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28 21:52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赵淑贤      女         82岁             西安
      07年1月17日初诊:06年8月做胆总管中段结石摘除术,至今引流管每日仍排出液体约200毫升。伴纳呆,稍微多食则脘胀,嗳气,口干不欲饮。大便色白而干燥,二日一行。夜尿二至三次。
        处方:
            半夏12克    枳壳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5克    党参12克      黄连3克     杏仁15克
                                        水煎服   
                                                       七剂
       二诊:07年1月28日
         服药后每日分泌液体约50毫升。大便由白转为淡黄色,日一行。夜尿二至三次。纳进。脉右弦软,左弦硬而弯曲。舌淡红,苔右侧白厚腻,左侧薄白。
        处方:
                         上方加薏米20克
                                          水煎服         
                                                         十剂
文字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29 13:34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辩证思路:纳呆,嗳气,脘胀,为胃气上逆而不降。夜尿频为气虚脾虚之象。阳明不降则大便干燥,脾气虚弱则水湿不运,故大便色白而引流管分泌不止。方以茯苓饮加减以通降阳明,合四君子汤去甘草以健脾益气。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7-1-29 14:34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平和,稳妥,有效的方子。
作者: aifeiyang    时间: 2007-1-29 16:25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这个病人不难治,难在治疗后效果可以维持多久时间。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30 08:49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我考虑,脾若健运,疗效还是可期的。当然,最后究竟如何? 还要“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幽明鬼使    时间: 2007-2-14 15:21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余以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可以一用,本方原为伤寒66条治发汗后腹胀满,然其质一也,元气伤也!不知孙先生以为如何?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7-2-14 17:34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7/02/14 05:4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1/28 09:52pm 发表的内容:
脉右弦软,左弦硬而弯曲。舌淡红,苔右侧白厚腻,左侧薄白。
 ...
注意高龄之人,应以胃气为本,《医学衷中参西录》:

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然脾胃属土,其脉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今其脉弦而有力,乃肝木横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其脾胃虚也。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此时脾胃气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势,冲气复上干而排挤之,而其势愈外越,故其脉又兼大也。
镇摄汤: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愈。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五钱) 清半夏(二钱) 茯苓 (二钱)
服药数剂后,满闷见轻,去芡实加白术二钱。
脉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然脾胃属土,其脉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今其脉弦而有力,乃肝木横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其脾胃虚也。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此时脾胃气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势,冲气复上干而排挤之,而其势愈外越,故其脉又兼大也。
附:直隶盐山李××来函∶
天津王媪,得病月余,困顿已极,求治于弟。诊其脉,六部皆弦硬有力,更粗大异常,询其病,则胸膈满闷,食已即吐,月余以来,未得一饭不吐,且每日大便两三次,所便少许有如鸡矢,自云心中之难受,莫可言喻,不如即早与世长辞,脱此苦恼。
细思胸膈满闷,颇似实证者;然而脉象弦硬粗大,无一点柔和之象,遂忆镇摄汤下注云,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以实证治之云云。即抄镇摄汤原方予之。服一剂,吐即见减,大便次数亦见减,脉遂有柔和之象。四五剂,即诸病全愈。以后遇此等脉象,即按此汤加减治之,无不效如桴鼓。

仅供参考!


作者: aifeiyang    时间: 2007-2-14 19:42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学习,呵呵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2-14 22:58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8#7意见都有参考意义,受教了,感谢!后续情况将随时发出。
作者: 中医方    时间: 2007-3-8 19:06
标题: 医案一则(正在进行时)
等待下文.....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