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6 15:0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其实,中医原本没有“纯”、“杂”之分,我以为,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何种医疗技术和方法,只要接受中华文化指导,能承接中医理论,就是真正的中医。如果硬要加以区分的话,“纯”也只是相对的,“杂”才是包括中医在内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为“杂”,我们才从低级走向了高级;因为“杂”,我们才享受了到斑斓世界的乐趣;因为“杂”,我们才欣赏到了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因为“杂”,中医才在各个历史时期,负起了国人的生命重任;因为“杂”,我们才有了青蒿素、救心丸这类成果带来的喜悦;因为“杂”,我们才有了降伏非典,攻克艾滋病、禽流感的希望;因为“杂”,中医才被喻为“宝藏”;因为“杂”,中医生命活力才会延绵至今。如果把“纯中医”定位在某个历史阶段而格式化,让全国的中医们都去啃连那些专家都搞不懂的老古董,这无疑是中医学界闭关自守的可悲之举,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中医学术的近亲繁殖,这就很难使中医界产生出健康、睿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医后代来。
“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 张 毅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这段时间,关于“纯中医”的争论可谓如火如荼,中国中医药报近期刊登了《培养“纯中医”不能脱离时代》、《不要冷了我们的心》、《也给“纯中医”一条发展之路》、《不必刻意打造“纯中医”》等文章。我一直试图给“纯中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思来想去,最后只能给出一个定义之外的结论:培养“纯中医”不明智。
  中医是一门极富实用性的科学,之所以实用,在于它紧扣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系统,其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和这个系统下的各学科发生融合,比如军事的、气象的、地理的、物候的等等。而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这些学科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这些学科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地适应着、吸收着那个社会的发展元素,使自己更好地服务那个社会,中医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时俱进着。这种背景下,中医要“纯”也不可能。
  纯,专一不杂是也。“纯中医”当然就是“专一而不杂的中医”。那么,这个“不杂”又当如何解释呢?就是不杂交、不杂合、不杂揉,保持着它固有的本质。
  中医的本质是什么?在西方医学传入之前,我国历史上没有“中医”,而是称之谓“医”。从地域方位来看中医就是中国本土的“医”,古人又称之为“医学”。为了有别于异域传来的医,后人便在“医”前面加了一个“中”,合称“中医”,这实际就是“中国医”或“中华医”的简称。如此看来,这“纯中医”似指土生土长的中国医。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后来从印度、从阿拉伯、从西方传过来和中国本土医相融合的医,算不算“纯中医”?如果不算,它却在中国发展壮大;如果算,它又来自异国他邦。
  可见,仅从地域方位来给“纯中医”下一个定义似乎有些矛盾,那么我们再结合文化因素来界定“纯中医”,也许就通畅得多:出生成长在中国土地上,或虽出生异域,却成长在中国,流淌着中华文化血脉(比如受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医”就是“纯中医”。这种解释的外延就大得多了,不管你来自何地,只要被中华文化所吸收,被中医的血脉所灌注,你就是纯中医的组成部分。比如已流淌着中医血脉的“回回医”,现在还能说它不是纯中医吗?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上面谈到“萌生在中国土地上,流淌着中华文化血脉的‘医’就是‘纯中医’”,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地域方位可相对不变,社会文化却在与时俱变,明清的社会绝对与秦汉大相径庭。既然社会在变,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医,尽管发源于《内》、《难》,但必然会有各自时期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学术特性。明清时期的中医肯定不是秦汉时期的复制品,现在的中医也绝对不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翻版,不然的话,《神农本草经》后就不可能有《本草纲目》,《伤寒论》之后就不可能有《温疫论》,《濒湖脉学》之后不可能出现《中医脉学现代研究》。这样一来,又给文化意义上的“纯中医”的认定带来了困难,如果以秦汉《内经》时代的中医为“纯中医”,那么,唐朝《千金方》时代的中医是不是“纯中医”?如果清朝《医宗金鉴》时代的中医是“纯中医”,那么处在《舌诊研究》时代的现代全国名中医的经验和成果是不是“纯中医”?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现在要培养的“纯中医”是以秦汉的、唐宋的,还是以明清的为标准?如果以《内经》时代的中医为标准,那么唐宋明清的中医还学不学?一学岂不成了走样的“杂中医”?如果笼统地以1840年西方列强洞开中国国门之前的所有中医为“纯中医”标准,那么,现在和将来的“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成果还学不学?这一学与1840年以前的纯中医相比,就更是“杂”而“不纯”的中医了。比如,1840年以前的“纯中医”,诊断主要靠医生主观感觉的“四诊”来进行,基本不用(注:不是不愿而是不能)现代的医疗设备;急救主要采取刮痧、掐穴刺血、针灸火罐、独参汤或参附汤灌服之类为主要方法,根本不用静脉滴注参麦液、冬青叶液之类的针剂;煎药燃料多用桑材之类的草木,绝对不用天然气、煤气之类的洋火;药材的应用大多使用原生的,基本不用家种的;在理论上只说阴阳五行、六淫七情,不说神经细胞、细菌病毒;在医学术语的使用上,严格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为标准,根本不用传染病、非典、禽流感、乙脑、痄腮等非经典记载的术语;就连称谓也只称“医”,不称“中医”,药称为“本草”,而不称“中药”……我们现在要培养“纯中医”,不知是哪个历史阶段的“纯中医”,19世纪的“纯中医”已与我们的需要相去甚远,19世纪以前的“纯中医”又怎能让人相信其造福于人类的魅力呢?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纯中医”就只能是《内经》时代原点上的中医。如果《内经》时代的“纯中医”能解决这个时代以后的所有疾病,断然不会出现这个时代之后所谓的“杂中医”,既然解决不了这些疾病,我们为何还要培养这种所谓的“纯中医”?
