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高谈阔论现代中医学之九:现代针灸学脑型耳穴新图的介绍和临床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qilun    时间: 2009-2-24 05:46
标题: [原创]高谈阔论现代中医学之九:现代针灸学脑型耳穴新图的介绍和临床
[watermark]笔者注:为了珍惜对本人的专访机会,特此再给大家献上现代中医学的又一成果如下。脑型耳穴图是中国人新创,科学根据和治疗效果远比法国人画的胎儿型耳图强多了。在本坛许多表示不喜欢“西化”的人,时下正是你们表态喜欢国货的机会了。哇,现代中医学原来有这么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啊!这种感叹正是笔者期待达到的效果,不然本坛就太麻木不仁了,或者说有些人又太虚伪了!大家以为如何呢?
高谈阔论现代中医学之九:现代针灸学脑型耳穴新图的介绍和临床(附图)
[摘编于笔者原著《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一书]
                袁其伦
[关键词]倒置胎儿型耳穴图 脑型耳穴图 现代针灸学
[摘  要]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但耳穴位置结构图却是由法国人绘制的倒置胎儿型耳穴图为当代主流通行。多年来学界一直在为寻找富有中国特色的更科学合理的耳穴图而努力着。其实,通过中国古代文献的启发,通过科技发展的验证,特别是通过新兴的现代针灸学的归纳和总结,新一代的脑型耳穴图已经横空出世了。新图具有胚胎发生学的强有力支持,也具有大脑分叶结构的功能印证,还具有耳穴临床疗效的本质性总结。事实分析说明:脑型耳穴图比法国诺吉的倒置胎儿型耳穴图的构图更科学、格局更合理、治疗更高效。这种突破性进展,不仅使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脑型耳穴图值得推广介绍,更好地早日为世界人民服务;而且也为现代针灸学提供了范例和样板,从而可全面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尽快发展。
1 概述
笔者在现代针灸学[1-3]崭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新创的脑型耳穴图。此图的有关资料相继在《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针灸》杂志、《美国国际临床针灸杂志》(英文版)等正式发表以后,已在国内外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特别是在1998年5月于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所报告的关于脑型耳穴图的方案,引起了国内外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并被载入会议纪要。多年来临床的应用使人体会到:脑型耳穴图比法国诺吉的倒置胎儿型耳穴图的构图更科学、格局更合理、治疗更高效。由此所创制的现代针灸学“高效诊治新穴耳套”早已获得了国家专利( 专利号:96203815.6 )。这种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脑型耳穴图的突破性进展,应该受到国内耳穴学界的关注和运用,并得到完善和普及。现将其科学基础、新颖格局、穴位剖析、调节机理等方面的资料介绍如后(还有耳穴新定位的系统方案、实用治疗等方面将另文介绍),以此努力尽早结束耳穴学界的迷惘和事倍功半的状况。
2 脑型耳穴图的科学基础
通过20世纪90年代“脑的十年”研究,使大脑成为上个世纪医学科学最有成就的方面之一。其中,可以包括启迪笔者把大脑的研究与耳穴的研究结合了起来,即新发现了耳穴分布是以大脑正中纵剖面的功能区为规律,故创绘了更科学更准确的“脑型耳穴图”。例如根据生理学界对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研究,一般认为大脑额叶主管人类智力行为和情绪活动等,顶叶主管一般感觉,枕叶主管视觉,边缘叶(内脏脑)主管内脏的调节等。这种皮层功能的分布与许多耳穴功能的不谋而合是发人深省的。
最早揭示大脑与耳部的关系者,则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例如《灵枢》中就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等。在近代,恩格斯在他著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精彩的论述:“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它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这些也就促使了笔者认识到,耳廓具有了按照大脑功能结构区别为相应耳叶片的可能性。
3 脑型耳穴图的新格局
如果把直立的人恢复到其他哺乳动物的横立状态,则人耳不仅与大脑皮层正中纵剖面的外形惟妙惟肖,而且在内部结构方面亦诸多相似。例如人耳明显有可按大脑功能结构区分的许多叶片,对耳轮、耳舟和三角窝类似于大脑的沟和回,耳甲艇和耳甲腔类似于大脑室,外耳道类似于大脑导水管等。在实际人群中,甚至还有类似于大脑中央沟的,即从耳轮脚一直延长到耳轮的阳突等等。有鉴于上,本作者有充分理由依照大脑的分叶将耳廓也分为了五叶:耳廓上部归为耳额叶,耳廓外下部归为耳顶叶,耳垂部归为耳枕叶,耳颞部归为耳颞叶,耳甲艇后部和耳甲腔部归为耳内脏叶。这种脑型耳穴图的新格局如附图。

