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寸草春晖》 [打印本页]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9-22 18:11
标题: 《寸草春晖》
瘫爸爸做木匠:400套桌椅送女儿上大学

(2003年9月上半月《打工》    作者:曹旭峰)
他是一位高位截瘫的穷爸爸,他有一双好学上进的儿女。为了不让儿女失学,这位坚强的父亲硬是用自己仅剩的一双好手,在10年间,坐在地上累计为学校制作了400多套学生桌椅,以此来冲抵儿女们的学费,并最终将女儿送进了大学……

面对这个除了爱、信念和毅力,一切都残缺不全的家庭,我们不禁被这位身上蕴含着神奇力量的残父深深震撼了!

祸起新房:楼板砸断了木匠爸爸的腰

今年58岁的桂远英出生在武汉新洲区李集镇一个贫穷的木工世家。18岁那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锯子和斧头时,就发誓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家中的贫困现状。1982年,他和一个叫沈凤兰的女子结婚成家,第二年女儿桂华丽就出生了。他们一家老小都挤在只有5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由于屋内长年不见阳光,家中被褥隔几天就要拿出去晾晒,否则就会长霉。更令桂远英心痛的是,他女儿的双腿由于长期受潮气的侵袭,不仅有些变形,走路还总是摔跤。桂远英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女儿了,发誓要建一栋新楼房让女儿住。

当时农村建一幢两层楼房,需要4万多元钱,而桂远英靠给人打家具和修房子,每月仅能赚200元左右,但这并没有动摇桂远英建楼房的决心。每天凌晨5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到邻近的县市去揽活,直到夜空布满繁星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只要手中有活,他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干。这种玩命的赚钱方式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前他65公斤的棒身体,渐渐地竟瘦得不足50公斤。一次,他正在路上走着,忽然一股鲜血从口中喷出,他一头栽倒在地……当他从床上苏醒过来后,又挣扎着要去做活时,妻子拉住他,哭求道:“建房可以慢慢来,你这样拼命,累垮了身体怎么办?”他摇摇头说:“不行啊!如果不尽快换个好的环境,女儿的腿病就会更加严重,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1987年,桂远英的儿子桂华新出世了。儿子的到来给桂远英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为了尽早筹足建房的钱,他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到1993年,桂远英终于筹齐了建房的4万元钱。当年的7月10日,在一阵鞭炮声中,桂远英家的新楼开工了。此时,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桂远英的身体已经严重透支,经常出现短暂性的头晕。妻子好几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他都直摇头:“去花那冤枉钱干嘛?我身体好着呢!”

7月22日,新楼房要封顶了,这标志着新房即将建成。这天一早,桂远英和七八个工人抬着一块近千斤重的水泥预制板往二楼走。可就在这时,他的头晕症突然发作了,他感到眼前一黑,一头栽到楼下,预制板也因此失去了平衡,硬生生地砸在了他的腰上……

在同济医院抢救了四天后,桂远英总算保住了一条命。可是,他胸部以下部分却永远失去了知觉。

不许儿女辍学:截瘫父亲爬着做家具

桂远英在医院住了半年多,前后花去了4万多元医药费,可病还是没治好。这些钱大部分是找亲朋好友借的,家中能卖的东西也都卖得精光,剩下的就是一座未完工的楼房了。1993年下半年,由于借不到钱治病,桂远英只得回到家中静养。回家的第二天,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一家人便搬进了还是半成品的砖坯楼房。搬进楼房的当天,环顾宽敞而又空荡荡的楼房,桂远英和妻子都忍不住哭了……

此时,桂远英已失去了自理的能力,生活完全靠亲朋们资助。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家中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在这种窘困不堪的日子里足足熬了将近三年。

1996年上半年的一天早晨,早已到了上学的时间,可两个孩子却还在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肯先出门。桂远英看到这一幕,气得火冒三丈。他将孩子叫到床前,抓住他们扇了两耳光,还怒气冲冲地问:“你们竟敢不去上学?我遭罪都是为什么?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是不是……”女儿咬牙不吭一声,儿子却受不了了,扯着嗓子哭喊道:“爸爸,没钱交学费,老师不让我们上学!”桂远英举起的手,一下子僵住了……

那一天,桂远英将自己关在里屋,谁也不让进。傍晚时分,他将妻子叫进里屋,眼圈红红地说:“找个主,将楼房卖了,我们搬回以前的老屋去,卖房钱留给孩子们读书……”最后,桂远英将楼房卖了4万余元。1996年6月10日,当一家人搬离楼房时,个个泪流满面,一步三回头地向新房告别。

可就在桂远英准备将卖房的钱全部用于儿女的学费开支时,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

1996年10月,一场高烧使桂远英旧病复发,他的全身变得青紫,呼吸急促。妻子赶紧找来村民将他抬到医院。这次,桂远英又住了半年医院,出院时,4万元卖房钱已所剩无几。儿女的学费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两个孩子都非常懂事,平时放学时,总能捡些破烂换钱,基本解决了日常所需的本子和笔的开支,但学费是两个孩子怎么都无法解决的。有好几次,两个孩子都因欠学费而被老师“请”回了家。此时,亲友们都被他们一家借怕了,看见他们都躲得远远的。怎么办呢?就在桂远英为学费束手无策时,村民一句无心的话启发了他。

一天,几个好心的村民来给他家送粮食。临走时,一个村民无意中说:“你的双手还没残,还可以做家具啊!”桂远英顿时豁然开朗,他激动地一拍脑袋:“对啊,我手又没残废,还可以干活啊!”桂远英马上让妻子去拿木匠工具和以前做家具剩下的木料。妻子劝他说:“从没听说半身瘫痪的人还能做家具,你还是好好休息吧,别又把自己折腾病了!”但妻子拗不过他的再三请求,只好找来了工具和木料。

第一次重新做活,因为不能像以前那样用脚踩住木头锯料,桂远英只能坐在凳子上压住木头,可他的手抖得很厉害,好几次锯子都掉到地上,妻子就帮他抓住木头,好让他锯。可没锯几下,他就感到眼冒金星,要将头靠在妻子的肩上喘息半天才能恢复。就这样,他做做停停,10多个小时后,一个小小的方板凳才终于做成。尽管这个小板凳远比以前做得粗糙,花费的时间也不知长了多少,但桂远英和妻子还是感到由衷的欣慰。

然后,桂远英就让妻子去外面发布消息,说自己仍然可以做家具,不满意不要钱。高位瘫痪的木匠还能做家具!这个消息顿时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一连半个月,桂远英家里挤满了看稀奇的人。为了让村民相信他做的凳子很结实,桂远英让妻子将方凳放在村中央,任人去踩、去跳。这一招果然灵验,开始三三两两有人找他做些小家具了,一些从前的老客户同情他的遭遇,也找上了门来。

开始,桂远英做家具时只能半躺在床上,必须有人做他的帮手。这样,妻子就必须一刻不离地守在旁边,家中别的事都做不成,有时候顾不上做午饭,孩子们只好饿着肚皮去上学。这一切,桂远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从他的床头到自家堆木料的场地之间有30米距离,这是他无法逾越的啊!为了腾出时间让妻子干其它的家务,桂远英便决定坐到木料堆里去干活。那天,正好妻子娘家有急事赶了回去。没有妻子帮忙,桂远英只能望着30米外的木料发呆。这时,他突然心生一念:我爬过去不就得了?于是,他试着将上身一点点挪到床边,接着又用手将下身移到床边,可这时他忽然失去重心,一下子从床上跌了下来,痛得他冷汗直冒。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依然顽强地往前爬,终于爬到了木料堆旁……

那天,桂远英坐在木料堆中,各种木料可以任他选择,如鱼得水。傍晚时,妻子回来看到浑身脏得跟泥猴一样的丈夫,不禁难过得哭了……

也就是从那次起,桂远英决定到木料堆里干活。为了爬行时不弄脏衣服,妻子为他准备了一块帆布垫在身下,又为他准备了一双帆布手套。这样桂远英就可以在屋中自由“搬运”木料了,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找他做家具的人也多了起来,家境也随之好转,儿女的学费也基本解决了。

冲抵学费:400套桌椅送女儿进大学

1999年,桂远英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洲一所重点高中,同年,他的儿子也考入新洲一所重点初中。两个孩子一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要3000多元,这对桂远英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因为现在虽然他能接些活做,但数量毕竟有限,每个月挣的钱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已。

一天中午,儿子回到家将书包往墙角一扔,说了句“我不读书了”,就跑进里屋蒙着被子大哭起来。听了儿子的哭诉,桂远英才弄明白原来是因欠学校的学费,儿子已被停课了。桂远英一听着急了,情急之下,他从床上翻滚到地上,往大门外边爬边喊:“快,孩他妈,找辆板车拉我到学校去,我去求求学校宽限些日子。”

妻子只好借了辆板车拉他来到了学校。巧的是,在来到儿子的学校后,桂远英突然看见一些教室里的学生桌椅相当破旧,还有不少桌椅“缺胳膊少腿”,他的脑海中立即闪出一个念头:家里还有不少剩木料,能否给学校做些桌椅,来抵儿子的学费?