编后:不必拘泥一个“纯”字
  7月间,编者刊发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皋永利先生的文章“培养‘纯中医’不能脱离时代”,没想到,该文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鸣,想来和近年中医坐堂、重温经典等事件有一定关系。当今社会到底需不需要“纯中医”?这一方向是该提倡还是抑制?“纯中医”的标准又是什么?各方答案可谓见仁见智。
  有读者认为,应该让“纯中医”成为过去式,如今早已不再是“一招鲜,走遍天”的时代了,不懂现代医学的中医师是无法在临床上生存的;也有读者认为,“纯中医”还是有一定社会需求的,现在缺的就是“纯而又纯”的中医,这也是当前名医大师贫乏、中医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宽容地给“纯中医”一条出路。
  其实,争论双方都没有回避西医学占据医疗市场强势地位的事实,即便是“纯中医”的拥趸者也没有排斥现代医学技术———他们所担心的,是能否保持纯正的中医临床思维。
  倘若我们对于“纯中医”的解读,不再拘泥于不懂现代医学、单纯掌握中医技术的“老古董”形象,而是把“纯”字理解为拥有扎实纯正的中医临床理论思维,此次争论,或许就可以偃旗息鼓了。
  通晓现代医学的中医人才,一样拥有钻研中医、复兴中医的决心;在民间诊所、海外市场,面对更重视中医诊断治疗的就诊患者,即便西医学欠缺的中医师,也依然有其一定的生存空间。
  所以,重要的是持有中医纯正的内涵,而不必在乎什么形式。   ———编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07.9.3)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6 15:51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先纯-------后杂-----纯------杂.......螺旋型上升,发展,直到新医学诞生.不知孙部以为然否?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6日 03:53pm 时添加 -=-=-=-=-
肯定是相对"纯......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2-6 16:14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上面的讨论水平很高,从中可以看到中医队伍中人才济济。
      笔者认为,纯中医的本意应当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能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不受西医思维干扰,处方遣药和/或针灸治病者。之所以说〝纯〞在于不受西医思维干扰,因为当今的中医(包含教授)多以西医数据为标准,体温高就清热,血压高便降压,早把辨证论治的优势忘了。疗效不好则懒老祖宗传下的技术没用,中了西医错误疾病定义的〝毒〞,说证候不是病,说中医是文化,自己否定中医是治病救人的医学。
    请参阅《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和临床医学的误区》、《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见www.australiantcm.com.au  澳洲郎中栏有和论中医(三),(二),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6 16:38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虽非英雄,所见则同!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6 16:45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2却波渔翁:
     先生所总结的螺旋式发展上升道路,其实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因此,我完全赞同先生对于中医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6 16:52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原意还包括纯与不纯的一个过程,即:当他有定力,有分辨力时,再去兼收并蓄,当一段杂家再求上层之纯.....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6 16:55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3悉尼张有和 :
      先生看法甚是,中医亘古不变的是方法论而不是药物,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即在于此,所谓的中医之“纯”、“杂”之说,也以此区分才有意义。因此,后世医家发展了张仲景而仍然不失其为纯。
作者: 散人    时间: 2008-2-6 18:2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现代中医应该具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贪婪无止境的拿来主义,才能对传统发扬光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万万行不通的。中医人应该明白白这个道理。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2-6 18:46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当今的中医正在困惑之中,只有认清中医学的核心科学价值和临床实践价值,才能在发挥自己所长的基础上,合理地吸纳它学之长。
    请参阅《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见中西并用拦第一页。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2-6 23:25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定位纯中医,必须先给中医一个明确的定位。中医诊病的手度段是四诊,所取的临床资料是功能信息。中医所用的药——中药,是用它的药性(四气五味),不是个化学结构药理。依地域分中西,永远都是一笔糊涂帐。三百年的中西医之争争出了个是么。还是这样原地踏步,再果三百年也不有是么结果。
    不从《内经》开创的结构医学、功能医学定中西,中医和西医永远是个模糊的概念。
作者: 古氺流    时间: 2008-2-8 12:1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氺流在 2008/02/08 00:36pm 第 1 次编辑]

1.纯度越高的制剂,其吸收能力也越高。
2.吸收和掺和是两个概念。
所以吸收应该是由超纯中医来完成,如何判断中医的纯度,古水流以为至少有两点可以参考:
1.古人是如何建立经络的?
