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在 2009/02/11 07:36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这人只喜欢与理论结合实践之人玩,不要退怯哦?
喜欢《湿热条辨》必然知道“寒燥条辨”!为什么呢?真正的中医人是会举一反三,触类旁类的…
能回答吗?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在 2009/02/11 08:22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即然愿意和我玩就细一点,不要笼统更笼统,仅一个《伤寒论》换成“寒燥条辨”就行了吗?你是随便打发叫花子吧?不行的哦!
“麻黄汤”主治表寒湿还是表寒燥?根据我研究,不属于表寒燥证吧?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2 00:04am 发表的内容:
1:《伤寒论》是一本普通的中医研究著作,张仲景做此书的目的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辨证论治方法教学者学习中医这样的一本书。
2:《伤寒论》是刻在竹简上的一本书,所以一字千斤,多余的字不刻。到 ...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2 11:04a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五先生一个中医爱好者常遇见的问题,“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病人患麻黄汤证,置之不治,有转归哪些汤证的可能?能仲景医理简述其中缘由为妙。
下面引用由再来在 2009/02/12 01:52pm 发表的内容:
小盘子转转就知道了, 根本不用辩来辩去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伤寒论乃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罢了。 对吧? 对么?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3 05:02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看法不妥,《伤寒论》的确论证了包括现代急腹症在内的感染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问题,当然,《伤寒论》使用的治疗方法,在现代不一定完全适用,但是,在2000年前,确实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许多方剂即使在 ...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2 11:04a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五先生一个中医爱好者常遇见的问题,“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病人患麻黄汤证,置之不治,有转归哪些汤证的可能?能仲景医理简述其中缘由为妙。
下面引用由wuboqin在 2009/02/12 09:12p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一个临床中医,五先生可以谈的东西很多,何不畅所欲言?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6:13pm 发表的内容:
1: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决定一下患者的体质。
2:如果患者体质偏阳虚,则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甚则真武汤证四逆汤证,理中汤证.......直到通脉四逆汤证的可能。如果患者体质偏阴虚,则有白虎汤证,三承气证.... ...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6:13pm 发表的内容:
1: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决定一下患者的体质。
2:如果患者体质偏阳虚,则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甚则真武汤证四逆汤证,理中汤证.......直到通脉四逆汤证的可能。如果患者体质偏阴虚,则有白虎汤证,三承气证.... ...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02/13 06:32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指出病人患麻黄汤证,置之不治,其可能的转归决定在体质,从阴从阳,很有临床意义.其转归还有邪仍在表的现象,如: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3 07:03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证本身就已经蕴含了体质强壮的意思,而且是表实证;桂枝汤证是正常人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出汗的病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适用于老年人,或者具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三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演变关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3 07:03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证不经过治疗的自然演变,第一步,上帖已经说过了,如果没有误治,直接演变为真武汤证四逆汤证,理中汤证.......直到通脉四逆汤证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没有可能。如果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不经过治疗的自然演变,可能是营血分证;麻杏石甘汤证还可能演变为结胸证之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3 07:03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中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他借用了六经传变的思想,但是张仲景非常聪明而且尊重事实,并没有完全按照六经的顺序表述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而是按照临床实际情况表述这种演变关系。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7:58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能有此种见解,可见先生是中西通贯,敬佩。
麻黄汤是表实证,桂枝汤是表虚证的观点,我原先也一直推崇,不过近几年来,感觉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阐释:
感受风寒重的就是麻黄汤,感受风寒轻的就是桂枝汤 ...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6:13pm 发表的内容:
1: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决定一下患者的体质。
2:如果患者体质偏阳虚,则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甚则真武汤证四逆汤证,理中汤证.......直到通脉四逆汤证的可能。如果患者体质偏阴虚,则有白虎汤证,三承气证.......直到抵挡丸证的可能。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3 07:03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证本身就已经蕴含了体质强壮的意思,而且是表实证;桂枝汤证是正常人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出汗的病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适用于老年人,或者具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三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演变关系。
《伤寒论》中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他借用了六经传变的思想,但是张仲景非常聪明而且尊重事实,并没有完全按照六经的顺序表述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而是按照临床实际情况表述这种演变关系。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8:08pm 发表的内容:
赞同先生的这个观点,我们学习《伤寒论》学习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个主体精神。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3 08:08pm 发表的内容:
赞同先生的这个观点,我们学习《伤寒论》学习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个主体精神。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2/14 11:15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患者体质偏阴虚,则有白虎汤证,三承气证.......直到抵挡丸证的可能。”中的“阴虚”是否以“阳盛”为佳?
