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xyyh    时间: 2005-1-15 20:11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这是以前的帖子
作者:膏肓俞《我的伤寒经历和几个问题》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237&show=375
初读《伤寒论》,就亲身经历了一把。
   本人男,29周岁。11日五日探亲归来,适逢系里聚餐,
就陪领导多喝了些酒。当日、次日无事,但7日
一天没有大便(我一向每日大便)。至8日晨
方又大便。
   8日中午起,头痛,畏寒,手足心热,周身肌肉酸
痛,尤其是头枕部疼痛,脉浮,不想吃东西,苔黄腻。
于是下午去校医院看中医科。结果中医不在伪中医
坐堂,问了两句症状,就让去查血象,DC正常,WBC
略高(7600)。然后医生就拿出听诊器听了听我的
心跳(我手都伸出去打算让她切脉了,她居然用听
诊器听心跳!),112次/分,然后处方如下:
先锋6号,藿香正气胶囊,维C银翘片,退烧药。
   回家后翻《伤寒论》,觉得我的症状挺象麻黄汤
症,但平日里常自汗,是不是属于“不可汗”呢?但
觉得维C银翘片“辛凉解表”,我都伤寒了,哪能再凉,
于是不用。服先锋6号,藿香正气胶囊。
   当晚发汗,但热不退,最高时腋下39度。9日上午
继续发烧,周身疼痛稍减,但更不欲食,且无大便。至
中午,浑身发冷,腠理紧闭,一点都不出汗。心想这样
下去非发高烧不可,乃用热水泡脚,又喝了两包小柴胡
汤,昏昏睡去。下午出汗,体温腋下38度5。到傍晚,胃
中难受,屡屡打嗝,所吃的粥、所服的药味道都可以闻
到,似乎根本就没有进入小肠。总觉得自己应该大便,
于是又喝蜂蜜水一杯,睡去。
   10日零时,突然醒来,想大便,便为稀水状,中间有
未消化完的小米粒,味腥臭。变后复睡,至2点半醒而复便,
再睡至5点、8点又大便二次。大便后高烧渐退。
   10日上午正常上课一次,感觉体力虚弱,其他尚好。
但仍然不想吃东西,舌苔仍黄腻,腹微痛,拒按中午时手足
发冷,身上尚好。下午又去中医科,居然又只有伪中医在,
她听说我拉肚子了,立即让我去查大便,我哪里大得出来呀!
经此一劫,我觉得:所谓“西医治疗急性病更好”,纯系谣言。
伤寒发病、传经都很迅速,常一日一变甚至一日数变,须掌握
病机,辨证求治。而西医,特别是西医的庸医们,只会要你查
血象,查大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乱开药,好在上天有活
人之得,大部分病人因为邪不胜正最后也好了,却成了西医的
功劳,反又坐实了谣言。
另外,我也有几个问题请教各位先生:
1)我的8日病情,是不是太阳伤害?我素常自汗,是否属于
  “不可汗”?如果是,那该怎样治疗?
2)9日中午的热水泡脚和服用小柴胡汤,是不是犯了“强发汗”
  之忌?
3)10日凌晨大便后烧退,是什么原因?我有好几年都没有这样
  发过高烧了,而此期间大便一向通畅,大便通和无高烧是不是
  有什么内在联系?
4)我现在烧虽然退了,但舌苔黄腻,腹痛拒按,这病情是演化
  到哪一阶段了?应该怎样治疗呢?

大家看看三七的是怎么样滥用附子理中的吧:
三七说:

太阴本虚,又加太阳伤寒,麻黄汤为正解。然汗家不宜过汗,当以附子理中助麻黄解表,当一剂霍然。  
--------------------------------------------------------------------------


作者: xyyh    时间: 2005-1-15 20:22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现在阳虚之人是不少,但也不至于碰巧用对几例后,便开口附子闭口干姜,举手四 逆,抬脚理中,不出事才叫怪。
作者: xyyh    时间: 2005-1-15 20:33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这个贴子最后由xyyh在 2005/01/15 09:03pm 第 1 次编辑]

更有意思的是化出几个马甲来(7224162绝对是你),自己捧自己,说什么“一再告戒众生”看了几天佛经就  以为自己是佛 了啊?看病就老实看病吧,搞这些进来。俨然一付觉者样,有意思。
作者: 柳井围棋影雪    时间: 2005-1-15 20:41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下面引用由xyyh2005/01/15 08:22pm 发表的内容:
现在阳虚之人是不少,但也不至于碰巧用对几例后,便开口附子闭口干姜,举手四 逆,抬脚理中,不出事才叫怪。
三七先生能培土生金,用麻黄达出,这你都没有看到,呵呵
劝你喜欢连环画也不要随便偷看你家枕头下的素女经,你看不懂,会害你的。

