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中医中兴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8-6-24 02:02
标题:
[转帖]中医中兴
2007-10-31 01:31:49
中医中兴
核心提示:中药,自神农氏遍尝百草说起,已5000年历史。5000年来,它一直支撑这个华夏民族的健康.
麻沸散、《千金方》、《本草纲目》……一个个中医名家流传下来的药典至今仍让国人引以为豪。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永镌刻在中国5000年历史文明和民族健康的史册上。
时至今日,中医药却面临诸多困境:一些古传药方被认为无科学根据,难被年轻人接受;缺乏完善的产业标准;国际市场份额锐减;人才匮乏,传承乏力;毒副作用饱受争议……
多年来,我国的中药基础研究落后,无法形成与西药抗衡的力量;国内资源破坏和工艺落后,全球中草药市场已被日本、韩国揽去大好江山……国产中药已四面楚歌。
过去的百年中,中医已经没落为西医的附庸。“中医无用论”“废除中医”……近几年,每一次与中医药有关的药坛论段无不震颤着国人的心灵。
去年10月,“促使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签名”网上签名,把中医药多年来的尴尬推至历史的最高点炙烤。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次废除争端,政府的重视,却成就了一年后中医药的春天。
黑乎乎的店堂、脏兮兮的抽屉、形式各样的药材、一位透着厚镜片看世界的学究……
2007年10月,阴霾再一次笼罩山城。而“2007年传承中医药高层论坛”在重庆渝州宾馆如期举行,来自全国200多名中医药届专家、学者、医务人员齐聚一堂。
“这是中国中医药届的春天,在此,我感谢大家能够参加这个春天的聚会。”来自福建的专家周鑫的声嘶力竭,引起了阵阵掌声。
周鑫,中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席委员、福建畅弘健康药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一系列职务的背后,他还是由西医转入中医行业的一位专家。
早在30年前,一场医疗事故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是那样被西医方法医死了。”而他却是当时的专家组成员。每次谈及此事,“总是心里很激动。而运用中医,我能保证我完全可以医治好他。”他说。
中医药之殇
10月25日,医师艾显江的门诊里,门前冷落。而隔壁的西医门诊则门庭若市,队伍已经排到中医门诊的门前。艾显江站起身,指挥了一阵嘈杂的人群,再次回走进冷清的屋子。
“我现在有些后悔学这个专业了。”艾显江说。
艾显江,毕业于成都医科大学03级中医系,现为江津区人民医院的中医师,月工资1500元。
2003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关系才找到工作。班中大多数人已转战其他行业。
“现在,即使中医结业,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艾显江回忆说,当初毕业后和他一样幸运继续从事中医的只有四位,其他人大多成为药店卖药者。“不管怎么说,也算专业对口工作吧!”
但幸运过后的艾显江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的尴尬:全院几百多医务人员,加上他却只有4名中医师,平日工作也比较清闲。“都去看西医了,西医看不了了才想起我们中医来。”艾显江愤愤地说。
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我国中医药企业也面临着被西药“吞掉”或“埋没”的危险。“国内中药企业弱小,成长艰难,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日渐倒闭,民营企业又没有足够的科研资金,为了生存和利润,甚至不惜造假药,败了中药的名声。”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健康促进会副会长章琦说:“中医目前很脆弱,造假药等于给原已伤痕累累的中药身上雪上加霜。”
他表示,当前,中药已经被西药“打”的遍体鳞伤。
数据表明:当前,国际市场上,中国中药出口份额只占到3--5%。而在中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却分别掌握着80%和10%的国际市场。
然而,中药在国际上影响力却日渐扩大。据章琦介绍,当前,美国大约有6000万人服用中草药,其中1600万人服用的是中国草药食增补剂。如此庞大的国外市场,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只有3%—5%,且主要以原材料为主,价格低廉。使得我国每年的出口总额不到30万美元。而日韩却在努力进行中医药的研制和开发,在我国中药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特效药品以高出中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高昂价格销售和推广到世界各地。
他举例:日本在我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上亿美元,韩国的“牛黄清心液”源自我国的“牛黄清心丸”,年产值也近一亿美元。
去年8月,中药泰斗邓铁涛在会见他时,忧心重重地说:“照此下去,不出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重铸中华医魂,复兴中医中药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推卸的责任。”
