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7 15:3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27 03:39pm 第 1 次编辑]

【连载】儒释道学医【卷二】——《十大名方》

总按:
不才自今年4月学医以来,将近5月,细细思之,所学《中基》固然是傲视群雄,然则《学医》一卷,早已完成。这一月来,漫步杏林,本想接着学《中诊》,后想研读《三指禅》,《伤寒》、《长沙方歌括》、《思考中医》诸书不释于手,而后又想学习《方剂学》,来来回回,踌躇日久,终究未能找到“新的起点”。
前两日,与五积散先生、上官腾云先生探讨UC聊天室课题的安排,上师嘱余:桂枝汤一年,三焦一年,重要方剂一一学来。实在是明灯又起,柳暗花明。余刻日再上书城,得《中医十大名方妙用》一套,《金匮方歌括白话解》、《金匮要路》各一册。幸之又幸,近日又得交大同学馈赠《中医学》一本(他是学西医的,他的这本《中医学》几乎就是《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的合订本,较之诸书,虽有删节也是不可多得。)
有此机缘,实天可怜见,现下决意学习十大方剂《大小柴胡汤》、《大小青龙汤》、《大小承气汤》、《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温胆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若如此,可算是【连载】儒释道学医【卷二】——《十大名方》
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五15时15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8-27 20:3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8/27 03:35pm 发表的内容:
【连载】儒释道学医【卷二】——《十大名方》
总按:
不才自今年4月学医以来,将近5月,细细思之,所学《中基》固然是傲视群雄,然则《学医》一卷,早已完成。这一月来,漫步杏林,本想接着学《中诊》,后想研读 ...
鼓励中......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4-8-27 22:5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十大方剂没有金匮肾气丸反有六味地黄丸,其名下之实如何可知。没有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真武汤、四逆汤、理中汤,居然号称十大,真是不可思议。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8 00:0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谢谢三七生先生指点
【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真武汤、四逆汤、理中汤】
加上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又有十来个方剂等着我呢!
会研究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8-28 00:3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送给儒释道:
桂枝汤研究一年,
小柴胡研究一年,
如果能明白这两个方剂的含义,中医明白一半,看病大致可以做到:临证不惑。
提示:桂枝汤侧重于气血。
      小柴胡侧重三焦。
明白这两个方剂,其他的方剂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我那时白天黑夜都是这些.......
不当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8 10:33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8/28 00:39am 发表的内容:
送给儒释道:
桂枝汤研究一年,
小柴胡研究一年,
如果能明白这两个方剂的含义,中医明白一半,看病大致可以做到:临证不惑。
提示:桂枝汤侧重于气血。
     小柴胡侧重三焦。
明白这两个方剂,其他的方剂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我那时白天黑夜都是这些.......
不当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自信人生一百年 会当纵横九万里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8 10:3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名方学习 (一)——五苓散
大医精诚新论坛 发贴地点:
下边的病例,乃是五苓散,合交泰丸(黄连肉桂),加栀子利络三焦,清三焦火热,通周身水道
http://zy.dyjc.net/bbs/dispbbs.asp?boardID=25&ID=494&page=1
8月25日——五苓散交泰丸合证一则
今天的医案:胡永隆之子三岁,其弟久隆之子四岁,时当夏季,患饭渴吐泻之症,俱付幼科医治,病势转剧,唯永隆求治于余。视其汗出烦躁,饮水即吐,泄泻进迫,小水短赤,舌干芒刺,中心黄苔甚厚,时时将舌吐血。此案,四诊不全,但是重点突出,很有意思。大家讨论先《谢映庐 医案》上官腾云说:将,僵和吐血有什么联系呢?
儒释道对摇铃郎中说:没有“将”通“僵”的通假字

摇铃郎中说:舌上出血:衄

师承好说:将,是不是搅动.搅拌的意思,热糊后舌乱动.

上官腾云说:将舌吐血,如果用僵解释,应该是僵舌,吐血,而不是将舌吐血
我负你说:时时僵舌,讲不通
上官腾云说:此正是舌衄,饮水即吐
儒释道说:患饭渴吐泻——吃完喝完,马上就吐泻,和下边的饮水即吐相呼应的读经人说:如果水谷不入,泄字难求。布衣郎中说:外感暑湿伤阴所致慕容绍宗说:这是暑泻上官腾云说:此病当属温病
摇铃郎中说:吐血,随食物出,咯血,随痰液出。
书呆子说:我给一方:犀角地黄汤
师承好说:可作温病治
我负你说:从舌体上看,舌干无俊业,小孩子肯定是将舌伸出口外
书呆子说:黄连解毒汤即可
慕容绍宗说:养阴清热利湿我负你说:舌体干,就是口干舌燥,舌头再嘴里能好受吗?舌干了,能不能将舌体伸出口外,这是自然现象================================================细为思之与仲景所谓太阳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你对大家说:先看看大家出的方架子吧(21:30:12)读经人说:白虎加苍术人参合小半夏加茯苓。五积散说:此病当有烦躁,五苓散主之治与五苓散者相符。但此烦躁蓄盛,三焦有火,宜加苦寒之味。引之屈曲下行。妙在剂中之桂,为膀胱积热化气之品。又合热因寒之旨,庶几小便通而水道分清矣。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朮 肉桂 黄连 栀子 两剂而愈 小于石头说:肉桂,引火归原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必然,也应该两剂而愈的,应该是助肾气化 
五积散说:肉桂引邪化热?

