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4:4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观点,给初学者增加了理解上的疑惑与学习上的难度,给民众增加了对中医的不信任。毫无疑问,中医的振兴,就要先大刀阔斧地从理论上开始推陈出新,以期出现中医在新时期的适应临床的新理论。坦率地说,本人无意于标新立异,只是想通过提出一些自己多年在临床上的见解,为中医新理论的诞生,而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欢迎朋友们拍砖。
中医理论就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既继承又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于临床需要。
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是有贡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提高,西医知识的引进,很多生理、病理都已经明了,或正在明了,因此,五行学说已不适应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需要了。五行学说这种僵化的教条思想,除了在针灸学中有重要地位外(但其用生克原理进行诊疗疾病的理论是值得人们怀疑的),只能给中医后学者以误导,也给巫学神术者假托中医以迷惑民众打下了伏笔,因此,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例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中这一段就有人提出置疑: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大凡患肝胆病后,必然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排泄。进食后,需要胆汁的排泄,但胆汁不能正常排泄,则会出现腹胀等症;胃内无食物时,不需要胆汗,但此时胆汁亦或排泄至十二指肠,因无食物消化,即刺激胃、肠粘膜,久而久之,即出现胃肠病。再者,亦有情志抑郁过久,可使胆汁分泌排泄不正常,而胃、肠的蠕动、胃上下口的松弛、紧张之规律亦被打破,而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结肠炎等。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这一段也是与临床不符合。肝病后可出现水肿,是由于肝病后导致肝门静脉压增高,以至血管内的液体渗入组织而成,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肝脏病后,所产生的一些毒素损伤了肾小球,使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所致。
在肝病的治疗中,首先应该注重的是疏通肝胆,说白了也就是疏利肝内胆管,使胆汁排泄通畅而已,其次,就是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中,肝胆被疏泄正常,胃肠的消化吸收就会有了保障,而胃肠功能改善后,营养充足,也就有利于肝脏机能的恢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肝郁气滞毫无疑问会影响肺呼吸的通畅、心脏舒缩的正常功能,但决非“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作者: tjwj    时间: 2009-3-9 15:2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学者,在净修口业、身业、意业,三者而已。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意过难。有志者必就难处,用力速改,而后可以入道也已。
已往之非,犹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则执非为是,悟者见是犹非。省不止三,悟岂容再。
悟之,则菩提岸;迷之,则生死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井底之蛙怎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呢?世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夜郎自大,自不量力,诚可笑也!不要再不懂装懂了,不要再不知自己姓什么了,不要再胡言乱语,不知北了。
作者: 甲lijhvc    时间: 2009-3-9 15:3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tjwj2009/03/09 03:24pm 发表的内容:
学者,在净修口业、身业、意业,三者而已。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意过难。有志者必就难处,用力速改,而后可以入道也已。
已往之非,犹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则执非为是,悟者见是犹 ...

大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5:3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3/09 03:4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tjwj2009/03/09 03:24pm 发表的内容:
学者,在净修口业、身业、意业,三者而已。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意过难。有志者必就难处,用力速改,而后可以入道也已。
已往之非,犹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则执非为是,悟者见是犹 ...
看问题,要客观公正。不以众人言善而不纠,不以众人言谬而从流。——是独立之人也。默守成规,毫无独立见解——奴才而已。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3-9 15:4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color=#DC143C]为什么要搞掉孙曼之?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楼主终于迫不及待地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3-9 15:5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仁海中西医 先生笃志兼通中西医,实在是难能可贵。但要用一个西医的肝病水肿否定中医的“治未病”学说和五行学说,未免太简单了吧?
作者: 甲lijhvc    时间: 2009-3-9 16:0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3/09 03:49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搞掉孙曼之?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楼主终于迫不及待地
(img1.qq.com/ent/pics/2966/2966964.jpg)
这不是 聊斋 中 的 狐狸精 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6:3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3/09 03:49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搞掉孙曼之?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楼主终于迫不及待地
(img1.qq.com/ent/pics/2966/2966964.jpg)
作为中医同行,作为中医朋友,为了中医崛起,群策群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此,言过,无以为怒,不言,无以为喜。——此性情中人也。若小人之心,动辄扇阴风、点邪火——君子不为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6:4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9/03/09 03:53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 先生笃志兼通中西医,实在是难能可贵。但要用一个西医的肝病水肿否定中医的“治未病”学说和五行学说,未免太简单了吧?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长。五行学说,是中医精髓与否,任何人提出来探讨,都是可行的。否则中医理论如何推陈出新?如果一味保守,无人提出异义,恐怕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也同样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可以说,本人很可能是一孔之见,或许是谬误百出,但能给中医界做一个反面教员,也是本人的荣幸之至。知我,罪我,又何足道哉?!无愧中医心,无愧中华民族,吾心足矣!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6:5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7:0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由于中医“阴阳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宏观医学思想特点,与西医愈分愈细的微观医学思想特点所决定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的本质。
缺少了中医根本精髓的西医,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明了;而缺少了西医知识的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9-3-9 17:0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這太過太太太多了吧!
別搞成義和團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7:0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7:1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09 05:07pm 发表的内容:
"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這太過太太太多了吧!
別搞成義和團了!
那多了?还是在医学范围之内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7:2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4278b01000619.html
我给中医开的一剂良药--保留阴阳,去除五行 (2006-10-12 08:15:16)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要取消中医的议论.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遗产,不可以设想没有了中医的中国文化.但是中医在发展中确实存在问题.
因此如何存精华,去糟粕,是我们现在当代及其后世的人应该做到的.
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中医才能正确发展.
我们来正确的分析中医,中医的许多方剂都是不错的.
中医的问题在于理论基础有问题.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在于宏观看待人体,辩证施治,预防为主,调动人体机能.这个是正确的.
接下来就出问题了.
中医一谈什么东西就是五行.将内脏器官分成五行,将中草药也分成五行,甚至掌纹也分成五行,然后套用五行关系来说明各种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所有的东西分类细化当然是对的,问题在于,难道一定要分成五类??因此中医的这种分类不科学,许多的地方都很牵强,只能称做是比喻,而不能称做科学分类.任何比喻都有不相一致的地方,因此上用金木水火土比喻各脏器,尽管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相生关系就一定对??相克关系就一定对??
所以我提出的第一剂良药是从中医理论中去除五行学说.脏器按照实际解剖学中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强行分成五类!!中草药也如此.几类就是几类.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不要提相生相克.
当然阴阳在医学中做为正负作用相反相成还是很有清晰的表象作用.可以保留.
纵观历史中五行学说是汉代盛行的学说.当时朝代也搞什么五行,讲什么土德,火德,水德,用于说明政权的正统.但到了后来十六国混乱,有的小国被承认,有的不承认,弄得也不知道应该是哪个德了.
因此说五行在中医中也是到了该剔除的时候了.

