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初学中医者的益友良师《知中医 行中医》已经出版(附网友评论) [打印本页]

作者: 甘草医生    时间: 2007-1-11 10:22
标题: [原创]初学中医者的益友良师《知中医 行中医》已经出版(附网友评论)
  2006年2月底我将拙作《中医笔谈》发到“全球中医药论坛”上,得到了斑竹“南京陈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友的肯定。
   2006年5月定稿。并交付“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并全国发行。书名由总编确定为《知中医  行中医》。
   昨天晚上我在网上偶见一篇该书的读后感。特转贴在此,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知中医  行中医》读感
    对于普及中医的图书,在下大略的翻读过有限的几种,但真正引导非专业者进入中医,并能力去陈言、兴趣盎然吸引人们的,毕竟太少了。而甘草医生的这部《知中医行中医》新著,便是少中又少的一部。
    前些年有唐云的《走近中医》、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以及古人中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江笔花的《笔花医镜》等等都自有其价值,但由于其切入点的不同,通俗程度的不一、执简御繁的把握等等,都使得读之而不易知、或知之不多、或知而不易行。
    读《知中医行中医》一书,每篇章前,几乎都很容易找到一份提纲要领式的简语,都能一目了然的展现篇章内的框架,一种硬朗的“骨”。而许多类似的书分量很大,但语言晦涩、思维不清、逻辑多歧使得科普工作流于形式。在《知中医行中医》内,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几乎多以例带论,使医理在可具操作的氛围内,直接运用到日常当中,这是该书较为别出心裁的一面。
  同时,该书较有特色的另一面,便是经络穴位的引入,纠正了大多医著重药轻外治的流弊,使得在有限的空间浓缩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分量,也进一步弘扬了“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的古训。
  在大略的翻读之下,似觉得该书还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1、语言简练,表达直接,如“疾病的产生就是因阴阳失衡。阳盛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阴虚则热。”几乎是一言而终。
2、文多妙喻,最佳者乃以极普通的“净化水”事件,鲜明、直白又形象的把中西医之间治则,拉开泾渭分明的距离,其用喻之巧拙已是不言自明。从这一意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几乎成了门不当户不对式的搭配了。
3、对五脏功能以物象类比,使难言之体变得形象鲜活起来。真是寥寥数语,过目不忘。
4、行中医部分,由于切近生活,以身边事说,文字少亢长表达,加上作者之切身经验、验案,行文直爽、诚快读之文,倍感亲切。
    最后,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里,人生如同抛入汪洋中孤舟,稳定、祥和已是彼岸之事,除却教育和住房外,仅高额之医费,就难倒众好汉,况且广大中低收入者?故《知中医行中医》一书封底引言,即便于今日,也堪足警世,不妨在此再转录:
“古人有言,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是以为人父子者,不可以不知医。”
——程国彭
良医难寻,遂使众民知医以自救,看来已快为今日之唯一了。呵呵,说得太那个了些。
说真的,甘草医生对国医那份火热之情,着实的鼓舞我等门外汉,尽管识之简陋,也不妨知医,再多些知医。
这便是周日这二天里翻阅的一点感受吧,由于在下非业医者,观之泛泛,自然挂一漏万,言多不及意者,望知者海涵。

作者: 黄小云    时间: 2007-1-11 12:03
标题: [原创]初学中医者的益友良师《知中医 行中医》已经出版(附网友评论)
钦佩楼主的奉献精神。
作者: 申易    时间: 2007-1-25 20:01
标题: [原创]初学中医者的益友良师《知中医 行中医》已经出版(附网友评论)
什么时候能买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