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8-5 20:47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1/18 09:57pm 第 7 次编辑]


阴阳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688
五行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687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07
气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73
中医认识方法论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74
中医与西医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76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129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902
中医与科学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38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68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84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45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63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81
中医相关人物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78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6-8-7 23:12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陈版主确实很勤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8-7 23:20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9/11 11:47am 第 2 次编辑]

谢谢。
作者: wangerhong    时间: 2006-8-8 17:00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陈版主辛苦了!
能否再加个有关经络学说的主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8-8 19:2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下面引用由wangerhong2006/08/08 05:00pm 发表的内容:
能否再加个有关经络学说的主题?
经络学说以《医理探源》为主: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45&topic=174&show=0
此处的经络学说主题附属于“中医认识方法论”里: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2426&show=0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8-8 23:22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8/08 11:37pm 第 5 次编辑]


公告:由于版主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很难做到对主题帖子的日常补充与更新,欢迎广大会员采取自治的方法,依靠广大会员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力量,来维持完成此项工作。
主要思路:会员所发的新帖,如吻合某个具体的主题,可在该主题帖采取跟帖的方法,将该新帖的标题、链接地址附着于该主题帖的跟帖中。
具体操作方法:
一、复制链接地址:对准欲复制的对象(即点击进入处),左击键盘,将会弹出窗口,出现“复制迅捷方式”,点击之,即可完成链接地址复制;
二、打开具体的相关主题帖(如阴阳学说、中医与科学等),进行跟帖。跟帖中先写下新帖的标题,再重开一行,左击键盘,使用“粘贴”,即可将该帖的链接地址复制于此处;
三、点击“发表回复”,即可。
同时也欢迎发表原创帖多的会员,自行整理个人的原创帖,做成“专集”,以方便广大会员更好的浏览查阅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南京陈斌2006年08月08日 11:33pm 时添加 -=-=-=-=-
效果示范: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2423&show=0

作者: 心物一元    时间: 2007-3-4 15:59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人体内的能量转換系统]
  说的好!

作者: hulaiyuan    时间: 2007-6-14 14:38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谢谢陈板主厚爱。中西医结合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系统工程。阴阳五行气理论基本形成。但是风、寒、署、湿燥与生物结合尚未确立可在论坛上大家进行研讨。
作者: 杏林鸟    时间: 2007-7-3 13:35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陈版主辛苦了.天降大任与斯人也.
作者: 巫医之名    时间: 2007-8-3 21:21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非常感谢。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8-24 11:3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实。
作者: 中西医谁科学    时间: 2007-8-29 08:45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请斑竹把我的 现代科学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以恢复生理功能治疗非生理功能疾病  
帖子发上去.非常感谢。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9-9 08:17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气学说,再深、、、、
作者: wode11    时间: 2007-9-27 00:57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确实 勤勉!

作者: wlkk    时间: 2007-11-13 11:2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种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也需要专业素质。支持陈总舵主。
作者: 刘玉珍的学生    时间: 2008-7-27 18:01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告诉您中国中医药报办的“全球中医药论坛”的管理系统到底有多黑?
有一位中国中医药报办的“全球中医药论坛”的网民,于2008年6月28日在该论坛的“百家争鸣”栏目有一个“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的热帖,每天的阅读在200--300人次左右。虽然他平时很少细看◆此帖被阅读人次,但在2008/07/27 09:05am发完帖时,特意 看了一下,上面显示的是◆此帖被阅读 6651次◆,奇怪的是到了当天的2008/07/27 00:42pm显示的是◆此帖被阅读 3862 次◆ ,少了整整三千?而到了2008年07月27日 01:15pm◆此帖被阅读 3845 次◆又少了说明电脑的管理系统实在靠不住啊------
下面是中西医融合观 在2008/07/21 09:40am具体是451楼无意中留下的本帖当时被阅读的证据。他说“ 5000多人看着你们呢!”就是说在2008年7月21日9点45分,本帖的阅读人次已经超过5000多人次了,而今天是那天的6天以后此时宣示的是◆此帖被阅读 3872 次◆。到底是管理系统靠不住还是有别的原因?值得深思
欢迎网友们转帖
。中国中医药报办的“全球中医药论坛”的管理系统到底有多黑?如果这个“故障”无法排除,那么真正黑的便是管理的“人”了。。。。。。。
欢迎转帖!

