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7-3-14 21:49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watermark]    同其他学科技术人才一样,中医人才也存在一个知识结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学术的发展提高,取决于中医队伍的素质水平和知识结构状况。拙文谈谈这方面的个人浅见。
             一、人才、知识结构、智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才:指才能较高,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对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包括显人才和潜人才。显人才,指在社会实践第一线上具有显著才能,在本行业乃至社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潜人才,指有相当才能和知识量,但因某些主客观因素,如机遇、环境,安排不当等,尚未得到发现或发挥的人才。人才的才能具有四个特性:形成的双因性(个人奋斗与社会培养);发展的连续性;种类(专业)的差异性;表现的机遇性。任何突出的人才离开了这四条,尤其是一、二、四项都是不能成为人才的。
    所谓中医人才,就是才能较高,掌握了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能够为人民的卫生保健和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2、知识结构:指求知者头脑中所吸收和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构成情况,包括各类知识的数量、种类和比重。
    3、智能:指智力和能力。是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成的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是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此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总和。一般认为智能是由知识结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七个方面组成。智能的形成又有两大因素:一是先天的或称生理的;二是后天的或称社会的,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人才与知识结构、智能的相互关系。人才由知识结构和智能组成,知识和智能是产生人才的基本条件。知识又是智能的组成部分,知识和智能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够弥补智能的某些不足,非凡的智能也能弥补知识的不足。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基础知识越宽厚广博,其信息量就越大,考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同样一个人有超群的智能,又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就能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尤其能活化所掌握的知识,更快地成为显人才。
            二、历代著名中医人才举例
    中医学是一门知识密集型的自然科学,在长期的发展中渗透和吸收了许多科学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在中医发展史上,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中医学家,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智能。如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才高识妙,成为医圣;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熟谙诸部经典而成为药王;张景岳深究诸子百家,宋明理气之学,通晓天文、历法、术数、律吕而达到中医学高峰;李时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涉猎群书,搜罗百氏,参考书籍九百余种,亲自采药数载,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著名的药物学家;金元刘、李、朱、张四大名家,各创新说;明清叶、薛、吴、王创立温病学说。这些杰出的中医人才,多具有医、文、史、哲及广泛横向知识和超群的智能,在雄厚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活化知识,推陈出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发展。
            三、对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和智能的管见
    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同,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边缘科学的不断涌现,多学科相互渗透,中医学也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医学要发展,要自立于现代科学之林,中医队伍就必须越出传统的范围,要具有反映时代风貌的科学素质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因此,当今时代己对中医群体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种基础和三种能力。
    1、三个基础:①社会及人文科学基础,如史学、哲学、文学、历法、古汉语、外语、文献情报学等;②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如数学、生物化学、气象学、植物学、地理学,电子计算及软件科学,以及横向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③专业基础,如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知识及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等。
    2、三种能力:即继承能力、临床诊疗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①继承能力,是指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了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把握中医药学的理论实质,得其真谛,从中找出发展规律的能力。②临床实践能力,要求做到三条:第一、能够熟练、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第二、能够运用哲学、医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辨证思维分析,从中找出防治规律;第三、能够应用基本诊疗技术进行常规的和某些特殊的诊疗操作,不断提高诊疗效果。③创新能力,是指在继承、实践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进行一些中医药研究,取得突破性或显著性成果,在中医理论研究上争取有所创新。这种创新能力严格地说应是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敢于跨越甚至推翻(此点需要谨慎,切莫轻言推翻)前人的结论、定律,不断地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一点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在中医史上,自伤寒、温病学说之后,还还尚未有突破性的里程碑式的新学说产生。今天在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也只能是指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创见,高出一筹而已。
    以上三个基础属于知识结构问题,三种能力属于智能问题。
            四、知识结构上的博与专(待续)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杏林童子2007年03月18日 07:58pm 时添加 -=-=-=-=-
