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理性中医人    时间: 2005-3-31 22:36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作者: 理性中医人    时间: 2005-3-31 22:39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传统技术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5-4-1 07:1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学是东方医学!中医学是东方科学!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4-1 10:48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学是东方科学! 支持!
作者: 李西中    时间: 2005-4-3 13:22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下面引用由东方医学2005/04/01 07:10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学是东方医学!中医学是东方科学!
自己打自己的脸.
中医就是科学
作者: 关晓敏    时间: 2005-4-10 15:55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我同意中医是科学.
作者: 君临天下    时间: 2005-4-11 13:5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这还用的着说吗。
作者: liujh656    时间: 2005-4-18 08:4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题目不好.
中医是哲学\科学\技术的高度统一!
所以,一般人不能理解.
作者: 通草    时间: 2005-4-20 20:08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就是中医
是用来解除人们疾病和痛苦的.
作者: 中原螳螂    时间: 2005-4-24 13:53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客观来讲经验技术大于西方科学!!
就象气功无法用西方科学解释一样!!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5-1 17:3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技术和科学的结合,要分割它们是错误的。
作者: zhanghorse    时间: 2005-5-25 19:4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先定义一下什么叫科学,如果连什么是科学也搞不懂,谈什么技术与科学。

作者: 西河柳    时间: 2005-5-25 22:43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一词最早是日本翻译出来的,后来严复把它引进到中国。科学的通常定义是关于社会、自然、思维的知识体系。再通俗一点讲科学就是分科之学。
现在人对科学的认识,只把物理、化学等自然知识体系看作科学,而把文学、艺术等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看成非科学,这本身就是近代盲目科学主义的表现之一。
科学-技术-经验是从高到低的三个层次。在中国常常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看“科技”这个词语缩写便知。目前人们的错误是把技术等同于科学,常听有不少人讲“现代科学很发达”,细想一下,目前所谓发达的不过是技术(科学指导下的技术)的发达,即物质产品的丰富。
在中医界,人们又常常把经验看成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经验毕竟是经验,它并不没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有些人得了老中医的经验有效,但有些人却没效。其实中医的科学才是需要抓住的。这个科学其实就是中医的理论,回归经典的中医理论。
顺便讲一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简单来讲,研究科学的科学便是哲学。哲学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 甘甘之草    时间: 2005-5-28 15:1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醫不是科學,或者可說中醫不科學.因為有中醫的時候還沒有科學:)

作者: fgc    时间: 2005-5-30 15:16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是未来人体科学的一部分!
作者: 益真堂主人    时间: 2005-6-4 09:08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益真堂主人在 2005/06/04 09:10am 第 1 次编辑]

窍以为:
“技术”与“科学”,是二个不同概念,
没有直接可比性……
中医,在应用时治疗,它可以被视为一门看病的“术”;
但宏观上,它更应该是“道”。
“道”与“术”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道,科学,技术,
又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等来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的
(不揣浅陋,个人看法。)


作者: 益真堂主人    时间: 2005-6-4 09:12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就是科学,
科学,本不应该有什么东西方之分别。
如果说有分别,也是白马与黑马的分别,
而不是马与驴子的分别。

作者: 萧萧风叶    时间: 2005-6-7 20:43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悟性思维,西医是理性思维.中医是<<老子>>,西医是<<资本论>>.一个只知开枝散叶的小树,是看不见自己的根的.这就叫不知深浅.
作者: 甘甘之草    时间: 2005-6-9 14:14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醫是哲學
作者: 侠客行    时间: 2005-6-13 10:24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下面引用由甘甘之草2005/05/28 03:10pm 发表的内容:
中醫不是科學,或者可說中醫不科學.因為有中醫的時候還沒有科學:)
科学从人类一生下来,就有.只是古代没象现在这么广泛而已呀......
请问先生是深圳哪里呀?我也是深圳的,在沙井.

