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打印本页]

作者: 曹东义    时间: 2007-2-13 10:56
标题: 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2005年,“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人最喜欢使用的流行词,建设“创新型国家”则是关键词。虽然它的意义包涵有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重意思,但勿庸置疑的是,原始性创新最能够体现自主创新的高远境界。只有立意高远,才能飘香万里。事实上,作为中国的原创医学,中医药的国际化早在唐宋时代已经开始,日本、朝鲜等国家自觉派人学习中医药,并在本国落地生花,形成汉方医学和韩医学。
一、中医药在世界五大洲迅速发展
自70年代初出现的世界性的中医热潮,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势头始终未减,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针灸受到各国政府及民众的普遍关注。
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疾病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疗效已得到各国政府及人民的信任和不同程度的支持。中医药在世界传播广泛的主要有47个国家。
如美国针灸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几乎所有各洲都以各种不同形式为针灸开绿灯,针灸立法、教育和针灸师考试制度都较完备。
日本中医药应用历史悠久,近年迅速发展。日本现有65%医生会使用汉方药,从事汉方医学、针灸及按摩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1976年汉方药被政府承认后,大部分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
法国是欧洲应用针灸疗法较早的国家,针灸、草药疗法和各种自然疗法为基础的疗法一起被称为“软医学”。民间测验法国95%-98%的人对“软医学”感兴趣。密特朗曾说过:“这种软医学流行倾向在法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并责成专家对草药进行深入研究。法国从单纯用针灸向全面应用和研究中医药过渡。
德国是很尊重传统的国家,现代、传统两种医学并存。针灸发展很快,针灸疗法广泛应用,针灸医生已近万人。
在英国,中医药针灸受到上自皇家下到平民百姓的信赖,每年大约150万人接受中医药针灸治疗。
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朝鲜对中医药更为推崇。新加坡现有中医诊疗机构千余家,诊治人数占政府医院病人的30%。韩国20余所韩医院及2千余韩医诊所,有执照的韩医约4千人。
马来西亚90%的住院病人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
菲律宾政府已承认针灸。
泰国政府在2000年7月1日承认中医合法地位。越南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走东医、西医相结合的道路。
二、世界各国加紧研究中医药
随着国际中医药、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国相继成立了官方或民间的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针灸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并应用10多种文字出版了60多种中医、针灸学术刊物和一些专著。虽然各国在对中医药、针灸的研究中,没有我国那样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厚的临床基础,但凭借其先进的仪器设备、活跃的科研思路,在中医理论、中药方剂、针灸经络、针灸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成绩。
如日本尤对“证”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运用生化、药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对中药、复方的药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中药制剂的开发方面也颇有特色,制剂疗效、剂型改革、新技术应用、提高产品质量领先于我国。
美国以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布什表示承认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FDA大门正逐步叩开。
前苏联针灸疗法研究方面很有特色,有127个反射疗法研究所(针灸称反射疗法)。形成全国性的针灸医疗科研网络,尤以针灸作为宇航保健、特殊保健有一定成果。中药研究方面也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法国对经络原理研究很重视,放射性元素注入穴位,摄影显示得出该元素行走路线与经络路线极为相似,而与血管、神经循行毫无关系。有的大学开针灸课。
德国对针麻研究重视;英国对丹参、人参中药药理,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研究重视;韩国的中药研究成果显著;新加坡重视中医教育,对中药针灸研究十分重视。此外,加拿大、阿根廷、古巴、奥地利、罗马尼亚、波兰、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对中医药、针灸也很重视,并开展了一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三、中药及其保健品的国际市场不断扩大
天然药物,年贸易额已达160亿美元,中国中医药贸易额只占3%,天然保健品、化妆品可达300亿美元以上。近年中药及保健品制剂出口已遍及130多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出口市场有:一是以华裔及华裔社区为中心的传统中药及其制品出口市场,主要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北美、西欧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传统中药市场,有其本国的传统医药,其制剂以中药材为原料,是我国中药材的传统市场。三是北美、西欧的西方草药市场,以当地草药为原料、现代工艺制作的植物药和保健药物。
此外,近20年来,在非洲、阿拉伯国家中,由于我国派去医疗队日益增多,已经播下了中医药的“种子”。
