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打印本页]

作者: 马垂宪    时间: 2009-7-23 17:33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ADMINOPE=南京陈斌|马垂宪|威望由 0 增加至 1|佳。|1248358114][这个贴子最后由马垂宪在 2009/07/23 05:36pm 第 1 次编辑]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也从发热疾病的纯中医治疗说起
                               马垂宪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4月16日发表的郭博信先生写的《中医是“强调治疗的医学”》一文,以纯中医治愈1例“川崎病”来批驳作者的“中医学习西医是临床实际所需”的观点。就算郭先生药到病除的发热病人是“川畸病”,然而一战一役的胜利岂能说明整体战略思想的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笔者也从中医病房开展发热诊治的实践,看中医学习西医是不是临床实际所需。
  先说诊断:
    发热病人入院后必须尽快做出西医诊断,不仅西医院,而且中医院也必须如此。
   一是国家法律的要求。因为对于发热病人必须尽快鉴别是否是传染病。如果是传染病一是要立即上报,二是要马上隔离。否则,延误诊断造成传染病流行,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医生将成为千古罪人。
   二是医疗安全的要求。对于一个发热病人来说,既可以是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是风湿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其治疗难度和预后大不一样。可以是体温虽高但危险性不大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也可以是体温不特别高但病情危重的疾病如结脑等传染病。如延误诊断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危及性命,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三是病人的要求。现在的病人到医院看病第一要求就是“求个明白”、“给个说法”,也就是要个西医诊断。住院3天诊断不清病人就会不满。如再疗效不隹,肯定病人要求转院。如误诊而造成死亡,病人绝不干休。
   四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要求。因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中就有“西医诊断”这一栏,病人住院后要做出中西医双重诊断。西医诊断不正确是医疗质量不高的一种表现。
   五是中医科研的要求。有正确西医诊断的中医验案才是有价值的医案。比如郭博信先生所举的“川崎病”治验一案,就不能令人信服。其一是体温下降并不一定就是中药的效果,因为患儿已用抗生素和激素数天,发热也应该退了。在段学忠所著的《风湿病学》一书中就指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多数病人在用药3~5天内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皮疹及关节痛也消失。”其二是据笔者治疗该病的体会,中药对该病有很好的疗效,但绝非是一散一清就能速愈的疾病。其三是川崎病很少有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诉的。我认为该患儿的诊断倒像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烧咳嗽,皮疹是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疹,而淋巴肿大由病毒感染引起,这在儿科不乏其见。川崎病的诊断主要靠排除诊断,大医院的诊断并不总是正确。我之所以对此重笔异议,是想说明中医写验案时也还是懂点西医知识好。
    为了西医诊断需要做各种西医辅助检查。有的病人尚需骨穿、腰穿、胸穿等,中医还必须掌握这些操作技能。还需能看懂西医各种检查异常的意义。当然更要熟练各种发热疾病的西医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一切都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西医知识,想不学习能行吗?
再说治疗:
    是否因为以中药为主治疗发热疾病就不需要西医知识了呢?也不是。
   一是为了治标。西医对症状的控制疗效强于中医。当中药治疗中患者突然发生某些病情变化,比如出现惊厥、抽搐、呕吐、烦躁、头痛等症状时,尽管中医用刮痧、针灸、放血等也有很好的疗效,但有的病人不愿接受,要求使用西药治疗,医生能够拒绝吗?
   二是为了救急。当出现危症如脑部感染病人因脑水肿出现喷射性呕吐、剧烈头痛时,为了防止脑疝形成,为了救命,可以配用中药,但必须刻不容缓,立即用西药脱水降颅压。而当出现脑疝、呼衰、ARDS或心跳骤停时,更必须以西医救治为主,因为抢救是西医的长处。
