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寿宏堂主    时间: 2003-11-2 14:58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主诉  近半年来得一怪毛病,每天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时候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同时伴有双侧或单侧的肢体也有类似感觉。好象有东西在皮里膜外之间走动。
   查体  无异常
   舌象  舌尖微红 薄白苔
   脉象  沉略细
   二便  正常
   饮食  正常  偏喜甜食
    这几年没有看过类似的疾病和相关报道,但是,从症状看是风邪致病。所以决定用针灸治疗(方剂不知道开什么,很挠头)
    用调理肝木的方法针太冲 阴陵 大陵 曲池 气海
      但是 效果不是很明显
      有那位先生识得此证或是知道怎样治疗的 请指教!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2 17:15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1/02 05:19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寿宏堂主2003/11/02 02:58pm 发表的内容:
主诉  近半年来得一怪毛病,每天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时候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同时伴有双侧或单侧的肢体也有类似感觉。好象有东西在皮里膜外之间走动。
   查体  无异常
   舌象  舌尖微红 薄白苔 ...
湿生风。
辨证:湿邪久迦,内风袭络。
论治:健脾除湿,和营息风。
方药:生白术30---60      带皮茯苓60---90      杭白芍15---30
资料不全,仅供参考。
两剂,消息之。

作者: 玉屏风    时间: 2003-11-2 18:36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另一思路供参考:
         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大约是阴阳经相互交接之时,阴阳失调则"筋惕肉(目闰)"----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 颈部为多条阴阳经循行之处。当调阴阳,镇心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作者: 金正方    时间: 2003-11-2 20:06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1/02 05:15pm 发表的内容:
湿生风。
辨证:湿邪久迦,内风袭络。
论治:健脾除湿,和营息风。
方药:生白术30---60      带皮茯苓60---90      杭白芍15---30
...
凭什么?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1-2 20:10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1/02 05:15pm 发表的内容:
湿生风。
辨证:湿邪久迦,内风袭络。
论治:健脾除湿,和营息风。
方药:生白术30---60      带皮茯苓60---90      杭白芍15---30
...
更同意五积散先生的方子。只是未必就见的有湿,茯苓也就可以不用;白朮可以补助,主于夜间不利,白芍可以祛风,午间的回转就顺利。用量也合适,极同意这种药专力重的风格,大有经方气势。
说了这些,又觉得不敢妄言,“带皮茯苓60---90”下面,可能还有在下所不理解或领悟的真机在焉。还请五积散先生赐教。
作者: 金正方    时间: 2003-11-2 20:15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玉屏风2003/11/02 06:36pm 发表的内容:
另一思路供参考:
         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大约是阴阳经相互交接之时,阴阳失调则"筋惕肉(目闰)"----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 颈部为多条阴阳经循行之处。当调阴阳,镇心神---- 柴胡加龙骨 ...
哎呀!怎么让你先说了?我就有此意,只是先提出了让五兄解释他说有“湿邪久迦,内风袭络”。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1-2 20:30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玉屏风2003/11/02 06:36pm 发表的内容:
另一思路供参考:
         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大约是阴阳经相互交接之时,阴阳失调则"筋惕肉(目闰)"----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 颈部为多条阴阳经循行之处。当调阴阳,镇心神---- 柴胡加龙骨 ...
个人愚见:“阴阳经相互交接之时”,当在于阳明之时或者厥阴之地。请诸位想一下“阳旦汤”或者“阴旦汤”,但兼之者,当在于一个“旦”字!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2 20:56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金正方2003/11/02 08:06pm 发表的内容:
凭什么?
肌肉润动----湿阻筋脉(阴虚也能出现)
舌尖红,苔白腻-----有湿生风之象,但还没有完全化热,故以除湿为先。
四肢---脾
喉咙-----三阴之聚
喜甘-----脾之味
时间-----二者时间为阴阳过渡阶段。另:晚间的是21点到23点,还是21点到1点?
立方之旨:除湿健脾,佐以敛肝。
以上为一家之言。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2 21:24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1/02 09:2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3/11/02 08:10pm 发表的内容:
更同意五积散先生的方子。只是未必就见的有湿,茯苓也就可以不用;白朮可以补助,主于夜间不利,白芍可以祛风,午间的回转就顺利。用量也合适,极同意这种药专力重的风格,大有经方气势。
说了这些,又觉得不敢 ...
愚以为:要知道风象的产生的机理,此案愚辩为湿生风,茯苓为治生风之标,白术为治生风之本,芍药土中泻木。
三者合方名为:三白汤。为家验效方,三药依“风”“湿”“热”不同症状的轻重调整剂量,广泛适用于各类风湿诸疾,此方结构合理,肝,脾,肾,胃,肺五脏皆顾......
不驱风,风自除,不疏肝,肝自疏,不活血,血自活......
你说奇怪不奇怪?

