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2-21 00:27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12/21 00:30am 第 2 次编辑]


[color=#0000FF]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按:这是洪钧先生收笔之作《医学中西结合录》,手稿片段。该书拟介绍他毕生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最有心得的验案600至1000个——视篇幅容纳限度而定。
 
      
[color=#0000FF]【概说】
1950年代之前,结核病比现在的艾滋病甚至癌瘤还要可怕。
古代中医所说的“骨蒸”、“传尸”、“痨病”或“痨疾”多数是结核病,那时是可以灭门的危险疾病。二战结束时,结核病在美国居于国民死亡原因第7位。但是,在15~45岁的人群中,除了意外伤害致死,结核病居死亡原因之首。所以,那时的结核病人人闻之色变。
单用中药是能够治好某些结核病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慢性咳嗽吐痰带血并且发烧的几个病例。目前则需要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优势。
不过,总地来说,中医对“癆病”的本质认识不清。首先,中医所谓“痨病”不都是结核病。凡慢性咳嗽、发烧并有明显消耗者,都可以称为痨病。西医说的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人视为痨病。其次,临床症状暂时完全缓解,不等于该病痊愈,即还可能复发并传染。更重要的是,中医虽然知道此病可以传染,却没有可靠的预防手段。所以那时,特别在城市,该病的流行一直不能控制。不少读者可能知道,鲁迅先生就死于肺结核病。在我看来,他的父亲是死于结核性腹膜炎。
该病得以严格控制,一是认识到结核杆菌,从而加强预防;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发病率不断降低;三是抗结核药的发明并普遍使用,现症病人不断减少。
最早发明的抗结核药是链霉素(1953?)。但是,单味西药以雷米封作用最强,只是该药可以损害肝脏和和周围神经。此后发明的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等,抗结核作用都不如链霉素和雷米封,故一般用于久用上述两种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目前很少见此病了。从2003年开始,我国对结核病、特别是其中的肺结核实行免费治疗。故可断言,此病很快就要基本绝迹了。谨把比较有意义的几个病案写在这里,重点介绍结核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供读者参考。

[color=#0000FF]【病案】
[color=#0000FF]案1:混合型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谷延恩之妻,威县赵七里村人,35岁,1987年6月初诊。
  病情严重,不能下床,丈夫把她抱到我的检查床上。简单病史如下。
  患者有3个孩子,3年前第三胎生产后患肺结核,经治一度缓解。但抗结核治疗不够充分,加之过度劳累、饮食不周等原因,不久复发。再次经过将近一年的治疗,肺部病变不再活动,但病情益加复杂。继续抗结核治疗无效。患者每天发热,心慌自汗,胸部满闷,腹痛腹胀,食少乏力,大便溏泻,日见消瘦。曾经多位中西医诊治,越治越重。不得已,请神、卜卦无所不求。最后皈依天主教,仍然日渐加重。(请神、卜卦和奉教等是数年之后了解患者的人就诊时告诉我的)
  察其面色苍白萎黄,十分消瘦。身高175cm左右,体重大约40kg。语声低微,不断微喘,不能自述病史。脉象细数,舌淡苔白。体温37.5℃。心肺听诊无大异常。腹部稍膨隆,全腹柔韧,有轻度压痛,可闻高调肠鸣。
  显然,患者有结核性腹膜炎,而且属于粘连和腹水混合型。
  病史不很典型时,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不是很容易。实验室辅助物理和化学诊查手段,无助于诊断此病。笔者曾经亲见,某大医院把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慢性阑尾炎手术致死。看来做医生还是需要经验。没有见过结核性腹膜炎的同道,对此病腹部触诊的典型表现可能难以掌握。教科书上称之为“揉面感”,不知道这样形容是否能够体会。
  不过,这个患者有确切的结核病史,诊断是无疑问的。
  中医怎样认识此病呢?
  笔者在旧著《伤寒论新解》中曾经指出,仲景说的“脏结”很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目前西医或简称此病为“结腹”。所以,我认为古代中医可能做过病理解剖。可惜,此后的中医书中再找不到类似证。我们只能说这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几乎脏腑都有虚损的疾病。此证之实,以腹内积聚、胃腑气郁为主,此外均属虚证。治疗的要点是平补气血、健脾理气并略加活血化瘀药。若一味理气化瘀,必然破气,而越治越重。又,此证虽有腹水型,但施治不能重在利水。看了几个患者此前用过的方子,没有一个是重补的,难怪疗效不好。拙拟处方如下:
  党参10黄芪15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熟地20红花5白术10茯苓10生山药20乳香3没药3桃仁10三仙各10川朴10甘草5。水煎服。
  这个方子患者连续服了一年,又接着断续服了2年。在我的病人中,她是坚持服中药时间最久的。甚至,我说可以停服了,病人还是服了一段。她能这样坚持服中药,原因有二。
  一是见轻虽慢,但是一直见好。患者从完全卧床到能够坐起,再到能够下床,再到可以做简单家务,最后可以做较轻的田间劳动。
  二是患者的丈夫是一个意志坚强,身体强壮又明白事理的人。妻子病重时,他的母亲也卧病在床。他要种地,还喂着牲口,加上三个孩子,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是,却能坚持让妻子治病。没有这样的丈夫,医生不可能治好她的病。
  为了减轻病家的经济负担,服上方一个月,病情稳定之后,就把方子给了病家。这样可以直接去中药批发点购药,少花些钱。
  停服煎剂之后,我让患者继续服用人参健脾丸、逍遥丸或补中益气丸。
2003他的丈夫带着已经结婚的儿子来看病,说她仍在断续服用成药。
  患者至今(2006,11)健在。