作者: YYY19320415    时间: 2008-10-28 12:3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在百度填入 林中鸟袁文德 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
作者: YYY19320415    时间: 2008-10-28 12:41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轨迹有叁种含义1、一个点在空间移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2、轨道,天体在宇宙间按运动规侧运行的线路。3、比喻事物发生发展的道路。
针灸穴位,引出气感——酸、麻、胀、沉、热,气感的头部约有20公分长的气感浪,浪经过的线路感到气感,“浪”经过后感觉自动消失,所经过的线路被古书描述为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两千年前记录下的气感循行轨迹,也是轨道。后人对气感循行轨迹人文化、实体化,强化为管道,通气血,气到病除,强身健体,企图在人体上找到实体,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提出经络管道说,朝鲜学者金凤汉,竟然找到了经络管道,这就是迎合人意的骗剧;古中医书编者,迎合患者心意,在阳经上加针输气,把这段气感循行轨迹编入阳经,手足阳经是由气感循行轨迹的两段拼接组成。火箭是实体,轨迹是实体运行的线路,不同目的的火箭走了不同的轨迹,将不同火箭的轨迹拼接起来,这是错误。针灸手足阳经的井穴,引气感循行在肢体,加针输气穴,引出气感循行在阴经,把这样引出的两条气感拼接为阳经,这和拼接火箭动态轨迹一样,是无法实现的错误,金凤汉无法找到轨迹,用某生物细管代体经络,在显微照相中以假乱真,委罪自杀。火箭轨迹随着时间而消失,随着记录而存在,14经脉上的气感随着感觉而消失,但14经脉上的气感循行轨迹随着记录而存在,现实中只能复制、验证气感循行轨迹,轨迹出现之时也是消失之时,轨迹只能出现在记录之中,14经脉加奇经八脉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2008年9月12日写

作者: YYY19320415    时间: 2008-11-21 19:5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轨迹有叁种含义1、一个点在空间移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2、轨道,天体在宇宙间按运动规侧运行的线路。3、比喻事物发生发展的道路。
针灸穴位,引出气感——酸、麻、胀、沉、热,气感的头部约有20公分长的气感浪,浪经过的线路感到气感,“浪”经过后感觉自动消失,所经过的线路被古书描述为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两千年前记录下的气感循行轨迹,也是轨道。后人对气感循行轨迹人文化、实体化,强化为管道,通气血,气到病除,强身健体,企图在人体上找到实体,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提出经络管道说,朝鲜学者金凤汉,竟然找到了经络管道,这就是迎合人意的骗剧;古中医书编者,迎合患者心意,在阳经上加针输气,把这段气感循行轨迹编入阳经,手足阳经是由气感循行轨迹的两段拼接组成。火箭是实体,轨迹是实体运行的线路,不同目的的火箭走了不同的轨迹,将不同火箭的轨迹拼接起来,这是错误。针灸手足阳经的井穴,引气感循行在肢体阳经,加针输气穴,引出气感循行在阴经,把这样引出的两条气感拼接为阳经,这和拼接火箭动态轨迹一样,是人为制造的错误,金凤汉无法找到轨迹,用某生物细管代替经络,在显微照相中以假乱真,委罪自杀。火箭轨迹随着时间而消失,随着记录而存在,14经脉上的气感随着感觉而消失,但14经脉上的气感循行轨迹随着记录而存在,现实中只能复制、验证气感循行轨迹,轨迹出现之时也是消失之时,轨迹只能出现在记录之中,14经脉加奇经八脉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2008年9月12日写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8-12-23 17:33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回复王天寿先生
博主王天寿回复北平:(2008-12-19-21-03)
我们已经争鸣好久了,您的观点我已非常清楚,那就是经络仅存在于古书中,经络感传存在于人脑中,躯体上有神经节段,气感按皮节次序依次循行。我对经络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人体胚胎学、解剖学、经络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我并不认识你所说的中医研究院的某某书记,倘若我们的观点类同或相似,那是不谋而合。希望您能仔细阅读我的相关文章,看看我对经络的认识是否有道理。祝好!
北平回复王天寿:(2008-12-22-18-50)
林中鸟袁文德(北平)的观点确信,针灸皮肤,针灸信悉由感觉神经末稍传送人脑中枢对应点,对应点位于脑中的皮节带上,脑中的皮节带有前、侧、背三条,与体表皮肤上的皮节带点点对应;针灸信悉在脑中皮节带上形成兴奋灶,兴奋沿着皮节带循行,但感受者认定气感循行在体表,沿着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记录在古书上,保存至今已达2000年;如今现代人中的一部份人再读古书,带着隔世观念,认定经络是实体,是管道,通气血,濡养肌肤,健身长寿,说的天花乱垂,欺骗读者,你我观点类同,我想你不会反对上述观点的。
CCTV-电视公示,通过脑电图,定位脑皮层癫痫兴奋放电点位置,手术除去了病灶,癫痫根治,到那一天科学进步到定位针灸引出的兴奋灶在人脑的定位,经络的机理也就明确了。通过核磁共振,已发现针灸信悉引出脑中兴奋灶,科学不断进步,一成不变的思维在事实面前必将退隐,在圣诞节之际要像教会那样正确对待科学的进步,承认日心说,确认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王天寿先生不断引用有争鸣价值的文稿,诱导争鸣,这有益于百家争鸣,正方与反方的争鸣有益于人类。谢谢你的迷人操劳,祝你圣诞快乐。

