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1-8 21:04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壶中人前辈一篇《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学过中医的都认为说的有理,为什么牛道士先生会不解呢?难道中医理论是脱离群众的吗?
    这个板块叫做《医理探源》,不妨探一探“毒源”——
    汉语里的“毒”字,在下勉强一解,也不知是否给祖宗蒙了污,总知是尽力而为。为方便阅读,转引至此,重复莫怪。
《说文》段注:“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毒者,厚也。古毒、厚叠韵。)
《易》“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此谓“厚”民也。此是善辞。
《诗经 邺风 北门》“王事敦我。”《毛传》“敦,厚也。”陆宗达先生云:“厚是指堆积起来使厚,不指恩泽、优厚。也就是说,国有王命役使的劳役,都堆在我的身上。”
《素问 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景岳公云:“厚者,胀满之谓”。
《素问 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景岳公云:“高梁既膏粱,肥甘厚味也。”“厚味,太过。”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教材中举例:“味厚则泄者大黄;气厚发热者附子。”大黄、附子之属皆因性太过,而有“毒”。
    余于今年五月,中药课观看饮片时,当时不知附子性烈,口尝黑顺片,但觉麻辣辛热甚是有趣,便将整片都吃下(后请教药工,知那片有近10克),但并未“中毒”,只是爱动静不下来,打篮球、跑步、练易筋经,精力体力得以大长。近几日北京降雪,气温5、6度,只在衬衣外套件马甲,便不觉甚冷。先师皇甫谧服寒食散,以至“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那当真是服的过量,中了“毒”了。我服10克附子,却得药力相助,妙不可言,皆因不曾过量,则可以无毒也。
   再来探探西医之“毒源”——
英吉利文toxic与poison同为“毒”之意,但有别。
   toxic,《牛津双解字典》训为poisonous,觉甚浅,再探—— toxic源于古代希腊文之toxon(“弓”之意,)及toxikos(箭毒),并由此派生出 toxicology (毒理学)一词。盖先有poison天生草木虫蛇之毒,后因人类活动(尤其宫廷暗杀)多提取poison并精炼之以害人,于是有toxic。中药之“毒”(天生草木虫蛇之毒)当不在toxic之属。毒理学的英文:toxicology,孳乳于toxic,故其所讲之“毒”,当是toxic。
    而poison一词源于拉丁语potio,意为“喝的行为;一种饮料;一定的液体剂量”,由古法语以pocion传入中古英语(约1300年)。poison词义的演变为:饮料(beverage)——液体剂量(liquid dose)——毒性的饮料(poison,poison ererage)。足见,西人对“毒”字的理解也不过“过量”而已。毒理学实验研究的奠基人Paracelsus(1493—1541年)曾言:“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化学物质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具有毒性。)此一句毒理学界几乎无人不晓。
    无论汉语、英语、中医、西医,都认为“毒”是过量才导致的。掌握药物剂量的是医家,过量导致中毒的责任自也在医家,与中药和干?水(water)喝的多了,也会因渗透压异常而导致“中毒”,水有毒?“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壶中人前辈之言不余欺也!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8 21:34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你以为这么引经据典的就有水准和层次了?何况你引用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照你的理解,水真的也是毒了?难道万物皆毒?真正让我越来越糊涂了。相信别人和我一样的感受。
不要这样糊弄人了,还是请用中医观点告诉我们:为什么[木通]无毒(毒性轻微)而[关木通]毒性强烈?这样理解起来可能容易些?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1-8 21:5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8 09:34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木通]无毒(毒性轻微)而[关木通]毒性强烈?这样理解起来可能容易些?
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关木通入龙胆泻肝汤,只服一二剂不会有碍。
“生病起于过用”,毒性也起于过用。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8 22:19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8 09:34pm 发表的内容:
你以为这么引经据典的就有水准和层次了?何况你引用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照你的理解,水真的也是毒了?难道万物皆毒?真正让我越来越糊涂了。相信别人和我一样的感受。
不要这样糊弄人了,还是请用中医观点告诉 ...
