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火箭的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0-20 20:33
标题: [转帖]火箭的历史
[转帖]火箭的历史
文/王恒 瘳红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我们不会永远停留在摇篮里。为了追求光明和探索空间,开始要小心翼翼地飞出大气层,然后再征服太阳周围的整个空间。
--齐奥尔科夫斯基
  人们在射击时会感觉到当子弹射出枪口时枪身会向后坐,也就是说枪身向后移动。这个力量很大,有时会把人打一个跟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牛顿第三定律的体现,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火箭的发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火箭内储存大量的燃料和氧化剂,燃料和氧化剂起反应,也就是说燃烧的时候,会产生高压气体,火箭就是利用这些高压气体喷出后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起来的。火箭与飞机都储存有大量的燃料,但是火箭与飞机的发动机有很大的不同,飞机发动机要吸入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但火箭不同。火箭所需的氧化剂并非来自空气,而是来自火箭的内部。这是火箭与飞机飞行时很重要的区别。
  因此,飞机不能在没有空气的地方飞行,而火箭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也能飞行。
  火箭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国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这种火箭由箭身和药筒组成。药筒用竹、厚纸制成,内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绳,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喷出,以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飞行中杀伤敌兵。一种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与现代火箭没有什么不同。公元12世纪中叶,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战争。如公元1161年宋军与金兵的“采石之战”中所使用的“霹雳炮”,其实就是一种火箭兵器。当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能高飞的“火流星”(亦称“起火”),实际就是世界上第一种观赏性火箭。
  元、明之后,即公元13世纪以后,中国的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并发明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形式。
  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着“火龙出水”、“神火飞鸦”和“一窝蜂”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它们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卓越才能。
  中国古代还曾有过火箭载人飞行的尝试。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13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中亚、西亚和欧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们把中国的火箭技术传入了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到了这时,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麦格诺才在欧洲首次记述了关于制作火箭的技术。欧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意大利的帕多亚战争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战中。
  近代将火箭用于战争开始于英国人康格列夫。1807年英军围攻丹麦的哥本哈根,发射了康格列夫制造的火箭,烧毁了城内的大部分建筑,使城市一半化为平地。据说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大战中英军也使用了这种火箭。
  使用火箭进行宇宙航行,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是理论上的奠基人。他首次说明了火箭推进的理论,奠定了日后研制远程火箭的基础。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几个月后,1958年1月31日,美国也成功的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此后,美国人格伦也乘飞船完成了绕地球轨道的飞行。这些重大的宇宙飞行都是以火箭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的。
  火箭就是人类走向太空的桥梁。
摘自《科学时报》

作者: 王巍(九三)    时间: 2003-10-21 16:20
标题: [转帖]火箭的历史
新的科学技术被发明后总是运用于军事。
人们先利用发明的火器自相残杀,又去发明青霉素减轻前一项发明带来的损失。
对解决核武器的扩张与威胁,也寄希望于另一项新的遥远的发明。
却不从人自身的因素寻找解决方法。
明朝以前,我们的祖国处处领先于世界各国。何以短短几百年就让列强凌辱了?
当是蛮夷只学走皮毛(火药,印刷,司南,火箭。。。)却不能以礼克己,以至现在危机重重(污染,核威胁。。。)
西人于中医之妙百参不透,既可为证。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0-21 20:01
标题: [转帖]火箭的历史
下面引用由王巍(九三)2003/10/21 04:20pm 发表的内容:
当是蛮夷只学走皮毛(火药,印刷,司南,火箭。。。)却不能以礼克己,以至现在危机重重(污染,核威胁。。。)
西人于中医之妙百参不透,即可为证。

以此克彼,所谓霸道;抗生素的使用,耐药菌的机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冤相报何时已?
中庸不易,乃为王道;渴而掘井,斗而铸锥,吾人不齿,邪不可干者,正气内存故尔,“受如持虚”者,何如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