作者: adhd    时间: 2009-4-13 09:41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是陈斌的目光和选择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8-1 15:04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由12皮部发展为14皮部和皮节带是创见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2009-8-1日)
    对经络本质的假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张柳青确认,起源于循经感传导。循经感传导是"经气"运动的反映,没有经络的循经感传导,就没有经络学说。
    陆鑫剑说:“不论任何人,把经络的十二皮部解说成“按经分配皮部而来”都是不对的。难道能把经络的十二经筋解说成“按经分配筋部而来”吗?道理是一样的。!”
    林中鸟袁文德说:皮部是古书概念的表达,它确切表达了气感循行经过的皮肤面积,这个面积用什么确定,我认为是用络穴确定,确切证据是古书标明:“错穴不错经”,是古书强调的概念,明确皮肤上有明确分界,络穴是分界的界桩,因此,按经分配皮部面积没有错,(12经)皮部是用络穴界桩发现的。任、督两经同样也有皮部,针灸任、督两经,引出的气感,起步与循行线路与任、督经脉一至。躯体有29对皮节,一分为三,左右合计共为六条带,定名为前、侧、背皮节带,每条带包涵有29个皮节,六条皮节带内总计包涵了14经;14经无能说清指天、指地,一方说引出气感指天,另一方说引出气感指地,争鸣的穴位在曲垣穴的上下,已达两千年,用皮节带认识,一指捅破,明白说清,是针灸落点无意识的偏移,甲方针在曲垣穴之上颈4神经节段,气感循行手阳明经,称为气感指天,乙方针在曲垣穴之下,引出气感气感循行在手太阳和足少阳胆经上,气感指地,两针之间仅仅相距不到一公分,但从神经节段认识,两针之间相距了七个神经节段,相当于七条肋间距离,其中五条神经节段因胚胎发育转移到上肢,针剌落点毫米之差跨越了七个神经节段。皮部和皮节带中包涵了皮节,皮节带决定气感起循在何处,循向何方,究其原因,皮节是指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猴实验结果,得出皮节与大脑感受点对应,在人身上截断感觉神经通路不能引出气感,证明针剌信息必须经感觉神经传送人脑才能引出气感,跨越皮节从生理学认识是跨越了脑中皮节,有关指天指地争鸣标明了皮节带的价值,12皮部是古人的贡献,由12皮部发展为14皮部和皮节带是创见,是林中鸟袁文德贡献。简述到此,谢谢读者。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9-21 17:30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09/21 05:32pm 第 1 次编辑]