九天雪鹰对你说:肉桂,引火归原,肯定剂量用的小
九天雪鹰对你说:黄连 栀子是清热的药啊上下分消——五积散
九天雪鹰说: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朮 肉桂 黄连 栀子 两剂而愈----综合看全方为分消水饮之剂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肉桂走下焦也,助肾气化,以化水气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栀子用意清心除烦,以消芒刺之病机!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小水短赤,舌干芒刺---栀子主之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有肉桂代一桂枝,是古代医家圆通用药之高明之处
九天雪鹰说:黄连栀子多清热
五积散对大家说:其实病机就是上燥下湿,阴阳隔拒九天雪鹰说:水不气化,首责于肾 
五积散说:辨证:湿热阻滞,三焦不利,三焦都病了,治法:清热利湿,疏泄三焦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膀胱的汽化依赖于肾的汽化,这是中基里的明训五积散说:尤其是用药法肉桂引火,清下焦,苦寒之品取肾水灌溉心火(21:59:08)黄连对肉桂,水火循环(21:59:27)肉桂  黄连      -----交泰丸(21:59:38)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这个医案很有研讨的意味,同时直得回味,谢谢!!!医友对说:如果让大家给这个方子加上各药济量的话,大家看如何,因为方同而量不同,效亦差远矣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对医友说:支持填量的主张!!!
上官腾云说:上中下三焦皆和水湿的运化有关系,水谷入胃.......
五积散说:三焦就是水道
肉桂黄连,吐泻治之,交泰丸是也(22:05:51)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5版《中基》50,53页有五脏六腑对水液代谢的关系的论述!同时参考三焦的解释段落!!!
五积散对上官腾云※中医在线※说:儒释道就是不明白三焦的意思
上官腾云说:肉桂入膀胱,积热乃出,善哉
读经人说:小便不利,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请问先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什么意思?

儒释道说:三焦有火,水道不通,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也,水之多少——雾、沤、渎之别也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应是水之形状也