中药有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无弊,扣病机以拯困厄。木通致肾病算啥,中医历史上不讲辨证论治,不讲理法方药与病机的对应,惨痛教训多的是,从《伤寒论》:“感往昔之沦丧”到《温病条辨》“随手杀人哉”,千百年来数不胜数,触目惊心,所以中医认识到“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立辨证论治,希求“十全为上”。君应知《内经》:“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不药随机变,没有“夭”就很幸运了。离开具体对象,水不为毒,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陨命,此载舟覆舟之义。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对水论之精辟,可参考。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8 22:43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1/08 09:51pm 发表的内容:
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关木通入龙胆泻肝汤,只服一二剂不会有碍。
“生病起于过用”,毒性也起于过用。
那你开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试试,你敢喝?你的病人敢喝?你不怕药监局的人找你?你对药物的毒理认识很让人摇头!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9 11:17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8 10:43pm 发表的内容:
那你开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试试,你敢喝?你的病人敢喝?你不怕药监局的人找你?你对药物的毒理认识很让人摇头!
看你给什么病人开,能否扣准证候病机。没病去喝关木通,不成了方脑壳?扣不准病机吃龙胆泻肝汤,不是象我一样的辨证论治水平太差,就是不懂“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一个中药毒副作用已经对中医是天大冤枉了,还拿个药监局出来,怎么就怕中医的日子宽松了呢?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9 11:30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这个贴子最后由牛道士在 2003/11/09 11:3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1/08 09:51pm 发表的内容:
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关木通入龙胆泻肝汤,只服一二剂不会有碍。
“生病起于过用”,毒性也起于过用。
看了你的主贴《浅谈(浅探)“中药无毒”》后,我对中药的毒性认识越来越糊涂了,现在又听你说: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
请说来听听!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1-9 12:39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8 10:43pm 发表的内容:
那你开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试试,你敢喝?你的病人敢喝?你不怕药监局的人找你?你对药物的毒理认识很让人摇头!
实不相瞒,家母前几日生病,服龙胆泻肝汤,我便生过以关木通易木通的想法。只是在外求学,去家甚远,大不方便。日后若有机会,必要亲自试上一试。
至于关木通与木通之别,先生大可去图书馆查些资料,资料一定是图书馆来的,万不可要媒体上的。
毒理,说白了就是Paracelsus的那句明言:“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剂量造就毒性)。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1-9 14:5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会用药(对症)者,砒霜能治病;不会用药(不对症)者,甘草能死人!
学中医,不明“太过”与“不及”,(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治疗量、中毒量、致死量之区别)枉为医者。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9 15:03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1/09 12:39pm 发表的内容:
实不相瞒,家母前几日生病,服龙胆泻肝汤,我便生过以关木通易木通的想法。只是在外求学,去家甚远,大不方便。日后若有机会,必要亲自试上一试。
至于关木通与木通之别,先生大可去图书馆查些资料,资料一定是 ...
看看:你到底懂什么?
家母前几日生病竟然还在服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谁开的方?哪买的药?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1-9 17:29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9 03:03pm 发表的内容:
看看:你到底懂什么?
家母前几日生病竟然还在服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谁开的方?哪买的药?
先生可当真仔细看过了?我说:“生过以关木通易木通的想法”自是还没有用关木通。
先生的阅读能力实在另人汗颜。无怪能将邓老的文章看成是所谓的“逻辑混乱”。其实根本就没有好好读过。
浮躁。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9 22:0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1/09 05:2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可当真仔细看过了?我说:“生过以关木通易木通的想法”自是还没有用关木通。
先生的阅读能力实在另人汗颜。无怪能将邓老的文章看成是所谓的“逻辑混乱”。其实根本就没有好好读过。
浮躁。
的确是我看走眼了!抱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3-11-10 05:4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看了上面大家认真而热烈地讨论,在下认为很好。社会上现在有许多人非常热衷于鼓吹“中药有毒”这一论题,似乎很时髦,很新潮。其实是陈词滥调,是那些图谋扼杀中医药之辈的一种老毛病复发。他们借着洋人的偏见之疯,以为得势。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误导和曲解,只不过是企图降低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使社会远离中医药罢了。真是,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西药难道就没有毒吗?难道就比中药完全安全,可以随意乱用吗?一味地强调中药有毒,其实非常有失公允。
其实,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是否安全,在于用药之人,并不取决于药物本身。正如桂枝汤先生所说:“会用药(对症)者,砒霜能治病;不会用药(不对症)者,甘草能死人!
