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6-3-25 21:37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中医药发展已历经数千年,但自中医药诞生至今,中医药始终无法走出华夏文化所影响的区域,是中医药不科学吗?当然不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健康的繁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自现代医学诞生二百余年来,世界各民族传统医药,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惟有中医药,在华夏文化影响的区域内,成为唯一可与西医药分庭抗礼的传统医药系统,并且在许多疑难病症治疗上,显示出了现代医学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可否认,中医药是科学的,其传播速度缓慢是由其自身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

  问题之一 中医药理论现代化问题

  1.中医药理论的哲学问题。

  什么是中医药学?我们会回答:中医药学是一门防病治病的科学。这种回答固然正确,但却不能完全概括中医药学所包括的全部内容。如果我们认真研读一下中医必修经典----《黄帝内经》,我们就会深刻的体会到:中医药学所包括的不仅是防病治病,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样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人体机理,认识人体的疾病现象。透彻的讲: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是中医认识自然,认识人体疾病现象的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念,构成了其认识论的基础,八纲辨证,三因治则,则是其解决问题方法论的核心。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中医药学就是一门哲学,是自成一系的哲学体系,将其归结在任何一门哲学门下都是欠妥的。

  中医理论的哲学性,决定了其基础理论的抽象性。中医药理论是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形成的,对于自然界和人体机理和疾病现象,只能根据当时的自然观和人体观来解释,其间的相互关系,也只能根据现象和结果,用推理逻辑 来演绎。由此而产生的中医药理论是十分抽象的。但这种抽象是来自千百万次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哲学与科学最完美的结合。

  中医药理论的哲学性,使的中医药理论更趋完整,慎密,合理。使得中医判断疾病的视野更为广阔,治疗疾病得手段更加灵活多变。中医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不会治的病,而没有不能治的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让西医权威感到束手无策的疑难病症,用中医治疗会屡屡出现奇迹的原因。

  然而,也还是由于中医药理论的哲学性太强,太抽象,使的中医药难以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不弄懂这些中医药理论中的基本哲学原理,就不能正确的理解中医的”八纲辨证“,就不能准确的判断疾病发生的根源,更不可能正确和准确的使用药物,达到所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为长期生活在华夏文化环境中的中国人,由于我们所继承的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传承下来的古代哲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再应用着这些哲理,因此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中医药理论,而作为与华夏文化无任河源渊源的西方人来讲,中医药理论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甚至认为中医药理论是荒谬的。

  怎样让我们的西方同行更容易的接受我们的中医药理论?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用现代的科技思想来诠解中医药哲学理论。我们必须思考:“阴阳“的现代涵义是什么?”五行相生相克“能否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旁证?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学难道真的无相通之处吗?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寻找答案,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一套具有现代化科技思想,完全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的现代中医药理论!

  我们必须寻找答案,我们也应该能够找到答案。因为中医药能治病,而且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用她治病,几千年来反复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但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目前的西医药理论所无法揭示的。我们不应局限在西医学的框架内来验证中医药理论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各种方法,物理的 化学的 生物学的,甚至是天文学等各种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应该也必须认识到: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都会在人体内有相应的表现;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具有互为相反的两个特性,这就是阴阳;它不能截然分割,具有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可相互转换 不断消长平衡的性质;还告诉我们:自然界各种事物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链条似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这种相生相克关系,已被所发现的生物链的存在所证实。

  2.中医药语言的现代化 统一化 标准化问题

  中医药哲学思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导致中医药语言演化缓慢,在汉字演化过程中,许多汉字的字义数千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中医药典籍和应用语言中,这些汉字还表达着原来的古义,而我们的翻译家们,并非是古汉语专家,往往把这些汉字以今义翻译成外语,以至于出现误解作者,误达读者的原则性错误。翻译家们认为:将中医药典籍译成外语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其他民族语言中,好多中医药专业用语找不到对应语。我们不能苛求翻译家们即是翻译家又是古汉语专家,还必须通晓中医药哲学,我们中医药工作者也不可能成为翻译家,但实现中医药语言现代化,将生僻怪异的中医药专用字词统一用现代字词来表达,将同义异字,异义同词得用语,统一标准改用现代词语,将分类烦琐,名称各异的病症,使用标准的现代医学名称,缩小和现代医学的距离,这些我们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原因之二 中药的质量标准化问题

