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3 17:5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watermark]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不少的人,都看重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学术文章,把坚持中医方法和逻辑思维从事临床的称之为纯中医,而且总是以为急症中医不行。中医不是不能救治急症,而是现代管理和学术研究规范,把中医的手脚束缚了,李可老先生救治的许许多多危急重证,如果在西医管理方法和学术规范的束缚下,恐怕实现不了。自己虽然没有治过什么大的急证、危重证,但感冒发烧还是经常遇到,临证体会,辨证论治比点滴治疗的退烧时间要短得多,而且不会影响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常常有不少经过点滴治疗数天高烧不退,辨证论治后很快痊愈的例子。现在核心的问题是,不是中医拒绝西医,而是中医西化到了毁灭中医的地步,中医要当西医的跟屁虫!要把自己演变为“二西医”!罪魁祸首就是去中医化的证候现代化研究。
翻翻中医古籍,稍微用点头脑想想,就会明白,中医从来都是现代化的,不与时进的中医,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同样,不遵循中医经典理论,把握现代时空条件下疾病的病机,也会被历史所淘汰。西医的检验手段和病理生理,犹如扁鹊饮上池之水,中医从来都不会拒绝,但要明白的是,西医的任何东西,必须加以中医病机的分析求证,形成与中医方法和逻辑认知相一致的疾病本质判断,即中医的根本不能丢,丢了,就不是中医了。
   现在中医到了存亡的关键,如果我们还只是强调学习西医、强调所谓现代化,而不注重中医方法和逻辑思维的传承,不强调中医辨证论治逻辑的临床回归,中医就会向吕老担忧的那样,没有前途。希望中医学术界不要再打着现代化旗号,通过所谓的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把中医引向灭亡!
   辨证论治是现代化的,辨证论治的证候判断是现代化的,历史如此,今天如此,将来同样如此。中医的现代化,在于病机的现实化-把握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不是现代化中医!
   在“二西医”看来,证候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就是用西医的病理生理代替中医的病机理论,用西医的解剖组织取代中医的藏象学说,用西医的激素神经等等取代中医的阴阳理论,这叫中医现代化吗?不求病机、不讲藏象,背离阴阳,还是中医吗?)
  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讲求三因制宜的逻辑规范,“辨症求机”获得的证候判断,是普遍时空存在的、具有个体特征的病机性质,是三因制宜的实在化。三因制宜是什么?就是时空观,就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时空条件,“无失气宜”地去把握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性质,这就是现代化。因此,中医的现代化通过实事求是的辨证论治体现出来,在于有效解决现代疾病。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是形成与当代时代、人文社会相吻合的病机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逻辑思维。可是,我们却只是为现代而现代,以实验实证为基础的“科学”迷信蒙蔽了自然生命时空联系为客观的中医思维,把当西医的跟屁虫当成现代化;或者在证字上大作文字游戏,围绕一个证字,衍生出不少术语,而这些术语的核心是“病理”不是病机,就是不考虑这样现代的做法,是否吻合中医临床逻辑和理论方法?是否有利中医的发展?是否明白,“病理”是西医术语,用来装点中医的证概念,符合逻辑吗?用西医内容或其它非中医内容进行的证概念研究,是“现代化”中医、取消中医思维、导致中医学科独立性消失的始作俑者。
   从张仲景对“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批判,到喻昌的感叹:“医以心之不明,术之不明,习为格套,牢笼病者。遂至举世共成一大格套,遮天蔽日,造出地狱,遍满铁围山界,其因其果,彰彰如也。”我们清楚地看到,辨证论治一直反对因循守旧,要求与时代同步。三因制宜的开放性思维,是辨证论治保持与时俱进的法宝,如果我们抛弃辨证论治,抛弃中医证候病机,仍然追求西医逻辑规范下的现代化、处处讲病理生理的证候标准、用循证医学束缚理法方药护的病机逻辑,活泼泼的中医,实事求是的辨证论治,必然窒息而亡!.
    以西医手段现代化中医证候到今天的结果,是中医存亡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危机还在日渐加重,不仅中医学生毕业后就业十分困难,甚至连教中医的什么是中医都搞不明白了。
   遵循中医经典理论,思考现实病机特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以理法方药护的病机逻辑为临床规范的,就是中医。可有人把遵循经典理论当成复古,当成中医发展的阻碍,真是本末倒置,逻辑混乱。有那个中医人在临床不别阴阳,不辨虚实,不辨六淫,不根据寒热虚实的病机性质,对应性地运用温凉补泻方药,而这些恰恰是经典理论确立的临床思维所必须的。中医现状就是被哪些所谓“创新”弄出来的,中医只有在经典理论的根上,才能够枝繁叶茂,可持续发展。中医如果再不“复古”,不恢复经典理论确立的逻辑方法,不遵循经典理论的思维方式,不仅中医的发展就会真正成为一句空话,而且会更加衰退下去。中医急需拨乱反正,恢复经典理论思维,而这一切,关键就在于证候概念的中医学回归。
   中医在否定机械僵化中前进,在经典理论指导下发展。树不能离根,花不能离叶,中医不能离开经典理论,不能违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认识证候、研究证候、判断证候,都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否则,不是中医,更谈不上发展中医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壶中人2008年12月13日 06:00pm 时添加 -=-=-=-=-
摘自《中医的证候》第一章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8-12-13 18:5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证候的研究很好!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以适应中医临床与时代的需求.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12-14 05:36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100%支持壶中人:中医证候(二千年来一直都)是现代化的。
      笔者在多篇文稿中论及:中医证候的本质是疾病整体状态的分类诊断,不能以理化数据为依据,只能以症状、体征为依据,因此中医证候是诊断状态的唯一方法,从未落后过,从一开始就是现代的。
    这是人类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整体状态医学的元素之一。
    请阅《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症状体征的医学含义》,见本论坛中西并用栏。
     这个帖子和论题应当引起重视、进行广泛讨论。

-=-=-=-=- 以下内容由 悉尼张有和2008年12月14日 05:40am 时添加 -=-=-=-=-
请壶中人再发表高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14 08:2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请教:
  中医方法和逻辑思维是什么?
    中医逻辑思维是什么?
  他们和科学实验实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14 09:3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任何一门科学都 借助于一定的介质(客观事物反映于人观感的)来进行逻辑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只有获得理性认识才能指导实践,达到人类预期的目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性质的运用,不是该事物的全部。

    中医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介质是四诊资料(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这些东西是客观的,永恒的,没有时代差异。所差的是医学对这些客观资料的数量认识的差异以及在数量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的差异。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学与时具进的概念,所谓的与时具进不是四诊资料与时具进了,而是中医学对这些客观资料认识的与时具进。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4 18:3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12/14 08:22am 发表的内容:
请教:
  中医方法和逻辑思维是什么?
    中医逻辑思维是什么?
  他们和科学实验实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这正是《中医的证候》所阐述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讲证候思维的逻辑基础(约13万字),第三章讲阴阳神气与解剖形器的逻辑区别(约8万字),正好解答了先生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不能完全都在网上发布。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4 18:5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介质是四诊资料(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这些东西是客观的,永恒的,没有时代差异。所差的是医学对这些客观资料的数量认识的差异以及在数量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的差异。”
从理论上讲,四诊收集的资料是疾病现象,是疾病就会表现出现象这是永恒的,孤立地看,作为疾病现象的症状等的概念内涵,是永恒的,头痛就是头痛,不会因为时代而变化,可是,当这些疾病现象在就诊病人身上表现出来时,就是活泼泼的,哪些症状表现出来,哪些症状不表现出来,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表现出来的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也是不确定的,中医如果不具备现代化的与时俱进能力,早就被时代淘汰了。应当知道,作为理性的学科,不是停留在疾病现象的症状层面作数量加减那样简单,它必须具有自己的理性本质,从现象到本质,才能完成学科的逻辑思维。中医从自然时空、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认识证候病机本质,展现出能够与时空变化同步的先进性,这就是中医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也是在当今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存在的根本所在。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8-12-14 19:59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大力大力支持壶中人先生!!!!!!!!!!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8-12-14 20:2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阅读历代名家医案,中医对各种急重危病都有十分有效的方法,西医能治的中医都能治,西医不能治的,中医大多能治.