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过去的交流主要在民间,近来政府间双边和国际机构多边合作增多,就我校来说,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合作协议。中国北京、南京、上海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已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大量的人才,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为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中医药在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建立国际卫生组织的国际会议,通过了WHO的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WHO便于这一天正式成立,截止1994年5月,已有189个成员。世界卫生组织法对健康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
中国是WHO创始国之一,1972年5月10日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恢复中国在WHO合法席位,1981年WHO在北京设立办事处。WHO比较重视中医及传统医学工作,为传统医学做了一系列工作。
1976年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将传统医学列入议程,并列为WHO工作的一部分。1977年第30届、1978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为传统医学发布了2个文件,内容为培训传统医学人才和开展传统医学研究,并在WHO总部下设传统医学规划署,即TRM专职机构,以联络、支持、促进各国传统医学的发展。1978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宣言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1979年WHO在其刊物上介绍针灸医学,并推广中国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针灸临床主治证一览表,推广针灸适应证43种。
1984年在世界范围选择条件好的传统医学单位,确认为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分布在全世界17个国家27个合作中心。
1982年至1987年WHO西太区在马尼拉(1982年)、东京(1984年)、香港(1985年)、汉城(1987年)召开过4次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制定了“标准十四经穴名(361)”、“十四经穴名简释”、“标准经外穴名(48)”、“标准头针穴名”、“标准耳穴名(79)”、“标准奇经八脉名”等,为WHO召开全球性穴名标准化会议作了充分准备。1989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WHO在日内瓦召开全球性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会议,WHO西太区推荐的上述标准针灸穴名为国际针灸穴名方案。1990年我国技监局发布了由国家中管局推荐的针灸穴名标准,是一部具有国家法律效力,在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必须贯彻的标准化文件。
1994年WHO公布了《针灸临床研究规则》。1996年WHO召开米兰会议,确立并推广适应证一览表,介绍针灸适应病证64种。1998年第51届卫生大会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2003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于5月13日至18日在日内瓦召开,5月16日大会讨论了传统医学与非传统医学。
已经到了21世纪的今天,传统医学依然焕发着活力,非但没有因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式微,其影响还有增无减,人们对其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伴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变革以及世界人口的老化,世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新疾病所引起的新需求以及现代医学的成就与局限向传统医学提出了挑战,推动它进一步发展。
WHO历来重视传统医学的科学、安全和有效使用,出版了技术指南,并在专用术语的标准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经历了26年历史风云的世界性“中医热”正在继续深入发展,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医的认识和态度有了很大变化,由不理解到开始重视、关心、支持乃至进行学习、研究和应用,并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使中医药在各国的传播深度、广度和速度都达到空前程度,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五、中医学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现代医学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不足和棘手的难题。突出而迫切的难题是:疾病谱的变化、难治病不断增多、合成药的毒副作用、日益沉重的医疗经费等等,而中医药所具有的优越性,正符合人们解决上述难题的需要。
欧美各国以及日本、韩国一直都在支持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并为此投入巨额资金。美国已设立数十个研究所研究中医药,日韩等在我国设立饮片厂盗窃炮制技术,有关跨国公司和制药公司也纷纷在我国设立办事处,购买中药处方,寻求商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的研究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够,采用西医药方法论等,国外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缺陷,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医药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以合作研究为名,肆意掠夺中医药的秘密技术和知识产权。现在有关的合作研究几乎成为通例的是:中国的中医药专家不能成为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自然也难以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长此以往,我们自然将中医药发展的主导权拱手让给其他国家。现在,日本已经将“汉方医学”改名为“东洋医学”,以此在国际上与中医药竞争;韩国也不承认中医药的学历教育,必须有韩医学历才能执业。也许有一天,“美国中医学”和“欧盟中医学”也会浮出水面。怎样掌握未来中医药发展的主导权,这是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问题!