这样的耳穴分叶也得到了胚胎发生学强有力的支持。发生学指出:耳颞叶由耳壳结节1演发而来,耳枕叶由耳壳结节6演发而来,耳内脏叶由耳壳结节4演发而来,耳顶叶由耳壳结节5演发而来,耳额叶由耳壳结节2、3、4、5演发而来。由此也印证了各耳叶的胚胎学基础及脑型耳穴图新格局的必然性。
按照上述脑型耳穴图的新格局,使人们对耳穴功能的规律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耳枕叶被划分为眼1、眼2、眼3等三个穴片;这不仅与脑枕叶主管视力的17、18、19区相对应,而且还与临床运用耳垂治疗眼病的事实相吻合。耳颞叶与主管听力的脑颞叶相对应,因此被划分为耳1、耳2、耳3等三个穴片;其中已有旧耳图的外耳等穴,也与体针主管耳病的耳门、听宫、听会三穴毗邻。在大脑中央沟的两侧分别是主管躯体运动的中央前回(部分脑额叶),和主管躯体感觉的中央后回(脑顶叶);因此耳穴构图中也以耳中央线(耳轮脚到轮2点的连线)为准,把耳轮、耳舟、对耳轮的两侧分别划为了下肢、上肢、躯干的运动穴片(部分耳额叶)和感觉穴片(耳顶叶)。这种划分更好地规范了旧耳图业已部分存在的躯肢耳穴的定位。
在耳额叶的其他部分顺理成章地被划分为了与头、脑、面相关的耳穴片。众所周知,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人类大脑额叶最为发达,人的耳额叶也最为发达;并且在旧耳图中已有许多经验穴如神门、头昏点、交感、降压点、枕小神经等就是对这种新格局的支持。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在图1的额叶中标有内部分析器的分布,这可从大脑本身也主管内脏感觉的特性来认识,也提示了在治疗内脏疾患时除了取相应内脏耳穴之外,也可加头部相应的耳穴配合之。最后是位于耳甲艇后部和耳甲腔的耳内脏叶,不仅相似于大脑边缘系统(内脏脑)的侧壁,而且按照神经解剖学有迷走神经的分布,这正是这部分多与内脏器官相关的根本原因。脑型耳穴图还合理地整理了这部分耳穴的布局,即按照人体消化器官从上向下的基本顺序排列,使其更科学地更本质地反映了耳穴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规律。
从脑型耳穴图总的耳穴布局来说,约有三分之一的耳穴汲取了各种耳穴旧图中的经验仍沿用之,约有三分之二的耳穴(或耳片)按照新格局作了调整或新划分,并以现代神经生理解剖的规律和术语命名。由此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产生了更为良好的疗效。另外,根据脑型耳穴图五个耳叶的分布规律和主治效果,明确了耳背同耳前布局一致的格局。这既符合传统认识又高于传统认识,应该是可取的。
4 现代针灸学调节规律下的脑型耳穴图
目前国内外对耳穴的本质和作用规律存在着种种矛盾状况。例如在1957年提出倒置胎儿型耳图的法国诺吉(P.Noger)医师,又在1982年提出了正置胎儿型耳图和横置胎儿型耳图两个位相,使人们对耳穴的特异性陷入迷茫。另外,有关耳穴的经络学说和全息学说也都使耳穴格局难以归纳在一个统一的方案中。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耳穴研究的突破需要从整体上来阐明。
由笔者提出的现代针灸学所提供的一整套科学认识[4],使上述多年难题得到了迎刃而解。按照现代针灸学的观点,耳穴刺激疗法是在整体针灸规律指导下的一种区域针灸疗法。也就是说,在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为经络本质的认识基础上,耳穴也以其为基本结构,并又以其局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在耳穴刺激疗法中表现出了生理应激的调节和恢复平衡的作用,其中也包括了一般性反应调节,交感抑制性调节和防御性调节等规律。脑型耳穴图更突出地反映了其中的整体规律和局部效应,因此我们称其为现代针灸学脑型耳穴图。
通过仔细对照,脑型耳穴图不仅集中具有了胎儿型耳图三个位相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更科学和更本质地反映了传统的经验和规律。这里结合旧耳图的部分耳穴以进一步说明之。
肺、大肠、鼻(口)。关于耳穴的经络学说认为耳大肠穴可以治牙痛,并且屡有临床效验。在脑型耳穴图中原大肠穴正处于现口齿片之内,两者的疗效是基本一致的。另外脑型耳穴图中的鼻片位于与大脑之嗅脑(包括嗅球等)的相似位置,且与新图口齿片和肺片邻近,这更在本质上反映了经络学说中三者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
心、小肠、舌。传统医学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且开窍于舌。依脑型耳穴图,原小肠穴归入舌咽片,新小肠穴片又与心穴相近,故三种器官的密切关系更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肝、胆、目。由于肝和胆的神经节段及消化功能是基本一致的,故新图将原是分开的二穴归为一个“肝胆”穴片。肝胆与眼的关系可从消化和血循环等方面去理解。
脾、胃、口。因脾和胰在解剖位置和神经节段方面大致相同,故在新图中将原脾穴统归为“脾胰”穴片。新图的脾胰与胃及舌咽和口齿穴片都相距较近且合理,这也符合传统经验。
肾、膀胱、耳。在旧图中肾与膀胱相邻,但与肾上腺和内耳相距甚远。新穴中的肾穴与肾上腺和盆腔(包括膀胱)穴紧密相邻,也与主管听觉的耳片相邻,三者影响更为直接。这也明确反映了传统认识。