作者: pnxylong    时间: 2009-3-9 18:0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五行,本来就是一种说理的工具,楼主想一刀切掉恐怕是不现实的。
如果说要把五行学说中那种类似于算命的,除了生克之外,还搞出可以反侮什么的理论,变成是怎么说都行的诡辩,我是赞同的。
要把五行理论完全废除,恐怕也是不现实的。
希望借楼主的这个帖子,能够把五行学说中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废除的讨论得清楚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提醒注意的是,经典中的五行理论,可能也没有后世搞的那么复杂的,应该把后世加进去的跟经典的理论区分开来。
后世的五行理论,或许是为了借用来作为辨证的类型分类而已。但是这种分类,是否确切,是否有保留的必要?
抛个砖头,希望有识之士能通过这次讨论,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出来。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9-3-9 18:1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五行,阴阳,本质上是一样,都是一种哲学理论工具,取消不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18:1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2:40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观点,给初学者增加了理解上的疑惑与学习上的难度,给民众增加了对中医的不信任。毫无疑问,中医的振兴,就要先大刀阔斧地 ...
    仁海中西医: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是有贡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提高,西医知识的引进,很多生理、病理都已经明了,或正在明了,因此,五行学说已不适应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需要了。五行学说这种僵化的教条思想,除了在针灸学中有重要地位外(但其用生克原理进行诊疗疾病的理论是值得人们怀疑的),只能给中医后学者以误导,也给巫学神术者假托中医以迷惑民众打下了伏笔,因此,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gl0101:没有五行,你怎么天人合一?不用五行,你拿什么天人合一?不能天人合一,你还算什么中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3-9 18:3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gl0101:没有五行,你怎么天人合一?不用五行,你拿什么天人合一?不能天人合一,你还算什么中医?
  说的对,毕竟要想中西医全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仁海中西医虽然懂一些中医,但是脑壳里装的西医知识也不少,用西医的东西一对照,莫说五行不科学,阴阳都当废,剩下的有些验方还管用,再合一点西医的东西那不就是中西医结合吗?哈哈,妙呀。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18:3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4:57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 ...
    仁海中西医: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
    gl0101:《黄帝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舍去了“和于术数”,“法于阴阳”还有什么意义?
    《黄帝内经》中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的基础就是这个“其生五,其气三”,没有“其生五,其气三”,你怎么“阴平阳秘”?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3-9 18:5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首先学习好,再发展,提高。
中医理论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
把西医的机械论砍掉,西医理论还能够成立吗?
作者: dongzuomin    时间: 2009-3-9 19:0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仁海中西医 先生,不如把中医的阴阳、阴阳五行、经络说学以及藏象理论都去除了,才干干净净。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9-3-9 19:1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attach]4254[/attach]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19:1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5:08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中医 ...
    仁海中西医: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gl0101:你那个“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西医科学”还是“中医科学”?没有天人合一的“科学”还是不是“中医科学”?如果用“西医科学”来“科学”中医,那这个“中医”还是不是中医?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09-3-9 19:1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4:35p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中医同行,作为中医朋友,为了中医崛起,群策群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此,言过,无以为怒,不言,无以为喜。——此性情中人也。若小人之心,动辄扇阴风、点邪火——君子不为也。
谁和先生是同行???谁认可先生是中医???起码我从来没有认为先生懂中医 一直把你当西医朋友在对待...........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09-3-9 19:2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4:47pm 发表的内容: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长。五行学说,是中医精髓与否,任何人提出来探讨,都是可行的。否则中医理论如何推陈出新?如果一味保守,无人提出异义,恐怕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也同样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可以说,本人很 ...
把中医的阴阳五行  气血经络  五运六气 换成细胞 病毒 真菌 这样 中医理论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9:2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pnxylong2009/03/09 06:04pm 发表的内容:
五行,本来就是一种说理的工具,楼主想一刀切掉恐怕是不现实的。
如果说要把五行学说中那种类似于算命的,除了生克之外,还搞出可以反侮什么的理论,变成是怎么说都行的诡辩,我是赞同的。
要把五行理论完全废除 ...
先生说得好,这就是我抛砖引玉的本意。五行学说究竟在中医理论中起什么作用呢?为了中医崛起,我们理应弄明白。
作者: 甲lijhvc    时间: 2009-3-9 19:3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7:2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说得好,这就是我抛砖引玉的本意。五行学说究竟在中医理论中起什么作用呢?为了中医崛起,我们理应弄明白。
“为了中医崛起,我们理应弄明白”,说的 好,但 为何 还没 弄明白,就要 删掉 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9:3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9/03/09 06:14pm 发表的内容:
五行,阴阳,本质上是一样,都是一种哲学理论工具,取消不可!
五行学说能说明什么呢?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09-3-9 19:3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7:27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说得好,这就是我抛砖引玉的本意。五行学说究竟在中医理论中起什么作用呢?为了中医崛起,我们理应弄明白。
因为先生不懂得中医 我打个比方吧 建房子光有水泥钢筋还不行 还得有砖块.......