儒释道对说:水本克火,今水道中有火,乃是反克反侮,三焦水道之火,来势汹汹,水道不通者,甚也!!水向下,气向上,上雾下渎是也
摇铃郎中说:栀子:清理三焦之火,黄连多主上中二焦,引寒药入膀胱医友对你说: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大三焦之火
上官腾云说:桂枝不能入膀胱
读经人说:太阳病本是阳太过,再外加中风,风为阳邪,但仲景却用桂枝汤。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说:五苓原方就是肉桂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对你说: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朮 肉桂就是五苓散原方
五积散说:夏季湿重,多五苓,四苓散证,五苓散有无表证皆可
儒释道对五积散说:好的 桂枝汤一年,三焦一年
=====================================
作者: 慕容绍宗    时间: 2004-8-28 16:3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在方剂学习时不应拘泥于几大,方剂本身各有特色,关键是把其中道理搞清楚,五先生说得对,典型方剂搞清楚一两个,就可以触类旁通。没必要受几大名方影响。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8 16:5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今天下午研究了3小时,就明白了6个字“少阳枢机不利”
作者: 慕容绍宗    时间: 2004-8-28 17:40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成果不小,可以和人类登月相比。
作者: 鱿鱼先生    时间: 2004-8-28 19:5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8/28 00:39am 发表的内容:
桂枝汤侧重于气血。
小柴胡侧重三焦。
请教五先生:桂枝汤是否侧重于营卫?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8-28 20:5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鱿鱼先生2004/08/28 07:56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五先生:桂枝汤是否侧重于营卫?
营卫和气血不过是大小名而已。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8 23:5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今天下午了解了“少阳枢机不力”,了解了“阴阳开合枢”
虽然只是初学,但已经触及了六经传变的“冰山一角”。
桂枝汤之桂枝,取其 发散之态(枝叶末端),取其鲜嫩之枝(辛热药性更重),以求发散之功,此物不仅貌似发散,而且神似发散,故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所谓[B]【桂枝汤侧重于气血】[/B]我觉得五先生的意思好像是:桂枝最是通阳之品,是由内而外一大“闯将”,一闯一通,营卫乃合,侧重于气血,主要就是功在营卫,桂枝汤侧重气血,就是桂枝依靠他的“闯劲”守护了“营卫如环无端”。
所以桂枝汤重在气血,条理营卫。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9 00:0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B]【至于小柴胡侧重三焦。 】[/B]
那就更好理解了:柴胡乃是少阳方,少阳是阳门的“枢”。又是三焦水道。
阳门枢主管阳气的出入多寡,三焦本主周身水道的通畅,在阳门枢机(气机)的推动之下,三焦水道得以调畅,这并不矛盾。于是所谓“少阳枢机不利”,也就是“三焦水道不通”。
小柴胡乃是少阳名方,主要就是【活枢机,通水道】
=============================
[B]【小柴胡侧重三焦。 】[/B]
[B]【桂枝汤侧重气血。 】[/B]
这是五先生的见地,不才扩展之:
小柴胡【活枢机,通水道】
桂枝汤【重在气血,条理营卫】
由此小成,不敢擅专,拿来与各位网友共享,并请五先生批评指正。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4-8-29 05:5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8/27 03:35pm 发表的内容:
【连载】儒释道学医【卷二】——《十大名方》
总按:
不才自今年4月学医以来,将近5月,细细思之,所学《中基》固然是傲视群雄,然则《学医》一卷,早已完成。这一月来,漫步杏林,本想接着学《中诊》,后想研读 ...
  精神可嘉,亦堪鼓励,但此文仅是学习的经历概述,并无医理可探讨。虽然娓娓中听,可惜言不及义。何不向三,五等先生学而习之?
作者: 花满楼    时间: 2004-8-29 12:5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儒释道这个小孩该打
作者: 师承好    时间: 2004-8-29 14:3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好.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可嘉.如能坚持不懈.必成大器.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
三年.寸步难行.,中医的希望啊.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9 16:3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再论大医国手
这个题目很简单
要学中医很容易,要学好中医很难
先学十年《四书五经》,再学十年围棋,一共二十年
两件事情一起做,也需要15年
从五岁开始,到20岁
这是基础,中医的基础是“中”!
对,就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20以后开始学吧!
或者现在的小孩子要读小学初中高中,那就从30开始学中医,10年乃成
大医国手是也!
刚看到说“中医院校在培养自己的撅墓人”,并非危言耸听
为什么?
现在的中医院校,基本上招收的是读数理化出生的学生
中医是科学的,但是学生入门之前的“科学观”却是西化了的。
道家阴阳,九章九宫一概不知者多了去了!
这样招生,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不才言重了
大医国手
学儒释道三家思想,学围棋,懂周易,才能成为中医的基础
中医人才从10岁开始抓起
中西医结合是必要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学中文和英文的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为啥?因为经济基础的共同发展,文化的交融是必然的,中西医必然交汇
这就需要更为扎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不扎实,就去“结合”,那就是出卖中医,毁灭中医
可以说,西医的基础就是物理化学,高中的课程
当然这都是要学的,不学不行
所以任务更重了
不仅要从10岁开始培养中医人才,而且“大语文”改革也要跟上
语文好了,不仅是中医获利,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是那句话,大医国手,建议各大中医院校开设“国学院”,教授国学精粹,围棋京剧等等,本来这些就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就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现今就应当儒释道弈医艺六学并进
当然,广中医不必教授京剧,上中医可以教授沪剧等等
“大医国手”就是国学文化炼就好中医
中西结合的必然性,使得中医学生也要学英语
总之,中医院校的领导不好当,中医院校的学生也不好当,不要作自己喜欢的中医的掘墓人。
大医精诚、大医国手
============================
上文,原本是在【连载】儒释道学医第一卷《中基》发表之初,就以经发表过,只是并未为归入《学医》的篇章。今天算是旧话重提。
学医以来整整五月,进步神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天透露给大家——扎实的国学基础!
上文说道了大医国手,还有一句话:欲成大医能舍易乎?这句话我始见于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一书。我在这里倒是想说一句:欲成大医能舍史乎?
纵观《内经》《伤寒杂病论》 她们的成书年代,都在四史里边。尤其是两汉的无为而治,无疑是医学易学得以大发展的“政治基础”。当汉军纵横天下,“漠南无王庭”的时候,国人的民族信心得到了最大的鼓舞。所谓“汉朝与罗马”,当葡萄进入了未央宫,国力 的强大,无疑是医学易学大发展的“经济基础”
所以要真切了解《内经》《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欲成大医不能舍史!
二○○四年八月廿九日星期日16时36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9 16:42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9 16:4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29 04:50pm 第 1 次编辑]

回千秋雪:小弟初来贵宝地,自然非常希望得到各位上师的指点,比如三七生五积散桂枝汤千秋雪诸位老师。
花满楼:我该打?打什么?请先生明示,先生您本是学医之人,如今尽弃昔日儒雅,动手便打,定有重要原因,愿闻其详。
师承好:小弟正在努力中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29 16:5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充:
[B]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B]
用这个回复鱿鱼先生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10:3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对参考医案的继续讨论:
医案出处:
http://zy.dyjc.net/bbs/dispbbs.asp?boardID=25&ID=494&page=1
或见2楼
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
·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
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胃肠湿热,泻痢呕吐;高热烦躁;痈疽湿疮等。
肉桂
·性味:辛、甘、热。
·归经:脾、肾、心、肝。
·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主治:命门火衰;心腹冷痛;寒痹、阴疽、经闭痛经。
=====================================
医友先生所说: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大三焦之火 ,足见本案之精妙