  中药是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总称。中药的向外传播,除了受到中医药理论的制约外,落后的质量检测手段,模糊的质量标准,始终是制约中药发展的主要原因。翻开我们的药典,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中药质量的控制基本上没有有效得手段。《典》载药材五百余种,其中给出质量检测方法,有数据标准的,仅有一百多种,约占收录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一百余种中药材的检测数据,竟然来自三十多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另有五分之四的〈典〉载药材,和五千余种未收入的品种,尚未有科学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办法,还依然要依靠古老的中药鉴别方法靠眼看 手模 鼻闻 口尝来检验其质量。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鉴别四法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的对中药质量的保障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已不是单纯的古书中记载的“地道药材“,异地引种,化学肥料生长激素的使用,植物生长规律的人为改变,大气 水土壤的污染,都会对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人类的感官器官无法察觉的,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中药材,是否还有古籍中所记载的功效,这已是未知之数。

  中药材没有统一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和量化的质量标准,其质量实际上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必然导致其制剂质量的不稳定,我们的中药临床疗效又凭什么来稳定呢?

  建立统一 规范的中药数据化质量标准,稳定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试设想:某个西方国家接受了我们的中医理论,要大量进口我们的中药,首先要问我们:这些药品用什么方法检验,其质量标准是什么?我们总不能授予祖传的“眼看手模鼻闻口尝”四大法宝吧?!利用感官鉴别中药材质量,一个勤奋好学的 天资较高的人,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较好的掌握,我们不能再搭配出口老中药师吧?

  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想弄清各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组成,是不现实的,但这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的理有和障碍。我曾经在1997.6.23日的《中药事业报》上提出了建立“相对中药质量标准“的理论构想,其中心思想,就是想暂时抛开有效成分含量这个难题,利用现有的普通的理化手段,对“地道药材”进行光学 物理 化学等测试,由此得出一套数据,将该数据作为衡量其他同类药材的标准。因这种标准不是绝对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而是相对余地道药材的比较标准,因此称其为“相对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并没有解决中药中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测定问题,但它却把中药材质量波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的中药质量得到相对的稳定,最终达到稳定中药临床疗效的目的。

  原因之三 中医药的传承和教育问题

  “现在中医已没有名医”,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群众议论。二十多年前,全国各地农村中,活跃者许多祖传的地方名医,他们虽然不是全能中医,但每一个都拥有一种或几种对付某种特定疾病的绝招,他们以高超的技术,低廉的收费,受到当地群众的推崇和爱戴,二十多年后,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地方名医基本上都消失了,其原因是国家基本上已不允许以师承的办法取得行医资格,中医的来源,必须是由国家承认的中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在上述学校进修培训合格的学员。可现行的中医院校的教学方法,是有悖于中医自身特点的。因为,中医的许多最基本的东西根本无法以课堂授课的方式来传授。如“望闻问切”“八纲辨证”,中药的“四气五味”和“眼看 手模 鼻闻 口尝”鉴定四法,而这些恰恰是中医必须要会的基本功,不会基本功,光会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这样的毕业生到了医院怎么给人看病?只有凭想当然去碰,千人一方,不知“三因”为何物;中药西开,那管药物有温凉?五年本科毕业到医院,一年后就是医师,五年就可晋主任,熬上十几年,考个付高,就可自称专家,全凭资历文凭加考试,谁又管你治好了多少病人?

  中医带徒一般要十几年的时间,拜师头三年,要熟悉中药,从认药开始,每一味中药不但要认识,还要知道产在那里,怎样鉴别真假,怎么炮制,有几种炮制方法;这段时间一般须三年。

  三年后,你才有资格上药柜去抓药,这时候《药性赋》《汤头歌》你必须倒背如流,师傅会给你讲一些君臣佐使配方原则,让你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重要典籍。

  又三年后,师傅开始让你坐在身边,看他诊脉看病,口述处方让你誊写,师傅诊过脉后,会让你诊一遍,让你说出脉象,判断病人病因病情,用什么药治,对了给你嘉许,错了给你讲解,更正。如果你天资聪明,这九年你能全部掌握师傅所教的,你就可以独立看病了。如果师傅认为你还不行,怕你出去坏了他的名头,师傅可能还要再留你观察几年。