见到学校领导后,桂远英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校方被桂远英的想法和诚意深深打动了,同意桂远英以一套桌椅50元钱的标准来抵学费。他儿子的学费抵了20套桌椅,要一个月之内完成。当天,桂远英和妻子回家后,立即蒸了100多个馒头,准备了一大脸盆的冷开水,然后就没日没夜地做开了。渴了,就喝口凉开水;饿了,就啃个冷馒头;困了,就将头泡在冷水里“清醒”一下继续干……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做木工活,尚且累得腰酸背疼,何况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虽然有妻子帮忙,但桂远英还是经常累得不能动弹。有时,光一块板子锯下来就要花半个多小时,而以前桂远英锯一块板子只需要几分钟。因此每次做活,妻子都要蹲在地上帮他扶木板、递工具,必要时还要帮他拉锯。一套桌椅做完,妻子也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在给凳子凿眼时,因为桂远英不能像以前那样用脚踩着板子固定,所以每凿一下,板子就会晃动或倒下,一不小心,凿子就会凿到手上,鲜血马上就会涌出来……

30天后,20套桌椅终于如期完成了。抚摸着这些崭新的、散发着木材香味的课桌椅,桂远英欣慰地笑了……后来,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抵了女儿欠的部分学费。桂远英用桌椅抵学费的事,很快就在社会上传开了,来找他预订学生桌椅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在当地农村,小学生上学都是自己从家中带桌椅的,而且桂远英做一套桌椅只要50元钱,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因此他的生意一下多了起来。

桂远英的一双儿女也十分争气,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学习非常刻苦,两人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各自班上的前几名。2001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女儿也即将面临高考。这时的桂远英显得比女儿还紧张,每星期女儿放假回家,他总是不停地问女儿的学习情况。可让他不解的是,女儿竟一点都不急,回家后不是专心学习,而是老盯着看他做家具。

周一的早上,到了女儿应该回学校上学的时候了,女儿却不肯走,支吾了半天,才说了一句:“爸,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跟你学木匠!”桂远英一听,气得头一歪,差点背过气去。女儿见状,“哇”地一声扑在他身上大哭道:“爸爸,你实在太苦了,我不想考大学了,念大学是要好多好多钱的,我和你一起做木工赚钱,让弟弟去读大学……”桂远英一听,眼眶顿时红了。他用手轻拍着女儿的头,哽咽着说:“傻女儿,你一定要读大学,你弟弟也一定要读大学,只要爸爸还有这双好手,就一定会有办法的……”

此次女儿的“失态”,让桂远英忧心忡忡。一直以来,他都坚信凭女儿的实力一定能考上大学,这也使他有了提前为女儿筹集齐读大学费用的念头,好让女儿安心读书,迎接高考。为了寻觅业务,夫妻俩来到新洲区残联和区教委等部门求助。在这些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他们终于接到了100套价值5000多元钱的桌椅订单。

一次接到如此多的桌椅订单,对桂远英来说是空前的,而此时距女儿高考只有3个多月了,能否在高考前做完这些活儿,桂远英心里没有底。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如果教会妻子做木工,速度不是快很多吗?谁知,他的想法刚一出口,就遭到妻子的反对:“哪有女人当木匠的,我给你递递木料,搭把手还行,我要是做木匠,还不被人笑话死……”

桂远英知道妻子心疼他,于是便有意拿话“激将”她:“如果你不学着做桌椅,那么,做完这批桌椅,我一定会被累死的!”果然,妻子听后不再反对,而是默默地拿起了刨子。因为一直在给丈夫当下手,妻子学得很快,一个星期就“出师”,并能独立做桌椅了。

从此,在桂远英家的木料场上,夫妻俩双双敲敲打打做桌椅的情景,成了当地一幅感人的画面。很多村民由衷地对他们说:“真服了你们夫妻俩,一个是半身瘫痪,却能做出家具;一个是农村妇女,却能干男人的木工活,真是了不起!”夫妻俩听了,相视一笑,继续干活。这一笑里,有心酸、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和骄傲。

他们终于赶在女儿高考之前,将这批桌椅做完了。转眼高考的日子临近了。这时,又有一笔意外的费用横在了桂远英面前:女儿以前欠学校的费用和高考费加起来一共有近2000元钱,这笔欠款如不马上缴清,女儿将不能参加考试。桂远英马上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经过苦苦哀求,校方终于同意免去其女儿1000多元的费用,余下的费用则用22套桌椅来抵。

此时,距高考正好22天。为了让女儿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走进考场,夫妻俩日夜连轴转,不顾夏日炎炎,挥汗如雨地锯啊、敲啊、凿啊……终于赶在女儿高考的前一天,做完了这批桌椅,使他们的女儿顺利地走进了考场。

2002年9月4日,女儿终于拿到了鄂州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这时,桂远英又将5000元学费放在了女儿手中……

到目前为止,桂远英为了一双儿女,总共做过400多套桌椅,成功地将女儿送进了大学,将儿子送进了重点高中。这是他一生中感到最自豪和骄傲的两件事。面对儿子即将到来的高考,桂远英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将会更加沉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历次的生死磨难已经教会他: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渡过所有的难关。

编辑/赵镁萍(电子邮箱:zhaomeiping@zhiyin.com.cn)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0-9 06:28
标题: 《寸草春晖》
——一位残疾母亲为读北影的儿子筹集学费的感人故事
(2003年10月上半月版《打工》  作者:张凤艳)
每天上午7时到晚上7时,她都会穿梭在长沙市区内不同的隧道里,大声地唱着人们熟悉的民歌。路过的行人,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会给她掌声;有的会走上前去扔下几元零钱,偶尔也会有人大方地递上百元大钞。而无论别人是鼓掌还是给钱,她都会鞠躬表示感谢。

她叫刘凤鸣,今年50岁了;她的左眼已经瞎了,右眼视力也很差;她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她在街头唱歌,是因为要给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上学的儿子挣学杂费和生活费……

穷妈妈的快乐:儿子考上了北影表演系

刘凤鸣本是湖南浏阳人,她的父亲在重庆火车南站工作。12岁那年,父亲将她送回湖南老家读书。初中毕业后,她被安排到浏阳雕刻厂做了一名雕刻员。

刘凤鸣长相漂亮,歌也唱得好,因此,追求她的小伙子很多。1978年,她跟当地一个姓张的小伙子结婚了。1981年,他们的儿子庆庆降生。可谁也没料到,就在儿子满一周岁的时候,丈夫却不幸病逝了。

这个沉重的打击让沉浸在幸福中的刘凤鸣痛不欲生,但是想到儿子,她又坚强起来。次年,在重庆的父母不放心刘凤鸣一个人在湖南,便极力说服她回到他们身边。刘凤鸣带着年幼的儿子来到重庆后,顶替父职进了重庆火车南站工作。

儿子4岁后,刘凤鸣将他送进了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看到刘凤鸣独自带着孩子不容易,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人见面后,确实感觉还不错。就在刘凤鸣准备和其重新组织家庭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天,刘凤鸣上晚班,她将儿子安顿好后,便出门了。晚12时,下班回家的她将门一打开,就看见儿子蜷在客厅的地上缩成一团,满屋都是酒气。见到母亲回来了,儿子飞快地从地上爬起来钻进母亲的怀里。当刘凤鸣用手抱儿子时,儿子突然哇哇叫疼。她忙把儿子的衣服掀开,发现他嫩嫩的身上居然有几道血痕!儿子边哭边断断续续地告诉她:“叔叔说我是多余的人,他用缝纫机的皮带抽我……”

愤怒的刘凤鸣坚决跟那个男人分了手。由于害怕儿子再受到伤害,她从此断了再婚的念头。

刘凤鸣当年做雕刻师的时候,用眼过度,而且眼睛受过比较严重的微尘污染,所以一直有眼病,再加上现在劳累不堪,眼睛渐渐看不清东西了。由于经济困难,她一直没有想过去治疗,结果小疾拖成大患,到1997年她母亲去世时,她的左眼已经完全瞎了,右眼视物也变得模糊不清……

1998年下半年,刘凤鸣下岗了,每月只能拿7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刘凤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四处去打短工。

虽然生活艰苦,但刘凤鸣还是很乐观,在闲暇时,还经常放声唱歌。她的这种乐观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儿子。已经上高中的庆庆有着1.8米的身高和英俊的相貌,他性格开朗,是一个阳光般俊朗的男孩。他酷爱表演,盼望着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大明星……

2000年8月26日,庆庆拿着高考录取通知书欢快地跑回家对刘凤鸣说:“妈妈,我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了!”刘凤鸣高兴极了——儿子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啊!

可是,庆庆一开学就需缴几千元的费用,刘凤鸣不禁心中发急。她小心地从衣橱里将所有的存折找出来,仔细一数,这些年她存的钱刚好够儿子第一年的学杂费用。那一刻,刘凤鸣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去学校后,刘凤鸣开始琢磨着儿子的生活费和下学年的费用该上哪儿去找?那天,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刘凤鸣发现擦鞋这个行当还挺挣钱的,比她现在的工作要强。可她的老父亲一听女儿要去街头擦鞋,当即骂她丢人现眼。刘凤鸣既不想让父亲生气,又不想放弃这条财路,于是,她决定辞职去长沙擦鞋——她有个姐姐嫁在长沙,姐妹俩可以互相照应,而且又不会招父亲不高兴。

就这样,刘凤鸣收拾了几件衣服来到了长沙。

那一个冬天,一位“瞎妈妈”为儿子卖起了唱

刘凤鸣每天擦鞋可以挣10多元。有时生意好,一天也可以挣到30元。但是一天下来,整个人就累得不行了,但是一想到儿子,她就会充满了幸福……

刘凤鸣每月按时给儿子寄生活费,不过,她并没有告诉儿子自己在擦鞋,而是谎称自己在一个酒店里工作。庆庆学的是表演,各种各样的花销很大,如听著名导演讲课啦,跟明星联欢啦,购买演出服装或道具啦等等,无一不要花钱。刚开始时,庆庆还不能体恤母亲的艰难,一旦没钱了,他就打电话找母亲要钱。

