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曹东义    时间: 2007-8-3 17:44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鲁迅是当代的伟人,是人们心目之中的骄傲。然而85年之前,他关于中医的只言片语的言论,至今仍然被人当作反对中医的依据。笔者在《捍卫中医》(2007年6月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之中,已经做过一些辨析。经过不断思考、反复查阅有关文献,认为这是被人恶意利用的一种行为。必须加以澄清,以免鲁迅先生地下有知,半夜出来吓着了那些不让他安宁的人。
一、鲁迅先生何时何地谈论了中医?
鲁迅是在1922年12月3日的北京,当时已经42岁了,他在为《呐喊》出版写自序的时候,提到了中医。因为,他提到了自己的家事,提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那是很不幸的一个童年记忆:“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看来,鲁迅的父亲有病大约是在1890年之前。
鲁迅的父亲病逝之后,他的家道衰落了,而看病难、看病贵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他因此放弃了仕途的道路,去学洋务。“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失意的鲁迅,进了南京水师学堂。他为了隐姓埋名,不暴露自己的行迹,用的是字母N和K来代替这个学堂。
在学堂里,他“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也就是知道了一些早期的西方医学知识,这些极不成熟的知识,使他“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也就是说,鲁迅看中医、评论中医的依据,是西医的解剖,是日本的取消汉方医的政策,而不是在中医治疗他父亲的当时抓住了中医的把柄。
二、鲁迅用假名字谈论中医,没有想到日后的严重影响。
1926年,在他最早期的著作《呐喊》火暴之后,鲁迅说:“近几年《呐喊》有这许多人看,当初是万料不到的,而且连料也没有料。不过是依了相识者的希望,要我写一点东西就写一点东西。也不很忙,因为不很有人知道鲁迅就是我。我所用的笔名也不只一个:LS,神飞,唐俟,某生者,雪之,风声;更以前还有:自树,索士,令飞,迅行。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现在是有人以为我想做什么狗首领了,真可怜,侦察了百来回,竟还不明白。我就从不曾插了鲁迅的旗去访过一次人;‘鲁迅即周树人’,是别人查出来的。”
由此不难看出,周树人以为他当时在教育部任职,以鲁迅为假名字发表的东西未必会多么热销,更不会想到他日后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会如此之大,影响会如此之深远。
1924年1月12日《晨报副刊》刊登的曾秋士(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之中,曾经说鲁迅与孙伏园谈话时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我虽然悲观,但到今日的中小学生长大了的时代,也许不至于‘吃人’了,那么这种凶险的印象给他们做什么!我一听见《呐喊》在那里给中小学生读以后,见了《呐喊》便讨厌,非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有让他绝版的必要,也有不再做这一类小说的必要。《呐喊》的畅销,是中国人素来拒绝外来思想,不爱读译作的恶劣根性的表现。”
鲁迅借狂人之口,说中国历史从头到尾,字里行间只有歪歪斜斜的两个字“吃人”,显然是太过分了,太荒谬了。那么,他对于中医的评价呢?是否也不正确?好象是他自己顾不了那么多了。
但是,读者诸君,只要您仔细读鲁迅的《呐喊自序》,可能早就看出来了。鲁迅早已否定了这种看法。
三、早期“幼稚”的看法,被人恶意利用了。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紧接着“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之后,立即说“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关于骗子的标准,鲁迅没有说。现在,我们翻遍所有字典,查找关于“骗子”一词的的解释,都说故意欺骗他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才是骗子。也就是说,所有的“骗子”都是有意的。“无意的骗子”是鲁迅的发明,是他自己“悟”出来的罪名。
在医学里,“有意欺骗”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叫做“保护性医疗”。“保护性医疗”尽管主观上是为了患者的利益,难道其中就没有医生的利益吗?
鲁迅在病重的时候,就说过“你们骗我,大夫一定说得很严重,我看见史沫特莱哭了。我不同意住院检查。”
在没有抗结核西药的1936年,鲁迅吃的很多西药,都是“毫无作用”甚至是有害的。当然,1890年他父亲也不可能不被西医学欺骗,因为,到鲁迅死的时候,全世界的西医都没有特效药,不“有意欺骗”也得“无意欺骗”。
恰成对照,中医药之中很多天然成分,却是“有意无意地”能够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当然,中医治疗结核病,主要是调整身体的抗病能力,而不一定是抗菌杀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抗结核西药耐药、无效的时候,大多可以从中医药的治疗之中获益。
错了,鲁迅对于中医与西医治疗原理、效果的看法是错误的。
鲁迅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把鲁迅的污点、错误放大,最大化,以此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个也不放过”的鲁迅,他一旦明白过来,他一旦知道了其中的道理,看到了今天的中医与西医的友好团结,他会做何感想呢?
我认为他会拍案而起,大吼一声:“我岂能容你?!小爬虫,你敢利用我!”