此病名为水逆,实则三焦大火,水道不通,水乱且逆,故治法当清热利湿,疏泄三焦——这是五积散先生的高见

栀子清心除烦,以消芒刺——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先生,一语中的

清理三焦之火,黄连多主上中二焦,引寒药入膀胱——摇铃先生本有意五苓散。
黄连 栀子是清热的药啊——雪鹰大哥虽对医案有疑义,清热二字却是关键
=====================================
今观栀子,利络三焦,功在苦寒。
黄连肉桂,水火循环,交泰乃安。
三焦火灭,州都得令,肾来气化
猪苓茯苓,泽泻白朮,水道无患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0时27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12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一:
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1桂枝?肉桂?
这是五苓散用药的一大疑点,桂枝通阳解表,肉桂升命门火以温水。伤寒在体,化热化水,此二味不离不弃。也正是《伤寒》《金匮》共用五苓散却有所不同的原因。
妙在桂枝/肉桂,使得五苓散的治疗范围扩大了不少,欲利水者用肉桂反则解表用桂枝。
2太阳经腑同证辨
都说五苓散是【太阳病,六七日,不传他经,而自传其腑】。如此以来,传变必然明显,病势颓然加剧。然则三焦为诸脏腑之廓,所谓直传其腑,五经不知,三焦焉能不察?
太阳经传变太阳腑,枢机便在三焦,显而易见:六经直传脏腑,枢机皆在三焦。
故此,凡三焦病,水道不通者,皆可用五苓散加减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0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13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二:
君臣之道
似乎五苓散中,没有君药,于是千百年来,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然则罔度圣意者众,洞察真理者少。不才与此须当明言,
首先,何谓君臣佐使?
君者,帝王也,谋略之始,决断之终
臣者,宰相也,所谋者大,所识者广
佐者,辅佐也,工作实在,勤劳勇敢
使者,使节也,持一虎符,奔走天下
君与臣,当持一心。君贵在少而不在多。臣当随君心,但所谋更大,所识更广
佐之功,勤劳肯干,贵在专一而不杂。使之命,受之于君,而能纵横天下
臣药与君药,气味应相投,佐药之功专一,方能建立奇功,使药须当通行经络。
如果没有君王,那就是臣子的天下,如果诸位大臣能够“同气连枝,辅佐幼君”,也是未尝不可。此时佐使之臣,须当倍加用心。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2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1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
猪苓黑色归肾,茯苓白色归肺。更有泽泻为使,泽上泻下,协同二苓奔走往来。欲调通水道用肉桂,欲解表发汗,用桂枝。佐药白朮,镇守中焦燥胃之湿。三焦本是“经病传腑”的枢机,中焦又是“利络三焦”的关键,白朮一心一意铸起堤坝,水到渠成。
用茯苓猪苓两位老臣携手并力,重用泽泻上下两使。外使桂枝通阳解表,或内使肉桂水火既济,重在佐药白朮,竟与两位老臣并列十六铢。
所谓“水之得以安流者,上为之提防也,得意长流者,水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今用肉桂,水道得火,足以内循环,若用桂枝,则外发也。桂枝肉桂不可多,多饮热水有奇效,如此方为“既济”
重在堤坝以“安流”,故白朮燥湿之佐,与二苓等同十六铢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1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两位老臣【猪苓/茯苓】各十八铢,泽泻在此扮演两位使者的角色,上下分消,故用一两六铢,实则30铢,两位臣药共36铢,仍能制约两位泽泻使者。重用白朮镇守中焦,铸就堤坝,以防水患。还有一位小使者,桂枝或者肉桂,奔走相告。
不知各位看管是否看出了其中奥秘?
中华民族向来善于“治水”,只要遇见一位“明君”,那么这样严格的治水系统就能够“无往而不利”——这才是五苓散的秘密
没有君药其实不要紧,只要方剂本身的体系严谨,可以说就是“二九见龙在田”
古往今来,争论《五苓散》何为君药的人不少,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治水班底”,需要一位明君的领导,就能治愈天下水患。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5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1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故此,凡三焦病,水道不通者,皆可用五苓散加减
这是我上贴的言论,现在看来,我们需要为《五苓散》加减一味君药,如此,则三焦水患皆可治也。
推而广之,君臣佐使不全的方剂,只要观察 是治水 还是治金木火土,皆可三因制宜,加加减减!
西方的科学把人看成机械,东方的医学,把理法方药看成人类的社交活动,想必三皇五帝都是社交高手。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7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3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三:
变化(一)用药
猪苓/茯苓/白术/苍术/泽泻/桂枝/肉桂/茵陈/栀子/大黄/甘草/人参/
猪苓:
·性味:甘、淡,寒。
·归经:肾、膀胱。
·功能:利水渗湿。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脾、肾。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水肿;脾虚;心悸失眠。
白朮:
·性味:苦、甘,温。
·归经:脾、胃。
·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脾胃气虚证;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气虚汗多;胎动不安。
苍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胃。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
·主治:湿滞中焦证;风湿痹证;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泽泻:
·性味:甘、淡,寒。
·归经:肾、膀胱。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等。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心、肺、膀胱。
·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肉桂:
·性味:辛、甘、热。
·归经:脾、肾、心、肝。
·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主治:命门火衰;心腹冷痛;寒痹、阴疽、经闭痛经。
茵陈:
·性味:苦,微寒。
·归经:脾、胃、肝、胆。
·功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主治: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