   三是为了“治人”。某些疾病尽管中药有很好的疗效,但有时病人要求配用某种对该病也有良效的西药时,也不能执意坚持“纯中医”治疗。如对流脑的治疗,在用中药的同时常被要求配用西药抗生素。这种“中西医结合”不是治病的必须,而是“治人”的必须——为了满足病人心理需求,而且中西药合用常可取得更佳疗效。
   四是为了增效。中药并非万能,有些发热疾病西药疗效比中药更好,其治疗就必须加用西药。这是患者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如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就应该以西药抗痨为主,中医防治西药副作用为辅。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期,高烧伴肾功能急剧下降时,就应果断地、及时地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可使病情戏剧性好转,肾功能很快恢复正常。如果硬坚持纯中医治疗,冲击仅稍延迟几天,就可能肾脏增生的新月体纤维样变而再也不能逆转,肾功能永远得不到恢复。那样病人就只能终生依靠肾脏替代疗法维持生命,即使病人不责备医生,医生也会愧疚终身。
   由上可知,中医搞病房工作离开西医知识寸步难行。当然如果在门诊工作,那就另外。因为到中医门诊治病就是为了吃中药,疗效好你可继续让我看,疗效不好请你另找高明。责任不大,压力很小,纯中医治疗有何难哉?这就是一些人可以高唱“纯中医”的原因所在。
其实在门诊看病,如果能懂点西医,诊治会更安全,更利患。笔者今年治疗了一位中西医久治无效的糖尿病合并肾病、心肌病的老人。患者高度水肿,身软乏力,起坐人扶,形寒畏冷,不能平卧,脉沉细无力,无根无神无胃气。是典型的肾阳衰微,气不化水证。在门诊以真武汤加减纯中药治疗。虽然症状逐渐减轻,但总是不能完全缓解。于是不断将药物剂量加大,当扶正药日用量增至附子240克,干姜60克,人参40克,黄芪80克,桂枝30克时,病人非但乏力未继续减轻,反而又复加重。笔者认为可能和血钾有关,及时动员患者做了电解质检查:血钾8.62mmol/L,病人心脏随时有停跳的危险。于是立即停服中药,以西药对抗、转移、排泄体内的钾离子。血钾正常后又继续中药治疗。中药补养药中含有大量的钾离子,如果不懂西医知识,不明钾离子数值的意义,中药仍继续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中医如果居隅而安,可以不“劳心费力再学习西医,提心吊胆地再运用西药”,只要学好中医在门诊看病也可应付。然而我们中医总不能每天蹲在门诊当“游兵散勇”,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抱着“西医能治好他的病他找中医来干什么”的思想,甘心充当西医的“替补队员”,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阵地将愈来愈萎缩,中医学也会愈来愈被边缘化,最后必将走向自然淘汰。中医必须自强自立。因为“纯中医已无能力包打天下”,所以认识到这一残酷现实,我们就应该在极力挖掘中医潜力的同时,还应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不断完善中医服务功能,让我们中医也能打“攻坚战”、“阵地战”、“持久战”,把中医病房办得有声有色,把中医事业做大做强,使我们中医在医疗市场划分中占有的份额尽量多一些,让中医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现代社会,中医对西医知识掌握得愈多,就愈能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领域,游刃有余地发挥中医作用。“西医是锦,中医是锦上添花”,中医只有与西医结合起来才会获得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无庸置疑,中医机构要突出中医特色,必须强调强调再强调。中医机构如无中医特色就自身失去了存在价值,肯定迟早会被医疗市场所淘汰。但中医学点西医知识并不就意味“不在中医特色上下功夫”。张锡纯学了那么多西医知识,难道你能否定他在中医上的成就吗?张锡纯用了不少西药,难道他就成了“不会辨证用中药的挂牌中医”了吗?所以看问题不能那样绝对。肯钻不肯钻中医不在于学不学西医,而在于对中医热爱不热爱。如果学西医目的是为了发扬光大中医,不仅不应该口诛笔伐,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他们才是真正有责任心的中医,才是真正有素质的现代中医,才是真正的“铁杆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脊梁,才是真正的中医发展领军人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医学西医用西药,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临床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医之补充,是中医之必须,是中医前进的必然。只要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纸上谈兵,这一切难道还“令人匪夷所思”吗?

