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肖红    时间: 2003-11-3 20:41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也谈救救中医
Caoxibai同道在此提出的是一个很重大而又严肃的学术问题(跟贴者有的不太严肃,很遗憾),我想他对怎样使中医医教研摆脱目前的框框,已有相当成熟的见解和办法,只是没有说出来。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想出很好的主意。下面所说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是碰到的难处。
Cao同道所说的现状,可以称之为中西医结合的现状。换言之,中医变成中西结合医了。至少大体如此。这似乎确实不是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大概应该是西医作中医的注脚,中医辨证在前西医诊断在后,虽然不是一句西医理论不谈,但尽量少说。中医研究不必做实验,因为那样总免不了利用动物“说话”。即便做实验,也直接作人体实验。至于中医教育是否全部删去西医课程,我还猜不准。因为我猜测cao同道不一定主张“纯中医”――无论写在纸上的还是口中说的都和李时珍甚至张仲景一样。
因为完全不了解西医,确实有行不通之处。很多年前,我和姜春华先生聊过几次。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过去病人来到中医面前首先伸胳膊(让切脉也),现在很多病人是首先掏出一把化验单。”自然先伸胳膊也不是“好”病人。因为不知道切诊是四诊之末。
病人掏出化验单来我们怎么办?说实话,即便从纯西医角度看病,我也不大重视化验单。(我有时拒绝看化验单,但希望在职的同道不要效仿,以免关系到饭碗)然而,有时候还真没有别的办法。比如,近来不知道谁传出去我善于治疗乙肝。(我只是闲住在老家里,根本不挂牌,更不要说做广告)于是来了一些乙肝病人求治。其中有不少人没有任何自觉不适,诊为乙肝是单位例行体检、婚前检查、参军检查、升学检查、献血检查时发现的。望闻问切之后,仍然无证可辨。你说这该怎么办?凑合着开了方子,有的居然很快转阴了。于是病人接连不断。我一再声明,自己没有可靠的办法使乙肝转阴。可是总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
以上所举也许是很极端的例子。然而,有冠心病的人提供心电图(我对它也最多信一半)恐怕是理所当然的。近年更有了CT片子,我对此项检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至少95%的人是白花钱。除了脑肿瘤,它没有什么诊断价值。然而,病人很信,舍得花钱。(中国人对科学和迷信同样迷信。对保命最舍得花钱。这是我走过几个国家之后的经验之谈。比如壮阳药,美国人的一个伟哥,就自觉了不起。岂知中国人近二十多年中开发的大约不下1000种,而且个个赚钱,而且无不打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旗号。)
病人千辛万苦花了很多钱拿来CT片子,您能不看看!
还有很多病人带着很多西医的东西来看中医,就不讲了。
至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是早在1960年代就基本定型的中西医临床结合的模式。拙见以为,对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人,这未尝不是一种相当可取的模式。对不主张结合者,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本来是已有定论的学术问题,现在说起来似乎会再引起争论。
我只提一个问题,举两个例子。
一 我们承认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言下之意就是辨病确非中医所长。既然如此,再闹清什么病莫非总会有害?
二 为什么中医不长于辨病呢?这是由于对病因认识不足。
比如疟疾,张仲景之前的国人已经认出了此病,可是若问病因是什么?《内经》说风寒湿三者都是病因,而且后人也没有多少更先进的认识。1973年此病大流行时,曾波及我的家乡,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人发病。当时卫生部门编了几句顺口溜:疟疾病,蚊子传,看病吃药不要钱——。至今家乡父老还记得这几句话,也还记得用什么药,莫非医家不知道才好。可惜此病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绝迹了。
再如,现在对结核病也采取免费治疗了。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中医有传痨病等说法。但痨病是不准确的概念,感冒不愈,形成慢性咳嗽也可以称为痨病。我看结核病距离绝迹不远了,难道医家不该多知道一些?
我曾经用中药治愈几例结核性腹膜炎,若非恰当辨证论治,可以说是必死的。但我不认为只有中医知识,就能确诊此病。诸君可看看《伤寒论》中的脏结,其中至少有一条应该怀疑结核性腹膜炎。按脉证并无死法,仲景却说是死证或难治。我相信仲景生当今日,必然不赞同某些忧道之士那样的主张。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3-11-3 23:04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不知中医之短,安知中医之长?不知西医之长,安知西医之短?
  学理既盛,安愁乏术?术之不乏,安愁乏人?
  谢谢肖红先生!!
