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打印本页]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9 15:47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清.程国朋
人身之病,不离乎内伤、外感,而内伤外感中只十九字尽矣。如风、寒、暑、湿、燥、火,外感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夫阳虚、阴虚、伤食,内伤也。总计之,共一十九字,而千变万化之病,于以出焉。然病即变化,而总不离乎一十九字,一十九字总之,一内伤、外感而已。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道中必须提纲挈领,然后拯救有方。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9 16:10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摘)
......
凡病之来,不过内伤、外感、与不内外伤,三者而已。
内伤者,气病、血病、伤食、以及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
外感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
不内外伤者,跌打损伤,五绝之类是也。
病有三因,不外此矣。
至于变症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论治法,不过七方与十剂。
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者,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也。
精乎此,则投治得宜矣。
外感之邪,自外而入,宜泻不宜补。
内伤之邪,自内而出,宜补不宜泻。
然而泻之中有补,补之中有泻,此皆治法之权衡也。
......
作者: 孺子学医    时间: 2004-9-11 17:45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xuexi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13 14:35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B]火字解[/B]
从来火字,内经邮壮火、少火之名,后人则曰: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种种不一,而朱丹溪复以虚实二字括之,可谓善言火矣。
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入,势犹贼也。
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势犹子也。
贼至则驱之,如消散、清凉、攻伐等药,皆可按法取用,盖刀枪剑戟,原为驱贼设也。
子逆则安之,如补气、滋水、理脾等药,皆可按法施治,盖饮食器用,原为养子设也。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13 17:11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寒热
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冷与喜热,烦躁与厥逆(厥逆,手足厥冷),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
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
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虚实
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旧,禀之厚薄(禀,赐谷也)。脉之虚实以分之。
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
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表里
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
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黑黄,脉息沉,此里也。
阴阳
病之阴阳,热者为阳,实者为阳,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里者为阴。
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热邪达表,阳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
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
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
寒证而喜冷饮,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
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
寒证而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
寒证而反烦躁,与坐卧泥水之中,名阴躁也。
有汗而为实证,热邪传里也。
无汗而为虚证,津液不足也。
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
恶热、口渴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
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14 17:06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下面引用由申易2004/09/13 02:35pm 发表的内容:
火字解
从来火字,内经邮壮火、少火之名,后人则曰: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种种不一,而朱丹溪复以虚实二字括之,可谓善言火矣。
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自外而入,势犹贼也。
虚火者,七 ...
驱贼火有四法
一曰发:风寒用闭,火邪内郁,宜生发之,如升阳散火汤之类是也。
二曰清:内热极盛,宜用寒凉,如黄连解毒汤是也。
三曰攻:火气郁结,大便不通,法当攻下,此釜底抽薪之法,如承气汤之类是也。
四曰制:热气拂郁,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来真水有亏,不能制火,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滋其肾。如地黄汤之类是也。
养子火有四法
一曰达:肝经气结,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
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
三曰温:劳役伤神,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
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之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4-9-14 17:07
标题: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下面引用由申易2004/09/09 04:10pm 发表的内容: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摘)
......
不内外伤者,跌打损伤,五绝之类是也。
...
五绝者,一自缢,二摧压,三溺水,四魇魅,五服毒。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