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分享]古代名医成才启示——心性(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鸣钟教授    时间: 2009-6-14 14:54
标题: [分享]古代名医成才启示——心性(一)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古今医籍,汗牛充栋,虽读到头白,亦难尽阅。故初学者,有望洋之叹;饱学者“百岁仍多未了缘”。笔者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及《历代名医医案选讲》的教学中深切认识到,历代医家从初学到饱学,从无名到成名,皆由心性、耐性与悟性而获得成功。兹就愚见所及,浅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1心性———治学基础
心性,指医家的处世态度与治学主张。表现在性格、性情、情操、修养、医德诸方面。如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谦虚谨慎、仁爱悲悯、宽容豁达、诚信朴实、沉潜宁静、严肃缜密、立说全善、博施济众等,是名医治学成功的基础。
古人习医,有幼承家学、博通诸科者,如薛立斋、叶天士;有师承授受、名师高徒者,如朱丹溪、戴思恭;有科场失意、弃儒习医者,如张元素、杨栗山;有幼年失怙、发奋图强者,如皇甫谧、钱钟阳;有庸医误病、奋攻岐黄者,如方有执、黄元御;有亦儒亦医、良相良医者,如王肯堂、王节斋等。他们习医的原因虽异,从医的目的则同,都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所谓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或“良医良相,盖兼体之矣。”
古人多以字号和书斋,表达其心性与志向。如明末温疫学家吴又可,自幼喜医,淡泊名利,不入仕途,以“淡斋”为号。当温疫流行,危害甚众,古无明训,诸医乏术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实地考察“,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平日所用历验方法”,撰著《温疫论》,详尽阐发了温疫的病因、途径、部位、传变、鉴别、治则、方法、调理等独到见解,使温疫辨治有规矩可循,真乃性淡心志远,宏论益万世“,询堪方驾长沙矣”。
                      ——张鸣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 观察家    时间: 2009-6-29 17:47
标题: [分享]古代名医成才启示——心性(一)
做事先做人,治医先治心,心性是治学的基础,愿初习医者,三思。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