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18:5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05:15pm 第 4 次编辑]

[watermark]
中医的核心思想或特征,即辨证论治。近数十年的无数研究,绝大部分的学者与研究者,将研究的目光聚集在“证”上,去寻找“证”的内在物质基础,而忽略了“辨”的意义及重要性。在病症的诊治实践过程中,“辨证论治”逐步演化成为了“选证论治”。
何为“辨证论治”呢?其实质,就是从病人的具体症状出发,去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各个脏器、系统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决定治则治法的过程。在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生理病理状态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素。一、定病位,机体是一个脏器或系统病变,还是数个脏器或系统病变,是哪个或哪些脏器或系统病变;二、定病性,在某个脏器或系统上的病变,是形态结构为主的病变,还是生理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具体又是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改变;三、定彼此轻重标本缓急关系,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其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轻重标本缓急关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由此可见,“辨证”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具体、保持动态态势的思维过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紧要。
而“选证论治”是什么的情况呢?它用的是一种按图索骥、对号入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诊断。先确定一个病名(或中医的病名,如咳嗽病、水肿病、眩晕病,或西医的病名,如气管炎、肾炎、高血压),在此病名下,提出几个常见的证型,医者在面临具体的病症时,脑海中所运行的思维过程,是不断的把眼前的病人病症的特点,与脑海中所固有的几个证型进行相比较,做出类比或排除的抉择,最终选定其中的某一个或数个证型,作为诊断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已完全不同于我们前面所述的诊治思维,具有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之特征,我们且谓其为“选证论治”。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前者诊断范围宽阔,内容丰富,后者诊断范围狭窄,内容固定;前者思维机动灵活,后者思维僵硬呆板;前者思维司外揣内,医者目光直达病者脏腑,洞若观火,后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概念意象,医者的思维容易停留在概念的表象上,而不能直抵概念表象下的客观实在。
故而言,言中医者,要在“辨证论治”;言“辨证论治”者,其要不唯在“证”,更在“辨”也。医谚云:医者,意也;又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病症的诊治思维过程,才是正确理解“辨证论治”内涵的第一要素。只有坚持真正的“辨证论治”,而不是“选证论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医精髓的正确继承与发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中医思维西医化”的错误倾向与歧途。
[/watermark]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6-6-6 20:5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ADMINOPE=南京陈斌|孙清连jkzx|威望由 0 减少至 -1|不懂装懂,妄言医理。|1149599236][ADMINOPE=南京陈斌|孙清连jkzx|威望由 1 减少至 0|不懂装懂,妄言医理。|1149599208][POSTISDELETE=警告:若再在医理探源区妄言者,取消发言资格!]不懂最好不要多说,要说去百家争鸣比较合适,做着全球中医药论坛医理探源的斑竹,说着不伦不类的话,会让这个版块变质!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6-6-6 21:1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POSTISDELETE=若再在本版区谈些学术之外的话语,将被禁止发言,勿谓言之不预!]没必要搞这些!
网络虚名本人不需要,本人在其他好几个论坛做斑竹!
给你指出错误而已,那是我的本性让我做的,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6-6 21:2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6:59pm 发表的内容:
“辨证论治”呢?
二、定病性,在某个脏器或系统上的病变,是形态结构为主的病变,还是生理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具体又是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改变;
中医辨病性,不是辨形态结构的病变,也不是辨生理功能改变
作者: 孙清连jkzx    时间: 2006-6-6 21:2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ADMINOPE=南京陈斌|孙清连jkzx|威望由 -1 减少至 -6|干扰正常学术探讨,已二次警告仍不改,取消发言资格。|1149601178]呵呵,我要看看你的本质!
消息来自南京陈斌,发送给您的时间:2006/06/06 09:07pm
消息标题:你已经被减少威望!
  你已经被 南京陈斌 减少威望!  内容:威望由 0 减少至 -1。
  相关的主题是: 按此进入,操作原因是: 不懂装懂,妄言医理。。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6年06月06日 09:30pm 时添加 -=-=-=-=-
今天有不少朋友在看着,帖子也删了几个,我看你最后的招!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6-6 21:2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6:59pm 发表的内容:
三、定彼此轻重标本缓急关系,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其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轻重标本缓急关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这不是标本缓急的内涵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6-6 21:3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奇葩在 2006/06/06 09:34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6:59pm 发表的内容:
何为“辨证论治”呢?其实质,就是从病人的具体症状出发,去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各个脏器、系统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决定治则治法的过程。在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生理病理状态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素。一、定病位,机体是一个脏器或系统病变,还是数个脏器或系统病变,是哪个或哪些脏器或系统病变;二、定病性,在某个脏器或系统上的病变,是形态结构为主的病变,还是生理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具体又是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改变;三、定彼此轻重标本缓急关系,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其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轻重标本缓急关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辨证论治。
  搜集临床资料,为辨证与论治提供依据。
  分辨病因病性;确定疾病本质的寒热虚实,及其具体的原因,性质与病势,以及主次轻重等。
  确定病变位置;根据主症及有关症状等临床资料,分析确定疾病的表里病位,及其具体的所属脏腑,或者病情的阶段、层次等。
   
   分析病理机制
  综合提出证名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1:3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06/06 09:26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辨病性,不是辨形态结构的病变,也不是辨生理功能改变
什么叫做病性?病性的内涵或实质是什么?

另,传统中医在辨病性时,其客观的存在以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改变为主,而缺少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即麦绍岳版主所言的医学客观域原的缺失);但人的病,在客观上也存在着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异常,故而一个现代的中医医生,在辨病性时,也应当考虑到将此类性质的病理改变纳入辨病性的范围。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6-6 21:4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9:36pm 发表的内容:
传统中医在辨病性时,其客观的存在以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改变为主,而缺少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即麦绍岳版主所言的医学客观域原的缺失);但人的病,在客观上也存在着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异常,故而一个现代的中医医生,在辨病性时,也应当考虑到将此类性质的病理改变纳入辨病性的范围。
上工守神 下工守形 ,