  师傅带徒弟是实际操作,我们的中医学院是纸上谈兵;师傅带徒弟要求医药都懂;我们的中医学院医药分家,学医的不认识药,学药的不懂得医;学医的不会望闻问切,不懂八纲辨证你学的什么中医?学药的不知四气五味,不辩药材真假,不会加工炮制你学的什么中药?更何况中医药学院的教师来源就是这些学院毕业的学生,考上几年试,成绩突出就留校任教,自己都不会凭什么教人家?我甚至怀疑,中医学院的教授在实际临床治疗水平上是否能顶的上一个老乡医?一个中药学院的教授在中药鉴别和加工炮制上是否能顶的上一个中药店的老药工?当然讲理论乡医和药工肯定讲不过他们,可我们需要的是能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医师和药师,而不是所谓的不懂中医药的中医药理论家!这就是我们的中医药教育现状!这是典型的 误人 误己 误民 误国的教育!!!教育就是这么个现状,不改革这种有千弊而无一利的教育中医还谈什么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哲学思想的现代化和专用术语的统一化和现代化, 中药质量标准化, 中医教学的可操作化,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三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三个问题,中医药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不可能走出日趋萎缩的困境。作为祖国医学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把中医发展壮大,让其服务于整个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为之奋斗吧!

2006年3月 25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3-27 16:11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6-3-31 13:32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这些都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现实问题。
作者: 超级刀片    时间: 2006-6-12 13:46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说的有道理啊!照这样下去名医会越来越少,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行医的人不行了!
我仰慕中医,女朋友头上有点皮肤病,我力柬去看中医,到本市的中医院被诊断为银屑病,开了药每天早晚按嘱服用,一个月下来非但没好反而愈发的严重了,医师说中药的疗效缓慢再继续服药吧。呜呼,我怀疑是否药不对症啊,如果对症何以会加重呢?本来很小的几点而且没看前比较稳定的。看医生给把脉前后十几秒钟,也不象书上说的要病人安静一会再把个2-3分钟,然后就给开方了,面对日益严重的病情 我好失望!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1 09:46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我把这篇老帖子顶出来,也算是和岳国强先生的进一步探讨吧.
作者: tzyss    时间: 2008-2-11 10:38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的顶顶顶顶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8-2-12 14:47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重医轻药,重理论轻实践,重复古而轻创新,中医的未来会是什么呢?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8-2-12 16:16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楼主所言,亦明亦惑,明者:“几千年来反复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惑者:用“各种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惑的原因:抽象标立“正确的既是“科学”的”之虚意,具体所行“用科学思维一切”之实事。线性逻辑之环,正确→科学,科学→正确。诸不见那“科学”之外也有正确之实。
    假如“正确的既是“科学”的”可以成立,我就可以说:巫也是科学的。这句话是一副毒药,但却是此症的一副对症良药,关键看“正确的既是“科学”的”是否成立。
    那8楼更是说反话,中医近几十年来迅速衰退,是“重医轻药,重理论轻实践,重复古而轻创新”吗?恰恰相反,是“重药轻医,重法轻理,重新轻古”造成的。非医之药,岂不毒乎?非理之法,岂能有效?无根之新,岂能循乎?纵观哪现代一个创新者,不是因不解经典而求创新的?在历经百年数代之难,传承危机之时,求新之举徒显妄谈之浮躁,不知原意,何来创新?创新所依者何?科学?迷乎?惑乎?时至21世纪,对科学还不能识其真,还要神化科学,你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8-2-12 16:20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更正:
    纵观哪现代一个创新者
应为:
    纵观现代哪一个创新者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2 20:00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8/02/12 04:1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所言,亦明亦惑,明者:“几千年来反复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惑者:用“各种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惑的原因:抽象标立 ...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句话不知先生惑在何处?
     中医药理论真的与现代自然科学无关吗?显然不是.
     细菌感染是不是中医所说的外邪之一?
     地球的磁场能不能在某些程度上说明阴阳互根互用的问题?
     生物链能不能说明一些五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海藻昆布可以治疗瘿肿,是不是与这些药物中含有大量的碘有关系?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苦的,补益药基本上都是甜或者淡的?为什么?
     当然,我所列出的这些东西还远远不够说明问题的,但我们这么样去思考去做了吗?
     排斥现代科学技术,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就没有出路!
     X光,B超,这些诊断仪器,谁规定就是西医生就带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中医没有用吗?
     子宫肌瘤相当与中医的徵遐<我的字库中没有这两个中医专用字,只好用白字>,我们有好多方子可以治疗这种病,我们能不能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帮助我们诊断,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治疗效果呢?
     我们还要在阴阳五行中转悠多久?难道只有一切尊崇古制才是中医发展的道路吗?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8-2-12 20:20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回张建国先生:大家都听说过"以药养医"的,还没有听说过"以医养药"的,医,药孰重孰轻?
  近几十年来,有几多新中成药问世?中药厂哪个不是新瓶装旧酒?重复生产那些老配方?
