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传统接骨药对创伤性骨痹影响的实验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4-8 21:56
标题: [转帖]传统接骨药对创伤性骨痹影响的实验研究
传统接骨药对创伤性骨痹影响的实验研究
     吕爱平   张枢明  艾景录   陈小野   李艳  膝静茹  王少君  王安民
摘要  传统接骨药常被用于骨折的治疗。本研究是在体视显微镜下,用外科创伤方法在Wistar大鼠制作以关节软骨缺损为主要病变的骨痹动物模型,井用传统接骨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传统接骨药能促进骨痹动物关节软骨创伤部位周围软骨细胞增主,并改善创伤状态下的成骨功能。结果提示:传统接骨药能配合其他中药,用于骨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骨质病变和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主题词   中草药/药理学  骨和骨组织/药物作用   骨折/中医药疗法  传统接骨药
    中医痹症范围很广,按发病部位可分为骨痹、筋痹、肌痹等,晋·皇甫谧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骨曰骨痹”,说明了骨痹的病变在骨。骨痹的病变主要在于关节病变,包括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的骨质破坏和骨性关节炎。目前,骨痹的实验研究很少有报道,多数人用骨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作为骨痹的研究对象,其制作方法或繁杂,或周期长,不利于中药药理研究,因而建立一个简单易行、能反映骨痹病变在骨这一特征的骨痹动物模型是本研究内容之一。又因为骨痹的病变主要在骨,根据肾主骨理论,多数学者从补肾人手治疗骨痹。然而,传统接骨药在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1、2],它能改善软骨细胞功能、帮助骨质愈合;理论上讲,这些作用应能帮助骨痹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质病变的恢复,所以探讨传统接骨药在骨痹治疗中的作用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509左右,24只,随机分成二组,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
1.2  造模方法:所有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纳(40mg/kg)麻醉,置于仰卧位,体视显徽镜下用15号刀切开右后肢膝关节内侧旁股四头肌内侧肌肉,切口约为0.6cm至0.8cm,以显微外科用弯镊提起该肌肉肌腱,暴露膝关节股骨下端内髁,用特制小刀轻轻削去内髁上的部分关节软骨,长度为4mm至6mm;切下部分需经冰冻切片光镜下确认仅为关节软骨部分而未涉及关节软骨下骨组织,以保证造模条件。然后分层缝合,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钾盐3天,以防感染。
1.3  药物组成及给药方式:按1:1:3:1比例,选用自然铜、蚕沙、牡蛹、鹿角霜若干,加蒸馏水适量,沸水煮1小时,双层纱布过滤,使之成为200%的水溶液。给药组动物子手术后7天灌胃给药,剂量为18g/kg;对照组动物于手术后7天凶目给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持续给药一个月。
1.4病理学观察:给药一个月后,行颈椎脱处死动物,取右后肢膝关节,福尔马林固定5%硝酸脱钙,酒精逐级脱水,石蜡包埋,问断连续切片,以确保切取损伤部位,H.E染色,光镜下观察。镜下,用测微尺测量每个关节创伤下方5个骨小梁的宽度,避开骨小梁分叉处,取其平均值,进行Student  T检验。
2  结果
2.1  大体改变:所有动物于手术后均可见较明显的跛行。至术后3周,除给药组中2只动物手术伤口红肿并伴有肢行外,其余动物跛行均不明显。
2.2  镜下改变:对照组动物,损伤处软骨细胞变性肿胀,并于切口下方形成一厚薄不均、不完整的、与关节面平行的板状骨组织,使损伤切口与骨髓腔隔开,损伤切口周边部软骨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钙化线不整,潮线呈不规则曲线形;损伤切口处自关节腔由内到外可见较明显的三层结构:第一层为滑膜样组织,其间可见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第二层为纤维样组织,其间可见排列稀疏的胶原纤维;第三层为上述厚薄不均、与关节面平行的板状骨样组织。损伤切口处近端的滑膜组织与关节软骨组织连接区的滑膜细胞增生,贴附关节软骨表面生长,侵入损伤切口处,形成损伤切口上方第一层滑膜样组织的一部分;损伤周围的其他部位的滑膜组织亦可见滑膜细胞增主,滑膜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以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已细胞浸润;损伤切口下方骨小梁变窄,排列疏松。手术经过处肌肉组织中可见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未见明显炎性渗出反应。