-=-=-=-=- 以下内容由 杏林奇葩2006年06月06日 09:46pm 时添加 -=-=-=-=-
中西医辨证层次不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1:4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06/06 09:32pm 发表的内容:
辨证论治。
  搜集临床资料,为辨证与论治提供依据。
  分辨病因病性;确定疾病本质的寒热虚实,及其具体的原因,性质与病势,以及主次轻重等。
  确定病变位置;根据主症及有关症状等临床资料,分析确定 ...
证的概念里,其基本要素有二,一是病位,一是病性,不包括病因。所谓的原因,是机体内因,也可纳入生理病理状态、纳入病性的范畴。机体外的致病因素,不在证的内涵中。中医辨证论治,始终是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核心,为切入点,为枢纽,来进行病症的诊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1:53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06/06 09:44pm 发表的内容:
上工守神 下工守形 ,-=-=-=-=- 以下内容由 杏林奇葩 在 2006年06月06日 09:46pm 时添加 -=-=-=-=-
中西医辨证层次不同
当形的改变成为病人当前生命的最大威胁,成为刻下就诊的主要矛盾所在时,就应当集中力量解决形的问题。能守神守形,度势而动者,方为上工。只知守神,或只知守形者,皆为下工。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6-6 22:0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9:48pm 发表的内容:
证的概念里,其基本要素有二,一是病位,一是病性,不包括病因。所谓的原因,是机体内因,也可纳入生理病理状态、纳入病性的范畴。机体外的致病因素,不在证的内涵中。中医辨证论治,始终是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核心,为切入点,为枢纽,来进行病症的诊治。
风寒束表证,其中“风寒”即是病因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2:0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9:53pm 发表的内容:
当形的改变成为病人当前生命的最大威胁,成为刻下就诊的主要矛盾所在时,就应当集中力量解决形的问题。能守神守形,度势而动者,方为上工。只知守神,或只知守形者,皆为下工。
内科范围,神为形之帅,神动而形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2:1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10:2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06/06 10:01pm 发表的内容:
风寒束表证,其中“风寒”即是病因
非也。
风寒束表证,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表这个部位,出现了一种姑且用“风寒”来概括命名的生理病理状态。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六淫的概念,不仅有病因的含义,在中医的证候概念中,更多的是具有病性的含义。
中医的病因,有时是通过症状来逆向溯推得出的。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2:1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10pm 发表的内容:
非也。
风寒束表,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表这个部位,出现了一种姑且用“风寒”来概括命名的生理病理状态。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六淫的概念,不仅有病因的含义,在中医的证候概念中,更多的是具有病性的含义。
中医的病因,有时是通过症状来逆向推溯得出的。
“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南京陈斌版主:你真这么理解???????????


-=-=-=-=- 以下内容由 112006年06月06日 10:16pm 时添加 -=-=-=-=-
南京陈斌版主:你是中医本科毕业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2:2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0:1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南京陈斌版主:你真这么理解???????????
-=-=-=-=- 以下 ...
五、六淫本质之我见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病因,致病因素,一是指病性,病变的性质。      
作为病因来理解,六淫应包含有两类性质的致病因素。一类是物理性的,指的是空气的流动(风)、空气的温度(寒、暑、热)、空气的湿度(湿、燥)等。空气的流动、温度、湿度可以引起许多物体,如无机物、有机物等内部发生变化,人的机体也不例外,可引起机体内部固有的生理病理状态发生变化。对于这点,中医认识得很清楚,而现代医学对此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极待加强。      
六淫作为病因的概念,还含有生物性的致病因素。如引起温热病的“温热”邪气,即暗含细菌、病毒等生物性致病因素。从整体上言,六淫作为致病因素,既包含有物理性的、又包含有生物性的,但应以物理性的致病因素为主。      
六淫的另一层含义,为病性。在这里,风寒暑湿燥热,可理解为机体出现的六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这六种机体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中医用风寒暑湿燥热的名词来命名之、概括之、反映之。如“寒”,包含有哪些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呢?可以含机体的畏寒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不足,热能不足的状态、及肌(骨骼肌、内脏血管平滑肌)痉挛的状态。如“热”,可以含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又比如“风”,也是指机体处于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风痹,是指机体关节、肌肉等结缔组织出现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风疹,是指机体皮肤、皮下组织出现一种变态反应的炎性状态,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所谓的“风”进入了机体;祛“风”、散“风”的药也只是能改变机体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并不是真的把什么所谓的“风”驱出了体外。     


个人之管见,供大家参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2:2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0:14pm 发表的内容:
南京陈斌版主:你是中医本科毕业吧!
学术探讨时,请不必提此类无意义的话题。一个人的学术水准,与其学历、职称,并无必然之关系。就好象您是一位老师,但并不等于您就肯定比您的学生水平高,不等于您会永远高于您的学生。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6 22:2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是中医学极为基本的概念名词。
中医学的“风、寒、暑、湿、燥、热”不知应怎样解释?也来听听。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6-6-6 22:4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06/06 09:32pm 发表的内容:
辨证论治。
  搜集临床资料,为辨证与论治提供依据。
  分辨病因病性;确定疾病本质的寒热虚实,及其具体的原因,性质与病势,以及主次轻重等。
  确定病变位置;根据主症及有关症状等临床资料,分析确定 ...

    先生所言才是以中医的思维定证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而楼主虽名以中医之法,实际是西医的思考逻辑。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6年06月06日 10:53pm 时添加 -=-=-=-=-
但从其分析六淫的过程来看,虽刚入古中医之门,但思维已凌驾于现代中医之上。此话虽不中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2:5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20pm 发表的内容:
风痹,是指机体关节、肌肉等结缔组织出现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
风痹 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征痹证。
风痹名行痹、筋痹。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杂病证治准绳》:“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2:5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20pm 发表的内容:
风疹,是指机体皮肤、皮下组织出现一种变态反应的炎性状态.
风疹是由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又名“风痧”、“风瘾”。
临床特点是病程短、麻疹样皮疹、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有发生。
孕妇患风疹后能引起胎儿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0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6/06/06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才是以中医的思维定证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而楼主虽名以中医之法,实际是西医的思考逻辑。-=-=-=-=- 以下内容由 医源 在 2006年06月06日 10:53pm 时添加 -=-=-=-=-
但从其分析六淫的过程来看,虽刚入 ...
方药中教授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张存悌,  
   
方药中(1921~1996),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范化、气化学说等方面的研究,他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内涵的阐述,为中医学术界首次提出。方药中倡导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方法和模式,对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和规范化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他对肝、肾疾病的诊治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主要著作有:《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医学三字经浅说》、《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代表作为《医学承启集》。笔者1989年12月在北京国防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亲聆了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方药中的一堂演讲,感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比喻精彩,受益匪浅。今将记录稿整理出来公之同道。
   
1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的机理。中医关于病机的阐述很多,但比较突出并能示人以规矩者,首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多是注释文字,而对实质探讨的并不多。这是一个十分必要加以深入讨论的问题,个人认为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可分六个方面:
   

其一,强调了分析病机在临床诊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提高疗效上的关键作用。辨证论治绝对不是对症治疗,经云:“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引文见《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同)要谨守病机,务识其义。
   

其二,如何分析病机,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先“定位”,亦即首先确定患者病变所在部位,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等即是例子。
   

其三,强调了“定性”问题,亦即进一步确定其证候性质,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等即是例子,强调定位与定性要密切结合起来。
   

其四,明确提出了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病机;反之,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有相同的病机。前者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热瞀瘛,皆属于热”,虽然同为抽搐痉挛,却有属风属湿等不同;后者如“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吐泻、腹胀、转筋等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在症候性质上却同属热象。
   

其五,强调了药物归经理论的作用,要按经络选药,泛泛用药不会有效。
   

其六,提出了治疗原则问题,强调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必先五胜”,要找出原发病继发病;处理好正邪关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甚者夺之”。总之,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 根据病机十九条精神,把辨证论治分为五个步骤进行
     

