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鸣钟教授
时间:
2008-10-20 10:24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watermark]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随感诗:
老师是园丁, 辛勤在杏林,
授业解道惑, 教书又育人。
钟正所在的中医604班,有四十多个同学,大都来自农村。其中有三位同学出身中医世家,自幼就喜欢中医,并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其他同学普遍存在重西轻中、专业思想不稳定,别的班也存在这种现象。为此,学校领导在政治课上,着重进行巩固专业思想的教育。
讲政治课的是教务处的冯世运处长,也就是给钟正回信的那位领导。冯处长的口才很好,从讲话中可以看出,既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在强调学习中医的重要意义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优美的自然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同学们的印象很深刻,并受到极大鼓舞。
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先中医后西医,先基础后临床。由于是初中毕业上大专,五年连读,所以早期开设的课,多是与中西医学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这些课比较现代、直观,同学们很容易接受。对于初学中医的同学们来说,最喜欢上的课是《医古文》。《医古文》是中医院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它的性质既有异于古典文学,也不同于古汉语概论,它是“以文为主,兼顾医学”的中医入门基础课。
教《医古文》的鲁青石老师,不是医生,原是学文科的。因在医校教学,对中医知识很熟悉,满腹经纶。口若悬河,风趣幽默。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他把课文涉及的医学文献、医家传记、医林典故、医著序言、医学论文及医案医话等内容,讲的绘声绘色。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欢声笑语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古汉语基本知识,一定的文言词汇,常见的医药术语;还学会了利用各种工具书,查阅浅易的中医古典著作。为以后提高古汉语修养,独立钻研中医古典名著奠定了基础。
有一次讲课,他说:“从前,江南有个医生,乘船出诊。闲着无事,站在船头观赏两岸风景。忽然,听见岸上有人高喊‘船家!请将船往中间划!’船家闻之,急忙把船划向河道中间。医生很奇怪,就问艄公‘这行船和行路一样,都须靠边走,以免碰撞。那人为何不让边行呢?’艄公道‘我这船是新船,船体上涂着一层新桐油。他在河边种了许多菱角,菱角触上桐油,就不长了。’医生听罢,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如此’。
医生到了病家,病家说:‘昨天是端午节,小儿不知饥饱,贪吃了许多粽子、糯糕。今天早上起来,肚痛肚胀,哭闹不安。已请几位大夫看过,用药后,既不吐,也不泻。无奈,只好远道请您来治。’那医生诊查后,亦无良法。忽然想起艄公的话,急忙问病家‘能找点新桐油吗?’病家不解,,连说‘有!有!’医生将桐油少许,灌入患儿喉中。不久,就听患儿腹中雷鸣,又过一会,先是呕吐,接着腹泻,吐泻出的全是难闻的宿食败味。慢慢患儿安静下来,渐渐入睡。医生开了点善后之药,并交待注意节食。病家连连称谢,感激不已。”
鲁老师看大家听得入神,接着说:“粽子、糯糕与菱角粉同类,粘滞难化。菱角怕桐油,类推粽子、糯糕,也怕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微微不可忽,处处皆学问。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善於观察,举一反三。记得有个古庙的柱子上,刻着一幅楹联‘天下事了有未了,何不不了了之;四海法法外有法,当知非法法也’。上联是说对于那些鸡毛蒜皮之事,不要过于纠缠,以免因小失大。下联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有常法,有变法,甚至有不是法的法,凡事要懂得知常达变。”同学们听后,深受启发。
他还说了一件事,有年暑假,他回农村老家探亲,不慎感冒,到村卫生所看病。诊所的大夫,看他佩带着“润州医专”的校徽,忙客气的说:“您说吃啥药吧?”他笑着说:“我在医专是文科教师,不懂医,请您给费心看看吧。”大夫看着他,半信半疑,谦让再三,才诚恐诚惶的诊治。鲁老师讲完校徽的故事,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不要轻看这块小小的校徽啊!他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代表着学校的教学和医疗水平。你们现在学的扎实不扎实,将来技术过硬不过硬,密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啊!”同学们听后,不由自主地看了看各自佩带的校徽,第一次认识到了它的份量。
