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打印本页]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8-8-23 14:02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话说华山论剑,华山之巅上的太白侠,见到了三位网友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回应了《中医群侠传》第八十八回合的话题。
医理求真:本人近期看到很多朋友批评中医院的医生,其实我们也是有苦衷的呀
1:医院为了发展建设,经济效益,给每个科室都布置有任务的,所以我们单凭传统的手段是不能达到医院的要求的,我们也是堂上有双亲,膝下有儿女的人,我们也有七情六欲的人所以我们也希望收入丰厚一点,要是单凭中医我们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吗?
2:其次病人耶不是傻瓜,要是你把他收到住院,不给他吊水,光让他服中药,他会留下住院吗?那我们会有住院病人吗?
3:有人会说让我们提高挂号费:可是物价局给你批吗?就算给老中医批,那么青年中医呢?你让他们喝西北风?$
4:所以要让中医院能真正的姓中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关掉医院,关掉学校就能解决
是需要我们中医人和政府共同努力的!
少说点废话。蠢话,因为那不是语出惊人而是哗众取宠
::::我们从医理求真洋洋洒洒一番话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而且是只看到了“院中医”毫不为人专门利己的思想、置人民疾苦于不顾巧取豪夺的职业道德。延绵几千年的“大医精诚”竟被“院中医”变成了“动物世界”,这种人性的堕落为什么要在当代的“院中医”身上发生?
::::“中医人和政府共同努力”做什么?牺牲13亿人民的健康来保障这三五万“院中医”小群体的饭碗子吗?
::::“哗众取宠”,取宠于人民有错吗?
::::那些到中医院承包科室的,被中医院盘剥去了大部,为什么还把自己养活的很好,不值得深思吗?
::::医理求真洋洋洒洒的一番话更加证明了,这个不能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应有贡献,靠财政补贴、租赁科室、政府为其扫除竞争对手都难以养活自己的“怪胎”,是非除不可的。
::::中医的医疗个性化特点决定了中医必须个体化,西医的医疗集约性特点决定了西医必须集团化,当今中国医疗管理体制恰恰对两者的特点都没有顾及。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如果非得要结合,就该名正言顺地把中医院改成中西医结合医院。
仁海中西医:学院派中医是中医的生力军,民间中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中医的主力,因为民间中医太保守,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好大好强的生力军哦,80万大军只剩下了三五万靠政府养活都活不起的“生力军”。
::::不要混淆“院中医”、学院派中医、民间中医的界限,民间中医不见得没有中医高学历,学院派中医不见得不通过师带徒获得更多学养,学院派中医不见得都能走进官方医疗机构,民间中医不见得塞钱混不进官方医疗机构。关键是能否认清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是不同的学问体系,都是人类对疾病认知的探索,没有孰高孰低的区别,疗效是最终的裁判。
::::站的高未必就看得远,一直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就饥寒交迫死去了,高到黑洞里去你就嘛也看不见了。况且当今的学院派中医站得并不高,总以为科学的天不过就是西医那个井口,教湘绣以为用上了塑料袋编织机就先进了。太白侠从来不反对中医院校教育,强调的是院校教育教给莘莘学子的到底是个啥。真正保守的正是学院派中医,听不进任何不同声音,把中医教材闭门造车杜撰成了断送中医的《新约全书》。
王勇123:“纯中医,铁杆中医”“中医院中医——院中医”“药店中医——堂中医”“中西医结合-新中医”“西医-现代医学”是具中国特色,发展需要多层次,多元化。这是历史的选择,放弃什么,都只是个人意志,历史的选择不以个人意志转移,个人只能选择您适宜什么。
:::;看来王勇版主是把个人意志错误地理解成了每一个人的抉择。大跃进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个人意志,它不是时代必然的选择,而是人为强赋予时代的,最终被历史所否定。所谓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正是个人意志而非客观规律,虽然具体到某个医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但历史必然会淘汰掉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业。一个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可以并且必须讨论的。如果大跃进之前能够广泛论证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至少不会走这段弯路。以史为鉴,穷则思变,一潭死水的中国医疗体制必须改革,这改革是需要论证的并要接受实践检验的。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8-8-23 14:55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先生言之有理!