                     “贪天之功以为已知”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dongyanccc恶意攻击,贪天之功以为已知,中枢兴奋扩散论由薛崇成教授提出来的。
    学术交流各说各的观点,本人不争谁首先提出来的,你想污蔑,你应当指明我抄袭的时间、出现在那一篇文章,我建议你有脸更要爱脸,处处胡诌不爱自家的脸,有损形象。中枢兴奋扩散论是网上通用名词,我只提了针灸信悉,信悉经穴位处的感觉神经,传送人脑对应点,在此点形成兴奋灶,引出了气感,气感沿着脑中的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循行的线路感觉在体表实质在人脑,古中医据此记录在书,定名为经络,从气通血通,气到感病除捻语捉摸,古书把经络定位在体表,我是一名真心实意的经络研者,必然要研究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我研究了络穴,研究了针剌落点,研究了气感起步循行与针剌落点处的神经节段的密切联系,研究了针剌一点,引出气感有规律的循行了全身,研究了气感循行去幻肢,仔细听取患者主诉,气感再由幻肢循行到健在肢体,研究了针灸高位截瘫无感觉的下肢,瘫痪处不能引出气感,但从健处肢体引出的气感,能循行到无感觉的下肢,绑在此处的高压止血带压力为600MMHG,不能阻断气感循行,这些研究早在1973年前后开始,这些结果迫使我自然而然的走向中枢扩散论,我同意中枢扩散论正确,由谁发现的我不争,我向发现者祝贺,向发现者之一薛崇成教授祝贺(包括吕承福、庄鼎、胡祥龙、和福建省中医研究院其他三人)。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9-24 10:12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09/24 10:22am 第 1 次编辑]

                          庆祝国庆60周年
                走在真理的道路上才能奋发前进,真理只有一个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认识某一问题的真理,认识不断提高,不等于出现了两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中医证候或状态是现象,不是真理,保留中医学的现象和治疗经验是保存文化,企图把它定为真理,这是幻灭的油灯。西医认识某一疾病的真理(实质),也只有一个,不同的时代对同一疾病有由浅入深,不断深入,是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是存在两份真理(实质);中医和西医对同一疾病有不同的认识,据此认为同一疾病有两份真理(实质)这是骗子的慌言,或是认识方法和思维概念、先进与落后认识之间的争鸣,争鸣之中只有一份真理(实质)。《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疝的记载,如《素问·骨空论》有冲疝、狐疝、颓疝、厥疝、瘕疝、贵疝、癃疝等。清代,《类证治载》中,对于疝有更多描述:“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睾丸,认为疝的发病与肝病相关,并原于任脉失常;而女子疝则称为带下瘕聚。《类证治载》一书中对于疝的认识与《黄帝内经》的说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黄帝内经》将疝之为责于督脉,并列颓疝而列有癫疝而已”。精读古书,古书认识停留在现象描述,名称众多,一病多名,没有道出一点实质。用现代西医学认识,疝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通常是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向体外突出的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和其它脏器,女孩多为卵巢和输卵管,有时按压平躺可消失,伴有不同程度酸、胀、痛感,有少数人无痛感。西医传统多用手术治疗,耽误治疗以至于发生嵌顿或绞窄(血液被阻断),造成肠梗阻、肠坏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女孩会严重影响以后生育。由古中医认识的疝跨世纪到西医认识的疝,这是历史过程,古书对疝的认识只能作为历史遗迹,保成在古书上。在真理的道路上,疝的实质只有一个!是腹腔压力突然增高迫使内脏冲破疝环腹膜进入疝囊所致。中医之疝与西医之疝有显著区别,真理只有一个,实质是关键。据此,古中医书只能作为古迹保存,数年前的西医老书早已走进了古墓坟堆,千年之前的中医古书也难逃此赍(志未遂而死去),存在决定是非,真理只有一个,实践检验真理。
        对经络,观点不同,观测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结论不是真理,某一阶段的某一认识接近真理,只能说某一认识沿着真理的道路前进。古书明说用气感循行轨迹记录为14经和奇经八脉,定名为经络,这是沿着真理的道路前进的基石,后人胡诌经络是管道,输送气血营养、能量流淌在管道中,气通血通,气到病除,还混入阴阳五行,四时节气,12时辰,这不是沿着真理的道路前进,这是后人的胡诌,是用广告谋利。真理(实质)只有一个,古人是根据病者主诉,把主诉的“气感”用循行轨迹(线路)记录在书,定名为经络。探索经络真理,只能沿着真理(实质)的轨道前进,才能探索气感的发生,才能探索气感与针剌落点,才能探索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才能探索气感与治病,观测脑痪患者,从健侧引出的气感能否能循行到无感觉的瘫侧,诺不能!是证明气感循行在人体大脑的重要根据;问题众多,必须避开胡诌,才能探索前述焦点,真理在前方,真理(经络实质)只有一个。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9-24 16:02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有总版主无私奉献精神,中医论坛大有希望。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10-7 17:27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10/07 05:48pm 第 9 次编辑]