·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
·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热结便秘;吐衄咯血,咽肿牙痛;热毒疮疡;瘀血证。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心、脾气虚;痰多咳嗽;脘腹、四肢挛急作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等。
人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心、肺、脾。
·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肺气虚;脾气虚;口渴、消渴;心悸、失眠。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0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3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三:变化(二)变方
变方之一:
苍术易白朮
白朮苍术,性味归经皆相同,白朮: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
可见二者对于燥湿的功效相同,而白朮多健脾化内湿,苍术多祛外风湿。如果是内湿,可用白术,外湿可用苍术,一攻一守,如同桂枝肉桂之妙。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1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3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二:
茵陈五苓散
茵陈性味:苦,微寒。归经:脾、胃、肝、胆。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贵在苦寒而能入肝胆,于是因为水湿所致水不涵木,黄疸,肝郁胆积等证,能先利水后条达。
上方,先调五苓散,后用茵陈蒿为五苓散两倍。例如:
茵陈蒿30g  猪苓9g  茯苓9g   白术9g    泽泻15g  桂枝6g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2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0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三: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
贵在栀子,利络三焦,大黄苦寒之品,本为黄疸第一方,若合五苓散,则水木相生,水清木华!
上方茵陈五苓散多用茵陈30g  如今若合茵陈蒿,则:
猪苓9g  茯苓9g  白术9g  泽泻15g  桂枝6g+茵陈蒿30g  大黄10g  栀子15g
不才初学,如此合剂尚须名家指点。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5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四:
苓桂朮甘汤
上方乃是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换甘草为使,何哉?
盖猪苓本向下,茯苓本向上,泽泻者上泽下泻,辅助二苓,今与此先去猪苓不向下,泽泻亦不可用矣。乃取甘草甘温之品与白朮共守中焦。
去猪苓通下之品,则需重用茯苓,桂枝亦重,为求其通。
仲景方: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朮甘 草各二两。
白朮在五苓散中,与二苓相同,用十八铢,今合甘草共四两,仍和茯苓等量。桂枝贵在其辛而能通下,重用之,可解无猪苓之苦。此方无泽泻上下贯通,固守中焦之意更加显著。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7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2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五:
四君子汤
余尝谓五苓散:“二臣二使不见君,堤稳流长四海宁”如今桂枝换人参,不再通阳解表,意在“守元”。君臣佐使齐备,故曰君子。
在《局方》当中,参朮茯苓等分而用,何哉?
白朮甘草等分,如同苓桂朮甘汤,镇守中焦。今不再重用茯苓,盖人参君临天下,君臣合力,佐使敢不效命乎?故参朮茯苓草四味等分即可。
余窃思之,四君子汤意在守元,乃是《方剂学》补益剂第一方,何哉?
人参大补元气,白朮守之,甘草为之使,合以茯苓,则三焦之内皆通衢也!
此方重在“中正”,中正之后,方能变化,于是乎,六君子,加味,香砂等等辈出,愚虽不才,观其源流,盖五苓散也!五苓散治水之功臣,惜乎无君,今若有君,则君临天下,百态生平!无往而不利是也!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3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上有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方,今思之,其水清木华者,服后所饮之水,也应较五苓散为多!
落笔至此,不禁欣然:五苓散治水之功臣,得其明君,不由想起一人——李冰!
李冰之与都江堰,则被苍生,天府乃成!
四君子汤守元,就如同都江堰,留守巴蜀数千年,默默无闻却功德无量。巴蜀之水本来天成,今凭一堰治之,恰如李冰治水之能臣得遇明君,大展奇才。
回想五苓散之桂枝肉桂,不亦菀尔:桂枝通阳主外,肉桂流转水火,主内,桂枝是班超张骞,肉桂是苏秦张仪,妙哉妙哉!
非是不才罔度先贤,实是四史韬略了然于胸,今洞然五苓散之后,“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庞”所谓别开生面是也!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0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回味无穷……
窃思之,小儿必是苔薄白,脉浮无疑
茯苓甘草汤、猪苓汤辨:
《伤寒73》,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诸证相同,唯渴与不渴有别也。若不渴,水道未塞,泽泻猪苓调通之品不用!加生姜振阳,小便通,既利!药后饮水不必多,其见效也快!
茯苓甘草汤用茯苓二两,重用生姜三两,桂枝二两何哉?生姜假借君道,振阳通阳之后,一鼓作气,其病立消。白朮本是铸堤之品,今水道本通,只须“开闸泄洪”,故弃白朮,用甘草一两为使,稍加制约即可。生姜何能假借君道?盖水道已通,泽泻功成身退,大将军生姜奉命而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重用之,大用之,天下无敌!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2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前三味自不必说,后边的阿胶,实则猪苓汤乃阳明方,阿胶代白朮,滑石代桂枝,阿胶守脏腑之海,滑石入阳明经却能利尿,妙哉!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5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8-30 23:4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从明天开始研究《补中益气汤》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1 00:4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9/01 01:01am 第 1 次编辑]