传承尴尬
同样的尴尬也摆在了重庆高等专科学校书记、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的面前。
作为中医的“摇篮”——中医大学教育,它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中医校园里捧着西医书本,一心钻研西医课程的大有人在;新生报道处,中医专业门前冷清,而西医的门槛却被踏烂,排起了长长的蛇队。
据周天寒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报投西医,甚至原来的中医学生也去“投奔”西医,“并不是他们喜欢,只是趋势所趋,跟着人群跑。”
令周天寒不能理解的是,当前的中医课程中有一半居然为西医课程,这让很多慕名前来学中医的学生大失所望,学习中医的热情也随校园 “西医热”的升温而下降。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一个学期下来,中医课本依然崭新如簇,而西医课本犹如已到“风烛残年”,已经被翻的“满脸皱纹”。
上世纪以来,随着对西方文化的紧跟,传统中医正在被西医所淡化,加上中医看病收费明显低于西医。“很多家长认为选择中医将来没有发展前途,在这个西医盛行的年代,选择西医似乎成了他们的‘明智之举’?”周天寒说:“一些学生对中医颇觉神秘,带着极大的热情来学习,却对当前的中医现状一无所知。倘若他们了解了,这股热情是否会变成失望,甚至绝望?”他对此忧心重重。
有关数据显示,解放之初,我国从事中医人数为80万,上世纪80年代,中医人数已跌落到5000余名,现在已骤减至不足500名。在这过程中,西医队伍得到了壮大,由当初的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
与国学、京剧等相同的是我国中医药正面临着后继缺人的尴尬局面。
“这些学生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中医专家,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现实让我无能为力。”周天寒无奈的说。
往年的毕业生信息反馈也显示:中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能坚持从事中医行业的少之又少,很多学生被迫转行。
“中医风险大,投入高(中医都是5年学制)、但工作收入低,加之目前的中药企业效益不高,医院又不愿在中医方面多下工夫,导致中医学生就业市场黯淡。”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说。
“过去没有中医学校,只能靠家传、自学。建国之初的80万中医几乎都是这样来的。如今我国32所中医药院校居然只培养出27万中医,其中90%尚需重新温习四大经典。”章琦对于如今中医传承现状非常担忧。
他认为:西方的集中培养人才模式并不适应于中医,试师徒传承和自学应与院校教育并重。
“废中医论”
今年4月,方舟子借重庆书市开幕之机,入渝宣传新作《科学成就健康》、《批评中医》。
早在3月18日,方舟子在中国协和大学和医科大学“中医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就已经提出“废医验药”的论调。
时任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的马有度决定联合重庆各大医药组织,对其进行批判。
4月27日,中药学会会长马有度、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中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以及医院、学校等十几人来到重庆某电视台节目中,与方舟子展开了面对面的论战。这次论战,也是重庆业内人士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大辩论。
据马有度回忆,在中场休息时,一位观众走到他面前,气氛地对马有度说:“马老,您用不着在跟他争辩了,他完全不懂中医。”方舟子在听到之后,顿时脸色铁青,比刚才辩论时脸色还要难看。“可以看出,中医届再怎么去争辩,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群众的思想。”马有度认为,方舟子现在以网络写稿为生,群众的观念直接决定着他的利益,没有读者,他将失掉自己的“饭碗”。“他的论调就是为了炒做自己。”
“以方舟子为首的‘反中医’人士,可以用‘跳梁小丑’来比喻,在今天这样声势浩大的复兴中医风暴中,他们不可有什么作为,注定会被历史的声讨声所淹没。”马有度信心十足的说。
在与方舟子的正面交锋结束后,重庆各大中药组织联合70多家药企召开了中医药座谈会,商讨解决办法,为了让广大市民对中医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坚决抵制方舟子等人的错误言论,决定举行一个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暨批驳“废医验药”谬论的论文大赛。
5月1日,在鹅岭公园商讨完举办论坛的相关事宜。
10月27日,“2007年全国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暨批驳‘废医验药’谬论论文颁奖大会”在渝开幕,这也就回到文章开头的部分。
尽管已经卸下了中医药学会会长的职务,仍以中医疗法治病救人。时至半年后,10月29日,马有度在接受信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候说:“西医进入中国只有200年的历史,而中医却有着5000年的文明,传染极强的流感等病毒在国外能致死上百万人,而在中国,却很少出现这种现状,因为中医讲究预防,而西医对病毒的感染抵抗力远不如中医。没有中医的保护,中国如今的13亿人口从何而来?”