一次,刘凤鸣忽然接到儿子的电话,说要参加一个培训班,急需1000元钱。可当时,她手上只有320元钱,她向姐姐借了500元,可还是不够。情急之下,她跑到血站卖了300CC血,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刘凤鸣的姐姐得知妹妹卖血的情况后,十分生气,就背着刘凤鸣给外甥打电话,训斥他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向妈妈要钱,你知道你妈妈有多难吗?她在街上给人擦皮鞋!这次为了给你凑钱,都卖血了……”

听了大姨妈的话,庆庆如梦方醒,他痛哭着给母亲打电话说:“妈妈,你为什么要骗我呀,你眼睛不好,不要再去擦鞋了,也不要给我寄钱了,我自己出去打工挣钱。”

儿子的话让刘凤鸣感到欣慰,但她还是劝慰儿子安心学习,不要出去打工。但儿子主意已定,此后他不仅砍掉了许多生活开支,还积极出去寻找工作。他在街头发过广告单,也推销过小商品,虽然赚钱不多,但他想能减轻母亲的一分压力就算一分……

2001年寒假到了,刘凤鸣原本打算回重庆陪儿子过假期的,但儿子却打来电话说自己要留在北京打工——他已经找到了一份帮人刷油漆的活。于是,她便继续留在长沙擦鞋。

大年三十到了,刘凤鸣想到这天擦鞋每双是2元,是平时的两倍,便一大早就来到了烈士公园揽客。没料到那天她刚铺开摊子,就遭到了城管人员的驱赶。刘凤鸣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的擦鞋工具便被城管员丢得四处都是了……

城管人员走后,刘凤鸣含着眼泪起身摸索着想找回工具,这时,周围的一些人发现她的眼睛不方便,便纷纷伸出手来帮她将工具捡回来,并安慰她不要难过。刘凤鸣十分感激地对周围的人说道:“各位好心人,谢谢你们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给大家唱首歌,就算是给大家拜年。”

刘凤鸣说完,就亮开嗓子唱了一首《青藏高原》,不料竟赢得了在场所有人如雷鸣般的掌声。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从人群中走出来,将一张100元面额的票子塞进刘凤鸣的手里说:“大姐,唱得好,我佩服你的勇气!这是100元钱,请你收下。”

拿着这100元钱,刘凤鸣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晚上,回到家后,她才将钱仔细看了又看,心想,唱歌也能挣钱吗?带着这个疑问,此后,她在街头便一边擦鞋,一边卖唱。令她没想到的是,居然每次都还有不少听众。

一个月下来,刘凤鸣一算,发现擦鞋挣的钱居然还没有唱歌挣得多。慢慢地,她不再擦鞋了,开始专门在湘江沿江风光带唱歌。她不会演奏任何乐器,只能清唱。听歌的行人有的无动于衷,有的则留下或多或少的零钱。在那里,她每天有四五十元的收入,有时遇上出手大方的客人,收入还可能在百元以上。

但是在沿江风光带唱歌也不容易,日晒雨淋不算,还要经常被城管员赶得满街跑。她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眼睛又不方便,逃起来只能是连滚带爬。

一天,在逃跑时,她没有看清周围的情况,竟一头撞在了路边停着的一辆微型面包车上,被撞得差点昏死过去。这时,两个年轻的城管员赶上来把她抓住了。这两个城管员见她年纪这么大了,而且还是残疾人,动了恻隐之心,便对她说:“大妈呀,你在这里唱,我们又要公事公办,不得不抓你,你不如到地下通道去唱吧,那里挡风遮雨,也没人赶你。”

刘凤鸣一听这主意不错,就将唱歌的地点转移到了五一路和芙蓉路等大街下的人行隧道,在这些地方唱歌果然安全多了。

她唱歌十分卖力,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和喝水,她几乎就是曲不离口。每每到晚上回家时,她的嗓子就变得又嘶又哑了。为了润嗓,她每次回家后,都要吃几片润喉片,再喝一大杯胖大海泡的水,然后就不再吱声,让嗓子充分休息;第二天一早去唱歌前,她再吃几片润喉片……

后来,庆庆给母亲打电话时,发现她的声音总是十分沙哑,就问母亲是怎么回事?刘凤鸣就掩饰说自己感冒了。可半年过去了,庆庆发现母亲的嗓子还是没有好,便追问母亲是不是生了什么大病把嗓子烧坏了。在他的一再追问下,刘凤鸣只好告诉儿子自己现在是在当歌手。不过,她没有说自己是在街头卖唱,而是说在“歌厅”唱歌。

儿子信以为真,孝顺的他上街买了一大包润喉的药,并找学声乐的同学讨教了一些保护嗓子的秘方,一并寄给了母亲……

有一次,刘凤鸣真的得了重感冒。在床上躺了一天后,她见还没有好,就再也躺不下去了,于是她又跑去唱歌。但是她的嗓子太哑了,根本唱不出来,只能小声地哼。一些行人见她的嗓子都哑成这样了,还在卖力地唱歌,十分感动,纷纷慷慨解囊。结果那一天,她的收入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多……

叫一声妈妈,准明星儿子已泪眼婆娑

因为刘凤鸣经常在地下通道唱歌,周围的人对她也慢慢地熟悉了。当大家知道她卖唱是在为儿子筹学费时,都很感动,很多人都关照她的生意。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对此看不惯,常常出言讥讽。刘凤鸣虽然心中感到很难过,但也只好装作没听见。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一度终止了唱歌。

2002年5月的一天,一个戴墨镜的年轻男子走到刘凤鸣的面前问道:“你就是那个卖唱的妈妈吗?”刘凤鸣回答说是,并问他有什么事?那人不满地责怪她说:“你这是在乞讨呀!假如我是你的儿子,我以后都没脸见人啦!”

听了这话,刘凤鸣的心顿时就像掉进了冰窑里,她的嘴唇哆嗦着,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痛苦。那天她再也无心唱歌了,回到家里后,她越想越难过,她开始担心儿子日后会受她的影响而毁了前程。她甚至想,再怎么着,也不能让儿子有个当乞丐的妈呀……

于是,刘凤鸣重新拾起自己的工具去擦鞋。

一天,刘凤鸣在长沙阿波罗广场擦鞋时,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女孩惊喜而又不解地问她道:“咦!你不是那位在隧道里唱歌的阿姨吗?好久都没有听到你的歌声啦?你怎么不唱歌了呢?”

“你认得我?”刘凤鸣一脸茫然地问道。女孩说:“怎么不认得,您不就是天天在五一广场地下通道唱歌的阿姨嘛!我好喜欢听您唱歌,我们同学也好喜欢听,这些日子,我们没有见到您,还以为您出事了呢!没想到,您在这儿擦鞋。”

女孩的话勾起了她重新回隧道唱歌的欲望。她抓着那个女孩的手,急切地问道:“别人说我这样唱歌很丢脸,是乞讨,你怎么看呢?”

女孩十分肯定地回答说:“怎么会呢?您在靠自己的歌声换取报酬,怎么能说是乞讨呢?这样吧,明天,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在隧道等着您的歌声,请不要让我们失望哟!”说完这句话,女孩飞奔而去。

回到家中,刘凤鸣细细地回味着女孩的话,想想觉得确实有道理,自己用歌声换取应得的报酬,这没什么不对的。自己用劳动所得供儿子读书,更是与乞丐有天壤之别……想到这里,她下定决心重新去唱歌。

第二天一早,刘凤鸣将擦鞋的工具收了起来,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并戴上了结婚时买的一对漂亮的耳环,然后精神抖擞地来到五一广场地下通道唱歌。

那天,刘凤鸣刚唱完一曲《浏阳河》,她的身后就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掌声。她转过头一看,原来是昨天擦鞋时遇到的那个女孩带着十几个与她一般大的孩子捧场来了。那个女孩走到刘凤鸣身旁,将5张百元大钞放进了摆在她面前的鞋盒里。

那一刻,刘凤鸣的眼眶溢满了泪水。她小心地将钱从盒子里拿出来,递到女孩的手里说道:“孩子!谢谢你!谢谢你们!你们让我太感动啦!我现在不缺钱,真的!你们还在上学,把钱收回去,好好学习,你们喜欢阿姨的歌,就是对阿姨最好的安慰”……经过这件事,刘凤鸣更加坚定了唱歌的信心。

虽然如此,刘凤鸣还是没有告诉儿子自己在街头卖唱的真相,她害怕儿子会为自己担心……

2003年春节时,庆庆决定来长沙跟母亲一块儿过节。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他事先没有给刘凤鸣打电话。当他赶到大姨妈家后,才从姨父口中得知母亲原来是在街头卖唱!

庆庆在姨妈和姨父的指点下,找到了正在地下通道唱歌的母亲。当庆庆看到母亲的脸已经被严寒冻得通红,可还是扯着嘶哑的嗓子努力地唱着歌时,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一把抱住母亲就痛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您回去吧,您别唱了,我不读书了,我打工养您!”

刘凤鸣刚见到儿子时很惊喜,可一听他这句话,顿时又气不打一处来,她扬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训斥他说:“难道我天寒地冻地在这里唱歌,就是要养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吗!你不读书,妈妈的心血就都白费了呀!”母子俩抱头痛哭……

当晚回家后,庆庆一再劝母亲不要唱歌了,他告诉母亲说自己已经在接戏了,有时候还能接拍广告,再加上打些工,基本能应付学费和生活费了。但是,刘凤鸣却告诉儿子说:“你能上进,妈妈当然很高兴,但是,供你上学,这是妈妈的责任……”

母子俩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最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等庆庆大学毕业,刘凤鸣就不再上街唱歌。

如今,刘凤鸣已经在长沙的地下通道里唱了3年歌了。她的儿子庆庆明年就要毕业了。她告诉记者,儿子很争气,已经在电视剧《情有千千结》里扮演了一个角色,现在正在开拍的电视剧《英雄少年》中,担纲主要配角。她相信,儿子今后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就是刘凤鸣,一位普通而又极不平凡的母亲。为了儿子,她不畏年迈体衰,不畏眼睛残疾,不畏世俗的眼光,勇敢地站在街头卖唱,用歌声铺就儿子的成才之路。这份爱心,动人心魄!我们坚信:伟大的爱,一定能够孕育奇迹!