名方学习 (二)——补中益气汤
上文所言【五苓散】变方第五乃是【四君子汤】,今细察之,【四君子汤】实则更与【补中益气汤】为朋。故今日起,当细细研读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
[B]【儒释道自创补中益气汤歌括】
君子齐归俱生财
三人参朮两分身
黄芪一钱比金贵
橘麻柴草三五分
[/B]
诗解:
第一句:【补中益气汤】有【四君子】中三味,(参、朮、草)“齐归俱生财”各取黄芪、当归、橘皮、升麻、柴胡、谐音)
第二句:人参、白术各三分,当归身两分
第三句:黄芪补中益气,此处为君,人参以下皆须臣服
第三句:甘草五分,其余橘皮、升麻、柴胡取二三分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5时05分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4-9-1 20:0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可为医者一必备方。
但此方学问甚大,乃东垣毕生之精华,临症可变化多端,所以当明个中玄机。
何情何地何者当用及不当用,才是学问所在。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9-1 20:10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4/09/01 08:08pm 发表的内容:
补中益气汤,可为医者一必备方。
但此方学问甚大,乃东垣毕生之精华,临症可变化多端,所以当明个中玄机。
何情何地何者当用及不当用,才是学问所在。
嗯。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1 20:3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肺。
·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证;肺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浮肿、小便不利;疮疡内陷。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肝、心、脾。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主治:血虚证;血瘀证;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气虚下陷。
橘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肺。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
升麻
·性味:辛、甘,微寒。
·归经:肺、脾、胃、大肠。
·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痛;气虚下陷。
其余参朮草之药性见上【五苓散】篇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1 20:3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能补中益气故为此方之君。白术甘草镇守中焦自不必说。当归生血行血,与黄芪补中益气遥相呼应。人参守元,贵在能双补气血,故为黄芪当归之使、气血之桥。陈皮颇能理气,于是乎,诸药补而不滞,清浊自辨,升降自如。妙哉升麻柴胡合用,同气相求,肝、胆、脾、肺、胃、大小肠皆得其清气。如此一来,投甘温补气血、升气通络、燥湿健中俱备。补且有升,气之有血,升而不外泄,补而不滞留,可谓“中正完体”。
方中黄芪一钱为君,当归两分佐之,纵观【当归补血汤】,正是五黄芪一当归,与此可谓对药。人参兼补气血,白朮镇守中焦故各取三分。甘草陈皮合七八分,较之升麻柴胡五六分为多。
黄芪为君,补中益气为先。当归为大臣,补血行血。人参为小臣,气血乃合。白朮等为佐使,燥湿健脾,气血有源,生生不息。甘草、陈皮补中且益气。升麻、柴胡诸脏腑皆得所养。
纵观此方,托名【补中益气汤】,实则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补”者,黄芪、当归、人参。“中”者白术、干草。所谓益气,无非是升麻升、柴胡散、陈皮“承”之,免其作乱。
今观【逍遥散】,也出自《局方》,也是取四君子中三味(朮、苓、草),也有柴胡、当归,更以之为君臣。窃以为李东垣取【逍遥散】,舍芍药茯苓易黄芪人参,谓之气血双补而不“摇”,陈皮升麻合柴胡,补中不滞、益气不乱。
案头书籍,翻来覆去,似乎【补中】之外,又见【归脾】。【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大概。严用和身在宋代,得【君子】真传乎?窃以为李东垣擅用黄芪当归为【当归补血汤】,而后又能在【归脾】之外,仿【逍遥散】用柴胡,加升麻、陈皮,益气而不摇。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1 20:33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嗟夫:《十大名方妙用》系列。并未说明【补中】源流,不才特此考之:自《局方》【四君子】、【六君子】之始,【逍遥】取其三味,当归生血行血谓之逍,柴胡散气、芍药平抑谓之遥。
严氏素有《济生》之心,取【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李东垣身在宋后之金,合《局方》之【君子】、【逍遥】,《济生》之【归脾】。于是乎,黄芪、当归、柴胡、人参、白朮、甘草、陈皮(橘皮)、升麻合而为【补中】。
其取【君子】之中正,【逍遥】之周身气,【归脾】之中焦血,又借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故以升麻易【六君子】半夏、茯苓。此乃《补中》之源流。
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呜呼,不才若是早生700年,李杲安能号令天下?真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风”!
非是小子诋毁先贤,学医至今渐得其中真意,略知此间乐趣!得意忘形之际,难免狂言!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8时15分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4-9-1 21:0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你学完了十大名方定会医术大进的。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4-9-1 21:12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9/01 08:33pm 发表的内容:
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在没弄明白先贤的立方意境之下,妄加断言,有轻浮之嫌。

