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张仲景在 2009/03/02 09:02am 发表的内容:
以脏腑学说为例,脏腑的本义是指人体胸腹腔内器官的总称,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历代医家均认为脏腑是指人体内部视而可见,触而可得的既有名又有形的内在器官。便言之,中医脏腑(包括三焦)指的是人体胸腹腔内客观存在的脏器实体之本身。这是因为西医东渐之前的中国古代医家绝对不可能舍弃人体自身客观存在的心、肝、脾、肺、肾,而另行制造出一套不是心、肝、脾、肺、肾的心、肝、脾、肺、肾。直到西医传入并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以近代科学作为衡量和评判中医学是否科学的价值标准之后,汇通医家为了解释中医也是“科学”,首先更弦易辙为“非血肉之五脏”,建国后中医学界自行抛出了“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这样一个在逻辑上也说不通的“公认”说法,今人继之有“功能子系统”、“概念单元”、“符号”、“模型”等认识。及至现在,几乎整个中医学界,对中医的脏腑,是否是解剖学上的脏腑?是否是指人体内的实质性器官?竟然也不敢承认。众口一词地认为:中医学是通过表露于外部的“象”来研究和认识“脏”的,所以脏腑是“人体生理现象的归纳”,是“综合功能单元”。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方面认为中医的脏腑不能等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同名脏器,另一方面却是每当看到中医古籍中(包括中西汇通医家的著作)关于脏腑功能的论述,哪怕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能同西医解剖生理学中有关脏器的功能粘上“边”,在对其本义未加考察的情况下,就将中医脏腑功能的理论解释往西医学上硬靠。由此而导致了目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关于脏腑功能的论述,几乎每一个脏、每一个腑都存在着“西化论”。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3 10:09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有体系是自近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西医学为参照系进行整理的结果。1960年出版的一版教材“把祖国医学系统地画了一个前所未能画出的轮廓”,使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向着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对促进中医教育和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上述规范化过程中,无疑受到了近代科学思想和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和制约,使得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甚至被改变了。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3 06:39pm 发表的内容:
功能脏腑!
是现代人的认识,不是古代人的原意。
支持张先生。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在 2009/03/04 04:24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与自然科学、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中医与西医可以融合,形成新的医学体系,即必须建立新的原基概念,创立新的参考系。”
支持5楼的上述见解。本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或融合后,所形成新的医学体系必须是高 ...
下面引用由gonmai在 2009/03/04 09:16am 发表的内容:
痴人而梦!
本来,不可通约的认识是该肯定的。既不可通约,又何来融合?如果都还不弄清中医是何者也,又何以能中西医融合?融合是1+1,不是弃1而只取一!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在 2009/03/04 07:45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中医专史,去年购得一本《中国药业史》唐廷猷著 中国医药科技版。-=-=-=-=-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3月04日 07:48am 时添加 -=-=-=-=-
楼上w君意见,有同感!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在 2009/03/06 06:11pm 发表的内容:
三联版 皮国立著《近代中医的身体观与思想转型》亦值得一读。
下面引用由张仲景在 2009/03/02 09:02am 发表的内容:
对脏腑功能逐一进行从“源”到“流”的考察和辨析。,,,寻找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影响、带动全局的突破口。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3/02 10:35am 发表的内容:
小结:中、西医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及概念体系,由于概念只能在自身系统内流易,因此中西医的概念不能相互移易,形成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找出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创立中介概念体系是中、西医融合的正确途径之一。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