课后,钟正请教鲁老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鲁老师说:“方法很多,主要是多读书和多背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赋诗、作文、绘画或书法,只有多读书,才能脱俗,自成一体。你从现在起,按照《医古文》课上学的文章和我推荐的古今名著,若能选读一百本书,背一百篇序,到那时就能看出效果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啊!”鲁老师这番话,给钟正指明了学习的门径。临别,他嘱咐钟正,近期可先借本或买本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好好读读,以提高对文言虚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钟正谢过老师,谨记师嘱而去。
随感诗:
初习中医心各异, 学啥都觉很新奇,
自然灾害食品缺, 体育课上练太极。
钟正同宿舍的杨福春,性格内向,擅长美术和镌刻,课余多潜心绘画。毕小奇好动不好静,善于交际,遇事爱显示自己。朱年丰是班干部,热心公益活动,经常忙班里的事,很少在宿舍里。王玉瑞是苏北人,地方口音很重,说起话来不易听懂,但字写地很好,刚劲有力。沈经纶的父亲是常州名医,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中医。同屋的几个同学,性格各异,却对书法有着共同的爱好。钟正深受影响,见谁的字好,就学谁。写来写去,写成了“四不像”。
星期日早饭后,杨简提议上街逛商店,钟正首先表示赞成,杨福春、沈经纶和王玉瑞也同意。朱年丰因班里有事不能去,毕小奇推说亦有事,两人先走了。杨简说:“大西路很热闹,咱们先去那逛吧。”钟正说:“你是润州通,你说哪好玩,咱就去哪玩”。
杨简领着大家顺解放路向南走,路上人很多,他们边看边说,一会儿就到了大西路口。大西路在解放路的西边,是条老街道,没解放路宽,老店铺多,更热闹。正走着,钟正发现路南有家商店门前的牌子上写着:“处理牛角印章,每个2角”,就对喜欢镌刻的杨福春说:“咱去那看看吧。”
大家穿过马路,进到店内,见柜台前有个竹筐,筐内堆放着许多牛角印章盒。拿一个摇摇,里面装的有印章,盒盖却打不开。营业员过来解释说:“因为打不开,才便宜处理。”杨福春对印章料很内行,他看了看,对钟正说:“牛角印章料很贵,但若打不开,再便宜也没用啊。”钟正拿着牛角印章盒,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做工很精致,没有丝毫残疵,想了想,对杨福春说:“这印盒既然能合上,就一定能打开。咱们每人买一个,回去再慢慢想办法打开吧。”大家觉得钟正说地有理,就都买了一个。
出店门,没走多远,钟正看见有家店铺的水泥墙角窄而光硬,忽然灵机一动,近前将牛角章盒对着墙角用力一推,盒盖竟推开了。他高兴地叫大家都来试试,结果盒盖都打开了。倒出里面的印章,亦是牛角的,经杨福春鉴定是正品。大伙非常高兴,纷纷请他给刻成印章。杨福春为难地说:“我平常是在枣木、梨木上练镌刻,玉石、牛角还没刻过。万一刻不好,岂不有负诸位美意。这么好的牛角章料,还是到刻字店,请专业师傅刻吧。”大家想想亦是。
往西没走多远,就有家刻字店。进店一问,刻字师傅说:“刻牛角章,一个字一角五分。”沈经纶和王玉瑞嫌贵不刻,杨福春亦嫌贵,回去自己练着刻。杨简和钟正一合计,俩人的名字只有俩个字,刻下来每人三角,还不算贵。杨简选篆字,钟正选隶体,付了浅,刻字师傅说:“一小时后即能刻好。”杨简对大家说:“这里离伯先公园很近,咱们到那玩玩,回来顺路取章如何?”众人说好。
从刻字店出来,往西走,又逛了几家商店。到了西头南拐,地势渐高,就是伯先路了。伯先路比大西路窄的多,伯先公园在伯先路中段路西的云台山上。此园是1926年为记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历时五年建成。一进园门,首先看到的是赵伯先烈士身着戎装、双手握望远镜、腰挎指挥刀、挺胸正视前方的高大铜像,英武感人,栩栩如生。底座上刻有赵伯先简介。园内两侧有石阶,杨简领着大家从南侧石阶上山。到了山上,虽有黄叶落地,树上的绿叶尚稠。山下的西南方是润州火车站,西北方可以看到金山寺。沈经纶和王玉瑞是初次来,感到很新鲜。他俩去学校报到时,在火车站曾远远的望过这座山。如今站在山上,居高临下,再看火车站,别有一番感受。杨简、杨福春和钟正已多次来过,杨简说:“咱们坐这歇会儿,认他俩去玩吧。”沈经纶和王玉瑞高高兴兴地去山上各处转悠了。