(1)定位。如何定位,有五个方法:①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定位。如头痛,两额痛属胃,巅顶痛属肝,枕后痛属肾。
  

②根据脏腑功能特点定位,如肝主疏泄、藏血、主筋、易动,凡属上述功能失调者,如胁肋胀满、出血、运动障碍等,均可定位在肝。
  

③根据体征特点定位,如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声为笑,在液为汗,因此凡属上述体征如面赤、舌短、精神反常以笑为主、自汗等,均可定位在心。曾治一精神病患者,嗜笑,前医用温胆汤不效,我用天王补心丹两周后好转,原因是心在声为笑,该患嗜笑,提示病位在心,故用养心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取效。
  

④根据病因定位,尤其发病诱因为情志因素时更要注意。曾治疗一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眼睑下垂,吞咽不利,四诊合参,定位在脾,用补中益气汤治愈。另有病人亦患此症,照我方自服不效。询之,发病前曾因调工薪而生气,是肝先病而脾后病,合用逍遥散3周治愈。
  

⑤根据发病时间定位。各个季节均有相应脏腑易于发病,如长夏发病,多定位于脾。一日当中12个时辰各司一个脏器,如子时属胆,寅时属肺等。
   
(2)定 性。传统有八纲、六经、卫气营血等定性方法,我归纳出14字定性纲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临床运用似乎更具体,更明确。

   
(3)必先五胜。所谓“必先五胜”,即要在错综复杂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确定哪一个脏腑定位、哪一步疾病定性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其一,重视原发病,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比如旁边那间屋子水龙头发了水,冲到我们这个教室,你怎么办?如果光淘教室里的水,恐怕不行,随淘随涨。只有把旁边的水龙头关住了,这水才能治住。这水龙头就是原发病,淹进教室的水是继发病,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其二,辨识标本,分清真假寒热。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要总体分析,不被假象所迷惑。曾治一高烧42℃的病人,口中须含冰,清热药、消炎药都无效,我诊为真寒假热,用红参20g,附子20g,煎成200毫升冷服,一剂而安。必先五胜这一步是辨证论治中极其重要的一步,要求复杂,却必须弄清。
   
(4)治病求本。要求有三点:首先,治原发病。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本的基础上治标,不如此,想治标也未必治得动。再次,识分寸。用药要适可而止,“效不更方”要分析看,病情变化了,效也要更方。“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5)治未病。五脏相关,一脏有病,必然涉及到其它脏器。“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治本脏无效,可借助治疗它脏达到治疗本脏目的。比如你找某个部门办事,但它顶着不办,没法解决。你可以想法找它的上级告它,让上级来管它;还可以找下边的群众鼓动一番,让他们反过来帮你说话,这样“三管齐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以肝为例,肝所胜者为脾,所不胜者为肺,凡属肝病,除了考虑肝本脏外,还必须首先考虑肺和脾的问题,特别是治肝不能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更要考虑这一点。如曾治一高血压病人,血压200/140mmHg,多方治疗不效,后来在平肝方中加用补中益气汤,血压就降下来了,这就是补肺制肝法。一般来说,治病用到第4步就可以了,特殊情况就要用到第5步。
   
3 体 会
   

在当代名医中,方老是笔者特别仰慕的中医大家,其理论之精深,治病之老到,均令人钦佩不已。尤其他在规范辨证论治方面提出的“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尤其面临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之病时,此法更显层层剥丝、化繁为简的优越性。笔者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应该强调的是,运用“五步法”,有两步是关键请引起注意:一是“必先五胜”,方老强调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一定要分清哪个脏腑、哪种病机在起主导作用,特别要弄清原发病、继发病,治病求本就是要治原发病。如方老曾治一患,恶心呕吐,泄泻乏力,一派脾虚表现。前医用了很多补脾止呕药不效。方老详询病史,发现其症始发于小便不利,继发为恶心呕吐等症,原发病位在肾,用补肾利尿剂治肾而呕吐恶心自止。二是“治未病”,在治疗已病脏腑不效时,要善于治疗未病的“所胜脏”与“所不胜脏”,常可取得佳效。方老所举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高血压收效,意在补肺以制肝,就是突出例子。此外,方老的两个比喻十分精彩,深入而浅出,给人启迪。尤其方老多次引用的经文“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文字有些晦涩,深奥费解,经方老“三管齐下”的比喻,就把五脏之间的克侮关系及调理未病脏腑的道理很轻松地讲了出来,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尽显中医大家之功底。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3:0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20pm 发表的内容:
“热”,可以含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
中医之热有实热,虚热之别,有卫分热,气分热,......之别,所以西医“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概括不了中医之热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0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quote]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01pm 发表的内容:
[color=#0000FF]尤其他在规范辨证论治方面提出的“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尤其面临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之病时,此法更显层层剥丝、化繁为简的优越性。笔者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应该强调的是,运用“五步法”,有两步是关键请引起注意:一是“必先五胜”,方老强调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一定要分清哪个脏腑、哪种病机在起主导作用,特别要弄清原发病、继发病,治病求本就是要治原发病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1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6/06/06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才是以中医的思维定证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而楼主虽名以中医之法,实际是西医的思考逻辑。-=-=-=-=- 以下内容由 医源 在 2006年06月06日 10:53pm 时添加 -=-=-=-=-
但从其分析六淫的过程来看,虽刚入 ...
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

本报记者  海 霞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是中医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实践积淀和理论结晶,内涵深厚,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准确与否,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思维认识特点至今还未被深刻揭示,其科学内涵尚未得以凸现和规范,从而严重影响辨证论治的传授和继承,制约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中医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中医学的接受和选择。
  

湖南中医学院朱文锋教授,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的学术带头人,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在研究中医辨证原理和辨证内容的基础上,为寻找与探索辨证的基本规律,经过40余年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他先后主持与本研究相关的课题10余项,在各类中医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对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的理论基础、证素的科学依据、证素的定义、证素特征以及常见症状的量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并作为创新点写进了由其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即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中。
  

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辨证的基本规律、实质与特点,为把握灵活复杂的辨证方法找到了执简驭繁的要领,这一新体系可涵盖以往诸种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更符合临床辨证的思维原理,学习时容易掌握,临床时便于操作,能灵活地辨别处理各种临床证候,克服了以往古今诸法混用,概念欠确切,内容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错杂的弊端。为了使这个新理论、新体系准确运用于教学与临床,朱文锋教授还成功地研制开发了WF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软件,实现了中医全病域计算机辅助诊疗,2001年通过专家鉴定,目前正广泛运用于教学与临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与赞赏。
  
一、证素有渊源,但没有明确系统的阐述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许多,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各种辨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概括疾病的证候,对证的内涵和要点有不同的要求。
  

朱文锋教授为揭示辨证的基本规律,一直在寻找诸种辨证方法的共同核心,他将此称之为辨证要素(简称证素)。他潜心钻研多年,首先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剖析,终于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找到了证素的萌芽:“病机十九条”中属火者5条,属热者4条,属风、寒、湿者各1条,属五脏及上、下病位的7条,共为病机十九条。
  