                     探索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
     经络是古书记录下的现象,探索经络第一步,必须用针灸引出气感,人脑才能感到气感循行,才能复制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气感循行轨迹,有了轨迹(现象)才能追索经络本质。探索经络第二步,追索气感循行在何处,首先追索那些组织参与针灸引出气感,用局部麻醉药麻醉神经或选择脊髓横断后患者,追究针灸皮肤能否引出气感,用来追索针灸信息沿着那一条线路进入人脑(以引出气感为准绳),结果证明针灸信息沿着神经进入人脑。第三步,追究针灸信息到达人脑,气感循行在脑中,形成气感感受,感受沿着针灸落点处对应的脑中皮节带起步,按节段循行,气感起步与针灸落点之间有对应关系,林中鸟袁文德已作了大量记录和描述,明确指出针灸会阴穴引出六条气感的原因,是一针剌了腰、骶多个神经节段和两条皮节带接缝之间;争呜指天指地的原因,均由针剌落点落在曲垣穴偏上或偏下引发,即针剌在颈-6、胸-2接缝之上或之下造成。第四步,追索针灸信息到达人脑的证据,林中鸟已重复了几百人次,实测气感沿着脑中的皮节带循行,还用幻肢感传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证明针灸信息到达了人脑,在脑诱发电位地形上S1区显示出气感循行次序。第五步批驳混淆视听,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体表的经络之中,现知能量载体是ATP,生物信息的传递是神经,针灸信息经神经输送人脑,参与者有神经末稍、神经经干、神经交接点、脑细胞,有信息的交接必有ATP的消耗和补充(由血液供给糖),但不能空穴来风,跳开气感循行,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传递信息,调控全身为一体;经络是什么?古书明说:医者听取患者主诉,记录为气感感受的循行轨迹,定名为14经和奇经八脉,因此,经络是古书上的名词,是记录。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即古书之中)是无知者的谎言。
     上文是作者林中鸟袁文德针对张东炎的胡诌进行的批驳。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
一、古书原话经络的真实涵义。
二、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气感循行线路记录到古书,定名为经络。
三、皮节带的概念从那里来的!
四、杨上善、焦顺发、林中鸟袁文德沿着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医学前进!
五、幻肢上气感循行的存在,并不能否定经络的存在。
六、勘查历史走现代人的路探索经络。
七、经络是中医学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日----09年6月13日)。
八、“针灸穴位没有特异性”吗?
九、“经络”一词是古人编造的,哲医,你没有说错,不要否定自己。
十、随着事实的发现,经络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
十一、评说14经、、、(古书处处说用气感循行描述14经)。
十二、刺激皮肤上创伤性神经纤维瘤诱发的气感循行。
十三、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
十四、发现气感循行全身。
十五、讨论循经感传线路与穴位。
十六、气感循行线路是验证针灸落点在何处的判断指标。
抄录网页: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 (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新京报2009-10-6日版:揭开衰老与癌症之迷           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份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隐定。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能、开展新疗法。(附加)某些人也可随势宣布开发出脑炎、禽流感、煞思、爱滋病、癌症等等辩证治疗高着。可贺!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10-21 14:26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10/21 02:39pm 第 14 次编辑]