2.张仲景是如何创建伤寒论的?
如果仅仅以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为理由,而不去探求这些中医经典建立所蕴藏的道理,那么是不能称其为纯中医的,因为所谓纯,就是要求其有触摸到中医的精髓。当然,纯中医还可能包含其他更多的内涵,希望各位老师继续。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8-2-8 22:4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古水流先生提出的两点参考,确实提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1.古人是如何建立经络的?
2.张仲景是如何创建伤寒论的?
必须解决第一个问题,古人是如何建立经络的?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必须解决第二个问题,张仲景是如何创建伤寒论的?才能真正体现“辨证论治”的精髓,中医学的临床医学才能进一步提高。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8年02月08日 10:51pm 时添加 -=-=-=-=-
这两个问题,实际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核心仍是经络的问题。

作者: 一滴水    时间: 2008-2-9 17:10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中医要吸收现代的科学知识,要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读,只要中医的"魂"在,也即是中医的辩症论治原则在,坚持用中医的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医可以容纳各种知识和技术.
作者: 南方文化    时间: 2008-2-11 14:54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是谁删我的贴,请说明理由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11 15:14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14:
     请先生说明帖子的题目、发表时间与栏目,以便查找。
作者: 南方文化    时间: 2008-2-11 15:22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2/11 03:14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14:
     请先生说明帖子的题目、发表时间与栏目,以便查找。
就在这贴下的跟贴,昨天发的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8-2-12 12:04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2/06 04:55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3悉尼张有和 :
      先生看法甚是,中医亘古不变的是方法论而不是药物,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即在于此,所谓的中医之“纯”、“杂”之说,也以此区分才有意义。因此,后世医家发展了张仲景而仍然不失其为纯。
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灵魂,不在于他使用了什么,比如现在的“西药”片剂
“西医”的CT等,只要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都应是中医的,而且是纯的,关键是中医目前的理论还不能指导这些东西,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中医的理论不发展,不创新,中医的“纯”“杂”之争就永远也说不清,而“纯”中医也就永远只能是西医传人中国之前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除此之外,都是“杂”中医,也就是那些“铁杆”们不愿看到的中医。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12 22:08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16:
      经查版务日记没有发现删除记录,也许是服务器的错误,先生能否再发一次?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12 22:1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17川耗子:
         我的看法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于方法论的不同,而不是药物或检查手段的不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具有不可兼容性,但其他方面却并非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中医完全有可能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并且应用西医的检查手段作为诊断用药的参照系或指征,但中医的基本理论却不会改变。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2 22:29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赞同#19孙版主意见!
作者: 再来    时间: 2008-2-12 23:00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纯的最终结果就是失去了生育能力。
1 近亲结婚纯,纯得生孩子都弱智,
2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纯,纯得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一年四季一条裤子
3 大熊猫纯,纯到看了黄片都不性X
纯好啊!

作者: 印东杰    时间: 2008-2-13 05:16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攻克艾滋病、禽流感的人才???????
作者: 川耗子    时间: 2008-2-13 17:21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2/12 10:19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17川耗子:
         我的看法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于方法论的不同,而不是药物或检查手段的不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具有不可兼容性,但其他方面却并非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中医完全有可 ...
    我不知道先生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是啥意思,但如果象有的说人的“中医已经很完美”,甚至如邓铁涛老先生说的“中医不是太落后了,而是太超前了”,哪么努力还有啥用呢?越超前越是说不清,超前还有啥意思呢。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所有的医学检测手段和治疗工具都不应分中西,关键是如何吸纳它,你认为现有的阴阳五行之类的方法和理论能吸纳它吗?我认为至少目前还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而并不是中医的理论太超前了。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14 16:08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回复#23川耗子:
  我认为, 中医与西医区别,是方法论的不同,理论则是由不同的方法论而产生的。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不管是方法论还是由其产生的具体理论,都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这是毫无疑问而且不随人们意志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停止的观点,固步自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不利于中医的发展进步。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17 15:13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作者: 后皇嘉树    时间: 2008-10-29 04:17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好帖顶起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10-29 17:47
标题: (转贴)“纯中医”将使中医走向何方?
    讨论中医纯杂的根据是对中医的准确定义。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