纯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国家只有大力提高纯中医的地位和待遇,鼓励医务工作者大力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各家学说,大力扶持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大力挖掘历代有效的急救良方良药,并开展临床验证.同时让中医对疾病判断治疗有决定权.让更多中医药,针灸进入急救室参与抢救.历代医案中中医治急病的医案多的数不清.远的不说,现在的就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等书.
祖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学科门类齐全,除中医内,妇,儿科外,还有中医外科,中医眼科,中医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针灸,中医皮肤科等等.我国在几千前已经能成功开展外科手术,真正的医学源于中国.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要振兴,就必须要有一批真正懂中医,精通中医药的人士来管理中医药,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特点的政策和法规.
博大精深的祖国中医药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正确的最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在阅读朱东晨著的<西医学习中医思维与实践>一书时,常常感到震撼,作者是一位西医,在学习了中医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用中药治愈了西医根本无法治疗的三例老年晚期胰腺癌,其中一例是壶腹癌转移胰腺癌,还治愈了胆管癌,肝癌,直肠癌,银屑病,梅尼埃综合征等等许多疑难重症,里面也谈到一例胃癌患者,经服用中药后,明显好转,但又经西医化疗后,病情严重恶化,最终不治.中医药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法宝啊!中医药才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医学啊!中医药治病的效果令人震撼,令人惊叹!而我们许多从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人士工作后放弃中医专业,不好好专心致志研究中医药,却改行从事西医工作.或挂着中医师职称,却以西医理论和西药治病,怎么不让人叹息和忧虑?(书中所举病例都是在1997到2002之间,许多有住院号或病例号,许多都是经手术或西医久治不愈的危重病人.本书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价10元)&U;
针对当前中医药的现状,我们认为,要真正学好中医药知识,一定要深入学习研究四大中医药经典理论。如果学习中医药不下苦功夫熟读和理解四大中医药经典,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中医.同时也多读历代各家学说与易经等书,博采众长.
  二,中医与中药的学习不能分开,学好中医也必须熟悉掌握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优劣的区分,中药的炮制规范,中药的制剂过程。Z<T=e
  三,学好中医,可以完全不学习西医理论,经典的中医理论是真理,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中医理论。a
  四,中医的诊疗也要考虑患者所处的地方,年,月,日,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注重天人合一。AX
  五,西药大多属苦寒性药物,不适合体弱虚寒湿,痰饮,瘀血,气滞性等病人,西方人大多属于火热性强壮实证体质,西药最适合西方人使用。r
  六,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中医药是学好中医的最好方法,国家应允许在民间学习中医的爱好者通过考核获得行医资格,不考西医知识,在乡村开展纯中医的诊疗服务。D`X
  七,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天然 野生的优质动植物药材越来越少,而选择药材用量很少的针灸来治病,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后人的又一笔极其宝贵的医学财富,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 。针灸也治百病,针灸治病花费少,见效快.大力发展中医针灸事业,也是振兴中医的主要途径.7
   八,中药的种植要严格规范化,品种要原始纯正地道,不能搞转基因,杂交,搞嫁接来提高产量,也不能搞所谓的新品种.否则会使药性发生改变,达不到原有的功效,也不能搞大棚栽培,要少使用农药,多用天然有机肥 。我们应该使用与古代医家使用一致的原始纯正品种药材.yWOJA
   九,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教育方法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教材内容和教材科目设置很不合理,应重点放在学习四大中医药经典和历代名家学说上.中西医结合学习是不合理的。q&#
   十,现在药店里的中药饮片有的质量很差,品种也很混乱,炮制有的也不规范,国家应加强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中药质量事关病人生死.有良方无良药也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疗效的.:&#35;>wqw
十一,种植的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是这种药材的原产地才适合这种药材的种植,该药材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不能到处乱移栽。由于许多中药存在着同一名称却有多个品种和多种地方习用品,因此希望国家组织力量对品种存在疑问的药材进行研究,以确保现在使用的中药与古代使用的中药在品种上的一致性。如我认为五灵脂应该用糖五灵脂块,三棱应该用荆三棱等等。~~L
十二,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是学好中医的基础,选拔优秀人才学习中医是振兴中医的关键,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中医人才,包括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来吸引有志青年来学习中医,国家应该受置纯中医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项目,不考任何西医知识,不论身份,文凭,职业,都可以来参加考试。通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民间人才充实到中医药医生队伍当中。国家应鼓励有行医资格的中医师开设中医诊所,开展中医治疗服务,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疗效不理想的状况.国家也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在职中医师学习中医经典理论,提高他们的中医诊疗技术。%3"\tk\.b
几千年来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无比正确性,只要我们全面深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博采众家,勤于实践,不断求索,就一定能够学好中医,为民造福。 总之我国人民离不开中医药,世界人民需要中医药。真诚祝愿祖国的中医药早日振兴,再现辉煌!  }T:5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Zo{
我通过几年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主要有三大因素:F]|Ffr
一,如今真正精通中医药经典,博采众家,师古不泥,勇于创新,做到辩证正确,灵活善用经方,对症下药,效如桴鼓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名家实在是太少了太少了.百里难挑一,许多都不是名副其实的名医.使部分人民群众失去了对中医药的信心.RJ`k
二,中药材的质量不理想,炮制不规范,加工粗糙,种植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直接影响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而大部分为医者不识药材,不会鉴定中药的真伪和优劣.2%
三,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半中半西,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而自学中医药,师承学中医却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许多有一定技能的民间中医药人才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国家认证的行医资格.考大学学中医成了做中医师的唯一途径,严重降低了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的学医热情.N
热爱中医,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我们都应该向近代中医大师张锡纯先生,当代著名中医龚士澄先生学习!zp`UM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JUw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我认为:一,品德高尚,一切为患者,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二,重视经典理论,博采众家之长.二,勤于实践,师古不泥.三,精研药性,灵活善用.四,精于辩证,善于总结.五,着重实效,不断求索.六,以中医辩证下药为本,以现代科技设备检验为辅,可以通过检验设备来验证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md|xZ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4
国家应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大幅度提高在从事中医药工作者的津贴与待遇,医院特别是中医院不能以医生开处方的药费多少来分配奖金收入.也就是说,医疗必须改革,医与药必须要分开,医生的收入应与就诊人数,病人的满意度相挂钩.必须彻底改变中医药工作者收入不及西医的状况.国家应每年召开中医药工作大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人士,激励后学.大力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号召全民学习中医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国家应每年举行民间中医行医资格认证考试(不考西医理论),从而鼓励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中医药知识,通过考试的民间中医在分配到医院跟老中医师实习二年,实习合格后在乡镇农村开展诊疗服务,开中药和中成药处方,不采用西医西药治疗方法.只有这样,中医药事业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h
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今天,医院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中医药治病,花费少,药价低,利润薄.而看西医,往往病因还没找到,检查费却已花费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在这种状况下,中医药治病就不会得到院领导的重视.中医师的地位和待遇就不可能得到很大提高.中医院也就逐渐西化了.Y?M
&copy;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C

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俩种不同的医学理论,很难真正的结合。我认为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中医理论。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几千前已能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国中成药品种多,生产量很大,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广泛应用中成药治病,而许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误以为中成药也是西药,他们往往以为吃熬制的汤药才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我认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还是比较可行的,用现代设备来作治疗前后的症状比对,使中医更精确的对疾病定位,使人们更加直观了解中医的治疗效果。当然,治病下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不能依据检验数据。————————下面是从其他中医网转载的部分内容:我们在谈论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不同点时,有些人总以为西医设备很先进,中医很落后。其实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我们谈中医或西医理论都是指: 中医或西医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的不同,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的不同,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的不同。与医学检查设备无关。医学检查设备(B超,CT,X光,磁共振等)不是根据西医理论发明的,是科技工作者根据物理学,声波学,电磁学等的原理而创造发明的,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西医得话照样要发明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因此,现代科技设备既不归属于西医也不归属于中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平等使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和来验证治疗效果。
中医,西医对现代医学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如果不借助检查设备,对大多数疾病就很难明确诊断,而中医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通过准确运用“四诊”方法,就可以正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但在中医师运用“四诊”方法还达不到名医精通的程度时,也可以借助检查设备来作为中医“四诊”之外的辅助手段。也可以用来检验治疗效果。
可以这么说,只有当你以一心一意研读中医药经典与实践中医药几十年后,你就会领悟到一句真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正确的现代生命医学理论永远跳不出祖国的中医药学范畴.