究其更深层次的反射和反应机理,则应从耳廓的血管和神经在胚胎发生学的演变中,以及耳廓发育与大脑发育的相互关系中去找答案。可喜的是,由笔者创新提出的脑型耳穴图的规律性总结,率先地表达了这种答案,甚至已达到了理明效佳的结果,其中深刻道理可以说已远远超过了胎儿型耳穴旧图的阐释。
5 脑型耳穴图的诊冶方法
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与整体针灸一样,耳穴既是感应点也是效应点。其中的物质基础与充任经络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不无关系。作为感应点,耳穴具有了诊断价值,并且已经生产出了电脑耳穴探诊仪应用于临床。比倒置胎儿型耳穴图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脑型耳穴图,必将为耳穴诊治法做出新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各耳穴片认同为整体针灸疗法中的相应穴段,这对诊治是非常有帮助的。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人的专著《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一书[3]。这里只介绍除了按图取穴的方法之外,临床常用的诊治法。
5-1耳套诊治法
作为中西医结合医生的本人,以中国针灸现代化最新成果的这种脑型耳穴新图为根据,独创了一种高效的、既能自主诊断又能自我治疗的、方便实用的新颖医用耳套。这种“高效诊治新穴耳套”已经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6203815.6。
新穴耳套是将脑型耳穴图印制在较软的塑胶耳套的外面,并在其各相应的功能片和穴位上设置定穴孔(共53个)。此耳套所标记的耳穴名是以该耳穴所联系的相应部分的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来命名的,这种简单明了可以帮助和引导普通大众应用此耳套有的放矢地治病和保健。
另设计有特制的磁铁小棒,使用时将小棒旋进相应的定穴孔中。使用者可自行调节顶穴压力,若出现对触觉或痛觉的敏感现象,则可帮助诊断该定穴孔所标明的部位有病症或潜在病症。治疗时可多次旋进或持续顶压按摩那些敏感穴,以微痛为度,这样就可以治疗病症和保健。磁铁小棒可基本固定在所选定的定穴孔上(每只耳套可定2-3穴),每次轻轻按压小棒就可达到按摩相应耳穴并产生疗效了。
5-2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是针对耳穴皮肤菲薄所施行的一种刺激法,具有无损伤、安全、操作方便、疗效高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广泛使用。贴压的材料有小而园的颗粒,如药籽(王不留行籽、白芥籽等),药丸(六神丸、喉症丸等),特制小磁珠等。将颗粒放置于小块胶布(约8X8mm)中央,在选准耳穴并用75%酒精消毒后,用止血钳夹胶布贴于穴位上即可。目前临床多用所谓耳豆板作贴压材料的准备,这样可以一次制成较多的胶布药粒供贴压用。贴压后嘱患者每天用手指按压胶布及药粒5-6次,每次2-3分钟,以耳穴发热或微痛为度。这样经常的按压对提高疗效有邦助。
5-3按摩法
尽管按摩耳廓也许有较长的历史了,但作为耳穴按摩则是近些年兴盛起来的。这是由于耳穴按摩疗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操作方法,保健和治疗两相宜,因此应当提倡。特别是脑型耳穴图的出现和总结,更有利于此法的实施。按摩可用手指捏按,也可用园球形探针按压(小磁鍉针更好)。在自我手法按摩方面,本作者所创造的耳穴按摩疗法即耳功,其口诀是:上提耳额叶防治头脑病;下拉耳枕叶防治眼睛病;横扯额顶叶防治躯肢病;捏按耳颞叶防治耳朵病;揉压内脏叶防治内脏病。嘱施行者用手指每次操作50回,每天2次,以耳廓发热为度。这种耳功可以使群众方便地应用脑型耳穴图于预防、保健和治疗,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功效。
5-4灸法
耳穴可灸,古已有之。但由于耳廓面积较小,所以除了常用的普通艾条外,还可用细的线香作灸为佳。对准选取的相应穴位,用雀啄灸的方式灸10分钟左右,以热为度。此法非常适合于如冻疮、面瘫、风湿性关节炎等。灸疗时切记勿高温烫伤耳廓。
6 参考文献
1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2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香港:华杰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7
3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 王岱.针灸学科学体系的新模式.北京针灸骨伤学报,1996;1:57[/watermark]
作者: yuanqilun    时间: 2009-2-24 06:07
标题: [原创]高谈阔论现代中医学之九:现代针灸学脑型耳穴新图的介绍和临床
现将附图照片传上,可供下载学习和临床应用。[attach]4529[/attach]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3-12-14 18:04
顶上。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