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所以然    时间: 2003-12-23 17:14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所以然在 2003/12/23 05:19pm 第 1 次编辑]

                                          叶天士治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前清名士沈德潜比叶天士稍晚,他在编著《苏州府志》中称叶天士“于疑难症,或就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或毫不与药而使饮食居处消息之。” 对叶天士的医术可谓钦佩之至。
     《苏州府专》中载有这样一则病案:“一富室新娶妇,病若呆,医药罔效。桂往诊之,命空室掘地作池,贮不洁其中,覆板舁病者卧其上,静伺之。俄尔呻吟,逮天明移还内室,识清爽。或问其故,曰:‘此香闭也,臭可辟香耳’”。
     这个病例发生于三百多年前某富室之新娶妇,其病若呆,神志不清,叶天士诊断为“香闭”。考所阅中医典籍,尚无未见“香闭”之病名。本人认为叶氏所谓的“香闭”,系指新娘因感触香烛脂粉等异香之气,扰乱气血,而致气机郁闭之症,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休克。
     毫无疑问,叶天士诊断患者气机郁闭的病机是正确的。
     但对于致病的原因,拙见尚有值得推敲之余地。封建时代婚庆之喧扰、离家之忧恐、礼仪之繁琐、夫家之陌生等,强烈的情志刺激与环境改变极有可能使具有癔病倾向者发病。再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与临床症状,更像是由七情过剧所致的“气厥”症,相当于西医的癔症性昏厥。
     而叶天士在对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并未用药,但处理是正确的。
     1、首先移至空室,改变了患者居处的环境,这就有利于脱离过敏源,或者纷扰的环境,无论是对“香闭”还是“气厥”病症都是有益的。
     2、其次是让患者卧于板上,静伺之。平卧则可改善脑部血液的供应;安静可减少外界的干扰,以及自我情志之调适。
     3、至于掘地挖池,在其中放置尿粪等不洁之品(臭可辟香),可以剌激其神经起催醒作用。记得与我在急症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处理癔症时,采用氨水棉签剌激患者鼻腔以傕醒的方法,真可谓古今异曲同工之举。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3-12-28 21:04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好!
作者: 山中隐者    时间: 2003-12-29 23:57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此病并非过敏性休克。而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癔病”。
作者: 庸三    时间: 2003-12-30 09:35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下面引用由山中隐者2003/12/29 11:57pm 发表的内容:
此病并非过敏性休克。而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癔病”。
同意。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12-30 17:45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苏州府专》中载有这样一则病案:“一富室新娶妇,病若呆,医药罔效。桂往诊之,命空室掘地作池,贮不洁其中,覆板舁病者卧其上,静伺之。俄尔呻吟,逮天明移还内室,识清爽。或问其故,曰:‘此香闭也,臭可辟香耳’”。
   此处所说:"病若呆",是说患者神志恍惚不清,一时部分丧失识别及判断能力,似乎痴呆的样子,并不是完全昏迷或昏厥..应属于一时脑供血不足,造成思想意识缺损.民间老百姓谓这种现象叫"发懵",是由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患者暂时不能适应而致.这和癔病亦应有所区别.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2-30 21:01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下面引用由山中隐者2003/12/29 11:57pm 发表的内容:
此病并非过敏性休克。而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癔病”。
同意。
“气机郁闭之症”,与“西医的过敏性休克”,正好是相反的两回事。气机郁闭,是指的气机外闭而不通;而过敏性休克,则正好相反,是指的由于周围血管的大量开放导致的循环阻力骤然减低所致,是一种典型的“高排低阻型休克”。表面上也有区别:前者血压不降低或者升高,后者休克——血压降低。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2-30 21:03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或者说,前者为阳气太过,闭郁不通为病;后者为阳气不足,不能固守为病。要之,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总之,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
作者: 红花    时间: 2004-1-6 18:25
标题: 新婚妇“香闭”案今析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