请大家阅读<中医临床家--马光亚>一书.台湾著名中医学家马光亚先生用中医中药治愈了中风瘫痪昏迷,肾功能衰竭,肝腹水,子宫癌等等重病患者,还治愈了一例艾滋病三期患者.本书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作者: 小野象牙    时间: 2008-12-15 08:5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有此正见的中医人不多啊,建议楼主尽快出版书籍,我第一个买!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15 09:0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学与时具进的概念,是中医认识客观资料的不断丰富和深入以对这些资料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升华和提高。

    中医现代化的前提是首先要对中医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中医是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理顺中医的历史发展脉络,找到今天的起点。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15 09:1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核心是“证侯”,这就首先要给“证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即“证侯”是指中医的四诊资料言,还是指在四诊资料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得出的理性认识——证而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15 09:19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这正是《中医的证候》所阐述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讲证候思维的逻辑基础(约13万字),
===========================================================================
    无须13万字,四个字而已,"取类比象".中医方法和逻辑思维是什么?"取类比象"而已!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5 19:5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哈哈,取类比象?是不是太浅在了,证候的逻辑思维基础,远不是取类比象那么简单,它不仅取类比象,还要司外揣内,不仅要无失气宜,而且要各司其属,不仅要观其脉症,而且要知犯何逆。中医证候的思维逻辑,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十分先进。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5 20:0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12/15 09:13am 发表的内容:
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核心是“证侯”,这就首先要给“证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即“证侯”是指中医的四诊资料言,还是指在四诊资料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得出的理性认识——证而言。
证候概念不需要我们去解决,张仲景早已经解决,可是因为用西医改造中医,用病理取代病机,证候概念被症状化了,感官化了,人们不知道病机思维层面的证候含义了。概念学科错位,思维逻辑混乱,这就是我对主流中医的证候学术研究的感觉。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5 20:1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小野象牙2008/12/15 08:58am 发表的内容:
有此正见的中医人不多啊,建议楼主尽快出版书籍,我第一个买!
谢谢先生的支持,我现在正在和出版社联系,但能否出版我不能确定。如果可能,出版后我给先生邮一本。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5 20:2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中医药最伟大2008/12/14 08:28pm 发表的内容:
阅读历代名家医案,中医对各种急重危病都有十分有效的方法,西医能治的中医都能治,西医不能治的,中医大多能治.
纯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国家只有大力提高纯中医的地位和待遇,鼓励医务工作者大力学习中医经典 ...
先生之论,真为中医,学习!致敬!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8-12-15 20:4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支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16 09:16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8/12/15 07:58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取类比象?是不是太浅在了,证候的逻辑思维基础,远不是取类比象那么简单,它不仅取类比象,还要司外揣内,不仅要无失气宜,而且要各司其属,不仅要观其脉症,而且要知犯何逆。中医证候的思维逻辑,是辨证 ...
       司外揣内,是取象比类;各司其属,还是取象比类;知犯何逆,还是要取象比类,。中医证候的思维逻辑,说到底必须是取象比类,并不先进!
  
     请问:热实结胸证的病机思维层面的证候含义是什么?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16 10:1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这个贴子最后由xyx0535在 2008/12/16 10:17am 第 2 次编辑]

-=-=-=-=-=>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12/15 09:13am 发表的内容:
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核心是“证侯”,这就首先要给“证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即“证侯”是指中医的四诊资料言,还是指在四诊资料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得出的理性认识——证而言。
证候概念不需要我们去解决,张仲景早已经解决,可是因为用西医改造中医,用病理取代病机,证候概念被症状化了,感官化了,人们不知道病机思维层面的证候含义了。概念学科错位,思维逻辑混乱,这就是我对主流中医的证候学术研究的感觉。

------------------------------------------------------------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问世后关于六经为何物的争论一时也没有停止。众说纷纭,不知先生是怎样解释?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7 20:1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司外揣内,是取象比类;各司其属,还是取象比类;知犯何逆,还是要取象比类,。中医证候的思维逻辑,说到底必须是取象比类,并不先进!”