如此而已。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1-10 08:50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3/11/10 05:48am 发表的内容:
看了上面大家认真而热烈地讨论,在下认为很好。社会上现在有许多人非常热衷于鼓吹“中药有毒”这一论题,似乎很时髦,很新潮。其实是陈词滥调,是那些图谋扼杀中医药之辈的一种老毛病复发。他们借着洋人的偏见之 ...
是啊,全世界因青霉素而死亡的人数,绝对不会少于"关木通",谁又呼吁过全面封杀"青霉素"?

作者: 心无所住    时间: 2003-11-23 18:54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不论“有毒论”,“无毒论”皆是未明,未得本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3-11-23 20:30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心无所住 先生,言之凿凿,大言不惭,一言以蔽之曰:不论“有毒论”,“无毒论”皆是未明,未得本也。那么,请先生教诲,详细阐述其“明”,其“本”,如何?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11-24 20:3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我想,或许心无所住君之意为:真明每一味药的性味功效,并明于审查病机,则何物非药,又何药有毒?
但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可能最好要做点内养的功夫才相对较易。
讲这几句,并非说在下已经做到了,只是以理推测而已!请达者指教!
作者: 心无所住    时间: 2003-11-26 20:0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有毒论”与“无毒论”为何都说服不了对方?
实际上,双方所说的毒不是一回事。
要想说明这个总是先要给毒下一个定义。双方失了前提,自已跟自己争论故曰皆是不明。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26 21:1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对头,立场、观念、逻辑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说法。因此首先看你是中医还是西医。是西医,中医的他怎么服?对牛弹琴,恐怕就这个意思。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1-28 16:42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转帖]药之害在医不在药:说所谓龙胆泻肝丸事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 陆广莘


    近来,龙胆泻肝丸的所谓毒性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似乎问题出在中药身上,似乎龙胆泻肝丸和关木通就不能再用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药之害在医不在药。龙胆泻肝丸事件的本质是外国人不懂中医药、乱用中药造成的,国内一些西医未按中医理论、辨病使用造成的,不能怪罪中药。  
  中西医诊疗思想不同   
  中药的所谓药害主要是由于中药西用的结果不是辨证用药、而是辨病用药或当食品使用的结果。  
  中医认为:“病为本,工正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正确处理病人、医药、病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这里表现为:病人和医药,病人和病因,病因和医药的关系;中国医药把它归结为:病和工、正和邪、毒和药的关系。病和工的关系是病人和医生的关系。医生掌握医药诊疗手段,病人是医生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愈病转化的根据存在病人身上,医生的诊断应当正确反映它:医药是帮助愈病的条件,医生的治疗应当符合这个内部根据,这样才是“标本相得,邪气乃服”。“由邪气不服”实现向“邪气乃服”的转化,也就是治愈。  
  近代以来,人们把中医诊疗思想特征,概括为辨证论治,以资与西医辨病论治相区别。  
  采用“识病求本”的溯因分析和对抗疗法,为什么药在而除,药去而发?为什么旧病未除,新病复起?根本问题在于:并不是对致病的毒邪、对病因病理直接对抗的东西,都可以无条件地视为治病的。但是中医学历史上也出现过:鉴于“药在而除,药去而发”,于是更进一步“辛热比年而弗止,苦寒频岁而弗停,犹恐药未胜病,久远期之”,企图依靠久远服药以战胜疾病,结果制造更多的新病。这种新病,是医源性疾病,是以邪为本的疾病观和以正为本的“药物战胜疾病”的医学观犯的错误。  
  医学实践的基本功能是:识别环境利和害并能趋利避害以实现养生保健,区分毒和药并且能动地化毒为药以帮助治病康复。医学最大错误,莫过于不识利害或化利为害,不辨药毒而变药为毒,不能治病反而制造疾病。因此中医辨证的首要任务是要回答什么是识别利和害、区分毒和药的科学根据,因为医学的实践功能及其发展水平,主要应体现为识别利害和区分药毒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其防治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反目的效果。如果不辨药毒,只知病名诊断,则难免发生制造药物病和医源性疾病的错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药物病或称医药源性疾病,也可说是古已有之,而今尤烈。  
  《周礼》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要求在识别利害药毒“令民知所避就”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动地化害为利和化毒为药,转化利用来作为医药手段。因为实践表明,环境因素的“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吕氏春秋》)。没有什么绝对的毒,也没有什么绝对的药:没有什么绝对有利的养生因素,也没有绝对有害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事物的“特性就是相互作用本身,事物离开相互作用就什么也不是。”  
  明代王肯堂在其《伤寒证治准绳》自序中说:“夫有生必有死,万物之常也。然死不死于老而死于病者,万物皆然,而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又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药矣。智者愤其然,因曰:病而不药得中医,岂不信哉!”
