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从矛盾的制动和促动方面探讨中医“阴阳”的哲学实质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德    时间: 2006-9-15 16:34
标题: 从矛盾的制动和促动方面探讨中医“阴阳”的哲学实质
从矛盾的制动和促动方面探讨
中医“阴阳”的哲学实质
(高德哲学与医学网)   
现代科学发展证明了阴阳具有物质运动变化的基础,是物质世界中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但没有最终揭示出什么是阴、阳的最基本的哲学概念实质。本文试图从现代科学发展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之上,运用矛盾分析理论,最终揭示出阴阳的哲学实质。
    一、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
   阴阳的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历来引伸为气候的寒暖等。古代思想家们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于是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周易》的哲学观点就在于认为阴阳的矛盾运动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包括社会现象,扩大了阴阳的普遍意义,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决定着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至于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在阴阳学说中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严格的概念的。它只是靠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加以划分:凡是光明、温热的或类似“火”性的,统属阳的范畴;凡是黑暗、寒冷的或类似“不”性的,统属阴的范畴。光明、温热或“火”性之类的实质是什么?黑暗、寒冷或“水”性之类的实质又是什么?这里是完全不清楚的。因为类比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而它决不是论证,它只能提供研究问题的线索。阴阳学说引用到中医学里面又规定,背为阳、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功能为阳,器质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如此规定的统一的原则是什么?中医阴阳学说也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其原因是连它自已都不清楚阴性和阳性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果我们将阴阳这个概念如同引用到中医学那样也引用到现代自然科学中许多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是无法作出确定地回答的。
       (一)阴阳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性
   《类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讲的就是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矛盾,所指的就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矛盾,但矛盾并非全是阴阳。阴阳绝不是与矛盾完全等同的概念。因为阴阳不仅普遍地概括了事物和同象相互对立着的两个方面,而且还代表着这两个方面的一定属性,即阴阳属性。阴阳和矛盾的区别就在这里。所以,矛盾可以包括阴阳,而阴阳是不能完全包括矛盾的。阴阳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性。
    (二)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是矛盾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情形
    阴阳是矛盾特性中的一种情形,为此,我们必须考察矛盾在自然界的特殊性问题。 在这里,我们考察的是自然界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现象和运动之中无不包含有矛盾。因为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处在运动过程之中。所以,我们首先考察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过程。
    恩格斯在其哲学著作中,特别是在《自然辩证法》对物质运动问题作过总的考察。在考察中,恩格斯对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作了深刻而透彻的研究。他指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从星云到人的一切物体的普遍的自然规律”。它表明“自然界中全部运动都归结为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不断过程”。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恩格斯在研究运动性质时,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运动促动和制动属性问题。就在研究能量的本质时,恩格斯不仅指出了能量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而且同时强调了“能”是反映促进运动、积极的方面。运动(能量)不能创造,只能转移,永不消失,在任何一个运动过程或系统中,必然包括如下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一方面是运动(能量)的转移者(释放者),另一方面则是运动(能量)的接收着(吸收者)。前者是促进该系统运动的,是促动的,后者是抑制该系统运动的,是制动的。因为如果没有运动(能量)的转移者(释放者),则运动(能量)绝不会无中生有;如果没有运动(能量)的接收者(吸收者),则运动(能量)便无从转化或继续转移,从而也就无所谓守恒了。因此,一切运动过程必然包含有制动和促动两个方面。反过来说,任何运动都可能分解为促动运动和制动运动,正是在促动运动和制动运动两者之中,“完成了同一的运动”。这就是说,不仅“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而且运动本身正是矛盾着的促动方面和制动方面既对立而又统一的过程。