其后,历代医家的著作中,也有相关论述,如清代的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内伤外感病十九字》中指出风、寒、暑、湿、燥、火、喜、怒、忧、思、悲、恐、惊、阳虚、阴虚、伤食这19个字是辨别外感、内伤诸证的关键。近代许多医家也都相继提出了辨病位、辨病性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如《秦伯未医文集》列“十四纲要辨证”;方药中在《辨证论治研究七讲》中称第一步为脏腑经络定位,第二步为阴阳气血定性;欧阳琦的《证治概要》将辨证内容分为五气为病、脏腑主病、邪留发病三类共21项;黄柄山认为虚证、实证是辨证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气虚、气滞、气逆、血虚、血瘀、血热、出血、阴虚、痰饮、湿邪、阴盛、阳虚、阳盛、阳亢共14项;张震的“中医辨证规范化”,将辨证内容分为核心证候、病位证候、基础证候;柯雪帆主编的《中医辨证学》分为病邪辨证、病性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病位辨证。历代医家虽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名称,对证素进行过概括,但都没有明确系统的阐述。
  

朱文锋教授在总结历代医家辨证思想和各种辨证思维特点、辨证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对辨证思维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升华,认为辨证的关键,重点在于确定病变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而辨证要素正是形成辨证统一体系的基础,更是统一辨证体系的核心。
  
[color=#0000FF]二、以病位、病性为证素,建立辨证新体系
  

朱文锋教授认为,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病人临床表现,重点辨别疾病当前的病位和病性,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病性等证素组合而成,因此准确判断证素,便抓住了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并可执简驭繁地把握灵活复杂、动态的证。



  

在辨证思维过程中,应突出三个环节,即证候信息(症状)的获取,然后是证素的识别,最后判断出证名。这一过程重点清楚(病位和病性),层次清晰,要素明确。当在临床收集了四诊资料,得到病人寒热、疼痛、汗出、饮食、睡眠、大便、小便、舌象、脉象、声音、神色、检测等信息资料后,首先进行证素的定量判断,得出病位(如心、肺、脾、肝、肾、胃、胆等)、病性(如风、热、湿、痰、气虚、血虚、阴虚等),然后加权求和、阈值判断,再经过模式识别,诊断为脾气亏虚证、肝阳上亢证、心肾不交证、肺火犯肺证、肝肾阴虚证等。朱文锋教授归纳了规范证800个,常见证150个。
  

在确定思维规律的基础上,朱文锋教授重点对症状与证素之间的计量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即明确每一症状在不同证素中的贡献度。将病人出现症状的贡献度权值之和(以100作为通用阈值,根据病的轻重与复杂程度进行调节),作为确定各证素(如心、胃、气虚、血瘀等)是否成立的依据,最后将达到诊断阈值的证素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构成完整的证名诊断。如在证候信息的定量诊断中,“五心烦热”一症对阴虚、阳虚、津亏的贡献度分别为43、-15和10,而“经常畏冷”的贡献度则为-20、42及-10。
  

[color=#0000FF]朱文锋教授将基本证素确定为病位、病性2大类,共60项左右。其中病位证素约30项,分空间性位置和层次(时间)性位置。空间性病位有表、半表半里、心、心神(或称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精室)、鼻、耳、目、肌肤、筋骨、经络、胸膈等;层次(时间)性位置有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等。病性证素约30项,主要有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疫疠)、脓、痰、饮、水、食积、虫积、气滞、气闭、气虚、气陷、气不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阴虚、亡阴、阳虚、亡阳、阳亢、阳浮、津液亏虚、精髓亏虚等。
  

由证素的组合,形成规范证名,然后以病位为纲进行证型归类,形成“症状(证候)—证素—证名”的辨证思维过程,其中证素为辨证体系的核心。




  
三、证素辨证新体系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朱文锋教授创建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在原有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它先辨有限、固定的证素,再确定复杂、多样和动态的证名,在认识层次上清晰明了,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认识过程,充分体现了辨证的精髓。
  

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便于临床操作,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能明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对科研和教学亦有直接指导意义。另外,在证素辨证新体系基础上,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可进一步阐发中医辨证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实现中医理论的源头创新,增强中医辨证理论与其他科学的交融性,为其他学科的介入提供通道、契合点,从而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将毕生精力用于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的朱文锋教授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理论和方法必须有所突破,临床辨证水平亟待提高。证素辨证新体系,对于证的相关领域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平台,丰富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解决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解决中医发展滞缓的症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B16
  

人物简介
  

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南省劳模、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湖南省名中医。主要从事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为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六版、七版主编,研制成中医数字辨证机、WF文锋-III-中医诊疗软件,实现中医全病域计算机辅助诊疗。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34部。文字
作者: 11    时间: 2006-6-6 23:2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10pm 发表的内容:
非也。
风寒束表证,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表这个部位,出现了一种姑且用“风寒”来概括命名的生理病理状态。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风寒束表,就是要祛风散寒,即把“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2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6/06/06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才是以中医的思维定证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而楼主虽名以中医之法,实际是西医的思考逻辑。-=-=-=-=- 以下内容由 医源 在 2006年06月06日 10:53pm 时添加 -=-=-=-=-
但从其分析六淫的过程来看,虽刚入 ...
关于症和病的结合——朱进忠
  

由于数十年来的追求登大雅之堂,使很多学者不再深求中
医理论概念的深刻内涵,致使中医日渐走向难于自拔的怪圈,
而其中的证、辨证、辨病等概念的误解给中医带来的危害尤为
严重。例如:证,这个字在古代的含义本是一个证据的意思,
这个证据在中医理论上不但指所谓的自觉症状,而且指的还有
脉象、时间、地域、运气、相似、相似相应等等,等等。[color=#0000FF]辨
证,则是指的分辨各种证据,并通过对这些分辨得出恰当的结
论,这个结论不但包括病位、病性,而且包括标本、先后、各
种比例关系。近些年来所提的证与辨证的概念则完全丢掉了其
深刻的内涵,并把误解了的内涵作为标准去进行中、西医套用
方法的依据,致使很多医者不知所从,并提出无证可辨之说,
从而严重地影响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2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0:55pm 发表的内容:
风疹是由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又名“风痧”、“风瘾”。
临床特点是病程短、麻疹样皮疹、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有发生。
孕 ...
我所言风疹者,中医之风疹也;君所言风疹者,西医之风疹也。
又如中医之伤寒,与西医之伤寒,虽名同,然实异。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2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1:20pm 发表的内容:
风寒束表,就是要祛风散寒,即把“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既然11君认为祛风散寒药,所作用的就是外在的风邪或寒邪,您可以详细描述一下这些“邪”的物理性状吗?以及如何将其定性定量的检测出来,就象检测细菌、病毒一样?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3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1:0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之热有实热,虚热之别,有卫分热,气分热,......之别,所以西医“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概括不了中医之热
西医“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概括不了中医之热
——在下并未曾表示西医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能概括中医的热,只是说中医的“热”的客观病理内涵中,部分的包含了西医机体发热状态、机体新陈代谢亢进的状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4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29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11君认为祛风散寒药,所作用的就是外在的风邪或寒邪,您可以详细描述一下这些“邪”的物理性状吗?以及如何将其定性定量的检测出来,就象检测细菌、病毒一样?
什么是病因
   