作者: zhengyou    时间: 2009-3-9 19:3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9/03/09 03:49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搞掉孙曼之?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楼主终于迫不及待地
(img1.qq.com/ent/pics/2966/2966964.jpg)
村中出了"好"嫂嫂,10个姑娘全学"好",骂人也学得“文明”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19:3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5:24pm 发表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4278b01000619.html
我给中医开的一剂良药--保留阴阳,去除五行 (2006-10-12 0816)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要取消中医的议论.
...
    仁海中西医:中医一谈什么东西就是五行.将内脏器官分成五行,将中草药也分成五行,甚至掌纹也分成五行,然后套用五行关系来说明各种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所有的东西分类细化当然是对的, 问题在于,难道一定要分成五类??因此中医的这种分类不科学,许多的地方都很牵强,只能称做是比喻,而不能称做科学分类.任何比喻都有不相一致的地方,因此上用金木水火土比喻各脏器,尽管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相生关系就一定对??相克关系就一定对??
所以我提出的第一剂良药是从中医理论中去除五行学说.脏器按照实际解剖学中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强行分成五类!!中草药也如此.几类就是几类.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不要提相生相克.
    gl0101:《黄帝内经》中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中医的气的运行靠的就是这个“五运相袭”,如果没有“五运相袭”,中医的气还怎么运行?中医的气如果不能运行,人这个“器”身上的气还怎么“升降出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19:4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09 06:16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是有贡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提高,西医知识的引进,很多生理、病理都已经明了,或正在明了,因此,五行学说已不适应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需要了。五行 ...
有五行,就能天人合一,没有五行,就不能天人合一了吗?
作者: 墨魂浓醇    时间: 2009-3-9 19:4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谁有能耐举证阴阳中四象的火生金有错?是五行中的土生金正确还是阴阳中四象正确?一个个甭瞎吹,你们懂五行吗?就说撒。哈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19:5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7:45pm 发表的内容:
有五行,就能天人合一,没有五行,就不能天人合一了吗?
    没有五行,你拿什么天人合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0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03/09 06:33pm 发表的内容:
gl0101:没有五行,你怎么天人合一?不用五行,你拿什么天人合一?不能天人合一,你还算什么中医?
  说的对,毕竟要想中西医全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仁海中西医虽然懂一些中医,但是脑壳里装的西医知识也不少, ...
谢谢先生的评论。
首先说先生是正直而又坦率的人士。
我在这里提一个问题:中医为什么会萎缩呢?有人说是增加了西医内容的原因,这是错误的。有人说没有继承中医的经典,这也只能说明了一个方面,问题是,西医刚进入中国之时,中医界肯定一直重视经典的学习、运用,可那时中医界为什么一遇到西医就溃不成军呢?显然其原因是中医的急救技术无法与西医相抗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中医界承认与否。
值得我们中医界深思得是,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既不能中、 又不能西呢?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在经典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尤其是能直接运用到临床上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学习得不够,其次,我们是否需要改革教材,使之更适用临床需要呢?象“五行学说”这种神里雾里的又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的僵化的教条,还继续保留的必要吗?
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除针灸学之外,用途很少,而大都在牵强附会。但在针灸学当中,尤其在《难经》中所指的“井荥俞经合”理论,就真的是那么正确吗?
作者: zhengyou    时间: 2009-3-9 20:0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5:08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中医 ...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此言不错。
首先应弄明白,经典所以留存几千年,必定有其深厚的根源,而且这个根源必定正确才能不败。
可以看看是否在传承中出现偏差?
对于不通顺的,应该彻底弄清楚,而不该轻易否定,也不该轻易肯定。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0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红杉树2009/03/09 07:23pm 发表的内容:
把中医的阴阳五行  气血经络  五运六气 换成细胞 病毒 真菌 这样 中医理论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哈哈,我就会认可你是中医了吗?笑谈。
作者: 墨魂浓醇    时间: 2009-3-9 20:0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阴阳者,万物之纲纪”
一个二个好好考虑什么是纲纪吧?阴阳中的四象进五行里怎么归属?哈哈!连起码的知识都不知,还一个二个冲天冲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1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甲lijhvc2009/03/09 07:32pm 发表的内容:
“为了中医崛起,我们理应弄明白”,说的 好,但 为何 还没 弄明白,就要 删掉 呢?
先生说得对,我们中医界就应该对五行学说的去留,进行大讨论。其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即留之,否则去之可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1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09 07:15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 ...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科学。
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做为中医,不要反对西医,而恰恰要感谢西医。是西医知识给中医增加了不可或缺的新内容。做为中国人民,也不应该反对西医,而要感谢西医给我们的祖国医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使祖国医学出现了勃勃生机。


