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dachengxie66    时间: 2005-4-6 16:46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任何“不治”之症都不会是永远的“不治”,最终都会找到治疗的良方。

自古以来,医学对人类降伏病魔、救死扶伤,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不断突飞猛进的高新技术,高新医学的不断飞跃,将为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并长盛久开,不断创造奇迹。
21世纪的高新医学,将成为人类长生不老的又一无比巨大的力量。

(一)            攻克绝症:从“不治”到“易治”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是自然老死,而是因为疾病致死或其它非正常死亡。当你查看他们的死亡证明书,找不到哪一张在死因这项栏目中填上“年老”的字样,而是标明此人死于某某疾病或事故。
绝症是死神的最大帮凶,是妨碍我们长寿、长生的最常见的大敌。美国的延寿研究专家索尔·肯特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在宣布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他或她的肌体大部分仍然运转良好。宣布死亡是因为治疗医生无法使病人回生,而不是因为病人已经到达不能生存的绝对状态。”
这告诉我们:“不治之症”是某时、某地、某种情况下医生(我们)还不能治好的病症,绝不是永远的“不治”。18世纪,天花也是绝症肆虐全球,让人束手无策,而现在不已经在我们的地球上灭绝了吗?20世纪,肺病也曾是令人人胆寒的“不治之症”,现在它还是“不治之症”吗?
任何“不治”之症都不会是永远的“不治”,都终会找到治疗的良方。因为生命科学的巨大突破使现代医学飞跃为高新医学,并将会不断飞跃。单以基因来说,研究证明,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基因有关,人类所有疾病都可视之为“基因病”或“遗传病”,不是“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就是“获得性基因病”。现在被我们视为绝症的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先天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等都是基因病,都将陆续由“不治”到“易治”。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终有一天,那些“恐怖幽灵”全都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销声匿迹。

(二)            器官移植:金刚不坏之身
很多人的死亡,只是因为局部器官的损坏而危及生命。然而,今天人的全部器官很快都可实行人工移植,并且人造器官的功能可以无止境的提高。器官移植是高新医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列子》记述过扁鹊曾为两人互换心脏以治病的故事,这显然是幻想。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陆判为朱生妻换头的故事:“自于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颈,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生怀、取美人头合颈上,祥审端正,而后按捺……”把美人之头移植于黄脸婆上。扁鹊的心脏移植,蒲松龄描写的人头移植,这类幻想今天已经由科学变成了现实。
全部人体器官都可用高功能的人造器官来代替,产生高功能的整个的人造“身体”。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翻新所有器官,就像一辆劳斯莱斯小轿车,哪个零件坏了立马换新,没有哪个零件不能换。或者像一台电脑,其中的任何零件,CPU、硬盘、主板、光驱、软驱等等都可以随时更换。今后人的哪一部分器官出了问题,都可以立即进行完美的更换,其方便程度就像轿车换个零件、电脑换个配件一样方便。人需要身体仅仅是为了维持脑子的生存,而人之真正本质又仅仅系于大脑。器官移植,可以使人的身体永远不坏,其功能又可无止境的提高,从而造就以前神话中所说的理想的金刚不坏之身。
器官移植以前有两大难题,一是供移植用器官的来源太少,二是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常常导致失败率极高,加之人体器官来源极少,可行性极差;动物器官移植同样存在排斥反应,还要冒着将动物特有的一些病毒传给人类的危险。康有为曾经移植类人猿的睾丸,刚开始步履轻盈,精神大振,大有返老还童之势,但后来每况愈下,精神萎靡,最后一蹶不振,这就是因为器官移植的排斥造成的。
如今,克隆技术特别是干细胞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使两大难题都得到完全解决。克隆技术可以充分保证人的器官来源的充足,而干细胞技术更可以方便地创造新的器官,培养出新的心脏、肝脏、肾脏、神经、四肢、骨头、头发、眼睛、皮肤、血管等,又可以避免排斥反应。再者,如果你哪个器官出了毛病,只要移植自我修复功能的干细胞就可以自己再造出任何新的、好的器官,这是解决排异反应和移植器官短缺的最好办法。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药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器官移植医学也必将日趋完善,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无限灿烂辉煌,为人类实现长生不老助一臂之力。

