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6-26 10:56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今人多轻以脑为生命活动之中心,或言其具理推断,无所不精,是以不自觉中养生之中同用此法,人之理事之法或可于养生乎?嗟夫!乃谓众者蒙蒙然不津其意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盖圣人之养生者,法于阴阳,德合天地.顺应生杀之始,此所谓于道者.可以养天年. 祖国医学养生之道大矣.脑是否可堪当重任?今之人事物繁重常疏于此也 遂简引承先贤之志以明之,
形住归之于心第一:
 心主百脉{1},营卫之行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秉乎于心,各部之代谢又还复于心,是以然云云周而复始如环无端{2}.心者体窍之仰赖,生杀之大主.心动则神浴,心灭则形亡.
神得归之于心第二:
  五脏六腑各有所主{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乃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五脏之形养无不禀受于心.若心不养脏,脏生存之不能,何谈情志之生?夫心者神气之所归.情志之根本,五脏之所宗也.
周身通令归之于心第三:
  心者君主之官也{4},自古为君之道乃校黄帝.黄帝之为君者,上能乞天降十三科{5}以膏其民.下可使民得康健以同其志,是乃为君者.心者位为中渚,上通灵于九宫,下膏泽乎百骸.是以为君者也.
夫为君者,同治之要得明矣,全安康泰,上下和合,方应以通令周身. 
心脑辨论地四:
  学者多忽略于心脑之异也.若要脱离窘惑,此辩必明.
  中医之谓心者,非等同于当今解剖所言之"心".百骸之用皆仰赖于心,五脏之志皆为心主. 体阴用阳,不失和合,感召上下.是以能统周身灵气.
  脑者:位居于上,究其在上为天,问体为阳{6},性以偏得,能应变于外物也,
  自然之事物,直观横定,用有归结,有简循物理之法,能一时而明之.脑阳为事,逻辑推理,用尽其材,称誉福德之所化也.
   然生身者.阴阳互变,动静平衡,演化迹循,绵延无数.个性多变,人又焦虑或多,成而泱之.等等诸类,多非直观推理之能之也.遂上古之人教下,静心寡欲,排除身心私念.而能感通微妙之变化,此逻辑之不擅长也. 结论言 脑之活动与认识改造自然之密切相关,但诸推理活动有失虑及身体之平衡.违背养生之道者夥多,脑者非阴阳和合之器,一处失衡,病患乃成.,若用于养生疗病切不可为君也.用以为臣,称以为器,不登帝宝{7}.
  因而言之,修身养性者不可误以脑为中心,本性之偏何来万物周全之说?养生之人武断以用脑分析,欲望越多偏之远矣,实为不得其法.
幽明灵动之住第五:
夫心者上可以感通九宫下可以联运地骸 为连通天地之楷模,是以人知神机不可以偏,为上者扰乎于天,清阳上升,头目混沌不得阴系,为下者动乎于地性乃钝萎,不和于时生性浊重,是以中医者不可不明乎其理也.今之中医学者思路之混乱是否可以以此篇做饵疗之?呜呼!中医者书海浩瀚.非一时之力乃能成之.山高云淡,岂是不晓国蕴之人而能明之?悲之也,戒之也。
                       雪岳真人 于二月二十四日           如有转载须标明转自本站
---------------------------------------------------------------------------------
{1}《素问 》心主身之血脉。《灵枢 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2}《灵枢 动输》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终而复始。
{3}《素问 宣明五气论》心藏神,肺藏魄,旰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4}《灵枢 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以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5} 轩辕皇帝祝由十三科.
{6}以现代事实的论证而言,思考或多则易发头昏脑涨,中医言头乃于上是轻清之窍,思虑过多引气上行,气引血行,发为头昏脑涨。
{7}有偏性之气可以令人有所成就,但不顾乎全局,用之一长则病生矣。现代之思虑过度引起之疾病足有增多,此之实例多矣。
              有米原创贴 首发于 现代中医针灸网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6-29 10:25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心主神明,为十二脏之主”是西医攻击中医理论为“为心学说”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许多人信任西医要点,但事实又是如何?
  “心主神明,为十二脏之主”:“心”在中医理论中包括心脏、脉、血三大部分。
  “心脏、脉、血三大部分”不仅与十二脏器直接连接,且为之提供代谢的营养物质的提供和带走脏器一定的代谢物质,从而影响十二脏器的功能作用。还影响人体的一切组织,包括所有“奇恒之腑”,与及“脑”。甚至控制一切脏器组织平衡。当某一脏器组织发生病变时。病变又反应在血脉之上,这就是为什么“诊脉”能辩人体疾病的最基本原理。
   这就是“心”最客观现实的以物质基础\物质结构\脏器功能极其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的正确科学理论.而非西医“脑主神明”“一脑万能”只有感应没有以物质\能量基础的神话学说。
   西医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为心主义".把医学引向曲途之上.在<黄帝内经>其实描写的很清晰.
作者: 悬壶小生    时间: 2005-6-29 10:31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6-29 14:21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莽莽,嗯嗯。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6-29 14:51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论述中医基本观念的意义:
  人说 中医文章中共识的东西老套了
需要出"奇"制胜 才能赢得编记关注 .所以谁都不愿意去做费力不淘好的事 其实不然.在中国现代中医新人眼里,最缺乏的却就是正确的中医基本观念.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6-29 14:57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黄芪建中汤     
  