作者: zhengyou    时间: 2009-3-9 20:1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中这一段就有人提出置疑: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
仁海先生摘这一段,全面否定中医五行理论,似乎过于草率?仁海先生读《金匮要略》,未读《内经》?
这一段与《内经》相反!
《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述疾病传变次序时称:“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金匮要略》言治未病补虚的途径,正好是《内经》病之且死的途径!
这一点,希望有高等学者能够正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2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09 07:37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中医一谈什么东西就是五行.将内脏器官分成五行,将中草药也分成五行,甚至掌纹也分成五行,然后套用五行关系来说明各种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所有的东西分类细化当然是对的, 问题在于,难道一定要分成五 ...
内脏器官无需用五行,还能将脏腑生理功能表述得更清楚,正是这种牵强附会五行,更将脏腑功能神秘化——医学也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她一点也不神秘。
中草药也无需五行理论给以说明,只用寒热温凉足矣。
至于《内经》里的理论,我们大可不必全面肯定,也不能全面否定。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放弃,不能理解的留给后人解决。
作者: xiaoli91    时间: 2009-3-9 20:4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所以我提出的第一剂良药是从中医理论中去除五行学说.脏器按照实际解剖学中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强行分成五类!!中草药也如此.几类就是几类.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不要提相生相克。”
西医药也讲配伍禁忌,现在连十八反等也不要了!高!高!高!实在是高!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9 20:4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任海先生挺“逗”的!诸位先放松放松,没看见楼主那种急不可耐的“激情”,是从那来的吗?他是把本坛看的有点像“神坛”,似不可动,但他非要动动不可!
也许不好直接冲着老总提弹劾案,为此借请辞“孙总版”为由,谈了科学……
明眼人多数不愿得罪人,但在请辞中,老兄不失有“敢为人先”!但我总觉着孙总版无论是为人,还是敬业,虽还谈不上是“导帅”,但对做总版主来讲,是称职的。
任海老兄之所以让“孙总”请辞,是为了“导帅”二字,下苦功夫!假若说,本坛若换了仁海先生,我敢肯定,他更会“指鹿为马”。这不是么,还没等上任就迫不及待的就抛出了他的一已偏见: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观点,给初学者增加了理解上的疑惑与学习上的难度,给民众增加了对中医的不信任。毫无疑问,中医的振兴,就要先大刀阔斧地从理论上开始推陈出新,以期出现中医在新时期的适应临床的新理论。”
作者: zhengyou    时间: 2009-3-9 20:5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接[第 43 楼]这一分歧,似乎出于《难经》77难,《金匮要略》画蛇添足而来
77难,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意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上工治未病”应该与“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
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相应征。
《难经》故先实其脾气,本无问题。脾主中土,旁溉四脏,脉无胃气者死。
原本举例,一言邪气相传,二言保胃气。
待《金匮要略》画蛇添足,实不知已违反《内经》大法。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很明显的蛇足之举。 弄得后人无所适从。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5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09 06:35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
    gl0101:《黄帝内经》中说:“其知 ...
是啊,“阴平阳秘”与五行学说何干?
又是肺生肾、心生脾、肝生心,,,肺克肝、心克金,,,啥跟啥呀,全是牵强附会的教条而已。又这东西属木,那东西属金,纯是科学未明了之时,用以推断的表浅工具罢了。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9-3-9 20:5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否则,也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积极地吸收。这就是科学精神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9-3-9 20:5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搞不懂。真叫人哭笑不得。 可笑可笑!可悲可悲!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0:5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09 06:53pm 发表的内容:
首先学习好,再发展,提高。
中医理论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
把西医的机械论砍掉,西医理论还能够成立吗?
正象学习书法一样,先学正楷,然后再学行书、草书。但正楷学到何时,才算是学好呢?因此说,正楷的基本功学扎实后,就应该楷、行、草相结合地练,如此才能成为书法好手。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9-3-9 20:5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讨论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才有真正意义
支持楼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0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dongzuomin2009/03/09 07:09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 先生,不如把中医的阴阳、阴阳五行、经络说学以及藏象理论都去除了,才干干净净。
先生理解错了。对于古人的东西,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要坚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就象咱们写一篇文章,最后修改时,该删则删,该留则留,这才能让我们的文章更精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0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9/03/09 07:13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好幽默哟。我可是笑不起来啊。
我们中医就应该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大清理了。我们不能自歁歁人,也不能继续贻误后学了,我们这一代就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于的责任。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9-3-9 21:1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03/09 09:1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3/09 08:00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先生的评论。
首先说先生是正直而又坦率的人士。
我在这里提一个问题:中医为什么会萎缩呢?有人说是增加了西医内容的原因,这是错误的。有人说没有继承中医的经典,这也只能说明了一个方面,问题是,西医刚 ...