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体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中,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如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这种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叫做病因。
   
中医病因学,是整个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前人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总结,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导致疾病的原因是很多的,为了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前人曾对病因作过分类。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指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刀、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宋代陈无择由此引申提出的“三因学说”,即六淫邪气所感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饮食劳逸、跌打金刃以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中医病因学,不仅是用直接观察病因的方法来认识病因,[color=#0000FF]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疾病的证候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


   
一、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六气,便称为“六淫”,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说,其所致的疾病,称为“外感病”。
   
二、疠气
    疠气,是六淫之外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温疫论》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疠之气的发现是中医病因学的重大发展,在中医文献中还有“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
   
三、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的致病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四、饮食、劳逸
    饮食和劳逸,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劳动和休息要有合理安排,否则,也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使气机逆乱,正气损伤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成为致病因素。饮食失宜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机能失常,脾胃受损,又可聚湿、生痰、化热而发生多种病证。劳逸失度,是指过度劳动和过度安逸。长时期的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可以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五、外伤、虫兽伤
    外伤和虫兽伤,在陈元择对病因的“三因”分类是,属于“不内外因”,它们伤害人体不受正气的影响,人们只对之加以防范。若一旦受其伤害,正气的强弱对病情的转归和预后,也不无关系。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恃重弩伤,烧烫伤和冻伤等。虫兽伤包括毒蛇、猛兽、狂犬咬伤,或蝎、蜂螫伤等。
   
六、痰饮、瘀血
    痰饮和瘀血,不同于其他致病因素,它们既是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致病因素。其形成是由于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导致多种病症。
   
(一)痰和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与饮虽常混称,但实则有别,一般地说,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作为致病因素,传统上一般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一般而言,饮多停留积聚于胃肠、胸胁及肌肤,而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泛滥横溢,无处不到,因而有“百病皆由痰作崇”之说。
   
(二)瘀血,泛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或排出而停滞于体内者,均称为瘀血。瘀血形成之后,有以下几个共同的临床表现:疼痛、肿块、出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   
   
作者:沈章毅(医学学士)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6-6-6 23:4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朱教授所言即是古中医的生命时空转换,可是其没有将时(间)空(形态结构,亦即组织器官)的相互转化关系揭示出来,明此方明证的由来与转化。
    本来想在借先生的思维在破一下证的真实机理,由于最近较忙,没有时间,就如此理解吧!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6年06月06日 11:47pm 时添加 -=-=-=-=-
由于篇幅太长,医源只浏览了蓝字部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6 23:5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41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病因学,不仅是用直接观察病因的方法来认识病因,[color=#0000FF]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疾病的证候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

这个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是由疾病的证候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逆推出来的。其实此时决定治疗用药的指征或对象,并不是所谓的“因”,而是此人此刻的症状、体征,是此人此刻症状、体征深处所对应的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生理病理状态相对于此症状、体征是特异性,而“因”相对于此症状、体征,则是非特异性的,客观上引起此症状、体征的,可以是此因,也可以是彼因。

-=-=-=-=- 以下内容由 南京陈斌2006年06月07日 00:08am 时添加 -=-=-=-=-
所以说,中医在此处的病因,本质上是病性,是对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反映与概括,或者说,它反映概括的,更多的是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客观实在的病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06:5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06:54am 第 1 次编辑]


[color=&#35;FF0000]朱良春先生50年前就指出:“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因为,仅辨病而不辨证,就会走上“对号入座”的狭路,把活泼的辨证变成僵死的教条,势必会毁掉中医[3]。朱良春先生不幸而言中,现在基本上是用“辨证型”取代了“辨证候”,由活泼变成死板,治病活法一变而成守型死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纳入和排除标准”,才能“防止偏倚”,才能符合西医的“可重复”。一病之下分几个证型,已经蔚然成风,几乎牢不可破。中医自古就认为,病和证都是随时变化的,“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一剂知,停后服”。药随证变,岂能“一盲到底”?!(节选自曹东义先生之<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
——对号入座、守型式的辨证方式(即选证论治,而不是辨证论治),不仅发生在现行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中——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型为目,同样也发生在现行的纯中医的医疗实践与教学中。这才是中医界五十年来未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原因之所在。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07:3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06:59pm 发表的内容:
何为“辨证论治”呢?其实质,就是从病人的具体症状出发,去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各个脏器、系统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决定治则治法的过程。在辨别、审察、判断机体内在生理病理状态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素。一、定病位,机体是一个脏器或系统病变,还是数个脏器或系统病变,是哪个或哪些脏器或系统病变;二、定病性,在某个脏器或系统上的病变,是形态结构为主的病变,还是生理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具体又是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改变;三、定彼此轻重标本缓急关系,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其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轻重标本缓急关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而“选证论治”是什么的情况呢?它用的是一种按图索骥、对号入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诊断。先确定一个病名(或中医的病名,如咳嗽病、水肿病、眩晕病,或西医的病名,如气管炎、肾炎、高血压),在此病名下,提出几个常见的证型,医者在面临具体的病症时,脑海中所运行的思维过程,是不断的把眼前的病人病症的特点,与脑海中所固有的几个证型进行相比较,做出类比或排除的抉择,最终选定其中的某一个或数个证型,作为诊断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已完全不同于我们前面所述的诊治思维,具有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之特征,我们且谓其为“选证论治”。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前者诊断范围宽阔,内容丰富,后者诊断范围狭窄,内容固定;前者思维机动灵活,后者思维僵硬呆板;前者思维司外揣内,医者目光直达病者脏腑,洞若观火,后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概念意象,医者的思维容易停留在概念的表象上,而不能直抵概念表象下的客观实在。
...
对于概念的随心所欲的发挥,导致了在理论上的站不住脚。

中医的“辨证论治”概念,有其特定的内含。不是什么人都随便可以曲解的。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所谓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求因-------以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其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病机,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7 09:2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補充一下
七情致病,大家都很熟悉这说法,但七情如何致病,很多人把它归为心理因素,西医称为”精神官能症”。但是近来西方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是以发散”化学物质”的方式向身体发送情绪的。累积未经适当处理的这类化学物质是会使人生病的,不是甚么”精神官能症”,是真正影响到组织与细胞的。这如何与中医理论联系,人体化学物质既会制造就有回收与破坏机制,这就联系到经络学了,如果”气血”正常,情绪产生的化学物质就可透过正常管道回收与破坏,就不会累积也就不会致病,如产生量太大一时回收不及或相关经络不正常就病了
西方的研究是可幫助中醫的
陳版主其實做的不錯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09:3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门捷列夫研究的化学元素,应该是比诸位的‘科学’头脑高明的。