    辩证法根据对自然界本身研究的结果证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两方面的对立是存在于该事物内部,它们是既是对立而又是统一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然如此,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的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是否是完全相同的。所谓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起促进作用的,是促动的;一种是起抑制作用的,是制动的。我们先假定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两方面要么同时都起促进作用,要么同时都起抑制作用。假定是这样的话,在两方面同时都起促进作用的情况下,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便是一种直线上升,毫无止境;在两方面同时都起抑制作用的情形下,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便是一种直线下降,最终停止。总之,只要在二者的作用性质完全相同,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就只能是直线的而不可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可是唯物辩证法早已证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此,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就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而恰恰正好是相反的;其中总有一个方面是促进统一物运动发展的,是促动的,而另一个方面则是抑制统一物运动发展的,是制动的。因此,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不仅可以看作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而且可以进一步看作是矛盾的促动方面和制动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仅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且主要是由于内部矛盾的促动方面形成的。正是因为矛盾的制动和促动这两个方面势力的消长和转化即对立统一,才形成了事物波浪式或螺旋形的运动发展形式。
    二、自然界矛盾运动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世界的各种矛盾运动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转化的。根据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探索所得到的成就,恩格斯把基本运动形态确定为以下五种:机械运动形态、物理运动形态、化学运动形态、生命运动形态和社会运动形态。其中前四项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运动形态,前三项则是无机界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而吸引和排斥又是无机界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态,“研究运动的性质,当然应当从这种运动的最低级的最简单的形态开始,先理解了这些最低级的最简单的形态,然后才能对更高的和更复杂的形态有所阐明。
    (一)运动最基本形态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恩格斯指出:一切运动的基本形态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吸引和排斥是一切运动的最基本形态。
    吸引和排斥有没有制动和促动属性呢?在这里,我们研究的范围不是整个宇宙,而是宇宙之中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有的仅仅是局限在所谓的自然界,通常也仅仅是指太阳系,而且主要是指地球范围内的自然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态”一文中,对吸引和排斥进行了极其深刻地研究。他指出“能是被了解为排斥的,可是黑尔霍慈却主要是用“力”这个字来表示引力。这好象是可以看作一和形式上的,非本质的差别,因为在宇宙中吸引和排斥是相互抵消的,所以随便把这个关系的哪一面当作正和哪一面当作负,都没有什么关系,就好象我们在某一条直线上随便取一点的右边或左边当作正的横座标都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一样。但是实际上绝对不是这样。”恩格斯紧接着又写道:“问题是在于,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首先并不是宇宙,而是在地球上发生的并且被地球在太阳系中和太阳系在宇宙中的十分确定的位置所决定的现象。但是我们的太阳系每一瞬间都在向宇宙太空放出大量的运动。而且是在质上十分确定的运动,即太阳热,亦即排斥。而我们的地球本身也只是由于太阳热才得以生存下去,而且自己最后也把所获得的太阳热(在它把这种太阳热的一部分转化为其他运动形态以后)放射到宇宙太空中去。这样看来,在太阳系中,特别是在地球上,吸引已经相当胜过了排斥。如果没有太阳所放射出来的排斥的运动,地球上的一切运动都会停止。假若太阳明天就冷掉,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引力在地球上还会和现在一样。一百千克重的石头,只要还在原来的地方,就和原先一样还是重一百千克。可是运动,无论是物体的或者是分子的原子的,都会进入我们所想象的绝对静止状态。所以对于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所发生的过程说来,我们随便把吸引或排斥看作运动的主动一面,即看作‘力’或‘能’,显然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相反地,今天的地球上的吸引运动,由于它绝对地胜过了排斥运动,已变成完全被动的了。一切主动的运动我们都必须把它归之于来自太阳的排斥运动的供给”。
    由上可见,吸引和排斥在太阳系的范围内是具有本质差别的。是具有被动(制动)和主动(促动)属性的,根据恩格斯研究的结果,在今天的地球上,由于吸引大大地胜过了排斥,吸引已经成为矛盾运动的制动方面,排斥已经成为矛盾运动的促动方面。“事物的运动主要是由于对立面的排斥斗争(即矛盾的促动方面)而形成的”。这就是运动最基本形态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恩格斯指明,无机界运动的三种基本形态,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它们最一般的共同形态是吸引和排斥这个矛盾,无论无机界的各种运动形态有多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是在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们的基本过程都是接近和分离。(6)由此可知,既然一切运动的最基本形态吸引和排斥是具有制动和促动属性的,这就决定了太阳系特别是地球上的任何运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以至生命的运动,必然都具有同吸引和排斥一样的制动和促动属性。
    另外,科学已经证明,质量和能量是两种性质相反的物质实体,质量的本质特征是吸引,质量越大吸引力越大,克制运动的能力亦越大,所以质量属于矛盾的制动方面;能量的本质特征是排斥,能量越大排斥力越大,促进运动的能力亦越大,所以能量属于矛盾的促动方面。
    (二)机械运动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机械运动是现实世界中最低级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态。作用和反作用是机械运动中的基本矛盾,它是排斥与吸引这一无机界中普遍矛盾的具体体现。