以史为鉴,穷则思变,一潭死水的中国医疗体制必须改革,这改革是需要论证的并要接受实践检验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8-8-26 13:09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8/08/26 01:12pm 第 1 次编辑]


首先我十分赞赏先生的渊博知识,也很赞同先生的一些中肯的观点。但不能全面认同你的看法。
诚然,正值中医萎靡之秋,做为热爱中医的一份子,就如何发展中医,都有参加意见的权利,或对或错,那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同而已。
如何评论中医现状、现行制度和发展问题?一般地说,这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样,应该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不能带入自己的特殊情感。这就是说,不能因为我们从中受益,就一概褒扬;反之,也决不能因为从中是受害者,就绝对贬低。
无可辩驳,中医的萎缩的原因,就是在对危、急、重症治疗方面较西医落后。中医们不能及时吸收现代科技的长处,以至中医在急症诊、疗方面落后于西医,这就是中医萎缩的根本所在。因此,中医的萎缩,是历史的必然,决不是学院派中医的错。学院派中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何错之有?
“民间中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中医的主力,因为民间中医太保守。”目前在网络上比较通行的说法,只有民间中医,也就是很大一部分同仁认为的“纯中医”,才是发展中医的主力军。对于这种说法,本人不敢苟同。纯中医们只能固守,缺乏进攻的现代装备。并且随着西医研究的进展,纯中医的固守的阵地也会随之越来越小。但这并不是说纯中医完全不能进攻,只是力度太小,不能对西医构成威胁,,,。
“站的高未必就看得远,一直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就饥寒交迫死去了,高到黑洞里去你就嘛也看不见了。”古代哲人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你一向就是这般解释?
“::::中医的医疗个性化特点决定了中医必须个体化,西医的医疗集约性特点决定了西医必须集团化,当今中国医疗管理体制恰恰对两者的特点都没有顾及。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如果非得要结合,就该名正言顺地把中医院改成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错特错。中医只要吸收了现代科技成果,就既可以个体化,也可以集团化,并且也一定会优于西医。因为西医能治的病,我们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病,我们中医还能治。
尽管我对中医的现状与发展,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许都是非常错误的言论,但不能因此就可以定下我这“仁海”不“仁义”的结论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8-8-26 13:18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8/23 02:02pm 发表的内容: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以史为鉴,穷则思变,一潭死水的中国医疗体制必须改革,这改革是需要论证的并要接受实践检验的。
一潭死水的何止一个医疗体制?需要改革的何止一个医疗体制?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8-8-26 20:27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第九十二回合 老鼠药改剂型 初学者搞污染
话说华山论剑,华山之巅上的太白侠,发现中医西化主张者们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有大思维,能培养潘长江比姚明更会扣篮;二是爱本职,学啥信啥一往无前决不旁观;三是底气足,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没有上行理论。这戏如何看呢?还是这般看,
一看大思维
川耗子:《中药不剂改,你拿什么搞急诊?》问题是“铁杆中医”有他们的一套思维方式:中药剂改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另一个让人感到现实困惑的是:现代中药复方,它的作用绝对不是每味药效堆砌之和,而是一个相互有机联系的功效放大体,我们把它称之为“中药迭加倍效现象(以下简称‘倍效现象’)”。面对这一利好的研究结果,“铁杆”们如同喝了纯蜜液,饮了原度酒,心里甜咪咪,脑袋晕糊糊起来,使他们更加沉没在了中药神奇的组合里, 而对科学的“无知”却不屑一顾:西药(其实应该是“现代药学”,下同。)你多药迭加后能产生如此神奇的综合效果吗?
中医方剂中尽管客观存在中药迭加倍效现象,但在中医药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医药并没有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来挖掘这一现象,而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给合现代药理学,才发掘出了中医方剂学里这一神奇药理组合现象。尽管“铁杆”们欣喜于祖宗和自身学术“伟大”而嘲笑玩弄西医(其实应该是“现代医学,下同。”)于掌股之间,极其幼稚地要消灭的“西医”的时候,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没有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介入,中医连产生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还浑然不觉而说不清、道不明。
::::中医理论产生了复方的方剂,西医理论产生单一化学成分的药品,复方比单药倍效,高效的技术是在低级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低效的技术一定是高级理论指导的。这脑袋长的,正像王全年博士说的,有大思维。
::::你先人发明了棋盘黑白子,聂卫平常昊下得不错,要是没有国际象棋大师的介入,发现了棋盘是纵横十九道棋子是两个色,你连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还浑然不觉而说不清、道不明。这脑袋长的,正像王全年博士说的,有大思维。
::::只有这种大思维,才能培养出比姚明更会扣篮的潘长江。
::::倍效现象当然让还原思想觉得神奇,低效现象当然让整体思想觉得低级,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药你多药迭加后能产生如此神奇的综合效果吗?”有了综合效果以后再提用西医理论替代中医理论不迟,这不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吗?