                                          山西盂县人民医院(045100)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7-23 18:1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疑难病治疗思路及方法

□ 宋哲娥 重庆三峡学院

  疑难杂病有五个特点:久治不效;身患多种疾病;兼症或并发症多,且同时有几种主症;脉诊与舌诊、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互相矛盾;对药物反应不正常。疑难病之难,不是难在无证可辨,而是难在证多杂乱,难分难辨,难以定论,无从下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除了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外,还总结出了几条治疗疑难病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辨证法指导下,从宏观上来认识人及人体疾病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凭医生的直观感受和病人自觉症状诊断疑难疾病,显然是不够的,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影像学、病理学、基因诊断学)的运用,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前人不可想象的。在此背景下,不少医家注意到,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不仅拓宽和加深了传统“四诊”视野,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提高中医临床诊治水平。如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四大难证之一,按传统的中医理论认识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气滞、血瘀、水停,但疗效并不理想。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的产生,主要是门静脉循环障碍,致使血管中水分渗出腹腔所致,同时肝功能损伤引起的血浆蛋白降低,亦是形成水肿、腹水的重要原因。所以结合现代医学的微观辨证方法,运用活血化瘀法能减轻或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管瘀滞状态,回缩肝脾,以消除腹水。对于难治性腹水患者,输入适量的人体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容量,从而加强利尿作用,减少腹水量。基于以上中西医认识,融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为一体,辨证用药,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始终,大大提高了疗效。
  中医临床疗效的判断决不能仅满足于症状的改善,还必须结合微观指征的变化,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显示度。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辨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向认识,或同一疾病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分别认识。辨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有助于抓住贯穿疾病整个过程的基本矛盾。
  从客观上讲,辨证是对疾病进行动态的观察,是对疾病程序的诊断。然而中医学对证的认识只能依靠直观感觉来作归纳、分析和判断,不能在某些问题上,特别是对某些局部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深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的辨证若能结合西医辨病,把证和病有机结合起来,把西医的病理解剖和各种现代理化检查指标纳入到中医的辨证中来,就可弥补中医的局限性。同时中医辨证亦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如西医诊断无病但患者感觉不适,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疑难病但疗效不佳,用中医中药来辨证治疗,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两者之长,寻求自己发展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医辨证的新内容,也是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条道路。
  辨疑不惑  治难不乱
  医者应博学多识,多读医书,浏览诸子百家著作,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捕捉四诊八纲信息,哪怕是某一细小的症状也决不放过,有了信息素材,才有证可辨。认真总结前医或本人的治疗得失,注意参考、借鉴前医辨证思路,力求无误。针对疑难病错综复杂的特点,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可贪多求快。对常用方剂和药物的性能功用、药力强弱要深刻认识,娴熟使用,觅方出奇制胜,或采用游击战术,或采用持久战术,有胆有识,有方有守,擅用单方、验方。当一方一法治疗复杂病感到疗效不佳时,可吸取中医各种疗法之长,协同作战,如外治、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总之,医者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正确的辨证方法和灵活的治疗思路,不断探索总结辨证论治的方法技巧,找出“证”的本质,自可得心应手。