马有度提出了三个警惕:一要警惕打着虚假广告招摇撞骗的江湖中医;二要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反科学人士;三要警惕虚假药品、保健品对中医造成的严重影响。他说:“中医自身管理的不完善所造成的虚假宣传也是遭受攻击的原因之一。”
一份国外财团消灭中医计划
章琦看来,造成当今中医药尴尬局面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于西方的攻击。“国外一些财团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十几亿的市场。经济上赞助,在思想上、精神上等各个方面彻底地击毁中医药。”他说:“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据章琦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财团为了占领中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制定了消灭中医的计划,他们用财团资金资助一些国内中医专家,让其找中医的不足,以此来打击中医的发展。
后来,国外的某个报纸有文章批露此事。这已经是中国业内人士所熟知。对此,《实用中医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罗荣汉也证实。
“形成当今局面,是在国外药业财团经济赞助下,从精神、物质、理论攻击下,国人对传统中医药失去了信心的结果。而此时,恰好有一批人甘愿当作走狗。”罗荣汉说:“同时,当时正值‘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的思想在国内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国外企业的嚣张气焰。”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中医药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无力组织资金进行大量的研发工程。因此,在这次进攻中,中医药企业只能处于守势,其地位日趋衰落。”章琦说。
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教授就已经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呀你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人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中国只有5%的份额。
“按照国外标准来要求中药的出口,本身就属于一种不公正待遇。”马有度认为,这样做主要是想抵制中药在国外的市场,让中药“憋”在国门之内,抑制它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中医师,看病开西药,已经非常普遍。他们也要生存,西药的利润要明显高于中药。”据统计,我国的中医师中,只有10%的人开汤药处方。现在的中医专门机构少,大医院要么没有中医部;有中医部的人数也屈指可数,没有形成规模。
唐良平说:“开西医药方,西医拿的提成是中医的几倍。”
“四次革命”
上世纪一十年代,一场青春的荷尔蒙冲击着整个中国。打倒一切封建思想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
1914年,国民党政府教育总长汪大夔提出:“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随后,以盘尼西林为首的西药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1929年,汪精卫掌管政府,旧政府卫生部正式出台《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俞云岫以中央卫生委员的身份再次提出全面废除中医,外加一批文化精英,学术大师为之摇旗呐喊,如大名鼎鼎的梁启超,鲁迅,胡适,傅斯年等人。但两次均以民众激烈反对未能真正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仍以“保守”、“不科学”的名声加注于中医身上。1954年1月3日晨,75岁的余云岫在同济医院停止了呼吸。但此后围绕中西医展开的一系列论争中,他终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
50年代中后期,《人民日报》至少有5篇文章提及他,无一例外地将中医作为批判的对象。时任卫生副部长的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这些做法直接遭到毛泽东的批评,并直接撤了两位副部长的职务。
随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然而,随之而来的中西医之争完全打断了他预期的设想。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说:“中西合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多年后所证实的是,中西医根本无法合并。相反,在西医的强使攻击下,中医却只能摇摇欲坠。”
去年10月,张功耀联合几百位学者、专家《促使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签名的公告》网上签名,遭到业内一片声讨。直到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站出来表态:“这样的签名是对历史的无知。”此争端才高一段落。
今年3月,方周子提出打破以往的“废医存药”改为“废医验药”再次挑起业内论战。
5月29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病逝一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不失适宜在南宁放言:“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还声称:“中医90%是糟粕,10%是精华!”再次掀起了中西存废讨论的一大高潮。
对此,50年代曾经为毛泽东主席治病的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朱曾柏认为:“何祚庥应该在合适的时机站出来表达中医中90%的糟粕是什么?说了不算,赖帐或不负责仁是不行的。”为此,近80岁的他熬夜一周专门撰文《加强临床实践促进传承创新——从癌症、危急重症、疑难杂病临床疗效看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的紧迫感和可能性》。
他说:“他空口无凭(指何祚庥),我就是要在临床的效果中来反驳他。”
而周鑫认为“在某个领域精通则不代表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站在很高的位置对并不是自己精通领域内的东西枉法言论会贻笑大方的。”为此,他认为,“院士不应该为终身制,应该改为评选。”
在章琦看来,提出“废中医药”言论的都是学者,有自己的道理。“中医药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能全部是精华,而他们抓住的就是糟粕的东西。”他说:“这就是一叶障目。”
来自政府的力量
正当民间为“中医存废”问题争论不休,双方一致把目光指向政府部门。
