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用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9-1-1 20:48
标题: [转帖]《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用法
发表时间:2008-12-21 11:52: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建涛(山东中医药大学袭雷鸣)潘月丽(指导老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学习银翘散之用法,探寻其理、法、方、药之由来,对我们认识、治疗温病大有裨益,现将诸方浅释如下。
       一、银翘散本方
       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温病乃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郁于手太阴肺经,导致肺气不利而见咳嗽、头痛,郁热蒸腾于肌表而见身热、自汗、午后热甚,温热之邪最易伤人阴津,故见口渴、尺肤热等症。其立方之旨,谨遵“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家言芳香逐秽之说”。同时告诫:“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也;病自口鼻吸收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再,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从中可见,吴氏主张以辛凉苦甘合芳香逐秽法治温病初起手太阴表证,反对用辛温发汗法以解表,一改当时平常医家含糊伤寒、温病,以伤寒法治温病之流弊,是本方特点之一。
       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助君疏散风热、除风利咽,芥穗、淡豆豉助君芳香逐秽、兼以解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苦桔梗、生甘草利咽,竹叶、鲜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本方妙在以竹叶、芦根预护阴津,用药紧扣病机,时时顾护阴津,为本方特点之二。
       本方煎服法亦有特色:“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体现出吴氏治疗温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以及对温病起于上(手太阴),伤寒起于下(足太阳)的明显区分,乃本方特点之三。
       二、银翘散加减法
       吴氏在银翘散方后列举加减法:“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以上加减法,体现出温病最善伤阴,及风热交煽,散漫不羁,有“邪在卫者、在胸中者、在营者、入血者”等诸多变证的特点,用药均取辛凉、甘寒为主。
       三、银翘散变方应用
       1.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上焦篇十六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主之。”中焦篇二十二条也强调“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玄参丹皮汤主之。”
       斑疹既是温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又是用以判断病邪轻重、病位深浅、病邪性质以及气血津液盛衰、证候顺逆的指征。太阴温病,误用汗法,徒伤足太阳之表,若其人热盛血燥不能蒸汗,温邪仍郁于手太阴肌表血分,则热伤血络,发为红点高起之皮疹,吴氏称之为“温疹”。阳明温病,医用下法治之,邪去大半,余邪还出于表,郁于手太阴,灼伤血络,症见疹续出。故主以芳香透络,辛凉解肌,甘寒清血之剂,用银翘散透邪达表,去豆豉,畏其温,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清血热。治疹着眼于手太阴,以辛凉宣透,甘寒凉血为法,对我们治疗出疹类疾病颇有启迪。
       2.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方
       上焦篇三十八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所谓伏暑乃因“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临床表现“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随在冬月,尤为太阴伏暑也。”关于伏暑的特点,吴氏说:“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湿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晓,不可混也。”如此,则较易明白此方之方义了,舌白口渴,知邪在气分兼有湿邪,无汗为表实证,减去牛子、玄参之滑润滋腻,则无留恋湿邪之虞,加杏仁、滑石助气化,利湿热,全方共奏辛凉解表,宣肺利湿之功。
       3.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上焦篇三十九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舌赤,口渴为热偏胜,邪在血分,无汗为表实证,故以银翘散清热解表,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凉血养阴,全方共奏辛凉泻热,凉血养阴之功。
       4.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方
       上焦篇四十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舌白口渴,为邪在气分,有汗为表虚,甚或大汗不止,为气分热胜之象,故减去恋湿之牛子、玄参,去芥穗防其疏散太过,汗出过多,伤阳耗阴,加杏仁、石膏、黄芩辛凉泻热,全方共奏清宣肺热之功。
       5.加减银翘散方
       上焦篇五十三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方由连翘、银花、玄参、麦冬、犀角、竹叶、荷叶组成。
       心疟乃因“温邪先伏,因感而发,故但热不寒。令人消烁肌肉,与伏暑相似,亦温病之类也。”治当以透邪外出为要,“以加减银翘散清肺与膈中之热,领邪出卫。”方以银花、连翘辛凉透表,领邪外出,犀角、玄参清营养阴,麦冬、竹叶、荷叶清心开窍,全方共奏解毒开窍,泻热救阴之功。
       温病的传变规律虽是始于上焦,终于下焦,但又有“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之规律。病至阳明,当以中焦法治之,而且阳明温病本应下后热随泻而解,本方证却见下后无汗而脉浮,知温病之邪下行极而上,又复至手太阴。因此,治疗当“随其性而宣泻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故以银花、连翘、竹叶、甘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生地、麦冬养阴增液,以滋汗源,全方共奏辛凉解表,养阴增液之功,立法切合病机,治疗因势利导,体现出吴氏辨治之巧。
       总之,吴氏在运用银翘散诸方时始终不离透邪外达、清热解毒之本意,临床不论气分热盛、热入营血、横逆心包、抑或兼挟湿邪、伤络发疹等证,只要有透邪达表之机,均可化裁用之,时至今日,仍堪为后学者之规矩。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2 09:01
标题: [转帖]《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用法
银翘散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有何区别?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