         不能停滞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原创—2009-10-20日作者:北平
    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记录下气感的循行轨迹定名为经络。经络是名词,只存在于古书上,人体体表找不到经络,经络不是实体。经络作为信条,作为中医学的理论,让读者信服中医;针灸现代人,用古书记录下的气感循行轨迹复制出了2000年前的14经和奇经八脉,现代人证明经络是气感感受的记录,是气感感受的循行轨迹,是经验,没有理论,“气到病除”是胡诌的典型,不是经验,如今有一批人死抱住经络,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反复胡诌,这和文化大革命中保皇份子同出一则,死抱住苏联集体农庄、中国人民公社不放。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代忠心耿耿为人民的刘少奇、邓小平时代一代伟人、后加江泽民、胡锦涛等许多伟人,继承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路线,披荆斩棘,摆脱错误,奋勇创业,这才有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家要前进,科学也要前进,不能停滞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上,胡诌只能引导中医学走向衰亡。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10-25 09:48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从端粒、端粒酶破解DNA(细胞)复制,从气感循行破解“经络”
大多数细胞核中有几十条染色体,这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含有各种指令,这就是基因,参与合成上千万种蛋白质,在化学层面上构建并控制着生命体。三位科学家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技术,标识出了构成脱氧核糖核酸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让我们知晓了DNA的外貌,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DNA功能的机理。在医学上,研发新的抗菌素,用于拯救生命,怀有不可估量的价值。DNA如鞋带,两端有塑料结,这是今年诺贝尔奖金得奖者三人的合作项目,这个塑料结定名为端粒,实验中,在DNA两端如没有端粒,加入端粒酶,接着就产生端粒,位于鞋带的的两端。年青人端粒长,细胞复制拷贝快,端粒每次复制每次变短,老年人端粒变得最短,复制拷贝慢,不能复制时,导致(脑)细胞死亡,活细胞减少,进入老年痴呆。癌症是在某因子(包括端粒酶?+未知因子?)作用下,DNA两端端粒增长,复制大量同一种细胞,这就是癌细胞,这就是癌症。致癌因子未被发现,因此,征服癌症的时代留给后人。盼望网上朋友们不要空想针灸能治癌。经络是名词,是用针灸引出的气感循行线路,记录在书,定名为经络,是感受,不是分子,也无法找出原子,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后人添加了各种概念,经络是管道,能量信息流淌在管道中,强身健体,气到病除;用分子、原子无法破解经络,只能沿着气感感觉,摸索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经过林中鸟袁文德、吕承福、庄鼎、薛崇成、胡翔龙等共同努力,明确气感感觉循行在人脑中枢,从气感循行特色(特色:指针剌落点与引出气感起步位置中显示的与气感循行节段上的相关)和气感按神经节段次序循行全身,循行幻肢,破解和明确了气感是人脑感觉,实质循行在人脑中枢,但患者错觉在体表,古代作者根据患者主诉,误定经络在体表,现代读者必须纠正,未解的课题众多,有待后浪推前浪,继续前进。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

作者: 伯龙    时间: 2009-10-25 20:08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牛皮癣!!!!!!!!!!!!!!!!!!!!!!!!!!!!!!!!!!