作者: 光大杏林    时间: 2005-9-4 14:23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科学的定义和概念也是人类概括出来的,由于当时人类的知识的局限性,认识事物的客观性.谁能保证定义和概念是不会随着时间和事物的改变而出现不相适应,这就关系的理论的权威性的争论!与其在这里争论,不如把我们的中医发扬广大,学好本领,不要把我们祖宗的精髓丢了,更何况中医在临床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要为了那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放弃,精髓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的,那需要学中医的人的用心领悟,结合临床,积累经验.把中医发扬广大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5-9-4 22:42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药学是哲学指导下的科学!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5-10-5 16:02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本无界限,多为后人无意识割裂。形成现在的多边科学。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类数量的增多,形成了人类自然分工。在原始社会里,粮食的种植,加工。或买卖。均是个人或家庭独自操作。在现在的农村的有些地方,人人都是多面手。
人类增多,社会需求量增大,人类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就有了自然分工协作。满足了社会需求。但里面的每一个成员仍是多面手。只不过在接触时间最长的行业形成了长处,即所谓的技术。而形成的思维就成为理论。
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认识和利用其中的物质来养育自身。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理论,但都是认识这个社会的,但人类却将社会着个整体分成了多个体系。使他们之间有了分歧,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中医就是这个整体科学。
作者: zhangjl163    时间: 2005-10-6 23:3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应该是科学。有些是还没有弄懂的科学。正如用一个撬杠能撬起重量很大的物体,如果只知道使用和使用后的结果一样只能作为没有弄懂的科学。
作者: 妙无相    时间: 2005-10-12 11:36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纠偏之术,平衡之法.从身到心.
作者: zpshp    时间: 2005-10-13 15:34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都有对应的技术应用,反过来技术也是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支持的.但从张仲景开始给的就是怎么治疗,即使给的解释也是朴素科学的抽象,我们用仲景的方子,只要辨证对了,就有效,为什么?到底中药在我们体内发生什么变化,什么反应,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却可以忽略这些,直接用古老的朴素的辨证法,用自然的东西治疗,我们人身上的疾病,所以,中医的本质是一种我们还没认识到的科学原理,但我们的先人却已经把这种原理对应的技术找到,用于我们的治疗中,因此,仲景留给我们的就是!!!!!!!!!!!1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5-10-18 21:39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下面引用由jlzhhj2005/10/18 12:54pm 发表的内容:
[推荐]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邹承鲁 王志珍
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自解放以来一直用“科技”一词来涵盖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包括在国务院下属部门中专管科学与技术的“科技部”以及许多单位中的“科技处”等等。毫无疑问,自然科学与技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指出科学与技术虽然关系密切却又区别明显,在许多问题上还真不能混为一谈。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科技”一词把科学和技术合二为一,也许是我国的创造。邹承鲁在1999年应《Science》编辑部邀请而写的“ScienceinChina”一文中,谈到了我国当前有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倾向,而“科技”一词就是混同科学与技术所创造的专用术语。李醒民同志在“科学无禁区”一文中(见《科学时报》2002年7月19日B3版)提到,这个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同意李醒民同志的意见,在我们多年国际科学活动中,也许除前苏联外,还很少见过别的国家有类似的提法。
  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
  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和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不仅要认识其宏观和外观,还要认识其内部各个层次上的精细结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核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些方面的突破,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信息的世代相传是依靠DNA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年DNA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构成DNA分子的四种核苷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根据双股螺旋DNA分子的一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DNA分子,生物体的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
  无论是原子核结构还是DNA分子的双股螺旋结构的阐明,都是科学家研究自然所得到的重大认识,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并没有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两件在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突破作用的发现,很快激发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正因为对于原子内部结构有了深入的科学认识,才有可能利用原子核分裂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活动服务,发展成为今天的核能工业。而根据对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农牧业上培育和改良物种,在医学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大量疑难疾病,在工业上建立全新的基因工程产业。以上这些在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所有重要技术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来源于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上面说的是科学发展对生产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加速器的技术,就不能进行许多重要核物理研究的实验。没有X-射线衍射技术,就无法测得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两项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以实验技术上的成果而得奖的,特别是在物理奖和化学奖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2002年得奖的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贡献。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差异
  虽然科学和技术如此密切相关,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是否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技术成就,毕竟都是国际上已经实现了的,因此也是可以规划的,可以指日实现的。然而当时在科学方面的学科规划呢,由于不像技术方面那样有硬指标可供检查,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当然我国的科学在解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国际上的科学家也不是在原地踏步,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科学先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这一事实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是难以进行规划的。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回想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现实,有许多重要发展是当时没有预见到的,例如这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发展而完全按照当时的学科规划进行工作,我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1978年DNA双螺旋结构建立25周年之际,英国《自然》杂志记者采访克里克教授,要他预测到20世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克里克回答说科学发展是不可预测的,过去的预言家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只是说,“我们现在见到的生物学问题,到20世纪末都可以解决,但是那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也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癌症问题,当时在美国还是属于有一定程度组织安排并限期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克里克教授也是一位失败的预言家。
  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科学规划中有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也属于同样性质,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例如核聚变能量利用问题。虽然时见全世界媒体的炒作,迄今也无法断言何时可以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难以预见,因此也难以规划。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
  以认识自然为目标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由于探索性强,结果一般难以事先预见,原创性强的技术研究也是如此。因此除可以明确总体研究方向外,常常难以事先设定具体的研究目标,难以事先规定进度,或强求完成的日期。毋庸置疑,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从物理学上牛顿力学的建立,电的发现和电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化学上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建立;生物学上细胞的发现,孟得尔遗传定律的建立等,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都已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影响。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在20世纪内所有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自由探索而获奖的。20世纪一百项重大事件中名列前茅的,像青霉素、半导体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曾分别获1945年、1956年和1962年诺贝尔奖,这些也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获诺贝尔奖的基础研究成果,如超导现象和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癌基因的发现等,仍然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发现必将对21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不可预见性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这一特征,规划可以一方面指出方向,而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时鼓励自由探索,不要在科学上设立禁区,并且在规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在形势发展时可以随时修订。
  当前在我国科学界流行的追赶国际科学发展热点,体现在对设定项目的高强度支持,这对我国科学努力追踪和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设定热点项目的多数已经是全世界科学家辛勤工作了多年,有的项目年发表论文数已在万篇以上,超过我国全年发表全部SCI论文总数,要在这些国际上已经充分开放的领域中有所突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进入热点领域,热点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热点领域,在热点领域内进行工作以积蓄力量,对发展我国科学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只是想强调在热点领域内取得突破的艰巨性可能更大一些。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既要重视热点领域,又要鼓励在那些目前虽还不是热点却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去进行自由探索,对自由探索中已经取得有意义进展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限制,还要给以鼓励和支持。二者的关键都在于有自己创新的学术思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有所创新和取得重大突破。没有自己原创性的学术思想,不仅进行自由探索寸步难行,进入热点领域也只能永远模仿或重复前人的工作,最多也不过为前人成果锦上添花而已。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引起大量在有关领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涌入这一领域工作,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形成科学中的热点,这在国际上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热点领域对于科学长远发展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从全面布局考虑,安排适当力量去追踪热点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一件突破性贡献发表之后,一些较为重要的后继性工作,往往已经在同一研究集体,或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集体中酝酿已久或者已经在积极进行,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陆续发表。外来者,即使急起紧跟,也已经落后了一个位相,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拾取一些残羹剩饭而已。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
  我们都读过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是真实的,现代科学也已经不是阿基米德和牛顿的时代了,不是靠灵机一动就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了。现代科学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长期工作的积累,有时是个人工作的积累,有时甚至是一个研究集体或几个研究集体几代人长期工作的积累,这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经常出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些实验室的原因。
  热点的形成既有其必然性,反映了某一领域在某一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有其偶然性,何时发生,在何处发生,由何人完成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总体说来,突破只能发生在有充分准备的研究集体或个人,因此我们强调发扬优势的重要性。一个研究集体或个人,都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积累,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优势。在时机成熟时,这一优势就可能转化为突破。正因为科学工作需要积累,因此把对领导干部的年龄限制推广到科学家,是十分有害的。1999年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多在六十岁以上,三位医学奖获得者全部在七十岁以上。都经过了多年的工作积累,才取得今日的成就,如果强迫这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六十岁时退休,切断他们的研究工作,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来源:《科技日报》