近几年,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医药保证人民健康的作用和岌岌可危的处境,正在努力振兴中医药:科技部专门在国家973计划中安排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也将中医药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人大常委会已决定让国家中医局负责起草《传统医药法》;国务院将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亲自牵头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要在国际上建100所孔子学校;中国社科院等在河南周口召开老子纪念会等等,都说明中华文化复兴在望,中医振兴在即。
(一)中医药的经济学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医疗检测设备日益增多,导致了医疗检测费用迅速攀升;与此同时,以化学合成为主的西药的研制费用也在不断上升,研制周期不断延长,如一个新的西药开发在美国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3-10亿美元经费,导致西药的价格不断增长。因此,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越来越难以支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使得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这种情况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寻求抑制医疗费用上升趋势的办法。于是,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愈来愈感受到了中医药不可抗拒的魅力。
在国外,如加纳、马里等国家,60%以上的高热儿童在家里接受草药治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草药在农村很容易获得。传统医学有时也是贫困患者唯一能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如在萨尔瓦多,公立医院门诊治疗一例腹泻病儿童的收费可高达50美元,而传统医学医生的治疗费用则不超过5美元,甚至可根据患者的“富裕”程度以实物相抵。课题组在朝鲜考察期间发现,他们于1993年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人均寿命从以前的36岁增加到现在的74.5岁,医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朝鲜今天比较穷,经济欠发达,为什么却能在医疗保健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这与他们重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其传统医学的非药物疗法在各级医疗单位使用非常普遍,考察人员所看到的每一个病房和科室都在应用非药物疗法。传统医药在医院的使用率为70%左右,现代医药的使用只有30%。各医院使用的传统药物,70%以上由医院自制。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他们能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其医疗覆盖率为什么高,人均寿命为什么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朝鲜各级医疗单位包括西医院都非常重视传统医药,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传统医学中非药物疗法的重大作用。
在国内,人们去医院看一个感冒,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中医治疗一个感冒如果辨证准确,只需抓上几元或十几元钱的中药就能完全解决问题。另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治疗SARS过程中,采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法,花费最高的一个患者也只用了5000元人民币,不仅痊愈,而且没有后遗症;而单纯西医治疗平均一个患者10万元人民币,且有后遗症;香港则约需30-50万港币,高的可达百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医药的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二)中医药的生态学优势
中医治病之道是恢复生态学,养生之道是发展生态学。中医治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无论是药物疗法还是非药物疗法,都遵循两个原则,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人体整个系统去调节平衡状态,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西医治疗是对已发疾病,采用“对抗式”医学模式,使人体理化指标达到某个标准,虽然其疗效明确且对致病原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十分明显,往往引发较为严重的医源性或药源性疾病,污染患者体内环境。因此,“回归自然”潮流的实质就是重视和运用传统医学方法来防治疾病。
美国医疗水平和设备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但目前仍有70%的疾病无法解决,且美国西医能够治疗的那30%疾病,误诊率也高达50%。西方医学虽然有许多闪光点,然而,恰恰在闪光点的背后,体现出了西医的局限性。如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的问世,使大量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细菌抗药性问题、抗生素过敏问题、引发正常菌群失调等问题,破坏了人体环境的生态平衡。西医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的种种检测手段,确实能对疾病做出精确的诊断,但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都没有了。化学合成药的大量涌现,使西药出现了一度辉煌,但是,因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而带来的大量药源性、医源性疾病,却已成为当今西医界最感困惑的重大难题。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反应住院抢救者高达216万人,其中死亡者10.6万人,经济损失40亿美元。1997年,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岳凤先研究员统计,新中国成立40年间,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且多属用药不当。可见以抗生素为武器、以病菌为靶点、以人体为战场的外因论治疗学说,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医学观念开始转变,重视以中药为主体,融砭、针、灸、导引按跷、推拿、按摩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中药大多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或矿物,其针对致病原的直接杀伤力往往不如西药,但由于用其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来调整人体平衡,辨证论治,而非直接对抗疾病,因而其毒副作用相对于化学合成的西药小得多。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因而,中医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中医为主体的医疗体系,将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医学发展的趋势。
(三)中医药的预防学优势
现代医学预防模式,只重视疫苗的作用,只重视环境卫生,而忽视了中医养生作用。人们一听说要发生流感,只知道疫苗能防治流感,而不知道中医的许多食疗养生预防流感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流感的效果。面对今年的禽流感和可能引发的人流感,令人类恐惧和无奈的根源,是西医自身的局限性。疫苗对于病毒结构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异的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麻疹、小儿麻痹等的预防作用明显。但是遇到SARS、H5N1这类呼吸道病毒,情况就不同了。人们急于研制疫苗,疫苗研制出之后,病毒却又变异了,疫苗对于变异的病毒不起作用,达不到预防流感的目的。这类病毒常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它像“移动的靶点”那样,总是让西医跟在后面捕风捉影。而西医总是出现了病情找病毒,针对病毒找药物。越寻找特异性药物,越是找不到。所以单独依靠西医来预防病毒性疾病,则显得格外被动。相比之下,《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则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中医的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即可不得这些病毒性传染病。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都在有限的地域和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那样,一次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我们首先应当感谢中医,感谢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因此,在预防疾病方面,采取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预防措施,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