编辑/肖江东(电子信箱xjd@zhiyin.com.cn)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1-6 17:19
标题: 《寸草春晖》
跪下来,叫一声娘new!

(2003年11月《财智文摘》    作者:赵欣)
国庆节学校放假7天,热恋中的女友忽然提出来,要和我一起回一趟老家,见一见我的父母,我顿时变得惶恐不安。

从踏上列车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告诉女友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看到头一次出远门的她是那样的意趣盎然,又不忍心扫了她的兴致。

经过一夜颠簸,火车停靠在古城邯郸。我们又转乘汽车,坐了将近6个小时,才回到我的家乡,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城。此时,灰头土脸的女友已经累极了,靠在我身上,勉强笑了笑,问:“咱们到家了吧?”

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嗫嚅着:“不,还要转车。”

女友很奇怪:“你的父母不是在县委工作吗?”

“可是……可是……”我的脸烫得厉害:“他们都住在乡下。”

“那上下班多不方便呀!”单纯的女孩没有多想,说:“不过,这样也好,乡下空气新鲜,我还没去过乡下呢。”

我有些苦涩地叹了口气,拉着她,上了一辆开往乡下的破旧的公交车。

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但迟迟没有开走的意思,在零乱肮脏的车站里很慢地兜圈儿。女友百无聊赖,不停地左顾右盼着,忽然一个女人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报纸杂志,谁看报纸杂志……”

“喂,有《当代青年》吗?”女友推开窗,向外喊。

“有,有。”那个中年妇女急忙向这边跑。她满脸油汗,皮肤黑红,一身沾满灰尘的衣服已辨不出本来的颜色。

我立刻惊叫一声“啊……”旋即弯下腰,用手遮住脸,躲在女友的背后。

女友挑出一份《当代青年》,从车窗里递出去钱,但中年妇女却不接,她脸上堆满了卑微的笑,说:“5元一份。”

“可是,这本书的定价是4.5元。”

“姑娘,我在车站里卖书,是要交管理费的。”

中年妇女的嗓门很大,而且沙哑,这对于有着良好家教的女友来说,无疑是种不可忍受的噪音。她厌恶嘟囔了一句“无商不奸”,正要掏钱,两个穿制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嘴里骂骂咧咧地,边往外推搡那个中年妇女边说:“你这个月的管理费还没交呢,谁让你又来了?”

我稍稍抬起头,向外张望,只见中年妇女脸上的笑容更加卑微了,她不停地向那个和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鞠着躬,赔着不是,解释说:“月底我一定把管理费补齐,您知道吗?我儿子在外面读大学,学费很高,最近又交了一个女朋友……说出来你们怕是不信,你们别看我臭婆子不怎么样,可我未来的儿媳妇却是大学校长的女儿哩!”

“就你这样子,还能有个上大学的儿子,还想娶大学校长的女儿当儿媳妇?!”两个年轻人放肆地大声笑着,顺手推了中年妇女一把,她猝不及防,一下子跌倒了,头碰在水泥台阶上,顿时流出了鲜血。

两个年轻人毫不在意,用嘲讽的目光看着地上呻吟的中年妇女,甚至想把她拖出去,以免挡了别人的路。

“住手!”

我忽然站起来,忽然大吼,我喊得那么响,车站里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包括我的女友,他们都呆呆地望着我,傻了一般。

我跳下车,冲过去,推开两个年轻人,搀起那个中年妇女。我站在车站的台阶上,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地说:“是的,她只是个乡下妇女,很穷。她没有钱,却有超出常人的自尊,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却培养出一个上了名牌大学的儿子……”说到这里,我眼眶一热,猛地转过身,扑通一声跪在中年妇女面前,泪流满面地、声嘶力竭地、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娘!——”

后来,女友在我家住了三天。三天里,我,女友,爹,都没有什么话。

娘躲了出去,不愿见我的女友。我知道,尊贵的、城里来的准儿媳第一次上门,却遇上了这种事,娘心里不安。

第四天,女友没打招呼,独自一人回了武汉。

爹给她的红包,她没有要,放在枕头边。那里是1万元钱,二老让我们毕业后结婚用的。

回到学校后,我没再去找过她,她也没再找过我。偶尔见了面,也只是互看一眼,淡淡的。

我想,她是不会原谅我,我也不会。我欺骗了她,也欺骗了自己的良心,我亵渎了我们的感情,也亵渎了自己的娘亲。

可是没想到,毕业后,女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身边。我们一直没有再谈那件事,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直到新婚之夜,我问她为什么可以原谅我,她才平静地说:“只为你在那种场合下能够跪下来,叫她一声娘……”

(摘自《当代青年》2003年第9期)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2-2 15:24
标题: 《寸草春晖》
奥运冠军“失踪”?为救母亲她悄然在打工new!

(2003年11月下半月《打工》     作者:凡可)
桑雪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赛冠军获得者。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那光芒四射的跳水之路,竟是由她的母亲用血泪之河铺就的。原来,桑妈妈一直患有很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为了女儿的冠军梦,她拖着病体,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硬是将女儿送上了奥运会冠军奖台。

母亲的无私付出深深震动了女儿的心。为了回报病重的母亲,还处于运动生涯黄金年龄段的桑雪在获得奥运会冠军之后,毅然选择了退役,并从此默默无闻地投身到了打工大军中。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延长母亲的生命,从而演绎了一段凄婉感人的人间佳话……

为救母17岁的奥运冠军悄然退役

1984年的一个冬日,桑雪来到了人间。她的父母都是天津市的普通工人,家境一般。

桑雪从小就对体育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看见体育器材,她便活蹦乱跳地想试练一下;一看见电视上有比赛场面,她就坐在那里静静地观看,谁喊都不肯离开。

由于桑雪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她还在幼儿园时,便被挑选进了市体校的体操队。

桑雪练上体操后,家里每月要为她支出数额不菲的训练费,还要给她买一些营养品。因此,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窘迫。后来,为了支持女儿继续练下去,桑妈妈只好不顾自己的身体,加班加点地工作。

由于练体操经常会受伤,在九岁时,桑雪听从教练的建议,改练跳水。没想到,桑雪很有跳水天赋。练跳水后,她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了跳水队的尖子队员。

在进入国家队之后,桑雪先后拿到了十个全国冠军和亚洲冠军,并被指定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力队员之一。

可就在桑雪紧张地为参加奥运会做准备时,她的妈妈却病倒了。由于长时间不辞辛苦地劳作,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桑妈妈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住院治疗。

为了不让女儿分心,桑妈妈向女儿隐瞒了病情,并叮嘱家人为她保守这个秘密。

悉尼奥运会决战之前,桑妈妈怕女儿打电话回来没人接,从而得知自己的病情加重而影响比赛,竟不顾医生的警告,坚持出院回家住。

一天,桑雪打来了国际长途电话,询问妈妈的身体状况,并问前一阵子家里为什么没有人。桑妈妈敷衍着说:“前一阵子我和你爸去你姨家串门了。妈妈身体很好,你不要挂念。你一定要争气,拿块金牌回来。”

母亲的鼓励激励着桑雪,她训练更加刻苦了。2000年9月28日,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开始了。在历时两个小时的比赛中,桑雪发挥十分稳定,并最终凭借着和队友李娜出神入化的配合,一举夺得了金牌。

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桑妈妈得知这一特大喜讯后,激动不已,但她的病情也因此再次加重,不得不又住进了医院。

从奥运赛场归来的桑雪听说母亲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向她隐瞒病情多时后,惊呆了,也心疼极了!这时,病弱的母亲多年来为自己操劳的场景,一幕幕在她脑海里闪现。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欠母亲太多太多了,绝不能再让母亲这样无限制地付出下去了,否则有一天,母亲会累趴下的。从此,桑雪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一天,当桑雪试着把她的想法告诉妈妈时,却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桑妈妈劝女儿道:“孩子,国家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为练跳水吃了那么多苦,在正出成绩的时候退下来太可惜了。你千万不要总想着我的身体,应以事业为重啊!”

