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补肾    时间: 2004-10-26 01:25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论肾气丸(1)



  肾气丸名为"肾气"医书的解释多为温补肾阳,而方中地黄重用至八两,附子用量仅为地黄之八分之一,又怎么能温补肾阳呢?这个疑团自读中医书以来,数年也未能解开,直到最近研究保健方剂,重读《金匮要略》才有所感悟。在这里首先必须明确肾阳与肾气的区别。
    
  肾阳与肾气,二者都与命门真火有关,但略有区别:命门真火指的是命门本体,因无形无象,是一团动气,故喻之以火,即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肾阳与肾阴相应,合阴阳理两者互根,又互相制约。肾中阴,衰,不能制约命门真火,则必现阳亢见症,如潮热,盗汗等,出现这种情况是肾阴虚;同样,如果命门火衰,则阴气无制,必见阴寒见症,如畏寒肢冷,出现这种情况即是肾阳虚,而如果肾虚仅仅是肾精不足,如健忘,腰脊无力等,即非阳亢,又无阴寒,那么只能说是肾精虚。由此可见,肾阳与肾阴表述的是肾中阴液与命门真火的盛衰关系问题。而肾气指的是命门真火的推动力门(气之动火之用),即主水功能,脾胃摄水谷精微,经肺通调水道之后,由命门真火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路,润泽周身,而周身之腐水腐气,则由膀胱自小便出,若主水功能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即说是肾气不足,若是阳气亢进,肾气推动力亦过于强劲,如阴虚多盗汗,汗为水,水本趋下,今自肌表透出,实推动力太过之弊;阴虚多遗精,精本潜藏,肾中阳气推动外出,故亦为推动力太过之弊,当然,实际上往往多种病证并存,如阳气不足,阴精虚损等等,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医书都含糊不清,故说明比较详细。
    
  肾气丸用意正在于此,肾气不足,津液无以化生,周身不得润泽,故用地黄,山药等填补;腐水腐气无以去,小便不利故用茯苓。泽泻等淡渗利水;此证根本在命门真火不足,故又用附子补盖,肾气丸《金匮要略》凡有五见,皆是此意,(关于消渴详见下文分析)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虚损太过,肾中精气不足,故小便亦不利;再如:咳而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不足,精微不化,水饮自生,肾气强,水饮自去等等。
    
  然而,自古医家,大多数人认为此方是温补肾阳之剂,但附子仅用一两,干地黄(即今药店之生地黄),重用至八两,其性寒凉,附子之热即被淹没,故将原方中干地黄变成熟地黄,温补肾阳之功仍是微弱,又将方中桂枝变成肉桂,如此变更之后,温补肾阳之力稍增,用之略有效验。然而,肾气丸又治消渴,原文如下: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按一般解释,肾中阳气衰微,不能化气以摄水,故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既不能摄水,方中为何又用茯苓,泽泻利水?利水之药两味不说,用量竟皆为附子之三倍,又如解释呢?溯本穷源,肾气丸终究重在滋阴,故后世有医家狠狠心将桂附干脆去掉,用以治阴虚火旺之证,极有效验,故流传至今。然而利水之品与滋阴有碍,对于茯苓泽泻,硬说其濡润之品,此说难通,便解释是以泽泻为使,为使用量实在太大,故"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而此方毕竟源于金匮经方,径去之甚是不妥,柯琴便强为之解释一番(《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条下),用心可谓良苦。发现此错误的人肯定不少,但进行变化的人,据我所知仅张锡纯一人,(即《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他对阴虚劳热极有研究,最初用六味地黄丸时也并未即用原方,而是将茯苓泽泻少用。既然不能去之,又与补肾滋阴有碍,便又加变化。金匮原方,本可治小便不利,于是干脆不去桂附,又于方中加车前子,牛膝且倍茯苓,以治小便不利之腰重,脚肿腹胀喘急等症,其仍是效验如神,故仍为传世之方。这些变化能流传至今,自是有效,但对肾气丸认识明显有误,肾气丸用药奥妙之处亦予以阐明,详见下文分析。
    