下面引用由wuboqin在 2009/02/14 03:22pm 发表的内容:
感受风寒重的就是麻黄汤,感受风寒轻的就是桂枝汤,
请五公指正:我向来认为,麻黄汤是大发汗;桂枝汤也可以说是小发汗。然否?
下面引用由醉翁在 2009/02/14 05:37pm 发表的内容:
读诸先生帖,受益非浅,正如仁海中西医于先生所说的本论坛上高手如云,理论、临床各领风骚,使人如入宝库,目不暇接。仁海中西医、五积散、wuboqin 、王勇123 、中西医融合观都是很优秀的医师。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4 04:06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五积散的指点!看见大家再讨论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异同,又想起一个问题,桂枝汤证置之不治,有转归那些汤证的可能?从人体阴阳根本的角度看,这和麻黄汤证置之不治后的转归有何异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5 09:30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这个问题实在有意思,难!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其本质应该是一样的。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9/02/15 01:38a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给我们的,是把理和法紧密结合成功用于临床的典范,不能忽视《伤寒论》的“法”,也不能忽视《伤寒论》理法紧密结合的特点。说张仲景给出的是理,没能体现出《伤寒论》最精髓的部分。把理和法成功用于临床,才是《伤寒论》最精髓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5 02:24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其本质不仅不一样的,而且完全相反。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5 02:30pm 发表的内容:
诚如所言,解读出张仲景是如何构建《伤寒论》,才能真正理解《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6 01:01pm 发表的内容:
故:能懂《伤寒论》者,一定也能懂《温病条辨》。
反对温病者,极力鼓吹伤寒者,他也一定不懂《伤寒论》。
比如李可,卢崇汉,刘力红.......之辈。
下面引用由非典型书生在 2009/02/15 09:49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向老朋友五积散君问好!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6 03:40pm 发表的内容:
善!
请教:太阳病与卫分证如何鉴别?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6 03:25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16 09:33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不敢,但看中西医融合观先生之论,虽然一孔之见,已见先生之才华!请先生继续讨论:
就个人目前的观点以为:
伤寒之太阳病,少阳病,类似于温病的卫分证
伤寒之阳明病,类似于温病的气分证
...
下面引用由wuboqin在 2009/02/18 05:02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之三阴证,多类似于温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的晚期阴虚证。_
呵呵!可不敢这样说!
下面引用由wuboqin在 2009/02/21 04:56pm 发表的内容:
五公一期收了多少学生啊?
下面引用由非典型书生在 2009/02/21 08:37pm 发表的内容:
五君,我用青山不老的网名,在此论坛,发了几个贴,大概能供君参考。
地址在本论坛的药物研究。-=-=-=-=- 以下内容由 非典型书生 在 2009年02月21日 08:39pm 时添加 -=-=-=-=-
如《临床用药九撅》。
下面引用由逸湘在 2009/02/21 05:24pm 发表的内容:
五老師是本論壇少數能論到"氣分病"與"血分病"的中醫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7 06:15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之三阴证,多类似于温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的晚期阴虚证。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在 2009/02/23 09:48pm 发表的内容:
温病的三阴证多侧重伤阴,伤寒的三阴证多侧重伤阳,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在 2009/02/12 01:47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
五积散先生对于伤寒论六病与六经的关系看法很精当,赞同!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9/02/15 02:24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其本质不仅不一样的,而且完全相反。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2/17 06:15pm 发表的内容:
大致如此。我的看法如下:
伤寒之太阳病,类似于温病的卫分证
伤寒之阳明病,少阳病类似于温病的气分证,包括三焦各证
伤寒之阳明病,多类似于温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的急性表现
...
下面引用由梅莊莊主在 2009/03/06 00:17pm 发表的内容:
好多年沒見了,五積兄指數漲了不少哇,恭喜恭喜~~!呵呵~~-=-=-=-=- 以下内容由 梅莊
下面引用由非典型书生在 2009/02/24 02:36pm 发表的内容:
阴阳之首义,并非寒温,而是动静。
下面引用由wuboqin在 2009/02/24 11:32am 发表的内容:
《论语》一本,仁为体,慎言敏行为用。(自我感觉比于丹总结的要好许多)
《圣經》 一本,爱为体,荣神益人为用。
五公,这是我读此两本书的体会。但至今我仍不能很好概括伤寒一书的体用。请指教。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