  中医学校越开越多,但临床合格的中医却越来越少,张先生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8-2-13 19:37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复含灵普渡先生之问: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句话不知先生惑在何处?”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仅能就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进行阐述,她无法阐述科学还未认识的部分,您的“但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目前的西医药理论所无法揭示的”中,还缺一句话,就是“是目前的科学理论也无法揭示的”。您是否认可?
    “细菌感染是不是中医所说的外邪之一?”
    是的,但中医却通过四诊诊病,四诊者,视人之状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诫,外邪之来,乘虚而入,内伤之来,情志所致,病邪万变,不离此诫之左右,究于万变之邪,失其健康的一定之规,失众因之大,觅一因之小,得其枝叶,失其根本。您认为然否?
    “地球的磁场能不能在某些程度上说明阴阳互根互用的问题?”
    能,但仅满足于“某些程度上”,则失经典阴阳应象之本意,究其磁场,即使不失南北,也有失东西、上下、内外、水火之虑,“几千年来反复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既然几千年人们可以读懂经典,为什么现今就读不懂呢?是经典的问题还是现今失去传承的问题呢?
    生物链问题同上。
    大脖子与碘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我不知“古制”有些什么治法,也不知是否只有碘之一途。我猜想:中医养身可以防止。此仅为猜想,不知确否。
    甘苦问题,如果没有“古制”传承,单用自然科学观点,能有甘苦与补泄之对应?即使现在,科学已认识甘苦与补泄之对应了?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不用“古制”传承的观点),这个对应还坚持否?还能“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正确性”否?您这么样去思考过吗?
    我们不是排斥、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而是对科学要识其真,不要神化科学。科学有其局限,有其适用范围,科学在物质范畴的成就是巨大的,但科学在精神范畴的迷茫也是巨大的,而对关乎人的医学,哪能不及精神而单言物质?科学观点与“古制”观点相左时,依何弃何?正确的是不是就是科学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红莎草先生所举“以药养医”之例似有不实,无医处方,药卖谁家?中药之用,科学不知、西医不知,唯有中医知用,中药运用之妙、之神,生理、医理、药理之明使然,庸医用药,药失对症,神医用药,民争相传用。这种例证当不难看到吧。
    药不在新旧,在于其对症,人们叹息那人丹、万精油之消亡,为什么卖假药的喜欢冒“祖传秘方”而不冒“创新之药”?由“老”字号的信誉使然,由“新”字号的不可靠使然。上海在“甲肝”时期板蓝根抢购一空,到了“非典”时期抢购一空的还是板蓝根,是百姓无知?尽管在“非典”初期有“专家”以科学之面孔上电视告诫人们:这不科学。但人们并不信此,在“非典”后期,才有中医人上电视说:这有一定的作用。假如人们都“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不知该用抗生素还是吃板蓝根了。
    合格的中医之少,您认为是学习科学知识太少,还是学经典、“古制”传承太少呢?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3 21:31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回张建国先生: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目前的科学理论也无法揭示的",这句话应该改为"用目前的科学理论也无法-完全-揭示的"更妥,抗生素的诞生,揭示了中医关于外邪治病的一部分论断,这是事实,尽管是一部分,但毕竟是揭示了,从这一点来看,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可以相通的.当然,仅仅这一点并不能把中西医完全糅合在一起.但毕竟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有了那么一点点重合.
 对于抗生素对人类的贡献,我无须多说,<但也并不否认滥用抗生素对人类近期和长远造成的危害>.在目前情况下,用中药完全取代抗生素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盲目的拔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在链霉素没有国产化之前,中国有多少结核病患者,死亡率多高,先生可能不了解,但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痨病"是多么的可怕!
 "因小失大",先生的大小有什么标准?能治疗疾病就是大,尽管细菌致病仅仅是众多致病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什么枝叶,是外邪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邪,我们怎么能够忽略这一点呢?中医的根本就是救死扶伤,而不是什么符合不符合什么理论依据!
  关于地球磁场能不能说明部分阴阳问题,你只要承认可以"部分"说明就够了.
  关于读懂读不懂中医典籍的问题,不是读懂了中医典籍就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中医典籍只是古人的经验,是我们参考的依据,不是约束我们的绳索,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人的疾病也在变,中医的三因治则告诉我们什么?
  中医倡导养身,但养并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中医流传了几千年了,养生也养了几千年,但疾病依然肆疟,仍然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养生祛病永远只能是人类美好的愿望!
  抗生素基本上都是苦的,中药清热燥火药也是苦的,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必然?
  我没有神化科学,现代科学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还很肤浅,我想说的是中医不是孤立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东西,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既然是自然世界中的一部分,就必然和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用一切手段来认识中医,揭示中医.
  "科学在物质范畴的成就是巨大的,但科学在精神范畴的迷茫也是巨大的",这两个"范畴"我头一次看到,不知道先生的"物质范畴"里有什么东西,"精神范畴"里又有什么东西.精神和物质是完全对立和各不相干的吗?
  科学观点和古制观点在哪里相左?请先生举例!
  关于以药养医的问题,已经成了国家的一种公害,这点有什么不实?先生对红莎草的回答已经答非所问了.
  抢购板蓝根能说明什么问题?一种板蓝根就能对付的了甲肝和非典吗?
  抢购板蓝根的功劳应该归功与西医,因为西医发现板蓝根有抗病毒作用,甲肝和非典都是病毒引起的<当时就是这么宣传的>用抢购板蓝根这个事情张先生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4 12:57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8/02/14 08:59am 发表的内容:
养生也养了几千年
问:神离形而成神能否说出几句?-=-=-=-=- 以下内容由 董建军 在 2008年02月14日 09:01am 时添加 -=-=-=-=-
请含灵普渡先生答
离形之神在何处?

