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7 15:1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30 07:4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文为十多年前应邀在某院介绍家学时的临场即时发言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如对具体内容及史料需要讨论,以跟帖形式完成即可。只是最近我可能不在,不能及时回帖,望见谅。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
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12-17 15:5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楼主建见独特.妙.
用经方的高低关键在于各人对经方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怎样认识经方的证,证中的主症.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我理解就是这个意思.
用经方特别关注其剂量与其各药的比例.
以上建见仅供参考
作者: Frankie918    时间: 2005-12-17 16:5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樓主說得非常好,
而我認為,高層次的《傷寒論》識證關鍵,不是看到“胸脅苦滿”“寒熱往來”就用小柴胡湯,
而是除了通過這兩個症狀或其他的臨床表現,
分析出風邪之邪侵入少陽這一病機關鍵,
所以如果就算出現胸脅苦滿、寒熱往來郤不是風寒在少陽所引起的話,
也就不能用小柴胡湯,
這是在下所學對六經辨證体系的認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7 16:5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17 05:0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5/12/17 03:53pm 发表的内容:
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
有此“证”(或此“主症”)必有此方,是否用了此方,此“证”即能必然解决,必然治好?如果能,其机理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下一步怎么办?此证用此方,此方亦是一种药物,在西医中有没有相对应的、类似的药物?此类的病症,很多的时候西医西药也能治好,此时的西医西药又和此方是怎样的关系呢?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7 18:10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4:58pm 发表的内容:



有此“证”(或此“主症”)必有此方,是否用了此方,此“证”即能必然解决,必然治好?如果能,其机理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下一步怎么办?此证用此方,此方亦是一种药物,在西医中有没有 ...
请你好好看看我的帖子。
虽然是个提纲,但确是我血气方钢时毫无保留的讲话提纲,加上我后来针对你的实际问题的注释,应当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证之间是什么联系?中医的理论在中间起着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仲景之学的独特之处又在于那里?有的病,并没有仲景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却用了此方,道理何在?有的病,仲景书上有此症,但下药却无寸功,道理何在?主症与证是什么关系?头发白伤寒金匮中都没有讲,能用经方治吗?经方就是那么简单的靶的关系吗?上南南京问问黄煌,是方证相对,还是方症相对?
就治法而言,你明白什么叫以平为期?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是什么?这与中医基本理论是什么关系?
更不用说,运阴阳,断生死了。
连这些基本的abc都不明白,可以说是连仲景的门墙边都没找着,还谈什么登堂入室,开什么经方,又何谈什么发展与改造中医?
唉,年轻的感觉就是好。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5-12-17 18:3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好,争论的有意思!"证"和"症"的区别在那里?"对症下药"对是不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7 18:4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6:10pm 发表的内容: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证之间是什么联系?中医的理论在中间起着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仲景之学的独特之处又在于那里?有的病,并没有仲景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却用了此方,道理何在?有的病,仲景书上有此症,但下药却无寸功,道理何在?主症与证是什么关系?头发白伤寒金匮中都没有讲,能用经方治吗?经方就是那么简单的靶的关系吗?上南南京问问黄煌,是方证相对,还是方症相对?
boxing先生的这一系列的问非常之好,有力度,有气势,有水平!探讨中医就应当探讨这些,以这样的方式探讨。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有时比解决这个问题还重要,还有有水平。
您的一系列的提问,在下一时还不及思考回答。先生自己有答案吗?可以指教一二吗?
作者: FSJF    时间: 2005-12-17 18:4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先生的[[ 题外的话:陈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令我激情澎湃,不想都多说,一个字,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7 19:0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3:16pm 发表的内容: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这句话是对在下的观点的极大的误解与歪曲。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对于前者,在下是以西医的病因诊治模式来处理的,找出外在的致病因素,并以外在的致病因素为治疗主要对象。对于后者,则参照中医脏腑、气血津液辩证体系来处理病症。外在的症状有若干,内在的病理状态有若干,部位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性质有不同器质、不同功能性的,一个症状可见于若干个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一个特定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可表现出若干个症状,在下诊治此类病症时,是从症状出发入手,去判断明确其内在的病理状态为何,有几个,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是怎样的,再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去针对现阶段最重要的、内在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去进行干预治疗,而完全、绝对的不是“对症治疗”。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5-12-17 19:5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请教boxing先生,六经和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是什么关系?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12-17 20:0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引用南京陈斌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
再次以事实证明南京陈斌对“中医的门”在哪都不知道。
这样如何“将中西医结合革命的风暴推向全国!!!”;这样拿什么来继承、发展中医学?这样就想革中医的命!——中医真的会没命的。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5-12-17 20:1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7:02pm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对在下的观点的极大的误解与歪曲。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对于前者,在下 ...

有刘力红 思考中医的味道。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7 20:2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学海无涯2005/12/17 08:12pm 发表的内容:
有刘力红 思考中医的味道。
不知当初先生是如何评价《思考中医》其书及刘力红其人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7 20:3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7 08:01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南京陈斌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
再次以事实证明南京陈斌对“中医的门”在哪都不知道。
先生的发言,例来喜欢先下结论,不谈细节,不谈理由,是否要考一考他人,鼓励他人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呢?如果是这样,倒是用心良苦啊。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2-17 21:1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西医的安乐死是不是可以包治百病了?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5-12-17 21:1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在 2005/12/17 08:01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南京陈斌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
再次以事实证明南京陈斌对“中医的门”在哪都不知道。
------------------------------
陈斑竹,本不想说,又忍不住不说,我虽不是中医,但你的话摆那,100%的一个西医思路,zajian先生不愿多说,轻点一下,你真执迷不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2-17 21:1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西医曾经试图用麻醉的方法治疗一切疼痛,现在也还在用。与此类似,如果从无神论者的角度看,安乐死倒是真可以看作一了百了的彻底解决病苦的方法。不过这项创举似乎算不得西医的专利,很多自杀者的行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2-17 21:3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楼主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可叹!
作者: Frankie918    时间: 2005-12-18 02:3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Frankie918在 2005/12/18 02:37am 第 1 次编辑]

現在臨床很多人都愛說自己是經方家,
結果一看方子,經方是有,但是郤加了一大堆沒用的廢葯,
一個三十味葯的方裡面,有了四逆湯又如何呢?但体現四逆湯的回陽救急作用嗎?
以為是散彈槍打鳥,總有一槍能打中,喧賓奪主。
證是現階段疾病的病理狀態,證是不是孤立的?這個問題不太理解,
但證絕對不是症的總和,因為症狀的出現,除了是因證引起之外,
還有繼發的病機傳變所產生的病理產物等等,這時就應該分析證的主次,
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
至於仲景書的特點是什麼,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切入點不同就有不同看法,這一點不好討論。
另外就算沒有出現典型症狀,但是如果出現的症狀或者脈舌能說明病機所在,經方當然就能用,
同理,典型症狀的出現,不單純出現在一種病機上面,所以病機不合,用了也白用。
證和症都是用來辨的,而不是什麼證一定會出現什麼症,只要有症就可以用此方,
這樣低層次的辨證方法,郤是現在高校教給我們的辨證方法,
而對于《傷寒論》的研究,用的是內科的方法,這樣又如何能提高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8 06:0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12/18 07:36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12/17 09:13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的安乐死是不是可以包治百病了?
我们的主题是在探讨经方的应用,三七先生怎又一下联系到西医的安乐死的问题了?先生的思维之活跃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8 06:0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12/17 09:31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可叹!
并且是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末了还来一句——可叹!