杨简仨人正闲聊着,忽见东北方上空浓烟滚滚,急忙站起来观看。王玉瑞操着苏北腔喊道:“快来看,失火了!”只见黑烟越来越浓,不久便传来了消防车的警笛声。杨简说:“好像是在大西路,咱们下去看看。”他们就近从北侧石阶下山、出园,刚走到伯先路北口,就看到许多围观的人,在纷纷议论:“幸亏火势不大,扑救及时。。。。。。”杨简他们看到大西路西口,路北的一家店铺狼藉满地,被水浇灭的焦木还在冒青烟。感叹地说:“一小时前,还好端端的商店,现在竟烧成这个样子。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他们往回走,路过刻字店,印章已刻好。杨简和钟正看着精美的印章,爱不释手。杨福春啧啧称赞:“专业水平,出手不凡。”边走边议,在大西路东口,碰到班上的三个女生,陈小香、陆小芳和柳玉琴。她们是去大市口逛书店回来,陈小香买的是《古今医案按》,陆小芳抱着一卷挂图,柳玉琴拿的是《针灸大成》。陈小香也是润州人,杨简和她很熟,笑着介绍说:“小香可是个才女呀!她父亲是润州中医院的名老中医,幼承家学,青出于蓝。”说罢又问陆小芳:“你这多才多艺的文体委员,买的是啥宝贝呀?”陆小芳故作神秘的说:“暂时保密!”杨简见状,没好意思索看。王玉瑞和柳玉琴是苏北老乡,听说陈小香是门里出身,亦趁机夸赞说:“柳玉琴的父亲,是我们县的针灸高手,她早就会针灸治病,人称‘小华佗’呢!”沈经纶是行家,一看她俩买的书,就知道根底不浅.悄悄对钟正说:“读医不如读案,针灸大成,大成针灸,你以后要精读此书。”钟正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对中医又亲近了许多。说着说着,就回到了学校。
晚上,生活委员朱年丰开完班会回到宿舍,给大家说:“由于副食品供应缺乏,为保障同学们身体健康,学校决定减少剧烈活动。今后体育课暂改为教练太极拳,”朱年丰还没说完,大伙一阵欢呼。待稍静下来,他接着说:“每周半天的劳动课,改为每年集中一个月,到郊区的学校农场种菜,以弥补主食的不足。”刚说完,就响起热烈掌声。钟正听后特别高兴,他自幼就喜欢拳术,苦无名师指点,结果一无所获。今有此机会,一定要学好练好,以增强体质。
星期三下午,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徐玉华,身穿白色中式套装,脚穿白色网球鞋,周身上下,干净利落,显得十分娇健精神。文体委员陆小芳,本来就漂亮,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脚穿白色运动鞋,更加秀美,手里拿着一根教鞭和一卷挂图。俩人站在一起,简直就像“观音菩萨”和“善才童子”下凡。同学们交头接耳,评头论足,嗡嗡不已。徐老师举手示意,待大家安静后,先简介太极拳的发展史,接着讲介练拳要点。她说:“首先选好场地,地面宽敞平整,环境幽静。然后心平气和,背北面南站立,两腿分开与两肩齐,两目向前平视,专心致志。每个动作随着呼吸,不疾不徐。起式后,眼随手动,柔里带刚;收式时,仍回到起式处。”说完示范一遍,大家看得入神。她让陆小芳展开挂图,接过教鞭,又细讲了几个动作。然后,教大家排好队,向后转,拉开距离。她和陆小芳并排站在队伍前面,边教边矫正,同学们比葫芦画瓢兴致勃勃地学起来。
下课铃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徐老师说:“今天就学到这,俗话说拳不离手,诀不离口,课后自己要多练练,能做到吗?”大家托着长腔齐声答道:“能!”
2006.11.8-12.8 初稿
2008.9.16-9.20 修订[/watermark]
作者:
求实
时间:
2008-10-20 13:05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天下事了有未了,何不不了了之;四海法法外有法,当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作者:
脑气平衡
时间:
2008-10-24 10:15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这个贴子最后由脑气平衡在 2008/10/24 10:24am 第 2 次编辑]
好文章,继续欣赏!
中医不同于西医在于,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复合医学,所以它与文学的关系更密切。也难怪冯处长看起来像个老大夫哦。
钟正的业余生活好丰富。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10-24 18:01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不错!静待下回!
作者:
脑气平衡
时间:
2008-10-28 10:59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纠正第3楼的失误)
好文章,继续欣赏!
中医不同于西医在于,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复合医学,所以它与文学的关系更密切。也难怪鲁老师看起来像个老大夫哦。
钟正的业余生活好丰富。
作者:
郎中喜来乐
时间:
2008-10-28 14:32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中医不同于西医在于,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复合医学,所以它与文学的关系更密切。”-----难怪会陷入唯心论的泥潭。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8-11-19 18:34
标题:
[原创]第三回 古文医话 引人入胜 杏林后学 心态各异
好文章!中医药学是世上治病救人的最好医学!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那时的学习氛围真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