   仁海中西医:中医为什么会萎缩呢?有人说是增加了西医内容的原因,这是错误的。有人说没有继承中医的经典,这也只能说明了一个方面,问题是,西医刚进入中国之时,中医界肯定一直重视经典的学习、运用,可那时中医界为什么一遇到西医就溃不成军呢?显然其原因是中医的急救技术无法与西医相抗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中医界承认与否。
   值得我们中医界深思得是,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既不能中、又不能西呢?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在经典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尤其是能直接运用到临床上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学习得不够,其次,我们是否需要改革教材,使之更适用临床需要呢?象“五行学说”这种神里雾里的又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的僵化的教条,还继续保留的必要吗?
   gl0101:你所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的中医界深思。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你知道的“五行学说”如果是“神里雾里的又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的僵化的教条”,说明你还不知道什么是中医的五行理论;中医的五行理论从来就不是什么“神里雾里的又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的僵化的教条”。建议你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科学解读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如果你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科学解读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那你对于中医的五行理论就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等到你知道的“五行学说”不是“神里雾里的又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的僵化的教条”了,你再思考您提出的问题,你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答案。中医理论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必须注意中医理论的安全,必须完整地、准确地解读中医理论,这是中医理论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须固守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不能固守这个前提,就会割裂了中医理论,就会断送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9 21:1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凡从事传统中医,且在继承中的实业操作者都知道,中医的理论是来自多年针对实践经验的升华为“理论”。中医药工作者正是在中医系统理论为指导,稳妥如实的为健康行之它的“护卫”。
传统中医,正是建立在以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为底蕴,率先依“阴阳五行学说”为立论,在物质“有与无”辨证在“虚实”兑应中,稳妥的付诸于临床。中医学是人类医学里最为完整与全面的科学。虽说眼下人们对科学一词的定义,虽说还没有找到共识。但科学的“实事求是”性,是无容置疑的。至于对中医是否是“科学”作出争论,它并不妨碍中医对有关疗效的确切性行否认。但谁要想格离“阴阳五行”学说的贯通性,既不存在完整完全里的可能,同时若脱离其实质性的指导,他就会成为墨守“验方”里的工匠……
说干脆点,治死病可,愈活病难!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1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3/09 08:01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中医经典就应该持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此言不错。
首先应弄明白,经典所以留存几千年,必定有其深厚的根源,而且这个根源必定正确才能不败。
可以看看是否在传承中出现偏差?
对于不通顺的,应该彻底弄清楚 ...
先生说得对,我们中医界就应该对中医基本理论的保留与否,进行大辨论,理越辨越明,这就是靠集体的智慧,去进行疏理。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9 21:1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不揣冒昧斗胆问声楼主,你都了解中医有那些理论?还有那些是不可用的?那又为什么哪???不妨一股脑的说出来可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20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3/09 08:18pm 发表的内容: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中这一段就有人提出置疑: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 ...
其实,正是这些虚无飘渺的理论迷住了历代中医们的眼睛。试问,这些理论有用吗?其答案无非是在病人的预后计算中给出了一种公式而已。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某些人用之故弄玄虚?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2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xiaoli912009/03/09 08:46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我提出的第一剂良药是从中医理论中去除五行学说.脏器按照实际解剖学中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强行分成五类!!中草药也如此.几类就是几类.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不要提相生相克。”
西医药也讲配伍禁忌,现在 ...
请先生讲出理由。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9 21:3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它迷谁的眼晴?正是学业不精,实有稀松!
我用句心词,直白的说:此是欲对中医行阉割术的“狂妄”,在“已之不是”,“是为妄论”行之它的“灭活”。此行不亚于“张公”,内里深含“假护真贬”。口唱“结合”,实际是实施他的“指鹿为马”而已吧,不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4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3/09 08:46pm 发表的内容:
任海先生挺“逗”的!诸位先放松放松,没看见楼主那种急不可耐的“激情”,是从那来的吗?他是把本坛看的有点像“神坛”,似不可动,但他非要动动不可!
也许不好直接冲着老总提弹劾案,为此借请辞“孙总版”为 ...
哈哈哈,本人向来认为先生是正直人士,但此言一出,让于某人不得不对先生另人相看。我为的是夺权吗?难道中医界除先生之外,就没有正义之士了吗?就没有为中医的振兴奋勇当先的了吗?笑话,天大的笑话!本人争个总版主又有何用?我们的“仁海中西医论坛”的总版主还不够本人干的吗?退一万步说,即使本人想当这个总版主,本人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吗?在中医继续萎缩、甚至生死存亡之秋,难道中医人都一个个当“大仙”,只是一味地说,中医如何如何的好吗?难道中医就都在这里空喊口号,说中医如何如何伟大,如何如何高深莫测吗?——那叫聒不知耻地自歁歁人!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03月09日 10:08pm 时添加 -=-=-=-=-
中医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只要思维正常,加之时日,谁学谁会。那些说中医神乎其神的先生们,不要自歁歁人喽。古人也是人,而不是神。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4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山野居士2009/03/09 08:52pm 发表的内容:
搞不懂。真叫人哭笑不得。 可笑可笑!可悲可悲!
哈哈,先生要能懂得的话,那么,,,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9 21:5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9/03/09 09:52pm 第 1 次编辑]