四、鲁迅谈论中医,不是他的光点,而是缺点。
鲁迅是一个有缺点的战士,误解中医不是他的光芒所在,而是需要纠正的不正确认识。
历史事实证明,中医与西医各有长处,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互相补充。历史也一再证明,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中医的表现更优秀;在中医的呵护下,西医的手段更容易发挥出来。中医与西医是我国卫生体系的“一体两翼”。
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舞台上,以往是中医在唱独角戏,而现在却是二人转。就象一台相声,或者一个剧目,有时你是主角,有时你是配角。不管自己的台词如何重要,也应当记住搭档的词句,否则,接不上茬,找不着感觉。
通俗地说,中医是一座座高山,三山五岳的名著、经典,既是自然风光,也有人文精神,需要人们从山脚向上攀登,一点一点地去认识。西医学就象宽阔的海洋,其底层也有山脉,但是已经深在海底,或者变成了孤岛,或者成为了礁石。
中医山涧的河流,虽然总是奔流到海,汇入海洋,然而千万年来一直在滋润着中华的大地。
中医们现在已经理解了鲁迅先生,你就安息吧,我们已经不计较了。
难道,你对中医现在还有意见?
2007、8、3

作者: 净面尊者    时间: 2007-8-3 17:49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鲁迅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的叛徒,
他只不过是西方文化在殖民中国的急先锋!
在100年内他是民族的骄傲,但在1000年内他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作者: 刀圭命业    时间: 2007-8-3 18:31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关于鲁迅对中医的看法的来龙去脉,刚通过读《刘太医系列丛书》知道的。毕竟鲁迅是一个人,少不了人的本性的弱点。而反中医者的行为本身是徒劳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他们又是受人性的什摸弱点的支配哪?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7-8-3 20:30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一个人的话语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年代去理解。
清末时期的革命人士, 首要的任务是反封建,革除旧弊,弃旧图新,反的难免过火了点,此亦矫枉过正也。
非但中医,就连汉字,当时也备受诛伐,凡是旧时代留下的东西, 都要打个问号.
鲁迅、胡适、陈独秀、梁启超等近代名人都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放在当今来看,这是多么荒谬,然而,当时就是最“革命”的语言。
矫枉过正一腔热情,然“过犹不及”,过亦成害。历史总要恢复本来的面目。
可惜他们过激的言论,被反中医们利用作了炮弹,亦为历史的憾事。
作者: 曹东义    时间: 2007-10-11 15:15
标题: 需要重新评价鲁迅对中医的言论
在吴稚晖主张取消汉字之后,五四时期“疑古玄同”高喊:“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鲁迅说:“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
傅斯年说:“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便,应用是极不经济,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在这样的背景里,中医学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吗?显然不能。
阿Q、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们自不必说,有了病是要看中医的。但是,能够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态度来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吗?显然也不能。当时世界提供给中医的理论武器,相当匮乏。好在已经传入了辩证唯物主义,只是能够运用的中医人士很少,杨则民先生以之反对余云岫的废止中医主张,因此就显得非常有力量。
但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还是不能揭示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以人为物”是不够的,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用更先进的科学理论来阐发中医学的科学本质。
用王清任“改错”的方法发展不了中医,只能让中医丧失信心。因为中医是在放弃了脏腑微观解剖分析道路(当然,那时还没有这种方法),走虚拟化(这也是今天总结出来的名词)的道路,才发展起来的。我们一定要区分还原方法与还原论、解剖与解剖学、黑箱方法与黑箱理论、系统方法与系统科学、控制方法与控制论、信息方法与信息论的不同。往往是先有其法,后有其学。比如金字塔虽然不是按照后来的建筑学设计的,但是成功地运用了建筑学原理;都江堰工程方法在前,而流体力学在后;制酒、造醋、制糖化学方法在前,而生物化学在后;太阿、龙泉宝剑在前,而冶金锻造学在后;人痘、牛痘免疫方法在前,而细菌微生物免疫学在后。不能因为学说成熟的年代晚,来断定某种方法一定出现在该学说提出来之后。也就是说,在没有阴阳学说的时候,古人就可以用阴阳分类的方法了。
当然,按照一般规律,历史是逐渐进化的,后人总是超越前人。但是,例外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比如,对于人体脏腑解剖的认识,王清任就不一定超越华佗,更比不过《内经》的作者。王清任决不是“清代的伟大解剖学家”,因为他连刀子都没有动过,只是观察腐尸,怎能称为“解剖”学家?而《内经》作者为了创立中医学,是经历过解剖观察的。由于其比类取象,广泛、动态联系研究方法的先进性,社会价值观的非手术导向,以及内科治疗方法的成熟,使中医主动放弃了解剖实证的方法。
四诊是一种软技术,难学而易用,随机而不易重复,所以扁鹊、王叔和的脉学,张仲景的望诊,孙思邈、李东垣的辨证水平,后人是很难超越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