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肠激惹综合征
[打印本页]
作者:
kickout
时间:
2005-12-17 10:33
标题:
肠激惹综合征
肠激惹综合征为消化道、神经、精神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的一种症候群。因为肠道实际上无炎症,同时肠道功能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临床上统称为肠激惹综合征。本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有资料统计约占消化门诊的三分之一,且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2,多发生于成年人。
肠激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往往因患者的情绪波动而诱发。根据其临床症状,属祖国医学“腹痛”、“泄泻”、“便秘”与“郁证”等范畴。病变部位虽在大肠,但与肝、脾、胃等功能失调相关。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sun泻不化。”本病病机可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脾气,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此外饮食劳倦与寒湿失常均可影响而发生本病。临床辨治本病可分为三个类型。
1、肝郁脾虚型:表现为腹痛欲泄。泻后痛减,食少嗳气,易怒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疏肝运脾,燮理气机。选取痛泻要方加减:炒白芍20—30克,炒白术、防风、陈皮、枳壳、太子参、鸡内金、广木香各10克,柴胡、蝉衣、甘草各6克。
2、脾肾阳虚型:表现为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或五更即泻,泻后腹安,纳呆腹胀,乏力喜温,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厚肠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减:党参12克(或太子参15—20克),炒白术、煨肉豆蔻、补骨脂、诃子、巴戟天各10克,怀山药、薏苡仁各15—30克,淡干姜6一10克,炙甘草、砂仁、木香各6克。
3、阳明热结型:大便量少秘结,腹胀痛,伴有口干烦躁,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脉弦或微数。治宜养阴润肠,通便除热。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生地黄、玄参各15—30克,枳实、厚朴、大黄、山栀各6—10克,杏仁10克,槟榔10—15克,火麻仁10—20克,生甘草6克。
肠激惹综合征除得辨证遣方用药恰当外,还应注意调护,临床治疗本病,必须做到:“三分治疗,七分调养”。饮食上应少食多餐,腹胀避免豆类食品;腹泻时应食少渣且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时应增加纤维含量高食物。避免过食生冷油腻、冷寒与辛辣食物。精神上避免过度紧张、恐惧、愤怒和抑郁等,注意劳逸结合,加强活动锻炼,增强体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