  首先,肾气丸以附子补益命门真火,为什么少用,理由有二:其一,因上文已明言,肾气丸并非温补肾阳,复其气化之常即可,故须少用;其二,两肾体加中间命门,共成坎卦(肾取象为八之坎),坎卦中间阳爻为命门真火,因上下皆是阴爻,前进不行,后退亦不行,故坎卦有陷有险,之象。然而此阳爻得中得正,既不过于燥烈(前进),双不过于阴弱(后退),得中庸之性,故此虽于陷于险之中,尤能安然。故命门真火,既不可亢,又不可衰,如此可用,施行其蒸腾气化之功。
    
  方中用泽泻之理,详见《论猪苓汤》一文,至于消渴,因肾气不足,小便中水谷之精不化,皆从小便漏下,今附子泽泻并用,水谷精微,蒸腾气化而上,润泽周身则口渴等病症自愈。

作者: 后起之秀    时间: 2004-11-6 16:10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我想问一下:金匮肾气丸中的丹皮是什么作用?我们书本上说是活血散瘀,但我不知为何要活血散瘀!
     谢谢!!!!

作者: 黄小云    时间: 2004-11-6 16:39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牡丹皮,牡者属阳,丹者属赤色,所以可入心经,皮者走阳走表走上者多。丹皮可凉血,血凉则可下行与肾精相交,金匮肾气丸用此可使命门之火少而不壮,与泽泻茯苓渗淡药同用则无邪火留滞之弊。与补阳助火的肉桂附子同用可控制其火壮而食气伤阴。且丹皮还可用于无汗之骨蒸劳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作者: 华佗再世    时间: 2004-11-23 22:59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楼主文章太长,没仔细看,没看完,不好意思,眼睛有点累。
兹,根据个人经验,个人理解,对金匮肾气丸组方做一个大致的纲目解释,希望对各位初学者有益。
金匮肾气丸:附片、肉桂、六味地黄
先解释六味地黄,楼上那位同学不理解丹皮的请看。(你们老师水平真是……汗~)
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
前三味,称为“三补”,后三味,称为“三泻”。
三补:
熟地滋腻补肾精。山药补脾阳健土,健土者,促进脾之运化也。(运化不用我讲吧?)山萸肉平补肝肾。
熟地+山药,一脾一肾,先后天也,补脾是为了补肾,为什么?因为熟地要运化吸收必须依赖脾之功能建运,所以配了个山药给它,呵呵。
山药+山萸肉,山萸肉平补肝肾,山药健脾,肝肾,水木之脏也。
熟地+山萸肉,功在熟地补肾精而山萸肉增加其补肾阴之功。
三泻:
丹皮泻血热,茯苓泻脾湿,泽泻泻肾热。
所谓阴虚者阳盛,阴消者阳长。这个热就是因为阴虚不能制亢阳,虚阳扰动血分生血热,虚阳扰动肾经生肾热。血分有热则可见淤斑,所以容易被人错误地认为丹皮散淤血。然,血热未必皆出血也。肾热则可见尿黄赤,故泽泻泻之,实在于泽泻导亢阳之热从小便去也。茯苓去脾湿,因其脾“喜燥恶湿”,是故茯苓健脾也(不明白茯苓健脾的朋友懂了吧?呵呵)。健脾的作用前面已说。
另外,三泻之泻也泻三补,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减缓补的力量。中医讲究无过无不及,该慢的时候快了就坏事,该力量小的时候大了就坏事。六味地黄丸,功在平补肾阴也(这也是为什么肾气丸要用它做底子的缘故)。
金匮肾气丸:
加熟附片、肉桂,少量。
前面所言,六味地黄丸是为了平补。所以肾气丸只是加了少量的肉桂、附片,将其药力往气分引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理解:气、阳是一类的,温和点的少点的弱点的小点的叫气,强烈点为阳。同样,阴、精也是一类的,温和点的少点的弱点的小点的叫阴,强烈点的是精。这也是为什么疾病到后期损及气阴,最终损害到阳、精的时候人就差不多了的缘故。这一段书上没有,仅供理解参考。
所以,金匮肾气丸,用附片、肉桂量都不多。
补气、阴的用附片、肉桂、熟地等都从其力小。故金匮肾气丸用少量附片、肉桂,六味地黄丸用熟地山萸肉还要用三泻来减缓其药力。
而补阳补精,则力偏宏,请看右归、左归。哎呀,受不了了,困死了,睡觉。
作者: nnnlmyp    时间: 2004-11-25 20:47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气和阳只不过是同种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罢了!看过与不过而已!