-=-=-=-=- 以下内容由 南京陈斌2005年12月18日 07:34am 时添加 -=-=-=-=-
三七先生是否再补充几句,如“以阶段斗争为纲!”、“时刻不要忘了阶段斗争!”?这样旗帜可以更加鲜明,语言和行动更加具有自觉性——纲举可以目张嘛。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09:4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12/17 09:31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一番苦心,竟成自言自语,可叹!
谢谢三七生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09:5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王亚当2005/12/17 07:52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boxing先生,六经和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是什么关系?
仲景之六经与内经之六经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吧,大地与江河湖海是什么关系?这个例子并不十分恰当,但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我人在旅途,写东西不太方便,只能权且这么回答,待有时间再细述。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10:0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6:42pm 发表的内容:

boxing先生的这一系列的问非常之好,有力度,有气势,有水平!探讨中医就应当探讨这些,以这样的方式探讨。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有时比解决这个问题还重要,还有有水平。
您的一系列的提问,在下一时还不及 ...
其实,上述所提问题,我在以前所发的帖子及跟帖中,皆有所论及,只是看有缘与否,你留心翻翻,会明白的。这毕竟是论坛,我实在不想比较系统的讲这个问题,因为一来认真的讲这个东西,其中确有很多为当代科学难于解释、易被理解为糟粕 的东西;二来论坛上人员太杂,有少数居心不良之人,我宁愿它灭绝,不愿传与非人。我现在在旅途中,写东西也不太方便。等我回家后,我可以原则性的、比较有系统的就事论事的谈谈相关问题。但我要说的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搏大精深,其内蕴正在为当代前沿科学所重视,不要轻言放弃。你应当看到我发的另一个用前沿科学解释五行的东西,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我个人所获的的六个国家级奖项中,至少有四个与此思路有关。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10:1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quote]下面引用由Frankie9182005/12/18 02:35am 发表的内容:


現在臨床很多人都愛說自己是經方家,
結果一看方子,經方是有,但是郤加了一大堆沒用的廢葯,
一個三十味葯的方裡面,有了四逆湯又如何呢?但体現四逆湯的回陽救急作用嗎?
以為是散彈槍打鳥!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10:2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5/12/17 03:53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建见独特.妙.
用经方的高低关键在于各人对经方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怎样认识经方的证,证中的主症.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 ...
谢谢先生建见。
但仲景之学好比珠峰,有志之士,不以达到泰山为喜乐,必欲至珠峰之顶而后快。先生可看我给陈版主所提问题,阐发见解,这样,或许于你攀登珠峰有一定的益处。
一已私见,不必认真。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8 11:5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7:02pm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对在下的观点的极大的误解与歪曲。
在下在诊治病症时,首先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相当于中医之伤寒病(广义),一类是以不发热的病症为主,相当于中医之内伤杂病。对于前者 ...
陈版主:
我做学问,从手段上是极端的保守,但这并不能说是我在观念上有任何的守旧。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方法论的问题。胡适先生在做学问上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影响到以下几代人,而且实践证明,以这种态度做学问,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假设与求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古人囿于权威,今人滥于自大。当深思。
天地人的关系,中国人理性的探索至少有几千年了。且不要说它解决了问题,退一步讲,就说它的经验积累,又是何等的可观?
提出一个样品,在既定的环境下,请注意,是在既定的环境下,进行模拟观察,是定量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研究,往往取决于实验数据的积累。这种数据的积累,往往限于时间,而使得数据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成为遗憾。好,那么再加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呢?线性变化我们当代的数学可以有效的解决,非线性的呢?多层面换言之多维的变化呢?怎么办?
你如果是在创新一种全新的办法,我没有什么看法。但如果是发展中医,面对无比丰富的资源,弃而不用,是不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你真的以为以发热与不发热区分病,代表着中医的疾病观吗?1+1=2,固然没有错,但它真的能代表数学吗?何况1+1并不一定就等于2呢。
中医看问题,是以一种系统的、全面的、互相制约的观念看问题。偶然性来源于必然性。这样一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反应于中医这样一种具体学科,你可能认为我讲问题老是不透彻,但是,舍弃了数学,怎么能有效的表达一座桥梁的设计问题呢?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再说,你怎么能了解呢?你要知,在我们交流关于平的问题时,有多少人已经明白了我在那篇又臭又长的东西中核心内容要讲的是什么,而交流了更多的东西呢?但是,你觉得我没给你说透,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翻了翻自己咋天写的东西,说的东西,是有点过分了.但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是一个负责的人,为了说明问题,我在以我多年认为最行之有效的说话办事习惯为之。你要是介意的话,可以提醒我,我会马上止步的。不好意思。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8 12:1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8 11:55am 发表的内容:
你真的以为以发热与不发热区分病,代表着中医的疾病观吗?1+1=2,固然没有错,但它真的能代表数学吗?何况1+1并不一定就等于2呢。
先生如何看待“伤寒”(广义)与内伤杂病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18 12:4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8 11:55am 发表的内容: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翻了翻自己咋天写的东西,说的东西,是有点过分了.但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是一个负责的人,为了说明问题,我在以我多年认为最行之有效的说话办事习惯为之。你要是介意的话,可以提醒我,我会马上止步的。不好意思。
没关系,只要是禀着探讨学术、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是本版区所热烈欢迎的。
在下的水平亦有限,只是禀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之学必好问”的古训,而和大家在此激烈辩论,探讨学术,以求有所得。诚如古人云:贤于已者,问焉以释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12-18 17:0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通俗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深究就不切确。
    仲景之学——是“理由实出,法顺具变,合神而一,发而无穷”。然笔墨有限,故略要以偶理。学人自应明理而运奇法。然近两千之秋,无一尽明。器成者唯持一技,而扬其名也。时由技发叶盛者。终一支之流。各持一技,莫言“识经方”。故言深究不确也。近代所谓经方之派,离真甚远矣!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9 13:2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8 00:1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如何看待“伤寒”(广义)与内伤杂病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好,我们从这个问题入手。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在讨论之前,先明确一些概念,取得一些共识。
你所称的广义伤寒包括什么内容?内伤杂病又包括什么内容?上述问题的定义与传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定义有什么异同?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指逻辑关系)?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思何在?
另:为了下一步争论的方便,我建议你先考虑一下以下问题,以免临时遇到时措手不及,好吗?
外感病是否俱发热?内伤杂病是否俱不发热?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9 13:4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8 05:0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 ...
对仲景六经的理解,各家分歧很大。以内经六经代仲景六经的也为数不少。这是事实。
问题在于,以内经六经代表仲师六经,有这么几个总是: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脉、腑、脏之异,有挂一漏万之疑。
2、手足不能兼顾。
3、气血流通路线出现障碍。
4、有关临床验证的问题,不好争论。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古来很多注家,都是真正有临床经验的医家,所举医案,属实确是属实,往往与与观点实际并不相符。所以,一般都只能自己体会。
作为一家之说,我们理解仲师六经为独立于内经六经的证治体系。它基于内经六经,但不同于内经六经。正如前边我回答王亚当所问一样,如果说内经六经为人体的江河湖海的话,那么仲师六经则是承载这些江河湖海及到山川林木的大地,作为承载天地对其影响的载体.不知我的意思表达明白了没有,我尽最大的努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总觉得这样表达,反正是不如用古文表达清楚.但为了不给大家造成误解,只能这样了.
一家私见,并不能代表所有经方家的观点,望理解.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19日 03:33pm 时添加 -=-=-=-=-
不好意思,---"问题在于,以内经六经代表仲师六经,有这么几个总是:"----的"总是"二字应当为"问题".