    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运动。力学把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力,一切机械运动归根到底都是由作用引起的。没有作用,就不可能有机械运动,当然也不可能有反作用。反作用总是由作用引起的,因而它完全是制动的(被动的);作用是引起一切机械运动的总根源,因而它是促动的(主动的)。地球上的物体,“它只有靠外来的推动力才能运动起来,而且在这一场合下,只要推动力没有了,它的运动就迅速停止。这或者仅仅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或者是由于重力和该物体藉以运动的媒质的阻力之共同作用。这一阻力归根到底也是得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地面上就不会有任何具有阻力的媒质,不会有任何大气了”。吸引是矛盾的制动方面,排斥是矛盾的促动方面,这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实。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优势方面决定的,于是吸引和排斥这一矛盾的制动促动属性,便决定了下降与上升、静止与运动、重者与轻者、上面与下面、天空与大地等一系列矛盾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
    (三)物理运动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物理运动形态是比机械运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形态,它的基本矛盾是微观粒子的吸引和排斥。
    事物的运动主要是由于内部对立面的排斥斗争即矛盾的促动方面而形成的。能是表示物体自已的运动,它和排斥都是表示物体自已运动的能动方面,是同样的东西。 不论是在客观物体之间还是在微观粒子之间的吸引与排斥中,“能总是与排斥相当的”。这就是说,矛盾运动的促动方面总是在排斥这一面。至于吸引,不论在客观物体之间还是在微观粒子之间,它总是运动的克制者,是完全制动的。假定没有排斥而只有吸引,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粒子,由于相互绝对地靠近就不可能有任何运动了。一切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的运动主要是由排斥形成的。排斥是一切微观粒子运动的促进者。因此,和运动最基本形态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一样,微观粒子之间的排斥是矛盾的促动方面,而其吸引是矛盾的制动方面。这就是物理运动的基本矛盾—微观粒子的吸引和排斥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
    物理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各种微观粒子。热、光、声、最等现象是各种微观粒子运动的不同的宏观表现。因此,微观粒子的吸引和排斥的制动促动属性,又决定了寒和热、暗和光等物理现象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
    (四)化学运动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化学运动介于物理运动与生物运动形态之间,它的基本矛盾是化合与分解。
    分子化学结构的研究指出,分子内部存在着原子间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当吸引占优势时,原子就被牢牢地束缚在分子内部,分子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当排斥占优势时,分子就破坏,分解为单个原子。所以分解的过程也就是分子内部原子间的吸引转化为排斥的过程,而化合过程就是原子间的排斥转化为吸引的过程。
    (五)生命运动的制动和促动属性规律
    生命运动是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态。这一运动形态的基本矛盾是同化和异化,亦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有机体最基本的特性,它已经成为生命的根本标志。在生命有机体内所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由两个彼此关联的过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的。同化作用是一个吸收束缚能量的过程,而且必须有异化作用不断供给能量方可进行,所以它完全是生命运动中的一种制动的过程。而异化作用,由于它是一个释放并供给同化作用以及生物体整个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过程,已经成为生命运动中的一种促动过程。
    新陈代谢除了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矛盾外,还是有机体其它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建筑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的一切组织的机能活动以及人和高等动物体整个的植物性生命活动,必然具有同新陈代谢一样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
    三、阴阳的哲学实质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
综上所述,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在自然界从运动的基本形态到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直至生命运动,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任何矛盾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是制动的,而另一方是促动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然而,从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来讲,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仍然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阴阳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矛盾在自然界和一种特殊情形,而且阴阳属性规律同制动促动属性规律在二者已经共同论及到的地方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制动促动属性规律,下降、静止、重者、下面、大地、寒冷、秋冬、水液、黑暗、夜晚、抑制均属矛盾的制动方面,而按照阴阳属性规律,这些又统属阴的范畴;按照制动促动属性规律,上升、运动、轻者、上面、天空、温热、春夏、火焰、光明、白昼、兴奋均属矛盾的促动方面,而按照阴阳属性规律,这些又统属阳的范畴。

    因此,已经很明显,阴性的实质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阳性的实质正是矛盾的促动方面;阴阳的哲学实质就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阴阳属性规律也就是制动属性规律。