桑雪的教练和队友得知她想退役的消息后,也纷纷劝阻她。她的一位教练语重心长地对桑雪说:“你千万不要退役。你是奥运会冠军,你的跳水水平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前程似锦,这时放弃实在太可惜了。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会尽力帮你解决的。”

其实,桑雪何尝忍心离开心爱的跳台啊,她做梦都想再拿几个世界冠军。可她想到如果自己不退役,继续留在队里训练的话,妈妈的病就会因为拿不出钱而无法得到及时医治。因为国家体育总局能在体育项目上投入的钱有限,所以,队员的吃、住和训练虽然有充足的保证,但运动员的工资却很低。而奥运会冠军所得的奖金也不像一般人想像得那么多。国家规定在2000年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将获得八万元的奖金。可按照国家的有关分配政策,再扣除所得税后,每个奥运会冠军仅能分到一万多元的奖金。而就这一万多元奖金,桑雪也无法把它全部拿出来给母亲治病。因为在母亲病情加重之前,她已经先期为家人买了一套新房,她得先补交欠下的房款。

就在桑雪左右为难时,她母亲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急需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心脏起搏器非常昂贵,需要大约人民币十万元左右。怎么办呢?桑雪陷入了痛苦之中。

最终,在母亲与事业之间,桑雪选择了前者。她毅然做出了决定:退役,打工赚钱救母亲。

2001年,17岁的桑雪在夺得世界锦标赛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冠军后,舍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挥泪退出了国家队。

打工路上,奥运冠军没有“豁免权”

桑雪向国家跳水队提出退役申请后,跳水队在极力挽留无果的情况下,对她做出了两种安排:一是可以公派到国外当教练;一是可以安排进入大学学习。桑雪果断地选择了第二种。因为她想到自己如果出去当教练的话,虽然能赚到钱,但无法照料母亲。

然而,桑雪退役后,并没有立即去念大学,而是选择了先打工赚钱这条路。因为当时她母亲的病情很重,需要她的照料,她无法分身去上学。再有,她当时把钱都花在了为母亲看病上,已经拿不出上学的费用了。

在考虑打什么工的问题上,桑雪想到过在国内当跳水教练。但由于在国内当教练要按资格排队,而桑雪年仅17岁,又没有一点工作经验。因此,她只得寻找与跳水无关的工作。

不久,经熟人介绍,桑雪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会员俱乐部找了一份当兼职干事的工作,主要做整理和传递材料等工作。

虽然堂堂一个奥运会冠军干上了来回跑腿的活儿,但桑雪并没有觉得丢脸,反倒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因为薪水还可以,最重要的是能腾出时间护理母亲。

就这样,昔日的奥运会冠军告别了鲜花和掌声,默默地奔波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到那个俱乐部去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一天,一位体育官员认出了桑雪,当得知桑雪是为了救母而甘于干跑腿这样“低微”的工作时,他感叹道:“干这份工作实在太委屈你了。我一定出面帮你找份体面些的工作。”

此后,随着认出桑雪的人越来越多,桑雪的“麻烦事”也多了起来。原来很多人得知她的事情后都很同情她,并想帮助她。但倔强的桑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救济”,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母亲。后来,为了躲避那些人的帮助,桑雪竟辞去了工作。

2002年初,桑雪应聘到一家咖啡馆做了服务员。虽然干的是给人端盘送碗的活儿,但在这个谁也不认识她的环境中,桑雪却做得心安理得。

为了安心工作,桑雪甚至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姓名,然而,她还是会经常被人认出。有一次,一位客人仔细打量了她半天,然后盯着她说:“你是不是那个得了奥运会冠军的跳水姑娘桑雪?”桑雪低下头,轻声地回答说:“您认错人了。”在随后的日子里,桑雪也多次遇到被人认出的情况,但都被她巧妙地搪塞过去了。

桑雪住的地方离她打工的咖啡馆有十几里的路程。白天,桑雪可以坐公交车去上班,可晚上下班时,往往已没有公交车了。为了省钱,桑雪从来不坐的士,而是步行回去。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下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左右。桑雪像往常一样,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步行回家。由于下雪路滑,她在走路过程中连连摔倒。途中,有几位出租车司机故意把车停在桑雪的面前,想载她上路,但桑雪都谢绝了。

结果,她那天回到家里时,胳膊和腿都摔青了,嘴唇也冻坏了。

桑妈妈得知女儿为了省几十元钱的的士费,竟在大雪中走了几个小时后,心疼得哭了:“女儿,妈对不起你啊!妈不仅耽误了你的前途,更让你吃够了苦,妈于心不忍啊……”桑雪却安慰妈妈道:“没事,冻不坏我的。再有,天天走走路还能锻炼身体。”

虽然桑雪不断地用好话安慰妈妈,但桑妈妈却认为自己不应该再拖累女儿了,为此,她甚至想放弃治疗。

但桑雪哪肯同意。她哭着求妈妈说:“对我来说,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可如果失去妈妈,那会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我宁可冻死、累死,也要妈妈呀!”

那天晚上,母女俩谈了很久。桑妈妈拗不过女儿,最终答应让她继续出去打工,但她也给女儿提出了一个要求:遇到天气不好时要打车回来。

当服务员活儿累不说,有时还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有一次,一个西装革履,手上戴着一只大戒指的客人见桑雪长得眉清目秀,就起了歪心思。他趁人不备,把桑雪叫过来,把一张字条塞进了她的手里。桑雪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看见你心情就很舒畅,要多少钱,尽管说个数,你不就为了挣钱吗?桑雪看后,脸色一下子变了。她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很坚定地说:“这种钱我一分也不想赚。”“真是不识抬举,装什么清高。”那个客人骂骂咧咧地走了。桑雪愣在了那里,半天没回过神来。

当天晚上,受了委屈的桑雪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昔日的体育功臣,堂堂的奥运会冠军竟会遭受如此羞辱。就在那一刻,她动了辞工的念头。可她马上又想到,自己如果不出去工作,妈妈就无法继续接受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想到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为供养自己而累倒在床上的妈妈那憔悴的面容,桑雪的心软了。最后,她咬紧牙关,痛下决心,为了救妈妈,豁出去了,反正是凭自己的劳动挣钱,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就这样,桑雪放下了世界冠军的架子,不辞辛苦地打工赚钱。不久,为了多挣些钱,在咖啡店打工之余,桑雪又找了一份帮人抄抄算算和打字的工作。

有一次,桑雪兼职的那家打字店接了一份活,要打印几十万字的书稿,而且限期在一周内完成。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桑雪从咖啡店下班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那家打字店打字。她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有一天,桑雪突然得了重感冒,感觉浑身轻飘飘的。但她在结束了劳累的咖啡店的工作后,仍然坚持着赶到了打字店。由于实在病得不轻,她打字时手便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打字店的老板见了,生气地说:“你怎么偷起懒来了?照你这个速度打下去,一个月也打不出那么多文稿。干不了的话,趁早给我走人!”

桑雪再也忍不住了,眼中浸满了委屈的眼泪。可她强忍着没让眼泪滚落下来。大度的她没有跟老板据理力争,而是加快速度干起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赚钱,因为自己要救母亲啊!

虽然作为奥运会冠军的桑雪可以申请体育总局或国家跳水队给她提供一些帮助,但倔强的她没有那么做。她一直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母亲治病,从未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

因为有了桑雪的打工收入,桑雪的妈妈得以继续接受治疗,因此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加重。

选择坚强,好日子就在前头

到2002年时,桑雪通过打工已经攒下了一笔钱。而通过打工的磨砺,桑雪已经认识到只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她向组织上提出了想上大学念书的想法。根据有关政策,像桑雪这样的奥运冠军退役后,在择业、出国和念书等诸方面拥有优先权。在征得桑雪本人同意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向她敞开了大门。

在大学攻读新闻专业的同时,桑雪一直考虑如何在课余时间打工之事。不久,她找到了一种新的赚钱方式:写稿赚钱。有些媒体知道桑雪的文笔不错后,甚至专门为她开辟了专栏。

从此以后,桑雪的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无论走路或乘车,她都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遇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她就认真地记录在本子上。

2003年初,学校放寒假时,经朋友推荐,桑雪进入一个影视剧摄制组帮忙。她帮人翻脚本,扛器材,打灯光,递茶倒水和订盒饭,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让桑雪帮他订一盒盒饭,并嘱咐她要在菜里多放些辣椒。可桑雪去取盒饭时,由于着急要干别的事,没打开盒饭看一下就拎了回来。那位演员打开盒饭后,见里面没有辣椒,当时就生气了,并冲着桑雪喊起来:“你的耳朵是否有问题?我已经告诉你让做菜的人往里面放些辣椒,可里面却一个辣椒都没有,你让我怎么吃啊?”桑雪虽然感到难堪和委屈,但她还是强忍着,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我再帮你重订一盒吧……”

桑雪为了赚钱救母亲,就这样忍辱负重地打工,把赚到的钱都用在了母亲身上。

在国家跳水队时,桑雪就曾拍过集体广告。当她得知拍广告很赚钱,而且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拍广告后,就积极寻找商机,欲求做体育品牌代言人或者拍个人广告。现在,已经有一些商家对眉清目秀的桑雪产生了兴趣,并有意要请她做体育品牌代言人。

虽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桑雪仍在饱尝兼职赚钱的艰辛。不过,她认为为了母亲,再苦再累都值得。她也意识到,打工和学习都是一种迎接挑战的积累,这种积累丰硕了,成功自然指日可待。

桑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最向往能当一位节目主持人。愿桑雪—— 这个善良的女孩能早日实现她的美好愿望!

编辑/邹建华 (电子邮箱:zjh@zhiyin.com.cn)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2-25 11:18
标题: 《寸草春晖》
呼唤父爱多少回,女儿的“妈妈爸爸”顶天立地

(2003年12月《知音》上半月版    作者:李作明)
2003年9月20日,18岁的大连少女王文,带着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走进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

王文有一位“父亲”,因为从事的是保密工作,自她记事起,父女俩就没有见过面。但是“父亲”的书信和关爱却总是如影随形,使她健康地成长、求学。多少回,王文都在呼唤着父亲回来。“父亲”告诉她,只有等她考上大学后,他才能结束自己的工作,回到她和她妈妈的身边。然而,当王文在“父爱”的激励下,终于考上大学时,她的父亲却没有出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孩子,让我告诉你:你的爸爸去了远方

1983年9月,大连市西岗区人民饭店24岁的女工王素华与本区一家建筑公司的技术员王进共结连理。王进一表人才,业务优秀,颇令王素华倾心。然而,这段婚姻在他们的女儿王文出生一年后就解体了,原因是王进又与一位漂亮姑娘产生了感情,他坚决要求与妻子离婚,王素华在种种努力落空后,同意了。这是1986年1月的时候。

两人离婚后,女儿王文由王素华带,王进只负责每月最基本的法定抚养费15元(5年后,王素华通过诉讼追加到20元,10年后追至80元)。

在较为封闭的上世纪80年代,离婚还是一件让人看不起的事情。因此,在王素华的心中,始终笼罩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自卑。王素华简直不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一有熟人多的场合她就赶快回避;她也不敢参加别人的婚礼,一方面那种场景更反衬出自己的不幸,更怕自己离婚的身份带给新人晦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就成了她惟一的精神寄托。

一天,王素华背着女儿去保健站打预防针。在回来的路上,她看见几个小学生正在欺负一个个头瘦小的同学,瘦小的孩子被另外几个同伴推来推去,几次都险些被摔倒。只见他红着脸一声不吭,眼睛里含着泪水却久久不能流出来。这时一个同学说:“都说你爸爸和你妈妈离婚了,看谁来管你!”