作者: 求实    时间: 2009-7-23 18:1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经验之谈,有理有据,值得重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7-23 18:5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不必强求,不必一刀切。有一部分中医保持纯中医也是必须的,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现在中西医还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运用西医思维使用中药非常困难,容易发生错误,所以,纯中医还应当发扬,以保障真正的继承!
      中医应当学习西医,同样,西医也应当学习中医,以便更快地实现中西医融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19:3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7/23 08:00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马垂宪2009/07/23 05:33pm 发表的内容:
             当然中医如果居隅而安,可以不“劳心费力再学习西医,提心吊胆地再运用西药”,只要学好中医在门诊看病也可应付。然而我们中医总不能每天蹲在门诊当“游兵散勇”,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抱着“西医能治好他的病他找中医来干什么”的思想,甘心充当西医的“替补队员”,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阵地将愈来愈萎缩,中医学也会愈来愈被边缘化,最后必将走向自然淘汰。中医必须自强自立。因为“纯中医已无能力包打天下”,所以认识到这一残酷现实,我们就应该在极力挖掘中医潜力的同时,还应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不断完善中医服务功能,让我们中医也能打“攻坚战”、“阵地战”、“持久战”,把中医病房办得有声有色,把中医事业做大做强,使我们中医在医疗市场划分中占有的份额尽量多一些,让中医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得何等好呵!
这才是一个真正中医对如何处理中、西医理论辨证关系的客观态度。那些不敢与西医抗衡的、反而固步自封、自我陶醉的所谓“中医”们,充其量,要么是年令过大,跟不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要么,就是目光短浅;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之徒,想让中医沉浸在赞美声中慢慢地自杀。
任何有生命力的学科,都是要及时地、主动地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中医同样也不例外。
中医理所当然地应该积极主动地吸收西医之长、现代科技可为我所用者,这已经无需再做无谓的无休止的争论了。中医界的精力应该用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去同西医一起解除患者的病痛。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兄弟加战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提高,如此将在有利于中、西医双方的同时,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患者。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任何挑拨中、西医不团结的行为,都不是一个真正中医人的行为,那只是假以中医人的名义,而行破坏中医之实。在中医论坛中,应该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决不能无休止地自残式地大量浪费中医群体的宝贵时间。中医论坛应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可以纯而又纯,也可以“杂交”。也可以将西医看成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否学习,任中医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任何人可以独自坚持纯中医的思想,但不得在论坛中恶意攻击西医。
建议管委会给本篇文章加精。同时郑重提议将该文章做为进入中医论坛会员的必读,以期统一中医会员的思想,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将主要精力真正用到发展中医事业上来。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3 20:16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反对,西医才必须懂中医,本人学西医的,转行了,学中医了,从中医基础辨证与即辨症均未遇到凝难杂症,还赶肯定.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1:3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石依2009/07/23 08:16pm 发表的内容:
反对,西医才必须懂中医,本人学西医的,转行了,学中医了,从中医基础辨证与即辨症均未遇到凝难杂症,还赶肯定.
请问先生,什么叫疑难杂症?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7-23 21:5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7/23 09:39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什么叫疑难杂症?
恩,发热是吧?您NB,麻烦您先把下面的搞清楚处理好,需要的话还可以给您找很多。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768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8223.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53201.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4280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716212.shtml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3 22:2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在想下,中医真难找凝难杂症.只有很多很难治病,那就太多了.如癌症、中风也可算一点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2:2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7/23 09:58pm 发表的内容:
恩,发热是吧?您NB,麻烦您先把下面的搞清楚处理好,需要的话还可以给您找很多。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768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8223.shtml
http:// ...
哈哈,是石依 先生N吗,
下面引用由石依2009/07/23 08:16pm 发表的内容:
反对,西医才必须懂中医,本人学西医的,转行了,学中医了,从中医基础辨证与即辨症均未遇到凝难杂症,还赶肯定.
请石依 先生给厉影先生上上课吧?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7-23 22:32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7/23 10:27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是石依 先生N吗,
请石依 先生给厉影先生上上课吧?
麻烦您先把舌头捋直,把话说利索说清楚。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3 22:34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那又是怎么说,只是想中西可融合,但决对是中医在用自己的独立体系出发,当然给先生对比的理解就差远了,就此还请教指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2:34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7/23 10:32pm 发表的内容:
麻烦您先把舌头捋直,把话说利索说清楚。
也请您先把头伸出来,看明白再说也不迟。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7-23 22:3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马垂宪2009/07/23 05:33pm 发表的内容: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也从发热疾病的纯中医治疗说起
                               马垂宪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4月16日发表的郭博信先生写的《 ...
[color=#0000FF]有正确西医诊断的中医验案才是有价值的医案。
[color=#0000FF]西医对症状的控制疗效强于中医。
什么GP?
给个案例你们学习学习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94979.s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2:41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石依2009/07/23 10:34pm 发表的内容:
那又是怎么说,只是想中西可融合,但决对是中医在用自己的独立体系出发,当然给先生对比的理解就差远了,就此还请教指点.
——任何中医在用自己独立体系诊疗疾病出发,都会遇到疑难杂症,否则,那就不是中医。甚至说,那就不是人,那是“神”。
——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医理论,看待中医的疗效。任何夸大或缩小中医的作用,都是不客观的。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3 22:4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真想请教,何种病症中医不是说得东倒西歪,无隙不入.但真正的疗效又是如何,不用多言,又是为什么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2:5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石依2009/07/23 10:48pm 发表的内容:
真想请教,何种病症中医不是说得东倒西歪,无隙不入.但真正的疗效又是如何,不用多言,又是为什么呢,
中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现代的中医,只有吸收西医之长,才能让其诊疗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科学就是要不断的发展、纠错、再发展,,,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3 23:06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在请先生明言,中医发展方向是在学了西医或在科学引导下研究,还是在认识后仍然在中医体系下才是出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23:21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应该说,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理应是包括有利于诊疗疾病的一切知识和方法。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7-24 00:1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7/23 11:21pm 发表的内容:
她理应是包括有利于诊疗疾病的一切知识和方法。
是吗?
你真是这样认为吗?
你确定?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7-24 05:31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石依 先生说:“真想请教,何种病症中医不是说得东倒西歪,无隙不入.但真正的疗效又是如何,不用多言,又是为什么呢,”,真是一语泄露天机!原来这位先生所说的“从中医基础辨证与即辨症均未遇到凝难杂症,还赶肯定.”是如此的荒唐和不堪一击!这位先生自诩既学过西医,又学过中医,原来是如此有才啊!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7-24 07:24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完全支持马垂宪医师的观点!
      做中医的有马垂宪医生这样清晰的认知很难得,可见用心做医生治病救人者不足全部医生的20%,而用心于准确运用中医、西医两法者,更是难能可贵!
    向马垂宪医生表示敬意,为病人有这样难得的医生高兴!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4 09:06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真好笑,哈哈,连中医辨症本质都不能贯通者,又何能翻埂而上,发觉病理的真面目呢?用神奇来说中医,又是为什么呢,是而非的神奇吗,真的又有几个能达到神奇呢,还想请教先生对中医的认设理解.

