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3/07 01:20pm 发表的内容:
终于盼到王不留行先生开讲,使得我对王先生的营卫学说及系统论的两个疑问有解答的机会,还望王先生不惜赐教。
1.王先生可否用营卫学说解释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厥”?
2.系统论是如何确认现在系统正是所指系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7 08:12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代心路历程)
说实话,在整个大学期间,我对营卫的认识都还是模糊的、平面的,我甚至从没注意到中医还有过如此系统的营卫学说,《伤寒论》调和营卫第一方桂枝汤本是用于治外感的,可是仲景 ...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03/07 09:42pm 发表的内容:
想请教先生关于元气、元阳与营卫的临床意义,不知可否开示一二。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3/07 01:20pm 发表的内容:
.系统论是如何确认现在系统正是所指系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0:07pm 发表的内容:
回楼上:系统论方法对于理解中医理论是有帮助的,中医现代化应该以系统观为指导。
因为中医理论的建构是在系统方法基础之上的,中医理论的很多概念,在系统论方法下可以理解和发展,而在还原的方法下实际上是无 ...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3/08 03:2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真正精华并不在于阴阳,而是在于营卫,阴阳不过是古人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属于朴素的系统论和辩证法,而营卫才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是阴阳哲学和人体生命结合的科学基础,想当年我们曾经苦苦追寻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1:23pm 发表的内容:
论卫气为百病母
卫气为百病母的观点出自于《灵枢•禁服》篇,原文如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查卫气,为百病母,调诸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
下面引用由fans在 2009/03/08 04:18pm 发表的内容:
营卫者,气血也。
顶周先生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4:16pm 发表的内容:
经络与营卫休戚相关,营卫不明,经络难解
经络本义是营卫运行的通路,从实体的观点说,经络类似于现代的血管淋巴管系统,但经络学说的内容主要不是从实体系统的角度记述的,它阐述的更多的是其“神”“机”—— ...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9/03/08 04:35pm 发表的内容:
我很怀疑,《内经》中关于营卫学说的论述就很模糊,是否存在各家学说也难说。先生是权威,个人看法是,科研要出成果,选题也很重要。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4:40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支持。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7 08:12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代心路历程)
说实话,在整个大学期间,我对营卫的认识都还是模糊的、平面的,我甚至从没注意到中医还有过如此系统的营卫学说,《伤寒论》调和营卫第一方桂枝汤本是用于治外感的,可是仲景 ...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营卫者,气血也
對嗎?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8 00:18pm 发表的内容:
除了經絡學這系統模型
借問您有更好的系統模型嗎?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博士课题与此毫无关系,谢谢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营卫者,气血也
對嗎?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在 2009/03/08 05:03pm 发表的内容:
周先生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具有切实可靠的成果,以营卫作为切入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在当今中医经典不被重视的大气候下,先生的努力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2:29pm 发表的内容:
岐黄寓言
一、珍珠项链
有二医行,中医曰:吾有项链,绳汇千古之智,然其珠粗而朴,其色古且黯,或以其珠粗色黯而非之,将不行于市。西医曰:吾有项链,珠蕴现代精华,然绳断而不续,失之于散碎,人亦非之。
歧 ...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在 2009/03/08 05:03pm 发表的内容:
周先生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具有切实可靠的成果,以营卫作为切入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在当今中医经典不被重视的大气候下,先生的努力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5:00pm 发表的内容:
也对也不对。营卫和气血在经文的很多地方可以互换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有些地方就不行,两者不等价。
营卫和阴阳也是这样。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博士课题与此毫无关系,谢谢
如果可能,倒想听听您对经络的理解和认识。我已经两年多不做这块了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8 06:25pm 发表的内容:
同理,心与小肠表里也是讲的口咽部粘膜与泌尿道粘膜在免疫上的相互联系。
===========================================================================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关系,与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8 07:01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构架建立起来的。这个顺序不能乱。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始证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在 2009/03/08 08:35pm 发表的内容:
当今的扭伤及撞伤(未导致骨裂),冷冻封闭冰敷是前期治疗的主要手段,请问楼主,从营卫角度怎样解释前述损伤及治疗方法?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8 07:01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构架建立起来的。这个顺序不能乱。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始证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7 09:17pm 发表的内容:
《灵枢·五乱》: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9/03/09 09:01am 发表的内容:
周先生,您好!