作者: Frankie918    时间: 2005-12-19 14:2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精彩精彩!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19 16:1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8 05:0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boxing先生:“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 ...
谈到内经六经,我想起一件事,我记不清在跟那个帖子时,在主帖讨论经络时,我跟了一个帖,意思是讲,同样一个人身,道家、医家讲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历数千年而有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当时没讲这么白,只是简单的打了几个字,说“五轮七脉怎么办?”
我之所以再没深说,是怕引起部分坛友的误会,以为我是在否认经络学说。但其实恰恰相反,我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正是为了肯定经络。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把大家对内经经络的认识引入更高一层的讨论,以区别于仲师六经。
这个问题,好象有个叫东方什么的先生(我实在是记不起这位先生的名字了,没有其它意思,不好意思)提到过一种现象,意思是说,光的实质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当代科学认定既是波,又是粒。机械唯物论者可能就要说了,那倒底是什么?人类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定出非此即彼的结论来。但是测不准定理又说明什么呢?量变引起质变,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否则,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时间的起源在那里,空间的止点在什么地方,将无法解释了。
回到主题上来,只能说,这是事实。医家以内经六经起死回生,佛家同样以五轮七脉起死回生。这就是事实。面对我们不能认识的事实,我们不能当代科学不能解释,便简单的否认,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
事实上是,人体内部如果再加上一维生命力时,那种认识将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直线思维能解释得清的.点线的积累尚且会引起质变,何况是面的积累呢?
而这里,要认识把握这种现象,我们目前能够有借鉴意义的办法,就我个人目前所了解的方法内,只有以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理论和象数理论.
多年前,我曾在大街上买到一本书,以人体划线的方式,以全息的观念,提出一种治疗方法,我试了试,还蛮有效果.但与推拿针灸的效果相比又不可同时而语.问题在于,一个人体,怎么有这么多解释呢?
上面这段话,已脱离讨论经方的主题,而且异类,纯是找抽,但是zai先生把话题转到这里,要解释清我的一些观念,以便在后面的续帖中节省时间,也只得挨抽了.嗬嗬.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19日 04:19pm 时添加 -=-=-=-=-
"同时而语"应为"同日而语"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5-12-19 16:3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哈哈,全真子说过!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5年12月19日 04:39pm 时添加 -=-=-=-=-
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
---------------------
我现在最起码对太极图及顶轮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作者: suluji    时间: 2005-12-19 17:5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谢谢boxing 先生教诲。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12-19 21:4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zajian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boxing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脉、腑、脏之异,有挂一漏万之疑。
           2、手足不能兼顾。
           3、气血流通路线出现障碍。
           4、有关临床验证的问题,不好争论。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古来很多注家,都是真正有”
    以上皆不明白经络本质故。

boxing “同样一个人身,道家、医家讲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历数千年而有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佛家特别是密宗讲五轮七脉,也是历千年而有验,也是不争的事实。”
   
    道、医家同出于《易》;佛、密宗先出于古印度,而后在中国又与道意融合。密宗的“五轮七脉”相对中土的佛教更保持原味。《 佛陀讲得很清楚,身体中的「轮」是指
「地水火风空」五轮,密教谓一切依报正报皆由五轮组成。》这才是密法正宗的「轮」说,绝非气脉之轮。“五轮七脉”气脉论是借理代实。三教本同源,来于宇宙,切于现实的变化规律。故“五轮”、“五行”也是同出异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本质的不同。
   
boxing“量变引起质变,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否则,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时间的起源在那里,空间的止点在什么地方,将无法解释了。”
“量变引起质变”——出于马氏之学。其学不善。不足以论“变”。就“量变引起质变”在理论上就是不正确的,你可以再好好思考一下。
“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正道。”——数量级的变化带来了认识观念上的变化,是人的认识的公识,但不等于真正反应现实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能得出“其实这才是正道”。而只是观念一致而已。
中医是大仁爱之术,其正确性、复杂性、完整性是目前人类任何一门学问所不能比试的。其深、广度绝不是一般人所能窥探的。所以在认识中医学时一点都不能随意。其认真程度绝对是一个字也不能放过。《经方》的背后是存在着大学问。所以用《经方》之人,本身就存在“识经方”的多少问题;存在对病人辩症准确与否的问题;是否正确掌握中药物规律性的问题。。。。。。没有这些正确的知识作为基础,谈用《经方》确实是徒其虚名。这是我个人所学的一点点体会。
作者: suluji    时间: 2005-12-19 23:1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好贴。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20 06:0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9 01:21pm 发表的内容:
好,我们从这个问题入手。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在讨论之前,先明确一些概念,取得一些共识。
你所称的广义伤寒包括什么内容?内伤杂病又包括什么内容?上述问题的定义与传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定义有什么异同?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指逻辑关系)?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思何在?
另:为了下一步争论的方便,我建议你先考虑一下以下问题,以免临时遇到时措手不及,好吗?
外感病是否俱发热?内伤杂病是否俱不发热
广义伤寒是指外感病症,包括狭义伤寒病和温热病;
内伤杂病是相对于外感病而言,非伤寒与温热的一类病症,为内伤杂病;
外感病以发热为主,但亦可以不发热,如六经病中的三阴病,感染性疾病中的体温不升,休克等。
内伤杂病是以不发热为主的一类病症,但亦可以有少许发热的,如内伤发热等。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5-12-20 06:3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本文探讨非常有深度!足为肤浅者醒悟。希望先生常来论坛指导。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5-12-25 21:5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6:10pm 发表的内容:
请你好好看看我的帖子。
虽然是个提纲,但确是我血气方钢时毫无保留的讲话提纲,加上我后来针对你的实际问题的注释,应当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 ...
病机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26 11:4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5/12/20 06:33am 发表的内容:
本文探讨非常有深度!足为肤浅者醒悟。希望先生常来论坛指导。
谢谢先生的理解与支持。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我将尽力而为。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26 11:4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9 09:41pm 发表的内容:
zajian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boxing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 ...
佛家五轮七脉,就我所知而言,确也有药物归经之说。具体治法我虽不得其详,但我有佛家医友,疗效也是十分惊人的。我个人对五轮七脉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修练方面。佛家功法,大而化之的讲,戒、定、慧。但具体来讲,对轮脉的使用,确有法门,而且与道家经脉并不冲突;中土有儒释道合解的流派,但一直不是主流,至少还是地水风火,四大为主。这个问题,不宜详谈,但我可以说说道理,举个例子吧,比如说道家经脉为江河湖海,可以运输人身能量;但陆路交通,同样可以运输能量。以陆路交通比作七脉,应当对问题的理解有所裨益。这个问题,就这个论坛的性质而言,只能到此为止。
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马氏之说。易日:穷则变,变则通。穷,就是无际无涯;变,就是性质的变化;通,就是对真理的反映。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因而才有了中国人最引为自豪的易学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大三时,我曾与政治教授展开过一次公开的论争(是校方组织的,不是非法的)。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能解释现象的东西,而当代哲学则是解释事物变化本质的东西,并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普遍适应性作为论据。我就以此为据,进而以八卦的现实应用为目,展开讨论。那次讨论,在我们院内引起很大的震动,尽管结果是悲剧性的,但这次讨论至少使当时的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搏大精深有了一定的理解。多年来,我只运用传统文化的思想,而从不公开宣扬传统文化,多半是由于那次讨论带给我个人的经验与教训。
“中医是大仁爱之术,其正确性、复杂性、完整性是目前人类任何一门学问所不能比试的。”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确实是有着其极其深刻的内涵的,而且它的科学性有很多是超前于当代科学的。但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并不认为它就是世界第一的。中西文化,由于其背景的不同,各自沿着各自的轨迹发生发展,各有其长,各有所短。更何况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类尚未认识的文明,这是现实。我走过一些地方,曾为其文明而震憾,对我小时候的信念形成挑战,也使我对我少时的一些思想产生了重新思考,不论我思考的结果如何,但至少使我认识到包容性的重要性,就某种意义而言,它是科学良性发展的基本环境。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26 11:5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20 06:06am 发表的内容:

广义伤寒是指外感病症,包括狭义伤寒病和温热病;
内伤杂病是相对于外感病而言,非伤寒与温热的一类病症,为内伤杂病;
外感病以发热为主,但亦可以不发热,如六经病中的三阴病,感染性疾病中的体温不 ...
中国古人有一段话,这段话,多年来是作为反面教材而知名的。利不十,不变法。当代经典的解释是,利益不到十倍,就不变法。而传统的理解则是,利益不能兼顾到各个方面,不要轻言变法。之所以能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关键是对“十”字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数制单位的“十”;一种理解是传统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十”,十为全数。后者的理解,就社会学方面的应用而言,确有其局限性,但这段话就社会学意义而言的真实意思又是基于“上上之将不战而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一个特殊意义上的,从此理解,我们又能明白这种局限性如果理解正确的话,并不是问题。这个话题与我们讨论的主题无关,我们不说它了;但对科学研究而言,则有着其重要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每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应当是向真理更趋近一步的认识,既然如此,它就应当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方面更趋近于真理。换言之,也就是说由于这种理论的产生,在它所能解释的域之内,都能使人类对每种现象的认识都更趋近于真理一步。
你对我们讨论的范围作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使得我们的讨论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使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恰恰在我们要往下继续的引子问题上,你没有回答。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义何在?”
换言之,传统中医区分病以三因分病,它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这种分病法,大而化之的讲,从理论上来讲,体现出传统中医天地人相应的一贯思想。从临床上来讲,提供了针锋相对的治疗思路。
那么,按发热与否的方法分类以后,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上的意义是什么?其进步性又体现在那里呢?
这里,再提一个问题,请你予为思考,以便于下一步讨论。
仲师日: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历代有不少人认为此应为伤寒之总纲,但这种认识一种未占据伤寒研究的主流,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如果能从阴阳的层面上把握六经,那将是对伤寒论的理解与研究上的一种突破。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曾有一个帖子,讲传统的中医的基础理论实际包括什么,建议你看看;我自已也找找,找到后,我贴到此帖后,顺便介绍一下我们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如果能使大家对中医认识有所裨益,那怕是最终成为反面教材,也算了我尽了自己的一点力吧。
而具体到仲师之说上,可以理解为:发热与否、三因辨病与六经辨病之间是孤立的呢?还是联系的呢?还是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26 12:0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26 11:52am 发表的内容:
你对我们讨论的范围作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使得我们的讨论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使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恰恰在我们要往下继续的引子问题上,你没有回答。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义何在?”
换言之,传统中医区分病以三因分病,它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这种分病法,大而化之的讲,从理论上来讲,体现出传统中医天地人相应的一贯思想。从临床上来讲,提供了针锋相对的治疗思路。
那么,按发热与否的方法分类以后,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上的意义是什么?其进步性又体现在那里呢?
先生处理病症,首先要区分是伤寒、还是温热、还是内伤杂病吧?先生是如何区分的呢?
作者: 漏船载酒    时间: 2005-12-27 21:30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这话精辟!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0 00:2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我这段话,你可能觉得不对劲。但不管你觉得对劲不对劲,我讲的这是实话。
人的真实思维方式是流思维----当代意识流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的,而不是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名家写医案时,可能为了方便别人,采用了逻辑思维的方式写;但临证时,少有按所写去做的。我这是多少年的经验与阅历之谈,信不信由你。
话到这个份上,我希望兄能否明确一下我们是步步为营讨论,还是信马由缰的海侃。
但不管结局如何,以我的经验看,学中医,要有定力,什么事,只论其然,不论其所以然,学好中医,一个字,难。
我这几天开会,太忙,不能及时跟帖,不好意思。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30日 00:31am 时添加 -=-=-=-=-
以上内容为对45楼的回帖,不好意思,忘打引用了。给各位看帖带来不便,望见谅。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30 05:3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0:25am 发表的内容: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您的意思是诊治病症,不需要先辨别分类伤寒、温热、内伤杂病?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0 10:2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你没有兴趣步步为营,那就海侃吧。权当让以后到此论坛的朋友们开眼界,识异类的佐料吧。
我看病,首察脉与神,定生死,以免授人以柄;其次明三因,决逆顺,独处求平,或食或气或药或针或X,胸中定乾坤;三求六经,定病名,理法方药,从此而生。或伤寒、或温病,或内伤杂病,外加皮肤、骨科、伤科、妇人、小儿之病,尽在其中。x充满迷信色彩,我也别说,你也别听。
实际为了省事,也为了避嫌,只要脉与神无妨,大约是先看看什么病,大路方药(绝对是中药方剂学上能找到的方子)给治,参以教科书上的观点给以心理安慰,或能愈十之三四;不效,辨证,不管我是怎么辨的,最终回归到教科书上的分型,还能愈十之二三;再不效,施以土方验方,不管我是用什么渠道得来的,一概名以家传秘方,还能愈十之一二;再不效,小子无能,或送家好行医之友,或劝其回家送终。不给西医介绍,无他,只是因为但凡找到我这样的无证行医之徒治病的,或是穷的没钱治病,或是给西医院送轰了出来,所以介绍也没用。治好了,那个徒弟要晋个职称,案例让给他,让他用。真治坏了,我出钱善后,权当是学雷锋。这里附加吹个牛,中医的脉神诊法,个人感觉并不比什么ct、b超(我个人真对西医是一窍不通,只听过这两个仪器,还没见过;至于还有其它秘密武器,我是真不知道,别怪我)差多少,原因是多年来,还没真学过雷锋,原因在于脉神有问题的,为了中医的名誉,绝不去白费那个劲。究其实因,要点在于无欲则刚。
身如普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勿使染尘埃。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种意境,是两个层次的差别。
人各有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尘世间的一切呀,唯有缘。缘起则生,缘尽则死,强求不得。
此帖可沉了。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30日 10:35am 时添加 -=-=-=-=-
又忘了打引用了,这是回48楼的。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5-12-30 12:3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再不效,小子无能,或送家好行医之友,或劝其回家送终。
--------------------------------
再遇此种情况,可告我一试!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5年12月30日 00:37pm 时添加 -=-=-=-=-
非重症不足以显其效!
但有一点:必须是值得救之人!
作者: suluji    时间: 2005-12-30 12:5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0:25am 发表的内容: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
受教。
此境界修为如何才修得?


-=-=-=-=- 以下内容由 suluji2005年12月30日 00:53pm 时添加 -=-=-=-=-
唯有缘。缘起则生,缘尽则死,强求不得。
此帖可沉了。
可惜,可惜....