-=-=-=-=- 以下内容由 石依2009年07月24日 09:13am 时添加 -=-=-=-=-
中医的发展只有在中医体系的原则上研究,并大有可为.
作者: 白茅根    时间: 2009-7-24 14:23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请各位平心静气。中医学习西医知识是必要的。建议患者验血、验尿、作ct、磁共震都很有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我们望诊的眼睛更亮了,使我们闻诊的嗅觉更灵了。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西药的应用,也无可非议。如果我们的亲人因触电而发生心脏纤颤,我们会不接受西医的药物仪器除颤吗?我们是医生,救人是我们的天职,连有效的土单验方都不反对,怎么会反对西医呢。衷中参西是前辈指给我们的一条正道。我们要保守中华瑰宝——中医。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它,用现代科学知识(如组织解剖知识)丰富它。使它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至于有人愿当中医,有人愿当西医,只要是医生,我们都是同仁,愿互相学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4 16:4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白茅根2009/07/24 02:23pm 发表的内容:
衷中参西是前辈指给我们的一条正道。我们要保守中华瑰宝——中医。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它,用现代科学知识(如组织解剖知识)丰富它。
说得好!

作者: 哲学家    时间: 2009-7-24 17:26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支持加精,真是好帖子。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7-25 12:2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楼主的“目前中医学西医用西药,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临床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医之补充,是中医之必须,是中医前进的必然。”
这话让人听着不失有种“逼良为娼”气味!中医去学西医用西药不是“西化”,那啥是“西化”?
它究竟是时代需要还是人为刻意在“权势”操纵下“指鹿为马”哪?
百年前不需补充,百年后要不要补充里面不存在“必须”,只有跳出“必须”才会有必然不是?
必然的只有竞相发展,中医不需要“強行改造”,需要回归生态自然才是。
作者: 阴阳四气    时间: 2009-7-25 12:4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回第一页一楼:当扶正药日用量增至附子240克,干姜60克,人参40克,黄芪80克,桂枝30克时,病人非但乏力未继续减轻,反而又复加重。
    这是何等配方,方名为何?自出新方不求真意,不收疗效就怪中医,可耻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5 12:4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7/25 00:28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目前中医学西医用西药,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临床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医之补充,是中医之必须,是中医前进的必然。”
这话让人听着不失有种“逼良为娼”气味!中医去学西医用西药不是“西化 ...
请不要把西医看成是毒蛇猛兽,应该看做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金元四大家相互学习好不好呢?再学习清朝温病学派的经验好不好呢?进而再学习张仲景的理论好不好呢?因此,只要是对发展中医有好处,就要学习,不管她来自何方,不论她出自何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7-25 13:10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张锡纯学习借鉴西医成为中医大师,受到中医追捧,张大师应该不是纯中医吧。我想张锡纯如果今天还健在,可能也会使用CT、核磁共振诊断脑部疾患呢,我们为什么要求中医纯之又纯?
作者: 晓宇    时间: 2009-7-25 13:33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中医还是西医,而是如何治疗疾病,核心问题是医病。所以说中医应该学习西医,西医也应该学习中医。不要有门户之见。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7-25 13:4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LBSALE[2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古墓厉影在 2009/07/25 02:03pm 第 3 次编辑]