(续)  四、知识结构上的博与专
  博是指知识结构的宽度和广度;专指知识结构的精度和深度。在中医史上,有以博才取胜者,如孙思邈、张景岳;也有以专才取胜者,如金元四大家,温病学家叶、薛、吴、王等,当然这些专才在专之前也有一个博的过程。张仲景则是博与专的结合。当代中医人才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知识结构也应当是博与专的结合。具体可仿照中医学综合──分化──综合的规律,分先博、后专、再博三个步骤走,最后形成一个蛛网式的知识结构。
   1、先博:首先要打下宽阔扎实的基础,主要学好中医药学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和各科专业知识,以及哲学、社会、人文学科基础知识,现代科学知识。
   2、后专:取得宽阔的基础知识之后,再根据个人的工作条件、兴趣特长和潜力,在中医专业内或中医学与其他学科交界处,选一至数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争取突破性成果;或在临床工作中,选择某个脏腑系统或某个疾病进行重点研究,力求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再博: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再围绕选择的专题或专病,尽可能扩大知识面。知识多,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就易激发创造性。
   经过这三步,最后形成一个蛛网式的知识结构:即以中医药学为核心,兼及语文、哲学、社会人文、方法论、现代医学、文献情报等学科知识,再及与专题专病研究密切相关的知识、相邻专题专病知识、相邻学科知识、与其他有关学科知识等等。形成这样蛛网式的知识结构以后,再加高超的智能,在中医研究或临床工作中便可产生质的飞跃。
   以上只是个人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一些体会,必有不少谬误之处。至于知识结构问题,则是说起来容易,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则有些难了。望年轻的中医个个都成为博与专的显才,以推动中医药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 珍珠    时间: 2007-3-15 20:21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3/14 09:49pm 发表的内容:
(水印部分不能引用)
由于中医收入低,就业难,目前,中医专业招收的学生,一般都不是高才生。并且,中医大学或中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符合上述标准的人才。可悲,可叹。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3-15 20:45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有道理!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7-3-15 20:45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可阅.只是泛泛而谈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7-3-15 20:51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7-3-16 19:54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因电脑“找不到服务器”,续写两次失败。

-=-=-=-=- 以下内容由 杏林童子2007年03月16日 08:49pm 时添加 -=-=-=-=-
续写仍来成功。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3-17 17:03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杏林先生写的很好,此话题颇有价值与意义。
“电脑找不到服务器”,是论坛不够稳定的关系。为了避免花了很大心血写出的文字被丢失,您可以在电脑自身的WORD中写草稿,写好后再复制粘贴至论坛中,即便不成功,可以再反复。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7-3-17 17:55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3/14 09:49pm 发表的内容:
    三、对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和智能的管见
   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同,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边缘科学的不断涌现,多学科相互渗透,中医学也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医学要发展,要自立于现代科学之林,中医队伍就必须越出传统的范围,要具有反映时代风貌的科学素质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因此,当今时代己对中医群体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种基础和三种能力。
   1、三个基础:①社会及人文科学基础,如史学、哲学、文学、历法、古汉语、外语、文献情报学等;②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如数学、生物化学、气象学、植物学、地理学,电子计算及软件科学,以及横向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③专业基础,如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知识及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等
请教:如何看待西医知识在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7-3-17 19:58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谢谢南京陈先生指点!我的电脑有故障,发帖发不出去,恭请鉴谅!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7-3-18 21:10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7/03/17 05:55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如何看待西医知识在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愚认为西医知识是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其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视:
    一是中医药学谋求发展的需要。中医与西医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体系,两者既是“合作盟友”又是“竞争对手”,从发展态势看,中医显然居于劣势。中医药学要谋求发展就必须了解、熟悉自己的盟友和对手,吸纳、引进有益于中医药学发展的东西,而不能采取“闭关锁医”对策,将西医拒于“医门”之外。而要做到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西医知识。
    二是适应患者需求变化的需要。现代人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在很多情况下,仅用中医的四诊方法诊断或中医的诊断概念,患者并不能完全接受或满足,他们往往要追求一张仪器打出来的检查量表或检查结论才放心。临床中医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在坚持中医思维诊治疾病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适当做一些仪器检查,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由于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淡化,有的患者对中医的述语不能接受时,还需把中医的述语翻译成现代医学的述语。如果没有西医知识那就难以应对患者的质疑,这在临床工作是经常碰到的事。
   以上只是个人浅陋之见,今日网络正常,才得以回复。望南京陈先生斧正!