但与门捷列夫一样,再高明的化学头脑,也是中医的外行。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7 10:1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星河對中醫自然內行
但將中醫古典理論與最新科技語言的聯繫也是必須做的工作
其實歷代醫家也一直在做
作的不好改就是了
陳版主應該受到讚揚
我是中醫外行
星河你高興隨你罵吧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11:4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如果从单纯学术上分析、探讨问题南京陈斌先生所发的这个帖子一下带动其他学者的思考与探讨是积极的。探讨问题存在“对错”是正常的现象。但现实并不是如此。在探讨中却掩盖不了他“掩天为大”的本质。
“辨证论治”逐步演化成为了“选证论治”。“选证论治”这个名词是他自己设出来批判的。
这是他还用特别大再加颜色的字表达的原话:“尤其他在规范辨证论治方面提出的“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尤其面临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之病时,此法更显层层剥丝、化繁为简的优越性。笔者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应该强调的是,运用“五步法”,有两步是关键请引起注意:一是“必先五胜”,方老强调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一定要分清哪个脏腑、哪种病机在起主导作用,特别要弄清原发病、继发病,治病求本就是要治原发病”
他一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是中医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实践积淀和理论结晶,内涵深厚,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准确与否,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思维认识特点至今还未被深刻揭示,其科学内涵尚未得以凸现和规范,从而严重影响辨证论治的传授和继承,制约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中医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中医学的接受和选择》
  另一方面自称“前无古人”——什么是前无古人?
《“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以病位、病性为证素,建立辨证新体系》
《证素辨证新体系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朱文锋教授创建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在原有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它先辨有限、固定的证素,再确定复杂、多样和动态的证名,在认识层次上清晰明了,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认识过程,充分体现了辨证的精髓。
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便于临床操作,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能明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对科研和教学亦有直接指导意义。另外,在证素辨证新体系基础上,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可进一步阐发中医辨证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实现中医理论的源头创新,增强中医辨证理论与其他科学的交融性,为其他学科的介入提供通道、契合点,从而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将毕生精力用于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的朱文锋教授认为,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理论和方法必须有所突破,临床辨证水平亟待提高。证素辨证新体系,对于证的相关领域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平台,丰富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解决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解决中医发展滞缓的症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更不要谈以下的这种错误观点
《非也。风寒束表证,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表这个部位,出现了一种姑且用“风寒”来概括命名的生理病理状态。中医的治疗“风”或“寒”的药,其本质上,是能够改变、调节、改善这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真的将什么外在的“风邪”或“寒邪”驱赶出体外。》
这些都在这个帖子与回复中,象这样的帖子最好是能留下来。让大家仔细的读一读。看一看他的最终目的与本来面目是什么!
《全球中医药论坛》今天的现象其实没什么奇怪的。这就是现代中医界的各种认识观点的差异或为名利或心结所困或......所致。但如果真得为了真理、中医、知识这一切的干扰因素最终都会暴露出来也会被扫除的!
真心交流探讨问题这些因素都不是障碍,把心放开吧!(zajian 2006/06/06 09:59pm)
望广大中医学多加认真学习思考,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思维与专业知识,保持清静的头脑。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7 14:1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這麼說陳版主是不公平的
論述若有不足
該同心協力去修改
而非根本否定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15:1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是不是事实——留这大家看。还是诽谤了!不是只有这个帖子存在这问题。
这绝不是“論述若有不足”的问题。也“非根本否定”。相信大家能分辨得出!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15:2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问题的要害,在于对中医的本义的理解,是探源?还是肢解?
如果在肢解的途径上‘該同心協力去修改’,那与给中医挖掘坟墓有何区别?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15:4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6/07 03:24pm 发表的内容:
问题的要害,在于对中医的本义的理解,是探源?还是肢解?
如果在肢解的途径上‘該同心協力去修改’,那与给中医挖掘坟墓有何区别?
是结合临床病症诊治实践去探讨、认识、发展理论,还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经典到经典、从理论到理论去探讨、认识、发展理论?脱离了病症诊治实践而去追求“对中医的本义的理解,去探源”,这样的理解与探源,如何保证其能正确的反映、概括了病症诊治实践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及规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15:5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04:0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7 03:11pm 发表的内容:
是不是事实——留这大家看。还是诽谤了!不是只有这个帖子存在这问题。
这绝不是“論述若有不足”的问题。也“非根本否定”。相信大家能分辨得出!
不知先生所言……
大师们在表达看法时,一般都是如此,一切都说了,一切都没有说……
这也正是大师们区别于雀麻(zajian先生语)们之不同处。意境高处,岂凡夫俗子们所能悟之、达之……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17:3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
“统一辨证论治步骤”——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是根据什么制定?你有怎样根据、统一?在这种前提下,就得出“前无古人”的结果。真了不起!这大大超出什么“大师们”“阴阳先生”这不是妄言吗?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7 17:3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罵人容易
甚麼叫肢解
隨便引一句經典又不加解釋
不也是肢解嗎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18:2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
——证素辨证新体系是如何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不是说揭示就揭示。
——“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这是你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是吧?所以创出“前无古人”的“五步法”。真是用心良苦!
其实如果掌握揭示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就知道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完善性、方便性。就不会“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如果用那“五步法”看是不是错杂重复得更多。
“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
定位——拿什么去定位?
定性——拿什么去定性?
必先五胜——拿什么去必先五胜?
治病求本——拿什么去治病求本?
治未病——拿什么去治未病?
当你去寻找“五步法”的前提理论依据时,一下子错杂重复的知识马上出来。在你的脑中就不知也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信口开河”了。不信你解释一下《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和《“五步法”的前提理论依据》。马上就可以比较。看是中医学辨证论治完善性、方便、不容易出差错,还是“五步法”。
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本身就是复杂的,中医学更为复杂。所以学习本不易创新就更难。你可以胸怀大志,但最终还是需要事实的检验。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不能因为复杂就是错误。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要否定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18:3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06:3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7 06:25pm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
——证素辨证新体系是如何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不是说揭示就揭示。
—— ...
您想要说明什么?能否表达的简单、清楚一些?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19:0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7 03:42pm 发表的内容:
是结合临床病症诊治实践去探讨、认识、发展理论,还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经典到经典、从理论到理论去探讨、认识、发展理论?脱离了病症诊治实践而去追求“对中医的本义的理解,去探源”,这样的理解与探源,如何保证其能正确的反映、概括了病症诊治实践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及规律?

如果结合临床,你的‘辨证新法’将更加不堪一击。

前段时间在涉及到临床的问题时,我曾提过腰痛的病症。现在我们就拿头痛这个病症来结合临床吧。

你认为中医对于头痛的传统辨证方法有什么不足?