http://www.flash88.net/a1/FlashView/View_5077.html
作者: 方大为    时间: 2009-7-25 15:5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请问中西结合的结合点,在哪里?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7-25 19:3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为何不关注一下中药的严重质量问题和品种混乱同名异物相互替代的问题?
再好的中医如果没有优质,地道,纯正品种的中药材,再对症下药也不会也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医衷伤寒论    时间: 2009-7-25 23:10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中医西医有各自得理论体系  不要拉在一起来讨论  中医治病在于识证  西医治病在于识病  西医者恒讥中医不识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5 23:2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医衷伤寒论2009/07/25 11:10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西医有各自得理论体系  不要拉在一起来讨论  中医治病在于识证  西医治病在于识病  西医者恒讥中医不识病
识证、识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治病。中药善长治疗的病,就用中药,否则,就用西药。不必教条式的硬性规定。正如治疗温病,仲景的方子不合适时,就需用清代温病学家的经验治之。什么“能中不西”,简直是乱弹琴。无论中药、西药,都是医生的工具。要灵活变通,不要胶柱鼓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7-26 09:17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方大为2009/07/25 03:55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中西结合的结合点,在哪里?
     共同参考系!基本概念的融合!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7-26 17:3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请不要把西医看成是毒蛇猛兽,应该看做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
此话俺是不敢苟同。咱若把“西医”当成咱家的“流派”,人家又会说咱“妄自尊大”了。我看,中医不仅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说,最重要的还当把自家学问学好了才是正宗。
借鉴要得,且不是去拜主子;从学不假,学了不是去当奴仆。
作者: 石依    时间: 2009-7-26 19:3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7/23 09:58pm 发表的内容:

恩,发热是吧?您NB,麻烦您先把下面的搞清楚处理好,需要的话还可以给您找很多。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768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8223.shtml ...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7/23 09:39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什么叫疑难杂症?



恩,发热是吧?您NB,麻烦您先把下面的搞清楚处理好,需要的话还可以给您找很多。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768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28223.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53201.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642802.shtml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0/716212.shtml
  
上述病症都是发热,西医多方排查,无技可施,看起来左右无隙可击.从发热角度看必有体温中枢上调,必有体内消耗,必是有过敏原引起.中医看必有相应的变化,阴阳善调之,善应变化,也顺气基.可有特效或减短病程,这虽是井底之蛙之看法,非要从实践中才能学习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6 19:5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7/26 05:38pm 发表的内容:
“请不要把西医看成是毒蛇猛兽,应该看做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
此话俺是不敢苟同。咱若把“西医”当成咱家的“流派”,人家又会说咱“妄自尊大”了。我看,中医不仅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说,最重要的 ...
什么主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面对整个西医呢?某些中医们就是臭了肉、臭不了架子,——可悲!不知羞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6 20:0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石依2009/07/26 07:39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7/23 09:39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什么叫疑难杂症?

...
其中,善者从之,不善者弃之可也。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 山上    时间: 2009-7-26 20:32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中医是属于全人类的,各行各业都可用"中医药".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7-27 08:54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某些中医们就是臭了肉、臭不了架子,——可悲!不知羞耻!”
不知楼上的那位兄台,是中医还是西医,或是不中不西里的“二唔眼”?怎么说起话来,那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话,不论他是啥医,我敢下断言,他决不是个“合格”的医生!
作者: 方大为    时间: 2009-7-27 12:24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中西医的基本概念中,又有多少是能够结合的?比如藏像和五运六气之类的如何与西医理论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西医又是如何体现的?打个比喻,中医就好比是个黑匣子,他是一个封闭的,不打开的,而西医正好相反
大师觉得呢?
作者: 方大为    时间: 2009-7-27 12:41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建国以后,我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下,一批专家再次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并且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诚然,这个学科在诞生伊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在一段时间成为了医学在中国发展的主流。据说在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大会发言人说“在将来的中国,既没有中医,也没有西医,只有中西医”,这时候,一位老中医站了起来问到“中医是马,西医是驴,中西医结合是骡子,你现在把驴和马都杀了,将来这骡子从哪里来?”当时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也许当时这位老人家只是一个粗浅而形象的比喻,但现在看起来,这个比喻是充满哲理的。中西医结合这个专业出现的时候,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但时至今日,它的发展比不了中医,更比不了西医,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想象一下当年那些学者在炮制“中西医结合”的经过吧。是的,中医和西医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学科,他们之间肯定会有一些结合点。这些结合点,作为他们的个人研究成果,肯定是足够了。但要作为一门学科发展下去还是有些不足的-------或者是两个医学都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他们要结合成一门科学根本不可能。中医博大,博及宇宙,西医精微,微至粒子。要结合,谈何容易?总之,还没有到中西医结合应该诞生的时候,他便诞生了。他不是一个早产儿,就是一个怪胎!
  但这个孩子还是出世了,他出世了,我们就要赋予他基本的人权,对于一个学科而言,我们就得承认它的地位。
  接下来,这个孩子开始成长,而且长的出奇得快,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父母们是在瞅准了中医和西医之间那一大堆结合点的基础上孕育它的。这让我想起了中西医结合大会上那位老中医的经典的比喻。
  小的时候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干活都喜欢用骡子,为什么呢,因为骡子既有马的忠厚和吃苦耐劳,又有驴的倔强和爆发力,可以说在骡子这一代身上,兼有其亲本的所有优点。但是,骡子这么好的东西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不能传代!!!
  这就是我们的中西医结合,当年那些前辈们把他作为一门科学留给了我们。当时他们发现的结合点完全够创立这门学科了,但再接着发展,谈何容易?现在,又有人提出了“废中医”,也就是要掐死中西医结合他妈,要是真的让他们得逞了,以后中西医结合就是一个没娘的娃儿,它的成长更是举步维艰。纵然中医在这次风波中,又顽强的屹立了起来,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双亲感情破裂这个现实你总得面对吧。
  哎,可怜的娃儿!
  中西医结合,他是什么?乐观地讲,他是一个在中医和西医都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生的早产儿,或者他根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他的父母也许只是“一夜情”,以后再真正的“结合”起来,谈何容易?悲观地讲,中西医结合,就是一个学术上的杂种,他拥有生物学上的“杂种优势”,但是它是不可传代的--------这,是他致命的弱点。