取类比象就是取类比象,不是各司其属,也不是知犯何逆,中医不能再故弄玄虚了。如果不是,就请先生将它们等同起来的观点指教于我,不胜感谢。
我的看法是:请看下文
症状与证候存在的逻辑联系
江苏中医药杂志:2007,39(10):19~22
黄开泰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中医科,绵阳621900)
摘要 从本体论角度,认识症状和证候及其关系。本体论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包含了自然客观、理性客观和思维客观。辨证是中医的思维存客观,症状是辨证思维前的自然客观,证候是辨证思维后的理性客观,症状和证候是存在理论距离的两端点。自然客观的症状,是“在场的”,但与“不在场的”天地自然、社会环境等等不确定因素密切相关,将它们在大脑里与中医理论联系一起,才能形成证候判断。从症状走向证候的辨证过程,是中医概念的经过辨证思维临床还原过程,以将症状转化为证明证候病机的证候标识为表现形式。
关键词  客观存在  症状/疾病现象   证候病机/疾病本质   辨证思维   逻辑
  “证候是人体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映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1]从这个判断看,证候是主体思维后的存在,是逻辑判断的结果。症状作为疾病现象是没有疑义的,疾病现象是病人疾病状态下的外在表现,属于自然的实际存在。
   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括自然客观,理性客观和思维客观。[美]威拉德.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本体论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关于‘何物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区别两种不同的问题,一个是何物实际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说何物存在的问题,前者是关于‘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后者则是语言使用中的所谓‘本体论的许诺’问题。……一个理论的本体论许诺问题,就是按照那个理论有何物存在。”这里的本体论存在问题,有两个方面:“何物实际存在”和“按照理论有何物存在”。前者属于自然客观的东西,是不依赖人们意识而存在的外部世界,但“按照理论有何物存在”,首先是有理论存在,其次是要根据理论对自然客观进行思维认定,即有思维存在。没有理论,不能进行理性思维;没有思维,理论没有实在意义,都无法形成“按照理论有何物存在”的判断,理论也就不能创新发展。自然客观、理性客观和思维客观是任何学科实践都“实际存在”的。
   存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但物质并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思维是以自然客观的“实际存在”为对象而形成理论的必不可少的存在,既主观存在着,如“我”的思维;又客观存在着,如“你”的思维。无论“在场的”和“不在场的”的“实际存在”,经过“我”的思维,则形成和“我”相一致的认识;经过“你”的思维,则形成和“你”相一致的认识。就学科实践而言,“我”的思维进行着“我”的实践,“你”的思维进行着“你”的实践,当实践对象进入大脑,和具体的学科观念、理论原则、具体概念联系起来,思维发生了,自然客观被赋予了“我”或“你”的理性内涵,转换为按照某种理论应当具有的存在。[英]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物质属性因果地依靠精神属性,因为物质属性的存在依赖于被认识。”自然客观如果不与学科观念、理论原则和具体概念联系起来,便没有主体意义,也就没有了实践意义。思 维客观存在是进行学科实践的根本,决定学科理性客观的创新发展。
   从自然客观到理性客观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思维客观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通过现象把握本质(“按照理论有何物存在”)的任务,“在场的”与“不在场”的存在,没有思维的参与,便没有意义。证候并非是“依附于或者说存在于患者的身心”-自然客观-“何物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是中医运用病机理论对疾病现象进行理性思维把握本质的逻辑结果,属于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的认知结论,属于“按照理论有何物存在”范畴。症状(包括自觉的他觉的不适感、体征、实验室结果等一切可以被感官及其延伸感知的内容)才是“依附于或者说存在于患者的身心”的实际存在,是自然客观,独立于医学理论和医学思维之外存在着。[2]
  医生的临床活动是客观存在,这种存在,反映医学观念在学科逻辑轨道运动的思维客观状况,是医学理论实际还原的唯一途径。就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过程而言,症状作为自然客观的“何物实际存在”,既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所谓“在场的”,又有导致其发生并得以表现出来的各种客观因素、条件,所谓“不在场的”,但都必须是在就诊病人身上具体地发生着、影响过的。四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收集并确认这些“在场的”和“不在场的”自然客观的“实际存在”,使中医临床思维在“天地合气”的时空背景条件下,对“在场的”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各司其属”的病机逻辑分析,综合出当前的证候病机性质,达到“知犯何逆”的目的。经过这样的辨证思维的过程,中医理论在临床还原,中医观念、理论原则和具体概念便落实到具体病人,从而形成与中医理论逻辑相一致的疾病本质判断。
  把握本质需要证据,但任何证据都是主观思维认定的,可靠程度取决于思维逻辑符合学科理性客观的程度。任应秋指出:通过辨证“得出的某某证候,这是代表疾病变化的本质所在,中医临床,不以症状为依据,而以证候为依据。”(任应秋主编1980版《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辨证的目的是改变疾病,使其转向健康,但辨证思维所运用的理论本身没有这样的作用,它既不能创造疾病也不能改变疾病,只有当理论在医生头脑里,与疾病的各种外在自然客观-症状(在场的)及其相关因素、条件(不在场的)发生联系,通过思维活动把握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经历一个从症状到证候标识(证候病机的临床证据)的逻辑思维过程,理论才具有意义,疾病现象的病机本质才能被认知。列宁说:“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客观世界,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0页)作为疾病现象的症状及其相关时空条件属自然客观,中西医学理论的发生、形成都依赖这种“实际存在”,但只有进入中医思维,和中医理论联系在一起,才能导致证候判断的形成。症状虽然还是那些症状,但在医学理性客观的逻辑思维作用下,发生了主客体转换,从疾病现象变换为主体思维本质后形成的临床证据,即从“何物实际存在”转变成了“按照那个理论有何物存在”,赋予了症状一定的医学意义。只不过,按照西医理性客观思维形成的是解剖组织观念的病理生理的判断证据,按照中医理性客观思维形成的是“阴阳神气”观念的证候病机的判断证据。“同样一些知觉,按照物理规律相互联结时就构成了物理时象,按照心理规律相互联结时就构成了心灵。”(《二十世纪哲学》)感知的同样事物,不同视角形成不同本质,疾病现象同样如此。
   症状往往不是单一存在,是病人患病后在医生面前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客观的东西,表现为具有内在病机规定性的群和状态,即症状群。症状群所包含的疾病现象及变化遵循内在病机的演变规律和自身的反应形式,不受任何理论的支配和约束。群,指疾病状态下的症状表现一般是多样的和多个的;和,指疾病状态下哪些具体症状群和一起,没有理论规定性,除装病者外,在临床是病人自身病机非主观意愿外在表现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是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阴阳神气”自控协调性异常发生的一种病态的共和存在,与病人存在时空、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各个疾病现象以病机为联系而共存,服从内在病机的演变规律,病机发生变化,症状的群和状态相应变化,既没有规定性和一致性,也并非杂乱无章。
   症状是症状群的基本构成,具体的症状和病机之间,具体的症状群和病机之间,存在“纯”“杂”“正”“反”等十分复杂的关系(《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也就是说,内在病机的外在反应形式复杂多样,证候病机和症状群的联系不是线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序列”的内在病机,离开中医辨证思维,是不能明确的。症状群是主体思维的客观对象,证候是主体思维把握病机本质后的必然结论,它们是逻辑思维运动过程的两个存在理论距离的端点,不能等同,不存在包含、从属的关系。从客观对象到主体结论,中间必须经过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过程,症状群没有在医生头脑里和中医病机理论发生联系,症状群永远都是自然客观的东西,不会上升到证候病机的理性客观。任应秋在引用了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知病必先知症论》“当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况,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详求治法,应手辄愈”后认为:“徐大椿所说的症,即是症状,不是证候。所谓‘辨其异同、审其真伪’,这接近证候了。中医辨证是从若干复杂症状(包括脉象舌苔等)中,经过分析辨成为某种证候。症状虽然复杂,但是,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总不外六淫、七情、脏腑、经络、气血几个方面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从而分辨其为在表、在里、为寒、为热、属虚、属实、是假、是真。证候真像必然就大白了。因此说,从复杂的症状辨识而为证候,这是中医辨证的精髓。”(《任应秋论医集》)
  中医强调医生临床辨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对实际存在的疾病现象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病机求证,即“辨症求机”-通过对症状内涵病机意义的分析综合,求证出具体的证候病机性质。《伤寒论》30条:“证象阳旦……病形象桂枝”;166条:“病如桂枝证。”这里“在场的”疾病现象和桂枝证的症状表现虽然“象”、虽然“如”,但内在病机截然不同,不能按照症状作出桂枝汤证判断,当然也不能用桂枝汤,否则,误也!
  中医病机逻辑思维的循证原则是“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和“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这里的“气”,指的是天地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存在的、可能导致(影响)疾病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疾病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只有把“在场的”疾病现象与相关因素结合起来,“辨症求机”的逻辑思维才是实在的,证候病机结论才具有可靠性。《伤寒论》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类似桂枝汤证的症状实际发生在“酒客”之躯,内蕴湿热,“不喜甘”便可为证。有湿热(在场的)存在的证候,如果判断为桂枝证,这不是误诊误治吗?“酒客”是“在场的”,是面对的这个病人的“实际存在”,但临床常常有许多“不在场的”,我们需要把“在场的”和“不在场的”所有临床资料收集并加以确认,主体思维才能深入到病机本质去。《素问.至真要大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矣。”离开“气”-导致疾病和影响疾病的因素,如何审察病机?如何“知犯何逆”?