-=-=-=-=- 以下内容由 杏林童子2007年03月18日 09:13pm 时添加 -=-=-=-=-
今日网络才正常,主题续写才得以完成。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7-3-19 15:04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3/18 09:10pm 发表的内容:

愚认为西医知识是当代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其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视:
    一是中医药学谋求发展的需要。中医与西医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体系,两者既是“合作盟友”又是“竞争对手” ...
说得好!但目前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中医诊所应用西药,却美其名曰:超出了执业范围----这显然是“闭关锁医”,它束缚了中医的手脚,对发展中医是十分有害的。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固有的优势应该继承、发扬,西医的长处也应该吸收进来为我所用。
作者: lbkd1395    时间: 2007-3-19 21:14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中医文化可谓传统文明最辉煌的结晶,在文明传承上所起的作用远不止医学上的贡献。她来于各学科而 又高于各科,可谓形而上之学。但也正缘于此,她所需要的人才就有很大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人才的出现却有着很大的偶然性,这也是中医只所以不能有较大突破的原因。因此,我认为,只有促进这种偶然性机率的频次的改善,才是中医发展的根本之策。
作者: 铁杆中医    时间: 2007-3-23 17:52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没有中医的思维就搞不好中医的临床;因此我认为,最关键的知识就是对于中医思维培养有大作用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一位中医首先就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哲学家。
作者: flyinfish    时间: 2007-3-26 08:56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中医理论很重要,但也要运用的好.西医靠仪器是固然,但西医的仪器也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杏林童子所述之中医人才恐怕在当今的中医院校中找不到一个出来.原因很多,除了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有就是从小就被国家的应试教育给抹杀啦,很少人会看那么多中医典籍
作者: 印东杰    时间: 2007-4-1 17:06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指才能较高,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对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包括显人才和潜人才。显人才,指在社会实践第一线上具有显著才能,在本行业乃至社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潜人才,指有相当才能和知识量,但因某些主客观因素,如机遇、环境,安排不当等,尚未得到发现或发挥的人才。..........ok...........
作者: 刀圭命业    时间: 2007-4-7 09:25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讲的很全面,能让医学教育部门的领导看看就好了!希望他们能从中吸取改革经验!培养出更多优秀中医人才。中医药管理部门最好也看一下!
作者: 白痴    时间: 2007-4-15 12:51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看一个人的中医成就,要看一个人的根基.根基在哪??在道家.你对道家的领悟程度,决定了你的医学成就
作者: 冰雪红梅    时间: 2007-8-8 20:18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中医药人才结构从年龄上分可以分为:老 中 青明显的三代人
老: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为多,这群人中的第一种是享受国家津贴的那一类,多数很会写文章,会真正看病并带徒弟的不多。第二种是纯民间的那种自由式的,他们基本代的徒弟是自己的儿孙代,他们基本不享受国家的高级人才待遇,他们基本子给自足;
中:年龄多在45岁左右,这群人中的第一种大多是出自医科院校,能写能看病,大多数基本享受国家待遇,个别人自立门户,个别人对时事总有一怨天尤人恨天恨地之感觉,一方面对老家伙们不满,另一方面对年轻者看轻。这群人有的带徒大多基本不带。第二种就是那些民间传承了父辈家业的郎中,他们目前虽然没有文凭单是学艺很精,基本是专科特精,他们很少带徒弟,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业从哪儿搞一张文凭来,他们基本是不会写只会看病的那种专职医生。基本不骂人,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
青:年龄基本在22岁到32岁左右之间,他们基本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小后生,常常的感觉是:报国无门呀!
对于以上观点欢迎批评指正,本无意伤害任何人,若有对上号的请勿怪罪本人。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7-8-8 21:35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下面引用由杏林童子2007/03/14 09:49pm 发表的内容:
(水印部分不能引用)
-=-=-=-=- 以下内容由 杏林童子 在 2007年03月18日 07:58pm 时添加 -=-=-=-=-
(续)  四、知识结构上的博与专
  博是指知识结构的宽度和广度;专指知识结构的精度和深度。在中医史上,有 ...
说得好!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8-9 11:38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好思维。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7-8-9 15:23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很好的观点。现代的中医,仅四大经典显然不行了!!
作者: 民间中医平常    时间: 2007-8-9 16:36
标题: [原创]浅谈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
论述的好!我们中医同仁如果学习都从博到专再到博来要求自己,中医前景将是无限光明。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