可能因为楼主没有真正的弄懂五行的制约关系,所以有这样的看法。
我讲一个真事,我的亲身经历。
我有几个围棋棋友,都是开滦职工,有一次有一个姓赵的棋友找我下棋,我观其气色微发青,判断他胆有问题,问他右下肋有无不适,他说有,我问口苦否,他说有,我说你近日去医院查一查,可能你得了胆囊炎,第二天,他就去查了,B超显示确实有胆囊炎。
过些日子他又和我下棋,对我的医术赞不绝口,又问我,刘振奎(另一个棋友)看着那么壮,你看他会有病吗?我说,此人天庭饱满,此心气旺也,口唇厚,此脾胃强也,心火与脾土过旺,脾土旺克水,火旺反侮肾水,其人头发稀疏,此肾阴已不足,估计不过几年,容易得糖尿病,土者壅滞,肾水不行,则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小便容易不通利。
又过了两年,有一天这位棋友又来找我下棋,他说你神了,刘振奎有病了,最近他去开滦医院检查,血糖14多,前列腺也发炎了。
我要说的是,五行学说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着无比的重要意义,爱信不信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1:5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3/09 09:12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中医为什么会萎缩呢?有人说是增加了西医内容的原因,这是错误的。有人说没有继承中医的经典,这也只能说明了一个方面,问题是,西医刚进入中国之时,中医界肯定一直重视经典的学习、 ...
既继承,又发展,是任何学科进化的必经之路。
先生可说出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用途在哪里。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9-3-9 21:5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仁海中西醫早就說過
中醫哲學就是陰陽學說
除了陰陽學說
都是他去除的對象
可他的陰陽學說是甚麼?
沒展開說過
就是一句連西醫理論都可包括
好大的"仁海中西醫式陰陽學說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2:0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3/09 09:34pm 发表的内容:
它迷谁的眼晴?正是学业不精,实有稀松!
我用句心词,直白的说:此是欲对中医行阉割术的“狂妄”,在“已之不是”,“是为妄论”行之它的“灭活”。此行不亚于“张公”,内里深含“假护真贬”。口唱“结合”, ...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个有前途的人、民族、国家,都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那怕是敌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那些目光短浅,已无进取心者,才会拒反对意见于门外。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2:2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3/09 09:51pm 发表的内容:
可能因为楼主没有真正的弄懂五行的制约关系,所以有这样的看法。
我讲一个真事,我的亲身经历。
我有几个围棋棋友,都是开滦职工,有一次有一个姓赵的棋友找我下棋,我观其气色微发青,判断他胆有问题,问他右下 ...
谢谢先生以理服人。
面色青者,肝郁气滞,血液循环不畅,血管收缩而成,西医所谓肝病面容。
“此人天庭饱满,此心气旺也,口唇厚,此脾胃强也,心火与脾土过旺,脾土旺克水,火旺反侮肾水,其人头发稀疏,此肾阴已不足,估计不过几年,容易得糖尿病,土者壅滞,肾水不行,则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小便容易不通利。”
天庭饱满,先天足、有良好遗传基因。脾土旺只能利于水,未有克水(肾)之说,临床上,从未见过因胃肠功能正常,反能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者。此阴虚乃胆系感染蒸发阴液而成。
“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湿热所致,如酗酒者多患之,不会五行,亦能推断出。
作者: 珍珠    时间: 2009-3-9 22:4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呵呵,支持楼主。强烈支持。非常支持。鼎力支持。在总版主的队伍中,第一步是让孙曼之先生辞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第二步是把五行学说清除。然后,中西医结合,第三步是把中医清除。最终,一定如愿以偿。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9 22:5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胃肠功能正常]与脾土过旺不是一个概念。
脾土过旺者,饮食倍常,大便常干,肾水必然受克。
看来你基本的阴阳五行理论都不熟悉,
为什么临床补肾阴经常有病人会腹泻,肾阴与脾阳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临床中这些理论要经常使用。
心火旺者,肺金容易受克,我在临床中常能见到哮喘病人心火旺盛。
用泄心火配合平喘常有良效。
我判断您基本上不用中药治病。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9 22:5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湿热所致】
那只是前列腺证型的一种,您就这种临床水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3:0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珍珠2009/03/09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支持楼主。强烈支持。非常支持。鼎力支持。在总版主的队伍中,第一步是让孙曼之先生辞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第二步是把五行学说清除。然后,中西医结合,第三步是把中医清除。最终,一定如愿以偿。
哈哈,先生能不能从一个善意的角度来分析本人呢?
中医是任何人也清除不了的。她将与中华民族同在!将与人类共存亡!
如果中医界固执地不思改进,只在一味地自恋,西医一旦明白要学习中医之时,那时,中医的灵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将会成为西医学的灵魂,届时,西医们可就要如虎添翼,中医们可就真要欲哭无泪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3:1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3/09 10:54pm 发表的内容:
[胃肠功能正常]与脾土过旺不是一个概念。
脾土过旺者,饮食倍常,大便常干,肾水必然受克。
看来你基本的阴阳五行理论都不熟悉,
为什么临床补肾阴经常有病人会腹泻,肾阴与脾阳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临床中这些理论要经常使用。
心火旺者,肺金容易受克,我在临床中常能见到哮喘病人心火旺盛。
用泄心火配合平喘常有良效。
我判断您基本上不用中药治病。
“脾土过旺者,饮食倍常,大便常干,肾水必然受克。”——未必。
“看来你基本的阴阳五行理论都不熟悉,”——比先生稍逊。
“为什么临床补肾阴经常有病人会腹泻,肾阴与脾阳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滋腻滑肠故也。
“心火旺者,肺金容易受克,我在临床中常能见到哮喘病人心火旺盛。”哮喘病人,右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不全,静脉回流亦有不同程度受阻,故可使肝内血瘀,甚或胆系感染。此非心火旺,实为“肝火”旺。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伴有胆系感染,而其急性发作期之高热、寒战,多为胆囊炎发作所致。
“我判断您基本上不用中药治病。”——比先生用得稍少一点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3-9 23:1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我建议,首先清除西医的机械论,然后消灭五行!
为什么偏爱机械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3:2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09 11:18pm 发表的内容:
我建议,首先清除西医的机械论,然后消灭五行!
为什么偏爱机械论?
就依先生所言,凡不利于中医发展者,圴可除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3:2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3/09 10:56pm 发表的内容:
【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湿热所致】
那只是前列腺证型的一种,您就这种临床水平?
这还不能混碗饭吃?
作者: 天天    时间: 2009-3-9 23:3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仁海中西医,看完全文,方知您的大概意思是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两大基柱,现在五行这条基柱发现了一条小虫,您不去灭之反而大呼要砍柱,肤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9 23:4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天天2009/03/09 11:34pm 发表的内容:
仁海中西医,看完全文,方知您的大概意思是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两大基柱,现在五行这条基柱发现了一条小虫,您不去灭之反而大呼要砍柱,肤浅!!
本人做事向来坚持原则,从不非用脑思考就去人云亦云。正确的坚持,错误的舍弃。对友人的错误,不护短;对“敌人”的反面意见,也决不强词夺理。这就是“合于利则动,不合利则止”。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知识的提高,也有利于中医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9-3-9 23:5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先生的这篇文章不错,希望再深入研究下去。如果你能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代替现在的中医,为什么不可能呢?
五行机械论,确实有其先天不足!如五色入大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10 00:0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3/10 00:15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珍珠2009/03/09 10:4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支持楼主。强烈支持。非常支持。鼎力支持。在总版主的队伍中,第一步是让孙曼之先生辞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第二步是把五行学说清除。然后,中西医结合,第三步是把中医清除。最终,一定如愿以偿。
谢谢先生,您说的正合我意。这也是每个正直的,能看到中西医弊端的,无论中医、抑或西医,只要是中国人的权利与义务:
毫不迟疑地清除称中医不科学的总版主、版主;
鼓动中医界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中科学成份是主流,但也有不科学的成份,就本着继承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的精神,学习、继承、发展中医;
中医界应该尽快地大胆放手地毫不犹豫地引进必要的西医知识,为中医所用,以提高中医界总体业务水平与西医的竞争能力。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科学。