   从本体论角度可以看出,证候是这样的一个名词,是通过中医对疾病的思考而构成的一种形式,即把语义学内容的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凡是中医对症状思考后构成的判断形式都属于证候,它是中医对疾病具有最终论治意义的内在病机判断的集合,一切具体的、相同的、相异的病机判断形成的具体证候内容都包含在证候概念之中。《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早就规范了症状、证候及“证”本质概念,确立了主体思维逻辑走向证候判断,必须以“何物实际存在”为内容的临床确认原则(平脉辨证),表现为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把临床症状转化为具有证明证候病机作用的证候标识,即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3]就辨证思维活动本身而言,它以症状为对象,发起于中医的“阴阳神气”观念,规范于中医的理论原则,具体化则在于中医的逻辑运算子(中医概念,不是文字符号)。
   “阴阳神气”为中医的基本观念,[4]由此派生出来的理论原则总体上有:一是四气调神、养性避邪原则;一是天地合气、无失病机原则(简称病机原则)。前者在于未病先防,健康长寿,使逻辑思维沿着顺应自然养生保健的轨迹运动,发展为各种各样的中医养生学;后者在于把握病机,辨治疾病,使逻辑思维向着探究生命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的“阴阳神气”协调性异常的方向运动,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病机理论(各家学说)。
   病机原则有三个逐步递进的不同的具体逻辑关系:对疾病现象内在本质的把握,(1)以“无失气宜”为前提条件的“观其脉证”,不能把疾病现象同生命存在的各种环境条件相孤立;(2)以“各司其属”为分析手段,求证每个疾病现象-症状的内在病机意义;(3)“知犯何逆”形成综合判断,把握疾病现象内在病机要素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过中医临床思维从(1)到(2)再到(3)的原则规定性,症状逐步转化为具有证明某种病机作用的证候标识,导致证候判断形成,完成了从疾病现象到疾病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
  “无失气宜”落实到“观其脉证”,要求在全面准确收集症状的同时,还必须将自然的、社会的、过去的、现在的等等可能影响(导致)当前疾病的条件(如远因条件,近因条件),无一例外地纳入病机逻辑思维中去,否则,思维活动就会失偏,逻辑推演就会失真,判断结果-证候病机结论的可靠性就会大大降低。
   “各司其属”以“谨守病机”为原则,要求把时空条件和具体的疾病现象联系起来,运用相关病机理论,对症状进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逻辑分析,求证每个具体症状和具体病机要素的真实性联系,从而使当前疾病现象的病机意义实在化。《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就是典范。但其“诸×皆属于×”的病机规范不是框框,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求证思维才是关键。
  “知犯何逆”是证候病机本质判断的最后环节,要求对每个疾病现象内涵的病机意义进行比较、联系等综合性的认知,明确这些疾病现象的内在病机意义在当前总体病机中的位置,孰主孰次,孰轻孰重,孰标孰本,孰急孰缓,进而形成一种综合判断。这样的判断结果就是证候,《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在于此。
  从“无失气宜”开始,“各司其属”的原则把思维活动规范在疾病现象与中医病机理论发生联系的轨道里,当“各司其属”的逻辑分析完成之后,就进入了主体综合的逻辑加工阶段,通过对“各司其属”获得的认识进行比较、联系后,“知犯何逆”的原则性就具体化了,证候判断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是将中医理论概念在具体实践中还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逻辑过程,是在因人、因时、因地、因治的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下的病种之辨、病因之辨、病位之辨、病性之辨、病形之辨、病势之辨的思维求证过程。[5]求证思维活动的具体走向,即哪些概念能够在当前病人的病情还原,临床症状走向什么样的证候标识,转化为什么样的证候病机的证据,思维是否符合中医的病机逻辑规律具有决定意义。以谨守病机为循证原则,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明确症状内涵病机的意义为求证原则,[6]是客观思维的中医理性决定的。
  疾病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特征,几千年来总体变化不大,头痛还是头痛,发热还是发热,只是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人们感官依靠各种各样的仪器延伸,对疾病现象的感知更加深入和细致,新的症状内容层出不穷。不过,任何症状伴随着环境条件进入大脑后,只有沿着病机的逻辑轨道进行思维,服从病机原则内的各种各样不同层次和走向的病机理论,落实在逻辑运算子(如寒热虚实、脾胃气血)及其联结上(如脾胃虚寒、风寒束表),证候病机本质才能明确,症状才能证据化,症状群的病机性质才能实在化。辨证论治把中医理论在临床还原,如果逻辑混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中医就可能丧失临床基础。
   症状是疾病现象,是自然客观,属客体存在;证候是疾病本质,是理性客观,反映主体存在,一个存在于辨证思维之前,一个存在于辨证思维之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客观存在,必须依赖于中医的思维客观-辨证,用中医的病机理论逻辑地联系起来,自然客观的客体疾病转换为理性客观的中医证候,论治才能落在实处。把症状和证之外候划等号,或者把症状当成证候的构成要素,混淆了中医学中疾病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扰乱了中医辨证思维的对象和结果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 贾春华 ,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等..证候的“本体论”.中国中医药报2006-6-5(5)
[2] 黄开泰.论症状与证候标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10~14.
[3] 黄开泰.《伤寒论》病、证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6,30(6):432~435.
[4]黄开泰.神气乎 形器乎[J].医学与哲学.2005,26(1):63~64.
[5]黄开泰.从痞满谈“合病”“并病”之证的辨治意义[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3):165~167.
[6]黄开泰.循证 求证 辨症[J].医学与哲学,2003,24(11):60~63.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7 20:19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 请问:热实结胸证的病机思维层面的证候含义是什么?”
先给出答案,再提出问题。热、实、结、胸难道不是病机?热、实,病性也,结病形也,胸,病位也,证候病机六大因素,占了三个,还不能说明病机的思维?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7 20:36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问世后关于六经为何物的争论一时也没有停止。众说纷纭,不知先生是怎样解释?”
张仲景并没有说《伤寒论》就是六经辨证,这是后人的说法,我觉得在这上面纠缠,对于中医现在没有意义。个人认为,张仲景对中医的最大贡献,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立了以临床症状为客观,以病机疾病为本质,以证候为依据,以法方药护为对应等逻辑原则的辨证论治。我们非要把证候症状化,把《伤寒论》局限在后人提出的六经辨证,就不可能看到辨证论治思维的先进性。六经辨证,是中医辨症求机逻辑方法中的一种,是张仲景皆以表达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但谁有能够否定张仲景没有辨阴阳,没有辨表里,没有辨气血?读张仲景,我们不能死于句下,不能为那一种辨症求机方法挡住了眼光,而应当把张仲景活泼泼的辨证论治思维或者思想,继承下来,运用于临床,提高我们的临床疗效。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19 16:2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本人历史坚持六经非经论观点的。张仲景没说六经辨证。但在《伤寒论》是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等)为纲,不知用先生的活活泼泼读《伤寒论》是怎样解释六病的本质的?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19 19:0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伤寒论》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冠于天文前面的是“太阳病”、“阳明病”……虽可理解为六经,但也可以理解为三阴、三阳的开合枢气化,不也有人认为是六病吗?孰是孰非?不在自己临床运用-理法方药护的得当与否吗?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3 10:5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张仲景把“证侯”的概念解决了,中医界就不应该再有证侯之争。可是今天中医界仍然存在着“六经”、六病、三阴三阳开合枢之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3 11:01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8/12/24 06:54a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很好,中医有中医的临床方法,西医有西医的临床方法,证候是中医的证候,理当用中医的方法。至于西医的方法和中医的方法,孰优孰劣,不是由中医或者西医自己说了算,科学与不科学也不是中医或者西医自己说了 ...