看先生用红色标出“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想必有深刻理解,能说说吗?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9 03:38pm 发表的内容:
今天偶尔又找出了两年前游戏论坛的文字,与大家共赏,呵呵
“脾主统血”的误读
——驳棒棒《证明中医理论荒谬非常简单》
棒棒号为37度中医反王,笔意雄浑,见解深刻,言辞犀利而不失 ...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9 04:07pm 发表的内容:
在"再來"那帖
問了先生一個問題
先生一直未答覆
如果脾是胰之誤
借問這胰與脾經
如何聯繫?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9 04:57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脾是胰之誤
还是脾與脾經聯繫
呵呵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9 05:02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這不好笑
那胰與經絡學如何聯繫?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9 05:10pm 发表的内容:
我都忍不住要笑出来了,呵呵
只要想着说脾的时候,心里想着它指的是“pancreas”而不是“spleen”,虽然别扭,也就先别扭着过吧,哈哈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3/09 05:1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這樣下去
您將來要哭都哭不出來
脾經對應的是脾
藥物歸經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9 08:36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就此打住吧。
谢谢您的参与。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09 03:36pm 发表的内容:
营卫相随为平,营卫相逆为乱。
厥,逆也。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9 09:31am 发表的内容:
同样,肺与大肠相表里也来源于长期实践的观察,是以营卫入手来认识疾病合理推理的结果。并非来源于取类比象。
===========================================================================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怎么来的,我始终没有体会?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1:10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祛魅与返魅:复杂性科学指导下的中医现代化及营卫解读》是中医界第一本研究营卫的著作-=-=-=-=- 以下内容由 王不留行 在 2009年03月10日 11:13am 时添加 -=-=-=-=-
营卫,和氏之璧,奈何时人不识尔!奈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1:15am 发表的内容:
营卫,和氏之璧,奈何时人不识尔!奈何时人不识哉!!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10 09:30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呢?反省一下自己,也许有益。我也不太懂,仅供参考。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09:52pm 发表的内容:
连同样推崇系统观的李教授都说不太懂,看来能理解我为什么推崇营卫的人简直太少了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0:01pm 发表的内容: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白细胞升啦,血小板少啦,淋巴和中性,嗜酸和嗜碱,其实都是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免疫——“主体抗病性反应”细胞的样子,还有补体、抗体等等,是通过特殊的方法“看到”的免疫——“主体抗病性反应”分子的样子,这样一算算,临床上倒有一大半检查是反映的免疫——也就是卫的变化,还有一少半,像血糖、蛋白质、血脂和电解质等,主要反映的是营的变化,反映了机体自主调节抗病过程中营养代谢的变化规律。如果我们不从西医找细菌、病毒的对抗医学的视角出发而是从主体性抗病反应的层面看待这些化验检查(这也就是徐先生所说的“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的境界了),寻找这些微观变化和中医辨证论治宏观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不就可以把这些化验检查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困难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么?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10 10:17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于营卫的认识的确太少,特别是《内经》中的相关论述。系统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与营卫的关系需要非常认真、严密的论证。
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书,中医专家认为中医的论述没有问题,但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0:01pm 发表的内容:
从“主体性抗病反应”说开去
曾阅中医药报上《百年回味章次公》文章,其中陆广莘教授撰文谈到:“徐(衡之)先生主张……把伤寒温病的寒邪病因概念,正确地理解为主体性抗病反应,则外感病的抗病反应传变快,内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10 11:03pm 发表的内容:
寻找这些微观变化和中医辨证论治宏观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不就可以把这些化验检查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困难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么?!
================================== ...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0 11:25pm 发表的内容:
说句实在话,您这些离解决还远得很。这些思辨的东西是不可能成为切切实实的知识,被人接受的。不过,我认为您做的应该值得肯定,是个有意义的开始。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在 2009/03/11 09:51am 发表的内容:
怎么才能知道]和中医的脾到底是什么?那得从临床上中医的用药上来论证,不可以用考古的方法来论证。考古你靠通了中医的脾是胰,你用药上怎么用,你诊断上怎么怎么来鉴定,你在功能表现上是怎么反映,中医的脾是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11 00:25am 发表的内容:
这是我得到的最为美好的褒奖,仅此而已。
不过,西医的各种常见、多发感染病,我是亲身经历与诊断治疗过的,中医对于这些病的诊断与治疗也进行了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恐怕,不是思辨的东西吧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