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才能使头痛辨证‘正确的反映、概括了病症诊治实践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及规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19:53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6/07 07:07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结合临床,你的‘辨证新法’将更加不堪一击。
前段时间在涉及到临床的问题时,我曾提过腰痛的病症。现在我们就拿头痛这个病症来结合临床吧。
你认为中医对于头痛的传统辨证方法有什么不足?
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才能使头痛辨证‘正确的反映、概括了病症诊治实践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及规律’?
如果是脑肿瘤、或脑囊虫、或脑炎引发的头痛,您如何用传统的辨证方法予以正确的认识、概括、反映其病情,预测其转归预后,确定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方法?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20:1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引用南京陈斌先生:“ 您想要说明什么?能否表达的简单、清楚一些?”
可以一个一个问题的探讨。
你说:“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
那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20:2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7 08:14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南京陈斌先生:“ 您想要说明什么?能否表达的简单、清楚一些?”
可以一个一个问题的探讨。
你说:“证素辨证新体系揭示了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了各种辨证方法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
那传统辨证方法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
先把《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作者海霞著)原文仔细看过、弄懂、吃透,再来进一步探讨,OK?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7 20:4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能回答就回答,不能也就算了!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6-7 20:4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6/06/06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才是以中医的思维定证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而楼主虽名以中医之法,实际是西医的思考逻辑.
赞同医源观点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6-7 20:4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112006/06/06 10:55pm 发表的内容:
风疹是由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又名“风痧”、“风瘾”。
临床特点是病程短、麻疹样皮疹、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有发生。
孕妇患风疹后能引起胎儿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24pm 发表的内容:
我所言风疹者,中医之风疹也;君所言风疹者,西医之风疹也。
又如中医之伤寒,与西医之伤寒,虽名同,然实异。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0:20pm 发表的内容:
风疹,是指机体皮肤、皮下组织出现一种变态反应的炎性状态,
请教南京陈斌所言“风疹”概念出于何处?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6-7 20:5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55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是由疾病的证候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逆推出来的。其实此时决定治疗用药的指征或对象,并不是所谓的“因”,而是此人此刻的症状、体征,是此人此刻症状、体征深处所对应的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生理病理状态相对于此症状、体征是特异性,而“因”相对于此症状、体征,则是非特异性的,客观上引起此症状、体征的,可以是此因,也可以是彼因。
“这个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这个因,就是客观存在的因
“其实此时决定治疗用药的指征或对象,并不是所谓的“因”,而是此人此刻的症状、体征”---这叫对症治疗,不是辨证论治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6-7 20:5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6 11:55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中医在此处的病因,本质上是病性,是对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反映与概括,或者说,它反映概括的,更多的是某种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客观实在的病因。
病因,病性与病理不能混为一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21:0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7 09:0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平凡心2006/06/07 08:56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这个因,就是客观存在的因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请您为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它们的性状,请您将其定性定量的从病人机体中检测出来,就象从病人机体中检测出细菌、病毒一样,可不可以?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21:03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平凡心2006/06/07 08:56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此时决定治疗用药的指征或对象,并不是所谓的“因”,而是此人此刻的症状、体征”---这叫对症治疗,不是辨证论治
您可以阐述一下症状与证之间的关系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7 21:05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平凡心2006/06/07 08:58pm 发表的内容:
病因,病性与病理不能混为一谈
您可以详细阐述一下病因、病性、病理之间的不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吗?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22:4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7 07:53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是脑肿瘤、或脑囊虫、或脑炎引发的头痛,您如何用传统的辨证方法予以正确的认识、概括、反映其病情,预测其转归预后,确定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方法?

在回答你所提的问题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核实一下你的问题的潜台词:

你认为传统中医理论没有‘脑肿瘤、或脑囊虫、或脑炎引发的头痛’的辨证方法?

或者是你认为这些辨证方法需要推翻?


简而言之,你对中医的头痛辨证论治方法,究竟有多少种,有个大体的了解么?
作者: 说真话    时间: 2006-6-7 23:1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POSTISDELETE= ]我治疗星河头疼有妙法
请传说中的“神刀张”找个疯狗和星河换一下脑袋
作者: 说真话    时间: 2006-6-7 23:2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个人观点,欢迎来砍!
--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医需要对辨证论治说再见。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7 23:3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说真话2006/06/07 11:18pm 发表的内容:
我治疗星河头疼有妙法
请传说中的“神刀张”找个疯狗和星河换一下脑袋
芝麻这等小丑,蹦达着想混个总版主哩。

你的同学现在还推荐你这种货色嘛?

瞧你现在这副破罐子破摔的劲头,八成是给人家提鞋也不够格了吧。
作者: 说真话    时间: 2006-6-8 00:0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POSTISDELETE= ]星河, 神刀张换头的事儿不是你说的?

-=-=-=-=- 以下内容由 说真话2006年06月08日 01:16am 时添加 -=-=-=-=-
2 本人对提鞋这样的事情与对论坛职位一样不感兴趣
3 本人的乐趣在于与揭露你这样的骗子
4 星河, 你怎么样了呢? 我和附子出钱让你去治疗那个小朋友,你到底去不去啊?
5 你不是名誉教授么,怎么连行医资格都没有?
6 本人上论坛第一天起就看清了你的真面目,你就是个骗子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06:1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6/07 10:41pm 发表的内容:
在回答你所提的问题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核实一下你的问题的潜台词:
你认为传统中医理论没有‘脑肿瘤、或脑囊虫、或脑炎引发的头痛’的辨证方法?
或者是你认为这些辨证方法需要推翻?
[color=&#35;0000FF]不是推翻,是发展、补充、完善。
一,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多的是辨别、审察、判断机体脏腑、系统的功能状态,在反映、概括、描述机体脏腑、系统的功能状态时,中医是用自已的语言与概念。而这种自己的语言与概念,已逐步的与时代氛围脱节,导致社会大众不知道中医究竟在说什么,我们必须要用现代的语言与概念,将其转换表达出来;
二、在病症的实际诊治过程中,光辨别、审察、判断机体脏腑、系统的功能状态,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去辨别机体脏腑、系统的形态结构一类的病理改变;在部分的病症诊治过程中,我们还应强调对真正的、客观存在的、由外而至的致病因素进行认识和处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07:0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8 00:40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说真话2006/06/07 11:21pm 发表的内容:
个人观点,欢迎来砍!
--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医需要对辨证论治说再见。
[color=&#35;0000FF]辨证论治,首先是一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这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在处理传染病、流行病、感染性疾病时,是处于弱势,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处理诊治内伤杂病(非感染性疾病)时,这种思维程序与模式,是一种最符合病症诊治客观规律的思维程序与模式。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中医的辨证论治,是病理诊治模式,是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病症诊治的核心、枢纽、切入点。而西医的辨病论治,是病因诊治模式,以病因为病症诊治的核心、枢纽、切入点。
其次,辨证论治,其所辨别、审察、判断的对象,相对于现行的西医诊治实践而言,是一个盲区,具有独特的客观的医学域原价值。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多的是反映、描述、概括了机体整体的、功能的状态改变;而西医现有的病名诊断中,更多的是反映、描述、概括了局部的、形态结构的状态改变,及特定的、客观存在的、由外入内的致病因素。所以临床病症诊治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病人,无法用西医“病名”命名诊断,中医却可以得出“证”的诊断而治之。同时,也会出现一个病人,中医无“证”可辨可治,西医却能得出“病”的诊断而治之。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6-8 07:2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请陈斌先生回到‘结合临床’上来。