[color=#0000FF]案2:肺结核治疗不当病危
石兴玉,男,64岁,威县徐固寨村人,1996年11月6日初诊。
他医越治越重,宣布束手,嘱咐家属预备后事。病家请我出诊,勉尽人事。
患者十分虚弱,不能自述病史。家属说:本来患者还能参加较重的田间劳动,约半个多月前,突然开始冷热发烧、走路不稳,食少乏力。村医用感冒药不效,又输液用青霉素等数日也不效。去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即回家治疗。近11天来,每天输液,同时使用链霉素、青霉素、清开灵、利福平、雷米封、维生素B6、利尿药、镇静药等。但越治越重。近十日进食很少,而且越来越少。近2日几乎不进食。患者自觉胸满不能食,多吐粘痰,精神日差,愈益消瘦,无翻身之力。曾有全身浮肿,已经消退。脉细弱、舌嫩、暗红、苔粘腻。血压85/55mmHg。
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即食量减少而乏力,但因秋收繁忙,坚持劳动。3年前曾患“肺炎”。
检查见患者严重消瘦,精神淡漠,心音弱,左肺多罗音。
辨病与辨证:
1、患者的病是否肺结核呢?
病史和体检所得,都不是过去最常见的浸润型肺结核典型表现。按过去结核病分型,患者的表现应是亚急性播散型。没有胸片,此型肺结核很难与其它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所以,对肺结核来说,还是要依靠X光检查诊断。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典型的浸润型结核病临床表现很少见。过去常见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咳痰咳血、两颧潮红、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同时出现,现在很少见了。
2、既然是肺结核为什么越治越重?
这是由于治疗上的失误。此前治疗上明显的错误有:
①发病之初必然用过大剂量皮质激素(一般是地塞米松)。它不但使结核病加重——亚急性播散,还导致全身水肿。患者精神和食欲极差也与滥用地塞米松有关。
②抗结核药自然是应该用的,但不一定同时用三种。特别是利福平会影响食欲,开始最好不用。
③怀疑有合并感染,可以用几天青霉素。但是,过用清开灵、双黄连常常出现寒象。
④使用利尿药——特别是速尿消除水肿,会使患者更加乏力、精神不好、食欲不佳。因为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导致水肿的同时导致低血钾,再用利尿药会使血钾更低。而低血钾的主要表现也是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甚至呕吐。
3、患者是否真的无望呢?
病情比较严重。但是,自中医看不是不治之证,自西医看不是不治之病。辨病方面不怀疑癌瘤,没有迅速危及生命的休克、大出血、高热不退、昏迷、心衰等。辨证方面,没有伤寒和温病所说的死症。
4、自中医看是何证呢?
应是气血大虚、脾不健运、胃阳不振之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方面支持输液、尽量补钾。
患者目前以食欲极差、极其乏力、精神淡漠为主。不再发烧,不必担心结核继续扩散。故暂时停用抗结核药,自然也停用青霉素、清开灵。西医方面只给支持输液。每天输液2500~3000ml,其中盐水500ml,糖230克,钾(氯化钾)5克,维生素C3克,维生素B6200mg。
中医方面给以平补气血、健脾醒胃之剂。处方如下:
党参15黄芪15白术10陈皮10茯苓10半夏10当归10白芍15川芎10五味子10生三仙各10桂枝10厚朴5甘草5生姜20。水煎,可以每天连进两付。
如上处理五日,诸证悉减。患者进食正常,可以下床。
于是,停止支持输液,服用中药的同时继续西医抗结核治疗。患者共服上方24剂。次年春天,可以继续劳动如前。
附注:患者及其亲属,从此很相信我。但是,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有重病治疗仍然不及时、不充分。由于长年劳累,他是一个很瘦的人,2000年却患了严重的高血压。我给他开了常用的西药,嘱咐他一定要坚持服用。劳累或心情不佳时尤其要坚持用药。可惜,2001年他停药一年,结果于2002年因脑意外致残。急性期之后就诊时,十分后悔。看来社会保健不是只靠医学界就能解决好的。