作者: xyx0535    时间: 2008-2-14 13:59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哲学是世界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概括,是事物的共性。哲学只有在具体的事物中才有具体的性质,离开具体的事物,它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医是哲学,这种解释欠妥。中医是国悴,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中医的哲学思想,就是古老的中华 文明的哲学思想——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有其渊源关系。中医的哲学思想独特,说明中医的哲学思想有现代哲学尚未包含的内容。理清中医哲学思想与现代哲学的异同,这不但是中医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有利于发展、丰富现代哲学。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4 19:23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02/14 01:59pm 发表的内容:
哲学是世界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概括,是事物的共性。哲学只有在具体的事物中才有具体的性质,离开具体的事物,它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医是哲学,这种解释欠妥。中医是国悴,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中医的哲学思想 ...
  "哲学是世界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概括,是事物的共性"???
  哲学是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医理论是哲学,不是中医是哲学!
  只有按照中医的方法诊断疾病,才能用中药有效的治病.不接受中医理论,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利用中药治病.---中医有着自己世界观,有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4 19:26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8/02/14 05:11pm 发表的内容:
通电与不通电的集合就是神
无源之电在何处?

作者: 杨生军    时间: 2008-2-14 20:46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我看题目“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应当改为“戕害中医药发展的三大猛兽”,一言以蔽之-----不切实际的发展观,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不切实际的健康观。牢房多了,犯人多了,是依法治国成功的硬道理吗?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谁更有价值?要范进式的健康还是要孔乙己式的健康?就是说眼睛保健操真的消灭了青少年近视,是医药进步的铁证;感冒的人少了,外伤的少了说明医药不仅进步了,保健都上层次了;范进的“官”念改了,孔乙己也不再以“窃书不为偷”来忽悠他人,那样中国人都叫文明了发展了,何愁中医拖后腿。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5 21:43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杨生军2008/02/14 08:46pm 发表的内容:
我看题目“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应当改为“戕害中医药发展的三大猛兽”,一言以蔽之-----不切实际的发展观,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不切实际的健康观。牢房多了,犯人多了,是依法治国成功的硬道理吗?曲突徙 ...
请先生不要把学术讨论和政治扯在一起,中医发展与价值观没有直接的关系.几千年中医的发展是在封建政治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医在民主的美国并没有市场,也没有中医的发言权,利用中医看病甚至是非法的!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8-2-16 19:02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含灵普渡先生把“抗生素”说成“部分地说明中医外邪致病的论断”,以证明科学可以部分地揭示中医治病的原理。抗生素是针对病菌病毒的,中医四诊难道可以望、闻、问、切出病毒病菌种类吗?五运六气难道是分析病毒变异的吗?中药是杀菌杀毒剂吗?两种原理牛头不对马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啊。人体的病菌很多,但人不一定病,只有“正”弱,“邪”才会泛滥成灾,四诊所探者,人的状态也,运气所注者,人应天地也,中药存意者,人的动态平衡也。一个意在治人,一个意在灭菌。怎么就是“揭示了”、“可以相通的”、“一点点重合”呢?“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四诊与化验,依据哪个来处方呢?
    痨病我知道,中医无人能治吗?显然不是,我父亲就是被中医治好的。那是在50年代,多方求医,找到那位老中医时,他已没有了自己的诊所,被塞在一个街道的地段医院里自生自灭去了,诊后他给了几付自己制的药,嘱咐吃后还要来一次,要除根。但我父亲吃药后感到好了就没有复诊,后来又发了,再去找他,那老中医还记得,说:哎!你这病要除根,否则就很麻烦。经那位老中医治疗后,我父亲至今未发此病。现在有许多人说,西医治好了过去我国的一些难症,我不知道这是医学的问题还是当时社会的问题,根据我所了解的,似乎不能排除社会的问题,这包括医疗资源、福利、生计与健康等等因素。虽然“我们不能盲目的拔高中医药治疗效果”,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贬低中医治疗痨病的能力。