作者: why    时间: 2003-11-4 21:33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历史上中医先辈均吸收当时世界上各种先进知识,只是以中医思维化为中医所用。如果现在我们不借鉴现代科技和西医知识,中医发展必走弯路。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3-11-5 09:37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why2003/11/04 09:33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不借鉴现代科技和西医知识,中医发展必走弯路。
有这个因果关系?
做学术研究是严肃认真的行为,像why先生俨然导师嘴脸,妄下结论,妄下断语,其学风态度令人XX。
作者: 蜀山剑客    时间: 2003-11-5 11:48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武术届有这样一句话: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
作者: 追梦少年    时间: 2003-11-5 12:04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why的话我想也有一些道理。另外,蜀山剑客的话很有意思,有味道!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5 21:55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why2003/11/04 09:33pm 发表的内容:
历史上中医先辈均吸收当时世界上各种先进知识,只是以中医思维化为中医所用。如果现在我们不借鉴现代科技和西医知识,中医发展必走弯路。
什么是中医思维?这是关键,更是根本,中医思维都没有明白,去谈借鉴西医,怎么借鉴?现在西医病中医证的借鉴好吗?它为中医到底带来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些“中医”权威发出辨证论治过时了,要辨西医病治疗的观点,这是中医的直路吗?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3-11-5 21:58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蜀山剑客2003/11/05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武术届有这样一句话: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
好!真是“旋下一语扫扫尘”,于浮虚之风或可损益之!
作者: 军民软件    时间: 2003-11-6 17:39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警惕“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圈套

作者: 诸事八卦    时间: 2003-11-10 21:21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救救中医、救救孩子!!!
前几日小孩咳嗽,带到儿童医院看中医科,一个所谓的博士诊望一翻(主要是听肺有喘鸣声)就断定是哮喘,开一大堆药包括滴注抗菌素、口服抗菌素什么的,不放心之余带去内科看,西医开出类似的药(不同之处在于未确诊是否哮喘)。本来不想让孩子用这些西药尤其是抗菌素,不过那么专业的医院的中医专家却这么用药,令人心寒。。。
到中药房拣药时,更寒,靠~~~全部药都分5克、10克小袋分装好,直接挑拣成一大包凑起来就一副药,偶这门外汉都觉不妥,中药配方就那么巧用量不是5克就10克或15克?我呸!!!这哪门子的中医?
救救孩子,救救中医!!!
作者: tuzi15    时间: 2003-11-13 19:40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至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是早在1960年代就基本定型的中西医临床结合的模式。?????????????看到这句话,只能叹息!中医自古向来即辨病又辨症,何时未个看到这句话,只能叹息!中医自古向来即辨病又辨症,何时未个???????????????
看到这句话,只能叹息!中医自古向来即辨病又辨症,何时未个看到这句话,只能叹息!中医自古向来即辨病又辨症,何时未个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20 19:06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诸事八卦2003/11/10 09:21pm 发表的内容:
救救中医、救救孩子!!!
前几日小孩咳嗽,带到儿童医院看中医科,一个所谓的博士诊望一翻(主要是听肺有喘鸣声)就断定是哮喘,开一大堆药包括滴注抗菌素、口服抗菌素什么的,不放心之余带去内科看,西医开出 ...
中医的悲哀正在于此!前不久参加一个学术会,一个“中医博士”的专题,听不到中医的内容。我所在地的正规医院,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病房?中医的人才泡沫,不仅把中医形象毁了,而且把中医的前程断了。因为这些人是中医事业命运的决定者,也正是这些人把中医观念、中医范畴、中医思维搞得一塌糊涂,现在叫喊着要否定辨证论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那里?
作者: 肖红    时间: 2003-11-21 01:35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那里?
原因在哪里?真该认真反思一下。不过似乎主要不应该从外界找原因。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11-21 19:31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特色的!!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3-11-22 11:33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玄隐子2003/11/21 07:31pm 发表的内容: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特色的!!
如果中医象中文、象国画、象书法,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拿这句话套中医很是不妥(中医是不是科学?)。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1-22 12:58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下面引用由肖红2003/11/21 01:35am 发表的内容: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那里?
原因在哪里?真该认真反思一下。不过似乎主要不应该从外界找原因。
确实应该从中医内部找原因,然而,现在中医内部的中医人,尤其是具有影响、左右中医方向的中医人、中医刊物,他们在为中医作些什么?
作者: 一源    时间: 2004-1-3 01:04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再不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蒋是空的.急需解决的是要有理论基础的依据.否则在临床时不敢越雷池半步,谈何发展.但创新的基础是在综合前人的经验之上.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04-1-20 10:40
标题: 也谈救救中医
路漫漫其修远哉,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4-3-15 08:50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