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还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把人的生理与人的心理关联起来,把病患的发生与人的情绪变化关联起来 ...
下面引用由初学者在 2009/04/22 11:18pm 发表的内容:
李振宽先生的两篇文章十分精彩!文章充满历史唯物观和辨证唯物观,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精辟的概括和论述,对中医药之所以落后及如何发展,做了透彻的分析。李先生说非医学人士,但认识比医学人士 ...
下面引用由李振宽在 2009/04/22 04:38pm 发表的内容:
2、“阴阳五行”为中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3、“阴阳五行”附会生理病因将导致认识的局限性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4/26 08:28am 发表的内容:
2、科技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第一阶段,在人类活动的初期,是科技的萌芽阶段。人们在生活和劳作的过程中,最初的科学发现是对自然物的直观认识。表现在技术上,是对自然物的直接使用和简单加工。这个阶段,科 ...
下面引用由李振宽在 2009/04/22 04:38pm 发表的内容:
... 一方面,由于任何一项技术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因此技术的发明必源于科学,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进行创造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又要借助技术的力量,技术的进步将给更深的科学原理的发现提供探索的武器。技术应当升华为科学,科学又需要转化为技术,彼此促进与发展。
从以上对“玄学”的概述可知,“玄学 ”属于哲学,而我们的中医则属于自然科学,这是两个概念范畴。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混淆着两个概念范畴呢?其原因,是他们只知道什么是中医,而对科学及科学分类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才把哲学社会学混同于自然科学。...
中医和西医都是自然科学中的医药学,科学是它们的共同属性。那么,为什么中、西医理论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