作者: hualin    时间: 2007-1-4 18:19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我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我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每天夜里都有鼻塞,早上起床后老是打喷涕,鼻粘膜苍白,对冷空气过敏,对酸味过敏),双手冰冷.经治疗后一段时间,已不再需服其它药了.如有我一样的疾病者,可试着治疗,希望人人健康.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1-7 06:39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有启发!
作者: tianjikun    时间: 2007-1-7 14:43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楼上诸位,俱呈高见,在下受益非浅,拱手谢过!!!
作者: yjpengxiang    时间: 2007-2-1 23:53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很感谢楼上各位...
作者: 葛藤    时间: 2007-4-8 23:32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不辨不明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7-4-12 22:19
标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续楼主,把文章引用完
枯萎瞿麦丸,与肾气丸相似,有教科书曰肾气丸之变例,实有天渊之别。用附子不用泽泻而用瞿麦,其中只有妙理。先说附子,本方中附子用一枚(不知具体分量,较肾气丸重用自是无疑),从方后"腹中温为知,可见当是有肾阳虚见症,故较肾气重用,而附子重用,其燥热之性与口渴不宜,虽有枯萎,山药濡润之品,不能制之(凡饮食五味,先入于胃,附子入胃以后,药力先在中上焦,故与口渴不宜),故用瞿麦苦寒清火之品,以制附子,因是反佐之用,故用量极少(仅用一两)其下行之力,可引领附子,速达于下焦,(茯苓虽亦下行,但是先升后降,且淡渗之功,下行缓慢,虽有下行之力,难助附子),肾中阳气可速为之振奋。(仲景文字,极为严谨,方剂命名更是独具匠心,瞿麦在方中不过佐使之品,用量也最少,而竟入于方名,于此有深意,自不言自明)。
    肾气丸中桂枝,不宜用肉桂代替,见本文有关说明,其宣通之性,又可助茯苓泽泻,以利小便,且本方多寒凉滋腻之品,得附子,桂枝辛温通达之品,则补而能受,亦纯阳不生,纯阴不长之意。另外,若肾中阳气不足,不能蒸津化气,同样参见本有关分析内容。
    肾气丸真奥妙无穷,思之久久,偶又有一得。夫水为生命之源,水液循环流转,由生机勃发,若水液停滞不行,则生机顿然萎弱。故凡肾气不足,膀胱不利,腐水腐气充斥上下,则人病弱之态,附踵而至。此理与天地自然之理相通。夫有太阳暖力,水得以蒸腾气化而上,化云雨润泽万物,万物欣欣向荣,而如果水不能归于江河湖海(尤尿不能自小便而出),又不得太阳暖力蒸以化云雨(尤肾不能蒸腾气化),则草木为此腐水浸渍,久久必然萎弱。故此,必须以附子补益肾气,强膀胱气化以利小便(与茯苓、泽泻、桂枝决渎泻水),将周身腐水腐气清理净尽;蒸腾以化精微(与地黄、山药肉、丹皮共施云雨润泽之功),周身上下,无处不能濡润,无处不能补益,当此之时,若重大辛大热以温肾阳,尤骄阳临之,草木即为之焦枯矣!由此可见,金匮肾气丸可谓面面具到,臻于万全,非常理所能通也。
    记得1994年左右,我父阴虚发热两月有余,为开下方:
    生山药30g 贝母6g 芍药20g 沙参15g 麦门冬15g 枸杞15g 内金5g 甘草6g
    三剂,我临走时叮嘱千万要服十剂以上,后又写信,将上方略作加减寄回,不想两月后回家,,问及父母,竟然三剂后,虚热即退,并未再服,我当时目瞪口呆,半晌无言,(当时学医不过两三年,心中无数,其中之理,亦以后思想所得)。
其次,后世医家误认为肾气丸温补肾阳自无疑,若肾阳气不足,不能蒸津化气,乃枯萎瞿麦丸所主之证,若服此丸,肾阳已复,再服肾气丸巩固亦可。至于加重利水药味,不过是对于水气过盛病症的简单化裁,与肾气丸本意已相去甚远,故不再予以说明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