作者: 中式炒勺之父    时间: 2004-9-1 21:4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4/09/01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在没弄明白先贤的立方意境之下,妄加断言,有轻浮之嫌。
共勉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3 20:1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二:
民以食为天
近日小子起早贪黑,歧黄精进,话说昨天早上晨起,蒸馒头吃,看着锅碗瓢盆,忽然想到了补中益气汤: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752&show=0
正如上图,白术是锅,甘草曰承,陈皮是碗,芍药曰盖,当归黄芪,人参汤镬,柴胡升麻共为水气。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白朮是【五苓】之堤坝,【补中】之锅,黄芪当归人参者,正如馒头糕点,滋之补之。欲其功用,虚先蒸之,于是,乘之于碗,承之于架,陈皮、甘草是也。柴胡升麻入则为水,发则为气,蒸汽一动,糕点自熟,而后血补气益也!预留其气,锅盖芍药者,善也!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诚如五苓之水利工程也!殊不知民以食为天,【补中】脱胎四君子,君子贤哉,箪食瓢饮,而能知歧黄术也!
二○○四年九月二日星期四17时18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3 20:1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三:
变化(一)用药
黄笒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主治:湿温、湿热证,黄疸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疮痈、咽痛;血热吐衄;胎热不安。
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脾。
·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肝急诸痛证;肝阳上亢头痛等。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 脾、胃、肺。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湿痰、寒痰证;呕吐;痞证、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等。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胃。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益智
·性味:辛,温。
·归经:肾、脾。
·功能: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主治:肾气虚寒、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寒泄泻、口多涎唾。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肝、肾。
·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证;肾阴虚证;精血亏虚证。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青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胆、胃。
·功能: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主治:肝气郁滞;食积腹痛。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4 10:3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小子所谓锅盖,乃是盖住中焦,使得柴胡升麻之气,不大发也,故欲用【补中】治疗中焦,可加芍药重甘朮,如此,柴麻不上,横走四肢,反于脾胃有利。
恶寒,可用桂心,盖桂枝发散之品,合之柴麻,恐其乱也。
恶热,当用黄笒,是能从脾胃上走肺而下走大肠,气机条畅,苦寒之品,二便通则火热泄也。
寒冬可去芍药以防犯酸腹痛,而用生姜半夏,与桂同气相求,其气更益,其寒不足畏也!妙哉益智仁,其辛则由上而下,桂枝半夏生姜同气相求,温中而泽被脾肾,桂枝生姜半夏其功多在脾胃肺,独益智仁能下于肾,寒冬主藏,妙哉补中益气升降得当,冬归于肾。
久闻熟地黄益精填之上品,上方用之,更能襄助益智仁。
上师紫极先生有云:精者身之本/气血量般物/益气不升精/最终一场空。左柴右麻橘升中/参芪助气归芍功/后天补益先天气/方知天地造化穷。上师之方:黄芪、当归、人参、芍药、柴胡、升麻、陈皮、白朮、茯苓、生地黄。以生地黄养阴生精哉?
凡用【补中】,大寒用肉桂,中气壅滞加青皮,胁下痛者,重用柴胡。能食心下痞,黄连二三分。何哉?
寒用肉桂,胁痛柴胡自不必说,青皮素有疏肝理气之功,心下之痞,用黄连清热泻火之品解之可也。所谓能食者,脾胃未伤也。
更兼解头痛、身痛、便秘、咳嗽之法,洋洋洒洒,皆东垣方后详备也。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07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4 10:3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四:
论【补中】与【补土】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膀胱、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主治:湿热证;疮痈肿毒,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火上冲可用。何哉?【补中】能补中、升阳、泻火。所谓补中,东垣常用辛甘之味滋养脾胃,可见当归、陈皮。又以柴胡升麻引元上升,是为升阳。甘温除热者,以泻其火,当用黄芪、人参、白朮、甘草为“圣药”。
今见【补中】 可加桂枝、半夏、芍药等。妙哉上师紫极先生,若辅以茯苓,六君子全矣!上师教诲:卫出上焦,自为锅盖。实乃黄芪之力参赞芍药之力。多余邪水,自当茯苓泄之。不才窃以为:【补中】源流在【四君子】,而非【桂枝】,此处与五积散先生相左。
毕竟《局方》乃宋朝官家所著。东垣先生若是老实人,他定会详细研究【君子】辈。东垣开创“补土派”,在伤寒中,“补土”的作用,似乎并未如此明显,但《局方》当中已经崭露头角。 东垣合之,而创“补土”也。
妙哉上师紫极,用生地黄补肾水,又可用黄柏泻浮火,肾水旺心火降,能得东垣真意也。柴胡升麻,素来升阳举陷,有罔议升散退热者,实是以【补土】之真意,盗取【补中】之本也。
此处【补中】,用甘温补中以升阳,阴火自动下潜,而甘寒泻火。需用生地黄柏之类辅之,方成大气!此【补中】与【补土】之别也。
东垣用药素轻,何哉?补土也好,补中也罢,所在者,皆脾胃也。脾者本当四时健运,今有疾,稍稍健运之即可,期其自愈以应天道!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49分
作者: 金毛狮王    时间: 2004-9-4 10:4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唉~~~,你啊你~!
作者: 紫极先生    时间: 2004-9-4 17:02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桔是桔梗!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4 20:31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变方之一:张锡纯的升陷汤  就用桔梗代替了陈皮,益气之功更甚,在紫极先生的图中,似有陈皮桔梗共用吧
