒如水中出都是人体自身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对人体内异常的生理表现的第一感觉,也就是对疾病的感觉。【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和【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表明【寒热】不是针对自然界的气候而言的,而是疾病发生时人体的自我感觉,其意义在于认为【寒热】是从人体中产生出来的。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能夏不能冬。】也表明寒热是存在于人体中的,是对阳胜者和阴胜者的病理表现的阐述。【阳胜则身热】的具体表现是【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的具体表现是【能夏不能冬】。【能冬不能夏】和【能夏不能冬】都是机体内产生的异常感受。就是在正常人感觉适合的温度条件下,阴胜之人会感觉冷,而阳胜之人却会感到热,这种直接的感觉就是具体的病理表现,证明了人体的寒热表现是产生于自身的生理过程。那么,热量为什么会增多或减少呢?现代对生物代谢的研究已经确知,机体的热量来源于机体的生化代谢过程,热量增多表明体内代谢的增强或途径的改变,热量减少表明体内代谢的减弱,正是由于机体内代谢的变化产生异常的寒热感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代谢概念,唯一只能是靠直觉的感受来认识疾病的病理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上述分析表明内经中所称的【寒热】不是气候概念而是与疾病有关的病理概念。
上述表明,寒热现象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表现的病理现象,既然是病理现象就必然是在机体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理由是:现代认为疾病过程中存在代谢的改变,而代谢是有生命的生物体自然存在的生理过程,古代没有代谢概念并不等于不存在代谢过程,而代谢过程中的变化是可以被感知和认识的。现代已确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的热量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机体代谢的改变必然影响到能量和热量的变化,就是寒热产生的生理基础。
2、阴阳的虚实与寒热的关系
【阴阳】的【虚实】与【寒热】的关系,内经中已有较为系统的阐述: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能夏不能冬。】就是对这种关系极为具体的阐述。
站在现代生理学的立场分析,对【阴阳】的【虚实】与【寒热】之间的关系,可从器官和细胞水平来进行理解。根据个人在《阴阳的实质》一文中的分析认为,藏府组织是人体之阴,而藏府之阴就是其组织的细胞;藏府之阳就是藏府的功能,细胞之阳就是其代谢产生的能量和热量。有助于从生理代谢角度对【阴阳】的【虚实】与【寒热】关系的认识。
【阴虚】在中医学中多数情况是针对藏府而言的,如肝阴虚、肾阴虚等;阴是有实质形态的器官组织,阴虚就是器官组织的结构不稳定,而器官的组织结构是由细胞组成的,归结为细胞结构的不稳定。从现代生物化学中知道:细胞的结构实质上是由细胞膜的结构决定的。因此从细胞水平理解器官组织【阴虚】的实质最终归结于细胞膜的结构不稳定。从生物化学中了解,细胞膜的基本功能是物质转运;细胞膜的机械强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生物膜脂的流动性,而膜脂的流动性是与相变温度、环境PH、离子强度和金属离子以及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即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等相关;一般认为,细胞膜流动性的调节主要通过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来实现。器官组织【阴虚】实际上就是细胞膜的机械强度弱,意味着膜脂流动性强,导致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代谢底物的跨膜扩散转运增强会导致进入细胞内的代谢底物量增多,随着代谢底物进入细胞内量的增多,引起细胞器【线粒体】代谢的增强,在代谢底物形成ATP的偶联过程中释出的自由热量必然增多,其热量增多与进入细胞的代谢底物量和线粒体的数量、功能及机体对细胞代谢的调控能力相关;进入细胞内的代谢底物量多、线粒体数量多和功能强、机体对细胞代谢的调控能力弱时,代谢也就越强,释出的自由热量也相应多,引起代谢增强区域温度高于正常阈值时,就是中医所称的【阴虚则热】的病理现象;是细胞膜机械强度的削弱导致通透性增强引起代谢增强的结果。代谢增强时ATP的供给增加会导致机能的增强,就是【阴虚导致阳胜】;【阳胜】时在ATP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释出的热量也跟着增多,就形成中医所说的【阳胜则热】的病理现象。这种【阴虚导致阳胜】就是内经在评热病论中的阐述【阴虚者,阳必凑之;】的现象。用现代细胞膜理论来分析就是组织机械强度的削弱,引起代谢的变化导致功能的增强现象,而这种现象是人体中的病理生理现象。古代人是在没有生理代谢概念,更不知道细胞及膜的存在的情况下观察到这种现象的,是对医学超时代的巨大贡献。
3、阴阳的虚实与寒热的关系难以进行实证