这时,王素华眼睛潮湿起来。她想:男孩的今天就是她女儿的明天,因为父母的离异,无辜的孩子却要无缘无故地背上种种的冷漠、歧视和欺侮,这是多么地不公和不幸啊。而更可怕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总会有一种自卑感充斥着幼小的心灵,从而失去健全家庭孩子的那种快乐和幸福。想到这些,她开始担心自己女儿将来的命运。

女儿慢慢长大,她的每一步成长都给王素华带来了快乐,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孩子懂事的那天,我怎么告诉她关于她父亲的事情呢?”

女儿三周岁时的一天,走在回家路上的她忽然问道:“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个爸爸,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我的爸爸呢?”这时王素华回答:“爸爸出差了,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去了。”她又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他明年就回来了。”女儿问:“明年是什么时候?”母亲说:“明年就是还得过一年的时间。”女儿又问:“爸爸回来也会接我吗?”母亲掩饰着内心的伤痛说:“他会来接你的……”女儿顿时快乐起来。

而王素华的心中,却久久地充满着苦涩。这是自己第一次说谎,只是为了女儿内心的欢快,但这种选择却是那样地无奈: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孩子过早地知道事实真相,知道自己的不幸,更不愿意让父母离异的阴影过早地占据孩子纯净的心……

女儿的父亲王进离异后很快与别人结婚,并生育了儿女。每当王素华去他的单位拿女儿的抚养费时,他常常埋怨王素华当初不该要这个孩子,并说这个孩子给他带来太多的连累,并表示不愿见到这个女儿。这个父亲说到做到,从此再没有与女儿见过面。

而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王素华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谎言不久就会被揭穿。在这种情况下,王素华多次到医院、妇幼保健站及学校咨询关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培养常识。而每到一处,人们普遍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示担忧。一位小学老师说:“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普遍性格内向,不爱与其他同学交流,精神不集中,心中总有一种压力。这样的孩子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课堂上也大多不爱发言,因为他的心里总有自卑感,总感到有人在嘲笑他,歧视他。所有的这些,都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王素华又去了解相关的对策。一位儿童心理学老师对王素华说:只能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效果好的并不多。这个结论让王素华心里感到特别难受……

回到家里,她看到女儿在老人的照料下玩着积木,想到如今女儿的每一天都是快快乐乐的,但当有一天她知道了父母离异的事实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快乐了,王素华不禁心酸落泪。这天,王素华终于决定,尽量隐瞒下去,不让女儿知道这个事实!

将谎言进行到底:虚拟爸爸支撑女儿自信的天空

王素华母女俩的家就住在单位职工的居民小区里,楼上楼下都是熟人,同时女儿的很多小伙伴也常常楼上楼下地跑。王素华想:这样的环境下,女儿也许很快就会知道父母离异的真相。为此,她决定从这个满是熟人的居民小区里搬出去。

王素华找来找去,终于在一个稍远一点的地方租到一居室的楼房,这时她将原来的房子出租出去,再用那里的租金支持新房的租住。脱离了原来的环境,王素华的心里感到轻松了很多,她再也不用担心人们在无意中向孩子揭穿父母离异的事实了。这时她不忘告诫自己的父母:“一定向孩子守住这个秘密,让她在健康的心态中成长。”

眼看着一年快过去了,女儿当然没有等到爸爸回来的这一天。为了对女儿有个交代,王素华给女儿买来了一身新的衣服和几个塑料玩具,对孩子说:“爸爸昨天晚上回家里来了,但他的工作特别忙,一大早就走了,又去了很远的地方,这是他给你留下的礼物。”单纯的孩子虽然没有看到“爸爸”,但“爸爸”的礼物还是让她感到兴奋。此后,每隔几个月,母亲总会将新的礼物送给王文。每一次,王文都会兴奋好几天……

这就样,缺少爸爸的女儿并不孤单,她带着对爸爸的美好想像,从四岁到五岁直到上学。

“爸爸”在王文的心中实在是太抽象了,他从没有与这个女儿见过一次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文渐渐地懂得了更多的事理。一次,王文问妈妈:“爸爸在做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总不回来看我们?”王素华说:“爸爸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做的是国家的保密工作,就是电影中说的特工啊。他的工作和别人的可大不一样。他的工作都是国家的秘密,因此多少年都不能回到家里。所以连爸爸的单位都是保密的,在你填的登记表中,父亲单位的名称其实只是个代号……”

一天,王文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将一封信交给了女儿,说是爸爸捎给她的。只见上面写道:“亲爱的女儿:你好吗?爸爸多次给你捎回去的礼物你都喜欢吗?妈妈寄来你不同时期的照片,我看了是那么的喜欢。我真的很想念你和妈妈,但是我的工作是非常保密的,多年都不能回到家里,即使给你写这封信,也都是经过公开验审。等你长大了,那时我就可以回家了。因为我们工作的地点从不固定,请不要给爸爸写信,有关爸爸的事情也不要多问。妈妈对你很好,我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你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读着这些文字,小小的王文特别激动,她眼里含着泪花,对妈妈说:“妈妈,我一定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女儿哪里知道,这些文字都是母亲悄悄用左手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写成的,而为了练好左手写字,母亲常常在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地练习。

从此,每一年王文都要收到爸爸的来信。一次,“爸爸”在信中说:“女儿,听妈妈讲,你这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都考了满分,我真的感到很骄傲。你的个头是不是比一般的女同学要高一点儿,为什么呢?是因为你天天很快乐,快乐就会长得高,快乐也会学习好。虽然你看不到爸爸,但只要你快乐,就是跟爸爸在一起了,因为爸爸每一天也是快乐的……”尽管她看不到爸爸,但她从信中,却能真实地感到一种父爱的温暖,一种亲情的呵护。在这种情况下,王文每一天都在快乐地成长,她的成绩始终居班级的上游。

1997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市七中,开始了她的初中生活。不久,又一封“爸爸”的来信如期而至:“宝贝女儿:祝贺你考入这所好学校,妈妈说你的最大长处就是自信,今天你的自信和努力终于换来了成功……以后的路还很长,但不论如何,有妈妈的细心照料,你还会有更大的成功,虽然爸爸不在你们身边,但我的心却和你们在一起,每一天都陪伴着你的努力和成功……”

16年谎言终有结果:女儿考上大学了

这时,王素华已经下岗,母女俩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起来。其实在王文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些人前来说媒,让王素华再成个家,但为了孩子,她都婉言谢绝。而在这个时候,甚至包括她的家人也开始劝她“再成个家”,也好有个依靠。但她还是没有答应,她说:“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把她培养成人。”她知道,一旦再“成个家”,那么她十几年为女儿编织的谎言大厦就会瞬间坍塌,多年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而在她的心中,没有什么比她的女儿更重要。这个由她一手制造的谎言,弥补了女儿的亲情,更给了女儿快乐、幸福和自信,正因如此,女儿的学习才越来越好……

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个年轻的母亲,从27岁离婚那年起,就一味活在女儿的世界里,再也没有男人的呵护,没有夫妻之情的滋润了。而支撑她心灵的,只有母女之情。

此时,王素华的一些同事、过去的朋友知道她的情况后,出于关心,都前来看望她。这个时候,如果女儿在家里,王素华就会显得特别紧张,尽管她早已事先交代来访的人不要乱说话,泄露了她们母女的秘密,但她总是担心别人不小心说漏了。于是,她总在这时候几乎不近情理地让女儿进到卧室去做作业,不要与客人多说话。时间长了,女儿对妈妈有了意见。

这个时候,“爸爸”的信来了。“宝贝女儿:你好。快有妈妈那么高了,对吧?进入初二了,学习一定更加紧张了。听妈妈讲她对你管得很严,让你很多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有时她过去的朋友、同事来看你们,她都不让你和她们有过多的接触,我看妈妈是狠了些,应该让你多玩一些,多与外人打交道,但我也理解妈妈,她怕你因此影响了学习。你不要怪她,她是爱你的……我最近要去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回来后还会给你写信的。”

在女儿王文看来,爸爸的每一封信都是那么通情达理,那么宽容厚爱。后来,王文在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爸爸,只见过他与妈妈结婚时的合影,他很帅,真的像个明星。妈妈说怕把它弄坏,就一直收藏在衣柜里面,有时我要看,妈妈就从里面找出来。我注意到,每一次看到这个大合影,妈妈就表现出了抑制不住的伤感。我知道那肯定是妈妈想念爸爸的缘故……妈妈一直很尊敬爸爸,说他是个无名的英雄,我也感到他的工作很伟大,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保护着国家的秘密,我真的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我常常读他写给我的信,我能看出他的身上坚强的品格,更能看出他对我的关爱,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爸爸的鼓励。他的话常常让我看出哲理来,他对我说:快乐使人长高,快乐更使人获得知识,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快乐都是一样的。当然爸爸也有缺点,那就是他的字不是太好看,等他回来,我会批评他……”