    阴阳的哲学实质之所以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不仅在于二者的属性规律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还在于阴阳概念的最初意义及其引伸、类比的根据正是大自然运动的制动和促动方面。
    阴阳的概念,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光的地方或阳光充足的地方为阳,背日光的地方或日光少的地方为阴。以后古人根据日光的特点加以引伸,则凡是光明、温暖的东西或现象即归之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东西或现象即归之于阴。又因为日在天上,故引伸为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天是气、地是形)等等。这样引伸的结果,就几乎把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区分为阴阳两类了。
    古人根据日光的特点加经引伸,实际上正是根据自然界一切促动运动的根源引伸的。因为在我们这个太阳系的自然界里,地球时刻依靠着太阳放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来维持地球的生命。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总的能量为18×1622尔格,这些热能作为排斥而成为各种运动的促动方面。如果没有太阳能,地球上的一切将是不可想象的。物质的三态不会转化,动植物不能生成,地球的表面变冷,生命不能存在,一切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周易·序卦》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恩格斯指出:“一切主动的运动我们必须把它归之于来自太阳的排斥运动的供给”。
    在太阳系,太阳是释放、供给排斥运动的,而地球、月球等九大行星及其卫星都是吸引、接受排斥运动的。因而太阳是矛盾的促动方面(阳),地球、月球等都是矛盾的制动方面(阴)。而太阳的排斥,即太阳能正是通过日光包括不可见光辐射、供给到地球上来的。因此,日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特点正是地球上一切促动运动的根源和供送者。所以,向日光的地方即阳光充足的地方(阳)接受到的太阳能亦即排斥必然较多,因而是矛盾的促动方面;背日光的地方即日光少的地方(阴)接受到的太阳能亦即排斥必然较少,因而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可见,从阴阳的最初意义来讲,阴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阳正是矛盾的促动方面。
    太阳通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即指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给地球供送来的排斥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光和热。而光和热正是地球上整个物理、化学以至生命运动的总的促进者。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地球上接受到太阳的光和热最多。这些光和热作为排斥,不仅使物体热胀、水份蒸发、云气翻腾、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江河奔泻,而且使化学变化和生命运动急剧增强起来。绿色植物在温热条件下,利用太阳光茁壮生长;小小的微生物由于具备了温热条件而以惊人的速度大量繁殖;一切变温动物也因获得温暖早已从冬眠状态苏醒而更加繁忙起来;就是恒温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在夏季也变为剧烈;夏季成了万物峥嵘以及生物之间生存斗争最剧烈的季节。这一切盖源于太阳通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供给地球的光和热,是光和热作为排斥促进大自然剧烈运动的结果。当夏去秋至冬又来,太阳供给地球上的光和热越来越少,因而地球上物理、化学及生命等各种运动也随之越来越弱。至守冬季节,严寒笼罩大地,千里冰封、昆虫冬眠、植物枯死、微生物区系败落、飞禽走兽避寒归宿,夏季那种熙熙攘攘的繁盛景象不见了,整个大自然陷入了运动衰竭的冻结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寒冷抑制了整个大自然的运动。科学已经证明,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一般温度越高(热),反应速度越快。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一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热)催化反应速度加快。在低温(寒)情况下,酶的活性降低,催化作用减弱,组织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全部生理活动也必然随之降低。因此,在生物体的一定温度范围内,体温升高(热),刺激体内新陈代谢及整个生命活动加强;反之,体温降低(寒),使体内新陈代谢及整个生命活动减弱。所以,寒冷对于化学反应和生命活动是抑制的,而温热则是促进的。
    总之,光和热不仅能使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又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而且还能使生命活动加强;相反,暗和寒不仅能使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并使化学反应速度减慢,生命活动减退。由此说明太阳的光和热是整个大自然一切运动的促进者,因而是整个大自然运动的促动方面(大自然之阳气);而暗和寒则是整个大自然一切运动的抑制者,因而是整个大自然运动的制动方面(大自然之阴气)。
    有趣的是,我们的古人正是根据整个大自然运动的促动方面和制动方面即光明、温热和黑暗、寒冷进行引伸、类比来确定阳性和阴性的范畴的。这就可以完全明白,阴阳属性规律为什么和制动促动属性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凡是光明、温热的东西或现象,必然同光明、温热的特性一样是属于矛盾的促动方面;凡是黑暗、寒冷的东西或现象必然同黑暗、寒冷的特性一样是属于矛盾的制动方面。可见,从阴阳概念的最初意义及其引伸、类比的根据来看,也说明阴阳不是别的,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学说。
    古代的阴阳学说,虽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但是,古人却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已经感测到了日光是自然界一切促动运动(阳)的根源和供送者,因而自然界任何矛盾运动的两个侧面必然同光明、温热和黑暗、寒冷一样是具有促动(阳)和制动(阴)属性的,于是就借用阴阳这个概念,根据整个大自然运动的促动方面(光明、温热)和制动方面(黑暗、寒冷)加以引伸概括,从而创立了阴阳学说及其变化规律—八卦。
    《周易》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点明了阴阳二气的变化的宇宙的根本规律,正是抓住了宇宙变化的根本实质—矛盾运动的制动促动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道”就是万事万物矛盾运动的制动促动规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