偶然在网站上看到的````
作者: 微笑听雨    时间: 2009-8-1 17:50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医学必须要适应当前的医学需要。临床治疗不光是要保护自已尽量的不出意料事故,还要顾忌到病人的感受,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非是一种治疗手段,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们的天职,我很庆幸我是学中医的,因为我能用两条腿走路。我很赞同楼主的观点。
作者: 河南岐世雄    时间: 2009-8-2 14:20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由上可知,中医搞病房工作离开西医知识寸步难行。当然如果在门诊工作,那就另外。因为到中医门诊治病就是为了吃中药,疗效好你可继续让我看,疗效不好请你另找高明。责任不大,压力很小,纯中医治疗有何难哉?这就是一些人可以高唱“纯中医”的原因所在。
纯中医没啥难哉,但我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您的中医水平怎样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8-2 14:58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方大为2009/07/27 00:41pm 发表的内容:
建国以后,我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下,一批专家再次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并且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诚然,这个学科在诞生伊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在一段时间成为了医学在中国发 ...
——先天愚
作者: 非常道    时间: 2009-8-8 11:1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这个贴子最后由非常道在 2009/08/08 11:30am 第 1 次编辑]

          马垂宪西化中医的西医论可以休矣
    楼主马垂宪装出一副怜悯、支持中医的样子,实际是在诋毁中医、极力鼓吹西化中医。这是当前带着假面具消灭中医的又一动向。是西医走向死胡时向中医的哀鸣。
    楼主马垂宪说:“有正确西医诊断的中医验案才是有价值的医案。”如此说来,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医验案都没有价值,自然应该取消中医。由马垂宪的假中医真西医取代。
    楼主还说:“是否因为以中药为主治疗发热疾病就不需要西医知识了呢?也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是中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药是西药。与是否是天然药或人工药无关。马先生这句话除了贬低中医外没有任何意义。
    马先生又说“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阵地将愈来愈萎缩,中医学也会愈来愈被边缘化,最后必将走向自然淘汰。中医必须自强自立。因为“纯中医已无能力包打天下”这里马先生曝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中医还没有自立、中医要淘汰、中医要灭亡。高喊:“中医要自强”如何如何,装出一副怜悯中医的外象是为了在假中医面子上盖一层透明塑料膜而已,掩盖不住其西化中医的真面目。
   马先生口口声声要中医学习中医,你读完、读懂《内径》、《伤寒论》了吗?一个人倾毕生精力读完、读懂《内径》、《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也不是一件易事。我想,马先生读《内径》一半,也不会举起西化、消灭中医的旗帜。谈何“中西医结合”,晃子而已。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8-17 21:05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下面引用由非常道2009/08/08 11:15am 发表的内容:
   马先生口口声声要中医学习中医,你读完、读懂《内径》、《伤寒论》了吗?一个人倾毕生精力读完、读懂《内径》、《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也不是一件易事。我想,马先生读《内径》一半,也不会举起西化、消灭中医的旗帜。谈何“中西医结合”,晃子而已。
请问先生您读懂内经、伤寒论了吗?再请问读到什么程度算是读懂了呢?