   

信息:  
威望: 0
来自: 保密 
总发贴数: 800 篇
注册日期: 2004/12/25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上佳之作,罕见罕见
某不敢斧正,但作羽翼:

1
心肝脾肺肾 五脏。
肝脾肺肾 皆从月(肉)。心独异之,何哉?不能以实象见心也。

2
洋人所谓心脑,不过两肉球尔。
中医所谓 心脑,乃是反观内视所得之真正本心也,岂是显微、放大所能知者?若非深得道生功夫,穷其一生,难有所获。
自王清任以下,离经叛道这多矣。

3
《经◎素问》开篇即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此本黄帝之 传记也。
然则歧伯雷公少师等上古圣贤,为何唐突书中,不记只言片语?
愚人尝惑与此。后得 王师正龙先生开示,始知所谓黄帝传记,实则 内丹炼化之道也
呜呼,道生内景之心脑,实非庸医所能见也。
强说之,则如同 纣王借比干七窍玲珑心以悦妲己。其能得否?否也。
殷失比干,于是亡国,西医从之,能长久否?予不信也!

4
善哉歧黄,传千古圣人之言,教人以学,则大道生焉,社稷兴焉!
儒家所谓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释家所言 明心见性
皆治世之大法也。
故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又说,佛是大医王。
及于我歧黄一家,自有 中黄大道 以来,不知能活多少人也。若能则之,可以开百世之太平,救万民于死病。