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曾经指出,“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这一论断同中医理论“寓医于食”不谋而合。中医养生,从太极拳到坐禅静心,有动有静,老少皆宜,或清晨或晚上练一遍,全天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中医防病,春夏秋冬四季,从食补食疗,到拔罐刮痧,许多民众都从中医中学习了一套预防疾病和对治小患的办法。中医治病,从使用中草药到针灸、推拿,许多中医医生都有一整套对治一般疾病的方法,且治疗方便、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据国家“九五”攻关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养生保健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约8元钱的医疗费和100元钱的抢救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中医药养生保健将是未来人类医疗保健的基础。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之一。
(四)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优势
人们通常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其实,中医是在治疗传染病中发展起来的。东汉建安年间伤寒病大流行,张仲景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伤寒论》,有效制止了伤寒传播,从此奠定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明永乐到崇祯年间多次大疫,吴又可的《瘟疫论》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形成和完善了温病学说,中华民族在制服传染病上又进了一大步。近几十年来,中医在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师仲景法用白虎汤,疗效超过世界水平;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参加救治,统计中医之疗效亦达90%,且无后遗症;60年代广东麻疹流行,死婴不少,广东中医学院医疗队用透疹清热之法,所到之乡村死亡病例便被制止。20世纪9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1988年美国本土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为“0.05%∶11.7%”,亦即中美的死亡率之比是“1∶234”。SARS防治期间,中医作用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并高度评价。在艾滋病治疗方面,我们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中医药的疗效远大于西医药,而且治疗费用也远远低于西医药。
我国艾滋病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中医药的防治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艾滋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产生惊人的经济损失。我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若以艾滋病病人平均死亡年龄为35岁和中国人劳动年龄至60岁及每人每年创造社会财富约1.5万元人民币计算,平均因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减少创造社会财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7万元人民币。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达84万人,则全国因艾滋病病毒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将达3108亿元人民币。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可达4600亿至7700亿元人民币。这是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上来看的,可谓艾滋病对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
我国政府已经特别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却走入误区,一方面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疫苗研究,另一方面按西药的研究思路,筛选能杀灭艾滋病病毒的中药;中医必须用整体论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破坏艾滋病病毒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体现出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方面的优势。不客气地说,只要辨证论治,我国今天生产的中成药足以解决艾滋病问题,有谁组织中医大量上临床了?
(五)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且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三级卫生网和赤脚医生制度,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70年代山西运城地区绛县南凡公社,坚持种药来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全社种药140亩,3年共收入35000元,除留自用外,还出售给国家一部分,实现了农民看病吃药不花钱,使农村合作医疗越办越好。地区政府不仅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了基层卫生事业建设,而且经费拨款上也保证了农村这个重点,1973年运城地区总卫生事业经费400多万元,其中32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占总经费的80%,使医疗保障覆盖率高达85%以上,满足了农民看病的基本医疗需求。
另外,对目前西方医学束手无策的各类富贵病和所谓“亚健康”状态,中医的许多非药物疗法能起到根本防治作用。西方医学尚未彻底攻克病死率较高的疑难杂症,中医有不少独特方法应对,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疗效也很好。如,西医药治疗重症心脏病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手段不外搭桥、安支架、换心脏,治疗费用需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而中医药采取保守的药物疗法,以北京宝仁中医院薛延平大夫的宝命十二丹为例,病人每月服药费用在600-800元之间,个别顽症需要服药二年左右,总费用约为2万元。中西医治疗费用是10:1,甚至更低。可以说,基本实现了邓铁涛教授的“中医搭桥中医装支架”治疗心脏病的想法。
恶性肿瘤,西医在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化疗、放疗三大治疗手段,这种疗法不仅费用高,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存活率也较低。李宗仁先生的直肠癌手术非常成功,却只活了半年不到,且术后只在家呆了10天,其余时间一直住院。中医按扶正祛邪的理论,采取内服外贴的方法治疗,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还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费用与西医相比非常低廉。如,运城市扣狮肿瘤医院院长崔扣狮,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接诊了几万名癌症患者,大多数是被省市级重点大医院确诊为不治之症的患者,其费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每年大约在800—1000元,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每年费用大约在1200—2500元,9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每年费用大约在3000—3500元左右,现在每年费用也还未超过1万元,较复杂的多种癌症患者,费用略高。其中,存活5年、10年的患者大有人在,而且复发的可能性很小。
近年来,许多国家公共和私人用于传统医学的支出显著增加:在马来西亚,每年用于传统医学的支出估计为5亿美元,而每年用于西药对抗疗法的支出仅为3亿美元;美国的传统医学支出约为27亿美元,英国约为23亿美元,加拿大约为24亿美元。由于对化学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对西医药对抗疗法的作用途径和理念的质疑,以及公众获得卫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加上人类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生物医学模式)向养生保健、被动治疗和在医生指导下的主动治疗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兴起了传统医学热潮。无论是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看,还是从卫生经济学、生态学、预防学、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角度看,中国的中医是最有前途、最重要的知识经济产业。因此,必须确立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不仅对于世界的医疗模式将产生巨大示范意义,而且还会为人类医学做出贡献,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系统科学(包括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信息科学及近代物理科学等深入的研究,中医传统理论的内涵和方法得到进一步验证,揭示了中医作为宏观科学的重要性及其未来的统帅地位。以还原论和构成论为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西医体系已经走到顶峰,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医学体系正在成为各国探索的目标。专家们预测,21世纪将是整体医学的世纪,中医药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贾谦等著、《中医战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左言富、中医药在国外、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3)、184。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