2007年7月7日,由吴仪副总理亲自挂帅,国家卫生部、中药管理局等16部委举行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在北京进行了第一站的宣传活动。
8月29日,“全国中医中药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中医药要整修思想,继续加强继承和窗系年工作。”
10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7年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会议”上提出,发展中医治疗未病优势,促进人类健康。“这些都表明政府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深。”马有度对目前中医的发展势态非常看好。
10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石家庄等9个城市开展中医坐堂试点工作。对此,周鑫说:“中医药的春天终于来到了。”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的最终定稿中,在论述“中西医并重”时,增加“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容。罗荣汉认为:这再次反映出是国家领导人对中医的重视。
目前,重庆医科大学已经成立了中医学院,重庆邮电学院等部分高校也正在进行中医学院的筹建和准备,“中医学院要成为培养创新型‘铁杆中医’的摇篮。”马有度眼中的“铁杆中医”就是要有坚信的中医理念,与时俱进,能够在中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中医人才。“依当前国家对中医的政策和态度来看,我相信中国肯定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铁杆中医’。” 马有度充满自信。
“重庆曾经有过中药管理局,但后来被撤消,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重庆也计划重新开设中药管理局。”马有度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大会中明确提出:“要实行中西医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国家投入西药的研发资金为140亿,而中药仅为30亿;今年西医140亿,而中医则达70亿。此外,国家还决定普及中医教育,允许中医师带徒弟和在诊所坐堂。民间中医可以考取资格证书来获得就医资格,而这些在过去,都属于“违法”行为。据了解,财政部“十一五”规划中已在今年拿出70个亿来投入中医药的研发,这是规模空前的。
重庆也计划向中医药投入4.7亿元,计划在江北建中医院和中医研究院,这是建国以来重庆投入最大的一次。“这是中国中医药的‘春天’,要好好的把握。”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认为。
对于业内一直呼吁的中医药立法。罗荣汉介绍,早在今年4、5月份《中医药法》起草小组,曾在重庆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路在何方?
1956年,中央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4所中医学校,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创建中医院校。重庆前中医药学会会长马有度是当时第一届毕业生。他认为,目前的中医教育受西方影响,照搬西方的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底不深,缺乏中医思想,临床经验不足。“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之上,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医意识,这是很重要的。”
“国家现在对中医越来越重视了,让我感到很欣慰。”章琦说:“过去由于中医科研经费短缺,中医师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也没有能力来搞科研,导致了我国中医发展滞后。”
“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医教育的投入,教育体制也需进行改革。”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书记、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认为,中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不是大众教育,单单看几本书,考几次试就能出来搞中医,有点自欺欺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才不可能仅在学校就能培养出来,关键是要靠临床经验的累积和以后自身的继续学习。
周鑫说:“作为中医药企业,应该大力提到中药的质量品质,以达到国外要求;同时,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外国人明白中医的疗效作用;在保证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中药现代化。”他认为,在老百姓的观念转变之前,中医的出路,不能只靠政府的扶持,也不能一味的与西医拼杀抢占市场,而是以自身的快速发展、以良好疗效、以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来赢得患者的青睐。
章琦说:“改革现有的中医医疗体制,中医院的西医化倾向以及中医大处方的问题,都是中医院为了生存采取的不得已举措;增加中医诊疗费用,提高中医大夫的费用。上了5年大学,潜心钻研十几年的老中医,他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前些年一次针灸收一元钱,还不如大街上擦皮鞋的收的多。尽管最近费用有所上调,但收费依然是西方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长期以来,西医领导中医。中医的评价体系完全采用西医化。职称评定、科研成果申报、医院评定标准。怎么改变这些现实,才是最大的问题。”罗荣汉表示。
10月29日夜,章琦再一次给记者发来短信:中医药也要走改革开放之路较有新意。
作者:
中士弓
时间:
2008-6-24 06:24
标题:
[转帖]中医中兴
长期以来,西医领导中医。中医的评价体系完全采用西医化。职称评定、科研成果申报、医院评定标准。怎么改变这些现实,才是最大的问题,中医药也要走改革开放之路。
作者:
中医局密使
时间:
2008-6-24 19:23
标题:
[转帖]中医中兴
中医复兴挺难得,需要谭嗣同一样的斗士,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而不是当时环境....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8-6-25 00:25
标题:
[转帖]中医中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追求健康的炎黄子孙;
起来,展开对利益链条的斗争;
起来,托起国粹提高素质自然健身!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