作者: 觉行    时间: 2007-1-31 16:35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302&start=72&show=175&man=
论坛发言人   头衔: 总版主
      
  民意测试结果:医理探源的宗旨是主张中医而不是中西医结合。
  2006/08/02 01:31pm 
作者: banned    时间: 2007-1-31 22:29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下面引用由觉行2007/01/31 04:35pm 发表的内容: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302&start=72&show=175&man=
论坛发言人   头衔: 总版主
      
  民意测试结果:医理探源的宗旨是主张中医而不是中西医结合。 ...
主张就主张呗, 没说全面禁止吧? 让不让发?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有关没有?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7-2-1 03:08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中医也是一种主张吗!!??
大概是主张讨论“纯中医”吧!
可是,如果文中出现了“心衰”“冠心病”“高血压”,怎么办呢?还有“纯中医”没有的“静脉”,都不允许贴上吗?
总版主的至亲从来不用非“纯中医”的方法防治疾病吗!
阁下的夫人或儿媳生产时是“纯中医”接的生吗?
您的儿子或孙子没有做过计划免疫吗?
古人云:一事不知,君子之耻。中医完全不知道西医是怎么回事,才光荣吗?
“人禽流感”来了,怎么办呢?
作者: 觉行    时间: 2007-2-1 11:33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主张就主张呗, 没说全面禁止吧? 让不让发?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有关没有?
------
很好笑哦,民意测试结果:医理探源的宗旨是主张中医而不是中西医结合。与全面禁止有关系吗?与让不让发有关系吗?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有关没有有关系吗?
再请问一句:陈斌大斑竹做斑竹的中西并用版块是做什么用的?相关文贴的相关归类这不用别人教你吧芝麻大人?
再复代肖言老先生,不必动怒,这与您的学术探讨有积极意义无关,只与学术分类有关,相关的学术文贴有相关的归类区域相信老先生还是理解的,就如老先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美国演讲大获成功,取得无比殊荣,并不代表老先生在中国的农民大众面前重复同样的内容会得到多数人理解与支持一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相信老先生不会糊涂.
作者: 久病想成医    时间: 2007-2-1 11:48
标题: 【推荐】【首发】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赵洪钧先生南京报告稿之十一
我得结核,用西药治都快不行了,后来用食疗,现在什么症状也没了,真是太神奇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