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做为中医,不要反对西医,而恰恰要感谢西医。是西医知识给中医增加了不可或缺的新内容。做为中国人民,也不应该反对西医,而要感谢西医给我们的祖国医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使祖国医学出现了勃勃生机。


由于中医“阴阳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宏观医学思想特点,与西医愈分愈细的微观医学思想特点,决定了“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新医学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未来的祖国医学的本质。


缺少了中医根本精髓的西医,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所明了;而缺少了西医知识的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然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10 01:35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9/03/09 11:5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这篇文章不错,希望再深入研究下去。如果你能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代替现在的中医,为什么不可能呢?
五行机械论,确实有其先天不足!如五色入大脏。
谢谢先生的支持!本人一直在酝酿构思中,惜时间不足。真诚地希望全体中、西医师长、同仁共同努力,不计嫌隙,为祖国医学的崛起,奉献出我们全部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3-10 01:46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3/10 01:55am 第 2 次编辑]

正是集中了大胆创新者的理论,才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史上,迈上了一个个崭新的台阶,而保守派们也是功不可没的,他们为新理论的完善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2009年03月10日 02:01am 时添加 -=-=-=-=-
创新者,阳也;保守者,阴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正是这种“阴阳”的相互协调制约、密切合作、拼搏,从而完成了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一次次飞跃。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10 04:1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人家说“能闹的孩子得多喂奶”。那俺就先祝愿仁海先生能另有高就……
若说,五千年来诸多前辈们的血汗积累锤炼出的理论,还不如仁海先生一个人以不到几十年里的付出为聪颖的话,岂不是笑话么!
我再向任海不做国之“奴才”表示“钦佩”。可有一问,您的正义与勇猛,可是为张教授续“前縼”外加佐证啰?
既然仁海中西能“结合”,但愿不是“搅合”。再斗胆问一句,对“五行”了如指掌的大师,俺在请教个幼儿话题,什么是“五”?什么是“行”??可什么又是“五行”可好!?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3-10 04:1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但愿仁海先生不回避,这个对幼儿所做的启蒙常识!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9-3-10 06:1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 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符合现代人们的观点,给初学者增加了理解上的疑惑与学习上的难度,给民众增加了对中医的不信任。毫无 疑问,中医的振兴,就要先大刀阔斧地从理论上开始推陈出新,以期出现中医在新时期的适应临床的新理论。”
支持仁海先生这一观点,五行学说有合理的方面,也有机械的一面,至于五行学说是否废除,是个大问题,牵涉到整个中医理论,涉及面相当广,应慎之又慎。但仁海先生能敢为人先,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乃性情中人,精神可嘉,值得敬佩。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10 06:3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哮喘病人,右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不全,静脉回流亦有不同程度受阻,故可使肝内血瘀,甚或胆系感染。此非心火旺,实为“肝火”旺。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伴有胆系感染,而其急性发作期之高热、寒战,多为胆囊炎发作所致。]
典型的西医理解中医的思维。
中医现在所以不伦不类,中西不是,疗效下降,你们这批披着中医外皮,骨子里是西医思维的“医生们”功不可没。
欲想真正弄懂中医,必须先撇开西医理论思维。
五行学说对于指导临床,诊断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传变的规律,截断病势,治疗疾病的方法手段,以及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没有真正的弄懂五行指导五脏六腑之间相互生克制约的关系,一辈子也甭想踏入中医的大门。
动不动就想给中医做手术,首先你得有做手术的资格,不然你手中拿的就不是手术刀而是屠刀。
中医理论的五行生克关系是客观的存在,不是人为地强加。它有效地指导了几千年的中医实践,它不是谁脑瓜一热就创造的,也不是谁脑瓜一热,异想天开就摈除的。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9-3-10 08:38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看了这个贴子,很有感触.阴阳和五行是相辅相成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合起来,才是比较完整的方法论体系.脏腑学说和五运六气学说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特别是五运六气学说,未来将是中医学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领域.(治未病)根本离不开五行学说.针灸学的井荥输经合也离不开五行学说.并且,临床各科都有在五行学说指导下产生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若把五行学说清除出去.犹如釜底抽薪,因此,哲医认为,海仁中西医先生这种提法欠妥.
作者: 墨魂浓醇    时间: 2009-3-10 09:1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灵活辨证的阴阳四象部份里的“对立则相克”理论没常用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等是干什么的?你等怎么不用五行的“温”克“长热”呢?按五行分季节不是有长夏吗?有长夏就会有“长热”撒,太好玩了哈!…
作者: 狂草王    时间: 2009-3-10 09:3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作者: tjwj    时间: 2009-3-10 10:1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有心失理之谓恶,无心失理之谓过。语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言可以恕人,不可以恕己。
过无大小,天皆知之。其恶不止,便见鬼门。仙人之语,无有懂乎?所言之理,无有明乎?
蚂蚁绊象,不知大小。飞蛾扑火,岂知死活。天下所不宜闻、所不宜言、所不宜用,正不宜闻此伪文。邪巧大猾所生,正由此。
自己不懂的东西就不是科学,就应该删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吗?诚可笑也!不要再不懂装懂了,不要再不知自己姓什么了,不要再胡言乱语,不知北了。
妖语者,妖怪也。妖怪者,妖语也。降妖伏魔孙大圣,金棒一挥定乾坤。笑看世界多妖怪,不打天下难太平。白骨精喜欢干什么?吃唐僧肉啊!望世人好好地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再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谁是白骨精?古人到底在说什么?
医十治十者,上医也。医十治九者,中医也。医十治八者,下医也。过此而下者,不可视其为医也,当慎而细观之。所医不治者,谋财害命也,乃凶犯贼子者也。
当今的医生有句经典的口头禅,叫做“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句经典的口头禅,曾令多少病人的家属感激涕零。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医百治一者,何以敢出来行医?何以有人敢让其医?难道把人给医死了,或者医得病情更加严重了,他们就不要钱了吗?可怜呀!可悲呀!可恨呀!以命试医,咎在己。以药试人,咎在医。戒之慎之!
天下只有两教,一曰正教,一曰邪教。非正即邪,非邪则正。而正教只有一个,邪教则有千千万。
医之为道也,能活国亦能病国。药之于世也,能活人亦能杀人。不可不慎其术也!医者,决定命运,关乎生死,不可不察也。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误国误民,害人害己呀!
万物之生,惟人最灵,既灵于物,须爱其生。勿以阴谋陷人,勿以利器伤人,勿以药物毒人,勿以权势厄人。陷人、伤人、毒人、厄人者,明有国刑,暗有天罚,终难逃也。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始以势利害人,终以势利自毙。玩火者,必自焚。不要再骗人了,不要再害人了!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9-3-10 10:2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3/09 09:51pm 发表的内容:
可能因为楼主没有真正的弄懂五行的制约关系,所以有这样的看法。
我讲一个真事,我的亲身经历。
我有几个围棋棋友,都是开滦职工,……
我说,此人天庭饱满,此心气旺也,口唇厚,此脾胃强也,心火与脾土过旺,脾土旺克水,火旺反侮肾水,其人头发稀疏,此肾阴已不足,估计不过几年,容易得糖尿病,土者壅滞,肾水不行,则前列腺容易肥大发炎,小便容易不通利。T0
又过了两年,有一天这位棋友又来找我下棋,他说你神了,刘振奎有病了,最近他去开滦医院检查,血糖14多,前列腺也发炎了。
心火旺者,肺金容易受克,我在临床中常能见到哮喘病人心火旺盛。
受启发:“其人头发稀疏,此肾阴已不足,估计不过几年,容易得糖尿病,”
前几天,在一个有关胰的帖子里,说了种感觉,胰的气源与肾气、督脉经气有关。
从溪流先生的观察发现,可以再有序地梳理一下:
口唇厚,是脾胃气有余,,未达到暴发作病的程度;脾胃属土,太阴,土克水,阴克阳,脾胃气有余克削肾水之阳。
“此人天庭饱满,此心气旺也”心属火,阳中之阳,火克金。肺金为阳中之阴,阳胜克阴,肺金阴津受害。子受母累。肾水源亏。
日久,肾气阴阳两亏。
这样有序地梳理一下,就可以有的放矢。泻心火,理脾胃气;如此结果会形成阴盛阳回落。再从卫气层面,维护阳气避免动火。
那么,这一经脉沿途脏腑之气,可以平定。
请溪流先生斟酌,这样思考可以吗?

