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论中医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净面尊者
时间:
2006-11-4 16:13
标题:
[原创]论中医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我在《我为医悲:中医正在各大中医院校里死去》一文中批评了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来进行中医科学化的做法,指出这种做法既浪费国家钱财,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在中医临床上无用的庸才(包括那些只会做课题、写论文而在临床上还不如农村世家中医的中医硕士、博士以及教授),并最终葬送中医的前途。这个批评招致了相关人士的质疑,质疑的声音就是:中医临床与中医科研是两回事,不能用中医临床来看中医科研。这种质疑看似有理,却经不起有效地分析。
一、中医科研是中医科学化的必然结果
中医不是科学,那么在中医的研究中,就不会有所谓的中医科研,也不会有中医科研的项目和课题。正是现在医药学界持着一种科学的(事实上是以西医为标准)眼光来看待中医,才制定出发展中医的主要政策和路线,那就是中医理论的客观化、标准化和精确化,一句化,也就是中医理论的西医化,或者说科学化,或者说“与时俱进”的现代化。
在这种错误的路线指导下,中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就被纳入了国家发展中医的主要方向。在那些中医理论西化研究者的自我意识里,中医理论没有象西医理论那样把患者的病因病机、诊疗方法以及中药解释清楚,所以要用西医理论和现代科技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本质;同时中医在临床治疗上也不象西医那样标准化和客观化,所以要按着西医理论的模式把中医理论标准化和客观化。于是,这个标准化和客观化中医理论以及揭示中医理论本质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医科研的主要内容,这样,科学研究就在中医科学化的政策指导下被纳入了中医理论研究之中。
这种中医理论西化或者说科学化的政策在如今的各大中医院校里得到了最为有力地贯彻与执行,这是与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科研条件和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的学院具有以下几种必备的科研要素:
1、科研场所、设施和设备
2、科研人员
3、科研后备人员
于是每年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由各大中医院校里的科研人员提出中医理论科学化的项目,这些项目又分解为许多相互关联的课题,每一课题都有相关人员来完成。科研经费基本上是由政府来投入,科研的成果除了由那些项目所导致的中医标准化和客观化理论以及所谓的揭示中医理论本质的西医理论外,还有通过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培养的硕士和博士。
因此说中医科研是中医科学化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二、中医科研与中医临床
我们知道,医学最终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治好病人,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那么一切医学研究都应指向这个目的,舍此别无他途。在中医领域里,不是没有研究,而是没有象西医那样的完全独立于临床之外的科研。
中国古代医家对人体疾病的考察是直接将人放在自然里进行的,而不是象西医那样分门别类地在生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或者说在其他研究室里进行。中国古代医家的医学研究是在临床上完成的,当然这需要他们首先要熟读医经、领悟医经的要旨,然后在临床实践中直接进行验证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存在层次和医疗水平。因此,古代医家的主要研究就是研读经典和进行临床实践,也就是说,这种医学研究始终没有与临床分开。临床疗效的提高不是象现代西医那样依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依靠中医家自己对医经领悟的深度与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
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促进医家对医经的奥旨领悟得更深,同时加深对医经的领悟又不断地增强临床疗效,二者处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之中。而现代的中医科研基本是脱离中医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中医理论的西化研究基本上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与临床完全脱离,同时这些实验室里的研究对中医临床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实验室里完成的解释中医理论的本质理论只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完成的西医理论的再表述,它所具有的意义无非就是显示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一致性,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同时把这种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本质。
这是一种很愚蠢的研究:
甲、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应用,需要用中医理论再向世人解释一遍吗?
乙、这种解释的西医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本质吗?
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本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认识人体而形成的两种并存的医学理论,为何非要以西医理论作为解释事物的唯一标准?所以,这种愚蠢的研究本身就是站在西医理论的角度对中医的一种间接否定。
另外,这种解释的西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中医治疗疾病,是通过传统的直觉类比思维、运用中医理论来对病人进行诊断与辨证实治的,那么那些解释中医理论的西化理论并不能有机地纳入中医理论这种自足的话语体系之中,所以,这样的研究理论就好似附着在中医理论上的一种恶性膨胀的肿瘤,不断地腐蚀着中医理论的肌体。
那些培养出来的长年呆在实验室里一味地做实验、写论文的研究生们,由于很少或从来没有进行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领悟医经,带着被训练出来的西医理论思维方式,在临床上对那些复杂的疾病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就是他们学非所用的可悲结局。
他们真正的价值就是继续呆在各大中医院校里,占据国家发展中医的大量资源,继续做着那些寻求中医理论本质的无聊研究,继续培养那些象他们一样在临床上一无用处的中医人才。
其次,那些中医理论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研究,在临床上应用也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古代医家在临床上对疾病进行治疗,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和对医经的领悟,因此,这种治疗具有非普遍性的个体化特征。古代医家治疗疾病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中医经典,而不是现代人整理出来的那些僵化的条文。
那么,中医学界和相关管理部门为何还要大力提倡这种中医理论的标准化与客观化?
西医理论的标准化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中药西制的需要却是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为了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争夺国际医药市场,进而发展本国的医药经济,大力鼓励中成药工业化。
中药西制,除了工艺和质量标准要象西药那样制定外,其药效学研究和临床验证完全按照西药的研究途径来进行,那么要想按照西药那样来对中药进行临床验证,就必须按着西医那样对病症(证)进行标准化和客观化改造,便于临床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评价。
然而,这样靠中药西制路线指导下制成的中成药在临床上治疗疾病又能发挥多大疗效呢?
实践证明,它远没有传统的中药汤剂来的有效。首先,它的中药成份是固定不变的,这不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特点。尤其是那些非处方药,患者买回后在没有中医师指导下任意服用,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仍然服用一成不变的中成药。其次,由于采用现代的一些工艺制法,如醇提、长时间的煎煮,都会导致部分成分丢失,进而大大地降低了疗效。
三、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科研对于中医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它不仅使得一部分中医工作者脱离临床实践做一些无聊的研究,而且也浪费了大量发展中医的人、财、物等资源。
由于这种中医科研利用大学本身固有的特征与优势,逐渐成为了发展中医的主流。它淡化了整个中医学界对传统的中医理论的把握和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随着中医学界整体医疗水平的降低,中医的临床疗效也就随之降低,这导致了中医临床的阵地更加萎缩,并将走向消亡。
中医科研喂养了一批无用的中医科研者,却葬送了中医。
(初稿于2006年11月4日)
相关链接: http://hexun.com/jingxiuyuan/default.html
作者:
行云流水
时间:
2006-11-6 10:52
标题:
[原创]论中医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理!
一切以“科研”为标准,产生出一代“科研”专家,把持中医药发展的大权,有意无意间将对中医有感悟,有疗效而“科研”不行的人,排挤出主流之外。
作者:
心物一元
时间:
2006-11-6 11:12
标题:
[原创]论中医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科研要搞,但不能这样做,类似用拖拉机来分析飞机原理一样,层次不同,结论多是错误的.
就象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区别一样,前者是无极限的运动,后者是有极限的运动(奥运会记录).我们的武术也被模式化体操化了,成了柔道跆拳道拳击的大杂烩.把少林武术的禅扔了. 各个行业都如此呀,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得病是很正常的.
作者:
净面尊者
时间:
2008-8-27 10:17
标题:
[原创]论中医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中医科研喂养了一批无用的中医科研者,却葬送了中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