    “因小失大”、“根与枝叶”指的是不研究人,却一味找千变万化的菌、物。“细菌感染”作为外邪之一,而迷于外邪研究,丢掉人体本能,是科学的迷茫。不知扶正,一味杀邪,是替代“正”,弱化“正”。“能治疗疾病就是大”,标准是什么?手术成功,病情恶化的例子并不鲜见。这就是由根出发与由枝叶出发的不同标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不是读懂了中医典籍就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我非常赞同此说。
    对于中医经典以及古文化典籍,我们应当作为认识论的方法论。认识论者,认识的方法也;方法论者,产生方法的方法也。为什么《内径》以问答形式?具体所意、所问,对应具体所答、所论也。观佛经,如是我闻……,说的是当时、当地、当人、当事佛说……,释氏说“未传过法”,什么意思?就是启迪感悟,通过例证感悟真谛。读懂经典为的是感悟思维方法,为的是接受和强化经典的“公理体系”,学任何一门知识,不在其“公理体系”的基础上,都是枉然的。学科学知识也一样。“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无异于“站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公理上,来揭示非欧几何学的正确性”。可以说,所有迷恋科学解释中医的人,不是不知此理,就是不知中西思维的根本特点,深层意识中存在文化自卑情结。若不自卑,就会深信其理而究其理,只要人还是存在于天地之间,就不会因时而变,时既是空,时间的根本就是空间的变迁,因为这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天地变化而出发的,又不以确切而作限定,是以象来启迪感悟的,以“天下式”作为“公理体系”的。那说“过时”、“传统落后”、“求新”、“现代先进”等者,不是对此怀疑而畏步不前,在不究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意改造的吗?------注意:是因不明而求异,不是读懂后的善变运用。这几乎是现代所有“求新”者的象。
    “中医倡导养身,但养并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这一点请先生再仔细考虑一下,不要把社会形态因素混在里面。对养身与避免疾病发生的关系,大概从科学的角度看也不会否认吧。先生此论是否因“执”而偏呢?持“执”者多有此情况。
    “抗生素的苦”与中医五味之苦,我不知如何。但“抗生素”针对“菌”,“菌”因而变异,五味针对人体功能,功能每觉而效,是否出于认识论的高低?取舍之间,何去何从?
    “既然是自然世界中的一部分,就必然和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用一切手段来认识中医,揭示中医.”
    此句还须深入,自然科学的出发点是世界的“机械系统”,其方法是忽略“玄微”因素而突显“非常道”之确切,故其显而易学,可重复性强。传统文化出发点博大,穷理之极以至于玄,极玄以至于几乎与实际问题“无关”,其好处就是无所失,其不足就是玄奥。玄者,远也,微也,几乎“无关”也;奥者,非线性逻辑也,跳跃曲折也。物尽天择,物就天成,自然界怎么会不以“常”的玄微,造就万物之“常”性呢?暂时的浅显条件,造就暂时的浅显之性;“常”的玄微,造就“常”性。浅显之性非“常”性。例如,瞿鉴阴阳观出于观察汽、水升降,而不见汽、水常处之地,也不思汽、水转化条件,所以得出“升,从下而升,所以在下;降,从上而降,所以在上”。这种从局部看问题而论性,其偏离之大就如此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中。这种例证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难找。所以“自然世界中的一部分”不一定是现实的“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我说过,巫,也有“有道理”的成分,不知先生可曾思及过否?
    关于“精神、物质、相关、对立”,在传统文化中并不注重,但科学却是“唯物”的。对此,如果先生果真有疑,我们可以专门探讨。至于“范畴里有什么东西”,这里罗列一些外延,精神:显意识、潜意识、道德、情志、知识结构、方法、神、……。物质:细菌、细胞、分子、元素、电场、磁场、力场、电磁波、……。至于是否“完全对立和各不相干”该向唯科学主义者质问,还要质问的是:果真如科学所说的那种关系吗?其实您已经在帖中显现了:“离形之神在何处?”。请参见杨勇先生的帖《不寐离魂奇症详   肝魂招纳有妙方》。这个帖所示,一并回答了您“科学观点和古制观点在哪里相左?请先生举例!”的问题。
    您最后的三个问题,是关于我回复红莎草先生的,这是基于红莎草先生“重医轻药,重理论轻实践,重复古而轻创新,中医的未来会是什么呢?”的基本意识而针对的,我将红莎草先生的基本意识理解为:重医、理论、古制是不妥当的。
    其后的帖也说明了:
    “听说过"以药养医"的,还没有听说过"以医养药"的,医,药孰重孰轻?”。显然红莎草先生是说“药重医轻”。
    “近几十年来,有几多新中成药问世?中药厂哪个不是新瓶装旧酒?重复生产那些老配方?”。说的是要注重新药的研究生产。
    “中医学校越开越多,但临床合格的中医却越来越少,张先生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言下之意是学理论多,临床实践少。
    我复以““以药养医”之例似有不实……”针对“药重医轻”。难道是答非所问?
    板蓝根虽不能灭“甲肝”、“非典”之菌,却有提高人体抵抗此类外邪的作用,老药“板蓝根”,新药“抗生素”,医理重还是新药重?