作者: ty166    时间: 2009-3-10 10:4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把中医归为科学的好处就是: 以科学的名义合理和法对中医进行肢解。
现在反中医的一般手法 表面绝对支持中医,然后在将中医的精华部分说成是糟粕,美其名曰:去糟粕。用心实在险恶。
说中医是不是科学,还是先看看西医是不是科学,如果西医不科学,讨论中医是否科学,有意义吗?
作者: 日出江花    时间: 2009-3-10 11:2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日出江花在 2009/03/10 11:31am 第 1 次编辑]



[color=#000080]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仁海中西医先生所言非常有理,我想是先生丰富临床后的反思。一个理论有没有意义,要看能否正确指导实践。五行理论并无实际的临床意义。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10 11:2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大凡患肝胆病后,必然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排泄。进食后,需要胆汁的排泄,但胆汁不能正常排泄,则会出现腹胀等症;胃内无食物时,不需要胆汗,但此时胆汁亦或排泄至十二指肠,因无食物消化,即刺激胃、肠粘膜,久而久之,即出现胃肠病。再者,亦有情志抑郁过久,可使胆汁分泌排泄不正常,而胃、肠的蠕动、胃上下口的松弛、紧张之规律亦被打破,而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结肠炎等。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这一段也是与临床不符合。肝病后可出现水肿,是由于肝病后导致肝门静脉压增高,以至血管内的液体渗入组织而成,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肝脏病后,所产生的一些毒素损伤了肾小球,使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所致。
在肝病的治疗中,首先应该注重的是疏通肝胆,说白了也就是疏利肝内胆管,使胆汁排泄通畅而已,其次,就是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中,肝胆被疏泄正常,胃肠的消化吸收就会有了保障,而胃肠功能改善后,营养充足,也就有利于肝脏机能的恢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肝郁气滞毫无疑问会影响肺呼吸的通畅、心脏舒缩的正常功能,但决非“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这又是典型的西医释中医理论思维,张仲景在这里讲的是治疗“肝病”的大法,然而这“肝病”绝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肝炎、胆炎、肝硬化等,它的外延要比现代医学的概念宽泛的多,(当然它也包括现代医学的肝炎胆炎等疾病)把中医脏腑的病机错误的与西医的病的概念等同起来,符合西医理论的就肯定,不符合的就一刀切除,还美其名为“中西医结合”,这连“凑合”都不够,乃是大刀阔斧的西化中医而已。
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小议治肝”,讲的是我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一点体会,有个朋友给我提出“治肝与治疗西医的肝炎肝硬化不是一个概念”,我看了虽然眼上不舒服,但是心里很服气,是我一时疏忽了这一点。
总之张仲景在这里讲的是肝的病机大法,决不能与现代医学的肝病完全等同,不懂这一点,就会钻入中西理论不通约的死胡同,而将中医理论胡乱的否定。
不但肝病如此,其他脏之病也如此,不能机械的用现代医学理论套用,譬如中医的肾,与现代医学的肾相距更远,胡乱套用,胡乱通释只能贻笑大方,徒增笑而。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09-3-10 11:2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一直以来小瞧先生了 以先生之魄力 只做个坛主 也太屈才了 在下想,即使当今圣上及宰辅内阁,提拔先生出任卫生部部长一职,先生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因为和陈竺院士比较起来,先生毕竟能高举科学大旗,大刀阔斧,勇亡直前,呜哩哇啦一通怪叫,上来对准中医就是二板斧.能不能砍,后果如何,可能都不是先生关注的事,但先生无疑是拥护上级决定的科学路线的坚定的支持者.而陈竺院士显然没有先生的勇气和魄力,显得有些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可能是院士先生学问多了,顾虑也多了的缘故吧,反不及先生"无知者无畏"的大无畏精神.由此可见,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确有其理.先生造反,三周而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3-10 11:32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9/03/09 11:5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这篇文章不错,希望再深入研究下去。如果你能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代替现在的中医,为什么不可能呢?
五行机械论,确实有其先天不足!如五色入大脏。
日出江花、王全年、再来、张济风、翟健诸位大师的意见是一致的吧?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3月10日 11:36am 时添加 -=-=-=-=-
我建议分为两组,进行辩论!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3-10 11:37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9/03/10 11:39am 第 1 次编辑]

【一直以来小瞧先生了 以先生之魄力 只做个坛主 也太屈才了 在下想,即使当今圣上及宰辅内阁,提拔先生出任卫生部部长一职,先生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因为和陈竺院士比较起来,先生毕竟能高举科学大旗,大刀阔斧,勇亡直前,呜哩哇啦一通怪叫,上来对准中医就是二板斧.能不能砍,后果如何,可能都不是先生关注的事,但先生无疑是拥护上级决定的科学路线的坚定的支持者.而陈竺院士显然没有先生的勇气和魄力,显得有些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可能是院士先生学问多了,顾虑也多了的缘故吧,反不及先生"无知者无畏"的大无畏精神.由此可见,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确有其理.先生造反,三周而已..】
您自己说您是在有理有据的辩论,还是无凭无据的嘲讽挖苦?您在论坛打出这样的文字,脸上的温度没有提升一些吗?
您以为这类无聊的语言别人都不会,就您是内行里手?

作者: 日出江花    时间: 2009-3-10 11:41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日出江花在 2009/03/10 11:43am 第 1 次编辑]




[color=#8B008B]


不在三界中


跳出五行外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9-3-10 11:59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9/03/09 11:5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这篇文章不错,希望再深入研究下去。如果你能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代替现在的中医,为什么不可能呢?
五行机械论,确实有其先天不足!如五色入大脏。
請教
五色入五臟
哪裡不對了
作者: tjwj    时间: 2009-3-10 12:03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今故下古之人,承负先人,失计稍稍,共绝道德。日独积久,与天地断绝,精气不通,不相知命,反与四足同命。故天地憎恶之,鬼神精气因而不佑之。病之无数,杀之无期,其大咎在此者也。
作者: 墨魂浓醇    时间: 2009-3-10 12:04
标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既然“伪五行”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谁做出来了?拿一味药让你做出来。
“四象”也是客观存在的,而在一味药里就做出来了!
哈哈!实践不是检查真理的标准吗?去做出来再吹“伪五行”吧?再说些无用的不是证据…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