5
善哉有米,能于“乱世”之间,正本清源,针砭时弊。心主神明,血脉生焉。肺主治节,而司呼吸。西医庸医,徒知血脉呼吸,不能知其本始,始乱终弃,咎由自取。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6-30 13:36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中国现代中医最缺乏的就是:用现代正确的知识解释中医基本观念.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6-30 16:04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有道理,在这我想到了,论坛乃致中医教育中少了对中医起源东西的学习.
中医本就应该不过重于形质而重整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中医现在没有大的进步.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6-30 19:07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中医(以内经为准)不但重于形质、重于整体、重于局部、重于人体一切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的变化。其实是非常深刻仔细严密的。
  中医现在不只是没有大的进步,而是绝对退步。这句话在每一个明(名)中医师的内心是不宣的事实。就如同高级西医师不明白“饮水在人体消化系统的详细变化”“奶水从何而来”......等等。
  中医学理论是现成完善的医学理论学说,只待学者去理解而已。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现实生理意义的科学印证是揭开人体生理规律最为简单的捷径。
  不止“心主神明”是客观现实正确的科学。。。。。。。。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1 10:06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中医学理论是现成完善的医学理论学说,只待学者去理解而已。"
这话说的,叫你这么说我们只是去吃祖宗的老本吗?
不是这样,其实有很多理论还没有完善,
比如说中医气理论,气在某些病情中的运行情况,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使其走行顺畅,不卑不亢 等等 ,你这思想会让人固步不前,不前进了还能有进步吗?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1 10:30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是今人不懂什么是人体“内阴外阳”的现实人体生理规律。它是目前现代医学的一大缺陷。这一点明白了人体许多生理规律都会迎刃而解,到那时就能明白《内经》的完善性。也能明白“针”的现实生理意义了!
  至于“比如说中医气理论,气在某些病情中的运行情况,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使其走行顺畅,不卑不亢 等等 ,你这思想会让人固步不前,不前进了还能有进步吗?”这一点是更容易理解的。请耐心的学习!!!!!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1 13:16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我是就基本的东西加以说明 不知道你的"固步不前"从何而来.
气的理论就是不完善,难道要加以叙述的思想是固步不前吗?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2 12:19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因为你只知道"有米"而不知道"米"从何来!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2 17:07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好吧 哈哈 既然你说我不知道米从何而来.
那我给你个题目,是我经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气的相关理论来解释的
见现代治疗神经衰弱的时候为什么要加脚跟上的穴位 比如说昆仑 太溪等等穴位?
记得呀 是用气的理论来理解这个治疗方法.听听你的高见>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3 11:30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严格说中医学并没有“神经衰弱”这个病名。这一病名是1869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比尔德(Beard)所创。西医至今自己也无法定义、规范这一病名,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掌握其的病因、病机、病变等生理异变规律。 而要求近代残缺中医却要背负起这种责任是没有道理的。
   从西医对“神经衰弱”的描述,就能明白西医只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感性认识思维之中,停留在病症表面认识之上。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深入认识。而现代中医还能“气、血、功能紊乱”更深一层的人体脏器功能、脏器间的物质能量变化去认识,是较之于西医有更正确而深入的认识。
   我以说过西医总是神化“神经系统”学说。就西医的“神经衰弱”症状描述范围,就能确认其病的病因远远超出“精神科”“神经系统”学说的生理变化范围,而西医就是“脑主一切神明”所以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固步自封、固步不前”,这也证明“脑主一切神明”盲目夸大“神经系统”学说,从而脱离客观现实的人体生理物质基础,因此我定言它是“唯心论”。
    “神经衰弱”的病因、病机、病变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真正正确辨别好病人的病理变化规律,而盲目的加一两个“穴位”去治疗。只能碰碰运气。当病因、病机不属于这种情况时,经验之法不但治疗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影响、加重病情,最后无法可施。这种以经验的治疗方法就是当今中医的真实现象。这样就与西医就“同出一法”,拿病人为试验。已脱离正宗中医学的道意。同样也严重影响中医在世人的威望形象。
     所以没有真正掌握全面人体的生理规律、病理规律和系统的治疗方法。轻率谈用药、用针应该有点过早,更何况对《内经》“气”学理论轻率的下定论?就你的提问就能证明这一点。中医有你我一辈子学不完的知识,《内经》也只是写一些正确、主要的“理”。至于“法”只要正确理解理了,用“法”就不一了。所以才能“替换”用药。针法也多变。这就是掌握正确规律道理的重要正确性。
    “道理”在中国古文明中是与“阴阳”“一气”是相通的,所以你轻意否定中医“气”学理论,明白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的思维极限和现实医学水平。认真学习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掌握、运用正确规律道理与“经验之法”的斗争自古至今都存在,但结果是邪不胜正,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规律。
     可能我有一点小题大作,但中医目前就处在这样的局面阶段当中。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3 12:52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引用:
“道理”在中国古文明中是与“阴阳”“一气”是相通的,所以你轻意否定中医“气”学理论,,,,,"
此纯属 ---欲加之罪,或者说曲解我的意思拉.
  这只不过是同一主要立场上的争斗而已,我认为中医理论从大的理论上讲.还是缺乏改进.比如历代对气的论述,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 它还不够完整,不能全面的指导中医气论.这是非常有开发意义的事情.如果你能说我这样的想法是固步的话,你还有什么前进而言?你的确不应该批判这个.这是个必然的事情 你不必要争论.

引用: "掌握、运用正确规律道理与“经验之法”的斗争自古至今都存在,但结果是邪不胜正"
  经验之法有什么不可深究的呢?难道这经验都是前辈们莽撞而得的?就不该上升到理论层面吗?道理肯定是有的.(跟据气的论述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你逃避这个提法我不赞同,迎风上来,上来你是好汗.