你的‘不是推翻,是发展、补充、完善’的托词,如果没有临床辨证的事例作为依据,那肯定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包括你自己。

我们先不讨论中医是否被大众听懂的问题,也不着急研究病理改变的认识和处理,因为这些东西与讨论的主题无干,除了能转移话题之外,对讨论毫无意义。

结合头痛这种病症的辨证论治讨论的方式,起码是需要你列数出传统中医有哪些辨证论治的方法,然后再针对这些方法大谈特谈什么‘发展、补充、完善’。能做得到么?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8 09:0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引用南京陈斌 先生:“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多的是辨别、审察、判断机体脏腑、系统的功能状态,在反映、概括、描述机体脏腑、系统的功能状态时,中医是用自已的语言与概念。而这种自己的语言与概念,已逐步的与时代氛围脱节,导致社会大众不知道中医究竟在说什么,我们必须要用现代的语言与概念,将其转换表达出来”
这段话的思路是正确的。但你要如何用现代的语言与概念,将其转换表达出来?
在用现代的语言与概念,将其转换表达出来前应具备什么条件?
是不是象你在没有明白中医原意的时候就否定中医,再立自新呢?
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你认识的这样?——“辨证论治,首先是一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这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在处理传染病、流行病、感染性疾病时,是处于弱势,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处理诊治内伤杂病(非感染性疾病)时,这种思维程序与模式,是一种最符合病症诊治客观规律的思维程序与模式。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中医的辨证论治,是病理诊治模式,是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病症诊治的核心、枢纽、切入点。”
你太小看中医学了!
“而西医的辨病论治,是病因诊治模式,以病因为病症诊治的核心、枢纽、切入点。”——你也太小看西医了!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8 09:0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星河脾氣好多了
雙方如能將西醫的病名以中醫的辨證來個系統的分析
借用西醫的檢驗方法為中醫提供證明
更確切的掌握病因病程
必能為中醫發展更上一層樓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1:1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8 11:19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6/08 07:00am 发表的内容:
辨证论治,首先是一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这种病症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在处理传染病、流行病、感染性疾病时,是处于弱势,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处理诊治内伤杂病(非感染性疾病)时,这种思维程序与模式,是 ...
[color=&#35;0000FF]废医存药者们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们在强调保留中药的同时,将中医的特有的诊治思维程序与模式,将中医所特有的认识处理的疾病客观域原丢弃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1:31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6/08 07:29am 发表的内容:
你的‘不是推翻,是发展、补充、完善’的托词,如果没有临床辨证的事例作为依据,那肯定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包括你自己。
我们先不讨论中医是否被大众听懂的问题,也不着急研究病理改变的认识和处理,因为这些东西与讨论的主题无干,除了能转移话题之外,对讨论毫无意义。
结合头痛这种病症的辨证论治讨论的方式,起码是需要你列数出传统中医有哪些辨证论治的方法,然后再针对这些方法大谈特谈什么‘发展、补充、完善’。能做得到么?
在您老人家面前,做不到。您老人家的水平,那是相当的……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1:3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8 09:06am 发表的内容:
是不是象你在没有明白中医原意的时候就否定中医,再立自新呢?
你太小看中医学了!
你也太小看西医了!
帽子不小,内心甚是惶恐害怕……
先生是否曾习过少林僧人之棍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6-8 12:0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大家回到論理好些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8 13:30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证素辨证新体系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朱文锋教授创建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在原有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这是你的原话。
“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这是你的原话。
你把朱文锋教授害苦了!如果你是他的学生他大半辈子的努力与声誉都会受你的影响。“五步法”不是不好,它可以帮助学者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进一步认识,就如同你说的你学习后进步了许多。但这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存在本质与方式的不同。而你在没有认清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之前,就批评中医辨证论治“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和大言“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而把“五步法”说成为“前无古人”。这些都是事实,在你的帖子里可以看得见。所以我说:“是不是象你在没有明白中医原意的时候就否定中医,再立自新呢?”
而你却:“帽子不小,内心甚是惶恐害怕……先生是否曾习过少林僧人之棍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探讨问题转为其它的,实在不应该。为错误去坚持,所付出的代价会是越来越大。本我已说算了,年青人有这种冲动也不奇怪,但你作为 全球中医药论坛 、医理探源的分类区版主这种素质与心态,实在不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3:44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8 01:4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8 01:30pm 发表的内容:
“证素辨证新体系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朱文锋教授创建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在原有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这是你的原话。
拜托您将《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海霞著)细读一遍。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3:4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8 01:30pm 发表的内容:
“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这是你的原话。
拜托您将《方药中教授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张存悌著)细读一遍。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3:49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8 01:5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6/08 01:30pm 发表的内容:
而你却:“帽子不小,内心甚是惶恐害怕……先生是否曾习过少林僧人之棍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探讨问题转为其它的,实在不应该。为错误去坚持,所付出的代价会是越来越大。本我已说算了,年青人有这种冲动也不奇怪,但你作为 全球中医药论坛 、医理探源的分类区版主这种素质与心态,实在不好!
拜托您在探讨学术时,不要扯及这些无意义的话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6-8 13:5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6/08 01:5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 zajian 2006/06/08 01:49pm 发表的内容:
而你在没有认清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之前,就批评中医辨证论治“错杂重复、不易掌握的缺陷”和大言“比较深刻、具体地揭示了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而把“五步法”说成为“前无古人”。这些都是事实,在你的帖子里可以看得见。所以我说:“是不是象你在没有明白中医原意的时候就否定中医,再立自新呢?”
如果您有什么具体的学术看法、学术见解,就把它说出来。如果没有,就请不要在这里纠缠,影响大家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拜托。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8 13:56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大家可以看得出是谁在扯及这些无意义的话题。
作者: yongyi87    时间: 2006-6-8 14:07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斗胆插两句:
楼主的观点有新意,虽不一定全面,但很有启发,至少对我如此.
楼主对中医病因的理解,很有意义.让本人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中医的治疗.虽然和教科书及正统说法有冲突,但作为一家之言,并没大错.(当然初学者要小心)
关于病机,记得曾看到另一种解释:机不是机理,而是机关,机巧.所以治疗能切中病机就能势如破竹.这好象和楼主对证的理解有相似.
题外话:中医人的心胸好象小了点.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6-8 14:22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是“心胸好象小了点.”
作者: 觉行    时间: 2007-2-1 16:38
标题: [原创]“辨证论治”与“选证论治”
如果您有什么具体的学术看法、学术见解,就把它说出来。如果没有,就请不要在这里纠缠,影响大家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拜托。
  


---------------
支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