    如果因为“西医发现板蓝根有抗病毒作用”人们而抢购板蓝根,西医还科学地分析说“西药比中药科学”,吃板蓝根不科学,为什么人们不抢购西药呢?这说明科学在此处不那么可信,“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在此处可能导致错误。“非典”已经提示了许多,科学面对“非典”束手无策,中医还是运用古制理论有效地应对“非典型性”的“新”,有创造医务人员零感染、“非典”病人零死亡的事例。我曾感叹:这要比登月更了不起,但媒体更愿意宣扬那步人后尘的进步。不以正确的观点去认识科学的应用范围,却以科学的观点去曲解中医,而且是历经数代之久,这才是中医在当代迅速衰弱的原因。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7 23:39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回张建国先生:一,你的回答已经跑了题,我说病菌的发现证明了部分证明了中医外邪致病的论述.而你用中医四诊诊断不出病菌病毒来应对,我在说山,你却说水.
  你承认不承认细菌是造成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是中医所说的外邪?
  四诊和杀菌能做比较吗?四诊是中医的诊断方法,杀菌是西医的治疗方法,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和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是不是驴头不对马屁股了呢?可见先生不是中医药工作者.如果是中医药或者西医药工作者,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是不应该的.
  2,关于痨病问题,我相信你父亲的痨病是中医治好的,但用这一点来证明中医治疗痨病的能力是不足的,五十年代,六十年初,链霉素还没有实现国产化,国家也没有法令禁止使用中医药进行对结核病的治疗,你所说的老中医,当时并没有被剥夺行医的权利,仅仅是关闭了个人诊所,但却进了医院,为什么不能施展治疗结核病的本事呢?是不能为还是不愿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结核病是高发病高传染高死亡率的疾病,是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在这个阶段,没有看到中医在这些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中国结核病的基本控制是抗结核药链霉素和利复平的功劳,不是中医的功劳,这点,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的我也是不能不承认的.
关于西医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我比你的认识还深,但我们讨论的不是西医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是用现代科学观点能不能解释中医药理论的问题.
在医疗问题上,没有什么大小问题,在我们做临床工作的人眼中,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是最大的,一切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至于是西医有理还是中医有理那是次要问题.在患者眼中,不管中医西医,能够治好病才是好医,患者有机磷中毒,只能洗胃和使用解磷定,至于解磷定是否有没有副作用,那是以后的事情.对于抗生素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我的认识恐怕不比先生差,但这是使用不当的问题,是使用的人的问题,不是抗生素的问题!
3,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哲学问题,中医典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这是两种概念,希望先生不要混淆.中医古籍只能是我们参考的资料,成不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你的公理体系是个什么东西?我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但用你的公理来解释中医理论我想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都不存在什么"公理",任何道理,都有他适用的范围,环境和时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这也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阴阳学说的基本问题.
  中医是在不断求新变革中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尊古守制,神农尝百草体现的是探索创新精神,没有神农和他几千年中的弟子们不断的创新探索,就不会有中医的今天.中医在历史上始终是开放的,是最能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新的东西的,在中药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影子,柯里勒,番泻叶,南海沉,安息香,胡椒,等等,我们的祖先把这些不属于我们中医药系列的外来的东西,吸收到中医药中来,使得我们在药物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真正的中医是不会排斥任何可以解除患者痛苦的医疗手段的,只有"士大夫中医",也就是那些吃饱了没事干,把中医当作闲余消遣的人,不了解患者痛苦,不了解临床中医面对患者痛苦所承受的煎熬,只有他们才死报着古书不放,拒绝接受新的东西.
中医倡导养身,我并不反对,但养身不会解决所有的人类疾病问题,作为一个临床中医药工作者,考虑的不是养身,而是那些不懂养身,和没有时间养身的被疾病折磨,健康受到威胁的人的 问题,如果说我们意见看法有分歧,这就是根本点----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角度根本不同.
  4,请先生指明五味之苦与抗生素味苦有什么不同.
  5,"巫,也有“有道理”的成分",那么是不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道理,我们要把已被中医抛弃了几千年的巫请回中医殿堂呢?
  6,我是无神论者,对于先生所说的文章没有兴趣去看.还请先生明示:科学观点和古制观点在哪里相左?请先生举例!