作者: 金正方    时间: 2003-11-2 22:16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原来如此。
受教育了。
作者: 寿宏堂主    时间: 2003-11-4 14:38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谢谢诸位!
我有一个想法 就是根据舌象舌尖微红 薄白苔和脉象沉略细 还有气血流注方面考虑从心肝血虚入手
因为中午11点到1点为流注心经 晚间11点到1点流注肝经 肌肉(目闰)动为血不养筋
所以我想在五先生的基础上加上生地3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加以治疗
诸位以为如何?
作者: 紫极先生    时间: 2003-11-4 18:41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此病于子午,名为筋骨风,可用酸枣仁半生半熟各30克,研末服,另服酸枣肉半斤,若无,可用山芋肉30代煎汤送服。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7 16:03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紫极先生2003/11/04 06:41pm 发表的内容:
此病于子午,名为筋骨风,可用酸枣仁半生半熟各30克,研末服,另服酸枣肉半斤,若无,可用山芋肉30代煎汤送服。
纯虚?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7 20:45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承诸位所言,病在子午,责在心肝(胆),此母子之脏;喉咙为足少阴肾经所过,四肢者脾所主;动者风之象,风为肝所主,但病却现于肾、脾所属之地,是脾肾不足为风邪所乘。舌尖红者,心有热;脉沉细者,肝血虚。综合判断,病机为肝血亏虚而兼心热,致风邪内生,乘脾且累及其母,故当以养阴血柔肝息风为主,辅以清心,佐以扶脾补肾。因此,在诸位处方中,是否应加麦冬、知母清心,钩藤、天麻息风,茯苓、山药补脾肾。当否?
作者: 紫极先生    时间: 2003-11-7 22:34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极先生在 2003/11/07 11:1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1/07 04:03pm 发表的内容:
纯虚?
枣仁生用日以养心,熟用夜以安神。
经云:形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径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观四诊,脉沉细,舌尖微红。肌肉抽动,四肢如是。明为不足,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证在子午,阴阳相交之时,养心为主。
酸枣肉、山芋肉,甘味也可补,酸味也可敛,补肝之妙品,肝气足,生火有余。为子不足补母。再加元肉亦可。肾生骨髓,髓生肝,肝不足生内风,肝为筋,肾主骨,故曰筋骨风。
为是病当熟读内经,不可妄言虚字。
如还有疑问可参阅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11-7 23:01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结合柴桂交通阴阳及肝主宗筋说,如何?
作者: 蜀山剑客    时间: 2003-11-8 09:19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果如紫极道兄所言,柴桂定不能用!
作者: 奥译    时间: 2003-11-9 15:34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同意玄隐子,桂枝汤合小柴胡加减.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1-9 16:04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下面引用由蜀山剑客2003/11/08 09:19am 发表的内容:
果如紫极道兄所言,柴桂定不能用!
柴胡、桂枝,不宜相提并论。柴苦通里,桂辛发表。
“柴桂定不能用”,是否应该是:桂枝发散不合于用?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9 16:19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1/09 04:2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紫极先生2003/11/07 10:34pm 发表的内容:
枣仁生用日以养心,熟用夜以安神。
经云:形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径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 ...
1;其实“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看怎么理解。
2:先生处方之意,大约是看到了“血虚生风”之后的种种迹象而定,我看到的是“血虚生风”之前的种种迹象,先生看到的是因虚而生风,我看到的是因湿而生风,二者只有一步之遥,我在前贴中已经说明:舌尖红,苔白腻-----有湿生风之象,但还没有完全化热,故以除湿为先。这是我的理论。
至于以子午来定处方的原则,愚以为不足为凭,气血之间都可以导致这个时间段的变化,换言之,气份实,可以导致,血份虚同样也可以导致。正所谓木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木不疏土,还是土不荣木。
至于酸枣仁生用日以养心,熟用夜以安神。大约是出于李时珍,愚认为,也只是个人见解罢了,临床当中不足以为信。
综合全案来看,愚还是以为:先实土,后荣木,为何?内风之象虽有,但并不严重。
    主诉  近半年来得一怪毛病,每天中午11点到1点,和,晚间9点到1点时候喉头和两侧的肌肉抽动,同时伴有双侧或单侧的肢体也有类似感觉。好象有东西在皮里膜外之间走动。
  查体  无异常
  舌象  舌尖微红 薄白苔
  脉象  沉略细
  二便  正常
  饮食  正常  偏喜甜食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这是愚处方的根据。





作者: 灿烂乾坤    时间: 2003-11-9 17:50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其实我看只要是各位言到的证,大家都是好方法,毕竟在网络,大家除了楼主都没有看到病人,谁都可能正确,也都可能有差误!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9 19:13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11/09 07:1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灿烂乾坤2003/11/09 05:50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看只要是各位言到的证,大家都是好方法,毕竟在网络,大家除了楼主都没有看到病人,谁都可能正确,也都可能有差误!
同意。
网络的诊病的真正意义在于理论上的提高和认识。
当然,好友病例除外。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1-10 01:00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甲己化土的芍药甘草汤如何?
作者: 抱残守缺    时间: 2003-11-15 11:18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同意五积散,但可否用苓桂术甘?
作者: 朗月    时间: 2003-11-20 14:26
标题: [原创]一个31日收到的病例!
年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