-=-=-=-=- 以下内容由 suluji2005年12月30日 00:59pm 时添加 -=-=-=-=-

此贴收藏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0 13:2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孙清连jkzx2005/12/30 00:35pm 发表的内容:
再不效,小子无能,或送家好行医之友,或劝其回家送终。
--------------------------------
再遇此种情况,可告我一试!-=-=-=-=-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 在 2005年12月30日 00:37pm 时添加 -=-=-=-=-
...
孙兄:
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中庸为本。医生是治病,难以治命。识得例外,才能用得规距。木桶效应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效的,即木桶里能放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些板子,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特别是你草创一门东西时,更要怜得清。三七生先生一个失手,就把他的无数的成功给遮挡住不说,更要命的是给方兴未艾的网上看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应当引以为戒。尽管我个人是极其反对网上看病的,因为以我的能力,没了脉诊,我心里是根本没数的,但我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一贯是理解与支持,别人在倾其所有去探索新路,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以起码的理解与支持呢?这是让我感到遗憾的主要原因。
其次,孙子日:上上之将,不战而胜。攻城掠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充尽其量,也只能算个上将而已。不轻于涉险,履霜如坚冰,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看看易经,会有很大益处的。
另外,真别希望我送给你病人。我因时间关系,极少看病,就是看病,都是至亲好友介绍来的,否则绝不入手,因为我是无证连游医都不算的人。一旦接手,绝不收钱,急了还管吃管住管药管人家家里生活,这需要财力。这些人,一没官,二没钱,好了,只有良心可挣;坏了,后患无穷。请君三思而后行,因为尽管是论坛,我是重信用的人。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5-12-30 13:5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1:28pm 发表的内容:
孙兄:
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中庸为本。医生是治病,难以治命。识得例外,才能用得规距。木桶效应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效的,即木桶里能放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些板子,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特别是你草创 ...
呵呵,这我哪能不懂,我是相信医缘的,否则我绝不出手,在德明也开了一网络诊室,虽然我希望以重症风湿类风湿作为突破口,但我要求是极严格的,虽然是免费医治,但我要求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双方必须高度诚信,这就是我说的医缘,二对方必须彻底弄懂我的理论,否则一是不能坚持治疗,再就是好了你不知道是怎么好的,岂不是弄的我很尴尬,因为从根本来说,我是在推广全新的绿色健康理念,而不单为治病,力求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http://tcmcn.net/dev2/o_treat/list.asp?clinic_id=50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0 16:1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suluji2005/12/30 00:51pm 发表的内容:

受教。
此境界修为如何才修得?
-=-=-=-=- 以下内容由 suluji 在 2005年12月30日 00:53pm 时添加 -=-=-=-=-
唯有缘。缘起则生,缘尽则死,强求不得。
此帖可沉了。
可惜,可惜....-=-=-=-=- 以 ...
要修到此境界,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我这人要么不说,要说就说实话。我们私下交流时我给你说的,都是实话,多少代先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经验之谈。
上得一层山,识得一层境,不上这层山,确实是无法识得这层景的。这是个常识,但正因为是常识,才为人们所不重视。
就促景之学入门功夫而言,首要是背顺,而且是伤寒与金匮一齐背,背得倒背如流,脱口而出。这个背,有两个层面的用处:一是以后有大用,二是去练心,也就是古来说的去燥火。做学问,要的是有恒心,若心浮气燥,则或如如狗熊掰棒子,或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古日,欲速则不达,结局只能是到最终竹蓝打水一场空。这个东西古来还有个很多讲究,也还有很多效果,但用现代语言表达大约就是上述的这个意思了。真中医身体是很好的,到老往往是鹤发童颜。有个同道曾找我相会,我一看他的那样,我就笑,自己都是个病秧子,还给别人治病。交流结果证明,他确实没有下过功夫。后面的这叫题外话,但有缘之人,当明其中之理的。
其二叫思定。背过后要思。思是个过程,思的结果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明师是很少强加自己的观点与人的,因此才带来传统中医的代有奇人,也才有中医今天的百花灿烂。这个伤寒金匮,尤其是后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如神龙之形,鳞甲森严。如果没有第一层功夫,想明白这个层次结构,等于是白日做梦。举个例子说吧,以咳而脉沉浮论治,真是这么回事吗?你只有前后连贯起来反思,才能明白这条的真实含义。至于仲师这种写法,是古代的纸张缺乏导致的呢,还是为了免得传与非人形成的呢,只有天知道。
说句实在话,仲景之学与内经之学确实不是同源。当然,从根本思想上它是一致性的,但在方法论上的差距是很大的。就我个人而言,倒是觉得七篇大论反与仲景之学之有神合之处,不过这点纯粹是我个人的认识而已。
其三则是临症了。我与好多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朋友们都说苦于找不到明师。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有明师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人的机缘不同,明师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有志者,并不是什么不可越过的坎。关键在于自己前两步的基础打的是否结实。实在的说,明师也是一分为二的。即便是跟了个庸师,临症时只要你有定见,接受反面教材,或许是明师所不能授给的。我明白这点,是近年来,遇到一些自学成就了相当水平的人,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有着很强的临症处理能力。细问之,很多反而是得益于当年师从的失误。塞翁失马,又焉知祸福?
上述三步功夫,根据我所见所历,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难于成就的。此时,大约方可称得上是入仲师之门墙。
上述三步功夫,未谈关于如何知药。因为已脱离了本帖的主题。但究其方法,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尽管是初入门墙,但独步医林,是应当有保障的,至少不会为找不到饭碗而犯愁的。以我个人的观察,达到这样水平的人,月收入五六千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从入门墙到登堂入室的路是漫长的,天分与机缘不是人人都有的。但传统文化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但以我所见所识而论,内经七篇大论对中级到高级的水平提高,是非常有益的。要而言之,主要是它比较系统的表述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看法。
后面的不是我不说,而是因为有这世上确实有很多没有上到那层山的蠢人,听说那山上有那景,会大骂是胡说八道的。
再来两句招骂的话吧。
我真的不明白,当了多少年医生、竟然为了奖金少发了几百块、单位让下岗而犯愁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对中医的修理改造呢?假如你是西医,我见真西医黑心钱挣到几千万的大有人在,你没钱,说明你西医没学好,建议你先学好西医,养家糊口是重要滴,老婆孩个个是雷锋的家庭还是比较少滴,一心是不能二用滴;假如你是个中医,中医年薪二十万以上的人多的是,祖宗传下养命术,你连嘴巴也糊弄不了,说明你真不是个好中医。修理改造,当总设计师,是要有综合实力滴,光靠嘴上的实力是远远不够滴。老辈叫这种现象为心急吃不上热豆腐滴。这么多滴滴滴滴全是善意滴,是让同好们反思滴,也是我留给大家做纪念滴。
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
弟兄们,拍砖吧。俺得撒退拉,开骂我也看不到了。随大家便吧。
作者: suluji    时间: 2005-12-30 18:1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很好,谢谢!希望先生常来指导。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5-12-30 20:4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到底误区在哪?为什么称之为误区?误区的界定?烦劳楼主再详加解释!谢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5-12-31 07:4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5/12/30 08:46pm 发表的内容:
到底误区在哪?为什么称之为误区?误区的界定?烦劳楼主再详加解释!谢谢
  灵异怪医先生的问题提得好,我与灵异怪医先生有同感。这个帖子的题目非常引人瞩目,但看完内容却感到有些不明所以。虽有许多人为之喝彩,但细细品味却感到如同皇帝的新衣似的有名无实。正如灵异怪医先生所说:到底误区在哪?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1 10:1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5/12/30 08:46pm 发表的内容:
到底误区在哪?为什么称之为误区?误区的界定?烦劳楼主再详加解释!谢谢
这玩意一定要让用直线式思维讲白了才算不成?
好,老兄,俺就用直线式思维的方法讲白:
本帖所言误区,直指的是以症代证。
本帖所言误区,泛指的是以治老鼠有效治人就有效的观念诠解、运用经方。
本帖所言误区,根本所指的是用不能自园其说的西医理论来解释仲景之学、来修理改造传统中医。
而以上误区,如果不引起警惕,轻易误人性命,有谋财害命之嫌;重则数典忘祖,有败家子之名与实。
本帖所言误区,是拣危害性大的讲,而不是全面系统的讲,因此,界定是子集,而不是全集。
本帖所言误区,之所以不以学术论文的办法一二三的讲,是因为本帖不是学术论文,而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有所指的,以中的为目的,而不是以度人为目的。
本帖所言误区,如有兴趣者,可私下交流,如何交流,视缘分而定。如无兴趣,呀呀呀呸,再骂几句娘无妨。
不知这样讲,先生明白了没有。如果还有理解的不同,先生再给以指出。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5-12-31 10:2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5/12/31 07:48am 发表的内容:

  灵异怪医先生的问题提得好,我与灵异怪医先生有同感。这个帖子的题目非常引人瞩目,但看完内容却感到有些不明所以。虽有许多人为之喝彩,但细细品味却感到如同皇帝的新衣似的有名无实。正如灵异怪医先生 ...
先生啊,我也真心希望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能发展到能用xyz加=号来表达。但那毕竟是遥远的未来。所以,我现在所关心的是,如何能坚持能让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传承下去,而不是去支解割裂修理改造把好好的瑰宝改成门板手推车茅坑板,以免等到将来科学发展后,传统中医能为科学所认识时,后人不会再让小日本嘲笑,支那人又一个世界级的发明-----真正的中医在中国也已经灭亡。急功近利的结局,做为一个中医人,我想不用多提醒的。
先生,请你帮我判定一下,讲清当前对仲景之学的误解误用,讲白一个寒证噎膈病的绝方,讲透柴胡加龙骨牡励汤的应用指征及范围及机制,那个才算给本帖穿上新衣服?
作者: 颐生堂堂主    时间: 2005-12-31 13:0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多日未来看到这么精彩的讨论,受益匪浅。boxing先生点出了当前中医的通病:平脉辩证先度病指下茫然.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5-12-31 15:4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1 10:19am 发表的内容:
这玩意一定要让用直线式思维讲白了才算不成?
好,老兄,俺就用直线式思维的方法讲白:
本帖所言误区,直指的是以症代证。
本帖所言误区,泛指的是以治老鼠有效治人就有效的观念诠解、运用经方。
...
有理!我看懂了!我也不想说什么!因为里面已经说明白了!但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希望多加点细微的东西,要不然真的有点华而不实了!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 00:0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5/12/31 03:45pm 发表的内容:

有理!我看懂了!我也不想说什么!因为里面已经说明白了!但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希望多加点细微的东西,要不然真的有点华而不实了!
嘿嘿,兄弟:
尽管说的是一些在你看来可能极平常的中医理论,但很多年轻人还真不懂。而这些基本理论都搞不明白,我不知道怎么能称得上、当得好中医。正是因为不懂这些基本理论,才导致了这些人在看病时不得不反复借助西药帮助取得疗效,还美其名日中西医结合,进而使中医沦为西医嘲笑的对象,在医疗界被边缘化。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一句话,这些人从骨子里就没搞明白中医是怎么看病治病的。对于这样的人,你给他(或她)个华而又实的东西,他只能依样画葫芦,杂志上发表可以(美工基础好,画得象,当然杂志要发表),但上手治病绝对出事。我曾用一味生姜加点调味料治好过噎膈病,聪明小子写了个东西发表了,挣了几十元稿费,得到老婆的表扬,给老夫买了瓶子好酒,老夫一高兴把此姜制法教给了他;但傻小子们依样画葫芦,让病人吃,病人一吃昏迷了一下午,差点挨了揍。这其中关窍我估计老兄能明白几分,但用西医的思维是绝对不能理解的。举个细微点的例子,你把大黄的化学分析都做完了,在小老鼠的身上取得了足够的实验数据,你以为就会用大黄了?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根本就不是这回事。我可以这么说,百分之百的病能用大黄,百分之百的病又不能用大黄。然后,年轻人就骂开了:老东西,你连算术都拎不清,还上论坛吹牛,整个骗子一个,一个骗子,还稍带个大字。但是,用中医的思维看,有是证,用是药;无是证,不用是药。病有大黄证,就能用大黄;病无大黄证,就不用大黄。换句话说,一(个牛)加一(个床)不等于二。所以我就回骂:小宝贝,别犯傻了,算术的运用是有局限性的。那么,懂得了这点就算中医了吗?我觉得还不是,这叫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么才叫知其所以然?。。。。。。(这段文字呀,得从帖子中去体会了),只有用中医的理论能解释得通,才能叫知其所以然。
尽管我是针对性的说问题,但为了说清问题,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也把一些医家之秘的核心讲了出来。但是对不起,这里毕竟是论坛,谁能看到我写的东西我并不知道,所以,我不可能也绝对不会完整系统的去讲问题,真那样做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对传统中医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中医有中医的尊严,不会卖的那么不值钱。但话又说回来了,从我为人的态度和我来此论坛的目的出发,我通过不同的网名和以对不少帖子跟帖的形式,已经把好多东西不同程度的讲了出来。但是,得留心去看。如果不能从字里行间从体会一些东西,指望以填鸭式的方法来说清问题,那我建议你(灵异兄弟,我可不是指你个人,盼兄多拣钱少拣话,嘻嘻)就别学中医,医者,意也。学中医,死脑不换家、敲一下响一下的人,难。就以这个帖子为例,我讲的东西并不少,而且如果不是因为陈版主没有这个心情的话,我原计划走的更远,就因为说的太多了,我不得不忍痛告别论坛,因为已经有人意识到我是谁了。但讲的方式绝对不会是直接了当的,那是不可能的。至于能否明白,还是一句话,看缘。另外,讲中医、学中医,最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因为中医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产生发展的,它有它的特定表达方法。否则,别人说的再白,也是白搭。
说到话里看话吧,就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说,“医理探源”,源在那里?如果是要探到小白鼠身上,本江湖朗中是根本没有那个资格的。这么说,是玩笑话,我的真实意思是说,如果本“医理探源”版区的定位是努力用当代西医理论去诠释中医,我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但应当在版首予以说明,这样的话我会知趣的。我又说,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版区则不应当叫“医理探源”,而应当叫“医理探未”。理由是:中医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思维产生的,也就是说中医是由先民们的东方式的黄脑袋产生的,而这些黄脑袋当时真的不懂西医理论,沿此路线勘探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而中医在未来,假如能用西医的理论解释得通的话,将会带来一次划时代中西医结合的革命性创举,因为事情现在还未办到,预计在未来办到,所以应当叫“医理探未”。这又是一个玩笑话,我的真实意思是说,既然是探,也就是探索,就要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渠道、多方位、多种思维去探索,而不拘一格。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箩卜青菜,各有所爱,俺就喜欢这么说话,因为这么说话容易掌握尺度,这是俺滴权利,一般人不能干涉俺。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1-1 09:5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医者,意也!医者,义也!医者艺也!
    非三者不能成真医!
    我之陋见,见笑,哈哈.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6-1-1 11:2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 对中医的认识是深达刻骨铭心、炉火纯青的景界,亦即达医者意也之程度。但对先生的有些表达不敢认同。如:"中医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思维产生的"。应是感知存在加思维。
boxing :  "我的真实意思是说,既然是探,也就是探索,就要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渠道、多方位、多种思维去探索,而不拘一格。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箩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一主张于中医有好处!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6-1-1 11:3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01/01 00:01pm 第 4 次编辑]