粘贴于此方便大家学习和讨论
作者: su    时间: 2005-10-19 00:30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理论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指导着临床实践。因此,中医是科学无疑。
作者: yini    时间: 2005-10-30 23:43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我在网络上找到关于“科学”一词的词义,通过对这个词的理解,我们再来看中医是技术还是科学,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一点。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前苏联科学拉契科夫认为:“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科学其实就是指人类在纷繁的事物中,按照事物发生的事实,对不同(或相同)事物进行摸索和归纳,总结出具有相同(或不同)意义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科技的发展。理解了科学的词义,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医是科学还是技术。但是,纯粹的科学或者技术是没有的,科学与技术互相依从,互根互用,科学源于对技术的总结,技术通过科学才能发展。西医是科学,但同样也是技术。人们对事物理解的不断加深,科学的东西有时也需要进行修正。
    中医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行为、精神等客观事实,运用了与西医不同的认识方法进行了摸索和归纳,故此中医对人体医学规律的总结与西医无异,只是其采用的表述方式不同罢了……
    真理也会被琢磨出缺陷,何况需要不断探索的医学乎?……
作者: drlee    时间: 2005-11-3 12:25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
作者: 奔三    时间: 2005-11-12 06:25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方术是什么意思?
作者: 一滴水    时间: 2005-11-12 15:48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中医是用古代语言论述的先进科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反复检验,证实中医是真理,是真理就是科学,中医在现代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其理论的先进与深奥,人们尚未有能力全部破解,中医的神秘不是古代人的错,而说明现代人的理解力不够.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5-11-12 21:31
标题: [原创]中医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下面引用由奔三2005/11/12 06:25am 发表的内容:
方术是什么意思?
方术在古代指关于治道的方法或指天文、医学、神仙术等。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