    给药组动物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损伤切口周边部的软骨细胞增主活跃,呈簇状排列,并向损伤切口中心延伸;损伤切口下方骨样组织形成较完整的板样结构;损伤切口下骨小梁宽度比对照组动物骨小梁增宽(P<0.01)(见下表);有2只动物从手术部位至关节腔,滑膜组织和隐围组织均可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损伤切口处可见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与关节周围肌肉和肌腱组织粘连,呈明显的炎症过程。
      附表   损伤切口下骨小梁宽度(um)比较
组 别 动物数 骨小梁宽度均值士标准差
对照组 12 67.7士7.69
给药组 12               135.3士20.93
3    讨论
3.1    创伤性骨痹模型的特色:创伤性骨痹动物模型操作简单,周期较短,其本身在国外也是用于研究关节软骨细胞功能的常用模型[3]。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在以往的基础上,使伤口缩小,并确保创伤范围在关节软骨层内;其病变包括创伤周围软骨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以及关节周围的滑膜细胞增生,贴附于关节软骨表面,滑膜组织炎症,均与骨痹病变在骨(关节)吻合。
3.2    创伤性骨痹的自身修复过程:已经知道,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种情况下是当关节软骨缺损破坏穿透至骨髓腔时,由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增生,分化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部位[4],另一种情况下是当关节软骨损伤不穿透骨髓腔时,由周边近端的滑膜细胞增生,井沿关节软骨生长伸入损伤部位,或由于关节运动,损伤周围滑膜细胞以“种植方式”种植于伤口处以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5]。一般来说,关节软骨缺损后8周以内很少见有软骨细胞本身增主修复的过程,8周后损伤周围的软骨细胞可见软骨细胞增主,并伸向伤口、也有不少情况下只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主修复而没有软骨细胞增殖过程。
3.3   传统接骨药对创伤性骨痹的影响:传统接骨药,如方中自然铜等,是治疗骨折的常用药,它具有改善软骨细胞功能、促进骨折愈合的功用[6]。本实验中也发现在给传统接骨药治疗骨痹1个月后,关节软骨创伤部位周边的软骨细胞增生,呈簇状排列,并向切口中央延伸,是骨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愈合的重要步骤,说明传统接骨药具有改善骨痹动物决节软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其损伤切口周围滑膜组织没有明显改变,提示传统接骨药不能改善滑膜细胞功能以达到修复缺损的作用。另外,实验中损伤切口下方骨小粱以及切口下板状骨样组织的改变提示传统接骨药具有恢复由于损伤所致的局部成骨功能障碍的作用,实验中实验组2只动物关节周围炎症加剧,提示传统接骨药有促炎作用。
    由于传统接骨药具有改善关节软骨细胞功能以及促进成骨的作用,因而配合其他中药能运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期骨质改变、骨性关节炎以及以关节软骨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的治疗。
4   参考文献
1 兰世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骨折193例报告,中医正骨1991;3(2):18。
2 卢梅主,等,中草药促进骨折愈台的研究近况,新中医1991:23(2):53。
3 De Palma  A. F.et al. Process of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monstrated by histology and autoradiography with tritiated thymidine .Chin. Orthop. 1966;48"229
4 Joseph J. And M. D yson . Tissue replacement in the rabbit';s ear. Br. J. Surg . 1966;53:372
5 Landells J. W. The reaction of injured humen articular cartilage . J. Bone Jt. Surg. 1957;39B:548
6 刘海起,筹。磁与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83;21(1): 1。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