================================================================================
     先生所答非所问.
     我的问题是: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属于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还是科学实证的方法?
     我不需要解答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好还是科学实证的方法好?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不是属于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
      先生对于"<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重要方法有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等,其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乃至后代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至深至远. "这种说法同意不同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3 11:15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症状是疾病现象,是自然客观,属客体存在;证候是疾病本质,是理性客观,反映主体存在,一个存在于辨证思维之前,一个存在于辨证思维之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客观存在,必须依赖于中医的思维客观-辨证,用中医的病机理论逻辑地联系起来,自然客观的客体疾病转换为理性客观的中医证候,论治才能落在实处。把症状和证之外候划等号,或者把症状当成证候的构成要素,混淆了中医学中疾病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扰乱了中医辨证思维的对象和结果的逻辑关系。
===========================================================================
    先生把证候与证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3 11:5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证侯和证有区别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3 15:4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关于:病的概念,证的概念,症的概念。
    在《伤寒论》之前,关于“病”的完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内经》在对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的根据症状下结论,有的根据脉象下结论,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较少。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对于疾病的治疗都是根据症状或病名用药,一组药物还没有“方名”,还没有证的概念,方与证没有联系,脉象与证也没有联系,基本上没有舌象的描述。《伤寒论》首先把脉与证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以证与脉象的结合作为一个诊断单元,也作为“病”的诊断依据,提出了六经病(作者注:六经病的提法有争议)的完整概念体系,把每一经病作为一篇来表述,标题为“某某病脉证并治”,每一经病有提纲,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等,都是对某一经病的高度概括,包括症状、脉象及病机,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该经病的特征。《金匮要略》中的病有的是一组症状,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呕吐哕下利病等;有的是病名,如水气病、奔豚气病等;有的是病名加症状。温病学中也没有对病作出定义,风温、春温、湿温、暑湿、秋燥、暑温、伏暑均未冠以病名。据初步统计,中医学大约有4000多个病名,其中有许多病名没有完全与临床症状分开,在症状与病名之间有较多的交叉与重叠。中医学对病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更没有形成有规律的命名规则及分类系统。
    在《伤寒论》中,对病、证、症还没有规定明确的界限和定义,但是病、证、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基本确定。“症”是指病人的感觉或者医者检查后得到的感觉,包括近代西医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下利、按之石硬等。“证”则是一组有关联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定的病机。在《伤寒论》中证与脉象是平行的,要求脉、证合参,确定某种病机,以决定用某个方剂治疗。每一个方剂都有方名,方由固定的药物、药量组成。这时脉和证建立了比较确定的关系,脉、证有时可以相互取代,如“脉弦”往往代表少阳证,“脉浮”代表太阳病,“柴胡证”代表少阳病具有脉弦、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等临床表现。后世医家对证的概念进一步完善,“证”代表一组相对固定的、临床上经常见到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反映一定的病机,并以脉象、舌象作参考与验证。所以现代“证”的概念往往是一组症状和体征、脉象、舌象的组合,演变成一个诊断单元。例如,1990年8月广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证候规范”(郑铁涛主编)前言中说:证候(简称“证”)既是中医的疾病模型,又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概念。而《伤寒论》中的“证”往往是一个诊断及治疗的单元,包括方、药在内,如小柴胡汤证,桂枝汤证,四逆汤证等。更有以方统证的分类法,如徐大椿著的《伤寒类方》。《伤寒论》中的“病”则是脉象与证的组合,如上述,《伤寒论》中的许多证中也有脉象,所以病与证在形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少阳病与少阳证有时混称,太阳病在有的条文中指“中风桂枝汤证”,在有的条文中指“伤寒麻黄汤证”。但从每一篇的篇名冠以“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看,“某某病”是由许多有关联的证构成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伤寒论》的子系统是六经病,每一经病的子系统是证,所以六经病,病以下分证是一种疾病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是张仲景在继承《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经络等各种学说,以临床实践为根据,提出“六经辨病,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这个体系有史以来首次展示了:①外感热病是一个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动态变化过程;②病与病之间,证与证之间具有规律性的演变关系,以及相互鉴别的关系,表现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辩证关系;③阐明了病与证之间的从属关系;④在规律性演变的基础上又有许多特殊性,如变证、坏病、合病、并病等,因此强调辨证施治;⑤疾病分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正确使用方剂。外感热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病与病之间,证与证之间具有规律性的演变关系,在《伤寒论》中“证”与“方”为一体,所以方剂之间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规律性的演变过程”,方、证统一是《伤寒论》中的证最突出的特点。
    “辨证”一词,源出《伤寒论》,其序中提出“平脉辨证”,各篇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篇名。最早使用“辨证施治”一语的中医文献是明•周之千的《慎斋遗书》,该书(卷二)专列“辨证施治”一篇,简述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和某些症候的辨析要点。
    解放后,关于“证”有许多解释。杨氏等认为:在古代,证与症状的症同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病有远近,证有中外”。这里的证,指的是症状。以后,《难经•十六难》中的“是其病,有内外证”,也是把症状称为证。但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存在着两种认识。如第16条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里的证,前者为临床的表现即症状,后者是诊断的结论。同一书中,对证就有不同的解释,致使近世医家对证的概念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论。秦伯未氏提出证是证据,是现象,在医学上代表疾病的临床表现。朱颜氏也认为证是整个外观病象的总和,相当于综合征或症候群。他们的观点与《伤寒论》将证解释为症状的原意相近。以后,任应秋氏提出证是整体病变的证候。这与《伤寒论》将证当作诊断的结论类似。在1986年,方药中等氏将证的范围加以扩展,认为证就是判断疾病性质的各种证据(注:不是单一的证据,而是证据的集合体)。凡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平素健康状况,直接病因、发病季节、气候、时间、地域、临床表现、病程、治疗情况等,均属于中医学中证的范围。综合分析上述有关的各种证据,对不同患者的疾病,作出不同的相应判断,就是辨证。方药中氏等把天时、地理、体质等诸因素及疾病临床表现统统归入证内,融天、地、人、病于一炉,使证成为一个复杂的庞然大物。以后,有人更进一步提出,证是反映疾病本质的阶段性诊断,有动态的概念,证在疾病中可呈有一定规律的飘移,由甲证转为乙证,综上所述,证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它证转化的疾病概念。
    有关证的专著以邓铁涛主编《中医证候规范》1990年8月广州科技出版社出版;赵金铎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1987年8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具有权威性,对于证的历史演变过程,证的概念、定义,对于病、证、症的界定与关系,证与辨证,证与治疗,证与病机的关系都作了翔实的论证,众多专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著作讨论证本质,至今有些问题仍然在争论,但是对于证的概念、定义,证本质基本上取得了共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3 15:4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千百年来,受中国哲学、传统文化、民间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尤其是西方近现代医学的渗透和影响,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现象在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中屡见不鲜;加之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医学人文背景以及不同医学流派的存在,都给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医药学还源源不断地传入到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进程。例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古医籍中有不同的名称;同一个中草药,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叫法。目前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尚未统一、缺乏规范的现状已严重阻碍了该学科的持续发展,成为干扰学科与行业间沟通、影响国内外医药交流以及中医药走向国际的瓶颈。2000年8月,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医药学名词审定规范工作。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王永炎、梁菊生、朱建平主持的“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对五千多个中国中医药基本名词的中、英文名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审订规范。这些新规范的名词术语将被新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以及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医大词典》和“中医药科技数据库”等采用。2003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专家验收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潘书祥、中国中医研究院曹洪欣教授等组成的国家科技部专家验收组认为,研究者对中医药基本名词的的规范,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中医药学制定行业标准、学科规范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中国将在出版物中统一使用新规范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代表出席了验收会。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审定规范工作,是中医药学制定行业标准和学科规范的基础之基础,其审定的名词,经国务院授权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公布,将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临床、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都应遵照使用。
