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讨论升降出入 [打印本页]

作者: zfz3610    时间: 2008-5-28 09:52
标题: [原创]讨论升降出入
[watermark]    文字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器者,生化之宇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
    气机升降出入的一般方式.
    1 在下者宜升,在上者宜降.
    肝,肾,脾在下,气机宜升.心肺在上,气宜降.
    2 阴升阳降
    五脏属阴,宜升.六腑属阳,宜降.
    3 左升右降
    肝生于左,肝宜升,肺生于右,肺宜降.
    上述皆见于内经,看似矛盾,但有至理在内.上说,器者生化之宇,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就是说,脏腑整体上有升降出入,但是每个脏器本身也有升降出入.无非就是侧重不同.
    肝气左升.肝为少阳,内藏相火.为生发之气.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虽以升发,疏泄为主,但也宜藏,宜入降.方不至于肝气的升发太过.肝升散为主,也宜蒇收敛,方可发挥正常功能.肝欲散,以辛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肺 肺气右降,以降收为主,方不至于肺气上逆.肺之肃降虽为主,但肺之宣发也非常重要,肺之散精于皮毛,就是宣发功能的体现.而通调于水道,是肺之降功能的体现.肺又主气,肺气降,一身之气皆可降,胃大小肠之化物传导,赖肺之降也.肺本身就有升有降.肺苦气上逆,以苦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脾胃 脾主升清,脾为湿土,喜升喜燥.胃为燥土,喜润喜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机.中焦气机正常,则升者升,降者降,一切正常.中焦气机失常,则上下逆乱,百病丛发.所以,脾胃升降也入是至关重要.
    肾 肾主藏精,主垫,以静藏为主,但肾水宜升,以上济心火.肾藏元阳元阴,对于全身水液的代谢至关重要,其气化功能赖肾阳之升.肾又藏生育之精,也须定时排泄.肾有藏有泄,以藏为主,以泄为次.肾水上升.
    心 心火宜降,下济肾水.心主阳气,部于体表,又有一定散升的趋势.
    脏者,地气之所生,藏精气而不泻,能实不能满.六腑者,天气之所生,传化物而藏,能满不能实.奇恒之府,地气之所生,其气象天,藏而不泻.奇恒之府本身也有出有入.如胆内藏精汁,也须定时排泻以助化物.女子胞的排出月经等等.
    脏腑的升降出入,侧重不同,但都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升降也入不能太过不及.升已升则降之.如肝气的升发太过,则肝阳上亢,肝火下炎等,则须滋阴降火,平肝潜阳.
    临床注意本脏腑的升降出入,腑脏之间的升降出入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能行能散.苦能泄能降,酸能收.再配合芭物归经就可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
    典型方剂:升降散 升陷汤 补中益气汤等是调气机升降的.调气机出入的,小柴胡汤,八正散,封髓丹等是调出入的.