作者: 山顶洞人    时间: 2005-1-15 20:43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酒,助湿生热,酒动肝气;又劳途奔波,其津已耗。以我推之,风热内动,阳明经热腑结。
“头痛,畏寒,手足心热,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头枕部疼痛,脉浮,不想吃东西,苔黄腻”“7日一天没有大便”
上诸证有未全者:口苦,咽干;头痛者,晕之重也。其人必烦。其脉当浮弦细数有力。
“先锋6号,藿香正气胶囊,维C银翘片,退烧药”杂乱无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7 07:30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作者: zhangjl163    时间: 2005-12-7 22:45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酒,助湿生热,导致大肠湿热下注,大便溏泻,未泄之前,湿热聚集下部乃上蒸全身导致体温升高,然大便通达,湿热外泄,体温自然恢复。供参考!?
作者: zhangjl163    时间: 2005-12-7 22:58
标题: [公告]三七是如何滥用热药兹举一例
现在高烧已退,大肠湿热仍在,因此腹痛。宜去湿清热
一下转载一文供参考!
腹痛的中医疗法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中华会计网校 法律教育网 考研教育网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发生疼痛的部位而言;其中又分大腹与小腹两个部分。凡在此范围内出现疼痛的症状,均称腹痛。
  腹痛一证,牵涉的范围很广。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器官均居腹内。手足三阴、足少阳、冲、任、带等经脉,亦循行腹部,上述脏腑,经络因外感、内伤所致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虚少,失其濡养,皆可发生腹痛。临床常见的有泄泻、痢疾、肠痈、虫积、淋症、疝气、积聚等多种疾病。西医之急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膀胱炎、疝气等疾病,均可出现腹痛。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
  (1)感受外邪:
  外受寒热暑湿诸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邪气留滞于中,使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其中诸邪又可互相转化,如寒郁化热,湿热交阻等,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恣食不洁之物,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致使食物停滞不化,酿成湿热,或热结肠胃而腑气不通,均可导致腹痛。《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是此意。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利而成腹痛。气机阻滞日久,无以推动血行,血络瘀阻,而为血瘀腹痛。
  (4)素体阳虚:
  阳气不足,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内停,气血虚少,脏腑失其温养而致腹痛。
  2、辨证论治
  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在气在血,以及证情之寒、热、虚、实等。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通”有行气活血之分。应按临证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通”法,即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
  (1)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主方:小建中汤。
  (2)气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4)食积证: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异滞。
  主方;枳壳导滞丸。
  3、辨证施护
  (1)虚寒证:
  ①在腹痛遇寒而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衣被。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
  ②注意体温情况,因正气虚弱,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即使体温不高,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高,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③针灸止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本证患者多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口服生姜红糖水等,以温中散寒止痛。
  ④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⑤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食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⑥饮食以温热为宜,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羊肉、牛肉、南瓜、扁豆、山药、莲子、胡桃、龙眼、大枣、栗子、豆制品、乳类、蛋类等。
  ⑦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
  ①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②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③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④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⑤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3)血瘀证:
  ①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②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③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④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
  ⑤血得热易散,故中药和饮食宜温热为好。
  ⑥饮食以易消化之温性食品为主,山楂、酒酿有行气活血功能,可用于食疗。
  (4)食滞证:
  ①应严格控制饮食,腹痛严重者可暂禁食,等疼痛缓解后,先给予素淡流食或半流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②若食后不久,即出现脘腹胀痛,可试用探吐法,使患者将胃内积食吐出,或用缓泻剂泻出,可以缓解症状。
  ③呕吐重者,可针刺内关、合谷。嗳腐吞酸时口含生姜片或咸菜,或可减轻症状。
  ④做好口腔护理,以淡盐汤漱口。
  ⑤鼓励患者食用萝卜、金橘、橘子、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消食之物。
  ⑥可用捏脊疗法,以促进胃肠功能,缓减腹痛。
  4、养生指导
  (1)养成生活规律,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特别要注意腹部保暖。
  (2)调节情志,善于处理生活中不愉快问题,勿使七情过激,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饥饱无度,不食不洁之物。腹痛初愈,不宜生冷,并应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食后不作剧烈活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