    李振吉主编,王永炎、李德新执行副主编《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对病、证、症作了以下表述:
    疾病:在六淫、七情、遗传、饮食、劳逸外伤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失调,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发生紊乱,生理状态被破坏,出现了机能、形态、神志活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并反映为一定的症状和体征的邪正交争的病理过程。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侯规范学术会议”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提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疾病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证,这些证侯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两个定义的含义大致相同。显然,这个定义是具有“现代化”的定义,不是传统中医对疾病的定义。
    证: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阶段性本质所作的结论。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如肝胆湿热证、风寒犯肺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
    证候:(1)证的外候。临床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如心烦、失眠、口渴、身热、便秘、溲黄、舌尖红、苔黄、脉数,均为心火亢盛证的外候。(2)证或证名的习惯称谓。如心火亢盛证,临床常称心火亢盛。
    症状:又名病候。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异常状态。包括:(1)患者自身觉察到的各种异常感觉。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2)医者的眼、耳、鼻、指等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患者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如结膜发黄、胸腹压痛、舌质红、舌有斑点、舌苔黄腻、脉浮数等。
    体征:机体能被察觉到的异常的客观表现。如面色苍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舌质斑点、脉弦数等。参见症状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4 04:11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看来楼主并没有明白问题的实质!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属于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还是科学实证的方法?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中医在分析,判断病因,病机的时候使用的逻辑方法.西医在分析,判断病因,病机的时候不使用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这类取象比类的方法,而是实证实验方法.判断患者是不是一氧化碳中毒,只要证明他处于一氧化碳的环境中,而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病因就明确了;判断患者是不是痢疾,只要粪便里检查到痢疾杆菌,就可以了.不需要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而中医的方法是运用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这种取象比类的方法.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由取象比类衍生出来的逻辑方法,而不是独立于取象比类之外的另类方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4 04:18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重要方法有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等,其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乃至后代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至深至远.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24 06:5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12/24 04:11am 发表的内容:
  看来楼主并没有明白问题的实质!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属于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还是科学实证的方法?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中医在分析,判断病因,病机的时候使用的逻辑方 ...
说得很好,中医有中医的临床方法,西医有西医的临床方法,证候是中医的证候,理当用中医的方法。至于西医的方法和中医的方法,孰优孰劣,不是由中医或者西医自己说了算,科学与不科学也不是中医或者西医自己说了算、如果你运用辨证论治能够获得病人群的信任,就证明你运用辨证论治是合理的,西医亦然。比较方法,不是中医学本身的事,中医本身需要的是把中医自己的事情-按照中医理论搞好临床-办好。

-=-=-=-=- 以下内容由 壶中人2008年12月24日 10:39am 时添加 -=-=-=-=-
司外揣内,各司其属,知犯何逆,是属于中医取象比类的方法,还是科学实证的方法?
   这个问题,不是中医考虑的,而是搞方法论研究的人研究的。我只知道,是中医就只能遵循中医的方法-取类比象、司外揣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否则,不可能形成证候判断。

-=-=-=-=- 以下内容由 壶中人2008年12月24日 10:40am 时添加 -=-=-=-=-

“应当把方法和方法论即关于方法的学说、方法的理论区分开来。在了解某种科学方法的意义时,会过高估计它的作用和有利条件,把它看作是唯一的和绝对的方法。因此,辩证法不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作为在一定范围内应用的认识方法,而是反对这样一种方法论,他力图无视这些界线,将形而上学认识方法变为现代科学的哲学方法。”(《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4 09:3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将病、证、症做了历史性的综述,这个历史过程是中医学对疾病认识逐步加深,实践技能逐步提高的过程。现代中医的权威著作也给病、证、症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之间仍然存在相互冲突的地方,如证侯属于证,还是属于症。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24 10:4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xyx0535 “ 张仲景把“证侯”的概念解决了,中医界就不应该再有证侯之争。可是今天中医界仍然存在着“六经”、六病、三阴三阳开合枢之争。”
张仲景把证候作为“辨症求机”后的病机性质的判断,从逻辑特征上看和西医把病作为病理生理单元的诊断,是一致的。临床中医几千年都是在判断证候病机的前提下,进行论治的,现在证候之所以出现混乱,是我们的思维出现了问题,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必须明确,证候是临床中医的病机判断,六经、三阴三阳、六病等等等属于病机理论,是进行临床证候判断的思维工具,他们不在同一层次。因此,六经、六病和三阴三阳开合枢的争论,是病机理论的学派之争,但不管哪个学派,临床如果没有证候的病机判断,就不可能有中医的临床实践,这是不容置疑的。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5 11:4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病理、病机、证侯、证,是否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5 11:55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壶中人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医证侯就是现代化的。要讨论这个话题必须首先确定“证侯”的概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5 11:5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病机理论逻辑]是什么?中医只有病机理论,没有[病机理论逻辑]的说法!1~k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的概念,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诊断治疗的程序与方法。他必须而且只能遵循形式逻辑或者辩证逻辑的原则与规定。取象比类的方法完全遵循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原则与规定,这与西医的实验实证方法所遵循的逻辑原则与规定没有任何区别。T2
   辨证论治不存在病机理论逻辑的问题,辨证论治只需要遵循病机理论如;病机十九条,根本不需要[病机理论逻辑]!AdR
  先生大概不懂什么是逻辑?什么是理论体系?以及二者的关系!|_%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5 12:0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12/25 11:55am 发表的内容:
壶中人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医证侯就是现代化的。要讨论这个话题必须首先确定“证侯”的概念。
清楼主回答吧。
作者: zhhj    时间: 2008-12-25 12:5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西医融合观 老师的学术修养是相当利害的
楼主老师的学术修养也比较好,但是,因为
没有中西医融合观 老师那么好的环境,中西医融合观
一方面是西医的底子逻辑性比较强,
另外,这几十年他搞研究的时候交流的对象,
有许多大学教师,中医西医现代科学的,都有,
所以,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12-25 14:07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当今不少人在学术讨论中,被过去的名词或理论框进去,却忽视了事实。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本质上都是病,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中医从整体反应(证)角度认识和治疗疾病,西医从现代病因病理角度认识和治疗疾病,在学术上和临床上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且无法相互取代。
    证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是整体和个体医学唯一可以思维和操作的临实医学模式,具有极高的、广泛的实践价值,这是铁的事实。
    争论六经、六病和证、证候的定义,为何不面对千百年来不变的临床事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5 15:03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现代之“玄”
      中医是治疗疾病的学问,本来不复杂,也不难学习,要精通,不容易。