.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3 15:24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内经》只是写一些正确、主要的“理”。一本《内经》才多少字,但它的知识就能引领至今的医学知识。可以肯定的说以后没有另一本医学书能象它这样全面正确又溶缩表达。
     它把主要的“理”都以包括了,有的是待后人去继承与发扬。所以你的“中医理论从大的理论上讲.还是缺乏改进.”我不能认同。而中医“人体气学理论”有待独立深入完善和开发才是正确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的说《内经》不只是医学理论书籍,“气”学理论也大大超出医学的范畴,《内经》就是这样正确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知我这样说你能否明白。绝不是钻牛角尖,因中医理论是在完善的哲学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完善的。除非人不是在象如今的地球环境条件下生存,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才不能成立。
   学中医学要达到精深一定要拥有极严谨、极细致、极灵活、极坦荡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易理极难掌握的思维定位工具。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7 11:36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所纂<内经>者 也无非是尽其所能而为之,气学理论如果有完善,则自然应该划分到中医进本理论之中.写内经也无非是要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自然内经所写是医见必须遵循的道理,不必固而不进.没有发展的理论就是要被遗弃的.
  中医现在所要的发展,还须以大的理论完善以及升华为主,中医面向西医方向的发展,不具备完整的中医发展思路.中医自己有自己的工具,西医的研究工具在进步,我门的工具也要改善.制作出与中医辨证整体观与把握规律为主相适应的自己的新武器.这是应该注意的.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7 12:38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理"和"机"的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必然的联系,要把它们分清.作为合格的中医生这是起码的要求!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7 13:12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理于机中归结 感知,机在理的指导下得到深刻 明确的认识.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7 13:58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道理应灵活应用于现实之上。
   "理"真理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地,如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所以它不会被遗弃。就目前现代正确的科学知识还没能视破它的真伪。也就是说中医学所能接触的问题现代医学无法了解、解释、掌握。更无法谈什么应用。这样自然无法对中医下准确的定义。更无发谈什么发展。
   而这段“中医现在所要的发展,还须以大的理论完善以及升华为主,中医面向西医方向的发展,不具备完整的中医发展思路.中医自己有自己的工具,西医的研究工具在进步,我门的工具也要改善.制作出与中医辨证整体观与把握规律为主相适应的自己的新武器.”只是在“机”之上发生变化,而不是在原理上有所发展。
作者: jiop    时间: 2005-7-7 23:48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观楼上议论,受益颇多。但囿于根器和性悟,理解其精义,还是挺费劲,我也隐约感觉内难伤寒,其理论体系可能是很完整,可能是由于内难伤寒的文字有残缺破漏,使后学难于连贯思索推理,从而很难得出一个很明晰的理论体系。致使后人不能很好的掌握。    所以没有真正掌握全面人体的生理规律、病理规律和系统的治疗方法。轻率谈用药、用针应该有点过早。但病不等人,医者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理解,和掌握得不完全的理论,对病者进行带有摸索性的治疗,这好像是后来大多数医者所作和所能做的,两千年前,内难伤寒可能记载了一个,由真气,经络,脏象,营卫,阴阳,五大学说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从所存的资料看来,其精义后人从来没有能够完整构出过,也就没有恢复出原来的历史面貌。这就是真气学说和经络学说自内难以后,从未发展,脏象学说解释得也难尽人意,营卫学说的营卫之产生,循行,归转存储,功用益废,也是仁智之见。作为理论基础的阴阳学说,也没能把它划分在其具体的范畴之内去讨论,这也可能使后学难于正确理解其理论的一个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医就得消亡和泯灭。一在民间可能有私传,使得不灭,二历代有大智慧者,发内难之煌论,集临床之大成,以急万民之急,故使不绝。写此之意在于,冀希望于有能说清楚者,能够为了中医的兴旺发展,能给后学说说。以益后进。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8 11:18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jiop的认识很正确。
  中医现状现实与继承中医学,以成严重的矛盾局面。即使明白、掌握中医学的各种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个人来将是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这需要国家实质性的支持。才能解决问题。不但对百姓、对人类、对国家、对企业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可政府对中医可以说是“任其生死”。原用那些不懂或半懂正确中医学的“专家、教授”来管理、指导、教育中医界。这样完全不能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中医目前的局面。不能在医学这一领域领先于世界。这是很遗憾的,因只有中国才有这个基础条件。
  目前医学界的改革纯粹是表面形式上的模仿,这又将给腐败分子一个机会,又将给百姓一个变性的负担。这一切的实质就在于政府没有面对真理和现实的历史因素变化所造成的。
  只靠几个论坛想来继承发展中医和改变中医目前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只能这样,所以我希望大家爱护所有的中医论坛。
作者: 歧黄有米    时间: 2005-7-8 12:21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歧黄有米在 2005/07/08 12:26pm 第 1 次编辑]

我有个问题请教 我是学针灸推拿的 在家学药方.
我应该怎么去学呢?要去实习抄方?还是弄些药自己来吃?
可能我有些急于求成了吧 老是学了就忘了.老是心里对一些药方不赶下手
.顾及的最多的还是药物的危险程度,或是辨证局限.这使我不知道从哪下手了.
来个病例都要照书上一个一个的对照.有一点不一样的症状我就不赶开方子了,
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下手学习中药?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7-8 13:55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象你这种情况,先不要急于下方试药。一定要先学习领悟基础原理,在有一定基础时,再学习药物规律。学习药物规律开始完全不需要用实践的方法。可以同过《伤寒》学习一段时间(因人而异),领悟其中的药物规律。同时要结合人体生理的基本原理。才能牢记(要用理解的方式)而完全不需要刻意的“死背”。有导师指导,也同样要思索基础原理。因这才是真正进入中医学的关键。再接下来学习药物规律还可以借用成功经验书籍《汤头歌》《古方八阵》《方剂学》等一些成功的经验药方。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思考。特别是现代中医药物功能特性的解释,大多以治病症状来解释,而不是抓住药物特性与人体生理的关系规律来解释。致使中医药物规律知识混淆。严重影响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中医用药下方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对待知识的人,在你每走一步时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你就会想一些正确而又简易的方法来解决。特别是当今发达的电信工具和网络很有利于自学。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但对有发展前途的人,还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只能谈一点规律性的东西。希望对你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5-10-11 15:31
标题: [原创]中医文化之心主神明论
只要面对真理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