就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与她的“爸爸”交往在想像的世界中。这种特别的交往,给了女孩温暖的亲情和自信的力量。

2000年,王文考上了大连市12中,开始了高中的生活。一天,妈妈对她说:“爸爸又托人给我们捎来了两封信,这一封是给你的。”王文接过信,上面写道:“女儿:你好。你现在一定正在读高中了,可以想像得到你学习的紧张。有一个确切的消息告诉你,再有三年,我就彻底脱离这里的工作,回到大连,和你们团聚。现在,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三年后,我回到大连,那时你在哪儿上大学了……”

“爸爸”的信就像给了女儿一种特别的力量,让她久久充满兴奋。她对王素华说:“妈妈,三年后我一定能考上大学的,那时爸爸再回到家里,我们该有多么幸福。”自此,三年后考上大学与爸爸相聚支撑起这个女孩三年的人生目标。为此,她每一天都在加倍努力,为走向这个目标而拼命地学习着……

女儿不知道,母亲在写这封信时,心里是多么的矛盾。母亲知道,随着女儿的成人,她的谎言说不定哪天就露馅了,母亲希望这样的时候至少是在女儿考上大学时。母亲相信,到那时,女儿的心理承受力应该足以撑起现实的残酷,而且这样也是对女儿的一个激励。

王文进入高中后,“爸爸”的来信基本上每月一封,这给了王文足够的激励。

2003年4月,王文正紧张备战高考时,“爸爸”的信又到了:“女儿:现在也许是你最紧张的时候了,要注意休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再多加一点营养……今年秋我就能回大连了,我相信那时你已经考上大学了,所以从现在起我就不给你写信了,但我会在遥远的地方为你祝福!”“爸爸”的话语像点燃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女儿的心……

2003年8月,王文顺利地考取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欣喜若狂,为自己目标的实现,更为了当秋天收获的季节来临,爸爸归来时,就能分享女儿的快乐了。她兴奋地拿着通知书跑回了家。

王素华远远地就看到了女儿,听到了女儿兴奋地大喊:“妈妈!妈妈!我考上了……”

王素华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为自己16年的无奈谎言终于有了结果。但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决定把真相告诉女儿,尽管她是那么不愿意,让女儿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但是,女儿毕竟已经成人,她有权利知道这一切了。

“王文,真的对不起你,给你写信的这个爸爸根本就不存在,我和你的亲生爸爸在你一周岁的时候就离婚了。那些信都是我用左手写出来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让你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爸爸相陪伴。这么多年妈妈一直在欺骗你,请你原谅妈妈……”说到这里,王素华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一刹那,王文完全傻了,她无法相信,自己16年来,那么崇拜的父亲,那么魂牵梦绕的父爱,竟是母亲虚拟的幻影。多么残忍的现实,多么不可思议的一场长梦啊。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嚎啕大哭起来。好久好久,王文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依偎在了母亲身边。在经历父爱天空的彻底坍塌下,这个坚强的女孩没有倒下。她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最伟大的母亲。还有什么遗憾的呢?纵然父爱是假的,可母爱确是顶天立地。她流着泪对母亲说:“妈妈,你就是我的父亲。”

一位母亲十几年的谎言所制造的亲情故事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母女俩根本拿不出7000元的学杂费,这时许多好心人便开始为王文上学捐款。西岗区团委和吴书记主动带头捐款,连同街道办事处共为她捐款4000元,大连汉宇汽车驾驶员服务中心董事长孙友一为她捐款1200元……大家的热心帮助终于使王文凑足了入学的费用。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这样的时候,王文的那位现实中的亲生父亲,依旧没有出现……

编辑/何 军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1-28 09:29
标题: 《寸草春晖》
病危弃婴今安在?逃亡父母痛悔追寻大武汉new!

——本刊帮助一对年轻夫妇寻找离散婴儿纪实
(2004年1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黄华 陈宁)
2003年10月17日,本刊收到河南潢川籍读者姜进学的求助信。长达18页的沉甸甸的信笺,声声泣血地诉说着他们不幸的人生遭遇,“遥跪”恳求本刊帮助他们打听至今已离散半年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重症婴儿姜如意的下落。他说,因为思念儿子,其妻何红丽终日以泪洗面神思恍惚,患上了轻度精神病,且病情正趋恶化。因为对孩子的思念和内疚,他在工作中也频频出错,并因此落下残疾,现在甚至想“制造车祸”,用自己的生命换钱以助妻子圆他们共同的“寻子梦”……

本刊记者看到信后,立即进行了深入调查,并迅速展开了为这对泣血夫妇寻找爱子下落的行动……

多灾多难之家,偏偏迎来多灾多难的小生命

今年33岁的姜进学1993年经人介绍,和小他2岁的何红丽结婚了,不久生下了女儿倩倩。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倩倩5岁后他们可以再要一个孩子。

2002年5月,何红丽发现自己怀孕了。夫妇俩又惊又喜,决定生下这个孩子。8月初,何红丽突然晕倒,姜进学将她送到镇计生所检查,诊断结果是何红丽严重贫血,体质过于虚弱。工作人员说她这种身体状况不宜妊娠,否则将来母子二人有生命危险,劝她把孩子打掉。几天后,她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计生所做了人流。

手术后何红丽身体仍然不适。1个月后,她的下体突然发生大出血,姜进学急忙将她送到潢川县人民医院急救。大夫在给何红丽做检查后,发现她肚子里的孩子仍然存在,而且还活着!但大夫还是劝她再次做手术把孩子打掉。因为经过刮宫,胎儿身体已遭受摧残,极有可能是一个残疾儿。夫妇俩左右为难,他们越来越怜惜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实在不忍心再将其生生扼杀掉。

经过一番艰难的权衡,善良的何红丽决定留下孩子。她对丈夫说,就算是个傻子,她也心甘情愿伺候他一辈子。姜进学见妻子态度坚决,就没有反对。

2003年1月28日,经过艰难的妊娠期后,孩子就要出生了。临产时,原本身体虚弱的何红丽遭遇难产,医院只好为她实施剖腹产。不料,手术中何红丽竟出现大出血,出现生命危险,孩子在脱离母体后,也已憋得面部全成了紫色,呼吸完全停止。医院对母子两人同时实施紧急抢救!

姜进学接到医院下的病危通知时,以为妻子和孩子都无法躲过这场劫难了,然而,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母子俩竟然都神奇地活过来了!

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子,体重不足4斤,体质异常虚弱,医院将他放进温箱里进行了20多天的特护,确信他不会有生命危险时,才准许姜进学夫妇带他回家。孩子长得很漂亮,看上去也很机灵活泼,不像一个残疾儿。姜进学夫妇心上悬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走投无路抛幼子,割不断那血浓于水骨肉情

姜进学夫妇给孩子取名“如意”,祈望多灾多难的他以后能一生幸福平安,同时也给这个家带来好运。但是,由于体质太弱,小如意隔三岔五地生病。

出院后1个月,姜进学夫妇发现孩子患上了疝气,而且是左右两边睾丸都有(一般情况下都是只有一侧)!仅仅几天时间,就已胀得像两个气球一样吓人!本来不喜闹人的如意哭得嗓子都哑了。夫妇俩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救治。县医院经过诊断认为情况比较复杂,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不然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因为孩子太小,体质又过弱,他们的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实施,让送往信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2月28日,姜进学夫妇包车将儿子送到信阳市人民医院,这时,孩子已经出现生命危险,医院对孩子进行了两次抢救,认为此时做手术孩子有生命危险,应先观察一下。但是,到了3月30日晚,院方突然紧急通知姜进学夫妇,孩子的情况十分危险,应立即转往距此较近的武汉市某大型专业医院进行治疗。此时,小如意头部已经肿得看不到眼睛了。

3月31日上午,姜如意住进了武汉市某大型专业医院新生儿外科。院方经检查后确诊如意的小肠被卡在疝孔里,由于时间拖延过长局部已完全坏死,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但又称,鉴于孩子现在的身体状况极差,此时进行手术非常危险,让他们必须做好手术失败的心理准备。同时催促他们赶紧交足治疗费用。

从孩子出生至今已花去近2万元。来武汉后,首先要交2000元的住院押金,姜进学和妻子搜遍全身仅凑足400元交了上去,然后用仅剩的十几块钱给老家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最后请求哥哥去取钱赶在第二天一早前送到武汉。哥哥一直打心眼里看不起欠了一屁股债的姜进学,很不高兴地说:“我给你跑路可以,话得先说清楚,路费我可贴不起!”

夫妇俩预测小如意的伯伯应该会在晚上赶到,害怕他到了以后找不着人,就在医院门口彻夜守候。然而一直死等到天明,哥哥也没有出现!

钱送不过来,如意的手术就得延误。何红丽急得直哭。姜进学只好向主治医生俞大夫求助。俞大夫把他们的情况向院领导做了汇报,医院破例同意先做手术再补交钱。俞大夫又借了100块钱给他做回家的路费。

4月1日上午,手术如期进行,虽然中间也出现过危险,但最后还是比预想的情况要好一些。何红丽在手术室外等了4个多小时,当她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手术虽然成功,但羸弱的孩子并没有度过危险期,仍在重症病房里24小时接受监控,不测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一天下来,各种医疗费用就是3000多元。沉重的医疗费像巨石一样压在何红丽夫妇心上。4月1日晚姜进学从老家借了4000多元赶到医院,但此时,他们已欠下医院8000多元,医院多次向何红丽催款。姜进学进病房看儿子,摸摸儿子的小脸蛋,耽搁不到半小时,就又急急忙忙赶回老家去筹钱了。

在车上,姜进学想来想去,唯一可以求的只有哥哥。回到家里,他恳求哥哥为自己担保到镇信用社贷几千块钱,再次遭到哥哥的拒绝。就这样,4月2日,分文未获的姜进学两手空空地又回到了医院。

医院在一天之内下了4次催款通知,说如果不赶紧补交医疗费,只好将孩子停药。何红丽急得直哭,一个劲地问姜进学:“我们该怎么办啊?”已经几天几夜没睡过囫囵觉的姜进学头疼欲裂,却无计可施。

孩子现在仍在病危中,一旦停药,后果不堪设想。总不能待在这儿看着孩子等死吧?痛苦的姜进学恨不能从住院部大楼的窗户上跳下去。突然间,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闪过:逃离医院。先把孩子撇下来,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找不到父母了,总不会给孩子停治看着他死去吧?我们先把孩子寄养在医院,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等挣够了钱再回来还账领孩子!