“医理探未”,有人一看便知,有人一生难明。
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否则,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1-1 12:0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兄言之有理!你的一记老拳只打的我是茅塞顿开!新年快乐!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6-1-1 18:5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先生一番苦心有人可以理解。幸甚哉!还记得先生的教诲。谢谢先生一席教诲。
作者: imflying    时间: 2006-1-4 20:2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5/12/17 03:53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建见独特.妙.
用经方的高低关键在于各人对经方的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怎样认识经方的证,证中的主症.如小柴胡汤方的症状太多,其实主症只有两条:"胸胁苦满"和"寒热往来".有此证必有此方.我 ...
請問 使用經方其劑量與其比例.是否有其他專著  或在何處可以習得 謝謝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1-8 12:5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0:25am 发表的内容: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
楼主理解很深刻.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1-8 12:5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17 04:58pm 发表的内容:
有此“证”(或此“主症”)必有此方,是否用了此方,此“证”即能必然解决,必然治好?如果能,其机理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下一步怎么办?此证用此方,此方亦是一种药物,在西医中有没有相对应的、类 ...
有此证必用此方.只要你对准了经方的证,运用经方必见效.不用任何怀疑.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8 13:0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夏红光2006/01/08 00:58pm 发表的内容:
有此证必用此方.只要你对准了经方的证,运用经方必见效.不用任何怀疑.
此“效”如何解?是治愈,还是有效?是几分有效?是七八分(指病症十成缓解了七八成)有效,还是也包括二三分、一二分有效?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1-8 13:0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imflying2006/01/04 08:21pm 发表的内容:
請問 使用經方其劑量與其比例.是否有其他專著  或在何處可以習得 謝謝
首先读懂<<伤寒论>>原方的剂量.
其次,注意典型配合的关系.如:桂枝汤中的桂枝与芍药的比例是1:1.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的比例为1:5-10.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8 13:1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8 03:0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0:25am 发表的内容: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不辨病,只辨证,莫非伤寒可作温病诊治,温病可作伤寒诊治?外感可作内伤杂病诊治,内伤杂病可作外感诊治?某也不才,只觉眼前与胸中一片茫然,过去的教科书都白学了,只叹书中诸贤实在是误人不浅,又叹boxing先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致使我中华医术医道之精髓几近于失传,良可叹也。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1-8 13:4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请不要把病与证分裂开.病是产生证的根源,证是病的不同表现.
作者: JIOP    时间: 2006-1-8 22:1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6/01/01 00:09am 发表的内容:
...我原计划走的更远,就因为说的太多了,我不得不忍痛告别论坛,
  为什么非要走呢?不走不行吗?一腔热血,满腹郁闷,块垒涌泻之后,一走是难于了了的,还有很多人等待看阁下的高论。
  《仲师日: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z#(3
历代有不少人认为此应为伤寒之总纲,但这种认识一种未占据伤寒研究的主流,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如果能从阴阳的层面上把握六经,那将是对伤寒论的理解与研究上的一种突破。〉阁下若怀私远遁,没仲景精髓于后学,恐非阁下原本之意。别走了,哪怕就在下边看看呢。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6-1-9 07:21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先生为传统中医疾呼,从他的文贴中可以跃然纸上。相信他的观点是得到众多支持的。先生不要离开,我们中医需要团结。别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而失去对中医论坛的希望。相信是金子就会有被认识的。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受到唾弃的。时间会证明一切对错。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1-12 20:2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不要忘记病机!!!!!!!!!!!!!!!!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2 21:4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1\看到各位坛友的回帖,鄙人感到十分惭愧.在这里,真诚的谢谢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做为一个中医人,实在不应当畏难而退,我将尽自己的可能,留在这个论坛,与大家共谋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2\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呆在论坛的时间难于有保证,如果我不能及时的回回复朋友们的帖子,万请见谅.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6-1-12 21:50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希望能够经常看到你的帖子!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6-1-12 21:5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我一个侧踹就要把你给踹回论坛三天!!
作者: 全真子    时间: 2006-1-12 22:32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中医的很多内容是在修道中才能认识到很深层次的,道家和佛家的修法是有别的,对人体的认识也有一些不同,五轮七脉,和奇经八脉,及一中脉为轴一脉带百脉,都是属于修丹道的。很多内容是在慧眼的上层才能看清他背后的实质的,但就这样也离大道还是很远的,中医的真正容貌要想看清他,我的一点感受是要有真修的境界和层次才行的!!!很多人体的奥秘是在真修中展现出来的!!!
作者: 王亚当    时间: 2006-1-12 22:4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全真子,你好,我还要向你学啊。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2 23:1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1/08 01:16pm 发表的内容:



不辨病,只辨证,莫非伤寒可作温病诊治,温病可作伤寒诊治?外感可作内伤杂病诊治,内伤杂病可作外感诊治?某也不才,只觉眼前与胸中一片茫然,过去的教科书都白学了,只叹书中诸贤实在是误人不浅, ...
1、陈版主,我非常赞赏你的机敏,但对你的消化理解东西的耐心(而不是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不辨病,只辨证,”,难道这就是先生对我苦心回帖的理解吗?能否请先生前后连贯起来看看我对你的回帖的跟帖呢?我觉得这样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2、“莫非伤寒可作温病诊治,温病可作伤寒诊治?外感可作内伤杂病诊治,内伤杂病可作外感诊治?”
唉,还是一句话,能否请先生前后连贯起来看看我对你的回帖的跟帖呢?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是以互相交流与讨论为目的,那么我们就应当互相尊重与理解,完整的把握对方的真实意思,系统的理解对方的真实思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交流与讨论开展的有价值;如果以浮燥的心态,断章取义的用一些字词堆垒作为责难对方的依据,这样的交流与讨论与其说是辨,还不如说是打发时光,对你对我对坛友,除了能当茶余饭后的佐料外,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3、“某也不才,只觉眼前与胸中一片茫然,过去的教科书都白学了,只叹书中诸贤实在是误人不浅,”
看来,我的判断基本上是没有错的,你的中医知识来源确实是教科书。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教科书的利弊问题,这个问题我第三次建议能否请先生前后连贯起来看看我对你的回帖的跟帖;二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医者,意也”;反之,若理解成“医者,书也”时,那么,为了病人与你的家人的幸福,最好放弃中医,还当西医吧。我这是实话,不中听但中用的话。
4、“又叹boxing先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致使我中华医术医道之精髓几近于失传,良可叹也。”
先生若有大慈悲心,当泣国之瑰宝中医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致使我中华医术医道之精髓几近于失传,良可叹也足矣,不必叹浮云草木之boxing何去何从,毕竟这是一个学术性的论坛。而就boxing个人而言,一生唯君子是求,得也罢,失也罢,我是从来不放在心上的,何况现在衣食无忧\事业小成呢。
总之一句话,就我多年形成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的风格而言,我喜欢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的往前走。面对蛙步式的做法,我的能力是不及的。


作者: 又是芝麻    时间: 2006-1-12 23:3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POSTISDELETE= ]打拳击的毒游安的死坦得, 你说了几次不来了,还在这儿闹,说还算数么? 还是老爷们儿么??
你又想骂人了吧? 版主!
作者: 又是芝麻    时间: 2006-1-12 23:3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POSTISDELETE= ]当然了, 欢迎发帖,欢迎留在这里, 只是以后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乱讲,佛说那是妄语!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2 23:5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又是芝麻2006/01/12 11:34pm 发表的内容:
打拳击的毒游安的死坦得, 你说了几次不来了,还在这儿闹,说还算数么? 还是老爷们儿么??
你又想骂人了吧? 版主!
一具行尸走肉,喜好的是看别人的屁股,说话主张的是不凭良心,有什么资格谈爷门。
你屡在论坛捣乱的手段,无非是对于但凡属于解释传统文化的帖子,就开骂,然后导致版主卦帖,最终达到你想毁灭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丧失精神的目的.得了几次手,你就以为你的诡计能永远得逞?
蚍蜉撼树,你也太不自量了.
我相信,这里的版主不会永远被你欺骗的.
我相信,因果报应不会对你法外容情的.
我相信,你这一生的不得志只不过是你一生的噩梦的一个开始的.
作者: 又是芝麻    时间: 2006-1-13 00:0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POSTISDELETE= ][这个贴子最后由又是芝麻在 2006/01/13 00:11am 第 1 次编辑]

这事儿都是你干的, 对着镜子自己看看吧,
你只不过是论坛上有一个无证行医的业余爱好者,你以为你就代表了中医?
你是谁还用我说么?
打拳击的毒游安的死坦得, 劝你及时收手,回头是岸,否则“因果报应不会对你法外容情的”
作者: 全真子    时间: 2006-1-14 12:0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及中医的中国人,boxing先生的有些观点和我自己的观点产生着共鸣。
    我听到过不少相当有修为的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各种文化相较,其真东西和精髓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又隐涵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过去的觉者和先贤{包括释伽牟尼佛,达摩禅师都讲过这样的内容的话:“东土之地,是出大德之士之处!”}
    中国的传统中医是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无漏地面向宇宙生命的本源这个方向在研究的,他的基点源于“道”。
    作为宇宙生命的存在和不同体系的传承及修法的差异,佛家和道家对宇宙,物质和生命有不同的看法和实践,并不妨碍其对真理的认识和追求!反观我们中医的不同学术流派和观点,同样是这样的,不同的道路都可以通达北京。宇宙的理是圆融有序的,是在动态中生化更衍着万事万物的,我想抱着这样的正悟的信念,圆融地看待事物,是能有所成的!