作者: 紫极先生    时间: 2004-9-4 21:4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是的,陈桔共用!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5 12:1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桔梗的作用,类似于桂枝,其形状发散,一样是是植物的末梢。
橘皮是果实的外皮,保护、包含果实,所以【陈】的效果比【升】更显著,桔梗橘皮共同,即【陈】又【升】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5 12:47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五:
变化(二)变方
变方之一:
举元煎——张景岳
【举元煎】取【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朮、甘草以补中气,柴胡、升麻以升其气,所谓【举元】,前四位得元,后二味举之。独不用当归陈皮,舍血求气,得其纯也。
============================
变方之二:
知母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肺、胃、肾。
·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消渴、便秘。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肺。
·功能: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
升陷汤——张锡纯
【升陷汤】取【补中益气汤】黄芪、柴胡、升麻,无需补元,直升其气,所谓【生陷】是也。贤哉知母助黄芪,桔梗代陈皮。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5 12:4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三:聪明益气汤
葛根
·性味:甘、辛,凉。
·归经:脾、胃。
·功能:解肌退热,透疹、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表证;麻疹不透;口渴、消渴;泄泻、痢疾。
赤芍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
·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目赤翳障。
蔓荆子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膀胱、肝、胃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聪明】如下:党参 黄芪 甘草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双芍 黄柏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党参性平,健脾养胃,补益中气,功能扶正
所谓【葛根四两走经枢】,葛根从脾胃走经枢,襄助升麻,则党参健脾之功得以四布,以此二味代白朮、陈皮、柴胡。小子尝谓芍药锅盖,今见赤芍,与黄柏同清阴火,而后蔓荆子又升清通窍,实在进退得当也。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6时49分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5 12:4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六:
深入
上师张景岳有云: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气,且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相须之妙也。(古今明方医论) ——感谢广益中医先生转载。
再谈橘皮桔梗
上师紫极先生所绘补中益气汤图,以生地黄养肾水,假借参芪归芍柴麻之功,以后天补先天,更有橘皮桔梗共用,奇正是也。橘皮是果实的外皮,保护、包含着果实,所主者,包容,收纳。桔梗的作用,类似于桂枝,其形状发散,和桂枝一样是植物的末梢,所主者,发散,分消。桔梗主动,橘皮主静,而又有同气相求。橘皮桔梗共同,即【陈】又【升】,此其妙一也。
尚有桔梗多入肺经,窃以为金为水母,是否因此引领参芪归芍之气血入于肾?
上师更有茯苓泻其“多余之水”,何哉?卫出下焦宣发上焦,卫气自为锅盖也!茯苓上达心经,得其“令”也,中走脾经与补中同道,终归于肾,淡则渗下,是为伏也。如此,“多余之水”可走州都而出焉。若能结合黄柏泻火,则可辅助茯苓上下条达,襄助生地,成交泰也。
============================
小子不才,不能知方药真意,不过略知大概尔,窃以此为【补中】之尾,实则千古圣方,安能日夜便解?
二○○四年九月五日星期日12时44分
作者: 金毛狮王    时间: 2004-9-6 12:3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安能日夜便解----支持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4-9-6 15:54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9/05 12:49pm 发表的内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六:
深入
上师张景岳有云: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 ...
我给你的关于“补中益气汤”的话语,都被删除了。所以其药理无法深究。
那么就只告诉你一句真言吧,你们的探讨不过是缘木求鱼,离实质内容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6 16:30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回星河:您是斑竹,删帖子也是版主,当然删贴的人不是阁下,所以您的精彩帖子被删除,我们都很惋惜。不过我还是会坚持正道,继续学习
作者: 糖糖    时间: 2004-9-9 08:1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我有个惊喜礼物要送给您,您放心,它决不是炸弹、毒药、攻击信函等等,因此,请您得先告诉我,您真实的地址、邮政编码,让我去试试看,能不能邮寄给您!我等一下,就要去书店看看,到底有没有此书,我买下来送给您!而您收过了,请别忘了,上网告诉我一声:说您已经,有了它!它是书,不过,它是以繁体字表达!

作者: 手诊    时间: 2004-9-9 11:38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学习方剂,目的不是应用,关键在于掌握历代名医如何创造方剂的技巧,学习掌握后,自己就能创造自己的方剂。
学方剂等于学元帅之术!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4-9-9 12:39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作者: 手诊    时间: 2004-9-9 17:15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诸葛兵法,虚实难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5-12-8 05:30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作者: ydzqy    时间: 2006-1-30 13:06
标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哈哈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