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个念头:这样做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然而翻来覆去地想了半天,最后觉得不逃还是不行。他一咬牙,把妻子拉到一边,告知了他的想法。何红丽说:“万一医院要把孩子送人了怎么办?”姜进学说:“送人就送人了,总比这样没钱治死了强吧?!……”何红丽左思右想,无奈地默认了他的意见。

4月2日晚上9:00,姜进学和何红丽一起来到重症病房最后一次看望儿子。孩子睁着眼睛看着他们,突然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脸。何红丽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下眼泪,在儿子的脸蛋亲了又亲……然后,他们从医院逃离,到汉口火车站坐上了回家的列车。其间,何红丽几次都忍不住要返回医院,都被姜进学忍痛拉住。

4月10日,姜进学夫妇在何红丽的一位远房表哥魏先生的引荐下,来到江苏常州武进市横林镇进了一家耐火材料厂打工。夫妇俩为了多挣钱,每天都几乎工作十四五个小时,都不觉得苦累了。

稳定下来后,6月份姜进学两次给主治医生俞大夫写信,表达对医院的歉疚,承诺自己一定会尽快将欠医院的钱都还上,请医院善待孩子,但一直没有回音。

写信不行,7月中旬,姜进学鼓起勇气通过114查号台查到了医院的联系电话。觉得自己没脸面对医院,他多次请魏先生给该院的新生儿外科打电话查询儿子的下落,但接电话的人的回答一概都说“不知道”,多次找俞大夫也均未找到。8月底终于有一次找到了俞大夫,他竟然也没有印象,魏先生给他讲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4月份丢了孩子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找?医院还要告他们遗弃婴儿呢!你叫他们亲自到医院来找吧!”

姜进学夫妇这回傻眼了。根据情况判断,孩子已经不在医院,他在哪儿呢?小如意当时本来就处于危险期,看来活着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看来当初撇下他逃离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内疚和悔恨像毒蛇一样开始强烈地缠绕和折磨着他们。

几天后,姜进学便因为干活时精力不集中,左手食指被飞转的机器硬生生地轧掉半截,落下终身残疾,而何红丽更是终日以泪洗面。9月17日凌晨3:00,她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手舞足蹈地对姜进学哈哈笑着说:“进学你快看,如意正冲我笑呢,如意正冲我笑呢!……”姜进学急忙摁住她,不住地劝慰,她才逐渐平静下来。后来,他带着妻子去镇上医院检查,才知道妻子已经精神轻度失常,如果不彻底解决心病,将会恶化成重度精神病患者!

小如意的生死下落成了夫妇俩心里一个谜。这个谜解不开,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他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小如意的下落。然而,去武汉,他又没有钱向医院还债。后来,他甚至想过“制造车祸”,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一笔赔偿金,让妻子回武汉去寻找孩子的下落,但又不忍心撇下妻子和孩子。9月28日,他从魏先生那儿看到了《知音》杂志,觉得这是一本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好杂志,他决定写信向知音杂志社求助……

知音行动,倾情相助终圆锥心刺骨寻子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比庄严和神圣的,对孩子、对生命的关注体现着一个人、一个集体和一个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对于一向以关注人情人性为宗旨的本刊,更是容不得半点疏忽。收到来信,小如意的命运立即牵动了记者的心:可怜的孩子,你还活着吗?你到底在哪儿?

记者辗转查出医院外科的电话,先后打了很多次,情况跟姜进学信里写的如出一辙:所有接电话的人都说“不清楚”。难道是孩子已经死去了,医院方要封锁消息?记者心里一片悲凉。

莫非医院竟看着孩子死去不管?果真如此,医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记者拨通了河南昌浩律师事务所卢琴律师的手机。卢律师解释,医患双方是一种契约关系:患者出钱,医院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姜进学夫妇把孩子撇在医院里不管,实际上这种契约关系已经终止,医院可以对小如意终止治疗,尽管这是不人道的,但却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姜进学夫妇的行为尽管属于无奈,却构成了遗弃嫌疑,应承担法律责任。挂断电话,记者觉得小如意生还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医院住院部。住院部人满为患,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忙得来去一阵风,记者询问了十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记者又找俞大夫,答说出差去了,要十几天才能回来。好不容易“逮”住了科室领导吴主任,又说院里有严格的规定,采访要先跟宣传科联系,由宣传科报经院长办公室批准!

记者跑了一整天,毫无所获,最后情急智生,跑到住院部收款处说动收款小姐打出了一份姜如意的住院费用清单。清单显示,姜如意的总治疗费用13300元,治疗时间截止到4月18日!这就是说,姜进学夫妇逃离后,医院继续给孩子治疗了16天时间!这说明,孩子活着的希望更大。但是出院后,他会被送到哪儿呢?

10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医院,终于打听到,该医院发现弃婴以后,都一律交给保卫科打110报警,将孩子交给辖区的派出所。记者请保卫科的周先生帮助查一下4月18日左右送出去孩子的记录,结果显示:4月17日保卫科曾送出过一名男婴!

这名男婴会不会就是小如意呢?记者请求看详细资料,但该负责人说,医院送出的婴儿都没有留详细资料,如果记者想追踪这名男婴的下落,必须去辖区派出所了解。记者赶到该辖区派出所了解有关情况,却遭到拒绝。只知道了一个重要信息:该所收到的弃婴全部送往了武汉市某福利院。

当天下午,记者又赶到该福利院,对负责接待的曾女士说明来意,请求她帮助查找弃婴相关资料,但被挡了回来:福利院坚持要求我们到相关派出所去开具证明,证实他们确实曾向这儿送过这么一个孩子。

经过多方奔走协调,10月28日,记者终于在该辖区派出所里取到证明:4月17日他们确实向该福利院送了一名婴儿,其特征跟姜如意完全吻合。记者终于可以肯定,可怜的小如意现在还顽强地活着!

水落石出,记者赶紧打电话让姜进学夫妇迅速赶往武汉。同时,记者也告诉他们:他们这次来武汉有被福利院向公安机关举报而被刑拘的可能。姜进学说:“我早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判个几年,出来以后我还可以加倍苦干,把这几年时间补过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会给妻子、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10月29日,姜进学夫妇赶到武汉,随记者来到福利院。曾女士见到后,才表示确有这么一个孩子。随后,她向我们讲述了小如意被撇在医院后的情况:医院在发现姜进学夫妇逃离后,对重症中的孩子进行继续治疗和特殊监护达半个月之久,才经由“110”把孩子送到了福利院。小如意的病情并没有完全好。福利院对他进行重点监护,让他在内部医院里治疗了3个月,直到他恢复健康。因为孩子太小,为了让他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福利院又花钱专门为他请了照看孩子经验丰富的“代理妈妈”。其实,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电话到福利院来请求领养孩子,有一对夫妇甚至要以为福利院捐助20万元的代价来领养小如意,但福利院想到他的父母可能回来找孩子,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拒绝了所有人的领养要求。现在,治疗费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福利院总共为孩子花去了12000多元。

最后,曾女士严厉地批评姜进学夫妇说,我们福利院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要向公安机关报案。姜进学恳切地说:“我真没想到,医院、福利院还有知音杂志社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会付出这么多,我这个做父亲的却撇下他不管……你们报案吧,我愿意为自己愚蠢的行为负任何法律责任!”曾女士却笑着说:“算了,你们的情况也确实让人同情,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看在《知音》记者辛苦这么多天帮你们找孩子的分上,案我们就不报了,你们以后好好爱孩子就是了!”

记者迫不及待地提出要见小如意,想知道已经10个月的他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没想到曾女士又说,领孩子理应补交福利院代养孩子所花的费用,另外还得再交5000元罚款,总共是17000多块钱。

记者和姜进学夫妇又傻了眼!无奈,记者跟福利院的陈副院长联系上了,陈副院长了解情况后说:“《知音》是我们很喜欢的刊物,既然对这事如此关注,那我们研究一下吧!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

11月3日,记者和姜进学夫妇再次来到福利院。这次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院方将这件事情作为“特殊情况”对待,只象征性地收取了姜进学夫妇2000元。

小如意终于被他的“代理妈妈”送了过来。没想到,小家伙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居然成长得那么漂亮可爱、健康活泼,轻轻一逗他就高兴地在“代理妈妈”怀里手舞足蹈!何红丽从“代理妈妈”手中接过孩子,也许是血肉相连的缘故,小如意一点也不怯生,小脑袋一个劲直往母亲怀里钻。无语表达感激的姜进学竟然拉着妻子,“扑通”跪在大家面前……

11月4日,姜进学夫妇走的时候,他说,尽管自己是幸运的,但他的内心永远都无法抹去曾经弃子而逃的内疚和耻辱。同时他再次承诺,尽管现在没钱,但他和妻子将再去打工挣钱,不管再苦再累,欠医院的钱一定会尽快悉数还上!

(文中主人公姜进学夫妇及孩子均系化名)

编辑/黄 华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