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升降散 [打印本页]

作者: baobo    时间: 2009-11-25 21:29
标题: 升降散
[这个贴子最后由千秋雪在 2009/11/26 10:26am 第 1 次编辑]


杨栗山与升降散
  升降散,一般认为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创,实际上可能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伤暑全书》。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张鹤腾指出,“凡患温疫,未曾服他药,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余未愈者”,皆可用升降散治疗。《中医方剂大辞典》云:“升降散,方源《伤暑全书》卷下……炼蜜为丸,名太极丸。”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可见升降散并非杨栗山创制,但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与杨氏的发挥运用是分不开的。
  杨栗山,名璿,字玉衡,今江苏溧阳人。杨氏学有渊源,上溯《内经》、《伤寒》,于诸家经验亦融会贯通。在温病病因学上,继承和发挥了吴又可《温疫论》之杂气学说,并且指出杂气的病理特性为毒火兼秽浊,使笼统的杂气概念更加明确具体。但在阐发温病病机时,杨氏并没有附会吴又可的“膜原说”,大胆指出:“又可《温疫论》以温病本与杂气,彻底澄清,看得出与伤寒判若云泥……独惜泥在膜原半表半里,而创为表证九传之说,前后不答,自相矛盾,未免白圭之玷。”杨氏深受《伤寒论·平脉篇》中“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和张璐《伤寒缵论》中“伤寒自气分而传入血分,温病由血分发出气分”的启发,提出“杂气由口鼻而入三焦,怫郁内炽”的病机说,认为“温病得天地之杂气由口鼻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散漫不收,走而复合,受病于血分,故郁久而发。一发则邪气充斥奔迫,形成脏腑经络、上下内外一切毒火之证。”
  杨氏认为,温病怫热在里,由内而达于外,内之郁热为重,外感为轻,治疗上“非泻即清,非清即泻”,若用辛温解表是抱薪投火,轻者必重,重者必死。因此,杨氏师法刘河间、王安道,以双解散、凉膈散、三黄石膏汤等为主方。同时他十分推崇吴又可“温病下不厌早”之说,并深得喻昌旨趣,指出:“温病治法,急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他博采前贤经验,结合个人临证体会,创制了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的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等八方,以“重则泻之”为法则的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等六方,再加上升降散,共十五方。
  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饮,蜂蜜为导,药味虽少,六法具备,而方乃成。考诸本草而知,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其性属火,兼土与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温病火炎土燥,焚木烁金,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能避一切怫郁之邪气……故为君。夫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出粪土之中,处极高之上,自感风露而已。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也。蜕者,退也,盖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蝉之蜕,然无恙也,亦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臣。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故为佐。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故为使。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循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逐邪气无处不到……故为引。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故为导。盖蚕食而不饮,有大便无小便,以清化而升阳。蝉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以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因此,杨氏治疗温疫非常重视升降散的运用,以其为十五方之总方,“轻重皆可酌用”。
  综观杨氏十五方,共用药五十味,均以僵蚕、蝉蜕为主药,取其轻清宣透,以升阳中之清阳;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苦寒之品仅次于僵蚕、蝉蜕,取其清热解毒、攻下逐秽,以降阴中之浊阴。后世医家对杨氏温疫十五方尤其是升降散评价甚高。如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曾云:“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作者:马 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baobo2009年11月25日 09:52pm 时添加 -=-=-=-=-
    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别是赵绍琴赵老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9-11-26 10:20
标题: 升降散
升降散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
升降散
  【别名】赔赈散、温证解毒散
  【来源】《伤暑全书》卷下。
  【组成】白僵蚕(酒炒)2钱,全蝉蜕(去土)1钱,川大黄(生)4钱,广姜黄(去皮,不用片姜黄)3分。
  【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哈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制法】上为细末,合研匀。
  【用法】病轻者分4次服,每服重1钱8分2厘5毫,用冷黄酒1杯,蜂蜜5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与3次服,每服重2钱4分3厘3毫,黄酒1杯半,蜜7钱5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2次服,每服重3钱6分5厘,黄酒2杯,蜜1两,调匀冷服。如1-2帖未愈,可再服之,热退即止。
  【禁忌】服药后半日不可喝茶、抽烟、进饮食。若不能忌,即不效。
  【方论】《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附注】赔赈散(《伤寒温疫条辨》卷四引《二分晰义》)、温证解毒散(《羊毛瘟症论》卷下)。炼蜜为丸,名太极丸。

作者: wonghaishui1    时间: 2009-11-26 11:47
标题: 升降散
小的式解升降散:
不对之处,请大家指导。
升,姜黄。
降,大黄。
风、热、劲,白僵蚕,全蝉蜕。
升降是一对力,不可偏废。阳明之气降,则热化。上有风热等引起之表症,白僵蚕,
全蝉蜕,治之。姜黄可能是对大黄之争力。也是防伤正之意。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