  







作者: 含灵普渡    时间: 2008-2-18 13:14
标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8/02/18 09:10a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一个临床中医药工作者,考虑的不是养身,而是那些不懂养身,和没有时间养身的被疾病折磨,健康受到威胁的人的
不知养生就不懂精气神,不知精气神就不知临床症状病因是在何处,是在精还是在神还是在气,什么是练精化 ...
精---分子,细胞,细菌虫.人体?
        气---电,电路键盘?真气--经络,穴位?
        练精化气----锻炼身体吸收真气?
        练气化神---通过真气转化成软件?
        练精化气就是把分子细胞细菌虫和人体转化成电和电路键盘,转化成经络穴位,呵呵,先生的身体都没有了,经络和穴位应该在哪里?在天上飘着吗?
        练气化神就是把经络穴位转化成软件,先生的软件是什么东西?
        先生乃天外高人!

作者: lius    时间: 2014-3-7 18:32
实际问题,顶起来。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3-7 18:52
红莎草 发表于 2008-2-12 14:47
重医轻药,重理论轻实践,重复古而轻创新,中医的未来会是什么呢?

好  非常的好。顶起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3-7 1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3-7 21:02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3-7 13:04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3-7 11:17
中医药哲学思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导致中医药语言演化缓慢,在汉字演化过程中,许多汉字的字义数千年来发生了 ...

中医理论不需要创新,只需要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行了。

我并不迷信古人,但我非常尊敬祖先;我并不迷信内经,但我对内经充满敬畏。古人并不都是英雄和贤达,但我懂得,没有祖先的创业和传承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内经里并不都是真理和神奇,但我知道没有内经理论的传承和指导,就不会有今天普度众生的中医学。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要懂得感恩。我阅读过论坛很多的帖子,今天我看到刘亦之先生说的这句话:“中医理论不需要创新,只需要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行了。”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很感动,不由的热泪盈眶。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3-7 22:31
理论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问题,而有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第一位的是疗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3-7 22:45
疗效对医生而言是第一位的问题,因为患者找医生就是看病的,看不好病、看坏了、看死了他就说你是骗子,就要跟你拼命。但是对于中医而言,第一位的问题是理论,因为理论不科学就难成其为医学,不科学的中医在一般人眼里等同巫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3-7 22:48
见仁见智只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和目的不同罢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3-8 1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3-8 16:18
谢谢刘亦之先生的回复。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认为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是发掘;不断创新就是加以提高。发掘和提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3-8 16:4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3-8 16:18
谢谢刘亦之先生的回复。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认为把古人的 ...

发掘和提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3-8 18: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3-8 19:04
八年了,也不知道这个含灵普渡整的咋样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