  《记》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季康子送药给孔子,孔子说他对这药的性能不了解,不敢服。《汉书?艺文志》有:“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吉益东洞说:“余初见此谚,我业于医以为大耻。吾党小子,慎莫惑病名医论,纵令诵解天下医书,谙记病名,不能治病则焉能免此谚之讥”。  
  医学研究人在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周围环境诸因素,无论是自然的或社会的,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无论是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环境因素,既可以是有利的养生因素,也可以是有害的致病因素,或者是可被利用的治疗因素。因为“相互作用,就是互为前提和相互制约的实体互为因果;每一实体,对于另一个实体说来,同时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指出:“天下之物,莫凶于溪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草木之材,犹不可弃,而况人乎”!《史记》称:“毒药苦口利于病”,由此,毒与药几不可分,正确地利用以化毒为药,这正是深通辩证法的结果。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黑格尔指出:“当量被看作无足轻重的界限时,它就是使存在着的事物遭受意外袭击和毁灭的那一个方面”。用药治病更须注意及之。“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药,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对于药理作用强烈的(大毒),加以这样的限制,就是要防止它向有害于机体(伤其正也)的方向转化。对药理作用较温和的,也要求不能用过了头,还要注意不要用的太久:“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某一药理作用影响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这部分功能被反复刺激兴奋的结果,必然走向反面,加剧机能失衡,故称“天之由也”。中医学经过历史长期经验总结,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久寒伤阳,久热伤阴”等等。大量长期应用的结果,产生与原来作用完全相反的结果,向原来所期望的治疗目的相反方向转化了去。  
  人首先是物质的人,人体结构是由各种复杂物质构成的。人又是生物的人,在主体性开放中依靠从外界摄取物质能量来源,进行自组织生成演化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谓甘苦辛酸咸五味克其形,概指饮食一类化学物质,也包括药物这样可被利用以治病的化学物质在内。“大”就是过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营养学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多多益善”的指导思想,是新的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系列药物病被称为医源性疾病,这与医生在用药品种上的叠架堆砌,剂量上层层加码和长期持续的结果。  
  关于药物治疗终点的辩证观点,应该是:用药治病,用药的目的是为了不用药。通过一个时期适当的药物帮助,目的是为了帮助机体自稳调节的正常化,恢复健康“以求勿药”,最终摆脱对药物的依赖。“需要数年内每天都给药”的社会背景,是医药事业的商品化,它的学术背景则是“唯药物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医生和药商将乐此不疲。而对病人来说,“将求无病,适足生病,将求取药,反成受苦”,受害者当然是广大劳苦大众。  
  透过现象看本质
  综上所述,无论关木通还是含马兜铃酸的其他中药,按中医药理论使用,都是良药,不按中医药理论使用,很可能成为毒药。有问题,不要怪药,应该怪医。马兜铃酸事件或称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国外人不懂中医药,但其实质恐怕是医药市场之争,也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希望我们的媒体更多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免误导民众。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1-28 17:37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无毒靠什么治病?无病服毒是不是想找死?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1-28 17:42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没有湿热你没事吃龙胆泻肝汤干啥?谁让的?咋不吃点巴豆呢?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29 21:3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好医生网站,中医专家就有中药毒副作用的专题,这就是中医现状:自残!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3-11-30 20:46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请问  壶中 仁兄: 那个网站能发言吗?