(三)            基因治疗:治本胜于治标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类在研究疾病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花的钱都要多。美国曾斥巨资搞了个肿瘤计划,但却收效不佳。后来人们发现,癌症以及其它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
人们很快又明白,实际上所有的人类疾病都是基因病,除单基因病外,还有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神经性疾病、糖尿病、风湿病、免疫性疾病等等。另外,还有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致,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等等。几乎所有疾病都严重受制于遗传基因。只要掌握基因奥秘后,对基因作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够根治癌症、糖尿病、哮喘、高血压等现代医学无法根治的顽症或不治之症。完全有理由相信,进一步的基因改造则有可能使人长生不老。
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医生把人的基因图记录在一个光盘上。诊断时,医生先打开光盘,把你的基因与正常的基因图做一个比较,就能看出病来。检查几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并把重要区域、重要位点搞清楚;再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因为基因组的“情况”不同,某种药物有人用就灵验,有人用就不灵验,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针对个体差异,医生便能开出个性化的“特效药”。
这是基因的一种浅层的治疗,更加名副其实的“基因治疗”是直接把治病基因送到人体细胞中而发挥治疗功效,直接针对致病基因进行治疗。把治疗基因送到人体中去有很多方法。现在有一种“基因枪”,像枪一样,子弹是黄金做的,很细很细,细到能被细胞吸入又吐出,它粘上“治疗基因”进入细胞,被细胞弹出后,“治疗载体”却留在里面。如此一来,给你打一颗“基因子弹”,改变你的致病基因,也就从根本上使疾病得到治愈。
如果说以前的各种疗法只是“治标”,那么,基因治疗就是“治本”。遗传学表明人类有6500种遗传性疾病是由单个基因缺陷引起的,而通过基因治疗置入相关基因将使人类的许多不治之症得以攻克。基因治疗使医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基因治疗被称为人类医疗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现在的医学主要都是治疗医学,只能算“第二医学”,而预防医学才是“第一医学”。医学从治疗扩展到预防,从治疗为主发展到预防为主,这是当前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伟大医学家孙思邈早就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以“上医之道”,使自己活了141岁高龄。从目前的医学来看,现行的整个医学医的多是“已病之病”,其预防医学则要往往只解决“欲病之病”,而高新预防医学则着重解决“未病之病”。
中国古代神医扁鹊,几乎家喻户晓。据说,当年扁鹊曾医好一位皇帝的顽疾。该皇帝问他:“你是否是当今杏林第一人?”扁鹊说:“不是,是第二人。”皇帝问:“谁是第一人?”“是我兄长扁鸦。”皇帝又问:“扁鸦的医道比你高明在何处?”扁鹊说,“当年我父亲扁公临终前传给我们兄弟俩人两本医学秘籍,一本是《医道》传给了我,所以我能治已患之病。另一本是《防道》传给了我兄长扁鸦,扁鸦的天分比我高,因此,他能治末患之病。当今之人对能治已患之病的我顶礼膜拜,而对比我高明的能治未患之病的扁鸦却弃之如敝屣。真是不可思议!”
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可是常人往往只重视治疗已患之病,而忽视预防疾病的发生。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命都是如此安排: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其实这是十分愚蠢的。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说过,“等病人得病后再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
要实现长生不老的伟大理想,我们需要大量扁鹊,更需要大量扁鸦,我们需要发展 “扁鹊”医学,更需要发展“扁鸦”医学。
预防医学这一第一医学,将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推动下,获得大发展、大飞跃。每一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基因图谱,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个人的身体情况、个人的疾病史、易发病病情等数据,可以预测出:你会不会发胖?你会不会秃顶,在什么时候秃顶?你最终会不会死于糖尿病或癌症……算命先生、预言大师的话可以不信,但是基因图说的却是真的。一旦得知致病基因后,可以在发病前及时改造、消除。
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基因芯片”,可以使任何人随时随地地自测健康状况,一分钟取样,两分钟检测,三分钟出结果!只需把一滴血或一滴口水滴在基因芯片上,就可以识别出疾病基因,验出病症,甚至可以准确地测出自己每天能抽多少烟,能吃多少饭。基因芯片,是又一次深刻的科技革命,它使预防医学发生今非夕比的大变革。它的超级鉴别力,能识未病之病,能发现那些貌似健康的人体的各种微小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基因芯片,我们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个私人的高级化验室,有了随时伺候在身边的高级上医扁鸦,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多种高超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还关注人的饮食、营养。人的寿命与饮食、营养是分不开的。生物科学将使人的营养,在未来变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可使人长生不老的营养物质。例如,现在已经初露峥嵘的“食用分子食品”。它不是我们现在一日三餐进食的食物,而是以最方便被人体吸收的形式存在。分子食品将药品与食品融为一体,带给人类的是无疾病状态。传统饮食的食品对于人类,吃得很多,但利用很少。以一个活到70岁,65Kg体重男人为例,一生要吃进和消化代谢超过75吨的食品,可真正利用的营养大约只有5吨左右,其他70吨都当作废物排出体外。分子食品针对人体营养、化学反应平衡所需,合理配方,以促进或保持人体各项化学反应正常进行,解除了营养吸收障碍,保证人体长久地维持青年期的健康状态,抵抗衰老现象的产生。科学家预言,食用这样的食品,活到120岁还像20岁的人群中的一分子,在1200岁的时候仍然风华正茂、婀娜多姿。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一个人的身体即使十分健康,也可能每天要吃3颗药丸,为的是预防各种讨厌的疾病。有预防各种癌症的,有预防糖尿病的,有预防高血压的等等。采用这些措施预防得病,将成为像体育锻炼一样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用超前预测性医学思维,使21世纪的第一医学——预防医学,能够更好地进行疾病的预防,从而能够有力地延长我们的健康寿命,大大有助于实现长生不老。
总而言之,健康长寿、长生不老的主要手段,离不开医学,特别是21世纪的高新医学。高新医学的巨大飞跃,带来攻克绝症、器官移植、基因治疗、预防医学等全方位的不断突破,必将托起人类长生的太阳。



作者: dachengxie66    时间: 2005-4-6 16:46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该书下载地址:http://www.xiaoping.net/UploadSoft/20053510129511.rar
作者: 飞来沙    时间: 2005-4-10 00:18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纯属胡扯,真正的伪科学
作者: 抚顺金峰    时间: 2005-4-13 16:51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dachengxie66 的文   非常好  中医相对于西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治未病  

作者: 甘甘之草    时间: 2005-6-3 17:37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閣下為什麼認為《列子》記述過扁鵲曾為兩人互換心臟以治病的故事顯然是幻想?是信口開河或是有根有據:)
在下認為是可信的.
作者: 陈皮三两    时间: 2005-6-9 12:27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不管治已病还是治未病,中医都远远高于西医。
作者: xww    时间: 2005-7-2 11:46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什么《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天真烂漫的小青年.中医治未病 ,古今一脉相承,并非什么 新发现.当今社会,有几个人愿意未病先服药?除非是温疫一类. xww   05.7.2
作者: zhangfor    时间: 2005-7-3 23:56
标题: [原创] 第一医学:21世纪的“扁鸦”医学
科幻片,看看就行了
如果世界真要如美好了,那一定是世界末日!
我是说真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