    医者关乎命也!医者修乎性也!医者崇乎道也!
   
    无清明之性,难司人之命。我来论坛不久,每见刀光剑影之言,破脸伤肤之语,何能成于医道者哉!?大医精诚,无性命根立,难论道崇源!!
作者: jiop    时间: 2006-1-14 14:0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全真子2006/01/14 00:05p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及中医的中国人,boxing先生的有些观点和我自己的观点产生着共鸣。
    我听到过不少相当有修为的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各种文化相较,其真东西和精髓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又隐涵 ...
  传统医学,当自生命之学离分之后,由汉至今,多有儒者传承,以经典为根本,演其精义,各成其家,故历代名医,大医不乏于后。以其行修性命而为医者,缺少见其人,故扁苍郭玉者流,其术乏传,此时之神医鲜见于世,并非世无此术,因此派流,专修形器之上,以制有形于下,究其命之所能延,以求其化,查其病之所以生,而固其本,是知生在体之外,命在体之内,以内息之法,采阳于日月星辰,化五味之阴于五脏之精,故元气,真气,经气,营卫之气,是其所借之基本媒介,膲遂经络是其基本通道,此皆后世之难明。非后世之不敏,是隔行如隔山也。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6-1-15 20:58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经方给我们提供的是思路,不是模子,不能生搬硬套.因人,因时,因地仍然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6 14:4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先生这又算是一种运用经方的观点。
首先,从宏观上来讲,先生的这种观点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不知先生可曾发现,很多人用经方,根本不予以加减。而加减与不加减的效果,有天壤之别。有的人不经加减,运用如有神;有的人加减后,运用如有神。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医之名虽同,而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流派众多。理论的不同,导致了方法的各异。这些流派,看似与仲师之学形似,其实细细别之,其实却神去甚远。仲景之学,前与内经有异,后与现在的教科书不同。方者,技之未也;理者,技之本也。得本者,用未如臂使指;失本者,用未如隔靴搔痒。此一也。
二、得以传世之流派,以我个人所见而论,各有所长。至于效果好坏与否,根据我实际交流的看法,主要取决于继承者的个人领悟能力与水平。不同的理论,结合临床上的不同实践,总结出不同的方法,这很正常。但主张不加减的,其中自有奥妙。因为仲景之学,六经为纲,百病为目。认得病,辨得证,识不得六经,用方下药,能不出事故,已属不易。要知经方之险,为历代所公认,轻则误病,重则害命,其中关窍,莫出于此。此其二也。
三、各家对药的理解差异是极大的。仲景之学,虽以仲景名名,但其实却是仲景集前人心血而成。其用方遣药,不知经过多少代劳历验。仲景门人,有其证,用是药,效如桴鼓;它家学派,师仲景意,仿其方,也有效验。要之,牛头对牛嘴,马头对马嘴,运用如有神;牛头对马嘴,马头对牛嘴,运用入狱中。此其三也。
但不管那门那派,以我多年体验及与各家交流所得,要想登堂入室,尽二三十年的时间,尚得机缘齐全。至此境界,方能兼及其它。你可知这世上有多少人,一生行医,挂得是老中医羊头,卖的是西药的狗肉,靠的是拉帮结伙,落得是流落街头?这就是我也与古水流一样,极端主张先继承、后发展的原因。我就不信,以区区几年时间,读十三不沾乌合教科书,加剖割小老鼠之体验,中医是什么玩意都搞不明白,就能有能力对中医动外科手术。
郁闷呀郁闷,喝酒去。
作者: 瞽者    时间: 2006-1-16 18:24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比如三七生,挂的是中医的狗头,卖得是邪教的羊肉。多日不得其售,难怪先生郁闷。酒喝多了其实伤身。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6-1-16 20:29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01/16 08:3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瞽者2006/01/16 06:24pm 发表的内容:
比如三七生,挂的是中医的狗头,卖得是邪教的羊肉。多日不得其售,难怪先生郁闷。酒喝多了其实伤身。
如此的仇恨三七,几乎贴贴比骂三七。哈哈哈,看了真是开心。就让这仇恨伴随你一生一世吧。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6-1-16 21:00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6/01/16 02:4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这又算是一种运用经方的观点。
首先,从宏观上来讲,先生的这种观点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不知先生可曾发现,很多人用经方,根本不予以加减。而加减与不加减的效果,有天壤之别。有的人不经加减,运用如有神 ...
   呵呵,抓药30年,什么样的方子没有见过?现在见得最多的是"中药西开",别说让他辩阴阳虚实表里了,有的主治医师连寒热也不分了!就拿治咳嗽来说吧,他不管你有痰无痰,寒痰热痰肺寒肺燥统统重用川贝,有时多嘴提出异议,他两眼一瞪"你有处方权吗"啊哈!老夫只好闭嘴.好在只要不出事就行,只是让病人无端冤枉的多喝几碗苦汤.
   其实你和大鱼头的论点并不矛盾,他强调的是不可泥古,你强调的是要不可偏离中医理论的原旨,现在中医要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条要捍卫中医的纯洁,另一条要中医突破前人的框框求的新的发展,从你们对反对和丑化中医的人和事的态度上来看,你们都是关心和爱护中医的人,我都是非常佩服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17 11:2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6/01/16 02:47pm 发表的内容:
因为仲景之学,六经为纲,百病为目。
此话如何理解?意思是六经辨证体系能应付解决一切的病症?请问如何看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体系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 boxing    时间: 2006-1-17 17:26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陈版主总是盯着一句话死看,我想这大概就是西化后, 现代派的中国人也多成了直线思维的结果吧。
如果这样看在东西,莫说是学中医,就是学其它的东西也别扭。
比个例子说吧。
树为纲,枝为目,就不结苹果、梨、桃、核桃、葡萄?
不过,树里有没有卫气营血脏腑气血津液我搞不明白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19 20:47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6/01/17 05:26pm 发表的内容:
比个例子说吧。
树为纲,枝为目,就不结苹果、梨、桃、核桃、葡萄?
不过,树里有没有卫气营血脏腑气血津液我搞不明白的。
这就是boxing先生对卫气营血与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体系的认识、理解、与阐述?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6-1-19 23:10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attach]1329[/attach]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6-1-20 22:13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总算又能看先生的文贴了。
作者: FSJF    时间: 2006-1-21 10:25
标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boxing先生,您事业有成,值得敬佩,人格高尚,也是事实,但您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所依据的还是经验[古人的和你自己的],因为辨证过程就是说理过程,说理就要有病例,有病方,有方解.解方很难,让人认可,并让人学会,且能举一反三更难,我举一例:二陈汤,主治寒痰阻肺,主症,苔白腻,痰多而白,呼气自觉凉,用药:干姜,半夏,陈皮,茯苓,效果大家要觉的行,我想和大家讨论方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