二看爱本职
初学者:艺术可以写实、可以模糊、可以夸张、可以幻想、可以虚构;但医学是求真的,如医学可以夸张、可以虚构,我想那就与巫医不二了;艺术给人享受,但医学不是艺术,医学是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来不得半点假,否则会死人的!
:::;中医有艺术成分让你笑侃,那就让你看看你们准备用其改造中医的西医是如何搞医学艺术的,摘引何伦《医学是艺术吗?》:
1、Medical Arts(医学人文学与艺术化的医学)P. Anne Scott在其论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s and medicine”解释了文学艺术对完整人的理解的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类反应普遍性模式的把握;二是对人的差异性与唯一性的理解;三是丰富临床工作者语言与思维能力。Cassell也认为:“医学人文学在理解疾病、生命与病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治疗方面起到平衡技术的作用。”
2、Art of Medicine(对医学的描述、解释、理解和表现)Audra J. Geras的著作“DEMATOLOGY:A MEDICAL ARTIST’S  INTERPRETATION”(《皮肤科学:一个医学艺术家的诠释》)中的作品,体现作为医学艺术的绘画特点,让医学家们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人体与人体结构。
3、Art as Medicine(治疗与康复的医学手段)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愉快和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到良性作用,可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因此,一些艺术形式被引入临床治疗,作为心理疗法的专门技术。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以及戏剧疗法,等等。
医学是艺术吗?在现代学科发展与学科分类的背景下,将医学理解为艺术似乎是幼稚的。然而,面对如今天逐步科学化了的“尸体医学”,人们有理由期待古希腊时代的充满人情与温暖的“医学艺术”理念的再现;有理由要求现代医学再多一点人性、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艺术化。现代医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真正背景,不正是对这种深切诉求的具体回应吗!
::::况且,你错误地把艺术完全等同了文艺。哦,对不起,忘了你是初学者。
三看底气足
初学者:说到这,使我回忆起刚改革开放的年代,有些崇洋媚外的人……说……连空气都比中国的香;洋人说什么都是正确的,如同洋人放了个屁,他都会说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魏红指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然占了有八个。
::::说西方不见得什么都比中国先进,被你们谩骂;说西方有些东西的确比中国先进,还是被你们谩骂,那么请问,怎么说才能让你们刷刷牙呢?说西医看不明白病的地方不要学,被你们骂成桂哥哥;说西方人重视环保是不是要学,被你们骂成嗅洋人的屁,那么请问,是不是非得中科学的毒再被科学的治才能满足你们的科学精神呢?
初学者:yszyzy 这个假医生的帖子在说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加一楔子
仁海中西医:中医只要吸收了现代科技成果,就既可以个体化,也可以集团化,并且也一定会优于西医。因为西医能治的病,我们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病,我们中医还能治。
::::不知是你还是太白侠混淆了学科与行业、理论与技术、科学与从业者的关系?作为一个厨子当然掌握的技艺越多越好。你可以给喜欢吃中餐的外国友人做羊肉泡馍,也可以给喜欢时尚的国人做三明治,但不能做出羊肉泡面包渣,这比浆糊更让你们难以下咽还号称没有比其再美味的佳肴了。
最后欣赏流行歌曲
不管理有多么歪,倒打一耙能实现,我会轻轻在你耳边对你说,对你说,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耗子爱大米。
老鼠的歌尽显缠绵,不缠绵地磨一磨这齿就成象牙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8-8-26 20:46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如此而已。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8-8-26 20:50
标题: 第八十九回合 求真乃求假 仁海不仁义
耗儿药,耗儿药,神仙来跑不脱。可惜啊,中药的药效比耗儿药还来得慢。这更说明中药剂改的必要性。[attach]3044[/attach]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