    本人一点浅见,不周之处,请赐教.[/watermark]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8-5-28 13:02
标题: [原创]讨论升降出入
调理气机治则精义
重庆 刘世峰
摘要  笔者根据《内经》对天体和人生命起源的认识,从天人相应观出发,以天地升降运动规律为依据,论述了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认为气机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调理气机是治疗人体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该治则涵括了:补气、益气升阳,补肾纳气,益气固脱;理气、行气、破气、降气,开闭散结等治法。在临床实践中,气病无处不在,调气治则运用频率较高,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应将其纳如中医治则范畴深入研究。
1.问题的提出  祖国医学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天元之气,人体生命形成于天地之气。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重点而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病理、病证及治则等内容。张景岳说:“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也。”其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又贯穿全书,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基于对宇宙万物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内经》认为天地万物,日月星辰肇始于天元之气。《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 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星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明确指出气是万物形成最原始的物质基础。“天地万物既然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所以能生,亦当权赖此气,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1)故《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亦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医学离开了气及气的运动变化就无法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临床立法治疗。
就人体而言,人有阴阳气血。所谓阴阳气血,即阴为人体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是指人体具有温煦作用的脏腑功能;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及脏腑功能活动;血是运行于脉中具有濡养作用的红色液体。(气属阳,气虚不是阳虚,气逆也不是阳亢,犹血属阴,血不等于阴一样。)阴阳的偏胜偏衰固然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气的虚损或阻滞,脏腑生理之气(功能)的升降失调,亦是产生疾病的重要环节。
2.生理与病理 人体与天地相参,天地之气相召,升降不息。《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人身是一小天地,故这种升降运动同样存在于人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腑相配合,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贯通上下。脏腑之间,在功能上升降相因,维系制约,运行不息,保持有机整体的平衡协调。正是这种升降运动推动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一旦升降出入活动终止,生命也就宣告结束。“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体脏腑间的升降运动具体表现为:脾胃同居中土,脾气能升清阳上达;胃气能降浊阴下行,二者共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主升,肺主宣发、肃降,肝气的升发,有助于肺气宣散,使其不至壅闭不宣;肺气的肃降能够抑制肝气,防其升发太过。心属阳属火,位居上焦,肾属阴属水,位于下焦。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也全靠气机的升降出入。此外,“肺与肾一上一下,上则主气,下司纳气,上为水之源,下为水之主,水气相贯,全赖肺肾的升降功能。”(2)脏腑功能活动的平衡协调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而营养之气(水谷精微之气和大自然清气)又是脏腑功能活动赖以存在和壮旺的物质基础。营养之气同功能之气相互消长,平衡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运动。
疾病的病理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表现。由于气具有以上生理功能,因而在病理上,任何气病的产生都离不开营养之气、脏腑之气的虚损;气机阻滞或脏腑功能升降失调。“由于气机的广泛存在,所以邪气侵入人体,多首先作用于气机,影响其协调功能,呈现升降出入无序、相因关系破坏的气机紊乱状态。”(《中医精华浅说》)故无论饮食劳倦耗伤脏气,外来邪气的干扰,或情志因素,体内病理产物的蓄积,都能直接造成脏气虚衰,气机阻滞或脏腑功能升降失调而产生疾病。凡素禀不足或饮食劳倦,造成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以致气的虚衰,某些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者称为气虚;情志因素或痰、湿、食、瘀,使气的运行受阻,称为气滞;气的虚损导致气上升不及时,称作气陷;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气不能内守而外逸者,称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作气结,甚则气闭。非但如此,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还“能影响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各方面功能的协调平衡。若气机失调,可涉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等各方面的多种病变。”(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诚如张景岳所说:“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耗。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根据气病产生的机理,可知“调气”乃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3.治则及内涵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每一个中医临床工作者处理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不管你有意识无意识,不管你的指导思想(治疗原则)正确还是错误,你在处理疾病时客观上都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立法用药。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来源和形成于《内经》,后世虽然有所发挥,终不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调理脏腑气血,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方面。长期以来,中医在临床上正是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拟定相应的治法,以应付错综复杂的病变。这些原则的制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从整体观出发,根据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致病因素,邪正双方力量情况,提出的处理原则。由于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生理功能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贯穿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而气的虚损、阻滞,或脏腑生理功能的升降失调是产生疾病的重要环节,故调气治则亦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调气,即气虚者使之强,气滞者使之行,下陷者举之。上逆者降之、平之,外脱者固之,内闭者开之。具体地说,调气治则包括:益气补气,理气破气,益气举陷,补肾纳气,补气固脱,降气平逆,宣肃调和,行气开闭等治法。由于气病无处不在,故调理气机治则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对临床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应将其纳入中医治则范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今庸主编:中医学辩证法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2页。
⑵、杨方尧:升降相因与方剂配伍,新中医,1987年,(7):1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8-5-29 19:41
标题: [原创]讨论升降出入
好,学习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