   
能否把 王巍(九三)楼主的帖子和上面 陆老 的那篇文章转上去。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30 21:43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很遗憾,那是为了赚钱的地方,花120元,混个国家1类学分,你只有做题的份。写中药毒副作用的还是很有名气的中医大家呢。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3-11-30 22:30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教小虫在 2003/12/01 08:33am 第 1 次编辑]

看来中医药事业要想伟大复兴,也得“农村包围城市”了。
    俺吃大米爱“烧心”,哪天见识到他老人家,还得请他再高谈一下 粮食 的毒副作用,这可是个国际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2-1 21:2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不少靠中医成为“大家”的,为了保住“大家”,反过来高喊“现代化”中医,你要请他谈粮食毒副作用,他得看能不能保住“大家”,如果可以因此成为“大大家”,绝对没问题。不过,粮食比中药还土,人一直在吃,别人恐怕看不上。
作者: 茉莉香片    时间: 2003-12-2 19:19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3/12/01 09:21pm 发表的内容:
不少靠中医成为“大家”的,为了保住“大家”,反过来高喊“现代化”中医,你要请他谈粮食毒副作用,他得看能不能保住“大家”,如果可以因此成为“大大家”,绝对没问题。不过,粮食比中药还土,人一直在吃,别 ...
妙语无敌。
作者: 杏林小小    时间: 2003-12-5 22:5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学中医是得对中药这么研究。佩服!
                                    顶!
作者: 初学中医    时间: 2004-8-26 19:31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水 确实有毒!就不说某些所谓的"功能饮料"了,国家是有饮用水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喝了不一定会生病(这些标准各个国家都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确实看到过一次性过量饮水致死的病例报道,感兴趣的随便找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不用去图书馆查.
纯氧 有毒 是有一定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连续一定时间吸纯氧就会中毒的!!
我想确实如 牛道士 打人所言,事件万物对人都是有毒的,不然就不会有生老病死了.
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大米也是有毒的,中医饮食营养学上面就有论述,如果牛道士愿意为科学献身的话,可以按照书上说的"注意"中的食用方法,看看会不会中毒.
邓小平说的好,不争论,做点实事比较好. 牛道士 大可以试试短时间超量饮水,吸纯氧,或者按照会造成一定毒性的方法吃水果\粮食\蔬菜之类的.
作者: 奔三    时间: 2005-11-4 01:12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晋唐时代,有很多服草,与服石者,如茯苓、钟乳等,风行一时,可以说是对“药物无毒说”的一段人类体验,
作者: 欧阳书奇    时间: 2005-11-4 18:27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1/09 05:51am 发表的内容:
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关木通入龙胆泻肝汤,只服一二剂不会有碍。
“生病起于过用”,毒性也起于过用。
“木通吃多了也会肾衰竭”不会的,关键是你使用木通剂量如何、方法。
我治疗“菌性前列腺”、“肾炎”都用到它,效果非常明显。没有一例出现“肾衰竭”。
关于“毒”字,有广义,也有狭义。如何去理解就看你自己了,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现在还有必要去讨论它吗?


作者: zhangjl163    时间: 2005-11-4 22:18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乍看“中药无毒”很荒唐,打开一看“医生有过”。两句加起来非常绝妙,反过来说:"下药不妥,是药皆毒" .辩证施治皆由医生掌握.

辩药之气味、证之相宜,切中病情。君臣佐使之药配伍。《周礼》采毒药以治百病。药之气味,证之相宜。辩明热邪、湿邪孰轻孰重,用药分其浅深,随意指挥,效如桴鼓。夫人气血调和乃为无病,病必阴阳偏胜。药物得天地自然之气,用以和之,胜其所不胜,以抑其所胜,如是而已。药不贵执方,而贵对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药能治病,亦能致病。病已全去,无病求药,无病转为有病,如有误服,必致变病增病,成为难治之病。病者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者多矣。
专用滋阴,药性呆滞,经络因而瘀塞,痰血胶凝,渐至疾不可为而不觉矣。盖滋阴之品最易伤脾,脾阳受困,肝木自郁,且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手太阴肺从令而化湿,湿邪传肺,而胃土之燥政不行,肺胃无下降之权,是以痰涎上涌,咳嗽日增。且脾肺湿郁,肝胆之火不得升降而益炽,火炽则刑金,因见喉痒、口燥,火薰其痰而生腥臭。补药亦杀人之品。

作者: 国医女    时间: 2005-11-4 22:23
标题: [原创]浅谈(浅探)“中药无毒”
是药三分毒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