为了寻找对细胞膜通透性能否实时测定的依据,我曾于去年在医学生物论坛生物化学栏目发贴寻求帮助,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毫无结果。表明细胞膜通透性能否实时测定的问题尙未解决。因而中医药理论中的某些认识难以从生物化学方面得到有力的支持,因此难以在病理过程中进行实证。
现代的细胞膜理论,能够解决许多疾病的相关关系问题,遗憾的是现代病理生理学并未用来对疾病进行认识和理解?这种已知理论与应用的脱节无疑是值得反思的。
4、中医药学是超前的医学理论
继国庆期间《中医药科学性探讨》和《人体生理阴阳的实质》两文在多家论坛的‘“中医药”栏目发帖之后,值此春节之际,又泡制出《阴阳虚实与寒热》关系之谬论,也许并不受业内之士的欢迎。恭请大家不要忘记:中医药学的理论并不是憑空产生的,她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医药理论中的阴阳虚实与寒热概念不是针对莫须有的对象在谈论,而是针对人体而言的。阴阳的虚实在中医药学中是有形态的生理表现,寒热也是可感知的病理生理现象。可以说中医药学的理论是超越时代科学技术背景的超前理论!
本文是从个人中医药原理探索中《寒热的生理基础》和《阴阳虚实与寒热的变化》两文中摘录合成的。为方便讨论,特以此谬论在此招摇而已! 欢迎对本文观点进行讨论!
作者: 长命平安    时间: 2006-3-6 20:13
标题: [转帖]]“阴阳虚实与寒热的关系”
现代病理生理学的疾病概念认为,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寒热】现象既然是机体内产生的病理现象,必然是在机体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理由是现代认为疾病过程中存在代谢的改变,而代谢是有生命的生物体自然存在的生理过程,古代没有代谢概念并不等于不存在代谢过程,而代谢过程中的变化是可以被感知和认识的。现代已确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的热量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机体代谢的改变必然影响到能量和热量的变化,就是寒热产生的生理基础。
现代意义上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就是无时无刻地进行的物质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将物质进行同化和异化,同时产生能量和热量,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的机体代谢总是在一个相应的阈值范围内变化的。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的代谢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某些变化,一旦这种变化产生必然是沿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正向超越代谢阈值范围,另一个方向就是负向超越代谢阈值范围。前者称为代谢的亢进,后者称为代谢的抑制。系统器官组织代谢水平呈现抑制或亢进,必然产生相应的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和体内热量持有水平的变化。机体代谢水平出现的变化产生对能量和热量供给以及机体组织结构的影响,就导致了机体内病理性【寒热】的产生。代谢亢进时产生的能量和热量增加,引起热而烦满的感受是【热】的标志;代谢抑制时产生的热量减少,引起【身寒如水中出】的感受是寒的标志。只要承认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代谢的亢进和抑制,其代谢过程中能量和热量的增多或减少,就意味【寒热】的存在。
从机体对热量的需求平衡来认识,现代确知人体的正常体温由于新陈代谢自律调节机制的制约,总是维持在摄氏37度左右,代谢正向超阈值时,产生的超正常热量,第一时间即会引起感觉的反应。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阐述【阳盛则身热,……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能夏不能冬。】就是机体对【寒热】感受的阐述。在正常人感觉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阳胜者会有热的感觉;阴胜者会有寒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以正常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阳胜身热者,能冬不能夏,从现代观点来分析,冬天由于气温低,其多余的热量容易散发,所以冬天尚能支持,而夏天由于气温高,其多余的热量不容易散发,所以夏天就不能耐受。是喜寒恶热病理现象的表现。表明阳胜患者体内热量有余。从现代生物代谢观点来看,体内热量的增多意味机体代谢亢进或代谢途径的改变。而阴胜则寒的阴胜者情况正好相反,【能夏不能冬】表明阴胜者体内热量不足,意味代谢的抑制。是喜热畏寒病理现象的表现。古代没有现代的体温概念,机体【畏寒恶热】的感受是认识【寒热】的标准,按照现代的说法是感性认识,是与机体代谢水平的增强或减弱相关的,是代谢变化引起热量平衡失调出现疾病症状的表现。但感受按照某些说法是不一定靠得住的?还必须找出理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才有让人们相信的理由。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