中医治病使用的方法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依据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建立使用的方法是取象比类,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也使用着取象比类的方法。
这些都是简单明了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两类人把中医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
    一类人把中医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与占卜气功联系在一起,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把中医引向中国古代的玄之又玄。
    另外一类人把中医与还没有成熟的现代科学,时髦学说联系起来,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把中医引向现代社会的玄之又玄。称为中医的科学之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学说与现代科学一知半解,自己本来就没有搞明白,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其结果是:自己不明白,也不让别人明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5 15:12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证候概念的逻辑思考tW@7U
===========================================================================Wr
1  请问楼主是用什么逻辑思考 证候概念的?5';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制约逻辑?[[
2  楼主思考之后得出什么结论了?tm`H
3  辨证论治不单单是:“把握病机理论”吧!病因、病性、病位、体质等等都是辨证论治的内容。西医诊断疾病也不单单是病理生理诊断!]7HKRg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5 15:41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逻辑证明的两种方法
  一,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二,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又称反证法,它是通过证明反论题的虚假,从而判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运用间接证明方法进行证明,一般有三个步骤:(1)设立反论题(即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相矛盾的论题);(2)证明反论题是虚假的;(3)根据排中律,推出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的真实。从间接证明的这个特点来看,间接证明实质上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的运用,即从否定反论题真实,而推出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25 20:59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日.末木刚博《逻辑学-知识的基础》把逻辑分为两中,一种就是一般逻辑,我想可能就是先生所说的什么形式逻辑、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之类,不知是否可以将先生的逻辑叫一般逻辑,如果可以,那么,一般逻辑的研究对象就是所有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语法规则,这属于逻辑学范畴。一种是特殊逻辑,即各个学科自身所具有的语法规则或逻辑关系,如物理学的逻辑,质点可以作为主项,但按照法律学逻辑作为主项就不成立了。用一般逻辑的方法,进行特殊的具体学科的学术研究,是否妥当?是否能够形成具有学科真实性的结论?本来我不愿意讨论这种离题万里的问题,中医本身只有遵循中医自己的逻辑才能发展,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反过来,我们中医不研究自己的辨证论治思维逻辑,在一般逻辑层面讥讽、否定,恐怕不利于中医的复兴。我最近也许没有多少时间上网,有什么问题,上网后在向先生请教。
再,证候的现代化,是三因制宜现在就规定了的,历代中医大家无比具有这样的认识,尤其李宗梓,明确指出,中医临床是与时皆行的,而证候本身,是中医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思考就诊病人的疾病现象及相关时空社会之“气”后形成的具有本质-中医的疾病本质特征的临床判断,是论证的依据,如果证候不是现代化的,那么证候就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因为它无法为我们的论治提供依据-具体的病机性质。

-=-=-=-=- 以下内容由 壶中人2008年12月25日 09:36pm 时添加 -=-=-=-=-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对不起,帖子中错别字太多,如三因制宜先在规定,写成了现在。请原谅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8-12-25 21:3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12/25 11:47am 发表的内容:
病理、病机、证侯、证,是否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先说明,我不认为中医有病理概念。“证”-证候的简称,这是比较公认的,病机是形成证候判断的理论根据,临床中医对就诊病人的疾病本质的判断,就是以病机理论作为逻辑的论证工具。病机及其理论的认识,我几年前在《河南中医》已经发表“病机的层次和要素”一文加以论述,并涉及到了证候、病等概念。
作者: 庭前月    时间: 2008-12-26 13:0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初涉此道,深信中医药包含大智慧,但非常反对“西医能治的,中医都能治;西治不能治的,中医也能治”这句话。为什么非要把西医比下去呢?是自卑!
作者: zhhj    时间: 2008-12-27 10:56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12/25 03:03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现代之“玄”
     中医是治疗疾病的学问,本来不复杂,也不难学习,要精通,不容易。
中医治病使用的方法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依据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建立使用的方法是取象比类,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也使用着取象比类的方法。
这些都是简单明了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两类人把中医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
   一类人把中医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与占卜气功联系在一起,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把中医引向中国古代的玄之又玄。
   另外一类人把中医与还没有成熟的现代科学,时髦学说联系起来,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把中医引向现代社会的玄之又玄。称为中医的科学之玄。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学说与现代科学一知半解,自己本来就没有搞明白,把1%的相关性无限扩大,说成具有必然关系。其结果是:自己不明白,也不让别人明白!

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进一步,我们可以明白,其实问题的产生跟中医学科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差劲关系密切,象楼主这么用心于学术的,有些问题都被误导了
其实,楼主可以请中西医融合观做你书籍的特约编辑,
我一直有这个想法请他做我书籍的特约编辑,现在先推荐给你吧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2-27 11:5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医病机和中医逻辑有何区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2-28 10:0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日.末木刚博《逻辑学-知识的基础》把逻辑分为两中,一种就是一般逻辑,
===========================================================================
    当然,可以把逻辑分为一般逻辑与特殊逻辑。其实,特殊逻辑就是理论框架,他一定遵循着一般逻辑学的规则。  
    你所讨论的“病机逻辑”,实际上也是中医的理论框架。辨证论治必须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进行。
    每个人都会说话,不学习语法,语言非常流利。只有学习外国语言时,才学习语法。我们讲话时没有人刻意遵循逻辑学规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潜意识的运用逻辑学规则。中医医生在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诸如:阴阳五行,经络脏象,卫气营血,六经传变,病机十九条,四气五味等等论述,进行辨证论治时,已经运用了逻辑学的一般规则。而且中医理论的建立过程中也遵循着逻辑学的规则,取象比类的方法也遵循着逻辑学的规则,否则,这个理论出现逻辑问题,或者与逻辑学规则矛盾,那么,他不会存在,更不可能指导中医实践,早早就会被淘汰。
    所以,把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的逻辑学规则抽出来讨论,并建立“病机逻辑”的概念,只能增加混乱,对于辨证论治的正确实施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1-3 11:1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1,常说的口语“吃饱了”,有没有逻辑意义?有,是什么?没有,为什么我们常说?
2,先有语言、特殊逻辑,还是先有一般逻辑?逻辑学形成于对各个具体学科逻辑的研究,还是各个具体学科逻辑来源于一般逻辑?
3,是特殊逻辑蕴含了一般逻辑,还是一般逻辑规范特殊逻辑?
4,请把帖子读明白了,病机逻辑的用意,在于指出病机是中医对临床思维把握疾病本质的逻辑规范,而这样的逻辑规范,通过病机理论及其原则规定体现出来,目的在于突出中医自己的临床逻辑特征和疾病本质特征-病机,在于突出中医的证候的疾病本质特征,不是把“病机逻辑”固定为术语。作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3 11:34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请把帖子读明白了,病机逻辑的用意,在于指出病机是中医对临床思维把握疾病本质的逻辑规范,而这样的逻辑规范,通过病机理论及其原则规定体现出来,目的在于突出中医自己的临床逻辑特征和疾病本质特征-病机,在于突出中医的证候的疾病本质特征,不是把“病机逻辑”固定为术语。作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
===========================================================================
    你只要把“病机逻辑"是什么?具体的说清楚就行了!
  太阳表证的“病机逻辑"是什么?用什么具体的“病机逻辑"对太阳表证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1-3 11:49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太阳表证",先生已经把它的病机逻辑说出来了:太阳是病种,即“辨**病脉症并治”中的病;表是病位,用《伤寒论》的病机逻辑理解,就是太阳病中的病位在肌表的一种“证”,但这样的“证”,还不是最终的证候判断,太阳病在肌表的“证”,只有进一步明确了寒热虚实、病邪性质、传变与否等等,才能算一个完整的证候判断,这就需要先生具体地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4 16:50
标题: [原创]中医证候就是现代化的
      "太阳表证",先生已经把它的病机逻辑说出来了:太阳是病种,即“辨**病脉症并治”中的病;表是病位,用《伤寒论》的病机逻辑理解,就是太阳病中的病位在肌表的一种“证”,但这样的“证”,还不是最终的证候判断,太阳病在肌表的“证”,只有进一步明确了寒热虚实、病邪性质、传变与否等等,才能算一个完整的证候判断,这就需要先生具体地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了。
===========================================================================
     你的回复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