作者: ooang123456    时间: 2009-8-20 14:20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马垂宪你好:
   你说中医要掌握一定西医知识,非常好!只是中医要学会融汇贯通,达到中西合并为一,以取长补短,才能发非中医之本色。同时中医要掌握好、望、闻、问、切去判断病情,不要全依靠西医捡擦,中医所说阴阳不平生百病,如感冒发热,是实热输液就可以治愈,如果是虛热就没有什么效果。中医以滋阴抚阳,就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中医要学会辨别阴阳虚实、因为现在中医没有掌握好四诊之法,所以才有现在的尴尬局面。我个人认为四诊中应以切脉为主,因、切、知脏腑阴阳虚实,以三证为辅达到全面了解。同时五行要明,如肾属水,水不养木,则肝火旺,火旺则生风,肝风内动而形成中风.......。用药也不能依赖古方,医者必识药理明药性。这样无病而不愈!
          本人QQ:270058693
作者: 非常道    时间: 2009-8-26 09:52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马垂宪西化中医的西医论可以休矣
马垂宪最近在《中以论坛》发表文章,装出一副怜悯、支持中医的样子,实际是在诋毁中医、极力鼓吹西化中医。这是当前带着假面具消灭中医的又以动向。是西医走向死胡同时向中医的哀鸣。
楼主马垂宪说:“有正确西医诊断的中医验案才是有价值的医案。”如此说来,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医验案都没有价值,自然应该取消中医。由马垂宪的假中医真西医取代。
楼主还说:“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阵地将愈来愈萎缩,中医学也会愈来愈被边缘化,最后必将走向自然淘汰。中医必须自强自立。因为“纯中医已无能力包打天下”,”
     在马先生的眼里,中医萎缩、频临灭绝。又说中医包打天下岂不是梦话?假星星地说“中医自立”,岂不是刘备摔孩子?显然,马先生要中医学西医就是要中医放弃中医、从事西医。马先生还是少为中医操心,好好学好你的西医吧。中医理论和实践永放光辉,中医不死!!中医队伍的衰落不等于中医衰落。

作者: 非常道    时间: 2009-8-26 09:59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先读懂中医经典,再谈学西医。如果读懂中医经典,就不会去奢谈 学习西医。
作者: 非常道    时间: 2009-8-26 10:06
标题: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
                 中医不需要假支持真西化
                      封志强
马垂宪曾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文:“纯中医包打天下早已过时”。很有代表性。该文带着一副“怜悯”中医的面具,举着“支持”中医的旗帜,极力鼓吹中医向西医靠拢,实际是西化中医,否定中医。
作者冠以“纯中医包打天下”,是虚设靶标,现在明明是西医一统天下,何来纯中医包打天下?这只不过是为否定中医设一个借口,为便于对莫须有的靶标进行批判而已。也许作者认为有人想这么做,而担心西医在困惑中将失去什么。这大可不必。
文章说:“中医的诊断不能让病人知道疾病的实质”。不明疾病实质,治病当然就无从谈起,中医其不成了废物?自当西化,或者废除。“物竞天择”,“最后中医被颠覆”。这就是作者眼中的中医。于是,高呼:“如果一个中医不自觉地学习和应用西医检查及诊断技能,……选择当代最有效的方法诊断疾病,我认为这个医生至少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医生。”这就是说,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医是没有同情心的人。但是,事实是,几千年来的中医悬壶济世,没有像某些医院那样:高收费、诈收费、眼睁睁病人死在医院而不救治,连良心都不要。
西医有许许多多事情需要做,可是,作者和当前的一些假中医及西医们为什如此关心中医?作者说:“医疗行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西医自当是经营者,或者类似的商人,所以,作者极力主张“中医开西药”,反对“限制中医开西药”。道理很明显,这样可以扩大西药销售市场,赚更多的钱,西化中医,就可以独霸医疗市场。
作者用不无怜悯的口吻说:中医不能打阵地战,中医阵地只能越来越小。清楚地暴露出进攻和消灭中医的意图。医者,治病救人,何来“阵地战”?中医从来没有对阵争夺市场的意识。奉劝一些人,还是好好研习西医,争取超过西方。不必为中医的兴衰操心。道法自然,中医兴衰,自有其自在的道理。
            2008年11.15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西路海关东巷7号   050051
电话:0311-----83011882
信箱:fzq1018@sohu.com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