作者: xxx19320415    时间: 2009-11-28 11:03
标题: 【整理】《百家争鸣》主题帖子集锦
                      再说皮节带是如何发现的                     
               2009年11月27日原创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古人定名为皮有所部是什么现象,按四肢长轴环状按排针剌落点,引出气感循行在不同的经上,络穴是界桩,针剌落点越过界桩,引出气感起循在另一条经上,据此、从治疗观观念气到病除认识,古人又总结为错穴不错经,络穴是出现错经的交界点,这个概念就是皮有所部。用科学认识古人观点,皮有所部的真实价值决定于针灸落点,落点处的皮节和落点处的皮节带决定引出气感的起循和其循行线路,针在曲垣穴之上颈-6神经节段,引出气感指天,循行在手阳明经,针在曲垣穴之下胸-2神经节段,引出气感指地,气感循行在手太阳和足少阳胆经,古人和后继者不从现代科学认识皮有所部,使指天、指地争鸣持续至今。用现代科学认识,阴经、阳经都包涵在皮节带中,针灸引出的气感感觉在体表,实质循行在人脑,脑中也有皮节带,与体表皮节带点点对应,针灸信悉通过神经传送脑中皮节带对应点,引出气感,气感沿着脑中皮节带循行,患者把感觉到的循行线路说了出来,听者古中医边听边记录,记录的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把记录的轨迹定名为14经和奇经八脉,称为经络。
皮节带是林中鸟袁文德的发现,但其根源来源于古书,古书记录,指明皮有所部,络穴就是来源于皮有所部的认识;针剌皮肤上任何一点必然涉及此处的皮节和皮节带,皮节是神经解剖学、胚胎发生学上的名词,生物学和相关医学资料都有明确记录,皮节带是本文的创新,用古书记录的皮有所部的思路进行实验,环绕胸腹、四肢,用单针针剌,引出气感循行,观察气感循行全身,特别着重观察引出气感的起步,据此发现了皮节带,凡针剌引出的气感起步在阴经上,此处的皮肤属于前线皮节带;凡针剌引出气感起步在阳经上,此处的皮肤属于侧线皮节带,针剌引出的气感起步在脊背中线两旁,此处皮肤属于背线皮节带;生理学、胚胎发生学已知,皮肤上的点与脑中的点,点点对应,据此,脑中同样有与此相对应的皮节带。
   我发现的皮节带分布,有利于针灸医生临床应用。具体分布简述如下:(1)前线皮节带:在胸腹部位于锁骨中线之内,上肢位于屈侧,面积占周径2/5,下肢位于内侧,占周径的1/2;(2)侧线皮节带:在胸腹部位于锁骨中线之外,跨越到脊柱中线5-7公分外,上肢的伸侧,占周径的3/5,下肢的外则占周径的1/2;(3)背线皮节带位于脊柱中线旁5-7公分以内,引出的气感循行在督脉经线上;单针针剌背线皮节带,引出引出两条气感,沿督脉上循项、头、面、唇、舌、咽、喉,再继续下循,横向循行左右两侧上肢的阴经,由手沿阴经返回前胸中线,合并为一条,再沿任脉下循,到耻骨联合,又一分为二,沿左右足少阴肾经下循足;督脉上的另一气感下循肛门,再沿左右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感觉为一条)循行去左足和右足,到足后沿足少阴肾经和足少阳胆经上循(显示出为两条),可以继续循行全身。
   针灸落点明确,由此引出气感起步位置也明确,针剌落点决定气感起步,气感是感觉,是酸、麻、胀、沉、热等,感觉只存在于人脑中枢,据此体表的皮节带与脑中的皮节带点点对应,气感感受只能循行在脑中的皮节带上,幻肢上的气感循行是强有力的左证,据此,所谓经络只能存在于人脑中枢,古书记录的经络是气感感觉,由被针灸者用嘴说出的感觉,听者古中医记录在书,记录的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定名为14为经和奇经八脉。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针对某事无可争辩的思维,才能跃升为科学,上述所言已经过了38年验证,如有不同认识请明示、相互交流,提高科学思路,纠正错误,提出新的论点,谢谢!!!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3-8-7 17:03
支持南京陈斌的工作。陈斌先生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3-8-30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3-8-30 16: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3-10-24 05:13
向陈总问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3-11-11 13:54
陈总版辛苦了。
先生勤勉有加、笃定踏实,实乃中医人之楷模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